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小故事历史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小故事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8 18:11:35

⑴ 高中课前三分钟演讲 如何从历史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 从历史中学习可靠经验的方法

一、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
宋·无名氏《五代汉史平话·汉史》。蹶:失败,挫折。便:熟习,此指教训。这两句大意是:经过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经过一件事情,便增长一分智慧。此二句是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失败。在作者看来,经过一次挫折,事业受到一些损失,并没有什么可怕,只要能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相反,未经过风雨,未受过挫折,其感情必然脆弱,其能力必然低下,其经验必然缺少,这种温室中的花朵,是难以成为栋梁之材的。可以此劝慰那些暂时受到挫折的人。
二、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 经验教训名言
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鉴:镜子,这里是照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对水而照的人可以见到自己的面容,与人相鉴照的人可以知道吉和凶。以水作镜可以见到自己的面容,以人作镜,可从前人或他人的成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测知自己作为的正确与否。这两句可用于说明要善于以前人或他人的事例作鉴戒。
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以铜为镜:古人把铜磨亮作为镜子。这几句大意是:用铜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帽;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代的兴亡替代;用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得和失。这几句用一连串的比喻说明事理,使人易于接受,现在可用于说明要以历史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作为鉴戒。

⑵ 历史课前3分钟演讲稿

懒王子

A king had three sons whom he loved equally well, and he did not know which of them to appoint as king following his own death.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国王,他有三个儿子,对每一个儿子他都非常喜爱,他不知道自己死后应该把王位传给他们三个中的哪一个。

When the time came for him to die he called them to his bed and said, “Dear children, I have thought of something that I will reveal to you. The one of you is the laziest shall become king after me.”

所以,当他快要死的时候,就把他们叫到身边说:“亲爱的孩子们,在我死后,你们三个中谁最懒,谁就继承我的王位。”

the oldest one said, “Father, then the kingdom belongs to me, for I am so lazy that whenever I lie down to sleep, and a drop falls into my eyes, I will not even close them so that I can fall asleep.”

老大说:“既然这样,这王位就是我的,因为我是最懒的儿子,当我躺下睡觉时,有任何东西落到我的眼睛里,我也懒得去擦掉,即使不能把眼睛闭上,我仍然会继续睡觉。”

the second one said, “Father, the kingdom belongs to me, for I am so lazy that when I am sitting by the fire warming myself, I would rather let my heels burn up than to pull my legs back.”

二儿子说:“爸爸,王位应该传给我,因为我是最懒的儿子。当我坐在火边取暖的时候,就是火燃到我的脚趾,我也懒得把腿收回来。”

the third one said, “Father, the kingdom is mine, for I am so lazy that if I were going to be hanged and already had the rope around my neck, and someone put into my hand a sharp knife with which to cut the rope, I would let myself be hanged rather than to lift my hand up to the rope.”

第三个儿子说:“爸爸,这王位是我的,因为我是你最懒的儿子,如果我就要被吊起来,绳子已经套在了脖子上,有人把一把锋利的小刀塞在我手里,要我切断绳子,我宁愿被吊起来也懒得抬起手把绳子割断。”

When the father heard this he said, “You have taken it the farthest and shall be king.”

父亲听到这里说道:“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你应该继承王位。”

⑶ 历史课前演讲5分钟,讲一个小故事,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我还要背下来呢

建议小故事就是烽火戏诸侯

目的:通过批判《史记》,以唤醒正确的历史观。

.

首先,大家应该都知道烽火戏诸侯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不需要细讲。

然后剖析这个故事的漏洞:西周的诸侯国分别处于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安徽,西周时代的军队主力为车兵,长途行军速度甚至低于一般的步兵。

分别从陕西(秦、申等)、山西(晋等)、河南(郑等)、山东(齐鲁等)赶来的诸侯国,至少需要耗时数月才能都赶来,而且抵达时间必然不同。褒拟和周幽王能否在烽火台上等待几个月看这个笑话?而且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漫长无比的笑话-----诸侯国的抵达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

.

然后,通过研析《清华简》,现代历史学家还原了西周覆灭的真正原因。

周幽王继位前娶褒拟为正妻,后为获得申侯帮助,继位后立申侯女儿申后为王后。申后为王后后产子(周平王宜臼),申侯父女要求立周平王为世子,周幽王拒绝,因为褒拟也有一子(伯服)且年长于宜臼。

关键是,褒拟产子时,褒拟尚为正妻,即根据西周礼法,褒拟子伯服也是嫡子。

申侯为逼迫周幽王屈服,起兵造反,周幽王召集军队,与申侯作战并击败申侯,兵临申国。

不知道是谁(应该是申侯、申后、周平王三者之一或者三者同谋)联系犬戎,放犬戎入关偷袭镐京,周幽王大惊,率兵回救镐京,申侯率军追击。结果在镐京城下,周幽王军队被犬戎、申侯军前后夹击战败,周幽王战死。

.

最后,分析为什么司马迁篡改历史?

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司马迁是儒家。儒家认为,只有失德才会让西周这种级别的王朝亡国。但是在上述的历史中,虽然周幽王的政治军事能力值得商榷,却没有什么失德的地方。

为了让历史符合儒家世界观,司马迁修改了历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多么高大上、地位崇高的史书,我们都要予以思考而非一概认同为真。

司马迁作为一个人,他编造的烽火戏诸侯故事,必然会有漏洞。上面所述的诸侯国行程不一,就是烽火戏诸侯故事的最大漏洞。所以,哪怕编的再好的历史故事,也有漏洞可循。

.

所以,学习历史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

--------前提是,你的演讲对象是高中生以上,我很怀疑中小学生能否理解这些话。

另,清华简的研究,已经彻底改变了西周覆灭的历史认知。现在国内国际历史界公认的西周覆灭原因,已经彻底放弃了司马迁的说法而认同清华简的说法。

即,烽火戏诸侯这个司马迁讲的故事,已经早已不再是历史界认可的西周覆灭原因。

⑷ 历史故事演讲(大约三分钟)

请君入瓮
武则天在平定徐敬业叛乱之后,决心除掉那些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可是,谁在暗中反对她,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呢?
于是,她就下了一道命令,发动全国告密。不论大小官吏,普通百姓,只要发现有人谋反,都可以直接向她告密。周兴、来俊臣办起案来,比索元礼还要残忍。他们想出各种各样惨无人道的刑罚,名目繁多,花样百出。他们抓到人,先把各种刑具在“犯人”面前一放,“犯人”一看,就被迫招认了。
有个正直的大臣对太后说:“现在下面告发的谋反案件,多数是冤案、假案,也许有人阴谋离间陛下和大臣之间的关系,陛下可不能不慎重啊!”
可是,武则天不愿听这种劝告。告密的风气越来越盛,连她的亲信、掌管禁军的大将军丘神绩,也被人告发谋反,被武则天下令杀了。
有一天,太后接到告密信,说周兴跟已经处死的丘神绩同谋。太后一听,大吃一惊,立刻下密旨给来俊臣,叫他负责审理这个案件。
说巧也巧。太监把太后的密旨送到来俊臣家,来俊臣正跟周兴在一起,边喝酒,边议论案件。来俊臣看完武则天密旨,不动声色,把密旨往袖子里一放,仍旧回过头来跟周兴谈话。
来俊臣说:“最近抓了一批犯人,大多不肯老实招供,您看该怎么办?”
周兴捻着胡须,微微笑着说:“这还不容易!我最近就想出一个新办法,拿一个大瓮(音wèng)放在炭火上。谁不肯招认,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还怕他不招?”
来俊臣听了,连连称赞说:“好办法,好办法。”他一面说,一面就叫公差去搬一只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厅里来,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烤得整个厅堂的人禁不住流汗。
周兴正在奇怪,来俊臣站起来,拉长了脸说:“接太后密旨,有人告发周兄谋反。你如果不老实招供,只好请你进这个瓮了。”
周兴一听,吓得魂飞天外。来俊臣的手段,他是最清楚的。他连忙跪在地上,像捣蒜一样磕响头求饶,表示愿意招认。来俊臣根据周兴的口供,定了他死罪,上报太后。

⑸ 求一篇感人或有吸引力的小故事.课前三分钟的演讲要用!急!速度!谢谢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有两个逃犯逃到了一个山上,山下都布满了警察,看起来他们是无路可逃了。他们就逃到山上的一个寺庙里。两个逃犯非常狼狈,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赶上严寒的冬日,两个逃犯已经疲惫不堪了。他俩瘫坐在寺庙的一个墙角下,其中一个逃犯突然想起了家,想起了家中的妻儿,想起了往年的这个时候躺在家中温暖的炕上,妻子给他揉脚,多舒适啊。他看着眼前这个人,这个人不再是他的朋友,是把他引向邪路上的一个坏蛋,当初怎么就轻信了他的话,一起去盗窃,以致落到如此地步。另一个逃犯说,兄弟,我知道你在恨我,是我对不起你啊!是我让财迷了心窍。现在说什么也晚了。

寺庙里住着一个和尚,他们的对话无意中让他听到了。当他们看见了和尚时心里很害怕,怕和尚下山去报案。和尚看出了他们的担忧,说,两位,我是出家之人,不会过问红尘中事,你们放心在这里住一宿就是了。两个逃犯谢过了和尚,和尚为他们准备了饭菜。两个逃犯用过饭后,却不敢睡,怕下面的警察找上来,他们就去找和尚聊天。和尚见他们还没睡觉,就念了声“阿弥陀佛”。

两个逃犯说,师父,我们现在睡不着,你给我们讲个故事解解闷吧!

和尚说,好吧!

两个逃犯点了点头。

和尚说,以前这山上有一个狼群,常常去山下的村子残害生命,很多人无辜地惨死在狼口之下。村人众怒,就召集本县所有的猎人来此山,才将狼群铲除。最后,猎人在山上发现了一个狼窝,狼窝里有两只狼,那是两只可怜的小狼啊!有一只狼还用凶狠的目光看着猎人,就在这时,那只狼竟然凶残地扑向猎人。猎人很无奈地举起了猎枪,将狼打死了。和尚讲到这里就打住了,念了声“阿弥陀佛”。

两个逃犯问,师父,另一只呢?

和尚说,另一只狼在这个时刻突然向猎人趴下了,眼里竟流了泪。猎人知道,那是忏悔的泪啊!猎人没杀它,将它牵回了村里,经过耐心的驯化,就变成了一只可爱的狼狗,为村民看家护院,得到了村民的喜爱。

一个逃犯说,是啊!善恶只在这一念之差啊!狼就永远是凶狠的狼了。

和尚说,狼是可以变成狗的啊!只要肯去掉它的恶性,一心向善。更何况人呢!人生在世,最害怕的就是一念之差,饮恨终身。

另一个逃犯说,师父,我明白了,你是在用故事度我们啊!是啊,当时我们也是一念之差,落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啊。师父,我们已经想好了,明天我们下山就去自首。

和尚点了点头,念了声“阿弥陀佛”。

【故事网络】摘编

⑹ 求课前三分钟演讲,最好是一个小故事和一些道理 急! ! !

生命的养料 课前演讲稿【Kaiser3344倾情奉献】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楼主】严格按照您的要求来的,若觉得满意,望多多支持哈!!!

⑺ 课前3分钟演讲,要有小故事。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有两个逃犯逃到了一个山上,山下都布满了警察,看起来他们是无路可逃了。他们就逃到山上的一个寺庙里。两个逃犯非常狼狈,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赶上严寒的冬日,两个逃犯已经疲惫不堪了。他俩瘫坐在寺庙的一个墙角下,其中一个逃犯突然想起了家,想起了家中的妻儿,想起了往年的这个时候躺在家中温暖的炕上,妻子给他揉脚,多舒适啊。他看着眼前这个人,这个人不再是他的朋友,是把他引向邪路上的一个坏蛋,当初怎么就轻信了他的话,一起去盗窃,以致落到如此地步。另一个逃犯说,兄弟,我知道你在恨我,是我对不起你啊!是我让财迷了心窍。现在说什么也晚了。寺庙里住着一个和尚,他们的对话无意中让他听到了。当他们看见了和尚时心里很害怕,怕和尚下山去报案。和尚看出了他们的担忧,说,两位,我是出家之人,不会过问红尘中事,你们放心在这里住一宿就是了。两个逃犯谢过了和尚,和尚为他们准备了饭菜。两个逃犯用过饭后,却不敢睡,怕下面的警察找上来,他们就去找和尚聊天。和尚见他们还没睡觉,就念了声“阿弥陀佛”。两个逃犯说,师父,我们现在睡不着,你给我们讲个故事解解闷吧!和尚说,好吧!两个逃犯点了点头。和尚说,以前这山上有一个狼群,常常去山下的村子残害生命,很多人无辜地惨死在狼口之下。村人众怒,就召集本县所有的猎人来此山,才将狼群铲除。最后,猎人在山上发现了一个狼窝,狼窝里有两只狼,那是两只可怜的小狼啊!有一只狼还用凶狠的目光看着猎人,就在这时,那只狼竟然凶残地扑向猎人。猎人很无奈地举起了猎枪,将狼打死了。和尚讲到这里就打住了,念了声“阿弥陀佛”。两个逃犯问,师父,另一只呢?和尚说,另一只狼在这个时刻突然向猎人趴下了,眼里竟流了泪。猎人知道,那是忏悔的泪啊!猎人没杀它,将它牵回了村里,经过耐心的驯化,就变成了一只可爱的狼狗,为村民看家护院,得到了村民的喜爱。一个逃犯说,是啊!善恶只在这一念之差啊!狼就永远是凶狠的狼了。和尚说,狼是可以变成狗的啊!只要肯去掉它的恶性,一心向善。更何况人呢!人生在世,最害怕的就是一念之差,饮恨终身。另一个逃犯说,师父,我明白了,你是在用故事度我们啊!是啊,当时我们也是一念之差,落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啊。师父,我们已经想好了,明天我们下山就去自首。和尚点了点头,念了声“阿弥陀佛”。【故事网络】摘编

⑻ 历史课前演讲小故事

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⑼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最好是有意义的幽默小故事 要完整的 开...

你可以参考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里都教授给学生上课时讲的小故事。

阅读全文

与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小故事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