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沧州历史人物故事300字

沧州历史人物故事300字

发布时间:2021-02-28 17:49:17

1. 历史人物故事300字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专。就改嫁到了常属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300字

妙慧救康熙
康熙年间,北京城有个破落户子弟杨起隆,平日里爱舞枪弄棒,结识了不少酒肉兄弟,也喝过几天墨汁,有点韬略。那一年“三藩”叛乱,京师里连禁卫军也调去平叛,杨起隆认为时机已到,便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自称朱三太子,谣言惑众,又纠集一帮狐朋狗友,准备刺杀康熙,夺取帝位。

有人将此事密告了康熙,可康熙那时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皇帝,一昕此事,以为几个市井无赖,能成什么气候,癞蛤蟆吐口水还能淹死人?康熙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一天,康熙接到前方捷报,轻轻地舒了口气,连日来绷紧的心弦总算是松下来了,找个地方散散心吧。这时,一个新来的宫女端着茶进来,把茶放在茶几上,又悄悄地出去了。康熙帝望着她那轻盈、苗条的身姿,长长的叹了口气,她多象苏麻喇姑呵,可她不是。苏麻喇姑现在在哪里呢?唉!如今连见一面都不能了埃

原来,苏麻喇姑是太皇太后的女官,她比康熙大三四岁,从小侍候康熙,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人长大后,更加心心相樱康熙爱她美貌善良,更爱她才华出众。康熙那一手好字,是她手把手教出来的,连康熙的天子龙袍的图案,都是她亲笔描的。康熙曾暗许她,将来立她为后。谁料到,太后把苏麻喇姑调到身边后,就不再让她和康熙往来。后来,太皇太后把她许配给大学士索额图,她宁死不嫁,情愿出家为尼。如今弄得连她在哪个地方出家也不知道。皇宫里的祖训家规也象一座山把他俩隔开了。

当皇上,并不是万事如愿哪!康熙正在感叹,忽然一阵喊杀声从远处传来,康熙急忙拔出宝刀,带几个侍卫,寻声赶去,赶到西华门,见一伙歹徒正在和侍卫们格斗,来势十分凶猛。带头那人正是杨起隆,他一见康熙提刀而来,便张弓搭箭,对准康熙,弓开满月,正要放箭,只见一道白光,杨起隆右手鲜血飞溅,箭一偏,从康熙头上擦过,几个待卫扑了上去,一群喽罗拥过来将杨起隆救走。

杨起隆手上负伤,往外逃窜,被不知那来的三、四十个尼姑装束的女兵挡住,这时康熙带人追来。两边夹攻,杨起隆这一伙乌合之众,死的死,逃的逃,很快就被打退了。

这些尼姑兵给皇上叩头,康熙看那领头的穿一身粗布尼装,质朴俊美,气度不凡,再一细瞅,不觉惊喜交加,动情地喊一声“苏麻喇姑!”

那人正是苏麻喇姑,她双手合十,说道:“皇上,小尼出家,取名妙慧。”说完,他看了康熙一眼说:“皇上,没伤着吧?刚才我看见杨起隆向皇上射箭,我甩出一支袖箭,可惜没把他射死。”

“你什么时候学的这么高的武艺?”康熙问。

妙慧淡淡一笑,说:“骑射乃满人立国之本,小尼怎敢忘了根本。”

康熙又问:“你们怎么能赶得那么巧呢?”

“不知何人给小尼送了封信,说杨起隆近日就要刺死皇上,小尼带着会武的众姐妹下山,想助皇上一臂之力。”说到这里,妙慧行礼道;“贼人已遁,万望皇上小心为是,小尼告辞了。”

康熙一听急了,苦苦相留,妙慧眼里闪着泪花,说:“皇上,小尼已答应太皇太后不再见皇上,这次已是破格了的。”说罢带众尼向宫门外走去。

康熙见怎么也留不住,只好送她出门,刚迈出宫门,一支冷箭从门后射来,妙慧眼快,一下子侧身挡住了康熙,自己却中箭倒地,侍卫们赶上去,把那门后的逆贼砍成了肉泥。

康熙抱起脸色苍白的妙慧,一声声喊道:“苏麻喇姑!苏麻喇姑-…”

妙慧慢慢地睁开两眼,只说了一句:“皇上,我快活。”面带微笑,合上了眼。康熙如万箭穿心,悲恸欲绝。

后来,官兵抓住了杨起隆,康熙立刻下令将他凌迟处死,替苏麻喇姑报仇。

康熙一辈子也没忘记苏麻喇姑。

3. 关于沧州的民间传说和名人故事

篇一:《沧州民间传说-沧州水月寺的由来》

水月寺是以前沧州最有名的一座寺院,据沧县志记载:“水月寺原在城外西南角,观灯桥东西,后周广顺年公元953年始建。明宣德十年僧人泽安移建于城北盐场东侧。

明正统十七年僧人泽一重修,清乾隆五十四年,州人宋成文、董宝仁等继而重修,光绪二十一年驻防乐军梅东益等又重修,可谓吾邑之冠。”

据说,因清同治年间运河发大水,在盐场附近决口,洪水从寺庙越过,故以谐音更名为水月寺。当时仅是一小庙,香火不盛,寺内方丈性然,为重修并扩大庙宇,曾断手化缘以表诚心。

经过五、六年时间,他在市内各商家铺户和周围各乡村大户人家,化得一笔巨资,同时得到驻防沧州的统领导范天贵及梅东益等的大力支持,开始重修扩建。其规模更加壮观,气势更加宏伟。

整个水月寺有山门(前殿)、次殿、大殿、后殿为三进院落,均有东西配殿。还有东西两个跨院、山门门匾水月寺三个唐隶大字,为驻沧统领范天贵手书,他本一介武夫,为附庸风雅,他从重修庙宇之日起,便悉心习书练字,等三年后,寺庙竣工,水月寺三字也挥笔练就。

前殿内两侧有泥塑的头抵屋顶的身躯魁伟、横眉怒目、叱咤风云的哼哈二将,高约两丈,十分威严。次殿当中有相背而塑前后可观的两尊大佛。

一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弥勒佛,再是着盔披甲,手执紫金降魔杵的韦陀(即护法神、类闹天宫中的二郎神杨戬)。两侧还有四大天王坐象高约一丈五尺。有的伏虎、有的玩蛇、有的弄剑、有的弹琵琶。可谓威风凛凛、气势逼人。

此殿可穿堂而过直通大雄宝殿。此殿高达十二丈八尺,登上七步台阶可见殿前平台正中有高约五丈的千斤大鼎。殿内正中有三尊赤金镀身的大佛,为南海观音、西天如来、释迦牟尼之坐象。

高约一丈六尺,面前三张供桌有香炉、蜡千、佛罄之类,大殿两侧有降龙、伏虎、长眉、长臂、醉、睡等十八罗汉,如真人大小,栩栩如生。

东西北三面墙壁有立体悬空泥塑和壁画,据说是由两位著名民间艺人,一是沧县杜林刘环师傅,一是青县西程村马黑师傅,各自承包打对作,竟相献艺,雕塑彩绘而成。

其内容是反映西天如来佛,从诞生、成长出家,并率几百名弟子传经的过程。但见烟云缥渺、海岛仙山、奇峰古洞,流云飞瀑,宛若神话仙境。

东西两侧还有香龄温席、王祥卧鱼、丁香割肉等24孝民间传说故事。并配有花卉翎毛、山水人物等多种装饰图案,可谓是妙手奇塑,巧夺天工,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后殿内有一精致铜塑千手千眼佛,造型奇特,精艺绝伦。

4. 历史人物的小故事,100-300字。

· 荆轲刺秦王 · 李斯谏逐客 · 信陵君救赵
· 纸上谈兵的赵括 ·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 廉颇负荆请罪
· 屈原沉江 · 田单的火牛阵 · 燕昭王求贤
· 孟尝君与他的门客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商鞅南门立木
· 墨子破云梯 · 范蠡和文种 ·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 孔子周游列国 · 伍子胥过昭关 · 晋文公退避三舍
· 公子重耳流亡他国 · 曹刿抗击齐军 · 齐桓公九合诸侯
· 周公辅佐成王 · 盘庚迁都 · 妇好及妇好墓
· 商汤和伊尹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沉鱼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落雁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闭月 · 一骑红尘妃子笑
· 刘罗锅智告贪官 · 鲁班造木鸢 · 梅妻鹤子
· 吴三桂·陈圆圆和逼死坡 · 汉武帝封将军柏 · 高力士脱靴
· 杨贵妃与“贵妃鸡” · 诸葛亮拜师 · 腰斩李斯
· 管仲辅佐齐桓公 ·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 赵飞燕姊妹花擅专宠
· 赵高指鹿为马 · 项羽自任西楚霸王 · 张良进履
· 蔺相如完壁归赵 · 徐福东渡日本 · 周文王重用姜尚
· 吕后诛杀韩信 · 三潭如何印明月 · 秦王灭六国
· 萧何月下追韩信 · 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 · 秦王政诛嫪毐
· 勾践卧薪尝胆 · 玄武门之变 1.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兵败差点亡国,成为吴王奴仆,后来极力讨好吴王,被放回越国,以精图治卧薪尝胆最终一雪会稽之仇灭了吴国
2。战国时,苏秦游说秦王想让他采纳他的政治理念,但秦王没有如此,苏秦十分落魄的回到了家。他的嫂子很看不起他,不给他做饭,他的妻子不给他织布,他的父母不和他说话。苏秦受了刺激,发誓出人头地,于是夙兴夜寐,发愤读书,将头发悬在粱上,这样要是困了头倒下来就会疼。要是还不行,就用针刺大腿,鲜血直流,这样就不会困了。终于他成就了事业挂六国相印。

5. 历史人物的小故事(300字左右)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

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4、宗悫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

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 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他为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他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学习之中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7. 我要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 300字左右 急!!!!!!!!!!

你好。
明朝嘉靖年间,社会风气腐败。达官贵人经州过县,除了酒肉招待之外,还要送上厚礼。那礼帖上写的是“白米多少石”、“黄米多少石”。但其实,这“白米”、“黄米”都是隐语,指的是白银多少两、黄金多少两。这样的风气蔓延开来,连一些公子衙内路过,地方也要隆重接待。
一天,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队人马来到淳安。驿站官员不知道来者是谁,接待上稍有怠慢,惹得胡公子大怒,当场命令家丁,把驿吏五花大绑,吊在树上,用皮鞭狠狠抽打。淳安知县海瑞听说后,马上赶到驿站,见光天化日之下竟有如此无法无天之举,顿时义愤填膺。他大喝一声:“住手!”立即命令给驿吏松绑。胡公子的手下见“半路杀出了程咬金”,呼啦一下把海瑞团团围了起来。胡公子趾高气扬,挥着马鞭,说:“你知道大爷是谁吗?” 海瑞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指斥道:“不管你是谁,都不准在我管辖的地方胡作非为!” 胡公子手下的家丁威吓说:“狗官,你瞎了眼!这是胡总督胡大人的公子!” 海瑞一听,心中早已有谱。他冷冷一笑,说:“哼,以往胡大人来此巡查,命令所有地方一律不得铺张。今天看你们如此行装威盛,如此胡作非为,显然不是什么胡大人的公子,定是假冒的!”说时迟那时快,海瑞挥手喝令将胡公子捉下,驱逐出境,并把他沿途勒索的金银财物统统充公.事后,海瑞马上给胡宗宪修书一封,一本正经地禀告说:“有人自称胡家公子沿途仗势欺民。海瑞想胡公必无此子,显系假冒。为免其败坏总督清名,我已没收其金银,并将之驱逐出境。”
胡宗宪是一代抗倭名将,他收到信后并不怪罪海瑞。就这样,海瑞巧妙地制服了胡公子的巧取豪夺。

8. 历史人物的故事300字

范仲淹有志来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源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 收集历史人物故事(字数不少于300字)急~~~

李世民是那种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军事天才。从十九岁起(现在 高中毕业生的年龄)就统帅数万大军南征北战,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只是由于后来当了皇帝,治国才能过于突出,后人往往津津乐道于“贞观之治”,而忘了他的 赫赫武功。所以在《说唐》这样的民间话本中,他被描写成知人善任,但武功平平的儒将形象,时时需要手下武将的保护,这才有了程咬金月下赶秦王,秦叔宝抱病 战尉迟,单雄信割袍断义,尉迟恭御苑护主等脍炙人口的段子。实际上,李世民不仅善于指挥军队,自己也是一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北征刘武周时, 他只带了一名甲士到战场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去观看敌军营寨,不料被数百敌军包围。他骑马便跑,却被对方骑兵紧追不舍,杀了甲士。在此千钧一发的时刻,李世民 突然勒马转身,大喝一声冲了过来,在众人惊愕之际,拉弓便射,领头的武将措手不及,应弦落马,又刷、刷、刷几箭射倒数人。兵众见头领被杀,秦王勇不可当, 不敢再追,慌忙退去。其勇猛可见一斑。

看李世民打仗,既欣赏他的智谋,更惊叹于他的勇猛。他不仅是卓越的军事指挥家,也是血气方 刚的青年,常常在战场上做出一些惊人之举。在和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交战时,手下武将纷纷主张速战,他冷静的分析道:“宋金刚孤军深入,粮草不足,然兵精将 猛,锐不可当,速战速决对其有利。我军应当闭营养锐,耗其锋芒,待其粮尽,自当遁走,到时我军趁机追击,可保全胜。”在耐心等待了三个月之后,宋金刚果然 撤退,李世民立即倾巢出击,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大败宋金刚,其手下猛将尉迟敬德降唐。追击到高壁岭时,由于推进速度过快,辎重和粮草都已经被甩 下很远。谋士刘宏基拉住李世民的马苦苦劝谏道:“大王破贼,逐北至此,功已足矣。如此追击不已,不爱身乎?且士卒饥疲,宜在此稍歇,待兵粮毕集,然后再 追,为时不晚。”李世民并不下马,正色答道:“宋金刚计穷溃走,军心沮丧,正当一举歼灭。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若有片刻滞留,使之稍有喘息,不可 复攻矣。吾竭忠殉国,岂顾身乎!”于是率领数千精锐骑兵继续猛追,把主力部队完全甩在后面。连续两天不吃饭,三天不卸甲,狂奔数百里,终于在今天山西中部 的介休捕捉到宋金刚的主力,一日之内连续突破宋金刚八道防线,杀敌上万。第二天又击破第九道防线,杀敌三千。宋金刚一辈子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人,杀得他叫 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当他准备组织第十道防线的时候,士气完全崩溃,部下拒绝听命,四散逃跑。宋金刚与百余骑兵逃往突厥,后被突厥抓住腰斩。

当李世民战胜宋金刚,来到被刘武周围困以久的孤城张难堡时,守将樊伯通、张德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探子刚刚回来报告刘武周已把唐军赶出了山西, 他二人已经准备以死尽忠,没想到第二天秦王就亲率大军兵临山西中部的张难堡,简直是神兵天降。樊、张二人高兴得竟然忘了君臣之礼,象小孩子一样又哭又叫, 李世民已经累得连话也不想说,只看着他们表演。直到左右告诉二人秦王已经两天没有进食了,他们才如梦初醒,连忙请罪,伺服秦王进食、洗浴、休息。

阅读全文

与沧州历史人物故事3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