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垛的历史故事

垛的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05 01:58:24

⑴ 八达岭长城有哪些历史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山羊驮砖”的故事:在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

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但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影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⑵ 求世界历史小故事

拿破仑
滑铁卢之战

⑶ 跟函谷关有关的故事有哪些越多越好

1、紫气东来

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公元前491人,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

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才子在此小住。才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肯写“紫气东来”,流传至今,表示吉祥。

2、仙丹救民

老子在函谷关著写《道德经》时,他的坐骑青牛被当地一老农饲养着。当时,函谷关一带流行一种瘟疫,许多人为此毙命,郎中也无能为力。一天,老子的青牛不吃不喝,急坏了饲养人。他找郎中,郎中说人都看不好,更看不好牛,饲养人死缠硬磨让给牛瞧瞧,郎中让人扶起,牛站不稳,只是咔咔不止后突然咔出一个肉团(就是现在人说的牛黄),牛才如释重负,张嘴吃草。

郎中大喜,忙将肉团拿回家中,泡制成小药粒,发给有病关民。病人吃后马上见轻。人们为了感激老子的青牛救命之恩,说这是仙丹。至今,灵宝还流传有正月二十三为牛节的习俗。这天,家家门上贴着用黄纸剪成的青牛图案,并写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炼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3、鸡鸣狗盗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客喜贤名声很大,秦昭襄王早有所闻,想让孟尝君来秦共图大谋。派其弟泾阳君到齐国为人质,请孟尝君入秦为相,孟尝君到秦后,遭到丞相樗里疾的忌妒。樗在秦王面前进言陷害。后秦王反悔,欲杀害之,又恐遭人唾骂,暂将孟尝君囚禁起来。

回国后的泾阳君闻听此讯,欲救孟尝君去求幸姬。幸姬提出要孟尝君已赠给秦王的狐白裘衣。后一门客从狗洞进入库房,巡夜人听有动静,门客学狗叫,骗走巡夜人,盗得狐白裘衣,送给幸姬。幸姬才帮忙弄到出关文书,孟尝君一行慌忙逃至函谷关,正值半夜,当时关规是“鸡鸣开关,日落闭关”。

后边追兵将至,形势危急。此时有一门客站在土阜上学鸡鸣叫,周围雄鸡齐鸣,关吏忙开关门,孟尝君一行匆匆出了函谷关。后来樗里疾追到此处,孟尝君已出关多时了。

4、玄宗改元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就想着炼丹成仙,有许多方士道人奉献丹药,全家升迁。当时陈王圭府有一个参军,叫田同秀。一日早朝时,说他晚上梦见太上老君在函谷关丹凤楼会见了他,老子说在他著经的地方,埋有一个桃符,谁能得到它,谁就能得天下。

玄宗听后,马上命田同秀带人带函谷关老子著经的地方,掘地三尺,挖出一个桃符,上面刻着一个“木”字,众臣解释为四十八。说老子可保佑玄宗坐四十八年天下。玄宗大喜,随即改开元号为天宝年号,立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改桃林县为灵宝县。

5、公孙白马

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门客中有一名叫公孙龙的,想到秦国去游学。那时赵国一带的马,正流行一种烈性传染病。秦国得知后,在其东大门的函谷关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一概不得入关。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验过符节就要过关。关吏拦住说:你人可以过关,但马不能过关。公孙龙不悦,马不能过关。白马非马,怎能不让过呢?

关吏说:白马也是马呀!公孙龙说:难道我公孙龙就是龙吗?关吏被问愣了。他又说:白马者,马与白也,或白与马也,譬如说要马,给黄马、黑马都行,但要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行了。这说明白马和马是两回事,也是就说白马就不是马,为甚么不能过呢?关吏还没明白过来,他就骑着马过了函谷关。

白马非马的争论是当时哲学上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说明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已开始在思考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3)垛的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区,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函谷关历史上有两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⑷ 有趣的中国历史小故事

1、唐太宗和魏征

唐太宗可谓是一代明君,魏征是他的臣子,魏征属于一个敢言敢说的人。他总是会毫不留情的指出唐太宗的问题。曾经有一次唐太宗在逗玩一只外邦进贡鸟,突然看到魏征过来了。唐太宗怕魏征要说他贪图享乐,就赶紧把鸟藏到了衣服里。

结果魏征来了之后,一直和唐太宗说话,唐太宗只能听着。等魏征走后,唐太宗再把鸟拿出来一看,鸟已经死了。

2、朱元璋

朱元璋是历史上出名的“乞丐皇帝”,洪武八年(1375年),时任刑部主事的茹太素又上书朱元璋直陈时务,批评皇帝用刑太苛。这次上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洋洋洒洒一万多字,堪称万言书。朱元璋让中书郎王敏将万言书读给他听,可是读了六千三百七十字以后,还没有听到具体意见,说的全是空话、套话。

加上此文中有“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之类的话,又忤逆了皇帝。所以,朱元璋还没听完就脾气大发,把茹太素叫来斥责了一番,并处以廷杖之刑,狠狠地揍了他一顿。

第二天晚上,朱元璋又叫人读了一遍,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以后,才涉及本题,建议五件事情,其中四件事情是可取的、可行的,朱元璋立即命令主管部门施行,同时指出这五件事有五百多字就可以讲清楚了,却啰啰嗦嗦写了一万七千多字,这是繁文之过。

3、历史上最长寿的人

“菜篮公”陈俊,“菜篮公”原名陈俊,汤埕人。唐僖宗中和辛丑(881)年生,元泰中元年甲子(1324)年卒,历经唐、五代、宋、元诸代,享寿444岁。是有史书中记载的世界上最长寿之人,也被人称作“小彭祖”。

4、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肉身千年不腐

唐朝的慧能大师,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菩萨(肉身不坏之得道高僧),至今已历1000多年,目前仍供奉于广东韶关的南华寺。留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千古禅语。

5、乾隆找纪晓岚对对子.

一天,乾隆找纪晓岚对对子。乾隆出的对子听着是:两碟豆。纪晓岚心想:皇上一般都出难句,这次怎如此简单?要小心应对,答道:一瓯油。果然,乾隆改了口:我说的是——两蝶斗。

纪晓岚似乎早已料到,不慌不忙地说:我指的是——一鸥游。皇上又说:花间两蝶斗。纪晓岚随口应道:水面一鸥游。PS:(乾隆言:怼得好,来人,拖出去)。

⑸ 新会崖门炮台的历史资料和背后的历史故事。

崖门古炮台

崖门古炮台最早设置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并形成雏形,后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正式设立兴建。崖门古炮台位于新会崖山,倚山面海,紧紧扼守着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崖门通往南海的进出水道。炮台呈半月城垛型,全长180多米,高约6米,上下两层共43个炮位对准海面,雄伟壮观,为广东省沿海现存最大的单体古炮台。
炮台基座及首层部分墙体以花岗巨石砌建。后山壁建有通往弹药库和兵营的地下甬道,可惜因年久失修而坍塌。首层22个炮位均配置重型铁炮。现存三门古炮为1842年佛山所铸。首层上部及二层是以沙灰夯筑而成的护墙,最厚处达2米,坚韧无比。上层炮台是城垛形,设21个炮位,配置轻型火炮。炮台中门直通崖门水道,上刻“镇崖台”花岗石刻匾额,侧壁有“炎海风清”石刻字样。崖门炮台建好后,曾多次击沉倭寇和葡寇侵扰的贼船,也曾阻击过不少企图登陆洗劫乡村的海盗。鸦片战争前夕,清两广总督林则徐派重兵驻守,令英侵略军望而却步。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游击队也曾凭借崖门炮台的险要,抗击日军的侵略。
1958年7月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曾来此视察,并指出“崖门古迹很有纪念意义”。
1961年新会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崖门古炮台。1979年和1989年崖门古炮台分别被列为新会县和广东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新会区人民政府又拨款对崖门炮台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葺和扩建。现在为新会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门票包括2个景点,一个700年前南宋故行宫,另外一个是古炮台,在广东江门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

⑹ 乔家大院的历史故事是什么呢

乔家大院人看《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地理位置:祈县乔家堡 门票价格:35元/人 停车价格:10元 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由于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出名,据说,大院当年还向摄制组收取了8万元的占地费,现在看来收得还是少了一点。山西多大院,一方面显示了山西多地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晋商乡土观念的深厚:有钱就买房子置地。从外观上看,乔家大院是真正属于那种平常所讲的深宅大院的。高3丈有余的院墙,把院子围成了砖木结构的城堡,在周围民宅的包围中显得很孤单。走进大门,才发现门里套门、院里套院,6个大院里分布着20个小院,共313间平房,好像迷宫。西南角的眺阁是全院的最高点,站在这里统览全院落,会发现整个大院的布局呈双“喜”字图案。再仔细看,斗拱、飞檐形态各具,就连屋顶上的138个烟囱也无一雷同。走进院落,砖雕、石雕和木雕赏心悦目。可以说乔家大院的每一处雕塑都是一个故事。

乔家大院位于晋中地区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距太原64公里,是山西省集中反映晋中地区民俗世象的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在原山西省晋中清末民国初年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在中堂”旧居院落建起来的,这是一处反映民族风俗的民俗博物馆。这里馆藏文物甚多,反映了晋中浓郁的乡土人情、风俗习尚,从人的出生到婚、丧、 嫁、娶,生、老、病、死,都在博物馆内得到表现。
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有院落19进,房屋313间。院落建筑构思精巧,平面为“双喜”字形。宅院古朴、大方、为传统中式结构。宅院周围,高墙围拢,达十几米。上有女墙垛口,房顶上多达140余个烟囱,形制各异、无一雷同。院内斗拱飞檐、木砖石雕刻精美大方、典雅美观,是高水平的建筑艺术作品。这一院落,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是我国清代民居建筑中的一颗明珠。博物馆内,馆藏文物达1110件,仅古字画一项就达500件,而且为唐、五代、宋、元、明、清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名作,多属珍品。

1990年代初,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此拍摄,从此乔家大院开始名闻遐迩。

高高的院墙,威严的高墙垛口,熟悉的老房子,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千回百转的唢呐声一声声击进人心深处。2月15日晚,被誉为2006央视情感大戏的《乔家大院》在CCTV—1正式开播。今年过年回到祁县老家时,父亲和叔父们一再跟我念叨,在中堂都拍成电视剧了,过了年就能看了。在他们心中,惦记这部电视剧已经不止一天两天了。我幼时居住的村子距离乔家堡不足3里远,老家人对乔家大院都有一种特殊的、说不清楚的感情。“乔家大院”这个称谓在他们心中远不如它的原宅名“在中堂”响亮。

在我记忆中,乔家堡“在中堂”一直是儿时伙伴们谈话中经常出现的东西。听说院落的整体布局就像结婚时贴的红喜字,曾经一段时间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能到一个特别高的地方看“喜院子”。那时去乔家大院参观并不花钱,只是因为我们年纪太小,而大人们又因为农忙没有时间带我们去,而且那个时候在中堂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一所破旧的老房子,没有啥看头。

所以幼时在中堂一直都是我们的梦想,却始终都没有去过乔家堡。母亲说,很久以前乔家大院曾经是县里党校的所在地,二舅当年在那里上党课,在乔家大院一住就是好几个月。母亲们常结伴去看二舅,在中堂可以随便进出。在她们的眼中,那里除了旧房子什么都没有。

又过了几年,在中堂挂上了祁县民俗博物馆的牌子,那时乔家大院依旧很破旧,但如果进去参观,仍然需要买门票。虽然我有了机会能经常去乔家堡,但每次也只是在乔家大院的高墙和大门外转悠,想象乔家曾有的风光。至今我还记得乔家大院大门外的墙上的砖雕百寿图。附近居民中口口相传的一句话是“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后来我上了小学,听说有人在乔家大院拍电影,而且有很多有名的大明星,我几次与伙伴们骑自行车前去看热闹,每次在院门口只能见到一群穿着军大衣扛着机器的人进进出出,却一直都没见过所说的大明星。后来电影放映了,才知道当时拍的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听说当时这电影还很有名气,但在我们那里却是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倒是电影里那句“大院点灯!二院点灯!”的台词,一度成为我们在学校大声喊叫的内容。

当时在村子里还有过这样的传言,电影剧组在乔家大院拍雪景的时候,他们买来了一卡车的化肥,然后把院子里和房顶上都撒满了化肥充当雪,人踩上去都“咯吱咯吱”响。等电影拍完后,乔家堡去乔家大院打扫卫生的村民,都分到了一两袋化肥。尽管这件事无从考证,这个话题却在乔家堡周围的村子里流传了许久,一时间乔家堡的村民便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清明节学校组织我们去扫墓。在返回的路上,我们拐到乔家堡参观,等了多年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尽管当时的乔家大院依然很破旧,但那时的我们却依旧兴致勃勃,认真地听着讲解员关于乔家历史的讲述。多年后,当乔家大院已经修缮一新,成为中国历史遗产时,我陪朋友重游乔家大院时却再也没有那种亲切的感觉。

再后来我上了中学、上了大学,很少有机会再去乔家大院。但是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五,我却都能到乔家堡满足一回,这一天是乔家堡赶集的日子,应同学的邀请,我每年都能到乔家大院重温我幼时的梦想。也经常能在大院外看到穿着军大衣或者摄影马甲的人们扛着机器在大院进进出出。

过不多久,就又能听说什么什么电影电视剧又在乔家大院开拍了,但再没有当年类似化肥的传说,大家的目光已经都集中到了乔家堡村民修建的厕所上。大家都说,乔家堡人家里修个厕所都能赚钱,光靠厕所,一年啥都不干也能当个万元户。

关于乔家人的事情,小时候听说过不少,但真正可以相信的内容却并不多。我只知道乔家是从卖豆腐发家的,买卖曾经做遍了中国的许多大城市。后来乔家人都搬走了,也不知道是去了台湾还是去了国外,关于乔家乔致庸的故事,现在许多乔家堡的村民也不甚了解。

《乔家大院》开播了,说的是家乡的老人、家乡的旧事,拍的是家乡的天空和家乡的老房子,我心里还是有些得意的。这虽然不是乔家大院第一次上荧幕,但以前它总是作为一个故事的容器,用苍凉的外表盛放别人的故事,它终于可以歇下来,回忆一下自己主人曲折多难的故事了。

⑺ 肇庆宋城墙的历史故事

肇庆“宋文化”景点之肇庆古城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宋城路南侧,南邻西江回,始建答于宋政和三年( 1113年),周长2801.2米;披云楼附近城墙高出地面约10米,南城墙高出城内地面6.5米;东城墙长403.4米,宽8.47米至9.14米;西城墙长376.9米,宽度16.1米;南城墙长992.3米,宽8至10米;北城墙长1028.6米,宽度8至11米。城墙两边为砖墙(中间填土),厚 0.6—1.2米。城墙外围有28个突出的城垛。

⑻ 关于佳人历史故事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6440.htm
《西厢记》 元·王实甫作。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剧情是: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http://www.guohun.org/Article/wenxue/yuandaiwenxue/200512/20051220173442.htm

小龙女和杨过的爱情
最是当年绝情处,白云缭绕龙女花。
以读者的观感而言,不论杨过还是小龙女的性格都有其极端自私之处因而令人生厌,以小龙女犹甚。仅凭此论,两人的爱情传奇仿佛便打下了许多折扣,甚而如果不是小龙女而是郭襄,程英,陆无双以至公孙绿萼与杨过结合,可能更入情入理。作为一个读者看来,小龙女与杨过实在不是一对合适的情侣,以杨过之热情冲动,又怎能陪小龙女在墓深人静处聊此一生呢?此处作者从杨过与小龙女两方面稍作解说。

杨过幼年丧父丧母,流落江湖,整日所思大概只是如何解决一己衣食之忧,虽说年纪幼小,但江湖上诸般尔虞我诈之事恐怕经历不少,为自保而不得不比常人多一分戒心,无父无母而比常人多一分自卑,自卑但不服输因而多了一分偏执。自负,自卑与对所有人的不信任集中在一个幼小的少年身上,这基本上决定了杨过一生的性格趋向。直到误拾李莫愁的冰魄银针而遇上疯颠的欧阳锋,欧阳锋逼其叫“爸爸”,杨过起初不过是为了骗他解毒,但叫过几声“爸爸”之后,在欧阳锋身上初次感受到一个长辈的热情和诚恳,不禁大为感动,遂认其为义父。可见在这样一个少年内心深处对亲人和关爱的渴望有多么强烈,而其对人的交往原则也简单至极,只要你真诚平等的对待,他便会给你十倍的回报。但是欧阳锋毕竟只是一次偶然的遭遇,而且其记忆丧失,因而还谈不上深情。真正可能给杨过带来亲人的关怀的是郭靖,可惜黄蓉的戒心很大程度上抵销了郭靖的诚恳,外加同辈相处的不睦,这已经使杨过有足够的理由认为自己在郭家生活的并不好。最惨的遭遇自然是在全真教,赵志敬的毒打大大加深了他关于童年的不幸经历的印象,如果说流落江湖是没有人关心,在桃花岛上是受到某些人冷落,而在全真教则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迫害了。

杨过无时无刻不想离开全真教,只是没有机会。而终南山后的古墓深处给了他这个机会,虽然他自己事先并不知道。但是刚好他遇上了,遇上了孙婆婆,遇上了小龙女。孙婆婆的热心打动了他。而小龙女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或许内心起初也是无动于衷,但至少小龙女没有亏待他,不仅跟他说话和声和气,还毫无保留地教他武功。小龙女事实的关心让杨过感觉到这个简朴的古墓与外面是不同的,即便是拿扫帚把打他,但是打了十下,起初下手比较重,后来却怕他受不了便轻了些,杨过知道这与赵志敬的毒打也是不同的。杨过在古墓前前后后生活了大约三年(算上下山之前在终南山后茅屋中居住的一年多时间,当然这里说的仅指杨过早年的情形,不考虑与小龙女结婚后在古墓隐居),在这三年中,有一个人每天教他武功,使他不用再担心被人欺侮,有一个人每天给他做饭,让他不用再去做偷鸡摸狗的营生,衣服破了有人给他细心缝补清洗,玩累了有人拿手帕轻轻擦去额头的汗水,过往的辛酸苦楚会有人静静的在一旁倾听,没有责骂,没有毒打,没有冷落,没有鄙视,这许多的事情,从前有而现在没有的,或者从前没有而现在有的,营造出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是杨过从小盼望却永远只能在梦中出现的场景,这三年的生活使他相信,自己所有的不幸在遇到姑姑之后将会真正成为过去。

虽然对于两个年轻男女,如果彼此关爱而无特殊的血缘关系,长大后成为情侣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但对杨过而言,绝不仅止于此。在名誉上,小龙女是师父,在称谓上,小龙女是姑姑,而在事实上,小龙女像师父般教导他武功,像母亲般照料他的生活,像长姐般关心爱护他,又像同辈好友般倾听他的心事,与他共同面对习武和生活上的问题,因此在杨过的潜意识中,小龙女不是师父,不是姑姑,不是任何一种身份所能代表的一个人,而是他对关爱,理解与信任的全部希望所在,她对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但她到底是一个什么人对他而言并不重要。正因为如此,当小龙女突然问他要不要她做妻子时,杨过一时之间竟答不上来,他只觉与姑姑生活在一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从未考虑两人之间的具体关系或者需要变成怎样的关系。但是小龙女离开之后他马上就后悔了,既然自己的茫然使姑姑如此伤心而娶姑姑为妻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有什么理由不愿意呢。况且,以前两人相互之间的关爱只是藏在心里,虽然彼此都有信心对方如自己关心对方一样关心自己,但毕竟是在各自的心里,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相互表露以及形式上的确认至少可以让对方以及自己内心更加明确地感受到这份关爱有存在,从而加倍地相互关爱。

所以,对杨过而言,小龙女不仅仅是一个人,而且是所有最亲近的人,不仅仅是爱情,而且是所有最亲密的感情。对读者而言,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郭襄以至郭芙都有其可取之处,但对杨过而言,她们与小龙女没有可比性。也许以杨过的性格并不适合小龙女,但当两个人的感情不仅仅凭简单的好感相互吸引,而成为彼此生活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时,这种感情就已经不自由。与小龙女在一起,不如与程英在一起处事周到,处处体贴,不如与陆无双在一起肆无忌惮,尽情调笑,不如与绿萼在一起柔情宛转,惹人怜爱,不如与郭襄在一起胸怀豁达,心无杂念,在某种形式上,与小龙女在一起的确限制了杨过的本性自由,但小龙女所带来的归属感,无限信任以及内心的安宁是无法替代的,而杨过最需要的正是这些。不论杨过武功有多强,名望有多高,年纪有多大,早年的生活经历在他内心留下的阴影永远无法完全抹灭,正是如此,小龙女作为潜意识的某种精神象征成为他一生无法摆脱的人,同时也是他一生的幸福所无法逾越的人。可以说,无论遇到多么漂亮温柔体贴懂事的女子,小龙女都是杨过惟一的选择。

小龙女给杨过带来了安定生活的希望,杨过带给小龙女的,是生活的全部意义。

十八岁之前,小龙女只见过两个人,师父死的早,孙婆婆也不过是一个每日为她打理生活琐事的仆人。十八岁之前,小龙女从未下终南山一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十八岁之前,小龙女过着清规戒律式的生活,无贪无欲,秉持先师遗命继承古墓派衣钵,但是连自己并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在外人眼中,小龙女是传说中不可亵渎的白衣圣女,可在她自己看来,“一个人总是要死的,多活几年,少活几年,又有什么分别”。是杨过的闯入让她的生活变得充实和值得留恋。虽然在她心中,杨过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但是他多少也会被杨过火热的性子所感染,杨过每天十七八遍东拉西扯的瞎坎不知不觉唤起了她对这个世界尘封已久的好奇心,照料杨过的生活以及教导杨过武功成为她每日生活的主要内容,渐渐地她也会隐隐觉得关心这个少年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和随随便便的事情。日子长了,她会习惯这些,习惯听杨过讲外边花花世界难辨真假的故事,习惯在杨过练武满头大汗时帮他擦去额头的汗水,习惯在昏暗的灯光下替杨过缝补破损的长衫。再过一些日子,她会怀念这种生活,开始感觉出这种生活与十八岁之前的生活是不同的。当练习玉女心经重伤将死时,她终于没有杀杨过,因为此时她已经对这个世界充满留恋,她知道自己不愿意就此死去,所以也不愿意杨过就此死去。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两人也许会相互默默地关心,平静的日子一天一天流逝,直到终老,各自睡在最里间石室的某一口棺材里。可是李莫愁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静。生死关头杨过挡在小龙女身前,李莫愁轻轻道,师妹,你的誓言破了。一个誓言点燃了小龙女内心压抑多年的激情,那个誓言说道,如果有一个男人肯愿意为你而死,你就可以随他而去,随他下山,随他到天涯海角。一个并不令人意外的誓言,事实上她在自己意识到之前,就已经深深的爱着他,只是她心中有一道樊篱,不知道或者不愿意承认那是情爱。一旦冲破那道樊篱,激情来得比预料更加汹涌,不仅如此,杨过让她对生活产生留恋,杨过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于是她的心被爱怜充满了,再也没有疼痛,再也没有悔恨,再也看不到别的任何东西。除了爱情,她一无所有,除了爱情,她别无所求。

也许这样便可以稍稍理解小龙女所谓自私的缘由了。对于整个世界,你只是一个人,对于某一个人,你却是整个世界。既然在小龙女的世界里只有一个杨过,她的心里只能容下一个杨过,那又何必在乎其他人的感受呢。外面是一个与她不相干的世界,是一些与她不相干的人,她过去与这个世界没有关系,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小龙女的命运在于生活范围太过狭小,小到只有一个人(如果不算她自己),而且爱上了这个人,那就注定她的爱情不仅仅是爱情,而是整个世界以及全部的生活。
附:
以现实的眼光看,不论杨过还是小龙女的做法固然过于极端,可是现实中又哪有这样经历的人呢,既然是小说,那就不妨立足于小说设定的情景仔细体悟一番,说不定许多人会做同样的选择呢。愚以为,读书的境界不在消遣娱乐,而在忘我于书中,思人之所思,感人之所感,同样,文章的境界不在吸引最大多数的读者,而在表达一己之感受,使有相同感受的人喜逢知音高呼痛快,使有不同感受的人也能说,我不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仍然对你的感受表示尊重。
http://sunzhenya.bokee.com/4680599.html

罗密欧与朱丽叶,英文原名为The Most Excellent and Lamentable Tragedy of Romeo and Juliet,简写为Romeo and Juliet,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悲剧故事并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Arthur Broke)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The Tragicall History of Romeus and Juliet)。

剧情

故事发生在英国维洛那城。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大家族互相知视,因为两家有着积怨很深的世仇,大有不共载天之势。在一次盛大华丽的宴会上,凯普莱特大人美丽多情的女儿朱丽叶与蒙太古大人英俊、潇洒的儿子罗密欧一见钟情,罗密欧无法抑制自己对朱丽叶的爱,向她求爱,朱丽叶幸福地拥入了他的怀抱,两个家族的深仇大限阻挡不了爱情的狂潮,花前月下,他们互诉衷肠。来自两个家庭的强烈反对,反而使爱情之火越燃越旺。他们私订终身,并在好心的神父劳伦斯的主持下举行了婚礼,朱丽叶望着身边英俊而多情的罗密欧,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谁知,罗密欧在街上与凯普莱特的侄子提伯尔特相遇,提伯尔特故意挑衅,两人发生了格斗,罗密欧杀死了对方,被逐出维洛那城。

朱丽叶含泪送别了罗密欧,她的心和情已随着罗密欧去了,她丧魂失魄地思念着罗密欧。然而,父亲却逼她忘了这个家族的仇人,嫁给帕里斯伯爵。朱丽叶不敢背叛家族,又不愿意背叛心上人的爱情,她的心被痛苦和矛盾撕咬着,左右为难。好心的芝伦斯神父再次帮助朱丽叶,让她吞服安眠药,以假死来搪塞帕里斯的求婚,拖延时间。

不明真相的凯普莱特一家人信以为真,伤心地为朱丽叶送葬。这时罗密欧悄悄地潜回了维洛那城,他以为朱丽叶真的死了,急急忙忙地赶到墓地,望着安详、苍白、停止了呼吸朱丽叶,他千呼万唤,悲痛欲绝,他无法离开他心爱的朱丽叶,他无法孤独地、没有爱情地活着,他喝下毒药倒在朱丽叶的身边。可不一会儿,朱丽叶的药性过了,她苏醒过来,惊喜地发现心上人就在身旁,但罗密欧告诉他,他快要死了,朱丽叶抱着他,不相信这一切,然而他一点点衰弱下去,朱丽叶不能离开罗密欧,哪怕赴黄泉,他们也不再分离,朱丽叶毅然用短剑结束自己年轻生命。他们拥抱着爱情升入了天国。

一对情人殉情而死。他们的鲜血终于唤醒了两个互相敌视的家族言归于好。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38546.htm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西溪,为始建于西汉中叶的一个古镇,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流传着董永与七仙女的传奇故事。
西溪镇西北角有一小村庄,叫“董家舍”。传说,东汉初年董永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早在南宋时的《方舆胜览》中就有记载:“海陵西溪镇,汉孝子董永故居。”清嘉庆《东台县志》详载:“汉董永,西溪镇人,父亡,贫无以葬,从入贷钱一万,以身作佣……”。所以说“董家舍”与董永有关是有一定依据的。
西溪镇北有一水塘,叫“凤凰池”,昔日池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传说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常来此沐浴。凤凰池后建有“天女庙”(久废)。西溪西南面有一村庄叫“鹤落土仑”,传说七仙女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乘鹤下凡之处,得名“鹤土仑”,即今台南镇社东村,东庄叫“鹤东”,西庄叫“鹤西”。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天长日久,十八里河口旁边的村庄也成了“河口”村(今属台南镇)。
西溪西广福寺后院内有一口古井,叫“缫丝井”,大旱之年不涸,传说是七仙女当年为帮助董永赎身而替曹长者家织300匹云锦时汲水缫丝的一口井。
“缫丝井”,昔有“董井寒泉”之誉,今为东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董永和七仙女一月还清了曹长者的债务后,夫妇来到西溪南面的“董家垛”,安居于“寒窑”,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新生活,此地也由此得名“新生”,现为广山镇新生村。
数月后,王母娘娘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河口”,夫妇二人抱头痛哭,生离死别。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上半空,她扔下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给董永留作纪念,一只落河东,一只落河西,落鞋处分别得名“东鞋庄”和“西鞋庄”,两庄又合称“双鞋庄”(新中国成立后,因“鞋”与“解”音近,故得名“双解庄”,现为广山镇双超村)。
董永死后,后人有感于董永的孝心,为其建“董孝贤祠”,又称“董永庙”。

⑼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故事

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姬发讨伐商末君主纣,建立了周朝,这就是西周。西周时,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全国土地和人民都归他所有,他用封侯建国的方法交给诸侯和大夫统治。西周时期农业比商朝更发达,青铜铸造,陶器,纺织等手工业也有相当发展文字多铭刻在青铜器上,叫做钟鼎文或金文,所传下来的历史资料也就更为丰富。
西周代传300多年,到公元前770年,幽王亡国,平王东迁于洛邑(洛阳)开始了东周历史。东周分为两断,春秋和战国。春秋从公元770年(也有人认为应该从公元前722年算起)到公元前476年(也有人说到公元前403年)共300年左右。
东周春秋时期,诸侯左右了天子。据说周初分封诸侯几百个国,到春秋时只剩下一百多个。其中较强大的有齐,晋,楚,秦,鲁,卫,燕,宋,陈,蔡,郑,曹,吴,越等十几个国家。这此国家都想当霸主,因此连年生发兼并和战争,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在斗争过程中,诸侯国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就这是史书中所说的“春秋五霸”。
尽管春秋时代社会动荡,战争不止,但社会历史依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战争过程中,各民族人民频频来往,相互影响,这就加快了各族人民之前的渗透,同化和融合的步伐。众多小国的合并,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战国的时代,一统天下。
春秋时期,那动荡多变,错综复杂的政治,造成就一大批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他们之中,即有齐桓公,晋文公那样雄心勃勃的霸主;也有卫懿公,晋灵公那样荒淫无道的昏君;还有管仲,晏子那样的伟大政治家;还有屠岸贾,伯(喜否)那样的阴谋家;有曹刿,孙武那样的军事家;也有囊瓦,先索那样的败军愚蠢之将;有孔丘,孟轲那样的圣人学者;亦有督戎,古治子那样愚智的武夫…………
他们的事情,教育了后人,感化了后人,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战国简史:
战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史记》将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定为战国的历史开端,从这一年,到秦始皇灭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春秋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战国初年,约有十几个国。大国有秦,魏,韩,燕,赵,齐,楚,即“战国七雄”。此外还有越国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小国有东周,宋,卫,中山,鲁,滕,邹等。另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周,北与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仪渠,南有巴,蜀,越。
现在,我简单来说说七国的疆土地理:
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和甘肃东南部
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战国前期,“七雄”形成,各国将精力用在内部整理上。各国招贤才能,励精图治,像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维新就发生在这时期。
战国中期,就是大战的时候。真是:“国无宁日,岁无宁日”“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混战局面。
各个国家为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扩大国土的势力,君主们都相继称王,独霸一方。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图强,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在外交上频频争取别国的“合纵”“连横”。
战国后期,秦国昭襄王用范睢为相,采用了“远交近攻”之计,破坏了各国的“合纵”,加强了秦国的国力,军事,成了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削弱了各国的力量。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亲政,以李斯为辅,开始大规模的用兵,同时又收买了六国权臣分化其内部,以配合军事。
秦始皇灭六国的时间: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以韩地为颍川郡。
公元前228年,用反间计杀赵将李牧,次年攻下赵都邯郸,活捉赵王迁,公子嘉逃至代,自立为王。公元前226年,秦破燕,燕王喜逃至辽东。次年,秦以河水灌魏都大梁,水淹城破,魏王降。
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率60万兵兵攻楚,活捉楚王,次年秦完全攻占楚国之地。
公元前222年,秦攻燕边东地,活捉燕王喜,攻代地公子嘉,燕赵二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221年,攻占齐都临淄,齐亡。秦国一统天下。
战国时期,铁工具开始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开荒能力,种植面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提高。
水利灌溉工程在战国时也有很大发展,最著名的有:秦昭襄王时,李冰开凿的都江堰(在四川灌县附近),解除了岷江水害,又使成都大平原地区,得到灌溉,通航。秦王政时期韩国人郑国,在关中开渠以通泾洛二水,开凿郑国渠。渠长三百多里,使关中之地成为沃野。
农业的生产力提高和铁器应用,同时也大大推动手工业发展。冶金,青铜和纺织品,盐业,溱哭的生产都有大发展,至使商业更发达。
战国时期,还是伟人辈出的时代。哲学,文学,史学,儒学,等学术文化取得了辉煌与成就。那时候,孔,墨,弟子满天下,以后又产生了道,法,阴阳,名,兵,农,纵横各家。《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吕氏春秋》《国语》等众所周知的伟大著作相断涌现,对后世中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阅读全文

与垛的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