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河西走廊的历史人物

河西走廊的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1-02-28 16:51:09

㈠ 河西走廊的历史概述

历史

历史上最早的河西走廊为原始印欧人的一支吐火罗人、月氏和汉藏羌等民族的聚居地。吐火罗人分北路及南路往东方进发,直至受匈奴所阻为止。北路的部分在龟兹及焉耆定居,建立了龟兹及焉耆等国,并分别发展了龟兹语及焉耆语。

另一支往南路分布的吐火罗人则曾建立了于阗,及东接河西走廊的鄯善等国家。秦末民变时期,月氏实力强大,与蒙古高原东部的东胡部落从两方面胁迫游牧于戈壁沙漠南部和阴山一带的匈奴,匈奴曾送人质于月氏。

秦末,匈奴质子自月氏逃回,杀父自立为冒顿单于,约在前205—前202年冒顿单于时代,匈奴数度击败月氏,月氏部落开始西迁,离开河西走廊。 前162年,老上单于再度击败月氏,占领河西走廊。月氏部落大举西迁,击败大夏,建立王庭,称大月氏。而留在原居地的部众,称小月氏。

小月氏与当地羌族融合,附属于匈奴右贤王之下。河西走廊成为休屠王与浑邪王的领土。 东汉时,河西走廊一带的主要非汉族居民,被称为卢水胡。

主要由小月氏组成。此外,湟中也有一支小月氏部落,称湟中月氏胡;在张掖的小部落,称义从胡。有 学者认为,羯人的祖先可能是由小月氏分支。

简介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黄河以西,呈西北—东南走向为狭长状平原,形如走廊,故而得名,丝绸之路必经之道。

其范围是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北部可经居延海沿着草原丝绸之路进入漠北,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全境皆为甘肃省、青海省海东市、西宁市和部分内蒙古额济纳旗所辖,由于大部分范围在甘肃省,故又称“甘肃走廊”。

最早先后为月氏、匈奴领土,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以来是中原连接西域新疆的重要通道,为古代丝绸之路东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国汉地同西方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国际通道,在大部分中国历史时期,河西走廊一直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西北端。汉朝、唐朝、元朝、明朝及清朝均控制河西走廊。

(1)河西走廊的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气候

气候为干燥少雨(因距海遥远)属于温带沙漠气候, 但夏季可利用祁连山的雪水进行绿洲农业。

行政区划

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兰州(金城郡)、青海省的西宁、内蒙古的额济纳旗和“河西四郡”: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和敦煌(沙州),不包括在“河西四郡”的还有瓜州、鄯州。

西汉时期,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汉曾设置过青海的西海郡,东汉设置过居延海的西海郡。


文化

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灿若星河。20世纪中国四大文献考古奇观:故宫明清档案、安阳甲骨、敦煌遗书、居延汉简,后两者都与河西走廊有关;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也从这儿出土,这里依旧保留着华夏族的农耕文明。

从金城(兰州)出发,越过黄土高原与河西平原的分界乌鞘岭,便正式进入河西走廊。自东南往西北,河西走廊依次经过东端凉州(武威)、甘州(张掖)、嘉峪关、肃州(酒泉)、西端瓜州、沙州(敦煌),一直延伸到玉门关附近。

河西走廊的文物品类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文物价值突出,简牍、彩陶、壁画、岩画、雕塑、古城遗址等等,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简直就是一条灿烂夺目的“文化长廊”。

因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了大量石窟群:武威天梯山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瓜州榆林窟,敦煌莫高窟……大小石窟星罗棋布地点缀于走廊沿线,于是,河西走廊又被人们称为“石窟艺术走廊”。

古丝绸之路从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分别从阳关与玉门关进入新疆。河西走廊因此成为古丝路的枢纽路段,连接着亚非欧三大洲的物质贸易与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对于河西走廊的这一优势,季羡林评价:“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了。”


㈡ 发生在河西走廊的红军故事

寒流中的晋西北,风抛黄沙,冷风剌骨。我在这个时候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陌生的筒直没有一点乡情之感了。现实已远离了我儿时的记忆,一条铁路横空而过,把村子分为两片,其中一片已经物是人非,靠近公路却冒出一个崭新的村庄来。倒是老村口的洪根林墓依然在黄风中漾着蒿草,露出了嶙峋的石头,只是多年的风蚀作用,已把石缝中的泥土掏得精光。在我记忆的深宫里,洪根林老人颇值得我喜欢。记得上世纪70年代,这个红脸老人经常挨斗,却是格外想得开心,他好酒、爱吃黄鼠、蛇、鸟肉。听大人们说,洪根林老人16岁就给马步芳部下的一个营长当马弁,经事之多,颇有一些传奇经历。因为这个缘故,我和小伙伴们总爱纠缠着根林爷爷给我们讲他年轻时候经历的那些事,老人也欢快地说起当年的所见所闻,而且是滔滔不绝。在老人讲述的陈年旧事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马步芳骑兵攻袭红军女团的悲壮故事。
按照老人的亲历所见,当年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后到达陕北,其中有一支队伍就是红军女团。这支队伍在河西走廊行军时受到马步芳骑兵的突然袭击。在经过长征饥渴劳累的困苦奔波后,红军女团的所有战士体质严重下降,加之弹药不足,面对劲敌的突然袭击,尽管进行了殊死抵抗,还是被马步芳匪兵冲散了。除了极少部分突围逃脱,大部分红军女战士战死沙场。据根林老人说,当时马步芳匪军人俘虏了不少女红军,有姿色的被挑出来供当官的挑选,其余的当场就受到了匪兵们的蹂躏,十有八九在反抗中惨遭杀害。有的女红军反抗无力,宁肯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失气节。最让人钦佩的是褚传英等九位女红军,因姿色出众被挑出来劝做匪军军官的官太太,她们被俘后未曾受过匪兵们的战场蹂躏,但她们拒绝了匪兵营长的礼遇,集体绝食抗拒。匪军营长无奈,又把她们强行分开进行单人威胁利诱,在地上安置了“死亡之门”和“反正夫人”的路标,一个一个推出来让红军女战士选择。结果令匪兵们难以想见的是,褚传英等九位女红军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死亡之门”,宁死也不当国民党军的官太太。最后,九位女红军或绝食而死,或自残而亡,没有一个贪生怕死者。女红军坚定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令所有的国民党军人钦佩不已。
记得洪根林老爷爷每次讲述他目睹女红军们一个一个地从容死去时,还禁不住感叹连连。我每每想起根林爷爷的讲述,总是对先烈们产生无限的敬仰。当我上大学的时候,翻遍了党史军史,也没能在史册中找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踪迹。

㈢ 河西走廊历史介绍有哪些

被称为“西北粮仓”的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自古就

河西走廊
是通往西域专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属,是著名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水草丰美,物产丰富,是靠祁连山积雪和冰川的融水滋养、灌溉而“造就”。一旦祁连山出现问题,对于本来就危机四伏的河西走廊生态无疑是雪上加霜。
西汉初期,河西走廊是匈奴人游牧的地方。通西域有功的汉武帝使者张骞第一次西去是在公元前139年,他就在这里被匈奴截住,软禁了十年,娶妻生子。他壮志未酬誓不休,终于逃离西去,完成了使命,但在归中原途中,又在这一带被匈奴截留,一年多后,才回到长安,可见,通西域必须经过河西走廊。
张骞第二次去西域在公元前119年,这次行走比较顺利。因为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鏖战河西走廊,将匈奴驱赶出去,咽喉之道得以畅通无阻。

㈣ 打开河西走廊第一人是谁

是张骞
张骞生于公元前164年,曾经受汉武帝的命令,两次出使西域,以前回的西汉王朝远远没有我答们现在太平,张骞两次到西域意义非凡。
张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通过两次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传入,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和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可见意义一斑。

㈤ 西汉时期哪位将军开辟了河西走廊

霍去病,在公元前121年春夏汉武帝两次派霍去病进入河西走廊,第一次歼灭河西走廊匈奴过专半,一直打到敦煌才收兵属;第二次长驱直入1000余公里,在公孙敖未能按计划策应的情况下,单独发起进攻,绕道匈奴侧背,给匈奴毁灭性打击,匈奴部随而退出河西走廊。

㈥ 河西走廊的历史名人

我认为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中最广为人知的名人有两个,一个是开通丝绸之路的张骞,另一个就是冠军侯,战神霍去病,他们代表了汉朝时中国人的拼搏和奋进精神

㈦ 途经河西走廊的古代名人(最好非当地)

【首先,河西走廊到底是哪一块区域?】
河西走廊(The Hexi Corridor)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甘肃省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兰州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又称雍凉之地,古凉州雍州的属地。
从金城(兰州)出发,越过黄土高原与河西平原的分界乌鞘岭,便正式进入河西走廊。自东南往西北,河西走廊依次经过东端凉州(武威)、甘州(张掖)、嘉峪关、肃州(酒泉)、西端瓜州、沙州(敦煌),一直延伸到玉门关附近。
【然后,它的历史?】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戍兵屯田,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在古代的军事地理中,凉州承担着隔断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游牧民族联系的任务,中央政府只要占据凉州,就能在向西的战略上取得优势地位,掌握主动性。
东周春秋时为被西戎占领,战国先秦时月氏人占,后被匈奴攻破,占领建城池。在公元前1年已经有了经贸和宗教往来的古道,后汉武帝刘彻初设二郡武威郡、酒泉郡,而后武威郡分张掖郡、酒泉郡分敦煌郡,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其并入中华版图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河西走廊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其辉煌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民国。先秦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再到悠久的宗教融合,民族融合,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师云集,大小乘佛教是通过河西走廊传入长安,古代四大译经家有三位与河西走廊有着深厚渊源,足见河西走廊在中国佛教的地位。很多帝王、大将出自河西走廊,赫赫有名的大将西凉马超、大理段氏皇族、草圣张芝都出自河西走廊。
【最后,从这些历史来分析有哪些名人经过河西走廊。】
霍去病,在这里出击匈奴,使整个河西纳入西汉版图。
凉州十三刺史的历代刺史——
#贡禹,汉宣帝时。(《汉书·贡禹传》)
谷永,汉成帝永始二年(前15年)任,永始三年(前14年)迁北地太守。(《汉书·谷永传》)
杜邺,汉哀帝时。(《汉书·杜邺传》、《后汉书·杜林传》)
赵宏,汉元帝、成帝之时。(《华阳国志·士女目录》) 郑兴,汉更始帝时。(《后汉书·郑兴传》)
郭伋,汉光武帝初。(《后汉书·郭伋传》)
窦融,建武五年(29年)任。(《后汉书·窦融传》)
尹业,永平十八年(75年)时免。(《后汉书·马援传》)
皮扬,元初元年时。(《后汉书·安帝纪》、《西羌传》)
宗汉,延光元年春见在任。(《后汉书·西羌传》)
刘秉,永和四年(139年)任,明年免。(《后汉书·西羌传》)
种暠,汉质帝、汉桓帝初。(《后汉书·种嵩传》)
桥玄,汉桓帝初。(《蔡邕太尉桥玄碑》)
祝良,汉桓帝初。(《后汉书·陈龟传》)
成就,汉桓帝时。(《魏志·董卓传》注引《吴书》)
郭闳,延熹二年(159年)至四年(161年)见在任。(《后汉书·皇甫规传》、《段颎传》)
赵仲台,延熹年间。(《魏志·阎温传》注引《魏略》)
刘恭,延熹年间。(《后汉书·羊陟传》)
孟佗,建宁三年(170年)见在任。(《后汉书·西域传》、《三辅决录》)
刘虔,熹平六年(177年)见在任。(《后汉书·蔡邕传》)
周洪,光和二年(179年)见在任。(《魏志·虔淯传》注引《烈女传》)
魏元丕,光和四年(181年)卒。(《隶释》卷10《元丕本碑》)
梁鹄,中平元年(184年)见在任。(《后汉书·盖勋传》注引《续汉书》)
左昌,中平元年(184年)任。(《后汉书·盖勋传》)
宋枭,中平元年(184年)继左昌后任。(《后汉书·盖勋传》)
杨雍,中平年间,继宋枭后任。(《后汉书·盖勋传》)
耿鄙,中平四年为韩遂所杀。(《后汉书·灵帝纪》、《傅燮传》、《董卓传》)
张则,汉灵帝时。(《华阳国志·汉中女士志》)
种劭,兴平元年(194年)前。(《后汉书·献帝纪》注、《董卓传》)
韦端,建安十年左右迁太仆。(《魏志·杨阜传》、《三辅决录》)
韦康,建安中,继韦端后任。建安十七年为马超所杀。(《魏志·夏侯渊传》、《荀彧传》、《杨阜传》、《蜀志·马超传》) 邹岐,黄初元年(220年)以安定太守迁凉州刺史。(《魏志·张既传》)
张既,黄初元年(220年)七月继邹岐后任,四年(223年)卒。(《魏志·张既传》)
温恢,黄初四年(223年)继张既后任,死于道中。(《魏志·温恢传》)
孟建,黄初四年(223年)继温恢后任。(《魏志·温恢传》)
徐邈,约太和元年(227年)至二年(228年)间继孟建后任,在任10余年。正始元年(240年)迁大司农。(《魏志·徐邈传》)
王浑,约正始年间。(《魏志·崔林传》、《晋书·王戎传》) 牵弘,泰始六年(270年)任,七年(271年)死于边事。(《魏志·牵招传》、《晋书·陈骞传》,《资治通鉴》卷78、卷79)
苏愉,泰始年间,曾与河西的鲜卑人大战,而退守内地。泰始七年(271),与秃发树机能战于金山(今甘肃省山丹县南),兵败身死。
杨欣,咸宁四年(278)与若罗拔能等战于武威,兵败而死。
彭祈,太康元年(280),朝廷起用守丧满三年的彭祈出都督凉州诸军事兼凉州刺史,入主姑臧城。
胡喜。(《魏志·钟会传》注引《晋诸公赞》)
张轨,永宁元年(301年)任,死于任内。(《晋书·张轨传》)#
张骞,经过河西走廊出使西域,渐渐开辟了丝绸之路(这也是河西走廊为世人所知的最大原因!)
董卓,西凉太守,汉末群雄之一。
韩遂,西凉太守,汉末群雄之一。
马氏家族,马援、马超等人,在西凉起家,为西凉的建设做出过杰出贡献。
西凉铁骑,出身在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其统领西凉马腾、西凉马超、马休、马铁,大漠豪侠董卓、西凉霸主韩遂,凉州自古就是兵家极其重视之地。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征河西,灭北凉,据河西,境内仍为武威郡,属凉州,武威郡领林中、襄城2县。凉州治所林中。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灭北魏,据凉州,置武威、昌松、魏安、番禾、广武5郡。武威郡领姑臧、林中、襄城、显美4县。
阿育王,在这里建过佛塔。甘肃供奉的释迦牟尼佛舍利是中国供奉佛祖舍利最多之地,而这些佛祖舍利全部在河西走廊,其中有北周瓜州城东古塔(今甘肃敦煌瓜州县)、北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今甘肃敦煌)、北周凉州姑臧故塔(今甘肃武威莲花山)、北周山丹县故塔(今甘肃张掖山丹县)。《阿育王传》载:“佛寂百年后,有阿育王出世,取前舍利,夜役鬼神,碎七宝末,造八万四千塔。尊者耶舍,舒指光八万四千道,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于一日中,遍南瞻部洲,震旦国者,一十九所。”
《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然后唐代的那一批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还有那一批凉州节度使,都曾到过河西走廊。

㈧ 纪录片河西走廊每集都讲述了谁的故事

㈨ 河西走廊都有哪些历史故事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狭长高平地,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

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又因在甘肃境内,也称甘肃走廊。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百余公里,海拔1,500公尺左右。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

走廊分为三个独立的内流盆地︰玉门、瓜州、敦煌平原,属疏勒河水系;张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属黑河水系,小部分属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永昌平原,属石羊河水系。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盛。走廊自古就是沟通西域的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陈运和诗《丝路化诗》称之为“连续,丝路是一个个苦的日子 延伸,丝路像一程程甜的历史 吹起,丝路如一支支竖的箫 奏响,丝路似一段段横的笛 抒发中原对西域的情感交流 表达西域致中原的崇高敬意 途经数千年的变革 荒漠驿道至今萦绕仍不止 翻阅上万篇的故事 河西走廊驼铃余音传天际 古诗般的丝路 丝路般的古诗 ”。

敦煌莫高窟和阳关均位于走廊西部,兰新铁路也由此通过。

阅读全文

与河西走廊的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