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宁武关的历史故事

宁武关的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28 14:35:08

1. 历史上著名古战场

中国历史上著名古战场:

黄帝蚩尤涿鹿大战(今河北省涿鹿县或山东泰山西北)
黄帝炎帝阪泉之战(—说今山西运城解池附近,一说今河北涿鹿东南)
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今河南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
晋楚城濮之战(今山东鄄城西南)
吴楚柏举之战(今湖北麻城市境)
齐魏桂陵之战(今河南长垣西北,另有长葛北之说)
齐魏马陵之战(今山东莘县大张家镇马陵)
秦赵长平之战(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
项羽巨鹿之战(今河北平乡西南)
项羽刘邦垓下之战(今安徽固镇濠城沱河南岸,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
刘秀王莽昆阳之战(今河南叶县)
曹袁官渡之战(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
孙刘与曹赤壁之战(今湖北乌林)
曹魏与刘蜀蜀中之战(今四川阆中)
吴蜀夷陵之战(今湖北宜都和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
秦晋淝水之战(今中国安徽寿县瓦埠湖一带)
唐突厥阴山之战(今阴山一带)
宋辽澶渊之战(在今河南濮阳)
宋金颍昌之战(今河南临颍)
宋金郾城之战(今河南郾城)
宋金和尚原之战(今陕西宝鸡西南)
宋金朱仙镇之战
宋元崖山之战(广东崖山)
宋元襄樊之战(今湖北襄阳樊城)
朱元璋陈友谅鄱阳湖大战(今鄱阳湖)
明朝土木之战(今河北怀来土木镇)
明朝北京保卫战(今北京)
明清萨尔浒之战(今辽宁抚顺东)
康熙噶尔丹乌兰布通之战(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南)
康熙噶尔丹昭莫多之战(今内蒙古肯特山南)
中俄雅克萨之战(今黑龙江左岸阿尔巴金诺)
上党战役(今山西长治)
韩信背水一战(今河北井陉一带)

2. 偏头关的历史

偏关县在汉、唐的时候还不出名,也没有设县治,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末代皇帝刘钧于天会元年(957年)置偏头砦;北宋时这里成为与西夏交兵的国防前线,因驻扎重兵,地位一度非常高;辽置宁边州;金时仍用该称呼;元代时候州、县俱废,改偏头砦为偏头关,明洪武年间始筑今天的关城,明成化年间设偏头关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上升为路城,万历年间又大规模建设此城,称为“九塞屏藩”;清雍正年间改偏关为县,属宁武府,又名通边关;1940年解放。偏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此三关鼎峙晋北,互为犄角,是北疆之门户,京师之屏障。
偏关的故事涉及到了明武宗。明武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皇帝,具体就不展开说了,这里只说他喜欢打仗,可是明朝是历代以来把儒教礼数等传统思想贯彻得最彻底的一个王朝,是一个纯粹的文人统治社会。皇帝也只是一个摆设,要不然万历在位五十四年中有二十五年没上朝,社会也正常运转呢。所以武宗就很不舒服,怎么办呢?武宗想了个着儿,虚拟了一个叫朱寿的大将军,并下诏封官: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统领六师,扫除边患,累建奇功,特加封镇国公,岁支录五千石,着吏部如剌奉行!不久又加封朱寿为太师。这着儿好啊,以后想打仗或者干点啥事,就以影子武士的名义来操办,事情办砸了也好推卸责任,同时还拿到了一份儿工资。明武宗二次西巡的时候曾在这里小住过。 明人有诗云:
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黄河曲曲涛南下,紫塞隆隆障北环。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每逢战争的烽烟消失之后,边禁开放,关城及其周围的一些堡寨就成为蒙汉人民互市的区域。蒙古族以大批的草原骏马进入互市区,换取汉人的丝棉织品、茶叶等物。互市开放之日,关城、堡寨将士披甲戴盔,列队城外,城楼之上,礼炮轰鸣,鼓角擂动,庆祝这民族交往的盛会。边地将领、政府官员、各地商人都纷纷前来赴会,通过商品的交流,交流着民族间的感情。如今,关城、堡寨、边墙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了它们当年的作用,成为历史的遗迹。它们的存在,只能告诉人们,中华各民族的感情,永远像涛涛黄河,奔流不息,任何屏障都是隔不断的。

3. 山西遍关历史

偏关县在汉、唐的时候还不出名,也没有设县治

偏头关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末代皇帝刘钧于天会元年(957年)置偏头砦;北宋时这里成为与西夏交兵的国防前线,因驻扎重兵,地位一度非常高;辽置宁边州;金时仍用该称呼;元代时候州、县俱废,改偏头砦为偏头关,明洪武年间始筑今天的关城,明成化年间设偏头关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上升为路城,万历年间又大规模建设此城,称为“九塞屏藩”;清雍正年间改偏关为县,属宁武府,又名通边关;1940年解放。偏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此三关鼎峙晋北,互为犄角,是北疆之门户,京师之屏障。
偏关的故事涉及到了明武宗。明武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皇帝,具体就不展开说了,这里只说他喜欢打仗,可是明朝是历代以来把儒教礼数等传统思想贯彻得最彻底的一个王朝,是一个纯粹的文人统治社会。皇帝也只是一个摆设,要不然万历在位五十四年中有二十五年没上朝,社会也正常运转呢。所以武宗就很不舒服,怎么办呢?武宗想了个着儿,虚拟了一个叫朱寿的大将军,并下诏封官: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统领六师,扫除边患,累建奇功,特加封镇国公,岁支录五千石,着吏部如剌奉行!不久又加封朱寿为太师。这着儿好啊,以后想打仗或者干点啥事,就以影子武士的名义来操办,事情办砸了也好推卸责任,同时还拿到了一份儿工资。明武宗二次西巡的时候曾在这里小住过。

4. 雁门关有什么正面将领的故事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在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三关绝险,居于代县北境的恒山之上,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孤峰耸峙,相传连南雁北返,都没法飞越山巅,要从山间缝隙之中才能通过,所以谓之“雁门”。
雁门总领天下大势,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中原九塞之首。向东,是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接连翰海;向西,有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直到黄河岸边,是中原汉地自外长城以后,最关键也是最后的的一道屏障。
战国时,赵将李牧奉命常驻雁门,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秦时,始皇帝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出雁门北击匈奴,悉收河套之地,并修筑了万里长城;
汉时,李广曾在此与匈奴交战数十次,紧守汉家门户,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唐时,薛仁贵为代州都督,镇守雁门。
这就是雁门天险的意义所在,“三关冲要无双地,丸塞尊崇第一关!”
中原历代王朝都派出了当时最强的将领来把守这道门户。
开耀元年(公元681年),薛仁贵起用为检校代州都督,镇守雁门关.二年,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因犯罪被囚,后突厥开国二号人物),闻阿史那骨笃禄反唐,便诈称检校突厥部落以自效,趁机投奔于阿史那骨笃禄。阿史那骨笃禄因阿史德元珍熟知唐朝边疆虚实,即令其为阿波大达干,统帅突厥兵马,东征契丹,西讨铁勒,势力壮大,数万大军进犯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与单于府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
薛仁贵率军于云州与阿史德元珍军相遇,突厥问唐军统帅为何人?唐军回答是薛仁贵,突厥人不信,薛仁贵摘下帽子示于敌众,突厥人看到是薛仁贵,惊慌失措 ,下马跪拜,调头撤退,薛仁贵并未放过敌军,挥兵追击,斩首一万多人,俘虏二万多人,缴获牲畜,战马三万多头,取得大胜.
这是薛仁贵古稀之年的最后一战,也是其戎马生涯中对敌人威慑力最强的一战,这一战看出敌人对薛仁贵这位传奇将军的恐惧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足见其强悍,可以说薛仁贵就是美貌与智慧并存,英雄与侠义的化身.

5. 山西历史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秦、汉、魏、晋时期,山西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一直把山西作为唐帝国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到五代十国,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宋辽时期,山西进一步繁荣,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当时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曾受到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盛赞。明代,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曾领全国之先。特别是晋商十分活跃,威震海内外,其足迹东出日本,北抵沙俄。最著名的是山西票号,可谓中国金融之鼻祖。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击了外敌的侵略。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山西人民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斗争,在三晋大地上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上党战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从此揭开了山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新篇章。几十年来,山西人民为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为重大贡献。
黄河流经山西,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有唐朝名相狄人杰、裴度,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有创立"制图六体"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金朝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清末维新派扬泽秀以及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弟等。可以说,山西是人杰地灵,代不乏人。而其中晋商的足迹更是踏遍华夏、享誉全球。<BR> 山西是厚重的黄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关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从北到南、珠串全省,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全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如佛教圣地五台山、应县木塔、云冈石窟、永乐宫壁画、运城关帝庙、永济普救寺、洪洞广胜寺等在国内外都很著名。山西民歌、民谣舞蹈、民间传说、民间工艺等具有独特的魅力。
山西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勤与俭的民风。刘胡兰精神、大寨精神、太旧精神、李双良精神激励着人们为争取新生活不断艰苦拚搏。

6. 请介绍历史上长城的一些事情

1.居庸关
居庸关是位于北京昌平县北,距北京市区约50公里的一座关隘,关城建筑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深谷中,为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是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长城沿途的险要关口,旧称军都关。关隘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山峦间花木葱茏,犹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迭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这里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在居庸关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建于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的全用汉白玉砌成的“云台”,雕刻异常精美。现存“云台”高9.5米,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台顶四周设有石护栏和用以排除积水的龙头。台座中间,南北向开一券门,其券洞为半五角形折角拱券,中可通马车。券洞及券面雕有卷吐花、迦楼罗(金翅鸟)、大龙神等造像,洞内两壁刻四大天王造像和《陀罗尼经咒》、《造塔功德记》。而这部经文和表记则是以梵、藏、汉、西夏、维吾尔、八思巴六种文字题刻。券顶正面雕以曼陀罗纹五撰,两侧斜面雕造形生动的尘佛10尊,而佛与佛之间则饰以小佛像,以实其间,其数量有千尊之多。造像表情生动,雕工精美,实为元代雕刻中的稀有之物。
2.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的山海关区,与首都北京相距300余公里,又称之为“榆关”或“渝关”,为我国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万里长城沿燕山山脉蜿蜒绵亘而下,绕经角山,与大海相接,气势磅礴,自古以来即成为险要关隘,因城楼题额“天下第一关”而又名“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筑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山海关城位于山、海之间约8公里的夹道之间,由七座城堡、十大关隘和万里长城上众多的敌台、墩台组建而成,将山、海、关融成一体。关城为四方形,设四门:东门镇远,西门迎思,南门望洋,北门威远。门上均筑城楼,城楼雄踞关上,巍然矗立,环城一条宽17米,深8米的护城河,城的中心位置筑有钟鼓楼。现存的“镇东门”即“天下第一关”。关口是高12米的长方形城台,东西朝向,往东为关外,西为关内,南北连接长城。城台上筑有两层重檐九脊布瓦顶的城楼,楼上有块“天下第一关”的巨匾,系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时进士肖显所写。
离山海关城南4公里处,是今天万里长城遗址之首,因龙头在此深入大海,所以得名“老龙头”。
3.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雄踞于晋冀两省的交界处,为三晋东面的门户和交通的咽喉,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所重视,素有天险之称,是大行山上一个著名的关隘。
娘子关的城堡,背依高接云天的嵯峨绵山,面临涧壁如削的万丈深峪,山腰的垣堞,随山势蜿蜒,桃河环绕其西北,曲折奔流,真是“襟山带水,金城汤池”,整个关城两翼是依山势蜿蜒起伏的长城,这里的长城,历史上成为山西、河北两省间的天然屏障,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十分险要。
现在所存的关城,是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筑,有关门两座,外城门为砖券门洞,上为平台。城门顶上有“直隶娘子关”几个字。平台,是为了检阅士兵望敌情而筑。内城门,下为砖券,上为门楼。城门上方为“京畿藩屏”四个大字。关外古道,曲折起伏绵延,这就是著名的燕赵古道。
4.雁门关
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山海经》)。
雁门关又名西径关,在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腰,与宁武关和偏关合称三关。现存关城为明初所建,是长城要口之一,古人称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祟第一关”。
5.平型关
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151年)修筑,位于繁峙、灵丘两县交界处。北连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脉。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峡谷幽深,危岩突起。一条峡谷山路,东通河北,西接雁门,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城虎踞平型岭上,呈正方形,周长3000余米,城楼巍巍,高约8米,南北各置一门,原皆有瓮城,现仅存北瓮城。城内正中有过街楼。旧曾设显赫的武衙门,现改建民房。城东2.5公里处为关门,门洞内置一块大型巨石碑,上镌“平型岭”三个大字,字体雄健峭拔,真谓峻岭雄关。城南面东西高处,各设烽火台一座,远远可见。城北有大郎城,传为宋将杨延昭镇驻之地,堡痕历历可辨。平型关因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此地北桥沟一带伏击日本侵略军坂垣师团二十一旅,消灭日军数千人而名扬中外。
6.宁武关
宁武关,在今宁武县城区。始建于明代中期,为历史上著名的山西“三关”(偏关、雁门、宁武关)之一。
据史料记载,宁武关于明成化三年(1467)建成,为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地势险要。因其地处“三关”中路,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故《边防考》上说:“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世。”现存关城旧址范围分西关和东关两部分,城墙依山势而建,十分壮观。据史书记载,明弘治十一年(1498)扩城七里。万历三十四年(1606)城墙砌砖,周长3567米。城中鼓楼为宁武关代表性建筑。周围烽火台峙立,气势雄伟。
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为东进北京,在“宁武关”与明军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宁武关之战”,击败镇守雁门关的三关总兵周遇吉,为夺取北京扫清了障碍。今在宁武恢河东岸,仍有周遇吉之墓,为砖石所筑。
传说宁武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遇敌侵犯可神奇地飞走。但见城池犹如凤身,城北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东西延伸的两堡俨然凤翅,南城之迎薰楼,正如高翘的凤尾。雄居城中的鼓楼,堪称凤凰的心脏,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
宁武关鼓楼,位于今宁武县城人民大街,平面布局基本呈正方形,外观为三层三檐九背重檐歇山顶,下置砖石所券十字穿心洞底座,通高30余米,气势宏伟。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的紫荆岭上,关也因此而得名。它是内长城的重要隘口之一,因身居倒马关、居庸关之间,故明代合称其为“内三关”。
关门额上嵌石匾一方,横书“紫荆关”三字。门前有营房、庙宇各一座。这些建筑虽已塌毁,但遗址尚清晰可辨。关门内是通向关城的十八盘。全程10公里,纵深2.5公里余,均系羊肠路。
紫荆关主城分东西两部分,中间以墙相隔,东城设文武衙门,西城为屯兵之所。关城东、西、南墙外有墙,形成环抱于主城外的三座小城池。紫荆关共有城门9座、水门4座、战台19处。雄关壮丽,地势险要。紫荆关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古代军用水井、碾盘,仍保存完好;古栈道至今清晰可辨。
紫荆关素有“畿南第一雄关”之称,曾经历大小战争130多次。清康熙皇帝两次驻跸紫荆关,题有“天子阅武”石碑 。
8.武胜关
中国古代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古称直辕,与平靖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信阳古名)三关”,今存部分古代建筑。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南35公里,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武胜关古称大隧隘道(一说直辕隘道)。南朝齐称武阳关。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清始称武胜关。与东之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武胜关地处险□,附近山峦交错,群峰环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古以 “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南北朝时期,梁、魏为取得关隘要道的控制权,曾在三关相持,反复争夺数十年。南宋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率军渡淮河,攻大胜关,宋军凭关据守,攻不得克,后因戍兵弃关南逃,方越关南下直取鄂州(今湖北武昌),逼南宋求和,结“鄂州之盟”。今有京广铁路经此。
9.嘉峪关
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嘉峪山东南麓,为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关城始建于明代初期,有“天下第一雄关”之誉。现关城内外遗存部分多为清代所建。嘉峪关依山而筑,居高凭险,自古为东西交通要冲。
嘉峪关南有绵亘千里的祁连山雪峰,北有龙首山和马鬃山,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因此,秦汉以来的历代王朝都在这里派兵驻防。“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楼阁高耸,巍峨壮观,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名动天下。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留下了许多古迹和珍贵的文物:古拙粗犷的黑山石刻画像、反映魏晋时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的新城魏晋壁画砖画墓、以及我国第一座全面、系统展示长城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长城博物馆等。古老的丝路文化、皑皑冰川和茫茫戈壁共同构成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嘉峪关城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嘉峪关的修建,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于是演绎出了定城砖、冰道运石、山羊驮砖、击石燕鸣等动人故事。
10.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100余篇
长城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最初修筑长城的是战国时代的燕、赵等国,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异族的侵袭。
秦始皇后来将这些断断续续的长城连接起来。据说当时动用了三十万的兵士和数百万的人民与奴隶。不过,长城并不能达到完全防止异族入侵的效果。因为长城完成之后,北方异族依然常跨越长城,偷袭中国边境的村落,抢夺农作物或家畜。
长城是有史以来唯一在太空中可见到的三度空间建筑物。以现代科技来修筑都不容易,而我国竟能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实在难得。长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颇不相同。汉代以泥和芦苇修筑长城。长城体积也各不相同,以居庸关一带来说,高约8.5公尺,下部宽8.5公尺,上部宽约5公尺。每隔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当于城楼),高约12.3公尺,多数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则置两、三重。
长城东段经过山地或丘陵地,古称「堑山堙古」、「用险制塞」,起伏蜿蜒,形式雄伟;中段、西段都在干燥区域,人烟稀少,仅色荒凉。如果登临其间的雁门关、居庸关、古北口或山海关,遥望我国山川的伟大形势,将令人叹服先民开疆拓土的艰难,而激起无限的壮志雄心
希望采纳

7. 阿英的五幕历史剧《李闯王》的内容是什么

五幕历史剧。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宁武关营地。顾君恩见吴老海打投降的方桂生忙拦住他,询问宁武关的战事,方桂生兴奋地说他们一定会打下北京。李岩和顾君恩谈论战争,说他并不担心宁武关一战,而是担心拿下北京后大家会骄傲自满,贪污腐化。花鼓女唱花鼓戏《迎闯王》,李闯王听到了夸她唱得好。李闯王夸李岩起草的讨明檄文写得很好,让他补充揭露他们卖国的事实。李闯王见宁武关久攻不下想回师陕西,听到战鼓声起,急忙走了。李岩也担心这一战相持不下让崇祯皇帝得到喘息机会,破坏攻占北京的大计。不久探子报告说战斗胜利了,李闯王很高兴,见李岩、宋献策和李牟齐声道福,说这是你们各们将领和全体同胞的英雄伟略和奋勇杀敌!这时刘宗敏和牛金星前来复命,说守将周遇吉夫妇被打死,李岩和宋献策都不满。这时官兵不断欢呼“李闯王万岁!”李闯王深受感动,决定趁大同,宣府,居庸关总兵投降时机直捣北京。李岩建议开拔前严肃军纪,顾君恩也说要更多利用政事力量让敌人自己瓦解,李闯王很赞成,然后调兵遣将直取北京。

崇祯眼见北京城就要攻破,想杀长平公主,但见她昏倒便没杀她。李闯王进宫救起长平公主,并派人搜查崇祯。李闯王看到富丽堂皇的武英殿很得意,又听说宋献策所占之卦是“十八子,主神器”,知道要做皇帝更加高兴。他看到士兵在宫中抢劫,命人把他拖出去斩首。牛金星建议李闯王学习皇帝气派,李闯王不以为然,说他是马上天子,还得弄他的钢鞭。罗虎报告抓到永王和定王,李闯王要求他不要为难他们。罗虎看到漂亮的宫女费贞娥便上前调戏,见吴老海拦阻,拔剑要杀他。李岩听说后,慨叹军纪太坏。听说李闯王要做皇帝,李岩担忧闯王失去民心。李闯王询问如何处置吴三桂,李岩建议以高官加封安抚他,还建议严肃军纪,李闯王要求牛金星严查,牛金星对李岩不满。李岩建议官兵不得强住民房,牛金星和刘宗敏都反对。李岩见李闯王也赞同他们二人意见,只好沉默。牛金星和刘宗敏建议闯王登基,李岩反对,说局势还未安定,李闯王则说他自有主张,牛金星和刘宗敏不由冷笑。李闯王听说刘宗敏抢走陈圆圆,责备他说你这么一来可误了大事了!

刘宗敏回府同宠姬朝华夫人谈话,听说有人为做官送大礼,审问犯人的老虎凳也已经做好,很高兴。刘宗敏审问书生冯凯,见他大骂自己滥杀无辜,命人拖去斩首。李岩来访激动地说希望他为闯王的基业着想,赶快悬崖勒马,整顿军纪,见他执迷不悟,只好告辞。刘宗敏听说牛金星揭发他私关犯人打造老虎凳,不由大怒,对来访的顾君恩和宋献策大骂牛金星居心叵测。顾君恩慨叹大家勾心斗角、四分五裂。不久牛金星来访,二人互相揭发,斗得不可开交,顾君恩和宋献策冷眼旁观。不久李闯王来质问刘宗敏身犯数罪,见屋外有鞭打声,忙去查看。李岩责问牛金星谎报吴三桂军情,要求他做好军事准备以防有变,牛金星却冷笑说不必过虑。这时李闯王已经查明刘宗敏罪行要求他收敛不要忘本。听说吴三桂发布讨伐自己的檄文,李闯王大怒,要调动大军即日讨伐。牛金星、宋献策建议暂时按兵不动,李岩建议先派大兵扼守边境,再派使臣送回吴襄、陈圆圆说服吴三桂。李闯王不快,说我自有主张。听说吴三桂已和多尔衮结盟,李闯王决定立即讨伐吴三桂。

闯王大兵包围山海关,吴三桂军闭城不战,吴老海大骂吴三桂是缩头乌龟。听说现在找不到百姓无法弄到锅做饭,吴老海大骂官兵到北京城后发了昏。这时号角吹响,大家立即投入战斗。吴三桂大败,奇怪多尔衮不带兵来。李怀义劝谏说借外力消灭内乱简直是引狼入室。吴三桂说他只借兵,决不做汉奸卖国贼。这时祖大寿回来说多尔衮已要求他换上建州服做出保证,才肯发兵。吴三桂大怒,但是在祖大寿的劝说下,最终投靠多尔衮。李闯王兵败后意志消沉,骂吴三桂认贼作父引狼入室,听说外城将破,决定退出北京,前往西安。牛金星乘机说这次兵败原因就是李岩冷眼旁观不出一策,李闯王制止他,命人火烧京城。吴三桂率兵全力追赶李闯王,见太监传清帝令封他为平西王,慨叹借来一个皇帝。听说陈圆圆在北京,吴三桂大喜。这时南明宏光皇帝也特派使者来册封,吴三桂拒绝,并令人把信交给大清皇帝以表忠心。李闯王受伤后脾气很坏,责备李岩坐看兵败却不出谋划策。牛金星乘机说李岩将失败都归咎于闯王,还试图回河南自立为王。闯王大怒,授权牛金星查办李岩。牛金星拘捕李岩,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杀害。

康熙三年,李闯王出家,道号奉天玉和尚。宝儿问他李闯王为何节节败退,奉天玉和尚说是因为李闯王听信谗言误杀李岩后部下离心,并且一错再错。宝儿唱《迎闯王》,奉天玉和尚叹息尘世真如一梦。周施主为主人的病发愁,奉天玉和尚凑一笔钱给他治病。宝母(花鼓女)听说奉天玉和尚熟悉李闯王故事,找他聊天,感叹闯王是个好人。奉天玉和尚感慨竟然还有人记着他,又为“迎闯王,不纳粮,闯王仁义震四方”在人们的心中变为骗人的话而伤心。宝母怀疑这和尚就是李闯王,不断追问,奉天玉和尚很不安。这时两个书生跑来向他求救,原来他们不肯给清朝皇帝做官,于是清兵四处搜寻他们。奉天玉和尚让他们躲起来,见清兵要搜庙,用禅杖把他们打退。奉天玉和尚对素因和尚(顾君恩)无限感慨地说他从百姓中来,却没有回百姓中去,自满自得,互相排挤,以致民怨沸腾,希望他们以他为鉴。宝儿问他李闯王什么时候会打到关外去,奉天玉和尚说他叱咤风云的一生已经过去了,现在只能把他一生的经验和教训借着晨钟暮鼓传达到人间,唤醒世人。

8. 杨家将被困两狼山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两狼山现在在什么地方

在《宋史》、《金史》等正史中,杨令公及其四子杨延玉,俱在宋太宗雍熙三年,由北宋发动的雍熙北伐中殉国。事情发生在陈家谷一役,杨业率军进攻由辽国大将耶律斜轸率领的契丹大军,结果不幸遇伏,杨延玉战死,杨业身负重伤,被俘后绝食三日而亡,以身殉国。

根据清代成书的《续资治通鉴》记载,杨业被俘地为朔州狼牙村,在此前的史料中很少见到狼牙村的名字。很有可能两狼山也只是后人根据传说杜撰的名字罢了,自然就是指位于现在山西朔州、宁武境内的狼牙村、陈家谷附近的某座山了。

阅读全文

与宁武关的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