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任不齐是什么历史人物

任不齐是什么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1-02-28 13:22:24

㈠ 古代有哪些名人姓任

【任姓得姓始祖——任不齐】
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任姓其他古代名人】
任仁发:元朝水利家、画家。他曾主持修吴凇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练湖和海堤工程。善画马,其鞍马与赵孟頫齐名。著名的《二马图》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著名经学家,宋哲宗的驸马都尉。其深通经述,文力雄健。与寇准、李纲、赵鼎、文学家诗人苏轼、苏辙、秦观、名臣胡铨、李光、王岩臾九人,世称“十贤”。著有《春秋绛圣新传》。
任嚣:任不齐七世孙,在距今二千二百零五前。他肩负着开发岭南的重任,率领秦军挺进岭南。他文武兼备,治粤七年;善于安抚土著居民,搞好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为岭南历史由原始社会末期飞跃到封建社会,作出了杰出贡献。
任敖:(公元前?——公元前179年),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初为沛县狱史,素与刘邦相善。刘邦初起时,敖以客从,为御史。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刘邦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太守。高后当政时,封任敖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赐谥号“懿侯”,葬于广阿县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间隆平县知县袁文涣曾吊以诗曰:
广阿城外夕阳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烟分野色,残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业光青史,十载勋名起汉刘。
丰沛当年成往事,萧萧叶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于隆尧县城东偏北2.5公里处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占地12亩。该墓系土封墓葬,虽经两千余年的风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肃穆壮观。该墓墓顶有树木数株,并立有隆尧县“重点文物保护”标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汉代筒瓦和卷云纹瓦当。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乡贤汉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该碑现已搬迁到隆尧县文物保管所保存。现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回信《报任安书》。关于此信的写作年代,一说是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说是在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后人又将二十八将配入古代天文学四方二十八星宿之中,任光为南方“朱雀”柳宿。古代将星空分为四组,四方和四种动物: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合体),西文白虎,南方朱雀。每组有七宿(宿—星的位次。柳宿系南方朱雀的第三位次,有星八颗)。任光曾跟刘秀在昆阳大战,破王莽(外戚王莽篡位,建新王朝)兵百万立过功。刘玄迁都洛阳,派任光为信都太守。任光在战争中能争取民心,为汉光武帝左大将军,土阿陵侯。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三国时魏国典农中郎将。曾主持屯田,数年中,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三国志卷十六·魏书十六》载:“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子先嗣。先薨,无子,国除。文帝追录功臣,谥峻曰成侯。复以峻中子览为关内侯。”
任棠: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话。《后汉书·庞参传》载:“‘(庞)参拜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日:‘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赞其事:“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任延:字长孙,宛城(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属越南)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后汉书》载《任延善政》:显宗拜颍川太守。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任询:字君谟,易州军市人。金代著名书画家。父贵,有才,善画,喜谈兵,宣、政间游江、浙。询生于虔州,为人慷慨多大节。书为当时第一,画亦入妙品。评者谓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然王庭筠独以其才具许之。登正隆二年进士第。历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年六十四致仕,优游乡里,家藏法书名画数百轴。年七十卒。
任昉(460-508):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仕宋、齐、梁三朝。16岁举秀才,为太常博士。南齐时,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他与萧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并相友善。永元三年(501),萧衍进军建康,任昉为记室。次年,萧衍代齐立梁,禅让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笔。入梁,拜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今宜兴)太守,召为御史中丞、秘书监。又出为新安太守,逝世于任所。追赠太常,谥号敬子。任昉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长表、奏、书、启等实用文体知名于时,与诗坛圣手沈约齐名,史称"任笔沈诗"。其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隋书·经籍志》有《任昉集》34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任彦升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又《文章缘起》及《述异记》二书,旧均题为昉作。”事见(《南史·任昉传》)。
任雅相: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六五九年,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仁发(1255-1327):元朝水利家、画家,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青龙镇(今上海青浦)人。曾主持疏浚吴淞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练湖和海堤工程。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人物,尤长画马,常与赵孟頫并提,著名的《二马图》为其代表作。
任环:今山西长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一五五五年,与俞大猷在陆泾坝等地连破倭寇,以敢战著称。著有《山海漫谈》。
任熊(1823-1857、一谓1820-1856):清代画家,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工书善画,长于人物、花鸟、山水。继承陈洪绶的传统,造形古硬,敷彩鲜艳,富有装饰意趣。《大梅山房诗意图册》120幅,是其代表作。史上与任熏、任颐合称"三任",又加其子任预(1853-1901),合称"四任"。
任熏(1835-1893):清代画家,任熊之弟,字阜长,又字舜琴,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鸟。
任颐(1840-1895):清末名画家,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师任熊、任熏,工人物肖像、擅花鸟。
任大椿: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学者。任礼部主事,兼《四库全书》修纂官。有《弁服释例》、《字林考逸》等。
任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擅画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所作写照,神采奕奕,其与任熊、任薰合称“三任”。
任化邦(?-1867):又名任柱,安徽蒙城人。清末捻军起义首领,太平天国鲁王。1865年在山东曹州歼灭僧格林沁军,1866年粉碎曾国藩围剿计划,屡败湘、淮清军。后在江苏赣榆被叛徒杀害。

㈡ 春秋战国时期的任不齐兄弟几人

春秋战抄国时期的任不齐兄弟袭几人没有相关记载。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汉族,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排名第十七位,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㈢ 孔子弟子任不齐 不是楚国人吗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来子选,汉族自,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排名第十七位,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㈣ 任不齐的介绍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汉族,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孔子七十二贤内弟子之一,排名第十容七位,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㈤ 姓任的历史名人

一、任光

任光(?-29年),东汉武将。字伯卿,南阳宛人。汉光武帝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第24位(《后汉书》列传12)。少年时忠厚诚实,在乡里被人喜爱。开始做宛县卿啬夫、郡县吏。刘玄的汉兵至宛,见任光冠服华美,便令他脱衣,将杀死他来夺得衣服。

正好光禄勋刘赐(刘秀族兄)至,视任光有长者的容貌,便救了他。刘赐以他为安集掾、偏将军,昆阳之战大破王莽的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

二、任安

任安(124年-202年),字定祖,东汉末年文士,广汉绵竹人,俱事杨厚,与同乡人董扶齐名,学习图录谶纬。母姚氏。

三、任峻

任峻(?-204年),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东汉末年和曹操势力的官员。

任峻的主要功绩还在任典农中郎将,管理屯田获得极大收获,陈寿对此的评价是国家富饶,其开始归功于屯田制的提议者枣祗,而其实行则归功于任峻。

四、任恺

任恺(223年-284年),字元褒,三国时曹魏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博兴县)人。曹魏太常任昊之子,尚魏明帝之女齐长公主,历事魏晋两朝。任恺在处理公务上勤劳恪慎,获得朝野的赞誉,但与贾充有朋党之争,仕途受阻。

五、任忠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南朝陈、隋人。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出身卑微,善骑射,谲诡多计略,州里少年皆附之。鄱阳王萧范将其置于左右。侯景之乱时,聚数百人起兵,以功授荡寇将军。

入南朝陈时,历官安湘太守、右军将军。再升迁为霍州刺史,陈后主时封梁信郡公,与孔范不合。隋军攻陈,陈后主以任忠为镇东大将军,自吴兴入赴,屯守朱雀门。

㈥ 任姓起源于什么时代历史中有那些杰出人物

任任姓来源有五: 1、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2、由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3、出自风姓。《通志·氏族略》记载,认为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为风姓之国,故址在今山东济宁一带,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4、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5、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据《魏书》所载,巴(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名人有任不齐,任安 任弼时等

㈦ 姓任的历史人物

任不齐:(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68年)周朝灵王二十七年三月——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葛铺。
任鄙: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时代。著名勇士。《史记》有秦人谚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任鄙当时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嚣:任不齐七世孙,在距今二千二百零五前。他肩负着开发岭南的重任,率领秦军挺进岭南。他文武兼备,治粤七年;善于安抚土著居民,搞好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为岭南历史由原始社会末期飞跃到封建社会,作出了杰出贡献。
任延: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曾任九真郡太守(九真即今越南河内以南一些地区)。施政宽弛,大体保持着安定局面。他教民用牛犁地,因此田亩年年增辟(《后汉书任延传》)。
任敖:(公元前?——公元前179年),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初为沛县狱史,素与刘邦相善。刘邦初起时,敖以客从,为御史。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刘邦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太守。高后当政时,封任敖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赐谥号“懿侯”,葬于广阿县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间隆平县知县袁文涣曾吊以诗曰:
广阿城外夕阳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烟分野色,残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业光青史,十载勋名起汉刘。
丰沛当年成往事,萧萧叶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于隆尧县城东偏北2.5公里处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占地12亩。该墓系土封墓葬,虽经两千余年的风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肃穆壮观。该墓墓顶有树木数株,并立有隆尧县“重点文物保护”标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汉代筒瓦和卷云纹瓦当。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乡贤汉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该碑现已搬迁到隆尧县文物保管所保存。现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回信《报任安书》。关于此信的写作年代,一说是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说是在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后人又将二十八将配入古代天文学四方二十八星宿之中,任光为南方“朱雀”柳宿。古代将星空分为四组,四方和四种动物: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合体),西文白虎,南方朱雀。每组有七宿(宿—星的位次。柳宿系南方朱雀的第三位次,有星八颗)。任光曾跟刘秀在昆阳大战,破王莽(外戚王莽篡位,建新王朝)兵百万立过功。刘玄迁都洛阳,派任光为信都太守。任光在战争中能争取民心,为汉光武帝左大将军,土阿陵侯。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三国时魏国典农中郎将。曾主持屯田,数年中,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三国志卷十六·魏书十六》载:“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子先嗣。先薨,无子,国除。文帝追录功臣,谥峻曰成侯。复以峻中子览为关内侯。”
任棠: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话。《后汉书·庞参传》载:“‘(庞)参拜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日:‘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赞其事:“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任延:字长孙,宛城(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属越南)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后汉书》载《任延善政》:显宗拜颍川太守。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任询:字君谟,易州军市人。金代著名书画家。父贵,有才,善画,喜谈兵,宣、政间游江、浙。询生于虔州,为人慷慨多大节。书为当时第一,画亦入妙品。评者谓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然王庭筠独以其才具许之。登正隆二年进士第。历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年六十四致仕,优游乡里,家藏法书名画数百轴。年七十卒。
任昉(460-508):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仕宋、齐、梁三朝。16岁举秀才,为太常博士。南齐时,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他与萧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并相友善。永元三年(501),萧衍进军建康,任昉为记室。次年,萧衍代齐立梁,禅让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笔。入梁,拜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今宜兴)太守,召为御史中丞、秘书监。又出为新安太守,逝世于任所。追赠太常,谥号敬子。任昉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长表、奏、书、启等实用文体知名于时,与诗坛圣手沈约齐名,史称"任笔沈诗"。其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隋书·经籍志》有《任昉集》34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任彦升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又《文章缘起》及《述异记》二书,旧均题为昉作。”事见(《南史·任昉传》)。
任雅相: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六五九年,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经学家。其深通经述,文力雄健,著有《春秋绛圣新传》。
任仁发(1255-1327):元朝水利家、画家,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青龙镇(今上海青浦)人。曾主持疏浚吴淞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练湖和海堤工程。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人物,尤长画马,常与赵孟頫并提,著名的《二马图》为其代表作。
任环:今山西长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一五五五年,与俞大猷在陆泾坝等地连破倭寇,以敢战著称。著有《山海漫谈》。
任熊(1823-1857、一谓1820-1856):清代画家,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工书善画,长于人物、花鸟、山水。继承陈洪绶的传统,造形古硬,敷彩鲜艳,富有装饰意趣。《大梅山房诗意图册》120幅,是其代表作。史上与任熏、任颐合称"三任",又加其子任预(1853-1901),合称"四任"。
任熏(1835-1893):清代画家,任熊之弟,字阜长,又字舜琴,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鸟。
任大椿: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学者。任礼部主事,兼《四库全书》修纂官。有《弁服释例》、《字林考逸》等。
任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擅画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所作写照,神采奕奕,其与任熊、任薰合称“三任”。
任化邦(?-1867):又名任柱,安徽蒙城人。清末捻军起义首领,太平天国鲁王。1865年在山东曹州歼灭僧格林沁军,1866年粉碎曾国藩围剿计划,屡败湘、淮清军。后在江苏赣榆被叛徒杀害。
任弼时(1904-1950。10。27):原名二南,培国,湖南湘阴唐家桥(今属汨罗)人。1920年,加入毛泽东、何叔衡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在"八七"会议上被选入政治局,成为党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中是红六军团和后来红二方面军的最高政治领导人。在延安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5年,中共"七大"后,与毛、刘、周、朱并列,成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之一。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次日,即10月26日晚,研究战局,思考对策,长时积劳,病情恶化,次日去世。叶剑英在追悼他时评价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可见其精神在党内影响至深。

㈧ 姓任的古代名人有哪些都有哪些事迹呢

一、任不齐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汉族,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排名第十七位,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

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生于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死于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葛铺。唐朝皇帝追封其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为当阳侯,明朝改称“先贤任子”。

二、任丘

任丘(公元前51—公元14),姓任名丘,字凤岭。西汉渤海郡狸康县城南九龙岗(今河北省任丘市长丰镇南)人。兄弟二人,长兄任山,字凤巅。出生于武术世家,祖父任天祥双刀技艺闻名遐迩,父亲任金梅精通武术,善射箭,人称“射箭王”。

任丘历官西汉成、哀、平三朝,初为县令,后至汉室侍卫军之统帅中郎将,鄚州巡海使(防御使、知州)。

三、任棠

字季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话。《后汉书·庞参传》载:“庞参拜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

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赞其事:“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四、任伯雨

任伯雨(约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孜子。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调清江主簿,知雍丘县。哲宗元符三年(1100),召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鹤山集》卷六○《跋任谏议伯雨帖》)。

徽宗初政,条疏章惇、蔡卞罪状,章、蔡贬官。居谏省半载,大臣畏其多言,寻出知虢州。崇宁元年(1102),以党事编管通州(同上书),徙昌化军、道州。宣和初卒,年七十三。淳熙十二年(1185年),追谥“忠敏” 。

五、任武

(公元?-1863):清末陕西回民起义军领袖。回族。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陕西团练大臣张带强迫回民抽拔壮勇,又在华州(今华县)虐杀回民。

他率回民杀张芾,起兵攻克华州、大荔、高陵,围攻西安,号称十八营,占领渭河流域,屡败清军胜保和多隆阿,后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带回民村庄,英勇战死。

㈨ 历史上最著名的任姓人物是谁

1、任不齐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汉族,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排名第十七位,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

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2、任询

[金]字君谟,一作君谋,号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县)军市人,其父任贵,有才干,善绘画,宋徽宗宣和、政和年间,离乡远游江、浙,生任询于虔州(今江西赣州)。正隆二年任询(1157)进士及第,历省掾、大名总幕、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

课殿,降职泰州节厅。时无借力者,故连蹇不进。年六十四致仕,优游乡里,晚年家藏书法名画数百轴,日夕展玩,后皆散失。卒年七十。

3、任昉

任昉(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

任昉幼年时刻苦好学,才华横溢,知名乡里。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齐永明二年(484年),被丹阳尹王俭聘为主簿。后来进京官拜尚书殿中郎,随后又调任为竟陵王萧子良的记室参军,后因父丧而辞官。

服丧期满后被任命为太子步兵校尉,掌管东宫书记。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长史。梁高祖萧衍即帝位后,任命任昉为黄门侍郎,接着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监二年(503年),出任义兴太守。此后先后出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书监、领前军将军。天监六年(507年)春,出任宁朔将军、新安太守。

天监七年(408年),任昉在任上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常卿,谥号“敬子”。

4、任光

东汉时期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忠厚孝顺,成年后被举荐为乡啬夫、郡县吏。任光后来跟从刘赐,被任命为安集掾。更始帝刘玄到了洛阳之后,任命任光为信都郡太守。

任光同刘秀等人北上,传檄周边各郡县,继续招募士兵,号召各地投军讨伐王郎,又派诸军四处攻城,声威大震。刘秀称帝后第二次大封功臣,更封任光为阿陵侯,食邑达万户。

5、任延

东汉时期人,更始元年(23年)任命任延为大司马部属,授予他会稽都尉一职。建武初年,任延请求辞官回乡,皇帝让他做九真太守。后来任延因擅自杀害羌人被降职为召陵令。永平二年(59年)刘庄召他到学校,接着任命他为河内太守。九年后,任延病逝。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任询

网络-任昉

网络-任不齐

㈩ 任不齐的人物生平

任不齐,生于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死于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内葛铺。容唐朝皇帝追封其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为当阳侯,明朝改称“先贤任子”。任不齐通六艺,工诗、礼,尤精通于乐。孔子死后,他守灵三年后方返回故乡桃乡(今山东省济宁任城)。楚王听说他的贤明,想聘为上卿,他拒绝了,然后在家作诗传,礼纬注,乐经,述孔子言作逸语三篇。
著有《任子遗书》十二篇:《三才》、《为学》、《忠孝》、《言行》、《治道》、《进贤》、《刑赏》、《礼教》、《乐训》、《燕居》、《问答》(上、下篇)。

阅读全文

与任不齐是什么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