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历史上视死如归的人物有哪些
一、项羽,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二、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
三、庞德,字令明,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
四、冉闵,字永曾,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以勇猛着称。冉闵是五胡乱华时中原地区汉人起义首领之一,后被推为国主。五胡乱华,汉人如猪狗,他带着汉人反抗,避免汉人灭族,他是汉族的救星,他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拯救了危在旦夕的中华文明。
五、单雄信 ,勇武过人,同郡与徐世勣关系友好,誓同生死。隋末与徐世勣一起加入翟让的瓦岗义军反隋。后翟让被杀,李密与王世充偃师之战时,单雄信归降王世充,徐世勣投奔李唐。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后,单雄信被斩首。王世充召集四路反王一起对抗李世民,秦琼中计负伤(一说是未避免秦琼与单雄信见面,李世民将秦琼支走)。
六、杨业,原名重贵。北宋名将。杨业少时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猎获总比他人多。读书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北汉建立后,年仅弱冠的杨业即追随北汉世祖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远近闻名。后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国人号为"无敌"。
七、史可法,字宪之,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后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八、陈玉成,原名陈丕成,洪秀全赐名玉成。广西藤县客家人,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骁勇善战,被封英王。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安庆失陷后,陈玉成退守庐州,“请命自守”,并派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远征豫陕,“广招兵马,早复皖省”。陈玉成打算分兵扫北,“由汴梁直取燕京,共归一统”。
九、齐学启,湖南宁乡人,生于1900年,国民党新编第三十八师副师长,陆军少将追晋中将衔,着名抗日将领。齐学启在缅甸卡萨之战前,齐学启向部下叮嘱:”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时矣,弹尽各自裁“,后身负重伤被俘,身陷敌营宁死不屈。齐学启苏醒过来发觉自己身陷敌营时,立即怒斥敌人,并拒绝换药与进食,以求速死。
B. 古代有哪些爱国、视死如归的历史人物
世人提到爱国人物往往会想到岳飞,文天祥还有谭嗣同等人,而我最喜欢的则是苏武,他用自己的气节诠释了爱国的真谛,苏武牧羊的故事也相应的流传下来。
汉朝公元前100年,苏武作为使节奉命出使匈奴,结果匈奴不讲信用关押苏武并胁迫他投降,苏武为了大汉利益宁死不屈,最终被发配到了当时比较偏远的“北海”,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而且规定如果他能让公羊生了小羊就可以放他回国,其实就是变相的监禁。毕竟那个时候也不能直接杀掉使节,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去逼他就范。但是苏武却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不给食物,苏武就自己捡野果吃,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下,苏武活下来了,而且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不管走到哪里手里都握着汉节。
苏武从遥远的北方回到家以后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皇帝为了表彰他的气节高尚,将他列为功臣之一,之后人们就以苏武牧羊作为一个故事流传下来,以此来表现人们爱国的高风亮节。
C. 视死如归是指哪个历史人物真的。
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
D. 视死如归可以形容我们中国哪些名人
李大钊,文天祥。 黄继光,董存瑞。 他们这些人都是可以这样形容的。 非常内值得大家容尊敬。
【出自】:韩非子·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
【译文】:军队既成阵,让士兵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我不如公子成父。
(4)视死如归形容了哪些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视死如归的近义词
1、万死不辞
【解释】: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译文】:貂蝉说:刚才我说过,但是有使令,死一万次也不推辞。
2、从容不迫
【解释】: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自】:后晋·刘昫《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译文】:而思礼以为得计,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曾与相违背的,一定要把令枉杀。
E. 视死如归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视死如归是汉语成语,不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视死如归:
意思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回,形容不怕答牺牲。
成语出处
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怕死。
(5)视死如归形容了哪些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近义词
视死若归:
意思是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同“视死如归”。
成语出处
《淮南子·兵略训》:“故战日有期,视死若归。”
白话文:“所以在天有期,全都视死如归。”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怕死。
F. 视死如归这个词语可以形容哪个历史人物
李大钊、文天祥、 黄继光、董存瑞、岳飞、谭嗣同、苏武。
“视死如归”具体解释如专下:
【解释】:把属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自】: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
【近义词】万死不辞、殒身不逊、不避斧钺、成仁取义、大义凛然、舍生忘死、临危不惧、齿剑如归、视死若归、不屈不挠、不折不挠、杀身成仁、宁为玉碎、舍身殉难、宁死不屈、舍身取义、舍生取义、英勇顽强
(6)视死如归形容了哪些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视死如归反义词:贪生怕死
【解释】: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出自】:曲波《林海雪原》二:“他们没有一个贪生怕死而逃跑的,他们知道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贪生畏死、怕死贪生、欣生恶死、贪图享受、爱生恶死、临阵脱逃
【反义词】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前仆后继、骁勇善战、宁死不屈、以身许国、舍死忘生、不避斧钺、殉身不恤、舍生取义、死不旋踵、骁勇善斗、万死不辞、不知死活、从容就义、誓死不屈、齿剑如归、临危不惧、殒身不恤、同归于尽、杀身成仁、出死入生、出生入死、赴汤蹈火、视死若归
G. 视死如归是指哪个历史人物真的. 我只要答案.
视死如归 ( shì sǐ rú guī )
解 释 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出 处回 先秦·管仲《管子·小答匡》:“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
是讲的道理,不是指具体哪个人.
H. 视死如归可以形容哪些名人
视死如归的名人也是比较多的。
比如说李大钊,文天祥。
黄继光,董存瑞。
他们这些人都是可以这样形容的。
非常值得大家尊敬。
I. 形容视死如归的古代历史英雄是谁
世人抄提到爱国人物往往会袭想到岳飞,文天祥还有谭嗣同等人,而我最喜欢的则是苏武,他用自己的气节诠释了爱国的真谛,苏武牧羊的故事也相应的流传下来。
汉朝公元前100年,苏武作为使节奉命出使匈奴,结果匈奴不讲信用关押苏武并胁迫他投降,苏武为了大汉利益宁死不屈,最终被发配到了当时比较偏远的“北海”,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而且规定如果他能让公羊生了小羊就可以放他回国,其实就是变相的监禁。毕竟那个时候也不能直接杀掉使节,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去逼他就范。但是苏武却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不给食物,苏武就自己捡野果吃,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下,苏武活下来了,而且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不管走到哪里手里都握着汉节。
就这样苏武走过了一年又一年,直到十九年后汉武帝派霍去病攻打匈奴,但后期李陵投降匈奴并且成为匈奴的说客劝苏武投降,他也不为所动,还在内心等待能够有一天回到汉朝,回到自己的家乡。
公元87年之后,汉昭帝即位,随后几年汉朝和匈奴停战双方达成和平约定,汉朝向匈奴提出送回苏武,但是匈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最终汉朝没有上当受骗从北海寻找回了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