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只识琴棋书画的历史人物

只识琴棋书画的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1-02-28 12:11:59

① 有关琴棋书画的名人故事(不要米芾学书和常昊学棋),要故事内容,少一点也可以。要快

学艺须先立德
潘天寿有一学生名朱培钧,常常跟从潘老学画。
一次,朱培均画了一幅《兰石图》,拿到潘老家,想请潘老指导。潘老看了以后,大加赞赏,只是觉得缺了些什么,于是欣然提笔,在画中空白处题了一首诗:“最爱湘江水蔚兰,幽香无奈月初三,楚骚已是伤心史,何况当年郑所南。”此时,正值抗日战争前夕,潘老见了兰石,不禁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虽然是写兰花,但潘老的感情却沉郁深远,含蕴着一种高尚的品德和中国士人应有的情操气节。使朱培均深深懂得了学艺须先立德的道理。
“传神妙笔”的吴道子
吴道子是我国古代画家中最负盛名的,千余年来被奉为“画圣”、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吴道子曾一度任兖(yǎn)州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尉,主管典狱捕盗之事。有一次,捕住一个强盗,关入监牢。可是由于看守人的失职,竟被强盗越狱逃走了。公差把此事报知吴道子,吴道子大怒,下令追拿。但衙役们找了很久也没有任何线索。正无奈之时,吴道子突发奇想,凭着记忆用笔墨将此盗贼的形貌画了下来,张贴各地,通缉捉拿。没过几天,终于在汶上(今属山东)捕获了逃犯。
从此,吴道子目识心记的过人本领和绘画上形神兼备的技能远近闻名。
顾恺之募钱
有个瓦棺寺刚刚落成,众和尚想请人捐钱,可是数月过后,钱款仍不多,颇使和尚们发愁。一天,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来到庙里,在缘簿上写下捐钱一百万。和尚们都很惊讶,以为他空口说大话。年轻人说“你们在庙里准备好一堵素白的墙壁,我自有募钱的办法。”和尚们半信半疑地照办了。年轻人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墙壁上画了一幅佛教传说中的人物画——《维摩诘的经变图》。此画笔法流畅,人物神情必现,气宇轩昂。他画好后对和尚们说“第一天进来看壁画的要求每人布施十万钱,第二天看的人五万钱,第三天随意布施。”
消息传出后,大家都来看这幅壁画,把庙门都快挤破了,就这样,一下子就募得许多钱,大大超过了一百万。
这个年轻人就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画大家顾恺之.
苏轼画扇
苏轼是北宋的大文人、大画家。在他为官期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这些事一直被民间广为传颂。
一次,有位做绫绢买卖的商人上堂起诉,状告一个制扇的人欠他一万绫绢钱,迟迟不还。于是苏轼命人将制扇之人带上堂问话。制扇人哭诉道:“我家是以制扇为业,前不久父亲染重病已欠下一笔药钱,今年开春又是数月阴雨,我的扇子实在是卖不出去了。一时,拿不出钱还帐,并不是故意的。”苏轼听后甚为同情,思考了好一会儿,对制扇人说:“你把你家的扇子取来,我自有办法帮你卖出去。”于是那人回家取来所有扇子呈上,苏轼挑选了其中的二十把白团夹绢扇,当堂在扇子上又书又画。不一会儿,他交于制扇人说:“拿着这些出去卖,换了钱还人家的帐吧。”制扇人连连点头谢恩。由于当时苏轼的画名声很大,所以那二十把扇子不多时就全卖完了,制扇人不仅还清了绫绢钱,而且还还清了药钱,感动得他泪流满面。

② 琴棋书画上的名人都有谁

太多了,一来般来说,从有纸张以来源,中国的艺术底蕴,就在不断蓬勃积累着,而琴棋诗书画驭茶,就是读书人休闲的主题,名人是说不完的:
建安七子、三曹(诗赋文);
二王、竹林七贤(琴棋书画,七子之一的嵇康,就是《广陵散》一曲的完善者);
六朝四家(画);
唐宋八大家(诗词文),加一个诗琴双绝的王维;
宋四家(诗词书,特别是书法,当然里面的苏轼面面俱到,是千年不出的才子)
元四家(画);
明代江南吴门四才子(琴棋书画、篆刻都有所涉猎);
扬州八怪(同上)......
不过在画上,最为巅峰的应该为六朝四大家、扬州八怪、当然也可以把画圣吴道子加上。(个人喜欢黄公望)......
至于书,张旭、怀素、二王,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宋四家......(个人喜欢近代的启功).......
一家之言,望采纳~谢谢~~

③ 关于琴棋书画的名人的故事800字以上

文化者,人文教化而已,然而在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已经变得尤为宽泛,基本上历史所沉积的关于文学、语言、哲学、宗教、科技、艺术等一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价值.
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下所沉积的人文价值有着独立的形式与个性.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大多掌握在那些文人身上,而文人们的文化素养往往统一集中的体现在琴棋书画的建树上面,然而的古代文人所好的栖居环境又与琴棋书画浑然一体,那就是中国古典园林. 文化是一个宽宏广博的领域.关于中国文化不妨在古典园林下的琴棋书画中聊以品味.
中国文化背景往往是以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中国文人墨客儒雅庄重,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且热爱自然,崇尚自由.喜欢典雅清幽的园林环境,不要开门见山,反倒要曲径通幽,让人有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关于那些园林小道也不要平铺直叙,只有直中有曲,曲中跌宕蜿蜒,才更有自然的幽然境曲,才更有含蓄的美丽意境.有这些还不够,还要有山有水,清泉依山而绕,山石靠水而立,一种阳性与阴柔的和谐,一种高狂与雅致的碰触.雕梁画栋中井然有序,千径万竹中自然写意;山水相谐,动静结合.这是文人们生活且精神依托的环境,一种立于世俗着重自身修养的情怀.这样的环境中运量着中国古代象征着文人素养的琴棋书画,它们全部是统一的整体,它们的每一种特点都能够文人们的身上找到相应的影子.
其实古典园林与文人是相辅助成的,文人因为自身的情趣爱好构造了这些清幽宜人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却又触发了文人的归隐情丝和对于自身修养上的渴望.
首先是在琴上的造诣,对于琴在今自然不是仅仅是古琴,在这里不妨把它当作音乐的代表.首先古琴在传统音乐上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嵇康在百玩不厌中曾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传说是伏羲造琴,这自然没法历史考证.文人凝聚在音乐上的共性在古琴上表现得淋漓精致.古琴声音清雅低浑,弹者痴醉忘我,听者幻然入境,身为弦乐,音乐随灵动起伏的手指而流出,飘渺如风,如梦如幻,其清、和、淡、雅中凝聚着文人凌风傲骨,有如断头台前凛然抚琴的嵇康,其蕴含的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又囊括了多上文人门的深思.何所谓知音?惜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琴音实为人之性情,人之心灵之交合.声之动情如泣如诉,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那《广陵散》不知夺走了多上人的泪水,只是叹息:于今绝矣.其实关于琴与乐理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该是一位大师,其酷爱弹琴,在任何时候操琴弦歌之声不绝,其修理四书五经,在音乐上面对后人也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也许正因为古琴的本色,古琴与文人门的关系,古琴音乐象征着中国古典音乐的灵魂与精髓.倘想一种情景:在高阁广厦之下一个青衫文人手抚素琴,灵音婉转,绕梁不绝,时而跌宕起伏,始而幽雅轻盈.音乐在房梁间回荡,旋律在珠玑间缭绕,徐徐的慢慢的弥漫了整个院子,透进了山之心底,水之深处,由此山更青了,水更幽了.叶绿了,花开了,人醉了.声音还在飘飞,人已不在,只是穿越了千年的时空.
对于棋,它具有悠远的文化背景.影响最大的当属围棋,从上古时期便在人类中流行的古老游戏,经历了多上历史的冲洗,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它仍然傲立与文化之林屹立不到.对弈是古代文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已部分,但是关于棋的历史典故却并不是很多,比较知名的要算是弈秋教棋和举棋不定了,当然这其实只是关于为人学习和决定上的道理,而对于棋之文化,却也只能看见棋在当时文化上的一些影响.而另外一个于棋山柯烂的典故可以反应出棋本身具有如同仙人一样的神秘与高妙,对于文人们清雅飘逸,追好仙人的生活可见一斑.传说围棋是舜所创,但实质却早于之前,围棋对与当时的天文、军事、以及农事都有影响,其契合着宇宙空间的许多本性,围棋棋盘标准正方形,由纵横各19秒条线垂直、均匀相交而成,构成一幅对称、简洁而又完美的几何图形.如果你久久凝视棋盘,会产生一种浑然一体,茫然无际的感觉.如仰视浩瀚苍天,如俯瞰寥廓大地.中国围棋大师吴清源考证说:围棋其实是古人一种观天工具.棋盘代表星空,棋子代表星星.而这种重重为叠的棋盘同时又让人感觉出了重重天界,本来是古代人类为了探寻宇宙奥秘的工具慢慢演化成了一种益智游戏,而后成了文人们赖以依存的生活之一.棋的高深与玄妙,以及它在宇宙空间所暗含的契机正好映照了文人所追求的一种高狂自由的生活,下棋最好在一个飞翼小亭之下,旁有青松古柏苍天而立,飞鸟悬空,清风如丝.深思凝住,灵魂早已离开肉体,在棋局里怡然自乐.
对于书,是一种线条的艺术,一种浓墨飞洒的意境.其对古典园林的装饰可谓发挥到了极致.书画之初,写字就是画画,画画就是写字.文字没有出现以前往往绘画描摹实景以交流,既是书法之初也是绘画之初.而文字与绘画的分离却是人类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分离的,象形文字便是文字最初开始形成的状态,而通过转注、假借、会意、、、、、、慢慢演变出其他抽象的文字体系.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体系,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文字的写法和结构已经完全统一,由于是契刻在龟甲和牛骨之上,所以线条清净秀雅,转角交叠古绌,尖起尖收,一种悠远的意境.是众多好古书法家所青睐的一种书法形式.从商以后流行着一种陶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这便是金文,金文古朴端庄,历史气息凝重浑古,是甲骨文后文字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割据严重,各个地方的文字发展也严重不能统一,直到秦统一全国,统一清秀庄典的小篆,把以前文字统称为大篆,中国文字出现了一个真正由多变到成熟统一的大转变,并在此时出现了第一个书法家——李斯,同时隶书和草书在此慢慢发展开了,西汉而隶书成熟,章草流行,东汉末年楷书草书成熟并随后出现了中和真草的行书,而二王对其发挥到了极致.随后书法在文人墨客间蓬勃的发展开来,以盛唐时期发展到了极致,书法已经俨然和文人们融为了一体,虽然字如其人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德行,但它却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一个的文化素养,书法是一种性情的艺术,是一种中国所特有的中国式文人的艺术形式.书法可以静若处子,端庄遒美,可以苍劲古朴,也可以蔓延飞动,是一种灵活多变,能够囊括文人各种情感的艺术.
而作为绘画艺术来说,在漫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追求意境,追求更高精神体现的高妙境界.绘画如同书法一样在人类之初就已经开始形成,书画分离后,在另一方面却得到了更高的统一,形式上的分离,精神上的统一,比如王维的诗画被人称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有时候中国古典园林便是一种诗意的写照.中国式绘画的透视法则和欧美的焦点透视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散点透视往往气势恢弘,绵延千里的山川呈于一纸之上,游历画卷让人流连难释.中国式山水画往往用笔时而凝重,时而清淡,用墨空间变化很大,对比强烈,意境深幽.而对于人物画用笔细腻,尽显个人风情.工笔画往往是在典雅中追求新奇,规矩中传达个性.对于不同的画风,互相融合,细腻可以入微,奔放可以若风,动静结合,再结合书法的笔法,在精神表现上鬼斧神工便是绘画上高超的境界.中国古代多少文人画家拿着自己的那支画笔,勾画着自己的理想,勾画着自己遥远的梦幻,然而对于自身很多却是一身穷困潦倒,比如一生命运坎坷的唐寅,虽然一生画名显赫,却最后病死在自己的葬花处.画永远不会是真实的,她看若真实却和实际有着差别,这点差别不是其他的,而是画家在上面附加的灵魂,是这点灵魂让这些沉寂在历史上的东西飞动了起来,呈现着各个让人惊叹的意境,述说着各个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一支枯老的笔,一滩干涸的墨,一个苍老的魂.
本来古典园林和琴棋书画间没有什么关系,但在文人的牵引下琴棋书画在以古典园林为背景的下如雨后春笋般轰然勃发.琴棋书画是在独立而互相交织的发展着,最终融为了一体,而琴是在园林的雕梁画栋下绕梁不绝,而棋是在园林的苍松劲柏下的古亭对战开来,而书是在书房之内案几之上挥墨豪放,而画是在园中山石之间绿水之旁泼墨开来.
在这样环境中自然让人油然升起一种恬然与淡漠,一切学识修养好似一瞬间融为一体,然后在这玉瓦飞檐间凝固:在春雨浇注下,雨击芭蕉犹如清幽弦音在耳前萦绕不绝;在夏日夜空下,满天繁星俨然对弈中星罗密布的棋局;在秋风的吹动下,片片娇云和流动的落叶俨然翰笔下流动的惊龙线条;在冬日漫天白雪中,那傲雪更香的寒梅的魂儿早已陈留在了白纸黑墨的空隙之间.当猛然惊醒,历史始终是历史,中国古典文人的这种情怀在当今些许文人严重是一种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小隐于朝,但金钱名利不知在什么时候模糊了自己双眼,想回头却只是叹息生不由己;想中隐于市,但又始终看不惯世间的种种事态,不经意间便卷入一场场纠纷之中;大隐于野,首先没有这种勇气,害怕别人指责逃避现实,其次这个世界容纳不了这种大隐的情怀.
关于这些梦,永无止境的做着是不容谴责的,作为一种已经融入血液的情怀,我们要做的将是性灵上的一种大隐,一种琴棋书画完全融合在精神之中,一种精神超越肉体的状态,一种真正的自然的境界.一种肉体出世,而灵魂俨然入世的高度.

④ 在古代琴棋书画有造诣的人都有谁

王维: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版。
苏轼评价其:“味摩权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东坡: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唐伯虎: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⑤ 自古以来天下第一的“琴棋书画”的名称是什么

康熙书法
天下第一福,为康熙所书,据传为其祖母孝庄皇后所写。颇多吉祥含义。
</B>
“广安市岳池县北城乡一深山绝壁上,发现刻于元初的王羲之《兰亭序》碑!”天下第一行书

⑥ 琴棋书画,的名人都有哪些,说说他们各人

王维: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内。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容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东坡: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唐伯虎: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⑦ 历史上有谁是三教九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一、

狭义上说,主要讲琴棋书画方面的全才……不考虑那些交际花一类的女性

应当专首推徐文属长

徐文长,名渭,文长是他的字。又号青藤山人、天池生、田水月等

他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能独树一帜,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

他的诗,袁中郎尊之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至于绘画,他更是我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特出的人物之一。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艺术大师白石老人,也对他深为倾慕。

从军政上,他是胡宗宪的幕僚,经略东南,发掘了的名将戚继光,另一位名将李如松也是他的弟子。

二、

广义上说,经世济国、三教九流的全才

天下无双的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

浙江余姚人。

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平定了藩王叛乱,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

现在一般都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

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⑧ 古人常说“琴棋书画”,那么历史上有哪些琴艺很厉害的人物呢

我认为琴棋书画中的琴大概是指古琴吧。原本古琴有五根琴弦,加了两根成为了七根。琴棋书画行在四者之首,可见古人是非常重视古琴的。当然,历代中都出过很多优秀的弹琴者。

我们曾学过一篇文章是伯牙与钟子期。伯牙是春秋战国时的人,他谈的琴也非常的厉害,有一种高山流水的感觉。

郭沔是南宋浙派古琴的创始人。他创作了“泛沧浪”“飞鸣吟”“秋雨”“步月”等很多琴曲。而《潇湘水云》一曲则成为流传至今的著名作品。也是近代最受欢迎的琴曲之一。

《潇湘水云》一曲借助潇湘河流,云水苍茫的景色,抒发了山河破碎,身世飘零的感慨。旋律开阔,跌宕起伏。他无论是思想内容,曲式结构,技术技巧都比较完善。至今不失为琴家绝唱被众多琴家所推崇。

⑨ 琴棋书画领域中最杰出的人物都有哪些

宋代张拟模仿《孙子兵法》撰写了《棋经十三篇》,对后世的围棋理论及实践有深远影响回。北宋时期的刘仲甫答对围棋著述甚多,有《忘忧清乐集》、《棋势》、《造微》、《精理》、《棋诀》等。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等文人、忠臣,也都有很高的围棋造诣
,“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听说山涛要向朝廷推荐 他 为“选官”,他拒绝接受,并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表示了对官场的厌恶,以及为官的 种种不堪,公开宣称:“老子、庄周,吾之师也”(《晋书·嵇康传》),表示了自己“入 山林而不反”的意愿和“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晋书·嵇康传》)的思想境界, 可以说,他也 是一位“回避以全其道”的旷达之士。他为“全道”而献出了生命,死于司马昭的屠刀之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魏晋士人的楷模。
书法主要有钟鳐<<宣示表>> 2王的书法 <<快雪时晴帖>><<鸭头丸帖>> 唐有 颜 柳
<<裴将军帖>><<玄密塔碑>>

宋主要有 苏东坡 黄庭坚 米芾 ,绘画有张择端的<<清明上科图>> 赵佶的<<宣和画谱>>
齐白石 任伯年和清代 八大山人都是绘画大家,还有近代的 李苦禅 徐悲鸿 ..等

阅读全文

与只识琴棋书画的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