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郭氐历史名人

郭氐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2-28 09:31:06

『壹』 历史上邓姓的名人快快快!

邓九公--商纣时大将,后从武王伐纣,战死。
邓析--春秋末思想家。郑国人。反对礼治,主张法治。自己拟定了一些刑律科条,刻于竹简,名为“竹刑”。
邓通—汉武帝时宠臣。
邓艾—三国魏大将,263年奉司马昭之命灭蜀,后被钟会陷害,死于军中。
邓牧--宋元之际思想家。浙江钱塘人。宋亡,终身不仕、不娶。著有《伯牙琴》一书。主张君民相安,一律平等,各司其职,安居乐业。
邓石如--清篆刻家、书法家。别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篆刻圆转苍劲,世称“邓派”,也称“皖派”,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在黄海与日寇海战中为国捐躯。
邓中夏--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湖南宜章人。曾参与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历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等职。1933年5月被捕,9月被害于南京雨花台。
邓拓--新闻工作者、学者。原名子建,笔名马南屯。福建闽侯人。曾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1949年后,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等职。著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
邓散木--现代篆刻家、书法家。上海人。著有《篆刻学》等。
邓颖超--中共早期党员,周恩来妻子。
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亚萍--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先后获得 14 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 8 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贰』 历史上宋氏名人有哪些

1、宋玉

宋玉(生卒年不详),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鄢城人(今湖北省襄阳宜城市)。其艺术成就很高,为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辞作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与潘安、兰陵王、卫玠有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称。

宋玉所作辞赋甚多,流传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 成语“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的典故皆他而来。

2、宋濂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4日),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谥文宪(私谥渊颖),浙江浦江县人。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明太祖谪死蜀地。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亦与刘基、方孝儒合称“明初散文三大家”。且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3、宋庆龄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20世纪中国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国际活动家,是已故中国革命家、中国国民党总理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在中国的第二任正式妻子,孙在前已有原配卢慕贞以及日配大月薰。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获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抗战爆发后,宋庆龄通电支持国共合作,并和宋家姐妹以“团结合作”的面貌示人,还筹建了中国福利会,积极投身社会福利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等职务,并曾两次代理国家元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国家元首,亦位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列。

4、宋美龄

宋美龄(1898年3月4日—2003年10月24日;另有报道说是1897年),海南文昌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卓越领导人,在1943年6月至1949年1月期间担任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宋美龄除了拥有杰出的英语功底外,还会说六国语言,在国画方面的造诣也是相当可观,并且还写得一手好字。据说,宋美龄的钢琴也是演奏的相当不错的,所以宋美龄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是蒋介石的外交助手。

5、宋子文

宋子文(1894年12月4日-1971年4月26日),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海南文昌人。宋子文是宋嘉树之子 ,其兄弟姐妹分别是是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宋子良、宋子安。

宋子文出生于上海,早年毕业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去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继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

1925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1928——1930年间通过谈判收回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有权确定关税税率和监督税收。1942年担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后曾与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签订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次年与外国谈判收回各国在华的治外法权。

『叁』 历史上有哪些答氏名人,最好要有人物介绍!急求!!

找到的比较少,但希望对你有帮助
答失蛮:( ?~1304年),回族;西域高昌人(今新疆吐鲁番)。著名元朝大臣。
答容川: (1906——1967), 谱名相海,回族,湖北沔城龙家湾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幼读私塾,后转县立准提阁小学,毕业后考入县立合洲中学,因家境困难,中途辍学,到西城下关街李长顺享记土产商店当学徒.成人后,历任上海大、中型棉花商号的职员、襄理、协理、经理、总经理等职. 为人正直、思想开朗、注重信义、热心公益,有一套办企业的“生意经”.解放初期,被选为上海市黄浦区第一届人民代表,任上海市棉花同业公会副主委。1946年,答容川与其二弟答列卿(相台)、三弟答聚五(相魁) 在上海正式组织永泰花号。1950年春,永泰花号扩大编制,改为总经理制,答容川被推选为总经理,答列卿任副总经理兼汉口分号经理,马坤生任副总经理兼沙市分号经理,答聚五任郑州分号经理,王治平任上海分号经理,答国勋任西安分号经理。从1951年到1952年间,先后兴办了上海恒业帆布厂(迁柳州后改名柳州帆布厂)、汉口汉新帆布厂(现名武汉帆布厂)、武昌久安化学制药厂(为现在武汉第二、第四制药厂的前身)三个工厂,答容川被推任三个工厂的董事长兼“久安制药厂”总经理,公私合营后改任该厂第一副厂长。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新建的三个工厂随着祖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均先后经历了由私营而公私合营而国营企业的发展变化过程。现在这些工厂均成为当地重点企业之一。 1946年,答容川等人捐款,在沔阳创立了私立回民伊斯兰小学,解放后,伊斯兰小学转为公办的回民学校,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人才。 答容川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先后被选为上海市棉花同业公会副主任委员、抗美援朝时期的反侵略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回教理事会理事、上海黄浦区人民代表、湖北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武汉市人民代表、武汉市民主建国会常委、武汉市回民文化协进会常委兼副秘书长。1955年调政府工作,先后任省粮食厅棉花处副处长、省供销社棉花处副处长等职。1967年病逝于武汉,终年61岁。
答振益:(公元1937~今),回族;河南固始人。著名民族学专家,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9年毕业于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长期在武汉市中南民族学院从事回族历史与文化、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历史系副主任、教务处长、民族学系主任、民族研究所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南民族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兼任湖北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回族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民族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国史学会理事、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理事等职。
出版著作有《太平天国时期苗彝回族人民大起义》和《湖北回族》。主编《中南地区回族史》,《中国南方回族碑刻匾联选编》;并任《湖北省志》民族卷及《中国回族史》副主编。参编《中国回族大词典》,《中国伊斯兰网络全书》,《中国南方回族谱谍选编》等多部著作。
自1960年以来,先后发表《辛亥革命与回族的振兴和发展》,《民国时期回族民族工业剖析》等学术论文近四十篇;其中有八篇已被编入有关回族史论文集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中国市场经济文论大典》及《世界学术文库》等大型丛书均收有其论文。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承担中华社科基金、国家民委等科研项目,已完成我国中部杂散居区民族关系及中南地区回族历史与文化的课题研究。其论文《湖北回族源流初探》获国家民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982年被评为武汉地区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990年被评为武汉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获1993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肆』 历史上吕姓名人有哪些

1、吕尚: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称“太公望”。

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2、吕雉:字娥姁(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后世把她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3、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如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遂仕于孙氏政权。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督军校尉之职,与蒋钦等领兵平定吕合、秦狼等叛乱,获授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215年),随孙权进取长沙三郡,击降安成等四县,成功平定三郡。后讨平吴砀、袁龙叛乱,升为庐陵太守。

4、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人。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又被袁绍猜忌,依附张杨。

兴平元年(194年),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时与陈宫等联络而进入兖州,占据濮阳,与曹操血战两年,曾使曹操数战不利,但最终被曹操击败转而去依附徐州刘备。

5、吕范: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今安徽太和)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吕范年轻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

此后随孙策、孙权征伐四方,对稳固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孙权将其比之于东汉开国元勋吴汉。吴国建立后,吕范累官至前将军、假节、扬州牧,封南昌侯。

『伍』 列举与你同姓氐的历史文化名人

爱新觉罗玄烨,溥仪,雍亲王

『陆』 历史上邓姓的名人有哪些

邓姓的复始祖,是被颛顼赐姓制为曼姓的金天氏的后裔。曼氏,是我国最早的少数原始姓氏之一。传说几千年前,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曾赐少昊金天氏的一个有功德的儿子为曼氏。曼氏开姓之后,世代繁衍,并分出许多支系,而邓氏就是其中之一。

殷时,邓氏一支发展成以邓为名的侯国。邓国历史悠久,直至战国时代,才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便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将此姓传了下来,就是邓氏。对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说:“邓,曼姓,殷时候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书记载邓氏是“系承曼氏,望出南阳”。这与最初的邓国位置是相吻合的。从上古少昊金天氏以下,邓氏始终繁荣滋长在现在的河南境内,在后来的繁衍之中,邓姓一直以此为中心,逐渐向全国各地播迁。邓姓之人,无论分处天南地北,皆以“南阳”的堂名传家,这正表明了宗于河南世系的意思。

由祖地南阳发展的这支邓姓,据《邓氏家谱》载,已有114代传人,汉文帝时,官至上大夫的邓通,是邓氏家族的第42世祖;光武帝刘秀的军师邓禹,是邓氏的第47世祖;三国时魏将邓艾,是邓氏的第54世祖;晋时镇国将军邓羌,是邓氏的第62世祖。中国的邓姓,大多源于这一系源。

『柒』 葛姓的由来葛姓历史上有那些名人

一、起源

1、葛氏源于葛天氏,出自远古部落葛天氏族,属于以部落名为氏。

2、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贺葛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3、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4、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成吉思汗后裔脱欢,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

5、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各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6、源于鄂温克族,出自明朝时期鄂温克族喀尔佳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二、名人

1、葛婴

(?-前209),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陈胜义军首席名将,曾在攻取陈、蕲二县中立下汗马功劳。陈胜建张楚国,册封葛婴为征南将军。

因葛婴南征九江,不知陈胜称王,私立楚国后裔为楚王,为陈胜设计杀害,英年早逝,以故在楚汉史中没有留下什么可圈可点的事迹。后代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2、葛玄

葛玄(164年-244年),汉族,吴丹阳郡句容县都乡吉阳里人(今句容市),祖籍山东琅琊,三国著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字孝先,号仙翁,被尊称为“葛天师”。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3、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郡(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7)郭氐历史名人扩展阅读

先秦时期,葛姓一直生活在华北地区,东迁山东,南入河南。秦汉时期,葛姓已经南下江苏、江西、安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战火连天,使得原居于河南之葛氏有迁江南者,而居句容之葛氏族人却一直长盛不衰,并有东晋葛洪为炼丹,携子侄至广州。

此际至隋唐,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今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均有葛氏族人。唐、宋时期,葛姓继续南下,东部的浙江、西部的四川都有了葛姓的分布。

宋朝时期,葛姓近18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3%,排在第七十九位。葛姓主要分布于河北、江苏,这两省的葛姓大约占葛姓总人口的55%,河北是葛姓的第一大省,约占葛姓人口的28%。其次分布在湖南、陕西、浙江、江西、河南、福建、四川等地。

全国形成了以北方河北、东南江浙为中心的两大块葛姓聚集地。明朝时期,葛姓15万多,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当时浙江、江苏为葛姓比较集中的地区,大约占葛姓总人口的48%。

其次分布于甘肃、安徽、山东等地。浙江为葛姓第一大省,大约占葛姓总人口的27%。这一时期,葛姓人口的移动方向是东南和西北,最终形成了以东南江浙和西北甘肃为中心的葛姓聚集地。

『捌』 吴姓的历史上的名人

1、吴起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菏泽市定陶区)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后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有《吴子兵法》传世。

唐肃宗时,吴起位列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被追尊为广宗伯,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吴广

吴广(?-前208),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

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

次年,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被田臧假借陈胜的命令杀害。

3、吴承恩

吴承恩(1506年—约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现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提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学者吴玉搢。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4、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

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

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

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5、吴道子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

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吴姓

『玖』 陇右的历史名人

(?—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南)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
甘延寿:字君况,西汉名将,北地郁郅人,即今甘肃庆城县人。与副校尉陈汤共同诛灭了匈奴的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 (前137—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
段会宗(前83年~前9年),字子松,天水上邦(今甘肃天水)人。西汉著名外交家。四出乌孙,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
隗嚣(?~公元33年),字季孟,陇右成纪(今甘肃天水)人。西汉末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出身陇右大族,青年时代在州郡为官,以知书通经而闻名陇上。
王符(85年?~163年?)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字节信。汉族,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
赵壹文学家,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西和)人,东汉著名辞斌家,作品有《刺世疾邪赋》。
秦嘉:秦嘉,字士会,生卒年不详。东汉陇西郡平襄县人(今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据南朝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记载:“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为郡上掾……”明万历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1613——1616年)《重修通渭县志》依“旧志”(按:明弘治《通渭县志》及更早的县志)载:“汉秦嘉,字士会,为上郡掾,博学鸿词,驰声先汉……今城川铺东,是其故里,祀乡贤”。“桓帝时,秦嘉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后赴洛阳,被任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代表作为《赠妇诗》。
秦嘉是一个才华卓著的诗人,但他误入官场,年近三十岁就英年早逝,为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历代研究者对其作者、作品的考据已十分充分,但对秦嘉、徐淑作品自身的研究与评价并不十分到位。他们不仅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秦嘉徐淑用自己的人生、爱情经历,为腐朽不堪的东汉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品在钟嵘《诗品》,唐代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明代胡应麟《诗薮》,清代沈德潜《古诗源》均有所收录和评价。近年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献》第12213号(上海古籍出版社)《后汉秦嘉徐淑夫妻往还书》,更加详尽地说明这对“夫妻诗人”的生活和文学创作一个侧面。秦嘉是一个有建树的诗人,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清醇文学之士。他虽身为上计掾、黄门郎,却不沉溺于名利,个性张扬,放荡不羁,张显着名士风骨。从他的《与妻书》中看出,秦嘉的理想、志趣不在风尘利禄之中。“不能养志,当给郡使”“ 当涉远路,趋走风尘,非志所慕,惨惨少乐”(《与妻徐淑书》) 他之所以过这种离别孤单的生活,只因为“随俗顺时,僶俛当去”。(同上)据徐淑对秦嘉 “策名王府,观光上国”(《答夫秦嘉书》)的评价,秦嘉不仅是有名诗人,更是一个执“高素浩然之业”(同上)的淡泊名利之徒。秦嘉不看重浮华,而关注自己的情感世界,关注真实的自我。他在《述婚诗》里写到:“君子将事,威仪孔闲。猗兮容兮,穆美其言”,“ 神启其吉,果获好逑”。毫不掩饰对妻子的赞美、钟爱和感激之情,这在以含蓄、自谦的中国古代诗文中,是非常罕见的。另一个方面,秦嘉率性自然,返璞归真,在名教鼎盛的东汉末年,他的作品取材于夫妻生活、感情琐事,并能真情真性,情致博雅,实属难能可贵。但他的思想并非拘泥于此不能自拔,而诗歌境界宏阔,寄喻深远,把夫妻情爱放在彼此的人生经历中审视,点出少与多、早与晚、达与穷等矛盾,用以探究人生的哲理。
张芝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朝那(今甘肃镇原东南)人,东汉末期名将。
盖勋(生卒年不详),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今甘肃安西县西南)人,东汉末期蓍名的清官。
董卓(?-192),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西凉军阀。
韩遂(?-215),字文约,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东汉末年割据西凉一带的军阀。
张济(?-196),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东汉末年军阀,张绣的叔父。官至骠骑将军、平阳侯。
张绣(?—207),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郭汜(?-197)又名郭多,凉州张掖(治今甘肃张掖西北)人,东汉将领。原为董卓的部下。董卓被杀后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
贾诩(147-223),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官至太尉,谥曰肃侯。
封衡,字君达,号青牛道士,生于公元116年左右,是陇西狄道(今天武山县)人。汉末名医,善医药、针灸,自幼习道,与华佗、左慈齐名。向曹操传授了气功养身术。曹依法习练,收效显著,大喜,乃召见封衡,欲留朝中任职,衡坚辞不受;又以重金相赠,衡亦委婉谢绝,就跨青牛飘然而去。曹叹曰 :“封衡乃神医也 !” 后人评曰“陇上医圣是封衡”。
庞德(?-219),字令明,东汉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省武山县四门)人。曹操部下重要将领。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
王嘉(?-390),字子年,陇西安阳(治今秦安县东)人。东晋志怪作家,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小说家,王嘉的主要作品有志怪小说《拾遗记》(一名《王子年拾遗记》)。
索靖(239一303年)中国西晋书法家。字幼安,敦煌龙勒(今甘肃省敦煌市)人,张芝姊孙,博通经史。
阴铿(南朝著名诗人五言律诗的先驱)祖籍武威姑臧(今武威市)人。
李冲(450-498),原名思冲,字思顺,北魏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太和十年(486年)建议废止宗主督护制,提出均田制、三长制,孝文帝采纳,北魏国力大增。杜预早生李冲150多年,二人并称'李杜'。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十六国时期西凉国的建立者,人称西凉王。
苻 洪:(公元285年--公元350年)氐族,略阳临渭人(今秦安县东南),十六国时期前秦建立者。
苻 坚:(公元338年--385年)二十岁时立自己为大秦天王,三十一岁时先后攻灭前燕、前凉等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而败,这就是军事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姚 苌:(公元330年--公元393年)后秦国建立者,羌族,伏羌(今甘谷县)人。公元384年攻灭前秦国,在长安称帝,史称后秦。
姚 兴:(公元366年--公元416年),姚苌子,在位22年,注重农业,兴办佛教和儒学,学生达一万余人,先后灭西秦及后凉,与北魏、东晋对抗。
宋繇:生卒年月不详,字体业,敦煌人,十六国时期西凉、北凉的政治家,著名学者。
吕 光:(公元338年--公元399年)后凉的建立者,略阳人(今秦安县),初为苻坚将领,率兵攻西域,后割据凉州,建国后凉。
薛举(?-618) 其父汪,徙居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
李 渊:唐代开国皇帝。
李世民:公元566年--公元635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
李思训(651-716,一作648-713)唐代大将,杰出画家。字健。汉族,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以战功闻名于时,官至左武卫大将军,任左羽林大将,晋封彭国公,世称“大李将军”。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著名诗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南),诗文中常自称是陇西人。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李朝威(约766—820),陇西人,唐代著名传奇作家。他的作品仅存《柳毅传》和《柳参军传》两篇。其《柳毅传》被鲁迅先生与元稹的《莺莺传》相提并论。
李公佐生卒年不详,宪宗元和年间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判官。唐代小说家,代表作有《南柯太守传》。字颛蒙,陇西(今甘肃东南)人。
李复言 生卒年不详。唐小说家。名谅,字复言。陇西(今属甘肃)人。所著有《续玄怪录》。
李翱(772-841),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人。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
梁肃唐代散文家(753-793)。字敬之,一字宽中。安定(今甘肃泾川)人,世居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代表作有《过旧园赋》、《兵箴》、《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等。
董庭兰(约695年—约765年),陇西(今甘肃省)人,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名满天下,高适的《别董大》就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善吹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古乐器筚篥和弹奏七弦琴。几十年之后,姜宣演奏的琴曲《小胡笳》,被称为:“哀笳慢指董家本”(元稹:《小胡笳引》)。
王仁裕(880-956)字德辇。祖父王义甫时,迁居秦州长道县碑楼川(今甘肃礼县石桥乡斩龙村)。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病逝后诏赠太子少师。一生著述之多,流传之广,唐以来少有其比,被时人誉为“诗窖子”。
张俊(1086—1154),字佰英,凤翔府成纪(今天水)人,宋代大将,出身贫庶,自小弓马娴熟,十六岁时以三阳弓箭手投身行伍,征南蛮,攻西夏,御金兵,累立战功,与刘光世、岳飞、韩世忠并称“南宋中兴四大将”,授武功大夫,逝世后追封为循王。人生污点在于陷害了岳飞。与当时主战派宰相张浚不是同一个人。
刘锜 中国南宋抗金将领,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刘锜骁勇善战,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去世后,谥为武穆。亦有人称为“中兴四将”。
吴玠 (1093~1139) 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善骑射,曾读经史,凡往事可师者,皆录于座右,墙牖皆格言。亦有人称之为“中兴四将”。
汪世显(1195—1243),金朝及蒙古国大臣。字仲明。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元朝加封“推忠协力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义武陇右王”。
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张俊的六世孙。宋代大词人。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他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贺元希 元代著名道人,陇西人,开凿华山栈道。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胡缵宗(公元1480年一1560年),字孝思,又字世甫。号可泉,又别号鸟鼠山人。明巩昌府秦州秦安(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公元1510年后,历经嘉定州判官,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河南巡抚,足迹遍及江南、中原。胡缵宗为官爱民礼士,抚绥安辑,廉洁辩治,著称大江南北。公元1534年罢官归里,遂开阁著书,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州志》等14部著作传世。胡缵宗还是一位书法家,现存江苏镇江有“海不扬波”、曲阜孔庙有“金声玉振”,天水伏羲庙有“与天地准”牌匾。
金銮(1506?~1595?),明代散曲家。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今属甘肃)人。
正德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工诗,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列朝诗集》)。所作散曲,名重一时。
胡釴,字鼎臣,号静庵,清甘肃秦安人。以贡生主讲秦安书院,时甘肃巡抚黄廷桂、陈宏谋、杨应据等人皆器重之,王太岳人倾倒尤甚。後出任高台训导,三十五年兼署肃州学正。同年以病辞归,病故于家中。一生作诗4000馀首,词200馀首,散文100馀篇,编为诗文集20卷。并主纂《秦州直隶新志》14卷。尤以诗著名,风格刻意沉博,赋物言事,必肖其形,不苟为藻饰。诗篇流播于秦陇间,与临桃吴镇、潼关杨鸾并称“关陇三诗杰”,为“西州骚坛执牛耳者”。民国著名学考张维(《甘肃人物志》中谓:秦安有三大诗人,唐权德舆,明胡缵宗,清则釴也。
张澍(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清代著名学者,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人。一生著述颇丰。清代著名学者张之洞《书目答问》将其列入经学家、史学家和金石学家。
安维峻(公元1854年--公元1925年)字晓峰,号盘阿道人,甘肃秦安县人,清代著名的谏官。光绪年(公元1880年)中为进士,选翰林院庶士,1893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性情耿直,不阿权贵,中日甲午之战前夕,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连续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清诛李鸿章疏》,1894年《请明诏讨诿法》
刘尔炘(1865-1931),近代著名学者。字又宽,号果斋、五泉山人。甘肃兰州人。光绪乙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应聘为五泉书院讲席。
杨大眼,中国北魏名将。世居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南),生卒不详。其祖父杨难当,为氐豪,先称蕃于南朝宋,封冠军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因与宋梁、南秦二州刺史甄法护不和,遂投北魏,拜征南大将军、秦、梁二州牧、南秦王。

『拾』 于氏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著名的有:

【于吉】

【于禁】

【于谦】

【于慎行】

【于成龙】

【于右任】

【于学忠】

阅读全文

与郭氐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