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历史上祸从口出的故事

历史上祸从口出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28 07:30:42

❶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的祸从口出的事件呢

这事儿必须得有写《陋室铭》的刘禹锡一席之地,这位仁兄把祸从口出这个成语演成一出连续剧,在历史上也算旷古烁今的。

刘禹锡出生在唐代,出生地是中山,故此这哥们和三国时期那个大耳朵共同声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出身这玩意大抵他怎么说别人就怎么信,可恨的是现代一些吃饱撑坏的考据党,他们论证出“刘郎”可能有匈奴血统,这就比较卡脸了。

至于吐槽机叫他“刘郎”的原因,这就得从第一个故事说起了。

没有Triple Kill了,刘郎再没回过长安,当他变成刘老汉的时候去了洛阳,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狂躁的一生。吐槽机觉得虽然刘郎这半辈子被人安排的明明白白,但他依然是条汉子,扯淡完毕。

❷ 祸从口出事例

贺若弼父子的杯具都是因为祸从口出。

贺若弼.隋灭陈名将.其父贺若敦为南北朝北周时的大将.以威猛出名.曾任金州总管.在参加平定湘州之战中立有大功.自以为能受朝廷封赏.但没想到因被奸人所诬.不赏反被降职.心中愤愤不平.当着使者的面就大怒.大发怨言.当时北周权臣宇文护也许早就对他不满.有除之而后快之意.这次听到使者回来一说.马上把贺若敦调回,迫其自杀.临死之前贺若敦对儿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说完拿锥子狠狠地刺破儿子的舌头.想以痛感让贺若弼记住他的临终遗言和血的教训.
转眼十几年过去.已是大隋天下.贺若弼也成了隋的右领军大将军,以吴州(扬州)总管镇守江北.成为灭陈的前线.灭陈战役中任行军总管.灭陈后和韩擒虎争功.使文帝杨坚心有不快.认为他贪功邀宠.特别是他认为不如自己的杨素都坐上尚书右仆射的高位.而他还是一个将军.不满之情溢于言表.一些好事之人便把他说的气话告之杨坚.杨坚把他下狱责备一番念他有功放了.谁知他不但不能警觉和收敛.反而夸耀他和太子杨勇的关系密切.后来杨勇失宠被废.他又为杨勇鸣不平.文帝又把他招来质问:我用高颖,杨素为宰相,你在众人面前多次大发厥词,说他们什么也不能干,只会吃饭.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说我这个皇帝也是废物不成?..........贺若弼只能伏地求宽恕.文帝把他消职为民.一年后复其爵位.但不重用.杨广篡位后因议炀帝太奢侈.被隋炀帝所杀.
贺若弼父子的悲剧让我们对孔子的那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有更深的体会.当说才说.不当说则不说.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发一些徒劳无益.与事无补的怨言.也许对不平和偏见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淡然处之,心平气和.不努不怨.知"止"节欲.

❸ 祸从口出来源的故事

祸从口出的意思是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出自晋代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意即病从口中进入人体,祸患也从口中说出。

典故:

山里人的冬天,格外寒冷。每到夜晚三五成群,大家都聚到一家,围着火炉——“讲古”(也就是吹牛、讲故事、侃大山)。

张家坳有一个五十来岁的张知府,这天家里住了个贩羊子的客人。将买来的20多只山羊关在他家过夜。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到了夜晚,聚集了十来个邻居在张知府家“讲古”,打发漫长的黑夜。

大家开始讲古,一人一个故事,挨到挨到来。你方唱罢我登台,气氛浓烈。第一轮下来,都讲了,只有这外来客人没有讲。张知府说:“这个客人,我们都讲了,你也讲一个?”这客人说:“我讲不好,你们继续讲,我听便宜。”

紧接着又将了一轮,张知府又说:“这个客人,你光听便宜不得行,你一定要讲一个!”这客人说:“我真的讲不好,你们继续讲。”

第三轮讲完后,张知府说:“不行,不能光让你听便宜,你无论如何也要讲一个。”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讲一个”、“讲一个”。

这客人看着众怒难犯,只好讲了一个。不巧的是这位客人讲到了马棒(马棒,川东地区过去一种自制的吸烟工具)。恰在此时,这张知府嘴里叼杆长烟袋正在炉子上点烟,于是大怒,跟这羊儿客大骂起来了。

张知府一怒之下来到羊圈边,打开圈门,将这客人的20来只山羊赶出了圈外。

可伶的羊儿客,半夜三更,寒天冷冻,荒山野岭独自赶着一群羊儿行进在荒原,好不凄惨。

这便是“祸从口出”的典故。

(3)历史上祸从口出的故事扩展阅读:

祸从口出的故事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常被武则天压制,对她心存不满,想要将她废为庶人,他找到了上官婉儿的爷爷上官仪商议。

上官仪说:皇后专横,海内失望,应废黜以顺人心。唐高宗就让他起草废后诏书,武则天很快得到消息,向高宗申辩。李治心软了,又怕武则天怨恨,就说:这都是上官仪教我的。

上官仪卒,被武则天抄家。

❹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的祸从口出的事件

这事儿必须得有写《陋室铭》的刘禹锡一席之地,这位仁兄把祸从口出这个成语演成一出连续剧,在历史上也算旷古烁今的。

刘禹锡出生在唐代,出生地是中山,故此这哥们和三国时期那个大耳朵共同声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出身这玩意大抵他怎么说别人就怎么信,可恨的是现代一些吃饱撑坏的考据党,他们论证出“刘郎”可能有匈奴血统,这就比较卡脸了。

至于吐槽机叫他“刘郎”的原因,这就得从第一个故事说起了。

没有Triple Kill了,刘郎再没回过长安,当他变成刘老汉的时候去了洛阳,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狂躁的一生。吐槽机觉得虽然刘郎这半辈子被人安排的明明白白,但他依然是条汉子,扯淡完毕。

❺ “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历史上有哪些祸从口出的故事

我觉得最著名的祸从口出的故事应该就是李重润

❻ 有些话多说多错,历史上有哪些祸从口出的故事

寇准做人很嚣张,他任宰相的时候有一次大家一起吃饭,寇准的胡子被汤打湿了,当时副手丁谓很殷勤的过来帮他擦胡子,寇准就斜着眼讽刺丁谓:你一个朝廷大员给长官溜须还要脸么?这就是溜须的来历。羞愧难当的丁谓怀恨在心,最后想方设法的攻击寇准,最后导致寇准被贬到了广东。

宋朝的时候有个和尚找到赵光义,说求皇帝帮忙修一下天台国清寺,赵光义问我修寺有什么好处,和尚说我无以为报,只好等寺成自焚以报(……)。行!于是赵光义派了个侍卫带着和尚一起修庙去了,等修完了侍卫说来吧,寺修好了,柴火我也给你准备好了,快到碗里来吧。和尚痛哭流涕,死活不干,说我得面见皇上和他谢恩再说……侍卫大怒,把和尚叉起来扔火堆里烧死了。《燕翼诒谋录》

❼ 历史上有哪些祸从口出的故事

成语词目 祸从口出 成语发音 huò cóng kǒu chū 成语解释 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 成语典故 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成语造句 在这样“~”之秋,给自己也辩护得周到一点罢。(鲁迅《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

❽ 历史上发生过哪些祸从口出的故事

晋孝武帝司马曜

《晋书·卷九》载“时张贵人有宠,年几散失,帝戏之曰:‘汝以年当废矣。’贵人潜怒,向夕,帝醉,遂暴崩。”《晋书·卷十一》载“为张贵人所弑。”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祸从口出的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