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评论林则徐这个历史人物
第一、非常精细,事事留心,非常注意细节,但是又不失宏观的把握。关于禁烟问题,林则徐的考虑极其细致。有关贵州矿务的民营问题,他也同样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第二、务实,所以能够与时俱进,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也知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道理。所以他到广东后能够开眼看世界,马上收集国外的情报,翻译国外的历史地理著作,注意外国对中国的评价。比如在林则徐收集的外国资料中,就看到国外对中国水师以及铸炮技术的评价,显然林则徐很以为然,就开始收集西方的铸炮书籍,尝试用西方的方法铸炮。同时开始购买西方的船只,准备组织一支新的海军。所以,可以想见,如果他能够继续干几年,是可以走向近代化的。
第三、做人很好,到哪儿,都能同合作者打成一片,大家受益。但是他却又是个有原则的人。这是难能可贵的。他在广州,合作者邓廷桢、怡良、关天培等都受益。在新疆,让布彦泰由将军升任总督。所以布彦泰也一直给林则徐说好话。林则徐的朋友很多。不过,就晚清的风气而言,林则徐应该也有为部下虚报战功的事情。因为有些事情,林则徐的奏折同外国报刊上说的颇不一致,而且据我的判断,外国报刊说的很可能是事实。
第四、这人很清廉。
第五、林则徐也幸亏被撤职了。不然,以广东的八旗兵、绿营兵是挡不住英国进攻的。不过林则徐的种种措施、严密布防,倒也把英国人吓住了。比如林则徐新设了大量的炮台,而且买了很多洋炮、洋船,河道到处打桩。不过,英国人若真的进攻,广东也挡不住呀,除非新练军队。
林则徐清廉、是个民族主义者,而且又能够与时俱进,人人都可以在他那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所以,在中国,他是不朽的。
林则徐考虑问题细致,凡事都非常用心,所以呕心沥血,在广东不到两年,头发就全白了。六十二岁身体就每况愈下,最后只活了六十七岁。
❷ 评述历史人物林则徐和孙中山(300字左右)
林则抄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袭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皇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
❸ 我喜爱的近代历史人物林则徐600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1858年,马克思在所著鸦片贸易专论里就肯定了林则徐的这一禁烟壮举。
林则徐是一位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仍然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从不动摇。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抒发了他决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这种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颂。
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十分注意了解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❹ 有哪几个名人对林则徐的评价
美国学者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员, 是(道光) 皇帝的化身。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手段,但是他的任务是毫无希望的。”
英国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香港史》:“ (林则徐的禁烟计划)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美国华裔学者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1964年出版)““以他的勤奋、改进政府工作的强烈愿望以及全力为民谋利的信念而著称。在所有19 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曾任英国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包令·《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生平及著述》:“(林则徐是) 中国政治家中最卓越的人物,在中国,可以说林则徐是该国人民的缩影——那个庞大帝国的舆论集中表现在这个人身上。他是中国的一位理想的爱国志士。他是圣人,而且是万圣之圣。他把自己的智慧同传统的智慧结合了起来,(是)中国爱国志士的骄傲,(他) 太伟大了,不会被人遗忘,(林则徐) 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 年。”
❺ 评价中国近代著名历史人物(如林则徐)3000字左右
自己泡写图书馆写最好,网上摘抄其次,求人代劳也可,酬劳另算
❻ 有谁知道有没有哪个名人对林则徐评价过
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❼ 林则徐的人物评析
为民办实事
林则徐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禁烟不禁商
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同时,他对外商采取了恩威并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1858年,马克思在所著鸦片贸易专论里就肯定了林则徐的这一禁烟壮举。林则徐是一位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仍然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从不动摇。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抒发了他决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这种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颂。
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十分注意了解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林则徐享有崇高地位,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❽ 从历史方面评价林则徐,800字。
我觉得评价林则徐得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作为传统士大夫的林则徐,一个是面对西方先进文明时的林则徐。首先是作为传统士大夫的林则徐来说,他堪称典范。林则徐办事认真,刚正不阿,为官清廉,这在当时的官场上十分难得。同时这也为他能赢得了嘉庆、道光两任皇帝器重,使他能够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之下,作为一个汉族官员到达很高的官职。也是后来他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的最重要的原因。在禁烟运动过程中,更证明了林则徐的非凡的魄力与胆识。囚禁外商,迫使他们交出鸦片这一措施使得当年大部分的鸦片都悉数收缴。(有人会质疑林的这种方式是否过激以至于导致了后面的鸦片战争,这一点可以参考《天朝的崩溃》中作者的论证,其实这些措施即使是在现在的国际社会也并不能称之“过激”)。另外当时许多人认为他收缴鸦片后会发一笔横财,但轰轰烈烈的虎门硝烟让这些人都闭上了嘴。这也侧面看出当时官场即使面对鸦片也照贪不误。林的清正廉洁,十分难得。另外就是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被革职发配新疆期间的作为。他屯垦废地、兴修水利(比如著名的坎儿井就是他改良的)、发展新疆生产。作为一个传统政体下的地方大臣,林则徐这些品格与政绩显然是十分优秀的。第二就是面对西方时的林则徐。高中课本上把面对西方时的林则徐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一称号不容否认,在当时普遍“天朝上国”的思想枷锁之下,林则徐主动去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概况,甚至请人翻译西方报纸。这种能够主动放下架子去认识西方的态度,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十分难得。但开眼看了西方是一方面,能够及时正确认识到西方的实力并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却又是另一方面。这一点上林则徐没能够突破他固有的思想桎梏。1.他认识到英国只是遥远地区一个弹丸之地的岛国,人口军队数量更是与中国相去甚远,所以他就得出结论,英国不敢贸然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即使发动战争,路途遥远,我方人数众多,它也很难取胜。2.他一直认为英国的鸦片贸易只是一部分不守英国本土法律的违法商贩在做,而英国政府是反对这种贸易的,为此他甚至还向英国女王写信来说明这些情况。所以他一直没有看到英国政府和英国商人本质上的利益同一性,这又进一步使他疏于对英国的防范。3.还有就是林对英国可能发动的战争虽然有所防备,但都是以明朝防备倭寇之法,比如修筑炮台。这些防备的战斗力都极其有限。所以虽然林则徐对西方开眼一看,但并未能够正确认识到西方的强大。某种程度上甚至助长了他的天朝优越感。但这样的战略误判我们并不能苛责林则徐,作为一个受四书五经和天朝观念熏陶了大半辈子的传统士大夫,他的看法和判断是十分正常的。而且当时林则徐作为一个地方官吏,在那样的背景下,他如若独自师夷长技也未必会得到中央的支持。综上所述,林则徐的所作所为,并不能简单粗暴地说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因为在那样的时代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了他应尽的职责。
❾ 林则徐的评价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1858年,马克思在所著鸦片贸易专论里就肯定了林则徐的这一禁烟壮举。林则徐是一位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仍然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从不动摇。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抒发了他决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这种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颂。
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十分注意了解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林则徐享有崇高地位,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❿ 林则徐的人物评价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生于乾隆五十年,历经嘉庆、道光两代,咸丰登基后不久病故。 他从政为官四十年,先后担任多职,但他的正直清廉,为他的人民所敬仰,并赢得“林青天”的美誉。 林则徐一生在14个省担任过多种官职,他的非凡之处,是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丝不苟的责任感。有了责无旁贷的献身精神,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时有人评价林则徐 “ 无一事不认真 , 无一事无良法 ”。虽然林则徐的实干精神挽救不了清王朝砚灭的命运,但林则徐殚精竭虑地干成的每一件实事不管是在局部上还在具体问题上,都给国家,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则是不可否认的。林则徐每任一职 , 每做一事,从来没有敷衍马虎过。 实干加智惠,贯穿于林则徐为官从政的全过 程,或者说林则徐的一生就是实干加智慧的一生。
同许多伟大历史人物一样,林则徐是人,不是神,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林则徐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人侵、国家独立受到严重威胁的时代。他和爱国开明的封建士大夫魏源、龚自珍等人一起,矢志探索挽救腐朽的清王朝,臻国家于富强和外御强敌、捍卫国家独立、民族生存之道。他把反对外来侵略和维护清朝统治当作解除“ 内忧外患” 的两大重任。他以年高病弱之身,毅然应诏前往桂林镇压天地会起义,足以说明他的封建正统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林则徐的局限性恐怕主要在此。 美国学者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员, 是(道光) 皇帝的化身。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手段,但是他的任务是毫无希望的。”
英国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香港史》:“ (林则徐的禁烟计划)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美国华裔学者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1964年出版)““以他的勤奋、改进政府工作的强烈愿望以及全力为民谋利的信念而著称。在所有19 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曾任英国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包令·《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生平及著述》:“(林则徐是) 中国政治家中最卓越的人物,在中国,可以说林则徐是该国人民的缩影——那个庞大帝国的舆论集中表现在这个人身上。他是中国的一位理想的爱国志士。他是圣人,而且是万圣之圣。他把自己的智慧同传统的智慧结合了起来,(是)中国爱国志士的骄傲,(他) 太伟大了,不会被人遗忘,(林则徐) 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