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苏字历史名人

苏字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2-28 05:51:04

『壹』 姓苏的历史名人 姓苏的名人有哪些

苏秦 苏定方 苏洵 苏轼 苏辙

『贰』 苏姓的历史名人

苏姓,是一个华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位,在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45位。

历史上部分姓苏的名人

苏秦(前?——前317年),字季子,战国时期的洛阳(周王室直属)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于是身佩六国相印,进军秦国,可是由于六国内部的问题,轻而易举就被秦国击溃。

苏代,战国时纵横家。东周洛阳人。苏秦族弟。初事燕王哙,又事齐愍王。还燕,遇子之之乱,复至齐、至宋,燕昭王召为上卿。或云秦兄弟五人,兄代、厉、辟、鹄,并游说。秦最少,故字季子。案秦弟代,代弟厉,《战国策》、《史记·苏秦传》皆同,唯谯周《古史考》、鱼豢(《典略》为异。

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中国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苏峻(?-328年),长广郡掖县(今属山东)[1]人,字子高。晋朝将领,士族,仕郡为主簿。永嘉之乱,他结垒于本县,后率所部数百家泛海南行,至于广陵(今江苏扬州)。王敦叛乱前夕,苏峻先后为东晋淮陵内史和兰陵相。苏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统流民之帅。西晋末年,纠合流民数千家结垒自保。后率众南渡,元帝任为鹰扬将军。以破王敦功,进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有锐卒万人。庾亮执政,解除苏峻兵权,征为大司农。他于咸和三年(328年),以讨庾亮为名,与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大肆杀掠并专擅朝政。不久温峤、陶侃起兵讨伐,苏峻战败被杀。

苏绰(498-546)南北朝时期西魏大臣。字令绰。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人。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得宇文泰信任,拜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助泰改革制度。曾创制计帐、户籍等法,精简冗员,设置屯田、乡官,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苏章,字儒文,东汉扶风平陵(今属陕西咸阳西北)人。苏章年少博学,善作文,曾负笈从师,不惮千里之遥。安帝时,举贤良方正,为议郎。举陈朝政得失,语言率真恳切。后出任武原县令,时逢荒年,他开仓放粮赈饥,使三千多户度过饥荒。顺帝时任冀州刺史。后来,苏章调任并州刺史,摧折豪强,触怒了当权者,因而被免官,乃隐居乡里。当时东汉政治日渐腐朽,民生凋蔽,有人向朝廷举荐苏章,认为他是定国安邦之贤才,朝廷也愿再任用他,苏章终以年大推辞。苏章家居赵郡,其后代至苏则为魏东平宰相,家族繁衍,形成苏氏赵郡派系。

苏威(534-623):隋代宰相。字无畏。其家是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大族。父苏绰,西魏名臣。北周时,苏威袭爵美阳县公。隋代建立,隋文帝杨坚任他为太子少保,兼纳言、民部尚书。他建议减轻赋役,被采纳。后又兼任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苏威很有才能,历任要职,与高颎参掌朝政,齐协力辅佐隋文帝。政刑大小,均参与筹划。文帝修订隋代典制,律令格式多为苏威所定。开皇九年(589)被任为尚书右仆射。十二年,有人告发他和主持选举的吏部官员结为朋党,任用私人,遂被免除官爵。此后,屡次起用,屡被免官。大业元年(605),他继杨素为左仆射。三年,因事罢免,后又以太常卿、纳言参掌朝政,加开府仪同三司,颇受尊重,不久又被罢免。他对隋炀帝不敢直言进谏,遇事多承望风旨。隋末,反贼宇文化及弑炀帝,以苏威为光禄大夫。化及败,苏威降李密;李密败,苏威又归王世充。世充称帝,署苏威为太师。唐平王世充后,苏威求见秦王李世民和唐高祖李渊,均遭拒绝。武德六年(623)病死于长安。

苏良嗣(606年-690年2月24日),封爵温国公,唐朝官员,陕西雍州武功人(今属西安市),苏世长之长子。受父亲影响,苏良嗣刚正不阿,高宗时,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后为雍州长史。武则天临朝,苏良嗣迁工部尚书,封温国公。后为西京留守,武则天为之赋诗饯行,赏遇甚厚。不久,苏良嗣被迁为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因遭人诬陷、牵连,心中郁闷,抱疾而亡,终年八十五岁。武则天为此辍朝三天,举哀于观风门,敕令百官至宅赴吊。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苏汉臣,北宋末南宋初画家。生卒年不详。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一说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为北宋宣和画院待诏,南渡后又复职,隆兴初画佛像称旨,任承信郎。

苏天爵(1294~1352)元代文学家。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时从安熙学习,后又以吴澄、虞集等为师。

苏天福(?-1863)清朝捻军起义首领。一作添福。河南商丘永城市裴桥乡苏平楼人,回族。曾做过贩羊、卖油生意。开过粉坊,是贫苦农民兼小商贩。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军打到河南,他结捻聚义,占据永城。1854年在安徽亳州与张乐行组成捻军,举行捻党起义,控制了淮北地区的广大农村和城镇。曾在夏邑击败河南团练大臣徐广缙,在归德(今商丘)城包围了以祝□为首的团练。1855年各路捻军齐集雉河集,举行会议,他被推为五大旗头领之一,任黑旗总目,称“顺天王”。次年雉河集失守,随张乐行率部南下,活动于正阳关、三河尖一带,1857年接受太平天国领导,被封为“立天候”。1861年随部北归雉河集。1863年雉河集再度失守,与张乐行同清军僧格林沁部决战,失败后,被杀害于亳州义门集附近的周家营。

苏兆征,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的领导人。

姓苏的男明星:

苏有朋、苏国梁、苏照彬、苏醒、苏永康、苏打绿、苏志燮等等。

姓苏的女明星:

苏笠汶、苏幼珍、苏青、苏岩、苏玉华、苏怡贤、苏明明等等。

『叁』 苏氏名人都有哪些

苏遂礼:苏轼的少子,妾王朝云所生。因苏轼之祸,送养于梁姓,取名梁师成,深得徽宗,钦宗宠信,官至太尉。
苏汉臣:南宋画家
苏天爵:元朝名臣
苏宣:明朝篆刻家
苏四十三:清代甘肃回族和撒拉族军首领
苏三娘:太平天国将领
苏元春:清末湘军将领
苏天福:捻军首领
苏曼殊:(公元1884~1918年),原名子戬,小名三郎,学名玄英,原名玄瑛,后为僧,法号曼殊;广东香山人(今广东中山)。著名近代文学家、佛学家。
苏步青(公元1902~2003年),原名苏尚龙,浙江省平阳县人,著名数学家。
苏光铨(公元1869~1919年),字学金,号蕴玉;福建德化得中乡宝美村人。著名近代德化瓷雕艺术家,何朝宗优秀雕塑风格和技法主要传人。
苏兆征(公元1885~1929年),广东香山人(今广东中山),著名中共工运领袖之一。
苏景三 (公元1888年~1968年),字逸兴,甘肃白银人氏,曾为同盟会会员,民国时期任甘肃省长公署参事一职。后在甘肃靖远一带对教育,交通,水利做出大的贡献。
苏振华(公元1912~1979年),原名苏七生;湖南平江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苏静(公元1910~1997年),福建海澄人(今福建漳州龙海)。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苏炳文(公元1892~1975年),字翰章;辽宁新民古城子乡村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东北民众抗日救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苏祖馨(公元1896~1963年),字馥甫;广西容县杨梅镇新塘村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
苏文钦(公元1907~1996年),字日晴;湖南醴陵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台湾省“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主任。
苏国平(生卒年待考),苏东坡第三十三世孙;江苏江阴人。著名当代苏氏族谱续修者。

『肆』 历史上苏姓名人有哪些

苏秦(约342—前284):东周洛阳轩里人据人,战国时期的韩国纵横家。
苏代:战国时纵横家,苏秦族弟。
苏洵: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
苏武(前140—前60):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苏峻(?-328年),字子高,长广郡掖县(今属山东) 人,安乐相苏模之子,晋朝将领。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绰,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九世孙,与从兄苏亮并称为“二苏”。
苏威(542年—623年),字无畏,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人。北周至隋朝大臣,曹魏侍中苏则十世孙,西魏度支尚书苏绰之子。
苏良嗣:官至唐朝宰相陕西雍州武功人(今属西安市),苏世长之长子。为人刚烈耿直,注重法治。
苏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任尚书右丞。二年(706)升为户部尚书兼侍中,刚正不阿。
苏颋(tǐng,670-727):唐朝大臣、文学家。京兆武功(今今陕西武功)人。
苏检:武功(今江苏武功)人。字圣用。官至唐朝宰相。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汉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苏源明(?——约公元764年),初名预,字弱夫,京兆武功(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附近)人,生平不详,中唐时期诗人。
苏惠,字若兰,十六国时期东扶风人(现今陕西咸阳武功人),生于公元357年,前秦诗人。
苏过(1072-1123),北宋文学家。字叔党,号斜川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苏轼第三子,时称为小坡。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
苏颂(1020年-1101年):天文学家兼药学家。厦门同安人,父苏绅进士。
苏汉臣(1094年―1172年),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一说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画家。
苏天爵(1294年-1352年),字伯修,号滋溪先生,真定(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元代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
苏宣(1553~1626后)明代著名篆刻家,明代五大家之一。字尔宣,一字啸民,号泗水,朗公,新安(治今安徽歙县)人。

『伍』 姓苏的历史名人

苏姓来源:
一:「苏」出自「己」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时,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后迁于温,称为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氏。
二 :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苏」氏。
苏姓名人
苏氏受姓后至西周时期,苏氏出现苏忿生(司寇),他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与周公、召公齐名。战国时代,东周洛阳出现苏秦,他用合纵之说拒秦,拜六国相印,显赫一时。

汉平陵侯分为六个派系
苏健,封平陵侯,居长安,葬武功。其后代遂居家于此。苏氏至此称武功人,武功成为苏姓总派系。今世界各地苏氏皆宗武功,后分为六派:

赵郡苏氏 东汉冀州刺史苏章,其后人在邯郸做官定居,赵郡(今河北赵县)始有苏姓,苏味道最为显赫。

襄阳苏氏 魏都亭侯苏则,其后人迁徙于襄阳,这支苏姓,苏灌最为知名。
武邑苏氏 前燕那公苏青之后,为信都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之苏氏,显赫者为苏礼、苏克忠、苏列。

武疆苏氏 魏卫少卿苏备,为长乐武疆(今河南安阳以东)之苏氏,有名者为苏琼。

蓝田苏氏 唐刑部尚书苏珦之后,自武功徙蓝田(今陕西),苏晋、苏瞻、苏弘最有名望。

河南苏氏 后魏恒州刺史苏强,迁徙于河南(今洛阳),显赫者为苏孝慈、苏康

苏秦 (前?~前317)
字季子,洛阳人,战国时纵横家。与张仪同学于鬼谷子。早年曾外出游说,然穷困而归,后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使秦不敢东出函谷关,达十五年之久。后客于齐,被杀。
苏武牧羊典故中的 苏武
苏武 (前143?~前60)
字子卿,西汉杜陵人(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武帝时出使匈奴,单于胁降,不屈,被留十九年,仍持汉节。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始得还,拜典属国。宣帝立,赐爵关内侯,图形麒麟阁。其著作流传于今者,有诗四首、答李陵诗及别李陵等。
苏建是苏武的父亲。杜陵人。曾经担任校尉跟随大将军卫青进攻匈奴,有功被封1100户,为平陵侯。
唐派三苏
蜀派 苏瓌,(唐中宗景龙年间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谥“文贞”)。其长子苏颋六世孙苏传(荆州刺史)避广明乱,迁徙四川盐泉(今川南筠连县西一带)。苏传长子苏振为铜山县(今四川中江县)令,孙苏协(刑部侍郎)定居开封。苏协长子苏易简(宋太宗年间,参知政事、礼部尚书),其长子苏寿(知歙州),这一支派为新安派。

闽派 苏瓌(唐许公国)第三子苏诜六世孙苏益(隰州刺史)定居闽(福建)中,幼子苏光诲(屯卫大将军)世代为泉州同安县人,故称为闽派。苏光诲三世孙苏绅(魏国公),葬润州(今镇江市)京口(今丹阳)。苏绅之子颂(宋元佑时宰相)定居京口,这一支派为京口派。

眉派 苏味道(唐凤阁侍郎后贬为眉州刺史)留一子苏份居眉州(今四川眉山市)。其后人苏序生苏东坡父子。宋元佑期间的宰相苏颂曾与文安公苏洵叙宗盟。有诗曰:“尝论平陵系,吾宗代有人。”又曰:“源流知自子卿孙。”三派都是平陵侯苏建的后代,这一支派为眉阳派。
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洵 苏轼 苏辙
苏洵与二子苏轼、苏辙皆有文名,世称为「三苏」。宋˙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诗四首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舌问三苏。」醒世恒言˙卷十一˙苏小妹三难新郎:「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苏。称他父子,谓之三苏。」

苏轼 (1038~1101)
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长子。诗、词、文、书、画均有名,为文雄浑奔放,诗亦清疏隽逸,为北派大宗。王安石倡行新法,轼上书痛陈不便,得罪安石,被连贬数州。在黄州时,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累官至端明殿侍读学士。卒谥文忠。着有东坡集、东坡词等。

还有苏洵的女儿 苏小妹 (因为是男权社会所以不是太出名)
苏杲(公元944年——994年), 生于晋少帝开运元年,卒于宋淳化五年,享年五十一岁。苏序之父,苏洵的祖父,苏轼的曾祖父。娶妻宋氏。《湛渊静话》载:“眉州苏先生杲,老泉之祖,轻财好施,急人之急,孜孜若不及。岁凶,卖田赈济其乡里。逮秋熟,人将偿之,终怜之,屡辞不受,久致破业,厄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苏杲以曾孙苏辙登朝赠太子太保,夫人宋氏追封昌国太夫人。

苏序(公元973——1045),生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卒于庆历五年,享年七十五岁。苏序是苏杲九个儿子中唯一幸存者。字仲先,排行第七,人称苏七君。娶妻史氏,生子三人:苏澹、苏涣、苏洵。苏洵《族谱后录下篇》载:“先子(序)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乡闾子孙畋渔治生之意,皆见于诗。”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序)墓志铭》:“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疾,孜孜若不急。”苏序因苏涣登朝赠大理评事,后累赠职方员外郎,夫人史氏,赠蓬莱县太君。庆历八年二月,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先莹之侧。

苏迈(1059——1119)字伯达,苏轼长子。苏轼前妻王弗生于眉山。迈历任饶州德兴尉、房州军事推官、知河间县令。1094年,苏轼贬官岭南,迈居宜兴。轼卒,迈居颍昌。1107年出任嘉禾令,1112年罢归颍昌,卒年约六十岁,葬郏县。娶妻石氏(中书舍人石昌言孙女),生二子:箪、符。女一:阿巽,嫁范石禄之孙范潩。

苏迟,字伯充,号涌泉先生,苏辙长子。小名梁,生年不详,卒于绍兴二十五年(1115),享年约八十岁。娶妻梁氏(宋状元梁颢之曾孙)。绍圣元年(1094)苏迟留居颍昌。苏辙晚年闲居颍昌同苏迟颇多唱和。建炎初,累官尚书右司员外郎,直秘阁,知婺州(今浙江金华),有政声,婺州父老为立碑祠。后召为中书门下检正诸房文字,知泉州,太常少卿。集贤殿修撰,知处州。权刑部侍郎,权工部侍郎。绍兴五年告老,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葬南溪灵洞山。

苏适(1067——1122年)字仲南,小名罗。生于治平四年眉山老家。娶妻黄氏,为龙图公黄寔之女。以苏辙郊恩授承奉郎,任郊社局令。后改陈州粮料院。苏辙北归,苏适复出守太常寺太祝。党祸复起,罢、领宫祠六年。不止一次回蜀祭先坟。后监西京河南仓,授信阳军司录事。中山帅赵公述荐判广信军,卒于任,年五十五岁。生男:籀、范、筑。

苏远(又名苏逊)字叔宽,又名虎儿。随父苏辙至雷州。娶妻黄氏,也是黄寔之女。大观元年,苏远出监淮西酒,曾回蜀通判泸州潼川府。卒于靖康元年(1126),年仅四十八岁

苏过(1072——1123年)字叔党,后妻王闰之生于杭州。苏轼贬岭南,苏过一直随侍身边。苏轼去世后,苏过闲居颍昌十年。40岁时出监太原税,三年后知偃城县,1123年权通判中山府,卒于镇阳(今正定)行道中,年五十二岁。娶妻范氏,范镇孙女,范百嘉之女。苏过能文,有《斜川集》二十卷行世。亦能书画。苏轼把他的画与文可的画相提并论:“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宋徽宗曾宣召苏过入宫作壁画。葬于河南郏县。生男七人:龠、籍、节、笈、簟、篴、竺;孙男二人:峤、岘。

苏符(1086——1156年)字仲虎,苏迈之妻石氏所生,苏轼之孙。苏符自幼力学,负大志,随侍苏轼十五年。苏辙去世,以遗恩授假将仕郎。后改宣教郎,擢国子丞,改司农丞,迁仓部职方外郎,知蜀州(今崇庆)。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除尚书司勋外郎,起居郎,中书舍人,试给事中,充贺金正旦使,携陷金之苏过孙苏峤、苏岘归宋。十年,权礼部尚书。十二年,提举江州长太平观,除知遂宁府。十六年,复敷文阁待制,乃还蜀,以后就再未出川。二十六年七月丁未卒,享年七十岁。有制诰表章十卷、文集二十卷,特赠左中奉大夫,累封眉山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苏符娶妻王氏,一子苏山幸存。

苏箕(1088——1150年)又名苏绍箕,字嗣良,号晴川,苏迨之子。生于广东南雄珠玑巷。二十岁入武举,历经抗金,为宋高宗南渡护驾,官至太尉。后岳飞遇害,便以伤残为由回乡养病。绍兴二十五年,苏绍箕卒于白云山月溪寺,葬于摩星岭侧,享年六十二岁。墓前建有碧江苏公祠。

苏峤,字季真,苏过长子苏龠之子。曾为江东从事,湖北宪曹司属官,右朝奉郎,尚书吏部员外郎;历谏省,给事黄门,待制显谟阁。乾道九年,宋孝宗曾作《御制文忠苏轼文集赞并序》赐苏峤。序云:“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苏轼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苏岘(1018——1183年)字叔子。苏龠之子,苏峤之弟。苏迨继室欧阳氏生一子无后,苏岘过继于苏篑。苏岘初为海陵县丞,后为太常寺主簿,知邠州,福建转运使,秘阁修撰等。淳熙十年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苏岘娶曾氏(宰相女),赠 人。生男六人。苏岘学有家法,喜作诗,有《绮语编》三卷。葬于宜兴县芙蓉山南平原上,曾夫人同葬于此。

苏简,字伯业,苏迟长子。以祖恩补承务郎。宣和初调郑州司刑曹,监华州钱监,改京兆府漕。居婺州。建炎年间,充江浙制置书写机宜文字,通判宣州,饶州。除守严州,知处州,直秘阁,帅广东,转朝议大夫,封眉山县男。升直徽猷阁,寻除直龙图阁。帅洪州,转中散大夫,复龙图阁致仕。乾道初,封中大夫。乾道二年卒,赠少保。有《山堂文集》二十卷。

苏籀,字仲滋,苏适长子。苏辙归颍昌至去世,苏籀随侍九年。后以祖荫官陕州仪曹椽,太府监丞、将作监丞、参议会稽,请祠归卒。终年当在六十五岁以上。著有《双溪集》十五卷、《栾城遗言》一卷行世。

苏谔,字伯昌,苏迟之孙,苏简长子。以苏迟恩,初任浙东帅属,知台州仙居县,知柳州、邵州、韶州。除宁国通判,直秘阁,迁江西提刑。后奉祠、卒官,赠朝议大夫,累赠至政议大夫。有《拙斋集》。

苏诩,苏适之孙,苏籀之子。宋孝宗淳熙六年权知筠州,曾刊家藏本《栾城集》。又刊其父苏籀的《双溪集》。

当然,还有商朝的苏妲己

『陆』 姓苏的历史名人都有哪几位

说到“苏氏的历史名人都有哪几位”,那首先要从苏氏发祥说起。苏氏发祥于河南温县,当时处于中国古代周朝。周朝迁都洛阳,史称东周,苏姓为官者及其苏氏族人,也都随之迁徙洛阳。因而“苏氏的历史名人”,要从周朝说起。

1.周朝,苏忿生,西周开国功臣之一,与周公、召公齐名。因封于苏,故称苏忿生。

11.明朝,苏民,兵部右侍郎;苏佑,苏克明之玄孙,文学家,兵部尚书。

12.,清朝,苏明良,雍正年间任台湾总兵官,后官至福建陆路提督;苏四十三,撒拉族人,反清起义领袖;苏元春,清末湘军将领。

因为民国时期和现代,已经不属于“古代”范畴了,所以就不继续列举了。

『柒』 姓苏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战国纵横家苏秦,汉朝使节、牧羊的苏武,唐朝名将苏烈,宋朝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

『捌』 历史上姓苏的名人有那些

1、苏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

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2、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3、苏绰:字令绰,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武功西)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九世孙,与从兄苏亮并称为“二苏”。

苏绰年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得宇文泰信任,拜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助其改革制度。曾创制计帐、户籍等法,精简冗员,设置屯田、乡官,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4、苏武: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5、苏良嗣: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朝宰相,巴州刺史苏世长之子。苏良嗣出身于武功苏氏 ,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周王府司马、洛州长史、冀州刺史、荆州长史、雍州长史、工部尚书等职。他在武后摄政时拜相,担任纳言,封温国公,后升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玖』 苏姓人口多吗 历史上有什么姓苏的名人吗

苏姓不像李、张、陈姓等那么常见,但是也并不少见。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有苏轼、苏武、苏洵 苏澈 苏妲己。

阅读全文

与苏字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