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浙江有哪些出名的古人
浙江在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如哲学家、思想家王充版、陈亮、刘基、宋濂、王阳权明、黄宗羲、龚自珍;诗人贺知章、骆宾王、孟郊、朱淑真、周邦彦、陆游、南宋温岭诗人戴复古;画家赵孟頫、徐渭、马远、黄公望、陈洪绶、任伯年、吴昌硕;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科学家沈括;戏剧家李渔、洪升、高则诚;教育家蔡元培;以及章太炎、王国维等著名人物,自东汉至现代,浙江籍文学家载入史册者已逾千人,约占全国文学家的六分之一。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出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先驱鲁迅、茅盾,以及金庸、徐志摩、余华、余秋雨、柔石、殷夫、郁达夫、冯雪峰、夏衍、邵荃麟、艾青等文学名人。
Ⅱ 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丹涯山附近古代都出过那些历史人物
1、葛洪【抱朴子】
2、1279年2月6日晚,人类古代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大规模海战画上了句号。当日,风雨交加,宋元两军在珠江口西面的崖门银洲湖海面上进行了最后的存亡决战,海面被鲜血染红。南宋战败,就此亡国。近20万南宋军民或战死、或投海,壮烈殉国。南宋被俘丞相文天祥在元军舰船上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悲愤不已。据《宋史》记载,7日之后,海上浮尸近10万具。
Ⅲ 浙江台州出过哪些名人
浙江台州出过的名人有:道济(济公)、方孝儒、叶文玲、王居安、叶如棠等。
1、道济(济公)
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后人尊称为“活佛济公”。他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
Ⅳ 温岭在古代有哪些名人
蔡镐(1143~1191) 字正之,宋白山(今白山乡)人。淳熙二年(1175)武榜进士,为盐城武学教谕,迁武学博士。朱熹驻节台州,建议修筑黄岩河闸,荐蔡与林鼐主持其事。遂合理规划,建筑六闸,修理三闸,皆坚固耐用。后人立祠纪念他的功绩。 丁希亮(1146~1192) 字少詹,号梅岩,宋温岭(今温峤镇)人。少年羡慕豪杰,喜作惊人之举。31岁始奋志读书,受业于永嘉叶适。卒业后,寻师访儒,与朱熹常有诗文往来。好游名山大川,随感随录,成《梅岩文集》数十卷。 虞似良 字仲房,号横溪真逸,又号宝莲山人,宋横溪(今大吕乡横溪村)人,祖籍余杭。淳熙年间(1174~1189)为兵部郎官,终成都府路运判官。工诗,擅篆隶。家藏汉刻数千本。所书大至数尺,小至蝇头,无不精妙,世所传《阴符经碑》、《小桃源碑》、《洗耳碑》皆出其手。著《篆隶韵书》4卷。 王居安(约1168~1230) 初名居敬,字简卿,因避嫌改名,并改字资道,宋黄岩县方岩乡(今温岭县大溪镇)人。20岁中进士,官至右司谏。因反对投降派史弥远结党营私,把持朝政,两次被罢官回乡。嘉定十五年(1222)复出,一度代理工部侍郎。理宗时官龙图阁直学士,转大中大夫,死后追封少保。作文明白晓畅,诗尤旷达,有《方岩集》10卷传世。 郑大惠 字子东(一说柬子),号谷口,宋泽库(今泽国镇)人,一说黄岩建山人。经学造诣极深,诗文清绝可爱。一生眈于山水歌诗之乐,不愿做官。时人以唐诗名句“乾坤有肖气,散入诗人脾”形容其人格诗风。著《饭牛集》。撰庆善寺钟铭文,此钟现藏海门烈士陵园钟楼。 戴? 字景明,号东野,复古从孙。嘉定十二年(1219)进士,授赣州法曹参军。工吟咏,自谓“余不暇他问,独未能忘情于吟”。诗格自然清新,无刻画之痕。有《东野农歌集》5卷传世。 戴良齐 字彦肃,宋泉溪(今城关镇)人。嘉熙二年(1238)进士,官至秘书少监。景定初,提出“君臣共忧天下”的主张。精性理之学,力辨汉儒注经之误。著《中说辨妄》、《通鉴前纪》、《曾子遗书》、《论语外书》、《孔子年谱、世谱》、《七十子说》、《泉溪文集》。侄孙戴亨,字子元,亦能经学。 黄然 字弥薪,宋洞黄(今岙环镇照谷村)人。孔昭之祖。体魄健壮,记忆练武,讲义气,常愤于靖康之耻,恨不能亲手杀敌,以报效国家。时阇婆国(即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海寇经常窜扰沿海,即自告奋勇担任警戒。某夜,海寇偷袭,只身隐阵杀敌,寇为之胆寒。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时年25岁。 林昉 字仲昉,号晓庵,元半岭(今石桥头镇境内)人,宋末中举。元至元间(1271~1294)荐任国史检阅。从《易经》研究天象,又重视记载农事。《震雷月食》、《乳柑记》二文为人称道。著有《丹邱川镇》、《半山文集》、《田间书》。
Ⅳ 有哪些温州的历史数学名人
姜立夫
(1890—1978,中央研究院院士),浙江平阳(现温州苍南县)人。他1910年以庚子赔款赴美国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数学,1915年获学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4年到德国汉堡大学进修,1935—1936年又转德国哥廷根大学作访问研究。先后担任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数学教授,曾任“新中国数学会”会长(1940),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所长(1947),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2]。他专长用代数和分析方法来处理几何问题,特别在“圆素几何与矩阵理论方面”有精深研究。在数学教育方面,他1920年回国一人创办了南开大学算学系并任第一任系主任,培养了如刘晋年,陈省身,江泽涵,申又枨,吴大任和廖山涛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3]。培育高质量数学人才,是姜立夫的突出成就之一。在科研和教学之外,他还兼顾中国数学队伍的组织工作,如领导“新中国数学会”,筹建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积极联系推荐青年数学学者出国深造等。此外,他还担任数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主席(1923),为中、英、德、日对应的数学名词的审定,出版《算学名词汇编》(1938)作出贡献。关于姜立夫在现代中国数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说:“在许多年的时间里,姜先生是中国数学界最主要的领袖①。苏步青院士评说:“他对中国现代数学事业功劳重大,影响至深,没有他,中国数学面貌将会是另一个样子”。[3]
①陈省身.在姜立夫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南开校友通讯,第一期(1990)。
苏步青
(1902—2003,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平阳(现温州平阳县)人。1920年进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学习,1923年入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深造,1927年直接升入该校当研究生,1931年获理学博士学位。他先后担任浙江大学(1931)和复旦大学(1952)数学教授,创办了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并任所长多年,曾任复旦大学校长(1980)和名誉校长(1983)。并且,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份数学杂志《中国数学会学报》的总编辑(1936),创办了国际性数学杂志《数学年刊》任第一任主编(1980),先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和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当时称学部委员,1994年改为院士)[2]。苏步青在微分几何和计算几何领域成就卓著,特别是专长仿射微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和一般空间微分几何。他创立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在国内外均具广泛影响。自1927年以来,他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多部。苏步青是一位杰出的数学教育家,1931年从日本回国后,担任了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除了和陈建功教授一起开设了多门近代数学的基础课程以外,还在中国首创开设数学讨论班,先后培养了张素诚,熊全治,方德植,白正国,杨忠道,谷超豪和胡和生等一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家。苏步青热心数学学术交流和普及工作,著有《谈谈如何学习数学》等科普册子。自1952年以后长期担任上海市数学会理事长,并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1983年选为名誉理事长,多次组织上海和全国性的数学竞赛活动。他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和第7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对于苏步青的成就和影响,1934年德国著名数学家布拉希克(W.Blaschke)就曾评价认为:“苏步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1976年美国数学代表团在访问中国后总结指出:浙江大学曾建立了“以苏步青为首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1987年,在庆贺他85岁寿辰和执教60周年的科学报告会上,他的学生谷超豪教授说:“苏老是国际上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他对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的高水平工作,至今在国际数学界占有无可争辩的地位。苏老对我国数学学科的建设建立了功勋,他在浙大、复旦为创建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呕心沥血。他为我国文教事业的改革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他是我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4]
柯召
(1910—2003,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温岭(1937,1954-1957,1958-1962温州专区温岭县,现台州温岭县)人。1926年考上厦门大学预科,1928年升入该校数学系,1931年转学清华大学算学系,1933年毕业,1935年以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937年获博士学位。先后任南开大学数学系助教,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数学教授,重庆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1949—1950),四川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1953),校长。曾任《四川大学学报》主编和《数学年刊》副主编。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柯召是数论专家,在数论,组合论和代数等领域有杰出成就。1937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出版专著3部。1940年担任四川大学数学系主任后,重视教师科研工作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发起创办有老师和同学共同参加的数学专题研究课。他提倡开展应用数学研究,推动了四川大学的泛函分析与控制论,偏微分方程和计算数学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并且,亲自与中青年教师一道参加数学的应用与普及工作。柯召的贡献和影响不限于四川,他为中国的数学发展作过大量工作,1983年被推举为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1990年,美国数学家斯托勒(J.A.Stoane)对柯召成果的评价是:“很惊异中国人那么早就己作出了巨大的成就”,还说“关于二次型的大作,棒极了!”。在四川大学的校史上则记载,柯召发起的专题研究课“造就了一批在数学上锐进不已的人才”[5]
徐贤修
(1912—2002,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浙江永嘉(现温州永嘉县)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1946年赴美国就读布朗大学,1948年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49年在普林斯顿文学研究院一年,暑期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后,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他先后受聘任美国普渡大学工程科学教授,伊利诺理工学院应用数学讲座教授,普渡大学航空系教授,以及台湾大学,清华大学(新竹)和交通大学(新竹)兼任教授。徐贤修是一位应用型学者,他1973一1980年主管台湾的“国家科学委员会”,1979—1989年任“工业研究院”董事长,建议设立了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为台湾的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他1961年为新竹清华大学创办数学系,1962年起每年举办暑期数学研讨会,1970—1975年任新竹清华大学校长。他积极推动台湾数学教育,使大学的水平和规模取得迅速发展。鉴于徐贤修1955—1963年以及1968—1978年两度为普渡大学作出突出贡献,1980年普渡大学颁授他杰出贡献奖,1993年又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同时,由于他对台湾的科技和教育所作出的特殊贡献,1989年台湾当局还颁给他景星奖章。[6]
项黼宸
(1916—1990,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浙江瑞安(现温州瑞安市)人。194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44—1946年任浙江大学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后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研究,1970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1947年起任台湾大学数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曾任系主任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所长。项黼宸专长分析数学,成果累累,著述丰富。特别是,在富里埃级数和泛函分析的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他在数学教学方面对学生谆谆善诱,诲人不倦,成绩卓著。曾先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日本仙台东北大学,马来西亚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和荷兰的荷兰大学任教数学,还曾兼任台湾的东吴大学和淡江大学数学教授,可谓桃李满天下。为表彰他的杰出成就,1958—1968年荣获台湾第一届中山奖和台湾当局教育部的第一届著作奖。②
②蔡韵箫 项黼宸教授 台湾大学数学系资料,No.272(2002).
杨忠道
(1923— ,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浙江平阳(现温州苍南县)人。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助理员,1949年进美国杜伦大学学习,1954年获数学博士学位,同年去伊利诺大学攻读博士后,1954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作访问研究。长期担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数学教授,曾兼任数学系研究生部主任4年,数学系主任5年,196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杨忠道专长代数拓扑和拓扑变换群。主要成就有建立了拓扑学中的“杨忠道定理”,证明了代松(F.J.Dyson)猜测和最后解决了布拉希克(W.Blaschke)猜测等,还曾与众多国外著名数学家合作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和出版拓扑学方面的著作多部。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35年,培养了一批数学人才,如担任马萨诸塞大学数学系主任多年的拉利·马文(larryMawn)即出自他的门下。[7]自1989年以来,他多次回国讲学,为中国培养现代数学人才作出贡献。
谷超豪
(1926—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温州(现温州鹿城区)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进修,1959年获物理一数学科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先后任教浙江大学数学系(1948)和复旦大学数学系(1952),曾任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院长和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988)和温州大学校长(1999)。他的研究领域遍及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在无限连续变换拟群,双曲型方程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以及规范场的数学结构方面取得国际数学界瞩目的成就。自1951年以来,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专著多部。为表彰他在科学研究上的突出成就,2003年上海市授予他第一届科技功臣称号。他带领的偏微分方程课题组现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研究室,同时培养了新一代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数学家。曾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和上海数学会理事长。他先后应邀访问美国,墨西哥,西德,法国,意大利,日本,英国,苏联,保加利亚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国内许多大学和台湾讲学。他的博士论文《论变换拟群的某些通性及其在微分几何中的应用》,评述人认为是“继近代最有名的微分几何大师嘉当(E.Cartan)之后,在这一领域里第一个做出了有实质性发展和推进的”工作。著名美国数学家弗里特里克斯(Friedrichs)评价:“谷超豪的工作实现了他想把正对称方程进一步用于混合型方程的夙愿”。谷超豪的卓越成就饮誉国内外。
项武忠
(1935— ,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浙江乐清(现温州乐清市)人。1953年入台湾大学数学系学习,1957年获学士学位,196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1989年当选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先后任美国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访问教授。1982—1985年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主任③。项武忠是著名拓扑学家,在低维拓扑学方面多有建树,成就卓著。由于他在拓扑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突出成果,1970年和1983年曾两次被邀请在法国尼斯和波兰华沙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和1小时的邀请报告。可见,他的成就享誉国际数学界。他还是美国出版的国际性期刊《数学年刊》等多份学术杂志的编辑委员。
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资料(2004)。
姜伯驹
(1937—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平阳(现温州苍南县,出生于天津)人,著名数学家姜立夫之子。1953年进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1978—1979年为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访问学者,1980一1981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讲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自1957年起一直任职北京大学,1985—1992年兼任南开数学研究所副所长,1995—1998年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第一任院长,1989—1997年担任北京数学会理事长[注6]。姜伯驹主攻拓扑学,在不动点理论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由于他的一系列卓越成就,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奖项。特别是,还曾获第一届陈省身数学奖(1988)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1996)。姜伯驹以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为己任,总是把教学和指导研究生工作放在第一位,讲课精益求精,多年来主持数学教改小组积极参与数学教育改革。他热心数学普及工作,积极参与中学生数学竞赛和数学讲座,还出版多册科普数学著作,在青少年中产生很大影响。
李邦河
(1942—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乐清(现温州乐清市)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数学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曾担任该所基础数学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03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邦河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在微分拓扑,低维拓扑,偏微分方程,广义函数,非标准分析,以及代数几何和代数机械化诸方向均取得重要成果或重大突破。先后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例如,在偏微分方程解的定性研究中,他否定了俄国科学院院士奥列尼克关于间断线条数可数的论断,解答了美国科学院院士拉克斯和格利姆关于通有性和分片解析性的三个猜想。前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伊万诺夫对他在非标准分析用于广义函数方面的工作曾评说:“对广义函数的乘法,以前只在很少的情况下成功,李邦河运用非标准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结果”。他关于微分拓扑的工作曾获第二届陈省身数学奖(1989),他的许多研究结果被国内外学者所引用,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在20世纪,温州曾孕育了众多著名数学家。为了发扬温州重视数学基础教育传统,在21世纪培育出更多数学英才,温州市于2002年创立了旨在培养青少年新苗的“数学家摇篮工程。”相信在这一数学史上不多见的创新举措下,温州在造就数学人才方面将再创辉煌,为在21世纪把中国建为数学大国做出贡献!
Ⅵ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大溪镇当代历史人物是谁
总有一天你就会成为历史!
Ⅶ 浙江省台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我虽然不是浙江人,但对浙江省台州市的历史名人还是了解一些,其中就有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和有南宋名相谢深甫。
Ⅷ 温岭历史名人物评价
戴复古 (1167—?)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其诗词格调高朗,诗笔俊爽,清健轻捷,工整自然。“往往作豪放语,锦丽是其本色。”-(况周颐语)。代表作为《柳梢青》、《洞仙歌》、《沁园春》(一)、《木兰花慢》、《西江月》(一)、《望江南》(一)、《减字木兰花》(三)、《贺新郎》([四]、[五])、《满庭芳》(三)、《渔父》(二)、《临江仙》、《鹧鸪天》([一]、[三])等,其中尤以《柳梢青》和《洞仙歌》两首流传最广。《柳梢青》写词人登临岳阳楼,远眺洞庭湖,望见秋水深深,波光万顷,楼头独立,吟诗朗朗,好不痛快;然念及国家危难,山河破碎,知音寥落,又不禁唏嘘感慨,心情沉痛。眼前只有君山不老,自古如今。《洞仙歌》则以清新俚俗之语言描绘画城中重阳时节的酒肆风光,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诗词集有《石屏诗集》、《石屏词》。谢铎 (1435~1510)明藏书家、文学家。字鸣治,号方石。太平(今属浙江温岭)人。一作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进侍讲。弦治初,以原官召修《宪宗实录》,擢南京国子祭酒,次年谢病辞去。家富藏书。成化四年(1468年),其父建“贞则堂”,他又于“贞则堂”之东建藏书阁为“朝阳阁”。十六年(1480年)父病故,他辞官悼丧,遂以中秘图书以及四方所购置于阁中。有的书如《尚书》、《西汉书》、《韩柳李杜集》残缺不全,又多方鸠集,与其他收按类收藏。藏书达数万卷。编有《朝阳阁书目》,已佚。著有《桃溪集》、《伊洛渊源续录》、《尊乡录》等。参考: http://ke..com/view/52028.html?wtp=tt
Ⅸ 温岭当代名人
享年98岁的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朱伯康,年轻时亲历十九路军“一·二八回”淞沪会战,参编答《十九路军抗日血战史》,后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著《中国经济通史》;著名经济学家詹武,周总理夸他自学成才;著作等身的美术史论家王伯敏,珍惜寸阴,孜孜不倦,西子湖畔铸就辉煌;曾是新四军战士的鲁冰,曾经戎马生涯,血染沙场,晚年离休后任新四军史料丛书领导小组成员8年,出书12册,史海拾贝,功德无量;作为免征农业税的主要提出者和推动者之一,财政部科研所研究员吴才麟,治史常怀济世心;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专家谢凝高,不断呼吁保护自然文化遗产,致力复兴山水文明;海洋画家郭修琳,曾经“万里海疆行”,后又坚强不屈地与病魔抗争;兄弟两人,俱为英才,哥哥林家骊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古典文献学专家,沈约研究,声名鹊起,近年点校乡贤谢铎(谢祭酒)著作,致力谢铎研究,让谢祭酒完整浮出水面,功莫大焉;弟弟林家阳,致力艺术设计创新教育,以设计创新推进国家经济发展;民间科技交流专家陈邦辉,温岭籍国家电力专家周小谦,中国电站仿真机的奠基人和研制者之一——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副研究员谢茂清,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不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