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历史上的罗姓名人
1、罗珠,(公元前年——公元前155年),世人尊称:罗珠公,字怀汉,号灵知,生子六,汉高祖5年,(公元前201年)罗珠出任江西九江协从灌婴侯,始筑南昌城,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罗珠奉命调进京任治粟内史主管农业。
官拜相同大司农,乃西汉一代贤臣。汉高后5年(公元前182年)吕后临朝称制,纲常紊乱,罗珠谢病辞官不仕,隐居洪崖山,罗珠公逝于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丙戊九月十八日辰时,享寿九十一岁。
2、罗友,晋襄阳人,字宅仁。博学能文,桓温辟为部属,但未重用。一天,又有人被任命为郡守,桓温会集僚佐为此人饯行,只有罗友姗姗来迟。桓温问他因何来迟,罗友答:途中遇见鬼取笑我,说,只见你每次送别人去作郡守,却从未见别人送你去作郡守。
我先是害怕,后来又觉得惭愧,伤心落泪,故而来迟。桓温听了,也觉得怠慢了他而心中不安。不久,罗友就被任命为襄阳太守,以后还当上了广州、益州二州的刺史。他处理政务,只管大事,不存小察,吏、民都感到安定。
3、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多才多艺。最初任佐著作郎,殷仲堪镇守江陵时,推举他做了功曹。企生多次升官,直至担任武陵太守。企生还没到武陵就职,桓玄就攻打殷仲堪,仲堪又让企生担任谘议参军。
4、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代诗人。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5、罗良(?—1366年),字彦温,号云峤,福建长汀人,元朝将领。生年不详。元至正四年(1344年),南胜(今平和县)畲族农民起义军首领李志甫率兵围攻漳州,守将搠思监战败。
罗良变卖家产,招募乡兵,跟随平章别不花清剿李志甫起义军,以功擢任长汀县尉。继又平定战乱和清剿农民起义军,升漳州主簿、南剑土翼千户、漳州新翼万户。
㈡ 关于福建和台湾古代历史文化的人物有哪些呀···
福建历史名人: 闽王无诸 汉初 生于战国晚期,卒于汉初 不详 开闽始祖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即帝位,封无诸为闽越王。无诸为闽越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 董奉 三国 220—280 长乐 神医 与华伦齐名于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病人多以在其宅周围种杏树以示报答。
3 严高 西晋 生卒不详 福州 开凿东、西湖 任原本(今福州市)首任太守,勤政爱民,以治城隘,开城北凿东、西湖,溉田数万亩,被后人爱戴。
4 王审知 唐 862—925 固始 开闽王 王审知为福建的经济、文化、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后人好评。
5 陈元光 唐 657—711 河东 开漳圣王 他开漳立州,为漳州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6 薛令之 唐 683—? 长溪 福建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官至太子讲学。
7 林鼎 五代 生卒不详 侯官 五代著名书法家 书法造诣深厚,影响后世,官至丞相。
8 朱熹 南宋 1130—1200 尤溪 著名理学家 进士、中国大儒集大成者,“闽学”创始人。
9 游酢 宋 1058—1123 建阳 卓越理学家 集理学、政治、教育、文学为一体。
10 杨时 宋 1044—1130 长乐 理学家 宋代著名理学家。
11 李侗 宋 1093—1163 南平 理学家 朱熹老师,平民布衣,著作多。
12 蔡元定 南宋 1135—1198 建阳 理学家 终身布衣。
13 刘勉文 南宋 1092—1149 武夷山 理学家 教育家,布衣。
14 胡安国 宋 1074—1138 崇安 理学家 进士、太学博士。
15 罗从彦 宋 1072—1135 罗源 著名理学家 教育家、布衣。
16 刘棠 宋 生卒不详 漳平 进士 学问造诣深。
17 邹应龙 宋 1172—1245 泰宁 广佑圣王 任四个部尚书,民间称之“广佑圣王”。
18 叶祖洽 宋 1046—1117 泰宁 状元 与邹应龙等3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
19 黄应南 宋 生卒不详 泰宁 省元 与邹应龙等4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
20 江廷宾 宋 1109—1166 泰宁 解元 与邹应龙等5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
21 肖舜咨 宋 生卒不详 泰宁 解元 与邹应龙等6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
22 陈普 南宋 1244—1315 宁德 著名政治家 理学家。
23 刘子羽 宋 1096—1146 崇安 北宋名战 战功卓著(年轻)。
24 留正 宋 1129—1206 泉州 丞相 魏国公,从政40年,清正廉明。
25 严羽 宋 逝于元初 邵武 一代诗歌宗师 被誉为宋、元、明之桂,诗话第一人。
26 蔡襄 宋 1012—1067 仙游 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植物学家。
27 吴夲 宋 979—1036 同安 医神 曾任御医,医术高,深受人民爱戴。
28 李钢 宋 1083—1140 邵武 抗金英雄 进士、金兵南犯,他冒死上血书抗金,任宰相,后被贬,含恨去世。
29 宋慈 宋 1186—1249 建阳 杰出的医学家 一生经办刑案。著《洗冤集录》。
30 柳永 宋 987—1053 武夷山 著名词人 北宋第一个专业的词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31 苏颂 宋 1020—1101 南安 宰相科学家 以制永运仪象台闻名于世。
33 陈文龙 宋 ?—1276 莆田 民族英雄 文官,抗元军,绝食而亡。
34 吴玠 宋 1093—1139 南宋抗金名将 曾大败金兵兀术部,官至四川宣抚使。
35 吴璘 宋 1100—1166 武夷山 南宋抗金名将 绍兴初与吴玠共抗金兵,管至太傅。
36 杨亿 宋 974—1020 浦城 进士 管至工部侍郎,性耿直,重气节。
32 浦寿庚 元 1205—1290 泉州 著名商业领袖 初为宋官,后入元,成为元商人。
37 卢奇 元 1306—1362 惠安 进士 诗人,做官清正廉明。
38 张以宁 元 1300— 古田 文学家 进士,诗人,有较大影响。
39 李贽 明 1527—1602 晋江 著名思想家 文史学家,其实想影响后世,官至国子监博士。
40 隐元 明 1592—1673 福清 明末高僧 携徒东渡日本扬法,为日本黄檗宗始祖。
41 黄道周 明 1585—1646 漳浦 著名学者、书画家、民族英雄 通天文,理数诸书,精诗文,书法,世人尊称圣人,官至尚书,抗清殉国。
42 曾鲸 明 1568-1657 莆田 著名人物画家 专门从事人物肖像创作,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人物画家。
43 颜思齐 明 1589-1625 海澄 开台第一人 生性豪放,仗义疏财、身材高大魁梧、率众进台湾、开拓台湾。
44 张瑞图 明 1570-1641 晋江 著名书法家 进士、文学史家、书法影响后世。
45 叶向高 明 1559-1627 福清 明朝名臣 任明朝首辅大学士。
46 曹学佺 明 1574-1646 福州 明末名臣 著名官员、学者、藏书家、闽剧创始者、自缢殉国。
47 游朴 明 1526-1599 柘荣 进士 万历年进士、刑部郎中,廉史、爱民。
48 江日彩 明 1570-1625 泰宁 进士 官至少卿、引荐袁宗焕挂帅(四品)。
49 陈第 明 1541-1617 连江 旅行家 71-75岁游遍五岳、曾任游击将军。
50 冯梦龙 明 1574-1646 长州 著名作家 明末文学家,著《三言二拍》。
51 刘中藻 明 1605-1649 福安 名族英雄 崇祯年刑部尚书,清兵进攻时,他率兵坚守福安城4个月不降、自杀。
52 郑成功 明 1624-1662 名族英雄 战胜侵略台湾的荷兰统治者,一举收复台湾。
53 威继光 明 1528-1588 登州 抗倭英雄 与余大猷齐名,被后世推崇。
54 余大猷 明 1504-1580 晋江 抗倭英雄 明朝著名民族英雄,戎马47年,四为参将、六为总兵,身经百战、守海防,抗倭一生。
55 郑和 明 1371-1438 晋宁 航海家 官到四品、率明朝舰队七下西洋。
56 蔡新 清 1707-1799 漳浦 帝师 为官50年,任五部尚书,乾隆、嘉庆师傅。
57 林鸿年 清 1804-1886 福州 清代名人 道光间状元,任云南巡抚,福州下谊书院院长。
58 林则徐 清 1785-1851 闽侯 民族英雄 管至一品,两度受命钦差大臣,主张严禁鸦片,“虎门销烟”。
59 施琅 清 1621-1696 晋江 维护国家统一名将 初为台湾郑部将领,后降清。任福建水师提督,收复台湾。
60 甘国宝 清 1709-1776 屏南 清朝名将 戎马一生,平匪患,保卫边防,威慑一方。
61 陈化成 清 1776-1842 福州 抗英英雄 著名将领,英舰船侵犯吴淞口时,他率军守炮台,痛击英军,英勇牺牲。
62 李光地 清 1647-1718 泉州 名臣 康熙年间名臣,政绩显著。
63 陈寿祺 清 1771-1834 福州 著名经济学家 清代经济学家、史学家。
64 陈梦雷 清 1650-1741 福州 进士 清代康熙年间进士,入翰林。
65 尹秉绶 清 1754-1815 宁化 书法家 清代名臣、扬州知府。
66 梁章钜 清 1775-1849 长乐 清代名臣 文学家,楹联大师。
67 黄乃棠 民国 1849-1924 闽侯 爱国华侨 与陈嘉庚共为华侨领袖
68 张享嘉 民国 1847-1911 福州 教育家 近代著名教育家,任京师大学总督。
69 沈葆桢 清 1820-1879 闽侯 洋务运动重臣 林则徐女婿,洋务运动重臣。
70 辜鸿铭 清 1857-1928 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 精通9国语言,对古汉语文化修养极深。
71 严复 清 1854-1921 福州 近代著名思想家 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天演论”一书。
72 林纾 清 1852-1924 福州 著名文学家 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画家。
73 林觉民 清 1887-1911 福州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907年考入日本庆应大学,入同盟会,参加同盟会起义,从容就义。
74 林森 民国 1868-1948 闽侯 中华民国主席 早年追随孙中山,入同盟会。
75 弘一 民国 1880-1928 “新文化运动”启蒙者,高僧 精通文学、音乐、美术、书法、诗词,原名李叔同,高僧。
76 上官周 清 1665-1749 长汀 著名画家 终生布衣,精诗文、书法、绘画。
77 黄慎 清 1687-1768 宁化 著名画家 活80余岁,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
78 华喦 清 1682-1762 长汀 著名画家 工诗善画、山水、花卉、人物皆精,“扬州八怪”代表人物。
79 陈衍 民国 1856-1937 福州 近代文学 清末诗坛“同光体”代表人物。
80 林白水 民国 1874-1926 闽侯 报界先锋 参加过同盟会,1926年被军阀杀害。
81 高鲁 民国 1877-1947 长乐 天文、气象家 现代中国天文、气象事业奠基人。
82 陈宝琛 清 1848-1935 福州 著名教育家 清末帝师,教育家,福建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83 萨镇冰 民国 1859-1952 福州 著名海军将领 曾任民国代(屏蔽字眼),解放后任福建省gov-ern-ment副主席,爱国人士。
84 陈绍宽 民国 1889-1967 福州 著名海军将领 解放后任福建省gov-ern-ment副主席,爱国人士。
85 陈嘉庚 现代 1874-1961 集美 著名华侨领袖 一生兴办教育事业,将全部资产用于兴建厦门大学,集美大学。
86 林旭 清 1875-1898 福州 “戊戌六君子”之一 反清英烈。
87 林语堂 民国 1895-1976 龙溪 中国文化大师 早年留学哈佛大学、莱比锡大学,获博士、北京大学教授。一生著作颇丰,对文学影响深远。
88 林祥谦 民国 1892-1923 闽侯 “工人运动”的领袖 “二、七”大罢工领袖之一,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被军阀杀害,31岁。
89 李周 清 1662-1795 惠安 石雕大师 康熙、乾隆年间惠安石雕史上第一位石雕大师(身材小)
90 吴清源 现代 1914- 闽侯 棋圣 少年围棋神童,曾横扫日本棋坛。
91 杨成武 现代 1914-2004 长汀 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家。
92 叶飞 现代 1914-1999 南安 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家。
93 刘亚楼 现代 1910-1965 武平 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家。
94 冰心 现代 1900-1999 长乐 文学家 任中国文联副主席、著有大量文学作品。
95 陈景润 现代 1933-1996 福州 著名数学家 因发表《哥德巴赫猜想》论文名誉世界。
96 高士其 现代 1905-1988 福州 科普作家 中国现代科普文学奠基人。
97 林巧稚 现代 1901-1983 厦门 著名妇产科专家 中国妇产科学界的带头人。
98 林微因 现代 1904-1955 闽侯 著名诗人、建筑师 用现代科学之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采好、诗歌佳。
99 郑振铎 现代 1898-1958 长乐 著名文学家 “五四”运动会时期创办《小说月报》,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台湾历史文化名人:
1)卫温, 诸葛直: 同为三国时代吴国将领, 于 230 年出海探访夷州, 可能即为台湾.
3)林道乾: 明末海盗之一, 为逃避官军追击, 首先于 1563 年 ( 明嘉靖 42 年 ) 登陆台湾南部, 明朝因而驻军澎湖.
4)沉有容: 明朝将领, 屡次击败倭寇, 又于 1604 年 ( 明万历 32 年 ) 驱逐占领澎湖的荷兰人, 留有 "沉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碑", 至今仍保存于马公天后宫, 系台湾现存最古老的一通石碑.
7)颜思齐: 明末海盗出身的巨商, 控制东亚海上贸易, 于 1621 年 ( 明天启元年 )来台. 今嘉义县水上乡存有颜坟, 真伪莫辨.
8)李旦: 亦为明末海盗出身的巨商, 活跃期间及模式相当类似颜思齐, 有学者认为是同一人的不同身份.
9)郑芝龙: 继承李旦的资财, 船只, 和人员, 亦曾出入台湾. 于 1628 年 ( 明崇祯元年 ) 接受明朝招抚, 却又于 1646 年 ( 明隆武 2 年, 清顺治 3 年 ) 降清, 复于 1661 年 ( 明永历 15 年, 清顺治 18 年 ) 被清朝所杀.
10) Pieter Nuyts: 于 1627 ~ 1629 年间担任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大员 ( 今台南 ) 长官, 任内曾出兵澹水, 企图驱逐当地的西班牙人 ( 1626 ~ 1642 年间控制基隆, 澹水两地 ), 不幸失败.
11)郑成功 ( 1624 ~ 1662 ): 于 1661 年 ( 明永历 15 年, 清顺治 18 年 ) 驱逐荷兰人 ( 1624 ~ 1661 年间控制大员一带, 复又驱逐西班牙人在北台湾的势力 ), 建立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 从此以后, 台湾和东南亚其它华人移民地区, 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
12)陈永华 ( ? ~ 1680 ): 辅佐郑成功暨郑经父子, 协助建立台湾早期屯垦事业.
13)施琅 ( ? ~ 1696 ): 于 1683 年 ( 清康熙 22 年 ) 率清军攻台, 消灭郑氏政权, 封靖海侯. 复又提出 "台湾弃留疏", 力主留台, 清朝才决定在台设置衙门: 计一府三县, 隶属福建省.
14)赖科: 康熙年间于台北地区担任通事, 于 1695 年 ( 清康熙 34 年 ) 成为首位以官方身份探访台湾东部地区的人士.
15)郁永河: 浙江人, 好旅游. 为探勘台湾琉磺矿, 于 1697 年 ( 清康熙 36 年 ) 于台南上岸后, 舍一般惯用的沿海船舶不由, 选择陆路, 沿西部平原北上. 过程艰辛, 历时七个多月, 才完成由台南至澹水的旅行. 着有 "裨海纪游" 一书.
16)陈赖章: 目前所知第一位向官方申请台北地区垦照的垦号, 时为 1709 年 ( 清康熙 48 年 ) .
17)陈璸 ( 1655 ~ 1718 ): 广东人, 于 1702 年 ( 清康熙 41 年) 出任台湾府台湾县知县, 1715 年 ( 清康熙 54 年 ) 出任福建巡抚, 为官清廉. 任内为驱逐海盗, 曾于澹水新设水师, 并不辞劳苦, 两度沿陆路北上巡察;终致积劳成疾, 卒于台南.
18)施世榜 ( 1671 ~ 1743 ): 彰化地区垦首, 修筑清朝时期台湾地区最大的农田水利工程 "八堡圳" ( 1709 ~ 1719 年间施工 ), 又于 1721 年 ( 清康熙 60 年 ) 协助平定朱一贵事件.
19)蓝廷珍 ( ? ~ 1729 ): 福建人, 曾任澎湖副将, 后升任南澳镇总兵, 于 1721 年 ( 清康熙 60 年 ) 率兵来台平定朱一贵事件, 次年转任台湾总兵. 在台期间除主持台湾军务, 搜捕朱一贵馀党外, 亦参与台中地区开发.
20)施世骠 ( ? ~ 1721 ): 福建人, 施琅之子. 于 1721 年 ( 清康熙 60 年 ) 以福建水师提督身份, 和蓝廷珍一同率兵来台平定朱一贵事件. 乱平后, 不幸遭遇台风, 染病去世
21)蓝鼎元 ( 1680 ~ 1733 ): 蓝廷珍族人, 随军来台, 担任文书工作. 在台期间, 主张积极开发台湾, 惜不被采纳. 着有 "平台纪略" "东征集" 等书.
22)张达京 ( 1690 ~ 1773 ): 广东人, 雍正年间担任台湾中部地区通事, 招佃开垦, 修筑台中地区最早的农田水利工程 "葫芦墩圳".
23)林秀俊: 福建人, 于雍正年间来台, 开垦今五股, 三重, 板桥, 新庄, 双和一带土地, 修筑 "大安圳" 及 "永丰圳", 系此一地区早期开发的关键人物.
24)郭锡瑠 ( 1705 ~ 1766 ): 福建人, 修筑台北盆地最早的农田水利工程, 惜因工程浩大, 积劳成疾, 未能于生前全部完成. 水圳完工后, 仍以他为名, 是为 "瑠公圳".
25)福康安 ( ? ~ 1796 ): 满州镶黄旗人. 1786 年 ( 清乾隆 51 年 ) 台湾爆发林爽文事件后, 于 1787 年以陕甘总督身份接手平台军务, 次年乱平, 特准于台湾建立生祠.
26)吴沙 ( 1731 ~ 1799 ): 福建人, 于林爽文事件后招募流民, 率先开发宜兰地区.
27)王得禄 ( 1770 ~ 1841 ): 祖籍江西, 高祖父于朱一贵事件期间随军来台定居. 王于林爽文事件期间招募乡勇, 协助平乱, 官拜千总. 嘉庆年间, 屡次痛击海盗, 累官至浙江总督加太子太保衔 ( 此为日后嘉义县太保乡的命名由来 ), 系清朝时期官位最高的台湾人. 于 1840 年 ( 清道光 20 年 ) 鸦片战争期间驻防澎湖, 积劳而卒. 身后加封伯爵及太子太师衔. 王坟位于今嘉义县新港乡, 为国家一级古迹.
28)杨廷理 ( 1747 ~ 1813 ): 广西人, 历任台湾府知府, 澹水同知, 葛玛兰通判等职. 在他反覆强烈建议下, 清廷终于 1812 年 ( 清嘉庆 17 年 ) 设置葛玛兰厅, 将今天的宜兰地区收入版图.
29)郑用锡 ( 1788 ~ 1858 ): 竹堑人, 于 1823 年 ( 清道光 3 年 ) 成为台湾考取进士第一人, 后世称为 "开台进士". 造福乡里热心公益, 身后葬于新竹, 现为国家一级古迹.
30)曹谨: 河南人, 于 1837 年 ( 清道光 17 年 ) 来台担任凤山县知县, 修筑屏东地区最早的农田水利工程, 经其上级长官, 台湾府知府熊一本, 命名为 "曹公圳".
31)姚莹 ( 1785 ~ 1853 ): 安徽人, 于 1840 ( 清道光 20 年 ) ~ 1842 年鸦片战争期间担任台湾道. 着有 "台湾道里记" 一书 ( 内容类似今天的行程指南 ).
32)达洪阿 ( ? ~ 1854 ): 满州镶黄旗人, 于鸦片战争期间担任台湾总兵, 与姚莹协力督师, 五度击退犯台英军!
33)林本源: 非人名, 系板桥林家的家号. 始祖林平侯, 于清道光暨咸丰年间, 以米盐致富.
34)林文察 ( 1828 ~ 1864 ): 雾峰林家始祖, 主要以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而崛起, 后于 1862 ( 清同治元年 ) ~ 1864 年间参与平定戴潮春事件, 遂以军功获清廷赏赐福建全省 ( 包括台湾 ) 樟脑专卖权而致富. 累官至福建提督, 系清朝时期官位次高的台湾人. 身后加封太子太保, 葬于台中雾峰.
40)沉葆桢 ( 1820 ~ 1879 ): 福建人, 湘军出身. 于 1874 年 ( 清同治 13 年 ) 牡丹社事件后, 担任 "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 兼理 各国事务大臣", 两度来台督办军务, 停留各约半年. 主要事绩有: 移驻巡抚 ( 此后福建巡抚半年在闽, 半年在台 ), 增设郡县, 加强台湾防务, 开放海禁, 开山抚番, 率先以机器开发基隆地区煤矿等.
41)丁日昌 ( 1823 ~ 1882 ): 广东人, 湘军出身. 于 1875 ( 清光绪元年 ) ~ 1878 年间担任福建巡抚, 在涉台事务上, 约与沉葆桢同时. 任内曾奏请将上海淞沪铁路拆除后之材料运来台湾, 有意修筑铁路以改善台湾西部平原南北交通状况.
42)岑毓英 ( 1829 ~ 1889 ): 广西人, 于 1881 ( 清光绪 7 年 ) ~ 1882 年间担任福建巡抚, 曾由基隆沿陆路南下至台南巡视. 任内功绩主要是兴建大甲溪桥 ( 此溪险恶, 向来为纵贯道上的缺口 ), 及竹苗地区的开山抚番.
43)刘铭传 ( 1836 ~ 1895 ): 安徽人, 淮军出身. 于 1884 ( 清光绪 10 年 ) ~ 1885 年中法战争期间, 以直隶总督身份奉命督办台湾军务. 战后出任首任台湾巡抚, 除持续整顿台湾防务外, 更开办各项现代化建设, 设立西学堂, 番学堂, 铁路局, 机器局, 火药局, 水雷局, 矿务局, 樟脑局, 抚垦局等机构, 修筑基隆至新竹间铁路, 开办远洋轮船, 创办邮务及电报等. 后于 1891 年去职.
44)孙开华 ( ? ~ 1893 ): 湖南人, 于 1884 ( 清光绪 10 年 ) ~ 1885 年中法战争期间, 奉命驻防澹水, 智勇兼备, 出乎在台洋人之意料, 击退企图登陆之法国陆战队.
45)邵友濂 ( ? ~ 1901 ): 浙江人, 曾于中法战争期间协办台湾防务. 1877 年 ( 清光绪 13 年 ) 出任台湾布政使; 越二年, 升任湖南巡抚; 又越二年, 接替刘铭传担任台湾第二任巡抚. 任内为改善财政, 有效地重新调整刘铭传过度扩张之各项建设.
46)林维源 ( 1838 ~ 1905 ): 板桥林家出身, 清朝治台末期首富. 曾多次捐献清廷巨款, 协助办理海防, 铁路, 台北城, 乃至刘铭传各项建设等, 而获赏三品头衔及一品封典. 后于 1895年 ( 清光绪 21 年 ) 台湾割日后, 避居厦门, 终身不曾回台.
47)黄南球 ( 1840 ~ 1919 ): 苗栗人, 配合开山抚番政策, 成为当地首要垦户. 中法战争期间, 及台湾割日后, 两度率乡勇参战. 日治时代, 任苗栗参事, 惟并不积极于政治. 以樟脑, 运输, 金融等事业成为日治初期首富之一.
48)唐景崧 ( 1838 ~ 1924 ): 广西人, 于 1891 年 ( 清光绪 17 年 ) 出任台湾布政使; 越三年, 接替邵友濂担任台湾第三任巡抚. 台湾割日后, 与士绅共同成立 "台湾民主国", 出任总统, 企图以国际干涉阻挠日本接收, 声明事成之后将重返清朝治下. 可惜事不可为, 遂由澹水内渡厦门.
49)邱逢甲 ( 1864 ~ 1912 ): 苗栗人, 进士出身, 曾参与建立 "台湾民主国", 担任义军统领.惟唐景崧仓皇内渡后, 邱逢甲不曾接战, 即逃回广东原籍.
50)刘永福 ( 1837 ~ 1917 ): 广东人, 招募乡勇, 号称 "黑旗军". 中法战争期间, 屡次于越南击败法军, 战后升任南澳镇总兵. 甲午战争期间率兵来台, 割台后担任 "台湾民主国" 大将军. 日军登陆后, 刘永福屯兵台南, 拒不北上支援. 后亦未曾接战, 即由安平内渡回大陆.
51)简大狮 ( ? ~ 1900 ), 柯铁 ( ? ~ 1900 ), 林少猫 ( ? ~ 1902 ): 同为 "台湾民主国" 失败后, 日治初期各地持续武装抗日之代表人物, 号称 "三勐".
71)黄玉阶 ( 1850 ~ 1918 ): 台中人, 中医师. 毕生热心公益, 尤其注重 "放足断发" 运动, 担任 "台北天然足会" "断发不改装会" 两会会长. 对于改良台湾社会风俗, 居功厥伟.
72)连雅堂 ( 1878 ~ 1936 ): 台南人, 文人, 诗人, 历史学家, 着有 "台湾通史" 一书.
73)罗福星 ( 1886 ~ 1914 ): 祖籍广东之印尼华侨, 曾随家人来台定居三年, 后加入同盟会, 参与黄花岗之役. 于 1912 年 ( 民国元年, 日大正元年 ) 返台组织反日革命活动, 可惜事机不密, 于澹水被捕后不幸殉难; 同桉被捕者多达上千人, 史称 "苗栗事件".
㈢ 罗源县凤山镇的名人有哪些
陈善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子兼,一字敬甫,号秋塘,罗源人。生卒专均不祥,约宋高宗属绍兴中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详。有扪虱新话十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我们班老师前几天刚好有提过这个人~
还有林兴祖(城关的)、萧求贞(城关的)、蓝兴德(霍口的)、江爱道(西兰的)
㈣ 罗源有什么名人
林兴祖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治二年,考取进士,被授于承事郎、同时主持黄岩州的事务,三次晋升而执掌铅山州的事务。铅山州一向有许多造假钞的人,吴友文是这些横行不法的人中的首领,远到江淮、燕蓟等地,(他们)都敢伪造钱币。吴友文狡诈、蛮横、凶狠,由于伪造假币而致富,于是分别派遣四五十名品行恶劣的年轻人,到有关部门去做差役,窥探(如果)有人想要告他们的状,就先役使人杀掉他,前后杀人很多,又抢夺别人的妻女十一人做妾。百姓遭受他们的祸害,含冤而不敢申诉达十多年。兴祖到任,说:“这些祸害不铲除,何以治理百姓!”立即张榜告示禁止伪造钱币,并且立即嘉赏征求出面告发的百姓。不久就有一个告发的人到,(兴祖)假装用不符合实情的理由斥责他离去;又有人告发并抓获了两个伪造钱币的人和赃物.(兴祖)就审问他们,他们慢慢认罪了。吴友文亲自到官府来,营救他们,兴祖命令逮捕了他。不一会儿,来控诉吴友文的有一百多人,(兴祖)选择了其中罪行重的一两件事审问他,案卷立刻写出。逮捕了他的同党二百多人,全部给予法办。百姓的祸害剪除之后,(兴祖的)政治声誉借此大振。升任南阳知府,改任建德路知府,都没有到任。至治八年,特别降旨升官为道州路总管,走到城外,碰见敌人已逼近他的后面,相距仅二十里。当时湖南的副使哈喇铁木儿驻军在城外,听说敌人到了,因为缺乏军需物资,想要撤兵,兴租听说后,就在夜里到蓟(哈喇铁木儿)那里劝说他留下。哈喇铁木儿说:“第二天能得到五千锭钱钞、五百副桐木盾牌,才可以打败敌人。”兴祖答应了也。第二天兴祖—进城办公,就用恩德和信用劝说盐商,借到五千锭饯钱。并且拿来城楼上的旧桐木板做盾牌,中午的时候全齐备了。哈喇铁木儿得到钱钞盾牌后非常高兴,就留了下来,筹划抵御敌人。敌人听说新总管到了,一天置备五百副盾牌,以为大军就要到来,半夜逃走了。永明县的洞瑶人多次出来危害百姓,兴祖亲自写榜文劝说他们。(洞瑶人)都说:“林总管廉洁而爱民,不可以侵犯。”三年没有入境。春天发生旱灾,虫子吃麦苗,兴祖写文章祈祷上苍,人雨下了三天,虫子死了麦子成熟了。不久又停止兴建土木的工程,赈济贫穷的人,减轻徭役和税收,郡里非常太平。宪司考核,认为道州最好。因为年岁大辞去官职,终老在家。
游德馨
游德馨,1931年2月生,福建罗源人。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高中学历。高级经济师。曾在福建省福州第1中学做地下党工作,为福州市委青训班学员,任福州市仓山区农村工作组组长、白湖乡乡长,福州郊委调研组组员、组长,互助合作部干事、宣传部副部长、岳峰乡党委书记,福州市郊区人民公社副社长兼工交部部长,中共福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郊委办公室主任,市农垦局副局长,在市农林口学习班学习,任北峰建设办公室坝头组组长,市革委会计划组工作人员、组长,市计委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福州市市长、中共福州市委副书记,福建省副省长、党组副书记兼外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93年-2001年1月任福建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中共12大代表。第7届全国人大代表。第8、9届全国政协委员。
其实挺多就不一一举例
有兴趣可以参考http://www.lywzc.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54&page=1
㈤ 罗源县白塔乡有哪些名人入过
少说多做,句句都会得
㈥ 我是福建省的,家乡伟人的历史事迹有哪些呢、
(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云谷老人,别号紫阳.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在中国历史上,远古有孔子,近古有朱熹,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东亚乃至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化伟人.
杨时 (1053-1135)大武夷南平人. 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号龟山,曾受业于程灏、程颐兄弟,最早把二程理学传入福建,开创理学的“道南系”。杨时之后,有
、
、朱熹相继承传。至朱熹时,发展为与“濂学”、“洛学”、“关学”并称的“
”。
(1053-1123)大武夷
市麻沙镇长坪村人,是宋代卓越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1083进士,精于吏事,政绩显著。历官太学博士、教授、
、知州等职。1072,游酢赴河南洛阳,师从理学家
、程颐,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1093年,游酢、杨时冒著大风雪来到程家,正好程颐在打旽,游定夫与杨时不敢打扰程夫子,只得毕恭毕敬站在旁边守候,等程夫子醒来时,门外积雪已一尺厚了,这是“程门立雪”的故事,千古流传,成为尊师重道之佳话。游酢九世孙游以正于元代在村里建“御史游定夫祠”。著作有《易说》、《中庸义》、《论语杂解》、《孟子杂解》
李侗(1093~1163),字愿中,世称延平先生,剑浦(今福建大武夷)人。从罗公彦学。既而退居山田,谢绝世故馀四十年。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四),朱熹受业於门。三十二年,又迎谒於建安。孝宗隆兴元年卒,年七十一,谥文靖。有《延平问答》及《语录》行世。清
辑《延平先生文集》四卷,收于《正谊堂全书》。事见《晦庵集》卷九七《延平先生李公行状》、《文定集》卷二二《延平李先生墓志铭》、清毛念恃《延平四先生年谱》,
卷四二八有传。
(1135~1198),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南宋理学家、易学家,
建阳(今属福建大武夷)人。发子。孝宗乾道间从朱熹学,熹扣其学,以为不当在弟子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尤袤、杨万里荐於朝,以病辞。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
专政,开伪学之禁。二年,以布衣谪道州。四年,卒於贬所,年六十四。有《律吕新书》等,明蔡有鹍《蔡氏九儒书》辑其诗文为《西山公集》一卷。事见《云庄刘文简公文集》卷一一《西山先生蔡公墓铭》、《杜清献集》卷一九《蔡元定传》,《宋史》卷四三四、
卷六二有传。
刘勉之(1092——1149年),字致中,号草堂,时称聘君,学界称之为白水先生。南宋理学家、教育家。五夫白水(今属武夷山上梅乡)人。以乡贡入太学。当时
严禁元佑书,伊洛之学不传。刘勉之和
秘藏和传抄程氏之书,并潜心研读,后来辞离太学,拜理学家杨时为师,筑草堂于故乡,耕耘自给,淡泊功名,与胡宪、刘子军讲学论道,研究理学.
(1074-1138) 北宋理学家。字康侯,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父。入太学,以
、靳裁之为师,明经史大义,绍圣四年进士,为太学博士。
罗从彦(1072-1135),字仲素,学者称豫章先生,罗源(今属福建)人。我国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始从杨时学。朱熹谓杨时「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
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
廖德明(生卒不详),理学家.字子晦,别号槎溪先生
人。他少时攻读宋学者杨时的理学著作,后随朱熹学习。宋乾道五年(1169)中进士,出任
知县。
刘子羽(1096-1146),字彦修。建州崇安(今福建
)五夫里(今
)府前村人。秉赋刚毅。10岁精通经史。11岁随父亲、北宋名将刘韦过军旅生活。战乱频仍,他弃文习武,“盛暑严寒,必清晨著单衫,入教坊学射矢三百。”青年时代就通晓韬略,武艺超群。
㈦ 福建出了哪些历史名人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云谷老人,别号紫阳.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在中国历史上,远古有孔子,近古有朱熹,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东亚乃至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化伟人.
杨时 (1053-1135)大武夷南平人. 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号龟山,曾受业于程灏、程颐兄弟,最早把二程理学传入福建,开创理学的“道南系”。杨时之后,有罗从彦、李侗、朱熹相继承传。至朱熹时,发展为与“濂学”、“洛学”、“关学”并称的“闽学”。
游酢(1053-1123)大武夷建阳市麻沙镇长坪村人,是宋代卓越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1083进士,精于吏事,政绩显著。历官太学博士、教授、监察御史、知州等职。1072,游酢赴河南洛阳,师从理学家程颢、程颐,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1093年,游酢、杨时冒著大风雪来到程家,正好程颐在打旽,游定夫与杨时不敢打扰程夫子,只得毕恭毕敬站在旁边守候,等程夫子醒来时,门外积雪已一尺厚了,这是“程门立雪”的故事,千古流传,成为尊师重道之佳话。游酢九世孙游以正于元代在村里建“御史游定夫祠”。著作有《易说》、《中庸义》、《论语杂解》、《孟子杂解》
李侗(1093~1163),字愿中,世称延平先生,剑浦(今福建大武夷)人。从罗公彦学。既而退居山田,谢绝世故馀四十年。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四),朱熹受业於门。三十二年,又迎谒於建安。孝宗隆兴元年卒,年七十一,谥文靖。有《延平问答》及《语录》行世。清张伯行辑《延平先生文集》四卷,收于《正谊堂全书》。事见《晦庵集》卷九七《延平先生李公行状》、《文定集》卷二二《延平李先生墓志铭》、清毛念恃《延平四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
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南宋理学家、易学家,建州建阳(今属福建大武夷)人。发子。孝宗乾道间从朱熹学,熹扣其学,以为不当在弟子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尤袤、杨万里荐於朝,以病辞。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韩侂胄专政,开伪学之禁。二年,以布衣谪道州。四年,卒於贬所,年六十四。有《律吕新书》等,明蔡有鹍《蔡氏九儒书》辑其诗文为《西山公集》一卷。事见《云庄刘文简公文集》卷一一《西山先生蔡公墓铭》、《杜清献集》卷一九《蔡元定传》,《宋史》卷四三四、《宋元学案》卷六二有传。
刘勉之(1092——1149年),字致中,号草堂,时称聘君,学界称之为白水先生。南宋理学家、教育家。五夫白水(今属武夷山上梅乡)人。以乡贡入太学。当时蔡京严禁元佑书,伊洛之学不传。刘勉之和胡宪秘藏和传抄程氏之书,并潜心研读,后来辞离太学,拜理学家杨时为师,筑草堂于故乡,耕耘自给,淡泊功名,与胡宪、刘子军讲学论道,研究理学.
胡安国(1074-1138) 北宋理学家。字康侯,建宁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胡寅父。入太学,以朱长文、靳裁之为师,明经史大义,绍圣四年进士,为太学博士。
罗从彦(1072-1135),字仲素,学者称豫章先生,罗源(今属福建)人。我国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始从杨时学。朱熹谓杨时「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
廖德明(生卒不详),理学家.字子晦,别号槎溪先生顺昌县人。他少时攻读宋学者杨时的理学著作,后随朱熹学习。宋乾道五年(1169)中进士,出任莆田知县。
刘子羽(1096-1146),字彦修。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里(今五夫镇)府前村人。秉赋刚毅。10岁精通经史。11岁随父亲、北宋名将刘韦过军旅生活。战乱频仍,他弃文习武,“盛暑严寒,必清晨著单衫,入教坊学射矢三百。”青年时代就通晓韬略,武艺超群。
㈧ 罗源有什么名人
林兴祖 林兴祖(生卒年失详),字宗起,号木轩,罗源县人。元延祐五年(1318年)任罗源教谕,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教绩显著。至治二年(1322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出任黄岩州同知,廉洁爱民,境内安定。后知隋州,又有功绩。至正初,迁知铅山州。该州豪强吴友文为首制造假钞,延及周围州县;且凶狠狡猾,夺人妻女11人为妾;又派爪牙数十人打入州衙任职,伺有欲告发者,先诬以他事,前后被杀害的不可数计,民含冤不敢诉者10多年。兴祖到任后,誓除此害,即张榜查禁伪钞,且立赏募民首告。初有告发者,祖佯以不实为由,斥之去;又接告发,人赃俱获伪造者2人,而堂审时声色不甚严厉。友文以为祖执法亦不严,亲至衙门为同党说情,祖乘机予以逮捕,大摄以威,州民闻讯,告发者达100多人,经审讯又捕友文同党200余人,悉绳之以法。民害既除,欢声载道。尔后凡有利于州之事,逐渐施行,由是政声远播。经江浙行省丞相别儿怯不花推荐,升任南阳知府、建德路同知,皆未赴任。至正八年(1348年)特旨迁兴祖为道州路总管。道州路属县永明,洞瑶常有“小乱”,兴祖以手谕劝告,众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兴祖又减轻赋税,减少徭役,赈贫济困,因而境内大治。经宪司考核,道州政绩为最。后以老辞官,卒于家。 黄煇如 黄煇如(1904~1967年),原名汉禧,字健甫,罗源城关北门街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先后在县公立第二、第一小学任教务主任、校长,民国17年1月调任县教育科督学、课长等职,民国22年1月后,先后任平潭、永泰、宁德、同安、霞浦等县教育科(局)督学、课长。由于父殁妻亡、母老子幼,于民国27年10月辞职返乡。民国28年后,历任罗源私立崇德小学、县立凤山镇中心小学校长,兼任县立初中国文教员。民国34年8月,任县立初级中学总务主任兼国文教员。民国37年6月,又兼任县实验小学校长。1949年罗源解放后,黄仍续任县立初级中学专职语文教员兼文史地教研组组长 江爱道(1902~1936年),又名江仁安,罗源县西兰乡下漈村人。民国23年(1934年)2月,任下漈乡苏维埃政府主席。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打罗源县城时,江配合红军进行侦察敌情等工作。同年12月,国民党军队围剿闽东苏区,罗源苏区遭严重摧残,江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暂隐蔽福州等地寻找党组织。民国24年9月,闽东红军独立师第3纵队来罗开展工作,江等闻讯即返罗源配合工作。 萧求贞(1890~1961年),女,人们习惯称其为“伊俤嫂”或“伊俤姆”。罗源城关长桥路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月十七日出生于罗源白塔乡凤坂村。父母早丧,被罗源县基督教会收养。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教会选送到福清,在英籍女医生惠乐生(译名)创办的医院学习妇幼科专业。4年后回罗,在罗源基督教医院任助产士2年。民国元年(1912年)与薛瑞豪(伊俤)结婚,曾随夫赴新加坡考察、深造助产科医术。民国4年回罗源,即从事助产工作,为罗源第一位新法接生的助产士。民国13年与其夫创办圣约翰药房妇幼诊所,常深入市巷乡村为产妇接生。 《全宋词》收有陈偕的词三首,其中《八声甘州》一首、《满庭芳》二首,主编唐圭璋先生在作者小传中说“陈偕,号月镜。《词综补遗》(清陶梁辑,道光刊本)卷五以为即见于《淮海集》之广陵人陈偕,偕仍高邮人。”唐圭璋先生根据这一点,认为陈偕是北宋时江苏高邮人,即著名诗人秦观(少游)的同乡。其实不然,陈偕应是南宋时的福建罗源人而非北宋时的江苏高邮人。
㈨ 福建历史文化名人名单,并了解他们的相关事迹
福建历史名人: 闽王无诸 汉初 生于战国晚期,卒于汉初 不详 开闽始祖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即帝位,封无诸为闽越王。无诸为闽越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 董奉 三国 220—280 长乐 神医 与华伦齐名于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病人多以在其宅周围种杏树以示报答。
3 严高 西晋 生卒不详 福州 开凿东、西湖 任原本(今福州市)首任太守,勤政爱民,以治城隘,开城北凿东、西湖,溉田数万亩,被后人爱戴。
4 王审知 唐 862—925 固始 开闽王 王审知为福建的经济、文化、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后人好评。
5 陈元光 唐 657—711 河东 开漳圣王 他开漳立州,为漳州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6 薛令之 唐 683—? 长溪 福建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官至太子讲学。
7 林鼎 五代 生卒不详 侯官 五代著名书法家 书法造诣深厚,影响后世,官至丞相。
8 朱熹 南宋 1130—1200 尤溪 著名理学家 进士、中国大儒集大成者,“闽学”创始人。
9 游酢 宋 1058—1123 建阳 卓越理学家 集理学、政治、教育、文学为一体。
10 杨时 宋 1044—1130 长乐 理学家 宋代著名理学家。
11 李侗 宋 1093—1163 南平 理学家 朱熹老师,平民布衣,著作多。
12 蔡元定 南宋 1135—1198 建阳 理学家 终身布衣。
13 刘勉文 南宋 1092—1149 武夷山 理学家 教育家,布衣。
14 胡安国 宋 1074—1138 崇安 理学家 进士、太学博士。
15 罗从彦 宋 1072—1135 罗源 著名理学家 教育家、布衣。
16 刘棠 宋 生卒不详 漳平 进士 学问造诣深。
17 邹应龙 宋 1172—1245 泰宁 广佑圣王 任四个部尚书,民间称之“广佑圣王”。
18 叶祖洽 宋 1046—1117 泰宁 状元 与邹应龙等3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
19 黄应南 宋 生卒不详 泰宁 省元 与邹应龙等4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
20 江廷宾 宋 1109—1166 泰宁 解元 与邹应龙等5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
21 肖舜咨 宋 生卒不详 泰宁 解元 与邹应龙等6人被称为“五位科举名人”。
22 陈普 南宋 1244—1315 宁德 著名政治家 理学家。
23 刘子羽 宋 1096—1146 崇安 北宋名战 战功卓著(年轻)。
24 留正 宋 1129—1206 泉州 丞相 魏国公,从政40年,清正廉明。
25 严羽 宋 逝于元初 邵武 一代诗歌宗师 被誉为宋、元、明之桂,诗话第一人。
26 蔡襄 宋 1012—1067 仙游 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植物学家。
27 吴夲 宋 979—1036 同安 医神 曾任御医,医术高,深受人民爱戴。
28 李钢 宋 1083—1140 邵武 抗金英雄 进士、金兵南犯,他冒死上血书抗金,任宰相,后被贬,含恨去世。
29 宋慈 宋 1186—1249 建阳 杰出的医学家 一生经办刑案。著《洗冤集录》。
30 柳永 宋 987—1053 武夷山 著名词人 北宋第一个专业的词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31 苏颂 宋 1020—1101 南安 宰相科学家 以制永运仪象台闻名于世。
33 陈文龙 宋 ?—1276 莆田 民族英雄 文官,抗元军,绝食而亡。
34 吴玠 宋 1093—1139 南宋抗金名将 曾大败金兵兀术部,官至四川宣抚使。
35 吴璘 宋 1100—1166 武夷山 南宋抗金名将 绍兴初与吴玠共抗金兵,管至太傅。
36 杨亿 宋 974—1020 浦城 进士 管至工部侍郎,性耿直,重气节。
32 浦寿庚 元 1205—1290 泉州 著名商业领袖 初为宋官,后入元,成为元商人。
37 卢奇 元 1306—1362 惠安 进士 诗人,做官清正廉明。
38 张以宁 元 1300— 古田 文学家 进士,诗人,有较大影响。
39 李贽 明 1527—1602 晋江 著名思想家 文史学家,其实想影响后世,官至国子监博士。
40 隐元 明 1592—1673 福清 明末高僧 携徒东渡日本扬法,为日本黄檗宗始祖。
41 黄道周 明 1585—1646 漳浦 著名学者、书画家、民族英雄 通天文,理数诸书,精诗文,书法,世人尊称圣人,官至尚书,抗清殉国。
42 曾鲸 明 1568-1657 莆田 著名人物画家 专门从事人物肖像创作,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人物画家。
43 颜思齐 明 1589-1625 海澄 开台第一人 生性豪放,仗义疏财、身材高大魁梧、率众进台湾、开拓台湾。
44 张瑞图 明 1570-1641 晋江 著名书法家 进士、文学史家、书法影响后世。
45 叶向高 明 1559-1627 福清 明朝名臣 任明朝首辅大学士。
46 曹学佺 明 1574-1646 福州 明末名臣 著名官员、学者、藏书家、闽剧创始者、自缢殉国。
47 游朴 明 1526-1599 柘荣 进士 万历年进士、刑部郎中,廉史、爱民。
48 江日彩 明 1570-1625 泰宁 进士 官至少卿、引荐袁宗焕挂帅(四品)。
49 陈第 明 1541-1617 连江 旅行家 71-75岁游遍五岳、曾任游击将军。
50 冯梦龙 明 1574-1646 长州 著名作家 明末文学家,著《三言二拍》。
51 刘中藻 明 1605-1649 福安 名族英雄 崇祯年刑部尚书,清兵进攻时,他率兵坚守福安城4个月不降、自杀。
52 郑成功 明 1624-1662 名族英雄 战胜侵略台湾的荷兰统治者,一举收复台湾。
53 威继光 明 1528-1588 登州 抗倭英雄 与余大猷齐名,被后世推崇。
54 余大猷 明 1504-1580 晋江 抗倭英雄 明朝著名民族英雄,戎马47年,四为参将、六为总兵,身经百战、守海防,抗倭一生。
55 郑和 明 1371-1438 晋宁 航海家 官到四品、率明朝舰队七下西洋。
56 蔡新 清 1707-1799 漳浦 帝师 为官50年,任五部尚书,乾隆、嘉庆师傅。
57 林鸿年 清 1804-1886 福州 清代名人 道光间状元,任云南巡抚,福州下谊书院院长。
58 林则徐 清 1785-1851 闽侯 民族英雄 管至一品,两度受命钦差大臣,主张严禁鸦片,“虎门销烟”。
59 施琅 清 1621-1696 晋江 维护国家统一名将 初为台湾郑部将领,后降清。任福建水师提督,收复台湾。
60 甘国宝 清 1709-1776 屏南 清朝名将 戎马一生,平匪患,保卫边防,威慑一方。
61 陈化成 清 1776-1842 福州 抗英英雄 著名将领,英舰船侵犯吴淞口时,他率军守炮台,痛击英军,英勇牺牲。
62 李光地 清 1647-1718 泉州 名臣 康熙年间名臣,政绩显著。
63 陈寿祺 清 1771-1834 福州 著名经济学家 清代经济学家、史学家。
64 陈梦雷 清 1650-1741 福州 进士 清代康熙年间进士,入翰林。
65 尹秉绶 清 1754-1815 宁化 书法家 清代名臣、扬州知府。
66 梁章钜 清 1775-1849 长乐 清代名臣 文学家,楹联大师。
67 黄乃棠 民国 1849-1924 闽侯 爱国华侨 与陈嘉庚共为华侨领袖
68 张享嘉 民国 1847-1911 福州 教育家 近代著名教育家,任京师大学总督。
69 沈葆桢 清 1820-1879 闽侯 洋务运动重臣 林则徐女婿,洋务运动重臣。
70 辜鸿铭 清 1857-1928 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 精通9国语言,对古汉语文化修养极深。
71 严复 清 1854-1921 福州 近代著名思想家 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天演论”一书。
72 林纾 清 1852-1924 福州 著名文学家 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画家。
73 林觉民 清 1887-1911 福州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907年考入日本庆应大学,入同盟会,参加同盟会起义,从容就义。
74 林森 民国 1868-1948 闽侯 中华民国主席 早年追随孙中山,入同盟会。
75 弘一 民国 1880-1928 “新文化运动”启蒙者,高僧 精通文学、音乐、美术、书法、诗词,原名李叔同,高僧。
76 上官周 清 1665-1749 长汀 著名画家 终生布衣,精诗文、书法、绘画。
77 黄慎 清 1687-1768 宁化 著名画家 活80余岁,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
78 华喦 清 1682-1762 长汀 著名画家 工诗善画、山水、花卉、人物皆精,“扬州八怪”代表人物。
79 陈衍 民国 1856-1937 福州 近代文学 清末诗坛“同光体”代表人物。
80 林白水 民国 1874-1926 闽侯 报界先锋 参加过同盟会,1926年被军阀杀害。
81 高鲁 民国 1877-1947 长乐 天文、气象家 现代中国天文、气象事业奠基人。
82 陈宝琛 清 1848-1935 福州 著名教育家 清末帝师,教育家,福建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83 萨镇冰 民国 1859-1952 福州 著名海军将领 曾任民国代(屏蔽字眼),解放后任福建省gov-ern-ment副主席,爱国人士。
84 陈绍宽 民国 1889-1967 福州 著名海军将领 解放后任福建省gov-ern-ment副主席,爱国人士。
85 陈嘉庚 现代 1874-1961 集美 著名华侨领袖 一生兴办教育事业,将全部资产用于兴建厦门大学,集美大学。
86 林旭 清 1875-1898 福州 “戊戌六君子”之一 反清英烈。
87 林语堂 民国 1895-1976 龙溪 中国文化大师 早年留学哈佛大学、莱比锡大学,获博士、北京大学教授。一生著作颇丰,对文学影响深远。
88 林祥谦 民国 1892-1923 闽侯 “工人运动”的领袖 “二、七”大罢工领袖之一,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被军阀杀害,31岁。
89 李周 清 1662-1795 惠安 石雕大师 康熙、乾隆年间惠安石雕史上第一位石雕大师(身材小)
90 吴清源 现代 1914- 闽侯 棋圣 少年围棋神童,曾横扫日本棋坛。
91 杨成武 现代 1914-2004 长汀 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家。
92 叶飞 现代 1914-1999 南安 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家。
93 刘亚楼 现代 1910-1965 武平 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家。
94 冰心 现代 1900-1999 长乐 文学家 任中国文联副主席、著有大量文学作品。
95 陈景润 现代 1933-1996 福州 著名数学家 因发表《哥德巴赫猜想》论文名誉世界。
96 高士其 现代 1905-1988 福州 科普作家 中国现代科普文学奠基人。
97 林巧稚 现代 1901-1983 厦门 著名妇产科专家 中国妇产科学界的带头人。
98 林微因 现代 1904-1955 闽侯 著名诗人、建筑师 用现代科学之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采好、诗歌佳。
99 郑振铎 现代 1898-1958 长乐 著名文学家 “五四”运动会时期创办《小说月报》,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谢谢
㈩ 福建有哪些名人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参与国徽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