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马屿历史名人

马屿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2-27 22:27:03

A. 介绍自己的家乡——温州 从特产,名胜古迹,名人事迹,景区…… 快快,要求 2天完成。

[三杯香] 泰顺名茶,采摘于清明前后,因冲泡三次后仍有余香而成名.该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细紧有苗锋,色泽翠绿油润,芽毫藏隐,泡开之后呈一芽两叶叶形。

[大荆红花芋] 乐清大荆镇利用山地和梯田,大种红花芋。它个大而均匀,去皮后呈粉红色,艳如花蕾,肉嫩味香,为芋中的上品。1994年初有40万公斤陆续运销日本。

[大黄鱼] 又叫黄花鱼,为暖温性集群回游鱼类。洞头渔场盛产大黄鱼。渔讯期3月至6月,以5、6月为盛。大黄鱼蛋白质、脂肪丰富,无机盐及维生素含量高,鲜食味美,晒制成鱼鲞,则可保持较长时日。肝可制鱼肝油,鳞可制芡鳞胶、咖啡碱。

[上吴枇杷] “浙南五月碧苍苍,蚕老枇杷黄”。浙南有名的批杷生产基地——永嘉县六龙乡上吴村,有枇杷树46,67多公顷,10多个品种。种植最多的“大红袍”、“青碧”,都是枇杷中的珍品,皮薄色黄,果晶柔软,味甜如蜜,食之满口生津。还有“红毛丫头”,红红果子,大如鸡蛋,25~26颗便有1公斤重。80年代全市枇杷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66.67余公顷。

[马站四季柚] 历史上有“仙家名果”之称。又名苍南四季柚。据马站魁里乡下魁村《周氏家谱》记载:周大川(1698—1780)曾任四川省千总,带回四川柚苗种植,后经农民繁殖选育而成四季柚。四季柚以一年能多次开花结果而得名,以第一第二次花所结果实最好。果实卵圆形,单果重0.75—1.25公斤,果皮较薄,肉质脆嫩,汁多无渣,甜酸适口,品质上乘。果肉白色居多,也有挑红色的。果耐贮藏。果树喜温湿气候和黄红壤,唯马站气候土壤适宜。

[乐清湾缢蛏] 乐清湾,为我国缢蛏(俗称蛏子)三大产地之一。蛏味很鲜,为沿海居民所喜食。除鲜食外,也有加工为蛏干和蛏油。乐清每年围塘整涂,规模较大。整涂培苗与海区自然涂附苗比较,亩产要提高10至20倍。

[永嘉田鱼] 学名田鲤。养殖于水稻田,形似鲤鱼。永嘉稻田养鱼已有数千年中历史,至今相沿。该鱼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当年鱼苗最大的达0.5公斤。全县养殖面积5666.67公顷,年产量达80余万公斤。肉质肥嫩,少骨刺,味鲜美,营养丰富,兼有利尿、消肿的药用价值。田鱼多姿多采,也是理想的观赏鱼类,人们誉之“体像鲤鱼,味赛鲫鱼,色如金鱼”。市区菜市场有售,还远销国外。

[永嘉早香柚] 永嘉中部山区岩头、花坦,碧连等地,有百亩以上的早香柚荃地8个,其中花坦乡巽坑村荃地达400亩。永嘉早香柚原产碧莲,9月下旬成熟,属我国特早柚类品种。平均亩产1500公斤。肉质脆嫩,果汁多,甜酸适口,1993年在泰国曼谷国际农产品评比中获银质奖,1994年又在全国第三次柚类评比中获金杯奖。

[龟脚] 学名石砌,长5—8厘米,因形似乌龟之足而得名。龟脚分布于海浪冲击的崖礁缝中,瑞安北麂、北龙、大峙等海岛有产.其肉淡红色,肥而细嫩,味极鲜美。因渔民要攀登海岛悬崖找寻、挖采,十分艰险,所获不多,故更显名贵。

[沙岗粉干] 永嘉枫林镇西北的新坊、镬炉、兆潭、东岸庄、徐家湾等村庄统称沙岗.这里农户向来以制作粉干为副业。粉干为民间主要副食品。其制法是:米粉加水蒸成半熟,捣成块状,再压成细条,扎制成贴,晒干即成。沙岗粉干细如纱线,洁白软韧,快熟难断,耐煮汤清,是温州地区最优质粉干之一。

[瓯江子鲚] 子鲚,瓯江特产,上市时节满腹是子,故名。学名叫凤尾鱼,也叫凤鲚,系因尾部有分叉、细长而尖、形如风尾而得名。它从立夏、小满开始,洄游人瓯江中游咸淡水汇合之处产卵繁殖,一直到夏至、小暑,捕获期约两个月。此鱼高蛋白、高脂肪,肉质细嫩、鲜美,久负盛名。食法有红烧、油炸或加工成鱼干。尤以油炸鲚为夏日筵席上的时鲜佳晶。

[瓯柑] 温州栽培柑桔,已有千余年历史。瓯柑早在唐代便列为贡品。今有柑桔种植面积近1.333万公顷,优良品种有“茶山温州”、‘梧埏温州”等,还培育出无籽瓯柑。瓯柑肉质鲜嫩无渣,香甜略带苦味,夏日食瓯柑犹如玉液琼浆,沁人心脾。瓯柑还能去胃中瘕热,利水谷,止呕咳,生津止渴,久食能通筋络,开肠胃。储藏得法、春后不溃的瓯柑,还有清心消暑、去邪祛毒、降血压等作用。矿山、井下、炉前接触煤气烟毒硅尘的工人最宜吃瓯柑。

[金星草] 又名雁荡铁皮石斛,为当地特有的兰科植物。生长于峭壁和峰柱裂缝处,高约50厘米,竹鞭状,条叶鲜丽。其根枝清热解毒,疏肝化郁、并能治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热症抽搐、心悸、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疾病。

[黄腹角雉] 我国特产珍禽,属国家一级保护鸟,产于泰顺县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体型略大于家鸡,羽毛鲜丽。尤其是雄鸟,头顶有一簇由黑色和棕红色羽毛组成的羽冠,头两侧有一对钴蓝色的角状突,腹部纯淡黄色,背面黑底缀以许多米黄色的圆斑和棕红色的块块,颗颗小白点散布其间,显得格外柔和、匀称。更为别致的是,它胸前挂着一块从喉部垂下的肉质裙,肉裙中央鲜红,外缘镶以蓝色的条纹图案。文成石蝉林场也曾发现黄腹角雉,被专家们确认为新分布。

[菊花鸡] 温州特产细毛乌骨鸡,味美,药用价值高,因周身羽毛向上卷曲似菊花,故名。其特点是:躯干部似圆球,全身羽毛洁白无瑕,羽枝如丝,顶上毛冠大而圆,中间附生半球形软顶骨,耳垂呈翡翠色,额前肉冠形似胡桃,连同颔下肉垂呈蓝紫色,腿羽扩张如帚,五趾羽毛宛如两把雪白的小扇子,婆娑而行,别具风趣。

[温郁金] 因产在温州而命名,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末端膨大成纺锤形块根,稍扁,肥满,外皮细皱,表面淡黄色,断面有光泽。加工成药,味苦、辛甘、性寒,具有和血散瘀、行气解郁的功效,治胸肋脘腹疼痛、痛经等症,瑞安市马屿、陶山各乡镇,为全国三大郁金产地之一,产品出口印尼等国。

[楠溪江香鱼] 瓯江八珍之一。生息分布在大小楠溪,上至巽宅,溪口,下至沙头,尤以大楠溪产最佳。年产约50吨。楠溪江香鱼头小吻尖,尾分叉,身上细圆鳞发光。除腹部为银白色外,全身呈淡黄色。一条100—150克重,体长为15严20厘米。肉味鲜美,素有“淡水鱼之王”美称,清炖、白烧、熏焙咸宜。

[檀香橄榄] 又名青果,温州橄榄均属白橄榄,分布在飞云江南岸。种植历史已逾百年。平阳塘川檀香橄榄,脆嫩少渣,味清甜,含旃檀香,回味持久。种植面积133。33公顷,年产10万公斤。瑞安董夏村是橄榄专业村,年产橄榄4万公斤,主要有长榄和檀香揽两种,品种多,以老香、丁香榄最佳,是鲜食和加工兼用优良品种。对我有帮助

B. 马屿镇的文物古迹

浙南石棚墓群
浙南石棚墓群在棋盘山上,棋盘山位于马屿镇篁社办事处石桥村、江桥村,距市区约18公里,最高处海拔111.2米。石棚墓分布在棋盘山西部东西相对两山岗上,东山岗称东背蓬岗颠,西山岗称西背蓬岗颠。两岗间有山凹,水平距离约300米。
东山岗上存墓一座,墓门朝南,盖石残缺,呈长方形,长宽约3.9×2.7米。
西山岗上存墓二座,甲已严重损坏,乙尚完好,长宽约4.5×3米。两墓相距为4.5米。
两墓都不用规则石条作墓口支石,后壁用块石拌泥堆砌,高度低于墓口支石,故盖石侧面从前向后倾斜。此外,两岗石棚都建在土方台基上面,台基均略呈圆形,高2—3米,面积约250平方米。根据从墓地土方台基上和盖石下空间内所采集的原始青瓷、印纹硬陶等器皿与残片,棋盘山石墓属于晚商至春秋时代墓葬。
石棚墓普遍出现于新石器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在欧、亚、非及南美洲等许多国家沿海地带都有发现,我国过去集中分布在辽东半岛地区,浙江瑞安发现石棚墓,不仅改变了传统认识,对探讨我国东南沿海特别是东瓯地区商周时代社会情况也有特殊重要意义。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井山石殿
圣井山风景名胜区地处浙江省瑞安市大南乡境内,是温州市级风景名胜区。圣井山风景名胜区以浙南宗教圣地圣井山而命名,历史悠久。
圣井,它在山巅石殿神座前供桌下,“深广不盈尺,永无盈涸,清冽甘甜”。其水饮之,满口清香,通体舒畅,真人间仙水,世上甘露。井深广皆不盈尺,探之及沙,常常可听见潺潺的流水声,泉水终年不溢、不涸,水位始终不变,日流量约700立方米。古时人们常来此祈雨。井水清冽甘甜,人们离开时多携回泉水馈赠亲友,因而人们口碑相传,称为圣井。久而久之便把原祀许旌阳的许真君殿也称作圣井山石殿,进而把整座许峰山也称为圣井山。
由圣井山、大南湖、景福寺、矿景岩风景区,枫叶坑等五大风景区组成,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圣井山石殿为浙南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石构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殿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现存的为明代万历至清光绪年间(1573-1908)所筑。内有一井,深不盈尺,水清而甘甜,终年不盈不涸,人们以“圣井”名之,又名青龙泉井。
景区内还有保昌寺、通济寺等,皆富浓郁的神秘色彩。自然景观秀丽,有“夏日风霜冷,冬日垂银丝”的许峰瀑布,有水天一色的大南水库,有老虎山、老鹰山等奇峰,有老虎洞、桥司洞等怪洞,有“牧牛大王”等,悬崖峭壁令人叹为观止,山巅上平坦而宽广,时有白云飘浮,赛似缥缈仙界。人立山巅,任脚下烟翻雾涌,犹如身登天界,飘飘欲仙。此外,圣井山麓还有猫头鹰、红寿带、杜鹃鸟、野兔、斑鸠,松鼠等10多种动物,游客身临身境,或野营、或采野味,其乐无穷。
圣井山以石殿建筑群,宗教文化为特色,融优美的自然山水于一体,是观光旅览、宗教活动胜地,又是避暑疗养好场所。

C. 马屿许岙武术馆历史

这个名字不错。

网上答案很多,

基本上来自某公司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回系统库”网站答

你可在网络搜索“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库”,

输入这个名字,

1秒钟就会有结果。

==================================
如想找准确的答案,

可直接询问:

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

隶属于公安部.

可查以下内容:

某姓氏分民族、性别人口数

全国(某地区)姓氏(名字、姓名)排名人口数

全国(某地区)某姓氏(名字、姓名)分性别人口数
========================
祝你好运。

D. 温州的简介!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北纬27*03'一28*36',东经119*37'一121*18',面积11784.00平方千米,人口771.99万,,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及瑞安版,乐清2县级市和洞权头,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以气候温和而得名,年平均温度16.10度一18.20度,年均降水量1500一1900毫米,交通有金温铁路,104国道纵贯南北,有沈海,温丽,诸永高速公路,有瑞东,分泰,文泰,仙清,岱青,南霞,温强等公路干线,温州港是全国20个主枢钮港之一,温州机场航空线通全国主要城市,,温州市旅游资源丰富有雁荡山,百丈湀一飞云湖,喃渓江等国家风景名胜区.
主要风景:
雁荡山,百丈湀一飞云湖,楠溪江,泽雅,寨寮溪,九峰,滨海一玉苍山,洞头列岛,乌岩岭,瑶溪,仙岩,玉海楼,承天氡泉,圣井山石殿.
土特产品
瓯桔,瓯绣,瓯塑,皮革制品,芦笋,蛎蟥,毛峰茶,雁荡香鱼,磐石灰鹅,芝湾蝤蛑,鱼粉,虾米,杨梅,红柿,香柚,板栗,竹丝画帘,明矾石,髙岭土,花岗石,珍眉茶,甜橙,四季柚,南田雪梨,白毫茶,黄汤茶,茗眉茶.

E. 瑞安鼓词的名家介绍

林朝藩(1904-1984),字月儒,时称“赵岩先生”,幼家贫,曾入私塾,好诗文、书法。十四岁从鼓词名师“东山德”学艺,一年后即出师登台演唱。以演唱武侠题材见长。音域宽广、声腔、道白刚劲、优美、琴鼓伴奏恰到好处,有力烘托故事情节,善于随情节的发展演多种武打动作,有时还以武术师装束上场,听众莫不凝神屏息,形成独特风格。时人誉为:赵岩的“劲”,岳生的“文”,华山的“琴”,世池的“音”。一次在平阳县城演唱时,台下巧有一武术师听唱,不觉听之入迷,模仿其动作。演唱结束后,武术师所坐登椅竟被碾碎。代表曲目:《三门街》、《龙虎图》、《十粒金丹》等,1949年后演唱的新题材有:《渔姑乐》、《三世仇》、《黄继光》。
管华山(1916.8.25-1960.1.11),乳名南山兆。原籍瑞安市塘下镇南山西岸村,1951年迁居温州市区,十三岁学艺,师承候福祥,曾过堂于陈宝焕先生,1936年,参加由温州民众教育馆举办的温州鼓词演唱大比赛,演唱《貂蝉拜月》获第一名,从而崭露头角,四十年代,经常演唱于温州市区各(书)词坊,以他严肃的舞台作风,认真的艺术态度,更博得广大听众的赞扬。演唱的词目有《玉堂春》、《杨乃武与小白菜》、《董小宛》等,代表词目有《孟丽君》、自编词目《三错奇缘》,他擅长须袍正旦,唱腔平实厚朴,道白自如,自屈一指,刻划人物感情真切逼真。形神兼备,尤以神似为最,民间把“管华山的神似油”作为美谈。1958年,他参加浙江省第一次曲艺会演,演唱《新群英会》,获优秀演出奖。而且参加温州市民间曲艺首届观摩演唱大会,获得演员一等奖。解放初期,曾任瑞安县曲艺改进会主席,温州市第一届曲协主席,浙江省第一届曲协副主席,温州市一、二届政协委员。
管华山一生短暂,但仍不愧为温州曲坛的前辈。
阮世池(1928.9.11- ),瑞安市安阳镇人。浙江省文化厅首批命名的民间艺术家、温州鼓词“阮派”创始人。十四岁拜王启凡学艺,后重师陈宝生、陈阿奴先生。十七岁时,以唱《五凤图》、《十二红》成名。解放初期,任瑞安市曲艺改进会副主席。1952年参加浙江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唱鼓词《王贵与李香香》,1956年又赴省城,演唱《秋香爱社》,均获好评。1958年进瑞安市曲艺队任演员,当年参加浙江省第一次曲艺会演,演唱《山岗红波》,获优秀演出奖,同年8月,上北京参加全国首屈曲艺会演,演唱鼓词《别靠天》,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随后,中选参加由中央文化部组织的巡回演出江苏、上海、江西、广东、辽宁、天津、山东等十一个省市,又参加福建前线慰问前线三军,受到热烈欢迎。1964年参加浙江省曲艺调演,演唱《李大娘捉特务》,1968年转瑞安广播器材厂当工人。77年归队。1979年,参加温州(地区)曲艺会演,演唱自己改编的《迁玄坛》,获表演一等奖。1980年转干,落实瑞安市文化馆工作。他经常演唱的词目有《八窃珠》、《红绿梅花簪》、《黄金镯》、《紫金鞭》、《粉妆楼》等,代表词目《文武香球》、《十美图》;他积极提倡演唱现代词目,自编自唱或改编的现代词目有《破晓记》、《祖国处处有亲人》、《一个降落伞包》、《阿种娘》等数十篇,改编或整理的传统词目有《十二红》、《飞虎鞭》、《合同记》等。他敢于突破旧框框,善于吸取民间俗语及其他艺术门类之长,咬字准,吐字清,道白通俗,唱词婉约妩媚,以刻划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和农村妇姑见长,形成了纤细华美之独风格,影响广泛,被人们称为“阮派”。1985年,他创建温州市少儿图书馆集资,与丁凌生、陈志雄、方克多同台义演,演唱《逼上梁山》中的《发配沧州道》,被人们作为美谈;又与上述三人合作,演唱《蝴蝶杯》中的《献杯》选段,由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现为中国曲协会员,第二届浙江曲协副主席,温州曲协副主席,瑞安市曲协主席,瑞安市政协常委、四届温州政协常委,曾任瑞安1-6届人民代表。
陈昌牌(1865—1947)又名牌先,号称“天下一”,瞽目,平阳县鳌江镇滨海村人,系温州鼓词已故名师,温州鼓词牛筋琴的创造者。他的一生为温州鼓词的创新、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起初从好朋友陈焕昌和陈尤千处学些戏班和学习班得来的知识,在乡里小有名气。在22岁那年拜师著名鼓词艺人萧江毛家处毛阿发学唱温州鼓词。他认为演唱鼓词同戏曲舞台演戏差不多,但鼓词是靠一个人唱、念、表、叙来完成任务的。如果把鼓词中人物也模仿戏剧中每个人物声腔而富有表情地进行唱念表述,就更能吸引听众兴趣。因此,他模仿戏剧中老生、老旦、小生、花旦、花脸等各行当声腔运用到唱词中来。在清·光绪中叶时,陈昌牌在听众一片赞扬声中,他没有满足现状,认为演唱鼓词专靠一个扁鼓作配器感到太单调,他听说永嘉一位鼓词艺人把弹棉花用的牛筋缚在椅脚上敲的启发下。他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的苦思研究,终于想出了用一块弓形长方形的梧桐板,制作成长62公分、宽32公分,厚3.8公分,用竹码作琴线填子,排成梯形作音皆,两头用硬木做框架,框两头拧上螺丝可以松紧作校音,用一杆小竹签在牛筋弦上敲打发音,牛筋琴终能发出宫、商、角、微、羽五个浑厚、柔美、响亮清脆的声音,而且具有传音远的特色,能奏出小曲小调,取名“牛筋琴”。他说既然有曲有调,还必须有板有眼,于是又把戏曲中“三粒”(拍)和“小抱月”(梆)都用上,加强了节奏感。牛筋琴问世,大大增强了温州鼓词的表现力,为温州鼓词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位唱红了瓯江南北的鼓词大师,在后期时也培养了一批鼓词艺人,如墨城的苏方足等人,苏方足是个有文化的明眼学生,他接受能力强,三天能学会一本词,只可惜他的嗓子条件不很好,没有唱红,可是他把老师肚里的词本都能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至今留下《十二红》、《节孝文》等词本传给他的学生方克多。方克多至今还保存在那里。
在陈昌牌诞生135周年之际,浙江省曲艺家协会、温州市文化局、市文联、市曲艺家协会、平阳县人民政府等单位,为了纪念这位为温州鼓词的改革、创新、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师,于2000年9月28日至29日在鳌江镇联合举办纪念温州鼓词名师演唱会和陈昌牌鼓词艺术研讨会。这是对温州曲艺界特别是鼓词艺人巨大鼓舞,这对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将起极大推动作用。
胡平(1953- ),瑞安市安阳镇人。现为瑞安市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音乐学会会员、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理事,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温州市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
他在1970年从瑞安中学初中毕业后,赴浙江生产建设兵团温岭17团支农、1974年上调回城,在瑞安乐器厂工作,1977年调县文化局筹备组建县曲艺队,并在县曲艺队担任作曲和演员,1983年起带职就读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于1987年毕业。
1982年他与人合作参加全国曲艺优秀剧(南方片)观摩演出,演唱了鼓词《智闯龙潭桥》荣获表演一等奖;1986年再次与人合作在浙江省首届曲艺新曲(书)目比赛中演唱鼓词《法庭擒鹰》获表演二等奖和音乐设计奖,同年参加全国曲艺新曲(书)目比赛中演唱鼓词《法庭擒鹰》获表演三等奖和伴奏三等奖,该曲目同时获文学创作和音乐设计奖。1978年他演唱的改革鼓词《古道别》,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并在一年内反复播放。
从1977年开始,他悉心对浙南地方曲艺音乐进行采集和研究,犹对温州鼓词音乐反复琢磨和改革卓有成效。著作有:《温州鼓词音乐》、《温州花鼓音乐》,并兼任《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温州分卷》副主编。他的传略被收在巴金、曹禺担任总顾问的《中国文艺家传集》(第四部)。
郑明钦(1920.4.20-1984.10.18),瞽目,瑞安市马屿片区曹村人。八岁学艺,师承林月生。十三岁登台,经常演唱的词曲有《征西》、《七星剑》、《双合同》等,以《三门街》最为突出。1958年,参加浙江省第一次曲艺会演,演唱《别靠天》,获优秀演出奖;1979年,参加温州(地区)曲艺会演,演唱《世美赴考》,获荣誉奖。他演唱风格跌宕腾挪,唱词多俚语,声腔多变化,富有民间风味;伴奏曲调丰富,深受飞云江岸听众的欢迎。曾任瑞安市曲艺改进会副主席,第四届瑞安市政协委员,为浙江省第一、二届曲协会员。
万爱琴(1943.1- ),瑞安市安阳镇人。幼年双目失明,7岁时拜林银冲先生学瑞安鼓词,11岁重拜郑明钦为师,13岁登台演唱,女性琴师,当时在温州还是首例。万爱琴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在郑明钦先生的精心传授和指点下,按郑先生的风格,发挥她个人长处,声音优美,把人物、语气刻划分明,琴板协调,扣人心弦,深受广大听众一致好评。未到20岁,演唱《反唐》、《玉蜻蜓》、《孟丽君》就红遍全市。其父万茂盛对鼓词伴奏乐器进行改革,原牛筋琴,只有七根琴弦,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把琴弦增为十二根,后发展到十五根、十六根。在舞台上得到更好发挥,并丰富了鼓词的音乐,也为温州鼓词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徐玉燕(1962.3- ),浙江省瑞安市人。1977年毕业于瑞安塘下中学。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温州市曲艺家协会理事、瑞安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自1977年拜黄世铭为师;1978年考入瑞安市曲艺团为鼓词学员,后又拜戴步金为师;1981年拜项宗光为师。自70年代从艺以来,曾演唱过《龙凤再生缘》、《李宸妃》、《封神》、《锦香亭》、《汉玉明珠》、《白蛇传》、《秦香莲》等7部大书,其中代表曲目是《龙凤再生缘》。1988年演唱《高则诚吃糠填词》获温州市第二届曲艺汇演二等奖;1990年演唱《审姜后》参加汇演,获温州市一等奖,浙江省演出奖。1988年演唱《谁绑架》荣获温州市第三届曲艺会演表演一等奖,1989年至1994年前后五次参加瑞安市文化节、曲艺节分别获一等奖、银质奖、表演奖及创作奖。从1998年至今已由浙江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VCD)曲目有《铡美记》、《孟丽君》、《白蛇传》、《珍珠塔》、《西厢记》、《情海孽缘》、《骇浪惊涛》、《飞龙剑》、《阴阳风火扇》、《川南三侠》、《凤凰山》、《三官传奇》、《淝水之战》、》、《东瓯人龙》、《大明开国朱元璋》、《双重姻眷姐妹缘》、《龙凤再生缘》等。以上这些简历以载入《中国曲艺界名人大辞曲》、《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

F. 马屿镇附近有那些旅游景区

浙南石棚墓群
浙南石棚墓群在棋盘山上,棋盘山位于马屿镇篁社办事处石桥村、江桥村,距市区约18公里,最高处海拔111.2米。石棚墓分布在棋盘山西部东西相对两山岗上,东山岗称东背蓬岗颠,西山岗称西背蓬岗颠。两岗间有山凹,水平距离约300米。
东山岗上存墓一座,墓门朝南,盖石残缺,呈长方形,长宽约3.9×2.7米。
西山岗上存墓二座,甲已严重损坏,乙尚完好,长宽约4.5×3米。两墓相距为4.5米。
两墓都不用规则石条作墓口支石,后壁用块石拌泥堆砌,高度低于墓口支石,故盖石侧面从前向后倾斜。此外,两岗石棚都建在土方台基上面,台基均略呈圆形,高2—3米,面积约250平方米。根据从墓地土方台基上和盖石下空间内所采集的原始青瓷、印纹硬陶等器皿与残片,棋盘山石墓属于晚商至春秋时代墓葬。
石棚墓普遍出现于新石器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在欧、亚、非及南美洲等许多国家沿海地带都有发现,我国过去集中分布在辽东半岛地区,浙江瑞安发现石棚墓,不仅改变了传统认识,对探讨我国东南沿海特别是东瓯地区商周时代社会情况也有特殊重要意义。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圣井山石殿

圣井山风景名胜区地处浙江省瑞安市大南乡境内,是温州市级风景名胜区。圣井山风景名胜区以浙南宗教圣地圣井山而命名,历史悠久。
圣井,它在山巅石殿神座前供桌下,“深广不盈尺,永无盈涸,清冽甘甜”。其水饮之,满口清香,通体舒畅,真人间仙水,世上甘露。井深广皆不盈尺,探之及沙,常常可听见潺潺的流水声,泉水终年不溢、不涸,水位始终不变,日流量约700立方米。古时人们常来此祈雨。井水清冽甘甜,人们离开时多携回泉水馈赠亲友,因而人们口碑相传,称为"圣井"。久而久之便把原祀许旌阳的许真君殿也称作圣井山石殿,进而把整座许峰山也称为圣井山。
由圣井山、大南湖、景福寺、矿景岩风景区,枫叶坑等五大风景区组成,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圣井山石殿为浙南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石构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殿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现存的为明代万历至清光绪年间(1573-1908)所筑。内有一井,深不盈尺,水清而甘甜,终年不盈不涸,人们以“圣井”名之,又名青龙泉井。
景区内还有保昌寺、通济寺等,皆富浓郁的神秘色彩。自然景观秀丽,有“夏日风霜冷,冬日垂银丝”的许峰瀑布,有水天一色的大南水库,有老虎山、老鹰山等奇峰,有老虎洞、桥司洞等怪洞,有“牧牛大王”等,悬崖峭壁令人叹为观止,山巅上平坦而宽广,时有白云飘浮,赛似缥缈仙界。人立山巅,任脚下烟翻雾涌,犹如身登天界,飘飘欲仙。此外,圣井山麓还有猫头鹰、红寿带、杜鹃鸟、野兔、斑鸠,松鼠等10多种动物,游客身临身境,或野营、或采野味,其乐无穷。
圣井山以石殿建筑群,宗教文化为特色,融优美的自然山水于一体,是观光旅览、宗教活动胜地,又是避暑疗养好场所。

G. 瑞安马屿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马屿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境内有晚商西周时期文物——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棋盘山回石棚墓,日韩等国学者纷至答沓来,考古探秘,誉之为“亚洲金字塔”。马屿生态良好,人居环境优美,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2%,培育了石垟渔村、高岙鹿鼎记生态农庄、石井野生白鹭观光区等农业观光旅游品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扩大第三产业就业人员队伍,使第三产业成为马屿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有上郑花椰菜育种基地,上洞梅花鹿养殖场,马屿文昌阁公园等等!

H. 马屿集市的由来

马屿镇地处瑞安市中西部飞云江中上游,因境西的江边有龟山、蛇山两山,形如马鞍而得名。马屿镇于1984年建镇,后经1992、2000年两次乡镇撤扩并,由原马屿、清祥、江浦、篁社四个乡镇合并而成,现辖61个村(居),人口7.5万,面积60.2平方公里。地处瑞安市中西部中心,东接瑞安市区,西连文成泰顺,南通平阳苍南,北临飞云江, 56省道穿境而过,飞云江沿镇而上,素有“浙南五县通衢”之称。
改革开放以来,马屿镇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瑞安市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商贸综合发展重镇,1996年,马屿镇工农业产值5.9亿元;镇、村企业440家,主要生产皮鞋、眼镜、食品机械、床上用品等轻工产品;马屿眼镜行销全中国各地,马屿镇赴外地经销人员达1.5万人。马屿集市贸易历来较为活跃,90年代后设农贸、工业品、木材、水产品、水果、粮油加工批发等专业市场11个,年成交额逾7亿元。古历十月甘三日为传统“会市”日,商贸更为活跃。积极完善和培育市场体系,形成商贸、农贸、钢材、木材、水果、水产、服装、小商品等八大专业市场和镇前街、文昌街、三马路、双屿路等四大商业街等,2000年市场交易额达到7.8亿元。
马屿镇素有“中国眼镜之乡”的美誉,拥有1.5万人的眼镜销售大军遍布全中国各地,年销售额逾100亿元,拥有82家眼镜生产企业的篁社眼镜工业基地,已具规模,年产值逾5亿元,拥有马屿人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生产服装、箱包、制鞋、眼镜等行业的上千家企业,年产值数百亿元。

I. 马屿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浙南石棚墓群
浙南石棚墓群在棋盘山上,棋盘山位于马屿镇篁社办事处石桥村、江桥村,距市区约公里,最高处海拔111.2米。石棚墓分布在棋盘山西部东西相对两山岗上,东山岗称东背蓬岗颠,西山岗称西背蓬岗颠。两岗间有山凹,水平距离约300米。
东山岗上存墓一座,墓门朝南,盖石残缺,呈长方形,长宽约3.9×2.7米。
西山岗上存墓二座,甲已严重损坏,乙尚完好,长宽约4.5×3米。两墓相距为4.5米。
两墓都不用规则石条作墓口支石,后壁用块石拌泥堆砌,高度低于墓口支石,故盖石侧面从前向后倾斜。此外,两岗石棚都建在土方台基上面,台基均略呈圆形,高2—3米,面积约250平方米。根据从墓地土方台基上和盖石下空间内所采集的原始青瓷、印纹硬陶等器皿与残片,棋盘山石墓属于晚商至春秋时代墓葬。
石棚墓普遍出现于新石器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在欧、亚、非及南美洲等许多国家沿海地带都有发现,我国过去集中分布在辽东半岛地区,浙江瑞安发现石棚墓,不仅改变了传统认识,对探讨我国东南沿海特别是东瓯地区商周时代社会情况也有特殊重要意义。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井山石殿

圣井山风景名胜区地处浙江省瑞安市大南乡境内,是温州市级风景名胜区。圣井山风景名胜区以浙南宗教圣地圣井山而命名,历史悠久。
圣井,它在山巅石殿神座前供桌下,“深广不盈尺,永无盈涸,清冽甘甜”。其水饮之,满口清香,通体舒畅,真人间仙水,世上甘露。井深广皆不盈尺,探之及沙,常常可听见潺潺的流水声,泉水终年不溢、不涸,水位始终不变,日流量约700立方米。古时人们常来此祈雨。井水清冽甘甜,人们离开时多携回泉水馈赠亲友,因而人们口碑相传,称为"圣井"。久而久之便把原祀许旌阳的许真君殿也称作圣井山石殿,进而把整座许峰山也称为圣井山。
由圣井山、大南湖、景福寺、矿景岩风景区,枫叶坑等五大风景区组成,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圣井山石殿为浙南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石构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殿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现存的为明代万历至清光绪年间(1573-1908)所筑。内有一井,深不盈尺,水清而甘甜,终年不盈不涸,人们以“圣井”名之,又名青龙泉井。
景区内还有保昌寺、通济寺等,皆富浓郁的神秘色彩。自然景观秀丽,有“夏日风霜冷,冬日垂银丝”的许峰瀑布,有水天一色的大南水库,有老虎山、老鹰山等奇峰,有老虎洞、桥司洞等怪洞,有“牧牛大王”等,悬崖峭壁令人叹为观止,山巅上平坦而宽广,时有白云飘浮,赛似缥缈仙界。人立山巅,任脚下烟翻雾涌,犹如身登天界,飘飘欲仙。此外,圣井山麓还有猫头鹰、红寿带、杜鹃鸟、野兔、斑鸠,松鼠等10多种动物,游客身临身境,或野营、或采野味,其乐无穷。
圣井山以石殿建筑群,宗教文化为特色,融优美的自然山水于一体,是观光旅览、宗教活动胜地,又是避暑疗养好场所。

J. 马屿古镇从古代到今天有多少历史

查不到
历来史:汉语词语,源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阅读全文

与马屿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