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孔丘历史名人

孔丘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2-27 21:58:20

① 收集古代名人孔子的资料

孔子(公元前来551年自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② 孔子这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孔子这位历史人物的事迹: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取得的成就有:

1、创立儒家学说派。

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2、开创全新教育理念。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主张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3、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

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4、创建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5、治史思想。

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

③ 孔子的名人事迹

1、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2、有法律却用不到才好

鲁国有父子两人打官司,季康子说:“杀掉他们。”孔子说:“不可杀。民众不知道儿子状告父亲不是好事,已经很久很久了,这是上级官员的过错啊。

如果上级官员有道义,那么这样的人也就不会有了。”季康子说:“治理百姓以孝道为本,现在杀掉一人而惩治不孝之徒,不是也可以吗?”

孔子说:“不先用孝道来教化就采用杀戮的方式,这是暴虐地杀害无辜。三军打了败仗,不可因此而杀掉军兵;诉讼之事处理得不正,不可因此而用刑罚进行惩罚。

上级官员先行教化而能使百姓服从善政,那么,百姓就会顺风而从。自身行得端正,然而百姓不顺从善道,然后再设置刑罚来加以惩治,那么,百姓就能知罪了。

几尺高的墙,百姓不能越过;几百尺高的山,即使是儿童也可以一步步地登上山顶。这是因为循序渐进。如今的情况是,仁义已经衰落很久很久了,百姓怎会不违背仁义呢?

《诗经》中说:‘使民不会迷心性。’当初,君子引导百姓而使百姓不迷失心性,因此可以不用威严暴戾之法,设置了刑罚却可以不使用。”于是,状告父亲的儿子听说了此话之后,就请求放弃状告了。

3、知仙不为

一次,赵国国君赵襄子,率领十万多人,在中山国一带打猎。所到之处,草木践踏,山林焚烧;方圆百里,人声鼎沸,烟火飞扬。

这时,忽见一人从石壁中走出,并随着烟火,徐徐上下。众人见了,都以为遇到鬼物。火蔓延到别处,见他又从火中慢慢走出,所经过的地方,好象对他没有任何阻碍。

赵襄子见了,觉得很奇怪,便遣人邀他来,逗留片刻。那人悄然来到襄子近旁,如入无人之境。襄子细细观察,发现他形色七窍象人。气息声音也象人。

于是,襄子很恭敬地问道:“请问先生,用什么道术,使自己住在石中?用什么道术,使自己入于火中?”只见那人目视远方,漠然答道:“什么东西是石?什么东西是火?”

“噫!”襄子有点诧异,“适才,您出来的地方就是石,您进入的地方就是火呀!”那人听了,微微低头,看了一下襄子,然后,又抬头继续漠视远方,半晌,回道:“不知!”随后,飘然而去。

魏文侯听说了这件事,便问孔子的弟子子夏说:“那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呀?”子夏回文侯道:“在下据从老师那里听来的言教分析,那个人,大概是一个,已经心物融通的仙者。

这样的人,外物不能伤,游于金石,蹈于水火,也都无所阻碍。”“哦!那你为什么不这样呢?”文侯笑着问。子夏摇摇头:“这要净心欲,绝智思才可以。我哪里能做得到?不过说说道理而已。”

“那你们的老师,为什么也不这样呢?”文侯好奇地接着问。“我们的老师啊,他是属能做得到,不去做的人。”子夏欣悦地答道。“这又是为何呢?”文侯不禁追问。

看着有点急切的文侯,子夏笑着说:“老师是为了我们呀。想想看,如果老师也象那位仙者一样,一问三不知,那么,一旦我们有什么疑问,有什么危难,要怎么办呢?”文侯听到这里,大悦。

圣人们来到这个世间,为了直接、有效地帮助我们,不惜牺牲自己身体的逸乐,与我们同甘共苦,同赴危难。所以,易曰:圣人吉凶与民同患。菩萨说:地狱不空,我不成佛。

4、孔子学琴

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

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5、两小儿辨日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④ 有名的历史人物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 ,出生回于答鲁国陬邑。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分别为:《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⑤ 历史人物孔子的简介 200字左右

孔子姓孔(祖父字孔,以其为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孔子画像(39张)作成《论语》。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 孔子精通《周易》,据说是《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礼》 《乐》,序 。

⑥ 曲阜历史名人

曲阜历史名人 〖少昊〗——五帝之首 黄帝的儿子,姓己名挚,号金天氏 。
〖柳下惠〗——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称为“和圣”。柳下惠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山东曲阜人。
〖孔子〗——至圣 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孔子所作,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颜子〗——复圣 名回,字子渊,山东曲阜人。
〖鲁班〗——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因是鲁国人,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乃木工匠开山鼻祖,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孔伋〗——述圣 字子思,孔子之孙。著有《中庸》、《子思子》。
〖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著有《左传》和《国语》 。
〖谷梁赤〗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作者,山东曲阜人。
〖申培〗(约前219~前135),名培,亦称申公、申培公。西汉今文诗学“鲁诗学”开创者。
〖孔安国〗字子国,西汉经学家。著有《古文尚书传》、《论语训解》、《古文孝经传》、《孔子家语》等书。古文尚书学派开创者。
〖孔融〗东汉文学家,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孔融以散文见长。
〖贾应宠〗明末清初著名鼓词作家 字思退,一字晋蕃,号凫西,又号澹圃,亦称木皮散客、木皮散人、木皮子。
〖孔尚任〗清初戏曲作家 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自号云亭山人。著有杰出的历史剧《桃花扇》。
〖孔继涑〗(1726~1791),著名书法家 字信夫,一字体实,号谷园,别号葭谷居士。他广泛搜集古今名家书法,刻意鉴别,先行临摹、构绘,而后精工刻成大小石碑584块,名为“玉虹楼法帖刻石”。其拓片装成101册,故又称“百一帖”。现存孔庙。
〖桂馥〗(1736~1805),著名书法家和训诂学家 字冬卉,号未谷,别号老苔、紫云仙馆。当时一些名门贵族,对他的字画争相收藏。在当时有“无桂不成世家”的说法。
〖孔孚〗(1925—1997)现代山水诗风的开创者,原名孔令桓。1925年4月1日生于山东曲阜。194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史地系。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大众日报》文艺编辑,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离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7年4月27日病逝。著有诗集《山水清音》、《孔孚册水诗选》,诗论集《远门之扪》等。《山水清音》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创作奖一等奖,《孔孚山水•峨眉卷》获1991年山东省优秀图书奖一等奖、1991年全国计划单列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 他的小诗清新、深邃、空灵,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生前感到些寂寞。共发表了诗作三百多首,诗论三十多篇,共出版了六本书,但总印数不足两万册,印数最少的一本只印了231册 “孔孚先生是一位生不逢时的诗人”,“他在一个文化贬值的时代投身于文化,他在一个没有诗意的时代选择了诗歌,他在一个金玉满眼的世界里固执地寻觅一种素朴而纯洁的境界。”。

⑦ 姓孔的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孔姓对中国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名人辈出,史不绝书。

孔子,名丘,春秋版时期鲁国权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他晚年致力于教育,据传有弟子三千人。他曾删修《春秋》,整理《诗》、《书》等。在哲学上、政治上,他建立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自汉以后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战国、秦汉间的大商人孔氏,经营冶铁业富至数千金。

西汉时,南阳人孔仅,大冶铁商出身,武帝时任大农丞,后任任大司农;经学家孔安国,丞相孔光。

东汉有泰山都尉孔庙,其子孔融,汉末文学家,是“建安七子”之一。

南朝齐有文学家孔稚圭。

唐代有经学家孔颖达,河中陕华等州招讨使孔巢父;僖宗、昭宗两朝宰相孔纬。

北宋有说唱艺人孔三传,曾经首创诸宫调。

清代有定南王孔有德,戏曲作家孔尚任,经学家、音乐学家,数学家孔广森

⑧ 是怎么评价孔子这历史人物的

孔子是一个学者,一个教师,一个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正直社会活动家。承认这些并不会让孔子的思想趋于黯淡,反而找到了他的定位。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位真正的学者,教育家。他第一次系统的整理了周朝以来朝廷与民间的礼制文化精华的学者,是中国历史开拓性的人物。第一次把教师作为一个伟大的职业区分于“神职”或者“官职”,这一点西方的耶稣等人皆没有做到,因为他们不是学者,而是神职或者官职。他同时也是第一次把“正直”与“仁爱”这些文明社会构成的基础思想系统化的人。
孔子当时代表贵族利益,维护周王朝的礼。思想是思想品格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这种光辉已经成为烙在历史的印记,即使在世界范围也是耀眼的光辉!

那些把孔子圣明化的人,要么被误解引导,要么不怀好意。比如明朝以后就典型的开始把尊孔成为专制工具,而非尊重他的学问与政见。礼制本基于“仁爱”却变成了专制的工具。重教育本是为传播继承并发扬文化,却变成了八股文的思想禁锢工具,取其形而去其核,挂其像而泯其意,可谓用心险恶。

⑨ 中国历史伟人孔子的成就

1 总结了尧抄舜禹三英时代和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智慧,开创了儒学。
2 创立私学学校,接收平民教育,开创了中国私人教育先河。
3 编写诗、书、礼、乐、春秋、易传六经。
4 担任鲁国大司寇、代相职务,治理期间鲁国快速发展,并抵制了齐国的压力,收回了被齐国吞并的领土。

⑩ 古代名人圣孔丘的称谓

孔子,孔夫子,孔丘,孔老二,孔仲尼,孔圣人,大成至圣文宣王。

大概就这么多了吧?我们从孔子开始讲起。

一;孔子,这个子字,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争出来的,子字代表有学问的人,百家诸子的意思就是有学问的人在争鸣。所以,就一个“子”字来讲,只是说明了孔子是有学问的人如老子,孟子,庄子等等都是有学问的人,是士大夫阶层的一种雅称,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二;孔夫子,夫子一词比子高出了一档,能称为夫子的人,大多是教育别人的先生了,在百家诸子中,能挂上“夫子”二字名谓的不多,就我所知,孟子曾经挂上过“夫子”这块牌子。曾在某些书刊上看到过孟夫子的称谓,道教教主李耳李老子,就没有这个荣幸,只好自称老子了,还玩起了装神弄鬼的把戏,这跟儒教的以育人为方针的政策是大相径庭了,老百姓只好叫他的门徒是道士了。夫子一词,在这里是对教书先生的一点尊称。也是对孔子的一点尊敬,别无意义。

三;孔丘,是孔子的本名,他爹娘给取的,没有其他的意思。

四;孔老二,孔子在家排行第二,就这么点意思。

五;孔仲尼,是孔子的号或者说说字,民国以前出生的人,有钱人家的人,生了儿子后,习惯于要给孩子取个字或号,比如毛泽东字润之,蒋介石字中正,就是如此,别无深意。

六;孔圣人,这是封建皇帝为了表彰孔子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所封的尊号,百家诸子中没有一个得到过皇帝的这个封号。至于后来人以及现在人对这个“孔圣人”的称号,各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一些肉麻当有趣的读书人对孔老二的马屁话。

七;大成至圣文宣王,实在是大清皇帝弄错了,但是皇帝圣旨巳下,这金口就难改了。于是将错就错给孔子的墓牌上刻上了这个封号。大清皇帝为了掩盖一点自己的差错,在孔子的墓牌前打了一道短墙,到过山东孔墓的人都知道,你站在正面,背后是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墓牌,无论你怎么调高调低,一道短墙把那个“王”字挡住了,你的照片上只有“大成至圣文宣”六个字,那个“王”字是不会显示在你的照片身后的。这说明了满清皇帝发觉了自己封错了,封的太大了,给汉人长威风了,这是断断不可的。要想收回?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好打一道短墙把那个“王”字挡住算了。不相信?自己去拍一张照片就是了。

阅读全文

与孔丘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