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爱姓历史名人

爱姓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2-27 21:40:41

❶ 历史上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根据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成、袁义达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所发布的百家姓最新顺序,史姓排名85位。百家姓排名63位! 史佚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历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职,辅佐武王克商,与周、召、太公共辅成王。一生为人严正, 《桐叶封臣》里“天子无戏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并将他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史佚子孙以官职“太史令”的史字为氏,称史氏。
史佚-西周太史令佚(辛甲三子)。因官而得姓。
史鱼-春秋时卫国史官。
史大奈
史恭-汉宣帝舅公,凉洲刺史,抚养、辅佐宣帝有功,赠杜陵侯。史崇高祖。
史崇-史姓家谱始祖。东汉溧阳侯。
史万岁-杜陵人(今陕西西安)。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
史大奈-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唐朝开国功臣。
史务兹-唐朝武后之宰相。溧阳侯21世孙。
史思明 ,[1] 宁夷州(今 辽宁)突厥人, 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居营州柳城,初名崒干, 其貌不扬,懂六蕃语。姿癯露,鸢肩伛背,廒目侧鼻,寡须发,躁健谲狡史 。突厥族,宁夷州人,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著名唐朝叛将,“安史之乱”祸首之一。
史朝义:(公元?~762年待考),突厥族,史思明的长子;楼烦人(今山西)。著名唐朝“安史之乱”叛将。
史浩-南宋朝宰相。为岳飞平反昭雪。溧阳侯35世孙。
史浩
史弥远-南宋朝宰相。史浩四子。溧阳侯36世孙。
史嵩之-南宋朝将军宰相。史浩侄子。溧阳侯37世孙。
史嵩之
史天泽-元朝忽必烈的丞相。镇阳王。
史天泽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史夔-清朝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师。康熙字典修纂官。溧阳侯51世孙。
史贻直-清朝文源阁大学士,宰相,军机大臣。溧阳侯52世孙。
史籀:(生卒年待考),周朝初期著名史官史佚后裔。著名周宣王时太史、书法家。
史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晋国大夫。
史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鲁国宰相。
史丹:(生卒年待考),字君仲;鲁国人,徙杜陵。著名汉朝大臣。
史游:(生卒年待考),西汉人。著名西汉书法家。
史道硕:西晋画家,他有四个弟子,皆以善画得名。
史弘肇:(生卒年待考),字化元;郑州荣泽人(今河南郑州)。著名五代后汉名将,以武功显名。
史伦:(生卒年待考),燕京永清人(今河北永清)。著名宋朝教育家。
史达祖:(生卒年待考),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人(今河南开封),居杭州。著名南宋词人。
史际:(生卒年待考),江苏溧阳人。著名明教育家。
史孟麟:(生卒年待考),江苏宜兴人。著名明朝理学家。
史震林:(生卒年待考),字岵冈;江苏金坛人。著名清朝文学家。著有《西青散记》、《华阳散稿》等。
史荣椿:(生卒年待考),字荫堂;直隶大兴人(今北京大兴区)。著名清朝抗英将领。
史良-前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史玉孝-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史可-电影演员。
史玉柱-企业家
史泰祖-香港著名皮肤科医生
史量才-民国爱国报业家
史东山-电影导演
史久镛-海牙国际法庭庭长
史群-当代水产学家
史克信:(公元1928~),黑龙江克山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史泽波:(公元1899~1986年),字恩澍;河北献县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十九军军长。
史宏烈:(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华北“剿总”军法执行部主任。
史文桂:1947年任澎湖列岛要塞司令,1948年9月授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炮兵司令。1954年退役。
史锐: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联合后勤司令部副总司令。
史玉波:(1954年10月~),河北枣强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史兰芽:浙江省杭州市人,影视演员。因为出演电视剧《围城》而成名。
史冬鹏:中国男子110米栏项目的运动员。
史文清:江西省政府副省长。
史文中:现任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矿业大学讲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地球资讯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史和平:江苏省政府副省长。

中国历史上有姓易的名人吗我姓易

来自姜姓,以易为氏.武王伐纣时,姜尚担任统兵的军师,协助武王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武王的信任.封他于齐.后来又封他的子孙于易地,这一部分姜尚的后代于是以地名作为姓氏,为易姓.这就是河北易氏的由来.
易 雄:东晋长沙浏阳(今属湖南省)人,官任舂陵令,曾从湘州刺史司马承起兵讨王敦,事败被俘,以不畏死难而扬名天下.
易 重:唐朝人,官至大理评事.时云其:“放里仙才若相问,一年攀折两重枝.”
易 充:分宜人,宋代学者,聪慧超群,年仅十六、七岁时即通《易》、《书》、《诗》,号“三经处士”,著有《中州文集》.
易 祓: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宋代淳熙年间进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著述甚丰.
易元吉: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北宋著名画家,工于花、石、禽、獐猿,亦精于花鸟瓜果,是徐熙、唐希雅的继承者.其作品有《猴猫图》、《聚猿图》、《花石珍禽图》等.
易延庆:上高(今属江西省)人,以荫为奉礼郎,知临淮县,宋太宗时升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以葬母去官,母生平嗜栗,乃植二栗于墓前,树长而连理,时称“纯孝先生”.
易绍宗:湖广攸县(今属湖北)人,明代洪武年间因军功授象山县钱仓防千户,后在建文三年(1401年)在与倭寇作战中丧身.
易翼之:腾越(今云南省腾冲)人,明代著名学者.正德中知长寿县,因与上司不和而隐归,著有《四书音义汇编》、《春秋经传汇编》、《古今诗评》等.
易元贞:明代桂林人,字正之,官崇阳令、平县令,为官清廉,性清介,尤恤孤弱,禁强御.暇日延诸生论道谈文.死后贫无以葬,人民为他举办葬礼,罢市相送.
易贞言:清代湘乡人,康熙年间诸生,著有《周易讲义》等.易宗涒清代著名学者,曾在乾隆年间举鸿博而名震京师,著作甚丰,有《性理精微》等存世.
易宗捃:清代学者,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
易佩绅:清代龙阳(今湖南省汉寿)人,官至江苏布政使.
易子需:广东省鹤山人,工于诗、词、书、画,尤精篆刻,曾与萧友梅合作新体乐歌.
易顺鼎:湖南省龙阳人,近代诗人.清光绪年间中举,官至广东钦廉道,后事袁世凯之子袁克文.除善作诗外,也作词及骈文,作品有《丁戊之间行卷》、《四魂集》等.易汉文:湖北礼山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人,在甘肃古浪战斗中牺牲,年仅二十九岁.
易秀湘:江西人省,当代政治家.革命年代,历任红军指导员、中共中央管理局局长、东北人民政府商业部副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等,参与领导广东和中南地区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4年10月8日因病逝世.

望采纳

❸ 爱姓的历史名人

耀居一等爵;复
荣为西将军。制
清代侍卫内大臣爱星阿,因功诏加定西将军,封一等公。卒谥敬康。
官封一等子;
著有五分疏。
上联:清代将领爱音塔穆,积封一等子。下联:唐代高僧爱同,著有《五分律疏》。 姓启唐代祖脉远;
望出西河子孙昌。
全联指爱姓源流及郡望。
西河郡:汉置,治富昌(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后汉移治离石(即今山西离石),献帝末废,曹魏始于汉兹多县置西河郡,即今山西汾阳市治。

❹ 历史上姓明的有哪些名人

姓明的历史名人有
明克让:字弘道。隋朝平原人。少好儒雅,博涉书史,三礼礼论,他都有钻研。天文历法、占卜他都深有研究,各得其妙。先在梁朝作官,后又在周朝作官,累迁司调大夫。隋文帝受禅后,被拜为率更令,进爵为侯。对当朝的实事,他经常发表有见地的议论。著作有《孝经义疏》、《古今地带记》、《续名僧记》等。
明玉珍:元朝随州人,元末农民大起义时率众加入红巾军徐寿辉的部队与元朝的军队交战,战争中眼睛受到到伤害。后来攻打重庆,攻陷了成都。后来徐寿辉被害,明玉珍以刘桢为参谋建立了以大夏为国号的国家。明玉珍身高八尺,身形魁梧,勤俭节约,爱好文学。礼贤下士,与明太祖关系很不错,经常书信往来。他在位五年后就逝世了,那时他才有36岁。
明灿:字辩之,湖北浠水县人。民国13年秋进入湖北陆军第四旅当兵,升至副连长。民国20年任陆军补充第一旅连长。民国26年任陆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连长,参加南京保卫战,右臂受伤,随军队撤退。后来被保送到中央军校高教班第六期受训。毕业以后参与马回陵、上高、高安等战役。第二次长沙会战时调升中校副团长。民国31年代团长职。民国36年5月十四日,在孟良崮战役中代理旅长,16日身亡。时年40岁。
明山宾:梁代东宫学士,字右若,十三岁的时候已经博通经传,累官至东宫学士,兼国子监祭酒,存世有《吉礼仪注》等二百余卷。
明安:清朝名将,天聪间从征察哈尔,攻打大凌河,有功。雍正年间被封为一等侯,加字恭顺。
明亮:后魏阳平太守,字文德,平原人。性情文静厚道,知识丰富,很有才能。被授以勇武将军,除阳平太守。清白爱民,颇有惠政。
明瑞:清代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初由官学生授为二等侍卫,乾隆间出征伊犁和缅甸,他都有很大的功劳,被授以将军的官职。后又为云贵总督事。存世的作品有《北窗吟稿》。
明辰:清代画家,扬州人,号问焦,为建隆寺僧。爱好画梅,不去继承古人的风格,而是独创一体,潇洒自然,下笔很有情趣,他的作品到现在还有保留,都保存在《墨林今话》里面。
明遐:梁代著名的宦官。
明僧绍:南齐隐士,字陈烈,朝廷多次请他出去作官,他从来没有出去。他隐居在广郡崂山聚众讲学,齐高帝想与他见面,但后来他终于没有肯与高帝相见。
明安图:清代数学家,蒙族人,字静庵。曾任钦天监监正。当时有西方人来华,介绍了圆周率等三个公式而却无法证明。安图经过三十年的刻苦钻研,终于获得了证明,并且发明了另外六个公式。曾经著《割圆密率捷法》,书还没有写成就死去了。

❺ 姓爱的人有哪些

新觉罗姓氏字辈

辈分与起名

爱新觉罗家族,生子取名成了一件复杂的事情,不过这也仅限于近支宗室。至于远支宗室和觉罗,相对较少受到束缚。

在《爱新觉罗宗谱》中,乳名和小名随处可见。像小明、小喜、小群、小桂、小柱、小贝、筱鹤;大力、大喜、大林子以及落柱、老疙瘩、老生打。人名中的数字,多数反映的是排行,如小四、小五、小九、二小、二福、二锁、二喜、二秀;二庆、二肥、二胖、二铁、三锁、三福、三秀、三宝、三泰、三德、三寿、三珠、四保、五福、五全、五德、五龄阿、八宝、九龄。希望生女儿,就干脆给男孩起名叫二凤、芯莲、牛妞。

有些名字,反映出长辈对子女夭折的忧虑,如钉铸、铁锁、所林、拴柱、留住、保住。还有如汉人叫“狗剩”的,是想过往的妖精对这条小命不屑一顾。希望孩子长大结实、勇猛、有福气,就叫石头、石柱、铁山、铁柱、虎哥、顺哥、远福。

在远支宗室和觉罗中,使用数字取名也是一个特点。多以孩子出生之时家中老人的年岁来取名,如五十九、六十八、七十二、八十三,反映了人们延年益寿的愿望。同时,这种方法无需高深的文化,简便易行,琅琅上口。在《宗谱》中这类名字在300个以上,从五十起,一直到九十,九十以上较少。这些人也多数是无爵无职的,即使有爵职,爵不过奉恩将军,职不过参领、佐领。

入关前,爱新觉罗家族按满族习惯,从名字上分不出辈分。入关以后,康熙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给子孙取名也采用辈分字。他生有35子,除夭折的11子外,24个儿子一律使用“胤”字作辈分字,还规定儿辈为“胤”字辈,孙辈为“弘”。字辈,曾孙为“永”字辈。

1722年,雍正按照避讳的规矩,他的那些兄弟,再用“胤”字作辈分字就不合适了,于是一律改为了“允”字。惟一的例外是,后来怡亲王允祥病逝,雍正的说他“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所以,特地恢复他的名上的“胤”字。

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王容)画了一幅《岁朝图》,进呈给孝圣皇后,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后来,他取其中的“永绵亦(奕)载”4字为近支宗室的字辈。1776年,又规定以后皇嗣取名,永、绵二字改用颐、曼,而别的人仍用永、绵作字辈。

1825年,从大臣选出的10个字中,道光帝钦定了“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1857年,咸丰帝又续拟了“焘闾增祺”4字,作为“启”字以下的字辈。

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

胤弘颐曼奕载溥毓恒启焘闾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 (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字辈是第7代,绵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 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闾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

1937年,溥仪又增:

“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

那些支派较远的宗室,往往也有自己的字辈。如豫亲王保泰的后人,“载”字辈改用“常”字,“溥毓恒启”字辈,分别用“松柏清国”4字

❻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姓由

李氏在历史上有过很多望族,名气最大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秦朝发源於陇西郡的李家。他们的始主是李崇,秦朝陇西守。第四代孙子叫李仲翔,是河东太守,征西将军,后战死沙场。
以后,这支李氏传了20多代,到隋朝,出了灭隋建唐的唐太祖李渊。陇西李氏名人辈出,仅唐朝一代就出了21位宰相。汉将李广,西凉主李暠等都是陇西李氏之后。真是人才济济。
从汉朝到唐朝,陇西李氏共分衍出13个房支,它们是:范阳李氏,尊李崇6世孙李向(尚弟)为始祖;顿丘李氏,奉李广孙李忠为祖;渤海李氏,始祖李恬;申公房李氏,始祖李潜;丹阳李氏,始祖李伦;安邑李氏,始祖李盖;镇远将房李氏,始祖李愔;平凉李氏,始祖李系;姑藏李氏,始祖李函;敦煌李氏,始祖李茂;仆射房李氏,始祖李冲;绛郡李氏,始祖李成礼;武陵(后为武阳)李氏,始祖李刚。
一是西汉时期发源於赵郡的李氏。他们的始祖是李玑,他是李崇的四弟,在秦朝任太傅的官职。他的儿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国丞相李牧。赵郡李氏在唐朝以前的声望高於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共分衍出10多个房派郡族,主要有:中山李氏,开基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颖川李氏,始祖李秉,为李牧5世孙,汉颖川郡守,遂居颖川;辽东李氏,奉李齐13世孙李宝为祖;江夏李氏,奉李秉5世孙李就为祖;汉中李氏,奉李秉6世孙李颉为祖;襄城李氏,有李膺,为李秉8世孙;常山李氏,奉李楷为祖。李楷为李膺6世孙,於晋代避赵王伦之乱,徒居常山平棘,他有5子,分居三处,形成东祖、西祖、南祖3房,通称平棘李氏;广陵李氏,为江夏李氏分支,奉李就18世孙李元哲为祖。赵郡李氏支派繁多,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是仅次於陇西李氏的大族。
唐朝以后,还有一些人是朝廷赐姓而形成的李氏大家族。这些人大多为少数民族,他们在中国北方和西北发展,后不少向江南移居。这其中主要有:
柳成李氏:有两支。一支是唐朝大将李光弼的家族发展来的,后称金陵李氏。另一支是成德节度吏李宝臣的家族。
代北李氏:出自沙陀部族李国昌。李国昌以功授代北节度使,其子李克用为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勋建立后唐,称霸一时。
武威李氏:唐将李抱玉,本姓安。祖先为安息国世子,入中国居洛阳,后裔避乱徙居武威,衍为大族。至抱玉时,赐姓李,徙籍京兆,其族遂为京兆李氏。

李耳,字伯阳,世称老子,又叫老聃。春秋时期陈国人,出生在河南鹿邑县东。早年担任 东周守藏史 (相当现今的图书馆馆长)。后因为周朝发生叛乱时,大量典籍被带到楚国,而被免职。
随后又到鲁国生活多年,与孔子来往较多。孔丘曾经适周问礼於老聃,向他学过周礼。后来不忍见周朝衰落,西出丞谷关,守关的令尹(官名)听说他很有学问,就让他写书,於是就有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道德经》。
他在这部书中提出"无为而治"。 认为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应当不干涉人民的行为,不用教育,让他们自然发展。这一观点影响深远,在当今的企业管理理论中,就有人提倡 无为而治 。
他是道教的鼻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提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仅次於儒教创史人孔丘。在封建社会中,他的思想有时取代儒学的地位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潮流,魏晋时的玄学在中国的盛行,就是明证。

李世民,公元599年生於陕西武功。自幼熟读兵书,箭头可射穿门板。其父李渊是当时隋朝皇帝杨坚的姨甥。
李世民少年时,皇帝杨坚大建宫殿,开掘大运河,挥霍无度。李世民18岁时劝李渊杀掉杨坚派来的监视,在太原起兵。在李世民的积极参与下,李氏父子一路过关斩将,深得民心,仅用半载时间,大兵直逼长安。
次年三月(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立建成为太子,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唐政权在关中立稳脚后,李世民开始为统一天下而争战。他打败了盘踞在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收服太原,迫使原隋将王世充自缚投降。公元624年,统一中国的战争基本告一段落。这一年他才24岁。

2 姓李的名人
太子李建成害怕李世民军功显赫,危及自己的地位,想要密谋杀害他。两年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被迫让位。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力,精减行政机构,使权力进一步集中,并采取措施积极扩大外交。当国外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时至今日,仍然有些国家把华侨称为"唐人",把华人聚居的社区叫做"唐人街"。
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局面。"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当时昌盛情形的具体写照,其后不久,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他把百姓比喻成水,自己比喻成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治国名言流传至今。 李世民不愧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李白,字太白,唐武 (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生於西域。自幼家境富裕,他的父亲具有较高文学修养,使他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传他少年时,有一次贪玩逃学,遇一老大娘在磨铁杵(舂米的工具)。李白觉得很奇怪,得知老大娘要把"铁杵磨成针"后,深受感动。这正是民间流传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出处。
李白在26岁时,离开家人,开始了漫游生涯,渴望做一番大事。当时道教被奉为国教,人们隐逸学道并非是单纯的目的,消极遁世更多是出於政治动机。李白也没有能跳出世俗,他广泛结交种类人物,为自己实现政治抱负创造条件。
李白漫游16年后,终因《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杰出的诗歌创作,名誉海内外,被唐玄宗招进皇宫。初进京城,贺知章拜读他的《蜀道难》时,一篇诗文没读完,竟然连续赞叹四次,说李白是谪仙人(被惩罚落入人间的仙人)。
接见之日,玄宗用七宝床赐食,亲手调羹给李白吃,并让他在翰林院供职(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文诰诏令)。玄宗爱重李白的才气,但只想把他作为御用文人,并非在政治委以重任。
李白性格傲岸,无视权贵。据史书记载,唐玄宗召见李白时,见他神气清朗,气宇轩昂,不觉忘了身份,竟像老朋友似的让李白换鞋子。李白把脚伸出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权倾朝野之人,从此怀恨在心。后借李白应玄宗命新赋《清平调词》中"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两句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将她说成出身低微的汉成帝皇妃赵飞燕,来污辱、讽刺她。杨贵妃从此怀恨在心,三次阻挠玄宗任命李白官职。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离开长安,又开始了漫游生涯。李白晚年漂泊困苦,病逝於当涂县,享年62岁。
李白的诗歌共存有一千多首,他的诗作风格奔放自然,色调瑰玮绚丽,极善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和素材,想像丰富,意境奇妙空灵,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内容涉及广泛,并取得较高造诣。同盛唐其他诗人只擅长在某一领域的创作相比较,其文学历史地位不言而喻,有韩愈的诗为证:"李杜诗文在,光焰万丈长"。

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生於新加坡。从他的曾祖父起,其家族在新加坡已住了一百多年。 他的曾祖父是中国粤东大埔县党溪乡人,漂洋过海,到新加坡谋生。小时候,他的祖父把他送进英文学校就读。
学生时代,李光耀荣获一份莱佛士学院的奖学金。在莱佛士学院读了两年。后来留学英国剑桥时,李光耀获得法科的双料第一名,年终考试时,名列荣誉榜榜首赢得特优奖。
1950年大学毕业后,李光耀从伦敦回到新加坡。最初几年,他为许多职工会的担当代表律师。 1954年,李光耀与同僚们成立人民行动党,并更加深入地进行反殖民斗争。1959年,在各政党联合斗争中,新加坡赢得了自治权。人民行动党在选举中获得决定性席位。年仅30岁的李光耀出面组织政府,并担任首任总理。
在战后出现的亚洲领袖群中,李光耀的在位时间最久,后又出任新加坡资政,他现在是那一代领导国家独立的亚洲领袖中硕果仅存的一个。
《光明日报》等报刊如此评论他:以任何标准而言,李光耀都是世界上罕见的杰出领袖,是他的雄才大略,使得马来西亚半岛这脏乱、拥挤、豪无矿产资源的港口小岛在三十年间,变成世界第二大港,亚洲金融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人民年平均所得高达八千美元以上,是仅次於日本的亚洲第二高收入国;变成最为摩登、整洁、秩序井然、绿茵遍地的花园王国。

❼ 我国历史上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史姓的历史名人:

❽ 历史 易姓名人

名人有很多,比如:

易道三:(生卒年待考),字明甫,一字象生。著名明朝末期大臣。

易贞言:(生卒年待考),字内美;湘乡人(今湖南湘乡)。著名清朝学者。
清康熙年间诸生,著有《周易讲义》等。易宗氵君清朝著名学者,曾在乾隆年间举鸿博而名震京师,著作甚丰,有《性理精微》等存世。

易宗捃:(生卒年待考),字公申。著名清朝学者。
清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著有《性理精微》等。

易尚升:(生卒年待考),字与同;湖南澧州人。著名清朝官吏。
康熙四十四年举人,官直隶新城县知县。

易贞言:(生卒年待考),字内美;湖南湘乡人。著名清朝文学家。
康熙间诸生,性孝友,著有《五经精义》、《爱日堂集》、《松堂诗集》等。

易宗瀛:(生卒年待考),字公仙,号岛民,易贞言长子;湖南湘乡人。著名清朝大臣。
乾隆间举博学鸿词科,选浙江曹娥江盐场大使,工诗文。

易宗涒:(生卒年待考),字公申,号实庵,易贞言次子;湖南湘乡人。著名清朝文学家。
乾隆间举博学鸿词科,名噪京师,与兄易宗瀛被时人称誉为陆机、陆云兄弟,著有《五经辨疑》、《四书绎注》、《岸亭偶谈》、《丰霞楼诗文集》等。

易祖栻:(生卒年待考),字淑南,号啸溪,易宗瀛之子;湖南湘乡人。著名清朝官吏、书画家。
官江苏青浦主簿,工书法,善画墨竹,间作山水鱼虫,著有《啸溪诗稿》。

易良俶:(生卒年待考),号屏山;湖南黔阳人。著名清朝官吏、文学家。
嘉庆十六年进士,任河南卢氏县知县,劝民种植桑、茶,道光间调孟县知县,升邓州知州,著有《春秋撮要》、《中州风俗说》、《海防臆说》等。

易 棠:(生卒年待考),字念园;湖南善化人。著名清朝大臣、诗人。
道光九年进士,咸丰间官至陕甘总督,著有《贻芬书屋诗文集》。

易佩坤:(生卒年待考),字子笏,一字笏山;湖南龙阳人。著名清朝大臣、文学家。
咸丰五年以优贡出仕,官至江苏布政使,著有《函楼文集》。

易本娘:(生卒年待考),字眉孙;湖北京山人。著名清朝经史学家。
道光间举人,潜心经史,著述甚富,有《申顾》、《姓觽刊误》、《春秋楚地答问》、《字体蒙求》、《一蠡诗存》、《一粟斋试帖》等。

易 山:(生卒年待考),字国顺;湖南沅陵人。著名清朝医学家。
早年得异人传授,精于外科,手术多有奇效,人称易神仙。

易润坛:(生卒年待考),字昀荄,号荷生;湖南长沙人。著名清朝大臣、诗人。
累官道员,加按察使,著有《听竹草堂诗文集》。

易 宏:(生卒年待考),字渭远,号秋河,又号云华子;广东番禺人。著名清朝诗人
工诗词,著有《云华阁诗略》等。

易之瀚:(生卒年待考),字浩川,号蓉湖;江苏甘泉人。著名清朝数学家。
笃嗜算学,时罗士琳有《四元玉鉴补草》,因从问难,为撰《四元释例》。

易佩绅:(公元1828~?年待考),龙阳人(今湖南汉寿)。著名清朝官吏。
易佩绅生于汉寿,是清末儒将,官至四川、江苏布政使。写下诗词八百余首,有《函楼诗钞》、《函楼文钞》二十余卷。

易子需:(生卒年待考),广东鹤山人。著名近代画家。
工于诗、词、书、画,尤精篆刻,曾与萧友梅合作新体乐歌。

易顺鼎:(公元1858~1920年),字实甫,又字中硕,号哭盦;龙阳人(今湖南汉寿)。著名近代诗人。
清光绪举人。清末官至广东钦廉道。中日战争时属主战派,曾两度到台湾为抗战奔走。

易秀湘:(公元1905~1954年),江西赣县人。著名现代政治家、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大革命年代,曾参加赣南农民武装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四军、红一军团任战士和初级指挥员,参加巩固发展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1933年任连政治指导员。1934年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总支书记。参加了第四、五次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易汉文:(公元1907~1936年),湖北礼山人(今湖北大悟)。著名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先烈。
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排、连长,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红九军教导师政治委员,第二十七师政治委员等职。
1936年11月在甘肃古浪战斗中牺牲,终年二十九岁。

易耀彩:(公元1916~1990年),江西泰和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军区独立团排长,独立第五师第十五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八军团第二十三师连政治指导员,军委一局二科科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易 言:(公元1935~今),原名刘锡诚;山东昌乐人。著名当代作家。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

易炳文:(公元1932~今),河北人。著名现代书画家。
现为河北省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保定老年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其书法特色不拘一格,善写楷书、行书、行楷、隶书、篆书等多种书体。
曾出版《易炳文书法作品集》,易炳文先生书法创作有着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该书法气势磅礴、刚劲有力,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书法艺术大赛,并多次获得大奖。作品曾在《河北日报》、《中国书法研究》《保定日报》《保定晚报》等多家刊物上发表。

易中天:(公元1947~今),湖南长沙人。著名现代文学家。
易中天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

易 英:(公元1953~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人。著名现代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世界美术》杂志编审。

❾ 姓爱的人有哪些

给你一个你可能听说过的人的名字————————爱戴

《姓氏考略》记载:“唐时,回鹘国相有爱邪勿,赐姓爱,名弘顺。”
爱姓来自唐代时的回鹘国。1000多年前的大唐声威远播,也许为了布恩树德,曾经把回鹘国的首相爱邪勿赐姓于爱。当时,这是一份莫大的荣誉,所以,爱邪勿的子孙就以爱为姓,称爱氏。所谓回鹘国便是汉代以来就跟中国关系密切的回纥。

【历史名人】

爱 曾 (?-23),新莽农民起义军领袖。字子路,东平(今属山东)人。与肥城刘诩在卢县(今山东长清南)城头起义,故称“城头子路”。他自称都从事,刘诩称校三老,转战于河、济之间,众达二十余万。刘玄政权建立,任东莱太守,诩为济南太守。不久,为部将所杀,所部被刘玄解散。
爱 申,金将领。一名忙哥。初为虢县镇防军,累功迁军中总领。犯罪当死,留军中效力,受命救秦州城,逐李文秀出秦州,以功迁德顺节度使、行元帅府事正大四年,元军围城,坚守一百二十个昼夜,城破自杀。
爱 鲁 (?-1288),元将领。唐兀人,昔里氏。初袭职大名路达鲁花赤。至元五年(1268),从云南王征金齿诸部,立有战功。后数年间,累迁广西、云南,历任宣抚使、招讨使、副都元帅、参知政事。二十四年(1287)改行尚书右丞,从镇南王征交趾,大小十八战,直逼王城,功最多。翌年,感瘴疠而卒,赠平章政事。
爱 薛 (1227-1308),元学者。拂林(今小亚细亚一带)人,基督教聂斯脱里派教徒,通西域诸国语及星历、医药。年约二十岁,代父应召为定宗贵由近侍。中统四年(1263)掌西域星历、医药二司。至元二十年(1283)从丞相孛罗出使伊利汗国。回朝后累迁翰林学士承旨,兼修国史。大德元年(1297)授平章政事。卒后追封拂林王。
其他爱姓名人有清诗人爱兰仙等。近当代爱姓名人有核物理学家爱新筠嘉,营销专家爱成等。

金代有 爱申。

爱新觉罗家族

❿ 姓易的伟人有哪些

易绍宗,湖广攸县(今属湖北)人,明代洪武年间因军功授象山县钱仓防千户,后在建文三年(1401年)在与倭寇作战中丧身。

易翼之,腾越(今云南省腾冲)人,明代著名学者。明武宗正德年间知长寿县,因与上司不和而隐归,著有《四书音义汇编》、《春秋经传汇编》、《古今诗评》等。

易元吉,长沙人,北宋著名画家,工于花、石、禽、獐猿,亦精于花鸟瓜果,是徐熙、唐希雅的继承者。其作品有《猴猫图》、《聚猿图》、《花石珍禽图》等。

易贞言,清代湘乡人,康熙年间诸生,著有《周易讲义》等。易宗涒清代著名学者,曾在乾隆年间举鸿博而名震京师,著作甚丰,有《性理精微》等存世。

易福韬,清代衡阳人,清例授修职郎明经进士,即补儒学正堂.名福莹,字用六,号桓山。道光八年子九月二十三日未时生寿七十一,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六月二十九日申时终,葬衡州府政义乡四十一都六区邹家冲。今湖南省衡阳县杉桥镇伊山冲。

其子易相翎(清自治究研毕业, 名济清,辈名昌生。任义化乡议员,字天一,号少桓,别号相翎,亦作商霖,清同治三年甲子四月初六日辰时生,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五日丑时终,葬现伊山村云锦组马土皂双金夹,题“鹿鸣凤山”于伊山寺(此寺以《梅花三弄》曲作者桓伊而名)。

阅读全文

与爱姓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