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翡翠玉璧是什么 翡翠玉璧有哪些历史故事
璧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的玉质环状物,凡半径是空半径的三倍的环状玉器称回为璧。《答尔雅》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所谓肉是指边,好是指孔。
翡翠玉璧就是翡翠做的环状物,但中国自雍正才开始使用和琢磨翡翠,所以翡翠璧的年份都很短;历史故事就不用说了;最著名的是玉璧故事——和氏璧。
㈡ 墨尔本翡翠故事的来历
我在墨尔本公干期间,去拜访一位多年未见的朋友。朋友旅居墨尔本10年,在我们未见面之前,在MSN上有多次交流。朋友对我的造访充满热情。 墨尔本这座城市,在我忙于公务时,并没有多少时间去欣赏它。但跟随着朋友驾车漫无目的地转悠,才发觉它是浓墨重彩的油画一般的城市,厚重而不乏优雅。其实澳大利亚不算历史悠久的国家,墨尔本却让我感受到欧洲移植过来的古老文明,或许因为它曾是英国的殖民地。 逛得乏了,朋友与我到一间咖啡馆休憩,我的脑海里突然跳出一首歌的名字来。我问朋友:“在国内时,我听说有一首歌叫《墨尔本的翡翠》,但没有认真听过。澳大利亚也出产翡翠吗?带我去看看吧。”朋友对翡翠所知不多,他思考片刻后说:“你想买翡翠?可以,我带你去唐人街。” 朋友认为,要找翡翠,只有去华人聚居的地方,像翡翠和玉石这类“石头”,东方人视作珍宝,西方人好像不大“感冒”。 在一间华人的珠宝店内,我总算见到了慕名已久的墨尔本翡翠。店主是一位广东人,在墨尔本经商多年,和他一番攀谈后才知道,墨尔本其实并不产翡翠,澳大利亚全境也不出产,他店内的翡翠是从中国运来的。朋友却有些不信,他认为,歌曲中既然唱了,肯定有这么一回事。后来我们询问了一名澳大利亚当地人,才发现,《墨尔本的翡翠》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对男孩说,要是他能找到一块墨尔本的翡翠,就嫁给他。男孩找了多年,才知道,墨尔本原来是不产翡翠的。朋友哈哈大笑起来,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你就是那个男孩吧!” 据说有人看了电影《非诚勿扰》后,为了追寻爱情到北海道,我听了《墨尔本的翡翠》,却跑到墨尔本寻找根本不存在的翡翠
㈢ 关于玉石的故事,如《和氏献璧》·《完璧归赵》
着很多的
和氏献璧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美玉的传说
相传盘古死后,他的呼吸变成风和云,他的肌肉化成土地,而骨髓就变成玉石和珍珠,因此玉器被视为吉祥物,具有驱邪避凶的魔力。从古到今,不少人把它作为家传之宝或定情信物,甚至认为是君子的象征。《礼记》曾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忆力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 而《说文解字》亦称玉是“石之美者”,因此人们对玉器的崇高情操可见一斑今天,玉石已成为深受欢迎的装饰品与艺术品,传说玉器具定惊、趋吉避凶之效,能保佩带者平安吉祥、富贵长寿,有深远寓意。中国人认为玉器可令佩带者凝神聚气,而圆形的玉更代表天地之司的和谐圆满,所以玉环、玉扣及玉厄等圆形饰物都非常受欢迎。玉的颜色除了从自到绿外,还有黑色、棕色及红色,而最受中国人喜爱的颜色则首推清澈的绿翡翠。
密玉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郑州新密牛店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石匠全”的村庄。村头住着一个老石匠,他有一个女儿叫绿翠,还收了一个徒弟叫玉郎。玉郎为人忠厚老实,人缘好,又勤快,深受全村老少夸奖,有人便牵线将绿翠许配给玉郎,老石匠欣然同意。
正当老汉忙着给玉郎、绿翠筹办婚事的时候,大祸忽然从天而降。皇帝派来选美的钦差,听说绿翠长得美,便降旨要绿翠入宫。老石匠眼看女儿要被人夺走,十分恼怒,撕碎圣旨,一头向钦差撞去。钦差恼羞成怒,一刀将老石匠砍死,接着把绿翠强行拉到轿中带走。再说玉郎赶回家,看到师傅倒在血泊中,绿翠又被抢走,便不顾一切追上前去,死死拖住花轿不放,结果被乱棍打死。
皇帝是个好色昏君,见绿翠美貌,心中大喜,立即降旨,册封绿翠为贵妃娘娘,五天后举行大婚盛典。
绿翠进宫后,哭得死去活来。她决定绝食,以死抗争。到了第三天,忽然进来一位长者,有人称他为国公。来人喝退宫女和左右人等,对绿翠说:“好姑娘,不要再哭了,你在这里就是哭死,也没有用。况且,你这样做,保不住性命事小,可怎么给你爹爹和玉郎报仇呢?”绿翠听了,忙请教这位老者。
国公走后,绿翠唤宫女端饭进餐,然后让她们帮自己梳妆打扮。太监见了,赶快向皇帝禀报。皇帝听了异常高兴,连忙来到后宫。看到绿翠的样子,以为她已经回心转意。 绿翠请求皇帝允许她返乡祭奠爹爹,然后回宫。昏君正在犹豫为难之际,老国公恰好进宫奏事,这个昏君就把绿翠的要求告诉老国公,要他出主意。国公说:“还是依了她好,以免她寻死身亡。皇上如果不放心,国公我可以前往护驾,保管万无一失。”于是皇帝命国公带领兵丁,护送绿翠回到老家。
绿翠回到石匠全村,在爹爹和玉郎坟前痛哭。霎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接着,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紧接着,玉郎的坟墓忽然变成一座大山。随着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大山拦腰裂开一条巨缝,山缝里出现一个大门。玉郎飘然站在山门旁,满脸含笑地向绿翠招手。绿翠一见玉郎,便纵身向山门扑去。接着又一声巨响,裂缝闭合,大地恢复了平静。从此以后,再也不见玉郎的坟墓,代替它的是一座高耸人云的大山。
前来护驾的国公,看到绿翠和玉郎双双团聚,放声大笑,在笑声中气绝而逝,化成一座山峰。
不久,石匠全村的乡亲们在山缝中,发现了一层绿色透亮的石头。当地的老人们便一齐前往观看,都说是绿翠扑山门时,把绿色的衣裙夹在山缝中了。于是,石工们就顺着绿色的痕迹挖凿起来,希望能救出绿翠。挖到深处,挖出了紫红色和绿色的彩石,晶莹透亮,闪射出奇光异彩。这天晚上,石工们做了一个美好的梦,梦见国公老人说:紫红色石头是玉郎变的,绿色石头是绿翠的化身。这些彩石叫翠玉,可以雕琢成器,是无价之宝。于是,石工们就把它雕成各种美丽的玉器,从此,密玉一直深受珠宝商的欢迎。
玉郎和绿翠的故事也就流传了下来。
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宾馆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这段故事来,还对蔺相如的英勇行为翘大拇指哩。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㈣ 关于玉,翡翠,血玉的传说,民间故事,越多越好,谢谢
1琢玉大师陆子冈 传说明代万历年间,苏州琢玉大师陆子冈应御用监之召,进京服役。神宗皇帝早已听到陆子冈精于琢玉的美名,也听到他有一个“恶癖”:常在自己制作的玉器上署名。作为一名工匠,这是“越轨”举动,制作御用的器物,则更不允许如此。神宗皇帝既要搜尽天下珍奇,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便决心以陆子网一试,诏谕他用一块羊脂白玉琢成玉壶,但不准署名。不日,陆子冈便把琢好的玉壶呈上,神宗皇帝细细把玩,果然是名不虚传,那玉壶做得“明如水,声如磐,万里无云”。神宗将玉壶通体查遍,并没有陆子冈的署名,才露出了笑容,夸奖一番,赐了金银财物,放他回去。事后,神宗又生疑心,惟恐陆子冈做了什么手脚,便把玉壶反反复复仔细察看,此时,一线阳光从窗口射进寝宫,正好照在玉壶上,神宗猛然发现,在壶嘴中隐隐有“子冈”二字!神宗大怒,但又不能对已经褒奖过的陆子冈出尔反尔,也不忍损坏这把精美绝伦的玉壶,便只好作罢。陆子冈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维护了琢玉艺人的尊严,赢得了落款署名的权利,这也许正是在古往今来众多的琢玉高手之中,陆子同独享盛誉、名垂后世的原因吧? 2 天下名玉和氏璧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也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块玉就是“和氏璧”,每次易主都伴随着血腥的厮杀。
2680多年前,有一个叫卞和的人从山中觅得璞玉,两次献给国王,都被视为欺诳而先后砍去两脚。后来新国王即位,卞和抱璞痛哭在山脚下。他说:“我并不是被砍断双脚而悲伤,是因为明明是宝玉,硬说是废石,我明明是老实人,却被认为是骗子,我是被屈辱感到难受啊!”。国王被感动,使人雕琢其璞,果得宝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也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块玉“和氏璧”。
过了三百多年,“和氏璧”落入赵惠文王手中。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闻讯,表示甚至愿意用15座城市来交换它。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秦昭王却食言践约,他机智地夺回璧,设法带归赵国。弱小的赵国终没有保住和氏璧,它还是为秦朝所获。秦始皇灭赵后,将它刻成玉玺,希望借助这块宝玉的神力护佑他的王朝千秋万世。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枚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玉玺。
自此之后,各代帝王都看重这枚传国玺,认为只有得到此玺,才是真命天子。但是,这种稀世珍宝却突然消失,至今仍无踪影。以玉为玺的制度保留了下来,一直沿袭到中国最后一个王朝。
㈤ 求中国古代关于玉和翡翠的故事
石之美者为玉”中国人对玉的喜爱甚于外国人对钻石的追捧,一部红楼梦,就写那晶莹剔透的石头历劫的故事,所以又叫《石头记》,一个大观园,其间宝玉,黛玉,妙玉,红玉,玉满天下,有了玉似乎一切都透着灵性。
西王母献玉
民间传说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远古人类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山肪和昆仑山肪,曾向黄帝尧舜献玉,这反映了古人类对自己故乡的怀念,对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结晶。
和氏之璧
说的是2000多年前的楚国和氏,把在山中得到的玉璞献给楚国的厉王和武王,但厉王听信玉人的谗言,两次以欺君之罪,先后砍去了和氏的左、右脚,后来文王继位,知道和氏因璞玉被诬为石头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便命人剖玉察看,证实那果然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于是把这块美玉琢成玉壁,为了奖励和氏献玉有功,逐以和氏之名命名此壁为“和氏璧”。
完壁归赵
还是那块“和氏璧”,到战国后期,被楚国用作向赵国求婚的聘礼,赠给了赵国。秦国也非常想得到它,就宣称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虽名曰交换,其实只想骗而取之,赵国也明白秦国的用意但因惧怕秦又不敢拒绝,于是便派机智勇敢,足智多谋蔺相如担任出使秦国,护送“和氏壁”去秦国交换城池的任务,在谈判过程中,蔺相如识破秦王的阴谋,略施小计,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各氏壁”,并顺利地返回赵国。后来,秦统一七国,这块“和氏壁”便被秦始皇琢成世代相传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子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成为帝王无上权力的象征。
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谋臣范增的策划下,设了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欲除去劲敌刘邦,建立霸业,但在宴饮过程中,项羽因讲义气而犹豫不决,急电得范增向项羽频丢眼色,并且三次举起随身所佩之玉块,希望磺羽快作决断(跌,决同音),杀掉刘邦渡过险关,最终灭项兴汉,建立了大汉帝国。
《玉环》的典故
战国晚期,秦王政曾遣使送一个玉连环给齐国,并对齐国说:这连环上的两个环,没有人能分开,齐国人足智多谋,能不能把它解开呢?想以此不可解之环试探齐国的虚实,齐国的王后听罢来使之言,拿来铁锤,把玉环打破了,并对来使说,我们已遵命打开了连环。秦王政知道此事后,认为齐国有宁为玉碎的精神,所以就不敢再存伐齐之心了。
弄玉吹箫
弄玉是古代神化传说中的神仙佳人,据说是秦穆公的女儿,生时正好有人南来一块碧色美玉,一周岁生日时,宫中摆了很多珍珠宝石,其女独抓此玉,弄玩不舍,因起名为弄玉,弄玉长大后姿容光焕发绝世,聪明能干,善于吹箫,不用乐师,就能自成音调,穆公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箫,弄玉吹之,声音如凤鸣。穆公宠爱此女,特为她修筑“凤楼”,楼前建有高台,名“凤台”,随后穆公欲为其女寻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箫引凤,弄玉成亲,乘龙快婿的典故。
女娲补天
相传远古之时,天柱倾塌,九州崩裂,大火燃烧,洪水汪洋不息,民不聊生,女娲炼以五色石补苍天,挽救了众生,又将补天石多余之石散后落在大地,“千样玛瑙万种玉”由此而来。这个神化将玉说成补天之物,可见我们民族对玉有着特殊的喜好。
雨花玛瑙
在南京中华门外,有一座满是砾石小山岗,相传在1400多年的梁朝,有一位和尚云光,曾在这里讲经说法,直讲得顽石点头,落花如雨。从此这里就有了很多花纹美丽、色泽鲜艳的小圆石子。(雨花石)人们认为这是从天上降下的雨花,因此把这一带叫做雨花台。
水仙的眼泪
珍珠 中国古代传说,在南海外有一种鲛人,他们像鱼一样在大海中生活。鲛人善织一种薄的丝绸,做鲛绢,更为厅特的是,鲛人在悲伤哭泣时,滚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珠,而且珍珠的圆润与否与月亮的盈亏有关,月圆之夜珠亦圆,月缺之夜珠亦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他写的七律《锦瑟》中,第五句就写进了这个传说,即:“沧海月明珠有泪”。国外的古老传说:涨底的贝类到海面上,当它张开贝壳时,正好有露珠或雨珠落入,不久就变成了珍珠。
㈥ 玉和翡翠的由来有没有相关故事呢
谈到这翡翠名字的由来,曾经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在中国云南古代有一种翡翠鸟叫做翡翠鸟,雄性是红的颜色,雌性是绿的颜色,在中国古代妇女的头饰往往用它羽毛,作成各种各样的首饰,都带一个翠字,比如说珠翠、细翠等等。由于后来使用了辉石玉,人们逐渐地把美丽的鸟名演化成美丽的玉名了。这就是翡翠名字的由来。
翡翠原为鸟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宇》关于翡翠的解释为:“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后汉书·班固传》注:“翡翠形如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从其字意分析,以上的翡翠均指红、绿两种颜色的鸟。汉代班固《西都赋》中的“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张衡《西京赋》中的“翡翠火齐,络以美玉。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从前后文意看,其中的翡翠当指玉无疑。
【翡翠的流行 】
传说十三世纪初,云南的一个盐商偶然的从缅甸驮了一块石头回国,那块晶莹透亮的绿石头一下子征服了爱玉的中国人,这块石头就是翡翠,因其色泽艳丽、产出稀少、具有玻璃光泽、质地滋润、韧性较强、硬度高,在玉石家族中称“硬玉”,又称“玉中之王”。
翡翠产地多属于未开发山区,虽不致鬼魅魑魍、豺狼虎豹,但孟尹深山,往往走上一日不见阳光,茫茫林海,只有求玉人走出的小毛路;雾露河,滚滚浊流,每逢夏日雷雨天气,水面上处处泡起,缕缕烟生,烟生至三尺高度即聚拢不散,人坐船中,伸手不见五指,如入五里雾中。除了蛮烟瘴气,蚊蟒疟疾,环境恶劣,加上工具原始,旱季短少,物资缺乏,玉石的开采,备极艰辛。
直到18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翡翠才真正大量进入中国云南。虽然翡翠从传入到应用也只有300~400年的时间,但由于喜爱翡翠的人们赋予其神奇的文化内涵,其短暂而辉煌的历史足以让其他玉石羡慕不已,并与其他玉石一并构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玉器文化。明代,我国出现缅甸翡翠;清代,由于王公贵族的喜爱(尤其是受到清朝乾隆皇帝的推崇和慈禧太后的癖爱),被称为"皇家玉",由此翡翠身价百倍,成为玉中极品。翡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眼中,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石头,还带有神秘的信仰和附托。古人与今人都皆爱玉、喜玉、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现业已成为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及韩国等地最流行的玉石,佩玉爱玉已成为一种现代时尚。
【翡翠的形成】
翡翠是如何形成的?民间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地质学家以前一直把它看成一个谜,曾有人认为翡翠与钻石一样,都是在地壳深部几千度高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其实不然;美国不少地球物理学家在实验室做了大量的仿真实验,再结合世界各地发现翡翠矿床的实际情况,他们认为,翡翠并不是在高温情况下形成的,而是在中─低温条件下在极高压力下变质成因的。
缅甸联邦政府每年举办一次翡翠拍卖会,吸引了不少买家。
日本东北大学砂川一郎教授在《话说宝石》(1983年出版)一书中,更具体指出翡翠是在一万个大气压和比较低的温度(200 - 300oC )下形成的。我们知道地球由地表到深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但翡翠既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当然不可能处于较深部份,那么高压究竟从何而来呢?
这高压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挤压力所形成的,现已获得证实,凡是有翡翠矿床分布的区域,均是地壳运动较强烈的地带。
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是:凡发现有翡翠形成的地方均有含钠长石的火成岩侵入体(中─基性岩)。钠长石的化学成份为 NaAlSi3O8,所以可以推测翡翠是在中─低温、高压条件下由含钠长石的岩石去硅作用而形成的。
㈦ 关于翡翠鸟的传说
翡翠一名,汉语意为翡红翠绿,源自于翡翠鸟名。在中国古代,翡翠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其毛色十分好看,通常有蓝、绿、红、棕等颜色。但一般而言,这种鸟雄的为红色,谓之“翡”,雌的为绿色,谓之“翠”。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在《感遇》一诗中写道:“翡翠,巢南海,雌雄珠树从,......,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到了清代,翡翠鸟的羽毛作为饰品进入宫廷,尤其是绿色的翠羽深受皇宫贵妃喜爱。她们将其插在头上作为发饰,用羽毛贴镶拼嵌作首饰,故其制成的首饰名称都带有翠字,如钿翠、珠翠等等。与此同时,大量的缅甸玉通过进贡进入皇宫深院,为贵妃们所钟爱。由于其颜色也多为绿色、红色,且与翡翠鸟的羽毛色非常相似,故人们称这些来自缅甸的玉为翡翠,渐渐地这一名称也应在中国民间流传开了,从此,翡翠这一名称便由鸟名转为玉石的名称了。
关于翡翠矿产的发现,据《缅甸史》记载,公元1215年,勐拱人珊尤帕受封为土司。传说他渡勐拱河时,无意中在沙滩上发现了一块形状像鼓一样的玉石,惊喜之余,认为是个好兆头,于是决定在附近修筑城池,并起名为勐拱,意指鼓城。这块玉石就作为珍宝为历代土司保存,这里就成了后来翡翠的开采之地。有一民间传说称,太阳神把三个蛋给女儿,女儿带着三个蛋出嫁,嫁到的那个地方就出翡翠、宝石和黄金,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勐拱一带。
翡翠发现的另一传说起于云南。据英国人伯琅氏所著的书中记载,翡翠实为云南一马夫发现的。据说云南商贩沿着已有2000余年历史的西南丝绸之路与缅甸、天竺等国的商人进行交易。一次有一位云南的马夫为平衡马驮两边的重量,在返回云南腾冲(或保山)途中,在今缅甸勐拱地区随手拾起路边的一块石头放在马驮上。回来后卸下马驮一看,途中捡得的石头原来是翠绿色,非常好看,似乎可作玉石,经初步打磨,果然碧绿可人。其后,马夫又多次到产石头的地方捡回石头到腾冲加工。此事得以广为传播,吸引了更多的云南人去找这种石头,然后加工成成品出售,这种石头就是后来的翡翠
㈧ 关于翡翠的故事
我把所知抄的题材给你吧。
翡翠由袭来:卞和荐宝,马夫捡石等
翡翠传奇人物:欧阳秋眉,杜茂盛等
翡翠历史:慈禧太后与她的翡翠,宋美龄与翡翠的故事等
赌石的故事:太多太多了,这个题材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你在网络里搜一下“赌石的故事”一定会出来好多。
翡翠题材故事:这个也多,和氏碧,翡翠西瓜,宋美龄与翡翠手镯,香港佳士德拍卖的翡翠项链,慈禧与翡翠西瓜,翡翠白菜等等,这又不少了吧
楼主,这样劳师动众的题材,不给点分,也太那个了吧
㈨ 翡翠与慈禧太后的历史故事
在恢宏的紫禁城里,曾经居住过二十四位有着不同性情、不同嗜好的明清皇帝,而在这些帝王们中间,有两个人却有着一种完全相同的爱好,那就是他们都特别喜欢玩玉。据说,故宫现今存留下来的三万多件玉器中,有二万多件都历经了这两个人的把玩和收藏,他们一位是执政时间长达61年之久的乾隆皇帝,另一位就是垂帘听政46年的慈禧太后。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正是关于这个晚清女人的故事。
1793年,一位叫马戛尔尼的英国使臣带着大英帝国的礼物来拜见大清朝的乾隆皇帝时,喜爱珍玩玉器的乾隆回赠给他的是一只精工细作的白色玉如意。当时的马戛尔尼或许还不太明白,一个原本用来挠痒痒的物件儿,为什么会被中国人推崇为一种挚爱珍宝。在他的眼里,这东西不过就是一块儿不怎么值钱的白色石头。然而,历史常常就是这样荒诞而又有趣,若干年之后,当一个外国人拿着一颗他们西方光彩夺目的钻石敬献给慈禧太后的时候,这位全倾天下的晚清女人面对这样一件从来没有见过的舶来品,同样流露出了一丝不屑的神情,她只挥了挥手,淡淡地说了一句:“边儿去。”也许在这位东方女人看来,这件喷射着火彩的洋人钻石远不如她收藏的那些石头们可爱。
慈禧太后一生有许多嗜好,她喜欢过年,也喜欢看戏。而她喜欢过年的真正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图个热闹和沾点儿喜气,而是更喜欢收年礼。每当别人送来的礼物,慈禧都会一件件地仔细过目,喜欢的就留下来用,不喜欢的就锁进仓库里。也许再不去看上一眼了。这些礼物包括细小的用品、珠宝、绸缎、衣服,应有尽有。慈禧从28岁与慈安一齐“垂帘听政”,到她74岁死去的四十六年里,每年过年都要收受礼物。有时候一年就能收到装满几个房间的礼物。因为礼物太多,慈禧设立了专门的收藏间,这也就是“锁在库内” 这种说法的来历。因为慈禧很在乎这些年礼,大臣们都把送年礼看作是巴结这位老佛爷谋求个人发迹的大好机会。
一次,一个人捧着一块产自缅甸的绿色玉石进献给慈禧太后,面对这个水润润、绿莹莹的小物件儿,慈禧的眼睛里忽然大放异彩,她迫不及待地大声喊了起来,“好东西!赏!”之后,这位进献者得到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赏赐。这件产自缅甸的绿色宝石就是“翡翠”。
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房,四面摆着檀木方橱,盛着大大小小的玻璃锦盒,那些用绣缎包裹着精致盒子里边就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珠宝,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数也数不清。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她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
翡翠西瓜什么样子?为何珍贵?一般人常常以为翡翠是绿色的,其实不然,除了常见的深浅不一的绿色,翡翠还有红、黄、白、黑、灰、蓝和紫之分,各色中又有深浅之别,一块同时并存有多种色彩的翡翠,不仅寓意丰富,也更加珍贵。传说中的翡翠西瓜正是由绿色、红色、黑色三色之分,据说,这对翡翠西瓜是生的瓜皮翠生生、绿莹莹的,还带着墨绿的条纹,瓜里的黑瓜籽、红瓜瓤还能影影绰绰的看得见,可谓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说,这对翡翠西瓜是在昆仑山自然生成的,而且雕琢得非常精美。慈禧对它可谓是爱若至宝啊!就是放在最坚实的柜橱里还是觉得不放心,后来,又加上一把机械锁。如果要想打开这把锁,你必须把钥匙插入锁心左转五次才行,如果方向转错了,或者多转少转了一圈儿半圈儿的,就根本打不开了。为了这对翡翠西瓜的安全,慈禧还特意派了几名亲信太监,三人一班,日夜轮流看守这间珠宝房。每到高兴的时候,慈禧太后就会让太监把翡翠西瓜取出来,在自己手里尽情地把玩观赏一番,她还经常向人夸耀说:“这对儿翡翠西瓜啊!你找遍天下也就这么一对儿。”
㈩ 魔兽世界 潘达利亚翡翠林的香里拉村有什么历史故事吗
自从一万年前,末代皇帝少昊将潘达利亚大陆以迷雾保护起来,远离了整个艾泽回拉斯的纷争以后,就答很少有潘达利亚的居民离开他们生活的家园,前往外面的世界,这片大陆间的各个势力维持着微妙的平衡,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也正是熊猫人种族,他们封锁了锦绣圣谷,在领土西侧抵御螳螂妖的进攻,提防遗迹中魔古族的暗中活动。在潘达利亚重现世间以后,这块古老的大地迎来了新的考验,圣谷之下隐藏的秘密也昭然若揭。
翡翠林是熊猫人最重要的居住区域,环境宜人,植被茂盛,以熊猫人的大型城市晨芳园为中心,数个熊猫人村镇在大地上星罗棋布。而锦鱼人和猢狲也各自居住在这片林地里。联盟与部落首次踏足潘达利亚以后,正是在翡翠林率先展开了殖民计划,他们为土著居民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文化与科技,还有战火和灾难的洗礼。
在迷雾散去后,翡翠林的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威胁,但位于翡翠林东北方的小村香里拉村却丝毫未被卷入战火之中。香里拉村只是一个幸运的没有被战火卷入的小渔村,并没有什么历史典故,和云南的香格里拉更没有什么关联,这里的故事线就是在北方的十雷台遗迹,一个山泽魔古族军阀想要将大量魔古亡灵填入石像中创造一支军队,最终被成功阻止,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