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位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具体进来看图片,急求姓名,牛人请进啊!!!!!
周汝昌,1918年生于天津,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集大成者。有七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中文名: 周汝昌
别名: 玉言、解味道人等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
出生日期: 1918年4月14日
逝世日期: 2012年5月31日
毕业院校: 燕京大学西语系、中文系研究院
主要成就: 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集大成者
主要成就: 创立曹学、脂学、探佚学三大分支
考证高峰、悟证先河
代表作品: 《红楼梦新证》《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重要作品: 《石头记会真》《曹雪芹传》
重要作品: 《杨万里选集》《永字八法》
主要身份: 学者 红学家 诗人 作家 书法家
主要职务: 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身研究员
周汝昌是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他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周汝昌自幼喜文慕学,丝竹粉墨,无所不涉。学程至为坎坷,中经多种灾难。周汝昌先生初中毕业于觉民中学,高中先就读于南开中学,后毕业于天津工商学院附中(今天津实验中学),而后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红楼梦学刊》编委。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身研究员。 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6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这部著作是红学研究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是近代红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作品
红学专著
《红楼梦新证》(40万字),上海棠棣出版社,1953年,(此书三月内连销三版,上海三联书店 2008年6月影印出版,后增订至80万言, 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恭王府考》(12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献芹集》(40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1989
《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曹雪芹新传》(23万字),外文出版社,1992
《红楼艺术》(19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华艺出版社,1995
《红楼真本》(12万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华艺出版社,1998
《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东方出版社,1999;
《红楼夺目红》(20万字),作家出版社,2003年10月;
《红楼十二层》 (28.6万字),书海出版社,2005
《献芹集:红楼梦赏析丛话》(40万字),中华书局,2006
《红楼柳影》(24万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红楼小讲》(19万字),中华书局,2007
《红楼别样红》(26万字),作家出版社,2008年4月;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增订本)(20万字),中华书局,2009;
《谁知脂砚是湘云》(16.8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亦真亦幻梦红楼》(18.7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
《兰亭秋夜录》
《诗词赏会二集》
学术专著
《范成大诗选》(22万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白居易诗选》(20万字),与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杨万里选集》(28万字),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
《书法艺术答问》(又名《永字八法》)(8万字),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
《诗词赏会》(20万字),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28万字),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54万字),1999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著作
《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岁华晴影》(23万字),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
《胭脂米传奇》(18.5万字),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
《砚霓小集》(30.8万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脂雪轩笔语》(18万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18万字),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
此外,主编了《红楼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大系·红学卷》;校订过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唐宋传奇选》,并撰序文;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词典》、《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诗词典故词典》。《〈红楼梦〉世界语版》等撰写了序文;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序跋与专栏文章发表于各地报刊。
学术成就
众所周知,周汝昌先生一生致力于红学研究,其研究方法师承于胡适,但又独树一帜。周汝昌先生重点考证了曹雪芹的身世与家世,并且仔细研究了大量清宫档案之后,得出了《红楼梦》是自传体小说的观点。并且通过对前八十回的仔细研读结合曹家史实,经过严密思考和逻辑推理,周汝昌先生为我们揭开了隐藏在书中的深刻艺术内涵。伟大的诠释了《红楼梦》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其研究观点早已深入人心,为广大红学研究者和人民群众所接受。 周汝昌先生不仅在红学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宋诗词研究上德高望重,曾主持编订了《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杨万里诗选》等,广受读者欢迎。2008年登上百家讲坛为观众讲解四大名著,获得广泛好评。
你可以看这里:http://ke..com/view/59082.htm
2.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图片
呵呵,去玩三国群英传,都有头像的,还有一些历史游戏都有,继玩游戏又了解了…多美
3. 求一张中国历史人物的长图(和微博里经常见到的长长的信息图表类似)
4. 中国民族历史人物的图片,不要太难画的
行吗
5. 中国古代第一幅人物图是哪一幅,哪个朝代
根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来看
楚帛和丝绸的纹样主要有有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茱萸纹绣、方棋绣、云纹绣、树纹绣、梅花纹绣、赤绣等。
《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是迄今所见我国古代最早的两幅帛画,是“早期国画的双璧”《人物龙凤帛画》,长31厘米,宽22.5厘米。画中一妇人侧立,高髻细腰,宽袖长裙,雍容富贵,合掌作祈祷状。妇人头上,左前画有一凤,作飞翔状;凤对面画有一龙,作腾升状。《人物御龙帛画》长37.5厘米,宽28厘米。正中画一男子,侧立面左,高冠博袍,腰佩长剑,立于巨龙之背。龙昂首卷尾,宛如龙舟。龙左腹下画有一条鲤鱼,龙尾画有一立鸟(似鹤)。男人头上方还画有华盖一重。人、龙、鱼均向左,以示前进方向,连华盖上的缨络也迎凤飘动。整个画面呈行进状,充满了动感。这两幅帛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但也有地方使用平涂,人物则略施彩色。画面布局精当,比例准确。线条流畅,想像丰富,表现了楚艺术谲怪莫测的独特风格。
楚国先王宗庙及公卿祠堂,有大量壁画,壁画主要内容是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和古代圣贤、怪物。江陵天星观1号墓椁室的横隔板上绘有画。另11幅彩绘壁画,所绘为菱形、田字和云纹等几何形纹样。
楚国漆器业发达,所以楚人也善于在漆器上绘画,成为我国古代独特的艺术珍品枣漆画,如1941年长沙黄土岭出土了彩绘车马人物花纹漆奁、1952年长沙颜家岭出土了绘有图案的漆奁、1957年信阳长台关出土了绘有狩猎场面的漆瑟、1978年随州擂鼓墩1号墓出土了绘有二十八宿图案的漆箱和绘有人、物的鸳鸯形盒等。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漆奁上的《迎宾图》(图2,《迎宾图》局部),绘有众多的人、物,堪称楚漆画中的奇葩,在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幅漆画,长87.4厘米、高5.2厘米,绘有26个人、4辆马车、10匹马、2头猪、1条狗、7只雁和5棵柳树。以黑漆为底色,兼采红、黄、褐、绿诸色,运用线勾平涂等手法,使众多的人、物组成一幅色彩富丽、和谐别致、生动活泼的富有立体感和动感的组合性画面。
战国楚雕刻艺术的许多极有特色的代表性作品,如神奇的虎盆座飞凤、谲怪的“镇墓兽”雕刻(图3,信阳长台关出土“镇墓兽”),形态轻盈优美的虎座凤座鼓,各种形式的雕刻座屏(图4,双龙座屏)、写实的木雕鹿、具有抽象意味的木雕辟邪和幡蛇樽以及各种状态形象的漆盒等等,代表着楚雕刻艺术成就,以及楚人在运用雕刻艺术形式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审美意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雕塑作品一般均为各种青铜器物的附饰,如攀附兽或作为器耳、器首、器足的各种动物形象雕塑;也有用作大型器物的支架、底座或附件,如曾侯乙墓编钟架铜人、虎形挂钩、编磐架立兽、蟠龙建鼓座(见图5,蟠龙建鼓座)等。而较少如曾侯乙墓所出《鹿角立鹤》那样独立的青铜雕塑作品。这些作为器物附饰或支架、底座、附件的青铜雕塑大都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可以看出设计者在考虑到它们作为附饰与附件的特殊功能,注意到它们与器物之总体艺术风格相统一的同时,是把它们当作一件独立的艺术品来创作的。因而这些作品往往体现出战国楚人对雕塑这一艺术样式的浓烈兴味。
概略言之,楚国造型艺术有以下一些特色:
人神交融的浪漫意境。楚人相信,灵魂是永生的,死只是灵魂脱离了躯壳,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山川、草木、鸟兽等等亦皆有灵。
楚艺术形象中的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现象大都是变态的、抽象的,这均与神话有联系。例如风是楚艺术品囤材中较多的形象,它是鸟类,但不是现实中咱、鸟,而是神话中的鸟。1949年湖南长沙楚墓出士的《人物龙凤帛画》中的龙、风就是导引灵魂升天的动物。木雕镇墓兽为楚墓常见的出土物,这种艺术品形状怪异,头插鹿角,口吐长舌,似龙非龙,似虎非虎,莫可名之。
飘逸、流畅的动态美感。楚艺术十分强调曲线、弧线,具有一种运动的态势,例如青铜器中的升鼎,楚人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将中原的鼎加以改创,把直耳改为撇耳,器腹加以束腰,蹄足增添了兽面纹,鼎周并附上数只爬兽。化静为动,化严肃为轻盈,以柔美的线条,改变了原来给人以压抑之感的礼器氛围。动态美在漆画、刺绣艺术上表现得更为洒脱。那些云纹、气象纹和动物造型,既奔放又多样。如漆画常见的云纹就有十几种形态,有的如云海滚滚,有的像秋天的流云、阵云,有的像朵朵的飘云。这些回旋卷曲的纹饰,难以捉摸,给人一种飘逸之感。
楚地出士漆器最多。楚人所以喜爱漆器,主要是漆器适宜于表现丰富而绚丽的色彩,并且经久不变。这是当时其他质地的器物难以比拟的。据统计,已出士的先秦漆器有红、黑、黄、白、绿、蓝、紫、褐、金、银、桔红、海蓝、暗红等色。如透雕座屏彩绘,就运用了红、绿、黑、金、银等数种漆色。在楚漆器中,运用最多的是黑、红两色,常以这两种颜色为基调。因为黑、红两色对比鲜明、强烈,典雅不俗,如果再加上描金,就更显得华贵富丽了。
丝织物和刺绣也适宜于表现艳丽的色彩。楚墓出土的丝织品颜色有红、黄、绿、蓝、紫、棕、褐、黑及藕色等。可见,楚人对色彩强烈的爱好,也推动了古代染色工艺的发展。丝绸是服饰的材料,而服饰最能体现人的爱美心理,五颜六色的丝织品,更能满足楚人对色彩的欲求。刺绣的色彩更复杂,有红、绿、蓝、棕、黄、褐、黄、金黄、深红、朱红、桔红、草绿等等。
6. 著名历史人物图片
中国真正的历史伟人!周恩来总理
7.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图片,寓言图片等
孟母三迁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3%CF%C4%B8%C8%FD%C7%A8&in=22795&cl=2&cm=1&sc=0&lm=-1&pn=10&rn=1&di=847775412&ln=326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3%CF%C4%B8%C8%FD%C7%A8&in=32515&cl=2&cm=1&sc=0&lm=-1&pn=13&rn=1&di=881030561&ln=326
岳母刺字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4%C0%C4%B8%B4%CC%D7%D6&in=18042&cl=2&cm=1&sc=0&lm=-1&pn=6&rn=1&di=511703960&ln=508
我就是举个例子,想找的话就元好去网络图片中搜成语吧
8. 十位中国历史名人资料要有文字介绍要有人物图片
第十名:孙武。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人,是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提起《孙子兵法》,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甚至有人还可以背诵其中的名言警句。这部中国古代兵学名著虽然仅有5000余字,却以其博大精深的战争哲理、启迪心灵的斗争智慧在中外军事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第九名:蔡伦。蔡伦(61~121)字敬仲,汉族,东汉桂阳郡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造者(非发明者)。作为一名古代宦官,他曾在昂贵的丝绸和竹板上书写过,但是,他改造了造纸术,用树皮、鱼网和竹子压制成纸。造纸术的发明彻底改写了后世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也使蔡伦屹立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之列。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八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在位期间将皇权政治推向顶峰,同时也是中国衰落的起点。主要奠定了中国的大致版图。
第七名:杨坚。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三省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中央集权。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杨坚最大的贡献是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时至今日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中国大陆的高考中看见。例如分省取录、将考卷写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称高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俱是科举残留的遗迹。
第六名:老子。老子即李耳,字聃,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第五名:李白,杜甫。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李白和杜甫,是照耀着唐代乃至整个古典诗坛的两面万古常新的旗帜。他们二人的作品无疑"同样都具有高度的现实性和人民性","李白和杜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来说,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
第四名:司马迁。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同时造就了西方无法比拟的历史传承记载。
第三名:毛泽东。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其主要贡献:
一、毛泽东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二、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三、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
四、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五、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第二名:秦始皇。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故又称赵政,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第一位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以后历代有为皇帝无不以大一统为目标。
第一名: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
9. 中国古代女人图片
先说明一下……真实的古代人的问题……仕女画一般来讲不是真实的古代女子形内象……是属於古人们对容女子美好的想象……尤其是明代的……仕女画与容像画等写实画出入很大……
我经常去大明衣冠论坛……很学术……
发的都是古画且以人物画居多……
http://www.ming-yiguan.com/forumdisplay.php?fid=17
10. 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画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
唐代韩滉的《文苑图》
阎立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专》
唐吴道子《孔子行属教像》》、《天王送子图》、《十指钟馗图》
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
南宋李唐的《采薇图》
梁楷的《李白行吟图》
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
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
曾鲸的《侯峒嶒像》
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