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史人物
秦桧的故事
南宋高宗年间。有一天,皇后在后宫设宴,召集各位官太太和贵妇人参加。
席间,御厨端上来一道菜——淮青鱼。这种鱼因为产量稀少,因此相当名贵。皇后很得意地招呼大家享用,还特别问宰相秦桧的老婆王氏:“你吃过这种鱼吗?”
王氏不假思索,回答道:“经常吃,我们家比这大的淮青鱼都有,娘娘您要想吃,我明天就给您进奉几条。”
王氏以为找到了一个拍皇后马屁的好机会,回到家里就把这事对秦桧说了,没想到秦桧听后大惊失色,说:“你这个蠢女人,闯了大祸了知不知道?”
王氏生气地说:“我是为你在宫内铺路,你不领情还罢了,反过来还责骂我。”
“唉!”秦桧叹了口气,也不理王氏,在房里皱着眉头来回转悠。忽然,他的眉头一展,高声对外面喊道:“来人啊!去,买几条大草鱼,明天让夫人送去宫里。”
“什么?你让我送草鱼?”王氏莫名其妙,“那值几个钱!而且它虽然看起来像淮青鱼,但皇后娘娘可是行家,一看就知道。你想鱼目混珠,不要命了?”
“你送淮青鱼才真的叫不要命了!听我的,明天就送大草鱼进宫。”秦桧冷冷地说道。
第二天,皇后看到王氏送来的草鱼,大笑道:“我昨天还跟皇上说,淮青鱼天下珍馐,不信秦爱卿家会比皇家还要多。原来是你给搞错了,把这些普通的大草鱼当成淮青鱼了,哈哈哈……”
⑵ 我喜欢历史人物400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诸雄争霸。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我最崇拜的人无论是在小说里,还是在戏台上扮演,都有过他的出现,他就是人人称为“奸雄”的曹操。曹操多才多艺,对书法、音乐、围棋都非常精通。他文武兼备,能这么出类拔萃,还归功于他孜孜不倦的学习,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其好学程度可见一斑。
曹操集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他的诗时而豪迈:“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时而散发着一丝丝的忧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时而流露出自己的雄心壮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更是一个视“才”如命的人,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安的年月,他唯才不求,但凡有学之士前来投靠,他会放下架子,不计前嫌,委以重任。他也清醒地意识到,要找到“千里马”,自己就必须做一个好“伯乐”。任人唯贤,历史上又有几位统领、帝王能做到?
我喜欢曹操,不仅因为他博学多才,更因为他珍视人才。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就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被人们归为“奸雄”之列,实在不公。我们看人还是要多看看他的优点,至于其它,还是留给历史去评说吧。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是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学海无涯苦”,只有“苦作舟”,才能“更上一层楼”!
⑶ 讲历史人物故事
南征倭寇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内援,但因为道路隔绝容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继光的罪。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于是打算逃走。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备驾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发动进攻,击沉倭寇大船,余党向闽南逃窜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却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复官,让戚继光守卫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⑷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是死对头
人生不过百年,可这世间的恩怨纷纷扰扰,从古到今无人能免俗,有的竟能你来我往数十年,真是难解难分,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有心人还选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死对头的故事。
NO.1 黄帝vs蚩尤
一个是华夏族的首领,一个是东夷族的大哥,他们之间的争斗发生在五千年前,具体的过程记载在我们民族的神话传说中。虽然是传说中的角逐,但意义却极其重大,因为这两个对头争夺的是中华民族的“冠名权”。涿鹿一战,黄帝在众神的帮助下,打垮了东夷联军,擒杀了蚩尤。从此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被叫做华夏大地,所有的中华儿女都自称是黄帝的子孙。
NO.2 越王勾践vs吴王夫差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最先忍辱负重以图报复的却是夫差。檇李一战,夫差的父亲阖闾被勾践打败,受伤身亡。临死前嘱咐夫差一定要为自己报仇,从此拉开了夫差与勾践长达20余年的恩怨。 2年后,夫差兴兵南征,夫椒之战,吴军几乎全歼越军。就在越国唾手可得之际,夫差却答应了勾践的投降请求,给了死对头以喘息之机。之后的几年间,勾践象奴隶一样侍奉着夫差,把仇恨深深埋在了自己的心里。麻痹的夫差最后还是放勾践回了国。死中得活的勾践励精图治,准备了整整20年,终于等到了报复的机会,一举全歼了吴军,把夫差逼到了绝路。天真的夫差希望勾践象当年自己放过他一马那样放吴国一马。可比他老辣、阴狠得多的勾践根本不给他任何机会。夫差在绝望中自杀,结束了两人长达20余年的争斗。
NO.3 孙膑vs庞涓
传说中,两人同时受业于世外高人鬼谷子,但阴险的庞涓深知师弟孙膑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所以下山之后,他时刻关注着孙膑的去向。在魏国,庞涓受到了魏王的重用,指挥着魏军横行中原,战无不胜。但当他听说师弟孙膑下山的消息之后,就将他骗到了魏国,对他展开了一系列的迫害。被挖去膝盖骨的孙膑利用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师兄的魔爪,来到了齐国。从此师兄弟二人利用齐、魏两个大国的军队上演了一场斗智的好戏。最终心术不正的师兄在马陵道中了师弟的埋伏,全军覆没,自杀身亡。
NO.4 苏秦vs张仪
实际上此二人到没有直接进行过对抗,但他们的政治主张却是水火不容、针锋相对的。一个是倡导六国合纵一致抗秦,一个则是鼓吹连横与秦国结盟。在战国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两个完全相左的主张几乎决定着战国七雄的命运。苏秦合纵六国,最终促成六国的盟约,六国全都任命他为相国,并承诺共同对付强秦,这使得秦国20多年不敢出函谷关。而当苏秦死后,张仪往来于东方六国,用自己的伶牙利齿瓦解了六国的联盟,为秦国取得对山东六国压倒性的军事优势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将老学友、老对头的成绩一笔勾销。
NO.5 刘秀vs王莽
一个是处心积虑数十年终于代汉自立的阴谋家,一个是以汉室宗亲自诩、一心要恢复故国的少年豪杰。两人自始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因此在反莽起义一开始,刘秀就跟他的大哥刘演在南阳起兵响应。虽然刘秀并不是反莽的主力,但昆阳一战却让他成为了敲响新莽王朝丧钟的人,他仅以万余兵力战胜了莽军40多万大军,消灭了王莽最后的主力,从而最终导致了新莽王朝的灭亡。 刘秀与王莽之间的争斗在民间传说中流传得更广,甚至许多地名都与这两个死对头有关。
NO.6 刘邦vs项羽
鸿门宴、楚河汉界、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典故都是刘邦和项羽这对老冤家奉献的。这对曾经的结拜兄弟,为了江山大大出手,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双方都曾被双方逼得九死一生。最终还是老辣的刘邦计高一筹,迫使自己的义弟在上演了一幕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之后,横剑自刎在乌江边!
NO.7 诸葛亮vs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周瑜死时,曾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含恨而终。其实这句话应改成诸葛亮来说:“既生亮,何生懿”。在后曹操、后刘备时代的三国,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斗智是最精彩的部分。假设魏国没有司马懿,恐怕诸葛亮早就突破了祁山防线,北进中原了。而弱小的蜀国若没有诸葛丞相,可能刘禅也没机会安安稳稳当了40多年的皇帝。两个人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甚至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上演像“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样的好戏!
NO.8 牛僧孺vs李德裕
公元808年,制科考试,年轻气盛的考生牛僧孺写下了一篇针砭时弊的文章,矛头直指当朝宰相李吉甫。位高权重的李吉甫立即让考官取消了牛僧孺的考籍。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朝中舆论哗然,纷纷指责李吉甫的专横,没办法,为了平息众议,唐宪宗只得将李吉甫外放到地方,而这个李吉甫就是李德裕的父亲。这件事也成为了李德裕与牛僧孺长达40年争斗的导火索。在后来的唐朝官场上,牛李两党交替掌权,相互攻伐,斗得你死我活。最终在唐宣宗时,李德裕被贬到海南,牛僧孺病故,才结束了这场历经五朝、长达40余年的党争。
NO.9 岳飞vs金兀术
在民间传说中,他们一个是金翅大鹏转世,一个是赤须龙再来。去除神化的部分,他们两个人都称得上是盖世的英雄人物。很难想像暗弱的南宋如果没有岳飞会是什么样子。同样道理,曾经动摇过的金国如果没有金兀术,恐怕也无法完成占领中原的宏图大业。牛头山、郾城、朱仙镇……这些地方都因为见证了他们的对决而变得不朽。军事上两人各有千秋,唯一不同的是在金兀术的履历中有“政治家”这个头衔,于是他就利用自己的政治手腕,让他的特工——秦桧用卑鄙的手段解决了岳飞。最终金兀术获得自己想要的胜利和土地,而他的对手岳飞赢得了千百年来无数百姓的景仰与爱戴。
NO.10 毛泽东vs蒋介石
这是两人唯一的一张合影。无论历史怎么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但谁都不能否认在上个世纪大多数的时间里,是他们主宰了中国的命运。从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起,蒋毛二人之间的对抗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井冈山、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个人在军事、政治、外交等各个方面均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终人民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毛泽东,曾经不可一世的蒋介石只得带着残兵败将退到孤岛台湾。 虽然大势已去,但两个人的争斗仍未结束,毛无时无刻不在提防着蒋、谋划着解放中国最后的一片领土——台湾,而困守孤岛的蒋也不甘失败,时刻想着要反攻大陆。在此后的20多年里,两个人仍视对方为最主要的对手。直到上世纪的70年代中期,他们先后撒手人寰才为这场半个世纪的争斗划上了句号!
⑸ 王者荣耀中有很多英雄有历史原型,哪些历史人物堪称家喻户晓的
我觉得最家喻户晓的肯定是诸葛亮。哪一个孩子的童年,不是看三国演义度过的?张口闭口就是:既生瑜,何生亮?要不然就是什么三顾茅庐的故事。还有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种口头语处处都能讲到诸葛亮,所以这个英雄真的是很出名的了。虽然不知道诸葛亮本人帅不帅,但是王者荣耀里面的诸葛亮真的是超帅了,每次都很喜欢用他。
说到这家喻户晓的话还有桃园三结义的关羽、刘备、张飞。这三兄弟在王者荣耀里面还真是分配的蛮均匀的,有做战士的,有打野的,也有自己当肉的。这么一看,这三兄弟再加上一个法师和辅助阵容还真的是算不错呢~不知道有没有人可以去选择他们三个凑一起玩下,说不定录个视频可以火。
⑹ 既生瑜何生亮,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天生对头,命中冤家
仔细观察,在中国的历史上,像既生瑜,何生亮这样的事情并不少。在中国整段历史当中,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中断过,无论是在上古时代,还是在后来的明清时代。在这些朝代当中往往都会出现两位争斗多年,类似于命中冤家一样的人物。
除了这些以外,像后来的司马光和王安石,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些都是出现在同一个时代,同时个人能力都非常突出的两位。不过很显然,在这些比斗当中,肯定是有一方胜出,有一方落败。例如左宗棠和李鸿章,在人品上左宗棠完胜李鸿章,在财富上左宗棠完败。
⑺ 最引人争议底历史人物是谁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什么非得评个最呢?
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三皇五帝
⑻ 历史人物故事
周瑜自幼来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源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袁术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正式投奔孙策,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我军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为三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⑼ 历史人物的作文!!!!!!不知道的别说!
1、天地苍茫,岁月无声,亘古的长风吹起岁月的风帆,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地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回首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的鸣沙中突兀,回荡。
如烟往事,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周瑜。
周瑜,你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人们谈到《三国演义》,首先要把诸葛亮抬出来美言几句,赞颂一番,特别是他神话般的事迹更加让人激动,那么周瑜呢?一提起你,无不说你气量狭小,嫉妒遇遇贤才,气你千方百计要害诸葛亮。然而,你真的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吗?周瑜尽忠于东吴,是吴国的一员大将,更是顶梁之柱,一生在战场上驰骋,立下不少功绩;你也爱惜人才,对下属器重有加,又是一位大家公认的都督,谁不敬重你呢?
不得不说,《三国演义》把周瑜描写成了一个气度褊狭,忌才妒能的人物,被诸葛亮用计气死了,甚至临死还说出“既生瑜,何生亮”的话,让一代名将声誉蒙冤。但历史上的你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你年轻地位比自己高,对你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你,你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你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地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你成为好友。
周瑜,你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周瑜,你是世间少有的奇男子。你“青年有俊声”,少年得志统领三军,南平长江,西治巴蜀;治军有度才服程普,力辩群臣宁战不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决胜千里的帅才;羽扇纶巾,轻袍缓带是儒士风范;狂吟舞剑,听弦歌而知雅意是名士风雅;时人无不知“曲有误,周郎顾”,一曲《长河吟》与《广陵散》一般成为世间绝响。这样的人生还嫌不够精彩,又与小乔配为佳偶,琴瑟相合羡煞世人。
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而历史中,你是我的最爱————周瑜。
2、穿梭在历史长河当中,不免会有像精忠报国的岳飞,智慧超人的诸葛亮,音乐奇才贝多芬出现。但他们都没能使我停下脚步。唯一让我停下脚步的是那《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原因就是,像他这样的人自古以来就只有一个。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雄”,曹操是历史上一位英雄,刺行董卓,可见他的勇敢;离间马韩,可见他的智慧。这样的智勇双全,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虽然为世人的不齿,但人无完人。曹操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是谁也无法否定的。在那样一个群雄纷争,纷纭突变的年代,曹操能够审时度势,充分看清各方的长处和弱点,并不失时机地扩大自己的实力。他勇猛地驰骋在疆场,他沉着的指点江山。他让足智多谋的孔明“灯灭蜀亡”,他让善施阴谋的孙权“弃城丢吴”。他在《观沧海》中这样写到“秋分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多么伟大的气概,这正是他自己的深刻写照:赤壁战败,大小周郎诸葛,不耻下拜于关羽。不因眼前的小挫折放弃的局面,能屈能伸,此所谓大丈夫也。
然而,曹操更令我佩服的是他的文学才华。“对酒当歌,人生几回。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充满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显示老当益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他视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纵观历史,唐宗宋祖都是稍逊风骚的,曹操的文韬武略只能与毛泽东像媲美了。
人们大多不喜欢曹操,说他过于“残暴”,干过“坏事”。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伟人也是会犯错误的。
《三国演义》中写曹操借仓关王之头,来稳军心。若是换成袁绍好心不忍心做,恐怕霸业难成。更何况“无毒不丈夫”。与其说是毒,不如说成是一种果断的决定,不会去瞻前顾后的做一种选择。曹操富民强国,没有一点手段是难成大事的。
读了曹孟德,不禁感慨万千。曹操的七尺之身,竟屹立于天地之间,超越了物质实体的渺小,达到精神上的博大。
自古以来,曹孟德就只有一个。
⑽ 留名千古的历史人物的故事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我喜欢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性格品质至今还广为后人流传。《三国演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
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不仅如此,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借箭——有去无还。”等等的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诸葛亮,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他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