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朗姓历史名人

朗姓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2-04 21:58:54

⑴ 历史上涂姓的名人

涂溍生:(生卒年待考),抚州宜黄人。著名宋朝经学家。

三试礼部不第,授山长。精通《易》学。著有《四书断疑》、《易义矜式》。

涂 几:(生卒年待考),江西省宜黄人。字守约,又字孟规。著名元末明初学者。

胸怀旷达,有高古之志。师从李存,研求陆九渊理学。明洪武初年曾试图上书皇上策论时事,因病未果。尤工词赋。著有《东游集》、《涂子类稿》。

涂 顺:(生卒年待考),江西省新建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永乐年间进士,授崇德知县。勤廉自勉,上信下怀。任满后,所用器具,皆封归库,不私携一物。

涂 升:(生卒年待考),江西省丰城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成化年间进士。任监察御史时,弹劾太监李广及其党羽。官至广东按察副使。后以他事,罚米输边。著有《南巡录》。

涂 瑞:(生卒年待考),字邦祥;广东省番禺人。著名明朝学者。

弱冠即以文学闻名乡里,明成化年间(1465~1487)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参与修撰《宪宗实录》,书成后,升修撰,侍经筵。

时人以其才学、书法、仪表皆佳,尤善书法,时称“翰林三妙品”。

涂 谦:(生卒年待考),江西丰城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正统年间进士,历迁御史。土木堡之变后,上书景宗切勿迁都。后迁山东按察司副使。

涂大经:(生卒年待考),抚州宜黄人(今江西宜黄)。著名宋朝官吏。

性格慷慨大方,羡慕古人高风亮节。高宗绍兴年间进士。因请朝廷恢复元

⑵ 历史上有没有姓边的名人呢

1、边让

边让,字文礼,东汉末年名士,兖州陈留郡浚仪县人。边让善于辩论,辞赋,年轻时便声名在外。中平元年(184年),大将军何进听说边让的名望,十分仰慕,想征辟他为大将军府官员,又担心他不来,于是诈称征其为军事幕僚。

边让到雒阳后,何进任命其为令史。何进设礼接见边让,边让既能善于占射,又能辞对,当时宾客满堂,无人不被边让的风采所倾倒。司徒府掾吏孔融、王朗都一起向其递交名片,以求交往。

2、边镐

边镐,小名康乐,生卒年不详,江宁人。五代时南唐著名将领。南唐保大元年,边镐奉南唐中主李璟之命,镇压张遇贤起义,以行营招讨的名义兼任抚、信、袁、吉等州都虞侯,随齐王李景隆进攻割据福建的闽主王延政,历经激战,王延政出降,闽亡。

南唐卷入与后周的战争时,边镐被重新任命为将领,但被后周军队生擒,周世宗柴荣任命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等到双方议和,边镐又被遣返,但从此不被重用。最后卒于金陵。

3、边贡

边贡,道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边贡出身于一个官僚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的儒学教育。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及第,年仅20岁。少年登科,名动朝野。初授太常博士,迁兵科给事中。明六科给事中掌钞发章疏,稽察违误,职权颇重。

边贡任职期间,不避权贵,不计利害,上书弹劾贪冒军功、卑怯无能的监军太监和统兵将帅,上《言边患封事疏》。当时监军太监苗逵为皇帝所宠信,镇军统帅是宗室保国公朱晖和右都御史史琳。边贡奏文疏直激切,闻者凛然,表现出他关心国事、直言敢谏的品格。

4、边景昭

边景昭,字文进,明代画家。陇西人,生卒年不详。永乐年间任武英殿待诏,至宣德时仍供奉内廷。后为翰林待诏,常陪宣宗朱瞻基作画。他为人旷达洒落,且博学能诗。他继承南宋“院体”工笔重彩的传统,其作品工整清丽,笔法细谨,赋色浓艳,高雅富贵。

边景昭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所绘的《三友百禽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更具典型性,画面松竹梅岁寒三友并植,寓意君子之德,百鸟聚集,隐喻百官朝拜天子,顺承天意、熙宁祥和的立意,凸现吉祥瑞应的象征意义。

同时,象形刻画也生动活泼,尤其百禽的动姿,或跳踯,或鼓噪,或饮啄,或顾盼,悉尽其态,气氛热闹欢快,诸鸟细致入微的描绘,使品类意义可辨,布满全幅的构图,呈现“茂密”的特点,画风工细精微又富装饰性,此作堪称边氏最具宫廷花鸟特色的佳构。

5、边寿民

边寿民擅诗词,然散佚未刊,诗名为画名所掩。《苇间老人题画集》乃百年以后有心人从画本录出者,计诗70首,皆题画作,词35首,其中17题17首为题画,另5题18首非题画作,乃录附于此者。非题画之作,想必甚多,年远自难于收辑。

《苇间书屋词稿》虽系边寿民自辑,然仅晚年的某一时期的词稿,远非全貌 ,计词27首,其中15首为题画,12首非题画作。两集之外散见于画面者尚有一批。

⑶ 郎姓氏的来历

关于郎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上古周朝时,鲁懿公的孙子费伯率领军队驻扎郎城(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费伯的子孙就在郎城定居下来,并以邑名为姓,世代相传姓郎。

堂号
《通志氏族略》记载:“姬姓,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居之,子孙氏焉”。望出中山、魏郡。

二:历史上南匈奴的姓氏。

郎姓起源参考之二
郎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郎姓起源于姬姓。周朝时,鲁国国君鲁懿公的孙子费伯,曾率部驻扎在郎(今山东鱼台东北),后来驻扎时间久了,费伯的族人就有许多留在了郎地,并且以“郎”为姓。因此郎姓是鲁国国君的后裔。由于鲁国国君是周朝王室后裔,因此,郎姓起源于姬姓。 发展和演变:历史上少数民族南匈奴也有人改姓为“郎”。他们多聚集在中山,因此,中山成为郎姓一大郡望,此外,郎姓还在魏郡发展壮大,形成望族。因此,世称中山望,魏郡望。

历史名人

郎士元——字君胄。工诗,擅长五律。与钱起齐名,时人喻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中兴问气集》时说,郎诗比钱诗“稍更闲雅”。他作《送彭将军》诗:。‘双旌汉飞将,万里独横戈。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鼓聋悲绝漠,烽戍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工于发端,很有气势。

郎廷佐——清朝奉天广宁人。任江西总督。对于江西瓷器的制造进行改良,仿古制造传统名牌产品,畅销各地。世称郎窑。

郎静山 (1892~1995)江苏省人。国际闻名之摄影家。十三岁开始接触摄影,二十五岁成为中国第一名摄影记者。在中国摄影史上,郎氏是首位人体摄影拍摄者,首位摄影课程之教师,首位入选国际摄影沙龙之中国摄影家。以自创集锦摄影闻名於世。
地望分布:河北中山郡,山东魏郡。

⑷ 历史上姓郎的名人有那些

郎(Lá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大夫、鲁懿公的孙子费伯之后,以地为氏氏。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春秋初年,鲁懿公的孙子费伯在鲁国为大夫,私自占据了郎城(即今天的山东省鱼县东北),他的子孙以邑名为氏,而姓了郎。从这段记载,更可以看出“费、郎一家”的一段渊源,因为,郎姓的始祖是费伯,后来他的子孙有的以郎为氏,有的却仍然沿用原来的费姓,3000年前他们本是一家人。
2、出自南匈奴亦有郎氏。根据《姓氏考略》上记载,郎姓的另一支郎氏出自少数民族,南匈奴亦有郎氏。
3、出自纽祜禄氏(女奚烈氏),为满族八大汉化姓氏之一中有郎氏。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时间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是由纽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一代,纽祜禄氏氏族成员,“仕官难以枚举”,清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其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金代,纽祜禄氏的姓氏为女奚烈氏,据《金史·国语》记载:“女奚烈日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姓。在清代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由上述记载中可见,今日郎姓的姓氏,在历史上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的变化,而是自金代起即汉译为郎姓。远在金代,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又,“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金代,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得姓始祖:费伯。关于郎姓的姓源,据《姓纂》上面记载:“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居之,子孙氏焉。”第一个以郎为姓的人,是大约3000年以前的鲁懿公的孙子费伯,他原来姓费,迁到郎城(今山东省鱼县东北)居住之后,子孙才以邑为氏,纷纷改姓了郎。从这段记载,更可以看出“费、郎一家”的一段渊源,因为,郎姓的始祖是费伯,后来他的子孙有的以郎为氏,有的却仍然沿用原来的费姓,3000年前他们本是一家人。故郎氏后人奉费伯为郎姓的得姨始祖。
名人有:郎士元,郎朗,郎平,郎咸平,郎昆,郎祖筠

⑸ 谢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谢姓名人

1、淡泊名利的谢安

谢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书法家。

他自幼沉敏洒脱,气宇轩昂,虽有才名,但隐居于家乡会稽东山,与王羲之等人纵情山水。直到40多岁,他才应征入仕,后官至司徒。

桓温乱政时,欲杀谢安。谢安在宴席上谈笑风生,从容不惊,使得桓温最终不敢加害。后来,淝水一役,捷报频传。他当时正与宾客下棋,看后不动声色,被客人问起,才淡然作答:“孩子们已经大败敌军。”但他起身回内房时,终于按捺不住心头喜悦,连脚上木屐的齿被踢断也不知道。

谢安身居高位,但一直有归隐东山之志,并数次辞官归隐又数次急出为官。因此,后人以“高卧东山”比喻隐居,以“东山再起”比喻再度为官。

据说,谢安有个同乡被罢官,回家没有路费,只有大批蒲葵扇。于是,谢安从中挑了一把,随手拿着,由于世人仰慕谢安,便竞相仿效,蒲葵扇立刻被一抢而空。

2、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谢灵运,南朝宋诗人。他幼时被寄养在外人家里,族人名之为“客儿”,世称“谢客”。他祖父是东晋名将、康乐公谢玄,母刘氏是书法家王献之的甥女。谢灵运18岁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其诗大多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描摹细致,见解独到,开山水诗之先河。

谢灵运曾自夸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由此可见他自负之程度。

他与堂弟谢惠连关系甚好,曾说:“只要惠连在座,我往往能得到佳句。”他任永嘉太守时,有一次在西堂构思诗作,未果,昏然入睡,梦见惠连,忽得佳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于是,他便说这两句诗“有神功”。

谢灵运还发明了一种带两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后人称之为“谢公屐”。

3、谢混

谢安之孙,晋朝美男子,字叔源,小字益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士,太保谢安之孙,会稽内史谢琰第三子,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婿,东晋安帝时为宰相,晋孝武帝司马耀旳乘龙快婿,后被刘裕诛杀。

谢混出身于陈郡谢氏,年轻时颇有美誉,有伟姿容,善写文章,为皇帝悦,后与晋陵公主成婚,育有二女。东晋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袭望蔡县公,任中书令。义熙二年(406年),加中领军、尚书左仆射领选部。义熙四年(408年),加侍中、录尚书事、扬州刺史。

东晋末年之卢循孙恩之乱,爆发于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结束于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历时约十一年。谢氏家族遭到严重打击,谢混的父亲及两个哥哥纷纷战死,谢混这一家只剩谢混。

义熙八年(412年),谢混但因与刘毅关系密切,疑党同刘毅,被刘裕诛杀。谢混死后,其妻晋陵公主也被迫与谢家离婚。

谢混善诗文,被时人誉为"风华为江左第一"(《南史·谢晦传》),是中国山水诗文学的先驱人物之一。在晋末首倡山水诗,但仍受玄言诗影响,以致成就不大。钟嵘《诗品》将其诗定为中品。

4、谢升卿

谢升卿(约1195—1273年),南宋宁宗时福建长乐县十九都漳坂乡人,约生于南宋庆元年间(约1195—1200年)。因认安南陈守度为族叔,改名陈日煚(jiǒng)或(陈曰照,陈照),科举中第后当了安南国王的附马,后来当了安南国王,开创了安南历史上的陈氏王朝。

他本名叫谢升卿,祖籍为浙江会稽郡山阴县谢姓,后南迁至福建长乐县,谢升卿因为杀人犯了王法而改姓名为陈京,逃到安南国,成了太尉陈承的义子。

他容貌俊逸潇洒,才华不凡;但性格豪爽,歌诗多,落拓不羁,强悍无比而多才,好交友与博徒豪游少有大志,不屑科举仕进,屡以家中财物助贫。

5、谢道韫

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

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⑹ 一个少见的姓氏,历史上的向姓名人都有谁

向朗复,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制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
向宠(?-240),向朗兄之子。刘备时,任牙门将(保护牙城的武官)。
向秀(?—约275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
向海明(?-613):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向子韶:宋朝开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间进士。
向士壁(?-1261):南宋名将,字君玉,常州(今江苏常州)人,绍定进士,官至大理卿直龙图阁。
向侃:字希颜,明朝巢县人,永乐年间中举,宣德中任靖宁州判官,后升任监察御史,一度又出为知府。

⑺ 郎姓在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

郎士元
郎士元
字君胄,唐代定州人。天宝年间(744-755)进士,官至郢州刺使。
郎氏
[清]女。佚名,际昌女,适同邑蔡氏。亦能画。《墨林今话》。
郎坦
(?—1695)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吴拜子,清朝将领。
郎朗
郎朗是第一位与柏林、维也纳、美国五大等所有一流乐团长期合作,在全世界所有的著名的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会的中国钢琴家。郎平
郎平
是中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郎咸平
郎咸平
郎咸平,1956年出生,祖籍山东。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 郎昆
郎昆
郎昆,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主任、博士学位研究生,北京广播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 2005年、2006年两届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
郎祖筠
郎祖筠,2000年荣获有线电视金视奖最佳节目主持人,也是春禾剧团、吴兆南相声剧艺社的团长。第43届台湾金马奖评审团成员之一。
郎永淳
郎永淳
郎永淳是个“特别人物”。首先,形象方面,他是个戴着眼镜播新闻的播音员;其次,他的嗓音也明显与众不同;再有,他播新闻的时候似乎缺乏专业训练,掺进了太多个人特色。总之,他与传统播音员的标准相差太大。

郎宝信(1917.4-2001.9)男,汉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卓有成绩的教育工作者,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1981年任张家口医学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张家口医学院党委书记(现为合改为河北北方学院)。1983年离休。行政9级
郎宇
《男生女生》杂志写手之一,后在《男生女生》杂志社任美编,任编辑时更名为郎小宇。
郎益华
出生于1963年。 图书馆学专业。工作认真,兢兢业业。对图书馆事业有突出贡献。参与编写了《潍坊市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书目》和《潍坊古籍书目》。
郎静
女,1964年3月出生。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动力机械教研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清洁燃料及其排放研究,发动机摩擦磨损及其故障模式研究, 新材料在发动机上的应用。
郎绍君
河北保定人,汉族,主要研究近现代中国书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并担任博士后指导导师以及兼任文化部造型艺术成就奖评委。现任河北大学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郎宗权
字衡之,祖籍浙江余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郎友良
男,汉族,1952年5月生,河北迁安人,197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现任西藏军区政治委员(副大军区职)。
郎太岩
男 ,河北省迁安市人 ,1927年6月生 ,东北军政大学毕业 ,社会学教授, 民政理论专家,知名学者!

⑻ 历史上姓班的出过什么名人

1、班彪

班彪(公元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班彪从小接受儒家思想,他的史学观点与司马迁有所不同。

他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崇黄老而薄五经”、“轻仁义而羞贫穷”、“贱守节而贵俗功”,是一个大弊端。然而他也称赞司马迁“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他的这些观点完全被班固继承,对于《汉书》的编撰影响颇深。

2、班固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诸子略共4324篇,小说就占了1380篇,是篇数最多的一家,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

班固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明确地指出小说起自民间传说,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规范和影响着后世对小说的认知和写作,两千年来发挥着难以估量的功能价值。

3、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他为人有大志,不修小节,但内心孝敬恭谨。

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不仅维护了东汉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属国的联系,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卓越贡献。

4、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班昭认为女人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处于卑微的地位,清醒自己的性别角色,由此出发,主张妇女应承担在家辛勤劳作,操持家务,侍奉丈夫等由性别角色而决定的社会责任。并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作了具体解释。

班昭强调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此认为女人的天地在于家庭,不必有才,如有也是“治内之才”,把妇女纳入儒家设计的有助于维系家庭人伦关系的体系。班昭又由男尊女卑思想衍生出女子对于男子绝对顺从的思想,并强调妻子除了要对丈夫顺从外,还要对婆婆顺从。

5、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古代著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

班婕妤相貌秀美,文才颇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她经常开导汉成帝;班婕妤还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她的词曲有感而发,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受益匪浅。

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班婕妤的贤德在后宫中也是有口皆碑。因她不干预朝政,谨守礼教,深受时人敬慕,有“古有樊姬,今有婕妤”之称。

⑼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姓由

李氏在历史上有过很多望族,名气最大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秦朝发源於陇西郡的李家。他们的始主是李崇,秦朝陇西守。第四代孙子叫李仲翔,是河东太守,征西将军,后战死沙场。
以后,这支李氏传了20多代,到隋朝,出了灭隋建唐的唐太祖李渊。陇西李氏名人辈出,仅唐朝一代就出了21位宰相。汉将李广,西凉主李暠等都是陇西李氏之后。真是人才济济。
从汉朝到唐朝,陇西李氏共分衍出13个房支,它们是:范阳李氏,尊李崇6世孙李向(尚弟)为始祖;顿丘李氏,奉李广孙李忠为祖;渤海李氏,始祖李恬;申公房李氏,始祖李潜;丹阳李氏,始祖李伦;安邑李氏,始祖李盖;镇远将房李氏,始祖李愔;平凉李氏,始祖李系;姑藏李氏,始祖李函;敦煌李氏,始祖李茂;仆射房李氏,始祖李冲;绛郡李氏,始祖李成礼;武陵(后为武阳)李氏,始祖李刚。
一是西汉时期发源於赵郡的李氏。他们的始祖是李玑,他是李崇的四弟,在秦朝任太傅的官职。他的儿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国丞相李牧。赵郡李氏在唐朝以前的声望高於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共分衍出10多个房派郡族,主要有:中山李氏,开基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颖川李氏,始祖李秉,为李牧5世孙,汉颖川郡守,遂居颖川;辽东李氏,奉李齐13世孙李宝为祖;江夏李氏,奉李秉5世孙李就为祖;汉中李氏,奉李秉6世孙李颉为祖;襄城李氏,有李膺,为李秉8世孙;常山李氏,奉李楷为祖。李楷为李膺6世孙,於晋代避赵王伦之乱,徒居常山平棘,他有5子,分居三处,形成东祖、西祖、南祖3房,通称平棘李氏;广陵李氏,为江夏李氏分支,奉李就18世孙李元哲为祖。赵郡李氏支派繁多,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是仅次於陇西李氏的大族。
唐朝以后,还有一些人是朝廷赐姓而形成的李氏大家族。这些人大多为少数民族,他们在中国北方和西北发展,后不少向江南移居。这其中主要有:
柳成李氏:有两支。一支是唐朝大将李光弼的家族发展来的,后称金陵李氏。另一支是成德节度吏李宝臣的家族。
代北李氏:出自沙陀部族李国昌。李国昌以功授代北节度使,其子李克用为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勋建立后唐,称霸一时。
武威李氏:唐将李抱玉,本姓安。祖先为安息国世子,入中国居洛阳,后裔避乱徙居武威,衍为大族。至抱玉时,赐姓李,徙籍京兆,其族遂为京兆李氏。

李耳,字伯阳,世称老子,又叫老聃。春秋时期陈国人,出生在河南鹿邑县东。早年担任 东周守藏史 (相当现今的图书馆馆长)。后因为周朝发生叛乱时,大量典籍被带到楚国,而被免职。
随后又到鲁国生活多年,与孔子来往较多。孔丘曾经适周问礼於老聃,向他学过周礼。后来不忍见周朝衰落,西出丞谷关,守关的令尹(官名)听说他很有学问,就让他写书,於是就有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道德经》。
他在这部书中提出"无为而治"。 认为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应当不干涉人民的行为,不用教育,让他们自然发展。这一观点影响深远,在当今的企业管理理论中,就有人提倡 无为而治 。
他是道教的鼻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提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仅次於儒教创史人孔丘。在封建社会中,他的思想有时取代儒学的地位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潮流,魏晋时的玄学在中国的盛行,就是明证。

李世民,公元599年生於陕西武功。自幼熟读兵书,箭头可射穿门板。其父李渊是当时隋朝皇帝杨坚的姨甥。
李世民少年时,皇帝杨坚大建宫殿,开掘大运河,挥霍无度。李世民18岁时劝李渊杀掉杨坚派来的监视,在太原起兵。在李世民的积极参与下,李氏父子一路过关斩将,深得民心,仅用半载时间,大兵直逼长安。
次年三月(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立建成为太子,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唐政权在关中立稳脚后,李世民开始为统一天下而争战。他打败了盘踞在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收服太原,迫使原隋将王世充自缚投降。公元624年,统一中国的战争基本告一段落。这一年他才24岁。

2 姓李的名人
太子李建成害怕李世民军功显赫,危及自己的地位,想要密谋杀害他。两年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被迫让位。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力,精减行政机构,使权力进一步集中,并采取措施积极扩大外交。当国外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时至今日,仍然有些国家把华侨称为"唐人",把华人聚居的社区叫做"唐人街"。
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局面。"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当时昌盛情形的具体写照,其后不久,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他把百姓比喻成水,自己比喻成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治国名言流传至今。 李世民不愧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李白,字太白,唐武 (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生於西域。自幼家境富裕,他的父亲具有较高文学修养,使他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传他少年时,有一次贪玩逃学,遇一老大娘在磨铁杵(舂米的工具)。李白觉得很奇怪,得知老大娘要把"铁杵磨成针"后,深受感动。这正是民间流传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出处。
李白在26岁时,离开家人,开始了漫游生涯,渴望做一番大事。当时道教被奉为国教,人们隐逸学道并非是单纯的目的,消极遁世更多是出於政治动机。李白也没有能跳出世俗,他广泛结交种类人物,为自己实现政治抱负创造条件。
李白漫游16年后,终因《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杰出的诗歌创作,名誉海内外,被唐玄宗招进皇宫。初进京城,贺知章拜读他的《蜀道难》时,一篇诗文没读完,竟然连续赞叹四次,说李白是谪仙人(被惩罚落入人间的仙人)。
接见之日,玄宗用七宝床赐食,亲手调羹给李白吃,并让他在翰林院供职(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文诰诏令)。玄宗爱重李白的才气,但只想把他作为御用文人,并非在政治委以重任。
李白性格傲岸,无视权贵。据史书记载,唐玄宗召见李白时,见他神气清朗,气宇轩昂,不觉忘了身份,竟像老朋友似的让李白换鞋子。李白把脚伸出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权倾朝野之人,从此怀恨在心。后借李白应玄宗命新赋《清平调词》中"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两句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将她说成出身低微的汉成帝皇妃赵飞燕,来污辱、讽刺她。杨贵妃从此怀恨在心,三次阻挠玄宗任命李白官职。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离开长安,又开始了漫游生涯。李白晚年漂泊困苦,病逝於当涂县,享年62岁。
李白的诗歌共存有一千多首,他的诗作风格奔放自然,色调瑰玮绚丽,极善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和素材,想像丰富,意境奇妙空灵,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内容涉及广泛,并取得较高造诣。同盛唐其他诗人只擅长在某一领域的创作相比较,其文学历史地位不言而喻,有韩愈的诗为证:"李杜诗文在,光焰万丈长"。

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生於新加坡。从他的曾祖父起,其家族在新加坡已住了一百多年。 他的曾祖父是中国粤东大埔县党溪乡人,漂洋过海,到新加坡谋生。小时候,他的祖父把他送进英文学校就读。
学生时代,李光耀荣获一份莱佛士学院的奖学金。在莱佛士学院读了两年。后来留学英国剑桥时,李光耀获得法科的双料第一名,年终考试时,名列荣誉榜榜首赢得特优奖。
1950年大学毕业后,李光耀从伦敦回到新加坡。最初几年,他为许多职工会的担当代表律师。 1954年,李光耀与同僚们成立人民行动党,并更加深入地进行反殖民斗争。1959年,在各政党联合斗争中,新加坡赢得了自治权。人民行动党在选举中获得决定性席位。年仅30岁的李光耀出面组织政府,并担任首任总理。
在战后出现的亚洲领袖群中,李光耀的在位时间最久,后又出任新加坡资政,他现在是那一代领导国家独立的亚洲领袖中硕果仅存的一个。
《光明日报》等报刊如此评论他:以任何标准而言,李光耀都是世界上罕见的杰出领袖,是他的雄才大略,使得马来西亚半岛这脏乱、拥挤、豪无矿产资源的港口小岛在三十年间,变成世界第二大港,亚洲金融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人民年平均所得高达八千美元以上,是仅次於日本的亚洲第二高收入国;变成最为摩登、整洁、秩序井然、绿茵遍地的花园王国。

⑽ 出姓的历史名人

出光育
公元1456~?年待考),蒙古族,蒙古札剌亦儿部人,木华黎后裔;福建泉州涂岭新厝人。著名出氏第五世祖。 明景泰末年(公元1450~1456年)农历10月,出光育由福建泉州涂岭新厝乡迁居照船山下洪厝坑(今福建泉州泉港区涂岭镇小坝村洪厝坑自然村),从壬午(公元1462年)至今已五百九十二年。 妣陈氏,生长伯祖智惠(居西坑乡),副妣某氏,传生四子(又传太宗门口一穴单坑,是细妈墓,即富地):出硕叟、出确斋、出聪、出明(字睿轩)。 从五世祖出光育迁居洪厝坑,家族经明、清、民国的繁衍,发展迅速,为如今的燕山蒙古族。 出光育迁居洪厝坑,路经现泗洲水库后地段名石梯路时,一边孩子,一边铁锅,因路滑滑下,铁锅破,孩子滚下水沟。出光育抱起,迎天自语,此弃旧迎新,喜题石梯路,现石刻存在。 出光育之坟葬于横溪蛇头山地,面向东,即面燕山,刻写:“皇明,燕山出府光育出公,妣儒人某氏,元将纳哈出后裔。”
出科联
公元1685~1765年),蒙古族,字干甫,号淑渠,行居三,蒙古札剌亦儿部人,木华黎后裔;福建惠安涂岭洪厝坑人。著名清朝官吏,出氏第十二世祖。 出氏祖先在元代为派往监督县令的元官“达鲁花赤”。明初,元官纷遭杀戮,因出氏祖先较为爱民,得乡民帮助,藏匿定居,在洪厝坑流传下蒙古族一支。至出科联,已历十几代。 出科联生平析朗读书,十八岁中秀才,十九岁受知于程学宪,补弟子员,旋朗冠三军,补邑优行廪生。清乾隆戊午年(公元1738年),三十岁登本省乡试榜首第一名(解元)。清乾隆已末年(公元1739年),联捷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特受检讨。是当时颇有名望的书法家,惜其墨迹均已不传。 出科联曾随乾隆大帝下江南巡游,清世祖皇帝对这位随臣的姓名很奇怪,即予询问。出科联趁机奏明出氏得姓的来龙去脉,遂使隐姓埋名数百年的“出”氏源流明白于天下。乾隆大帝当即称誉:“好个奇姓!” 出科联以玉言报达家乡。太史公虽行成名立,而年不停挺,好奖诱后进而秉性刚方,不与时俯抑,放在史馆十余年不得迁。 出科联与族人敦诗说,言孝言慈,而于读书一节尤于,郡太守聘主梅岭书院掌教。胡天不永其年,竟终于清乾隆丙酉年(公元1765)农历7月14日寅时,距生清康熙已丑年(公元1685年)农历2月12日寅时,终年四十五岁。 嫡配何氏先殁,副室蒋氏,孝男二:长子出火娟,何氏出;次子出火甫,蒋氏出,女四:承、重、孙、倌,孙室曾一孙,男王秀,余绳未久合以也。请乾隆甲辰年农历11月3日葬于陈厝坑乡厝后燕山之麓祖墓右边。穴坐乙向辛兼卯酉,分金卯丁酉,分居两广,嫡氏先殁,与生孙(字克仲)合葬小坝打蛇厝后,地名夫人墓。(不孝承重孙倌稽桑叩志。) 附_出科联律诗二首: 《七律·游庐山》:“庐山竹叶几春秋,云镇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眼观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十二洲。一时光景看不尽,天缘有运再来游。” 《七律·故乡别主笺》:“远别家山岁月宽,空斋萧洒故情欢。芸宪政读勤磨砺,自可回首蔗境观。结庐人境绝嚣尘,正似山居木石邻。遐想英才看荟萃,黄叨遴选沐皇仁。山气清奇灵秀增,衣冠文扬昔峥嵘。而今抚树兼怀古,松护峰峦半阴晴。回顾山头万叠寿,回环曲水腾兰亭。流连此地真难得,即景题诗兴舍呈。”

阅读全文

与朗姓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