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内江有什么名人
四川内江名人非常多,多得我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有一个人使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粟琪朕--粟大佬,人长得非常帅气,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迷妹一大推
㈡ 资中有那些名人
骆成骧 王延世 苌弘
㈢ 内江出现过哪些历史人物
1、赵贞吉
赵贞吉(1508年12月16日-1576年4月13日),字孟静,号大洲。四川内江桐梓坝(今四川省内江市内)人。明代名臣、学者,南宋右丞相赵雄之后。
嘉靖十四年(1535年),赵贞吉进士出身,授翰林编修,迁国子司业。“庚戌之变”时,俺答包围京师,赵贞吉力言不可订城下之盟,应督促诸将力战。明世宗擢其为左谕德、监察御史,奉旨宣谕诸军。后两次遭权臣严嵩中伤,被夺职。
明穆宗时复出,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掌都察院事、太子太保,参与促成“俺答封贡”。因与高拱不合,于隆庆五年(1571年)致仕归乡,居家闭门著述。万历四年(1576年),赵贞吉逝世,年六十九。获赠少保,谥号“文肃”。
4、罗念生
罗念生,原名懋德。1904年7月12日生于四川省威远县连界场庙坝。1990年4月10日因前列腺癌病逝,终年86岁。罗念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教授,在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和研究领域中,有杰出的贡献。
5、顾汝修
顾汝修(1708—1792)字息存,号密斋,资州人,官历翰林院编修、御史、顺天府伊、大理寺少卿,官至正一品。
1761年奉旨册封安南国王,王有反叛之心,顾汝修戒其恭顺,南疆遂平,乾隆特赐御用华盖一顶以嘉奖。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出任四川锦江书院(今四川大学)山长,在精通宋儒理学、金石、诗词、书法等。传世著作丰富。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和诗人。
㈣ 资中二中出了哪些名人
郭冬!!!
㈤ 内江有哪些历史杰出代表人物呢
位于四川省境内的内江市是一个风景优美而且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的内江市涌现出了大量的文化学者。在人们评定出来的内江十贤中,有超过半数都是与文化息息相关的人物。
范长江自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他为我国的新闻事业以及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范长江从事新闻行业以后,他先后出任了新华社总编,新闻总署副署长等多个机构的重要职务,而且范长江心中一直有一颗爱国之心,青年时期的范长江就十分的热爱革命,追求革命,追求进步,并且积极地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当中。
㈥ 四川资中最后一名国民党县主住是谁
资中。位于东经104.8,北纬29.8,东西长63.38公里,南北宽52.23公里,面积1733.73平方公里。资中既是县又是州,一度时期还是郡。春秋时代,资州为巴国属地,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置资中县(治所在今资阳县),属益州犍为郡;北周保定中(公元561-565年)析置盘石县,县址在今资中县北门外两路口一带;西魏废帝二年(533)设资州,州所在资阳;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资州州治由资阳县迁到盘石县,从此结束了资阳为资州治所的地位。从西魏废帝二年到隋文帝开皇七年,资阳作为州府所在地只有34年的时间;而资中却从隋文帝开皇七年至1912年,长达1425年的漫长岁月,都是资州的州治所在地。 州治迁到资中之后,管辖八县:盘石(即资中)、资阳、清溪、内江、月山、龙水、银山、丹山。明代废路改府,省州改县,成都路改为成都府,资州改为资县,属中书省成都府。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升资县为资州直隶州,辖资阳、内江、井研、仁寿。1914年,改资州为资中专署,辖资中、资阳、内江、荣县、仁寿、井研、威远、简阳。专员公署设资中。1950年,资中专区改名为内江专区迁内江。 资中建县之初,“官舍简陋,无有城垣”。直到西魏恭帝二年(555)才修了一个方圆三里的土城。此城东南临江,西北依山,基本上是现今重龙镇的位置。唐代贞元年间,西川节度使韦臬在资州设立“安夷军”,将资中城池予以增修;宋代淳佑年间,资州太守余玠对旧城加以维修。明代宏治年间,知县邓概将县城拓宽至东北隅,将重龙山环入城内。城墙全部用石头,高一丈六尺,周四里九分,八百八十二丈,城门九道。清朝康熙初年,资县刘振基对城池予以补修,还在城外环以护城墙。嘉庆二年资州知州赵立信和嘉庆四年的知州吴士淳相继督修,内外城墙全部用石头垒砌,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一尺,长一千三百六十三丈二尺,垛墙高二尺五寸,马墙高三尺,城门仍为九道,东门叫建春门、南门叫迎熏门、西门叫咸丰门、北门叫拱寰门;另外五个叫平波门、安澜门、达江门、紫气门、通津门。道光二十七年,重龙山后增修内城一段,同治元年,达江门修砌水城一道,俗名“瓮城子”。民国十八年刘文辉部督军旅长兼资中市政总办陈万仞设立市政公所,督修街道,统一规定主街中宽24尺,支街中宽20尺,街沿4尺(新正街例外)。 资中物产丰富,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经济作物为甘蔗、花生、油菜、柑桔、蚕桑、辣椒,大宗支柱产业士食糖和食盐。食糖远销省内外,蜜饯制品销至东南亚各国。在农业经济社会,资中是相当富庶的。 物阜必然民康,民康必然重文,资中又是文风鼎盛的多士之邦,孔子的老师苌弘,金榜夺魁的赵逵、骆成骧,鲁迅时代文学骁将林如稷等,皆彪炳华夏的俊彦之士。从北宋至清代,除两名状元外,中进士着达214名,举人220名,故为成、渝之间唯一的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资中地处成、渝中段,“水陆皆冲,河山竝险,据西蜀之中权,为东川之要道”,自古以来即以巴蜀胜地著称于世。古代的资中胜景有“三山、六宫、九庙、四观、八景”。所谓“三山”,是指围在古城墙之内的重龙山、衙后山、郡前山(又叫鼓楼山“,明代宏治年间夷为平坝,现名鼓楼坝);”六宫“是指天上宫、禹王宫、万寿宫、文昌宫、西秦宫、三皇宫;”“九庙”是城隍庙、张爷庙、五显庙、川主庙、老君庙、土地庙、衙神庙、王爷庙、娘娘庙、;“四观”是东门外高山观、南门外火峰观、西门外玄天观、北门外北斗观;“八景”是“重龙晴岚”、“灵岩泉韵”、“北田秋丰”、“盘峰暮雨、醮坛云梯”、“珠江夜月”、“古渡春波”、“渔灯晚照”。1955年寓居海外的张大千将此八景绘成《资州八景图》,轮回展出于巴黎、新加坡、台北,使得水秀山青的资中更加美名远扬。 除了上述胜景之外,资中还有古北岩、罗汉洞、御河沟的摩崖石刻、文庙、清代一条街、永庆寺、宁国寺、甘露寺、罗泉镇的人文景观和白云山、白云峡、九龙峡、龙江湖的绚丽风光也名闻遐迩。历史悠久的古城风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叱咤风云的历史名人、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出一颗光耀千秋的璀璨明珠-资中! 资中,山川秀丽,地灵人杰,与电影和电视结下了不解之缘。电影《草莽英雄》、《狂》、电视剧《朱德》、《喻培伦》、《鬼寺艳影》、《傻儿师长》等,许多镜头都是在资中拍摄的。内中尤以《鬼寺艳影》艳情独钟,全部外景都在资中摄取,那林木参天的重龙山,那幽静肃穆的永庆寺,那金壁辉煌的文庙圣殿,那饱经沧桑的东城门楼,那古色古香的街道店铺,那江波滚滚的五里险滩,那月明星稀的铁佛镇,那笛音缭绕的白云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电影《木棉袈裟》和《血战台儿庄》、《垂帘听政》与资中也是有缘的。在我国宗教史上,佛家信徒确实有那么一件血腥的法衣,历尽劫难,几经周折,最后由资中宁国寺的高僧智诜法师得到,为镇寺之宝,珍藏了六百多年,毁于元末明初的兵之中。资中,是木棉袈裟的最后归藏地和涅盘地。 另一部影片是《血战台儿庄》,这次血战震惊中外,打得最激烈、最悲壮的首要一战是藤县攻防战,守军是四川部队,只有二千五百人,加上当地的地方武装也只有三千余人,装备又差,却要对付日军矶谷坂垣师团一万多人和数十辆坦克、飞机每十架为一组和大炮轮番轰炸,从1938年3月16日拂晓至17日下午,坚持战斗了三十六个小时,歼敌四千多人,后来终因力量过于悬殊,第22集团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壮烈殉国,守城将士牺牲二千多人,突围撤退者仅五百余人。据有关资料统计,内江各县在八年抗战中的阵亡将士共有六千多人,仅资中一县即有728人,直接参加了台儿庄大会战和藤县攻防战的资中籍爱国将领是22集团军混成旅旅长刘公台,影片中多次出项的一个刚毅精干的青年将军即是此公。这部电影的镜头没有摄取资中的地灵,却闪耀了资中的人杰。 刘公台(1898-1965年),字雄飞,资中金带场人士。其人身材不高,面黑耳聋(耳是战场上震聋的),胆识卓群、英勇善战,为四川军人之著名骁将,抗战中更是战功卓著,除台儿庄战役之外,还参加过娘子关之战、枣宜大战、敌军闻风丧胆,日伪战报中将他称为“刘聋子”、他统率的121师(藤县之战后即晋升为该师师长)被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誉为“铁军”。 共和国成立伊始,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签署任命通知书,任命刘公台先生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后来又任资中县副县长和政协副主席,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府对抗日爱国将领的礼遇和关怀。 四川资中县罗泉镇地处沱江支流球溪河畔,是一个恬静、纯朴、纯净清秀的山间古镇,罗泉因场镇似龙而得名“龙镇”。这里保存了从明清时代到民国时代的古建筑群,无论从建筑结构、旅游角度都极具科学及观赏价值。然而由于当地政府资金短缺,居民保护意识不强,很多古建筑损毁严重,系列报道《远去的古城镇文明》给我们讲述昔日“龙镇”的眼泪。 罗泉的古镇正渐渐的被侵蚀 由于罗泉处于三县交界地,历来有“脚踏三县”之说。罗泉因场镇似龙而得名,自球溪河北岸依山势形成五里的一条长街,俗称“五里街”,自然构成一条仰头向东、悠然游荡的“蛟龙”,历史上称为川中第一龙镇。 罗泉龙镇整个身体由罗泉八景组成龙头、龙身、龙尾,恰似蛟龙出海,给这座幽雅的古镇平添了几分神奇色彩。 罗泉是因盐设市的古城镇,如今还保留了以祭祀盐神的庙宇,而这种庙宇在世界上也仅仅独此一座。据老人讲,清未民初,沿球溪河两岸十五里就有1000多口盐井,每天在这里工作、交易的人群多达一到两万人,那时场镇上光有饭馆就达13家,面馆32家,可见当时罗泉的繁荣。除了盐神庙外,还保留了保路运动罗泉井会议旧址,它坐落在罗泉镇中段的半边街口。这是英、法两国教会出资建造的一所教堂,罗泉五里长街,幽静独特,尽管岁月流逝,经过无数沧桑巨变,如今,仍可从它那黛瓦粉墙、深宅大院,石板街巷中领略它昔日的辉煌。 据近一两年的真实数据反映,罗泉昔日的五里长街,如今完好的保存仅仅只剩下了1.25里了。尽管从远处望去,如今的龙镇依然犹如一条巨龙在山涧飞舞,显得十分的辉煌,然而,走进长街却给人是另一番景象,几十间白瓷砖白粉墙的高大建筑零零散散的矗立在那一排排的古民居中间,显得十分的刺眼,更有些居民的新房别有创意,房顶是古色古香的昔日古建筑,下面却是豪华的现代建筑,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一些古民居由于常年失修,早已经摇摇欲坠,只能够依靠几根柱子的支撑才没有倒塌。 罗泉镇原武装部长杨光润说,罗泉是五里长街的一个古镇,在四川来讲不多。罗泉历史悠久,九宫一寺八庙,现在地点都在,拆掉了很多房子,很可惜,没人过问,这样下去,将来罗泉古镇完全毁掉了。 像这样的老街,已经不多见了,学术界、建筑专家以及旅游人士对罗泉的严重破坏,感到万分惋惜。 四川高校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兴中教授说,就文物的保护来讲,要尽可能的做到保护它的历史遗存,不改变它的历史面貌。古代城市发展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够用现代城市的发展来挤压我们的古代文明。因为这一些东西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应该保护。修得再好的房子,它的价值它不及过去历史遗留下来的能够反映历史演变过程的老建筑物。 资中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东邻东兴区和安岳县,南接威远县,西连仁寿县,北靠资阳市。 资中自古以来为川中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历为州、郡及县治地达两千多年。春秋时孔子的老师苌弘、唐朝经学家李鼎祚、宋代状元赵逵和南宋宰相赵雄、清末状元骆成骧以及近代著名作家林如稷、李薰风、郑拾风等知名人士都生长于此,国画大师张大千、辛亥革命大将军喻培伦等名人曾受教于此。 资中历史悠久,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建县,此后,历东汉、三国、西晋、东晋等朝。北周王朝时,周武帝于保定年间(公元561-565年),从原资中县中分出部分土地设置盘石县,属资中郡。这是资中单独建县的开始。以后,历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各朝,县名未变,均名盘石。1949年12月8日,资中县获得解放,1949年月12月5日成立资中县人民政府,属资中专区。追溯资中历史,从汉代资中建县算起,已2000余年,从北周盘石县算起,也有1400多年,为州、郡治及专署所在地达900余年。 县境内主要人文景观有:重龙山灵崖泉韵及北岩摩崖造像、文庙、武庙、东岳庙、永庆寺、清代一条街、南宋建筑大东门城楼、唐代建筑甘露寺(以壁画著称)和唐明渡双塔、三国时期初建的罗泉古镇(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主要自然景观有:以“川中小山峡”美称的白云峡景区、景观奇特的罗泉溶洞群、青眉山溶洞,还有九龙峡、龙江湖景区。 著名的清代一条街,以简朴浓郁的清代风格吸引着广大游客。原名新正街,建于清光绪31年,因临近州衙,一般为诉讼、报告的人歇息候信,因此,全是旅店、饭馆、茶楼、酒店。时至今日,这条街仍以饮食业为主,全街有40余家店铺经营着资中的名小吃、茶楼、餐馆等。街北出口,街两边木柱上还有原资中学政、四川著名书法家包汝楷撰写的对联,反映了当年这条街的繁荣。 重龙山位于城东北一里处,有明代所建永庆寺等古殿宇,还有隋、唐摩崖造像160龛、1648尊,大都保存完好。造像旁还有许多唐以来的名人题记、题词。永庆寺现有藏品1700余件,包括苏东坡、黄庭坚等名人的书法碑及袁枚、曾国藩、张大千的书画。以黄庭坚的《幽兰赋》碑最为名贵,是稀世珍品。 罗泉古镇距县城51公里,镇上的石板路、古院落、古会馆、古戏楼、古码头,典雅古朴,古风犹存;这里的溶洞远近闻名,洞中曲径通幽,弯向不知处,四壁华灯闪闪,更显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的石乳光怪陆离,令人有扑朔迷离之感。 文庙在县城北门外。北宋雍熙年间(984---987)始建于县城东街,清道光九年(1829)迁此重建。该庙占地7035平方米,建筑面积2191平方米。主体建筑及布局仿山东曲阜孔庙,灵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排列于南北中轴线上,东西厢房、钟楼、鼓楼、乡贤祠、名宦祠对称分布两侧。庙中竖有清康熙手书《四书大景》、明成化年间《重修文庙碑》两碑,字迹清晰,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资中文庙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资中是内江市行政区内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县。
㈦ 四川有哪些历史名人
四川历史和文化名人(周代-清代)苌弘 :周代天文学家,政治家。孔子老师。 通晓天文、历数,精于音律、乐理。今资中县发轮乡龙水村有“苌弘祠”、“苌弘读书台”遣址。李冰: 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严君平:西汉哲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周易数术大师扬雄:汉代哲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周易数术大师,文学艺术家、语言文字学家、辞赋大师。司马相如:汉代 辞赋家兼散文家、诗人。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 。王褒:汉代 辞赋家兼散文家 (汉代四大辞赋家之一)李尤:东汉文学家,与班固、张衡齐名郭舍人:汉代文学家。落下闳: 中国西汉 天文学家,历算学家 。《太初历》的制定 者 ,最早的浑天仪制造者,落下闳在《太初历》中首次确立了以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元之始(即春节)的历 日制度并沿用至今 卓文君: 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 . 谯周 :三国时史学大家,大儒,教育家。陈寿 :西晋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名著《三国志》的作者。常璩: 东晋史学家,编纂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华阳国志》;李密 :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乃千古名篇,为历代所称颂。何稠:隋代制造发明家。花蕊夫人: 五代十国女诗人黄崇嘏:我国晚唐时五代前蜀一位女诗人.陈子昂:唐诗的开拓者,海内文宗 。继初唐四杰后文坛上出现的一位诗歌革新的骁将。李白 :昌明县(今江油)人。 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 薛涛 :唐代著名才女,诗人(祖籍长安,出生于成都 )雍陶:唐代晚期一位重要诗人.唐求:是唐代晚期一位著名诗人。梁令瓒 :唐画家、机械制造家,天文仪器制造家。他创造的黄道游仪,为唐代先进历法《大衍历》的编修提供了先决条件;他同高僧张遂(一行,683—727年)合制的“水 运 浑天”仪,是当时中国独有的天文钟,在世界天文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绘画可和著名画家吴道子媲美。 参考 http://www.yishujie.com/topic.php?auto_id=1341&forum=1&forumid=1袁天罡:唐初益州成都人,是与李淳风齐名的初唐两大方士之一、天文学家、阴阳术数家。代表作为《推背图》、《六壬课》、《五行相书》、《称骨论命》,对后代易学影 响深远。雷威 : 唐代西蜀制琴师,雷威及雷氏一家把中国古代制琴工艺推到一个新阶段。黄筌(?-965),五代后蜀大画家 黄筌开创了中国工笔花鸟画派先河黄居采:五代时期著名画家。黄居采是子承父业,画艺精湛,不在其父之下,在中国绘画史上一般以父子二人并称。进入宋朝后,黄笙不久就去世了,黄居采成为北宋初年画 院的中心人物,曾做过翰林待诏,朝清大夫,寺丞等官职. 赵崇祚: 赵崇祚编辑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花间集 》,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 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 赵蕤:唐代思想家,隐士。著名的《长短经》的作者。李白老师。 赵蕤和李白是唐代的“蜀中二杰”,以“赵蕤术数,李白文章”并称;李白师承赵蕤的儒家风范、道家思 想和豪侠性格,青胜于兰,如虎添翼。 参考http://www.chinaexpertsweb.net/yxlw01/yyxlw83.htm李鼎祚 唐代经学家。资州盘石县(今属四川)人。以经述称名于当时,为唐代提倡汉易象数文学的代表。撰成继孔颍达《周易正义》后所出现的又一部总结两汉以来易学, 在纠正孔疏之偏的。著作-《周易集解》。另著有《连珠明镜式经》又名《连珠集》、《平湖论》等。答案补充
李琬 : 唐代音乐家. 石恪:中国五代大画家高文进:中国五代大画家武则天: 中华帝国唯一的女皇帝(出生四川广元)魏征 :字玄成,剑州(今广元市剑阁县)人。生于公元580年,卒于645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有争议)王宰:唐 代著名画家苏东坡:苏轼在诗、词、文、书法、绘画诸方面,独树一帜,宋代大文豪。苏询 :唐宋八大家苏辙:唐宋八大家苏舜卿:北宋著名诗人,宋诗开拓者。苏易简: 北宋文学家,太宗复试为状元。27岁时主持全国大考,续编《翰林志》苏舜元:北宋初期文学家、书画家、庆历进士。吴昌裔:宋代文学家,《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有简介。宇文虚中:我国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一位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文同:北宋著名诗人,画家。 中国绘画艺术史上造诣高深的一位大画家,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精,而最擅长画墨竹。字与可,世称石室先生,又自号笑笑先生...答案补充
李琬 : 唐代音乐家. 石恪:中国五代大画家高文进:中国五代大画家武则天: 中华帝国唯一的女皇帝(出生四川广元)魏征 :字玄成,剑州(今广元市剑阁县)人。生于公元580年,卒于645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有争议)王宰:唐 代著名画家苏东坡:苏轼在诗、词、文、书法、绘画诸方面,独树一帜,宋代大文豪。苏询 :唐宋八大家苏辙:唐宋八大家苏舜卿:北宋著名诗人,宋诗开拓者。苏易简: 北宋文学家,太宗复试为状元。27岁时主持全国大考,续编《翰林志》苏舜元:北宋初期文学家、书画家、庆历进士。吴昌裔:宋代文学家,《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有简介。宇文虚中:我国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一位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答案补充
文同:北宋著名诗人,画家。 中国绘画艺术史上造诣高深的一位大画家,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精,而最擅长画墨竹。字与可,世称石室先生,又自号笑笑先生... 张拭: 宋代著名理学大师,他在湘主持岳麓书院,给宋代理学的湖湘学派奠定了规模。张行成:南宋易学家,数学派哲学家,四川邛崃人. 魏了翁: 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文学家,史学家。陈抟:著名道教思想家,,独创新说,著有《太极图》、《先天图》、《易龙图》流传于世范镇:宋代史学家, 参加纂修《仁宗实录》、《起居注》、《新唐书》、《类编》等书范冲:宋代史学家, 范祖禹长子,曾主持重修宋神宗、宋哲宗两朝实录范祖禹:史学家,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的得力助手,所修《通鉴》唐代300年历史,司马光取其600卷删为80卷为《唐纪》,成为《通鉴》中宝贵的史著 三范在中国史学、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范祖禹所撰的《唐鉴》12卷,被誉为"深明唐三百年治乱"的史学名著。
㈧ 资阳出过哪些名人和伟人
陈抟(公元871-989),字图南,号扶摇子。著名理学家。普州崇龛(现安岳县龙台专镇龙西)人。 蔡绍序(公元属1909-1974),安岳县思贤乡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周克芹(1936—1990)著名作家。四川简阳人。 苌弘,字叙,古资中县(今资阳市雁江区)人,(前575-前492)资阳三贤之首。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记得采纳啊
㈨ 出生于四川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王褒(前90年—前51年),蜀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昆仑乡墨池坝)人。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与扬雄并称“渊云”。
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西汉天文学家,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他和邓平、唐都等合作创制的历法,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卓文君(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西汉才女,司马相如之妻。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 )人。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籍贯益州。三国时蜀汉后期大将。
秦宓(?—226年),字子敕。广汉绵竹(今四川德阳北)人。三国蜀汉时谋臣,善舌辩。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黄筌(约 903-965)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字要叔,成都(今属四川)人。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大臣。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成都府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