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粽子历史人物

粽子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1-02-27 05:29:46

① 吃粽子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假期为一天。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由来】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端午节别称】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天中节、五月节等等。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

② 写出与端午节有关的历史人物或故事

1、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二十二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板大夫,辅助楚怀王.其时楚怀王受到奸臣的进谗,没有接受屈原关于联齐抗秦的主张,被说客张仪骗到秦国软禁起来,逼他割地献城,后因忧虑成疾,不久便死于秦国。

屈原知道后悲愤欲绝,上书请求顷襄王为怀王报仇。但顷襄王窕宠信奸佞,不思振复,将屈原削职放逐江南,其后楚国被秦国攻陷,亡在旦夕。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在极度忧愤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前278年(屈原六十二岁时) 农历五月五日纵路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

楚国人民闻讯,纷纷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屈原的身影。这便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都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但由于人们祭屈原的米,都让江上的蛟龙吃掉,故后来人们改用粽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

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棕子的风俗。


(2)粽子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 粽子的历史故事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中文名:粽子
英文名:rice mpling
主要食材:粽叶,糯米,红枣,瘦肉,豆沙,蛋黄,红豆,腊肉,香肠,玉米粒
分类: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食品
口味:甜、咸等
端午节日:阴历五月初五
相关人物:屈原
拼音:Zong Zi

④ 请问哪些名人(包括历史人物)喜欢吃粽子有相关的实例(或事件)及因为端午发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⑤ 诸老大粽子的名人评价

湖州粽历史悠久,嘉兴的五芳斋也曾出师于湖州的诸老大。
金庸先生曾经在《鹿鼎记》中提到过湖州粽味道鲜美。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美食家蔡澜先生曾经在《蔡澜美食》提到粽子产于湖州。
产品历史
“诸老大”始创于1887年(光绪13年),诸老大粽子具有百余年历史,是江南一带的传统名点,享誉海内外。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美食,在魏晋之时,人们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已十分盛行。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筑就了湖州千年的历史和习俗,形成了湖州独具魅力的饮食文化。
湖州“诸老大”首创了秀丽枕式粽子,选料讲究,制艺精良,色、香、味、形各具特色。甜粽,甜而不腻;肉粽,味道鲜美,集香糯鲜美为一体。素有“粽子状元”之美誉。经过120余年的悠悠岁月,花开花落、潮涨潮退,“诸老大”已深深融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经过“诸老大”人兢兢业业的努力,“诸老大”已发展成为一个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的现代化企业。在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上找到了历史基业与现代经营的契合点。使“诸老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新的骄人业绩。1910年来获得了“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首届中国粽子文化节金奖”、“中国食品博览会名特优新产品”等国家级荣誉。
诸老大粽子,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创造人诸光潮,人称老大,精通茶食,于1910年在湖州府庙前,开设一家以卖粽为主兼营茶食的诸老大店铺。经过两代人的苦心经营,对粽子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使原来极普通的一顶民间食品,变成一种精细的茶食和馈赠礼品,成为湖州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1927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西湖博览会土产馆中,诸老大粽子作为湖州的名产陈列展出,获优质土产奖,从此名声大振。近一个世纪来,东南沿海,特别是江浙一带广大地区几乎是尽人皆知。诸老大粽子1984年参加浙江省在上海的展销会,受到各界的好评,销售量逐年增长,供不应求。
满清末年,在古城湖州的大街小巷上,无论白天黑夜,不管严寒酷署,经常有一个身材高大手挎提出桶的绍兴人,喊着清亮悠扬的调儿在叫卖:“火肉粽子……猪油夹沙粽子……”音来身至,粽香扑鼻。人们在饥肠辘辘的时候,特别在在寒冬的夜晚,吃几只糯香适口,沸势发烫的粽子,会格外感到舒服。久而久之,他和他的粽子已成为当地人们生活需要的部分,为江南古城增添了浓郁的乡地特色。
他,就是“诸粽”的创始人诸老大。
诸老大原名诸光潮,小名景川,一八六五年生于绍兴城里一个贫苦家庭里,父亲原是锡箔店倌,早年亡故,留下他们弟兄三人,由母亲帮佣拉扯长大。由于家计贫寒,不久小弟夭折,胞兄诸光华经人介绍,未成年就来到湖州,进入茶食行业学艺。一八七八年,诸光潮十四岁上,母亲患病瘫痪在床,生计日趋艰难,遂偕母离绍兴来到湖州投奔胞兄,寻觅生路。
来到湖州后,经在“震远”(即今震远同)茶食店当师傅的胞兄保荐,入该店当学徒。他天性聪慧,勤奋好学,三年后全优满师。因为基本功扎实,十七岁时对一般的茶食糕点制作技艺均已学成,二十一岁时,对刀功大、难度高的花色云片糕、椒盐桃片、酥糖等细点都能独立操作。老板破格升薪,成为茶食行业青年师傅中的 佼佼者。
两年后,他弃职卖粽。因生得身材高大,在挎桶叫卖时颇显眼,人们不知其姓甚名谁,就管他叫“老大”(大小儿的意思)。后来慢慢熟悉了,知道他姓诸,见了面就叫他“诸老大”表示亲昵。随着生意的逐渐扩大,粽子名声的日益提高,“诸老大”这个名称也就从绰号演变成了招牌。
诸老大年幼失学,不识字,二十六岁结婚,娶妻朱氏,生四子,家庭生活和睦。他为人和蔼可亲,由于出身贫寒,发家后对劳苦大众富有同情心,如乞丐饭时上门,常施发熟饭热菜,不准家人以冷饭馊菜施舍。还规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和十五两天上门乞讨者,一律给铜板一枚;年三十晚八时后上门乞讨者,给年糕二两半,家人照此打发乞丐,直至他去世。
一九二七年,诸老大患鼓胀病,卧床不起,同年农历十月初八,流然长逝,终上六十三岁。
一八八七年,诸老大离开了震远同店,迈出了独立门户的第一步。他深深懂得在一无资金二无店面的情况下,指望开一爿茶食店铺,是不切实际的。必须从小贩叫卖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根据多年的经验,他摸准一般人爱吃甜食的习惯,精心制作了桔红糕和甜酥油饺试销。他白天叫喊在茶楼酒肆,晚上出入于书剧场。街头巷尾、大路小弄踏遍了他的足迹。但一段时间卖下来,生意一般,他并不气馁,边叫卖、边观察,从而得各,桔红糕和酥酒饺两种糕点大店小号均有出售,他此生意显得没有特色。有一年清明节前夕,他到街上,只 见家家户户都在裹粽子。他立即捕捉到做生意的灵感,第二天即裹了一桶赤豆粽子叫卖,果然一下卖空。此后数日,生意越做越好。通过这个经营实践,他开始意识到做生意必须投顾客所好,卖出自己的特色,才有前途。
他选择了卖粽作为看家生意后,踏踏实实提高经营素质,刻意求工办好二件事:(一)是改进裹粽操作技术。当时民间的粽形大都为“尖角形”。他在裹粽实践中改成“瘦长条四角形”。显然,后者比前者有三点好处(1)外形别致美观;(2)能多煮多装多卖;(3)便于嵌馅心。(二)是提高粽子质量,翻新花色品种。那时江南水乡一带的粽子品种很简单,仅赤豆粽、红枣粽、咸粽等,他大担地把咸粽改进成“肉粽”,使品种更新换代。在改革实践中,又成功地首创了“猪油洗沙甜粽”,使甜粽和肉粽成为“诸老大粽子”的两大特色。
开始卖粽时,上午准备原料,如粽箬、糯米、丝草、柴火等。下午裹粽煮粽。粽子煮好后,装在一只大小适中的提桶内,盖上两块合缝板,即手挎提桶穿街过巷一路叫卖。晚上一手还提着一只马灯照明,在夜深人静中喊着:“火肉粽子……猪油细沙粽子…… ”,足迹遍及戏院、书场、作坊等场所。从晚上八点开始,一般至十点以后卖完回家,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这段时期大约历时十年。
十多年桶叫卖,为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诸老大的名声也随着他的足迹传遍了整个湖州城。这两点为他日后扩大营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信誉保证。随着粽子销售量的日益上升,他感到挎桶叫卖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 要;加之夏令高温季节不宜多做粽子,需出售一些茶食糕点作为补充。
因此,一九Ο六年他四十二岁的时候,决定结束沿街叫卖的生涯,转达为定点摊营业。
对于设摊地点,他作了认真的选择,既要设在闹市区,顾及大宗主顾的生意;又要靠近鸦片馆,招揽鸦片客的交易。于是他决定把摊设在彩凤坊瑞源珠宝商店门前(即今人民路五金交电商店处)。瑞源珠宝店老板曾是他的烟伴,交情甚好,瑞源又是墙门堂店面,靠墙摆摊不影响该店生意,从此他又开始了三四年的摊贩生涯。
由于设摊固定了地点,平时买卖可由妻儿照应,他就有了较多的时间钻研制粽技术和考虑经营业务。这段时间他不但对甜粽和肉粽作了进一步的收进,而且按不同季节制作了鸡肉粽、排骨粽、蚕豆粽、豌豆粽等。同时在包装上采用了糙纸包和簧篮,并印了“诸老大”三字的红底黑字招牌纸,使他的摊子具有了小店铺的规模。
辛亥革命爆发前的一九一Ο年,诸老大人到中年,二十多年的经营实践,使用权他初具了一个企业家的魄和和胆识。在四十六岁那一年,他凭借积累起来的资金开了一爿以卖粽为主、兼营茶食的“诸老大”店铺。
“诸老大”店首创时,地点在糊州府庙前青?屏巷口,店招牌是“诸老大”三个白地黑字。除粽子外,还经营猪油年糕、糖年糕及其他一应茶食。这些食品全由他自己及家人制作,不雇请师傅或招徒弟。
一九二七年,诸老大卧病时,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便召集四个儿子到床前,指着他从前挎着的提桶,告诫他们:顾客是衣食父母,要保持诸老大这块牌子经久不衰,质量一定要考究,信誉一定要固守。他去世后,四个儿子遵嘱着意经营,生意越来越好。一九三一年该店走了上它的全盛时期,达到发展中的顶点。原有店面已不能适应营业需要。这年春天,即选定上太和坊瑞泰南货店对面(即今人民路向阳布店处)开设新店,新店临近鱼巷口闹市区,店招牌是黑底金字“诸老大”三个字,两旁长条是“诸老大粽子茶食店”八个字,店堂后面是制粽作坊,前楼为职工寝室,后要是茶食作坊。
当然,诸老大在经营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同行竞争、相互倾轧的风浪,但由于它产品质优味鲜,物美价廉,经营作风正派面终于保持了荣誉。
“诸老大粽子”始名於清末年间,到2013年有近百年的历史。经历了提桶叫卖、设摊出售及开店营业三个阶段。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经营,使之成为具有我国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近一个世纪以来,东南沿海及海外,特别在江浙一带,诸粽脍炙人口,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喜爱的食物。亲朋往来,也以诸粽互为馈赠。诸粽所以能博得这样高的信誉,除了“质优”这个内因,也还有一些外因可考。
当创始人诸老大还在挎桶叫卖的时候,每天穿街过巷,出入烟馆茶楼,其交易对象多属较富裕的中产阶段,对吃食一项非常内行,又善于品尝评议,左右舆论。如果诸老大粽子不能突出色、香、味、形的特色。必然会 被那批吃客所否定。再者,由于诸粽可以存放较长时间, 顾客就有可能将产品带往外地,馈赠亲友,使“诸老大”名声传播出去。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诸粽正是凭着质量第一、经营作风过硬,而赢得了信誉,打出了响亮的牌子。一九二七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西湖博览会土产馆中,“诸老大粽子”曾作为湖州的名产陈列展出,获优质土产奖。由此名声大振。这年冬,上海利利土产公司(在浙江路、陕西路口)就派人来湖洽谈粽子代销业务。一九三一年后,上海生生土产公司(在浙江路)也与“诸老大”挂钩代销业务。诸粽源源运往上海,名噪上海市场。甚至有人为了赚钱,还出现了冒名的诸老大粽子。

⑥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

端午节纪念的人物: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⑦ 端午节和哪位历史名人有关

纪念屈原说
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他身后400多年的事了。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⑧ 人民吃粽子的习俗与历史人物什么有关

包粽子及赛龙舟之俗即为纪念屈原而来。在民俗传说中,端五节还和介于推、伍子胥、曹娥、陈临等历史人物有关。

⑨ 端午节的来历跟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人物纪念
因之前对历史考证缺乏,导致各种牵强附会的起源说法甚多,也由于某些历史人物碰巧与该日有关联,于是便产生了“纪念说”,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近代的史学家不断指出纪念屈原这说法的错误,因为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节已经存在。综览汉魏文献资料可发现,汉王朝经历四百余年历史,充满浪漫、激情,保持南楚故地乡土本色的楚文化,而被誉满天下的楚文化传人屈原,在汉魏前时代的端午节活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记载,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无关。
历史文学是舞文弄墨者把自己爱和恨的记录留给后人的纪念品。而重论理、爱憎分明的“汉魏文人”痛恨忘恩负义又称雄一时的霸主越王勾践、晋文公,把悲悯之心投向直言敢谏的伍子胥与功不求报的介子推、东汉苍悟太守陈临,于是在汉魏后便把节日与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在今吴(浙江地区)有五月五日迎伍子胥的习俗(《曹娥碑》),而晋地有追念介子推之说(《琴操》)。
当历史长河流入东晋,经过战乱洗礼的文人虞预在《会稽典录》中,又记录了浙江人五月五日纪念曹娥之俗。善良的庶民们又把同情之心献给孝女曹娥。

后世附会"历史人物纪念说"主要有四种:

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他身后400多年的事了。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纪念介子推说
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记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阅读全文

与粽子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