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邵阳历史名人有哪些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大祥区蔡锷乡)。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11月8日逝世,终年三十四岁。北京政府拨款二万元,举行国葬,追赠其为上将军,定12月25日为云南起义纪念日。遗体安葬在长沙岳麓山上,遗著有《蔡松坡先生遗集》、《松坡军中遗墨》以及《蔡锷集》。
魏源(1794-1857),隆回县金滩(今名金潭,属司门前镇)人。属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晚年法名承贯。其著述甚丰,除《圣武记》、《海国图志》、《默觚》、《元史新编》外、还有《净四土经》、《古微堂诗文集》、《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老子》、《默子》、《孙子》、《吴子》等若干卷,并协助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
石醉六(1880-1948),又名石陶钧,邵阳和安乡大树村(现新邵县潭府乡大树村)人。和蔡锷将军同为梁启超的学生,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曾任职为广西讲武堂学生队长兼战术教官(是李宗仁、白崇禧的老师)、护国军参谋长、辛亥元勋黄兴秘书、黄埔军校长沙分校校长、国民政府参军。不仅仅是个军人,而且是一个志存高远的诗人和学者,特别是思想家、哲学家。作为诗人出版诗集有《武冈集》、《危城集》和《庐山集》。至于思想家、哲学家,多数人听说他在写一本名为《一论》的书。
廖耀湘(1906年5月16日-1968年12月2日),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湖南邵阳北乡酿溪镇(今新邵县县城)人。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第六军军长。黄埔学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10月辽西大会战兵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后于1961年12月作为特赫战犯被释放。“文革”期间受迫害致死。
吕振羽(1900-1980) ,湖南省武冈(今属邵阳县)人。著名历史学家,撰写了大量史学理论建设的论文,辑入《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
袁国平(1906一1941),湖南宝庆(今邵东)人。原名袁幻成,又名袁裕,字醉涵,笔名最寒。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大队学习。积极参加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同右派的斗争。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左翼宣传队队长,随军北伐。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转移至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任工农革命军第4师党代表。1929年11月,任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1930年6月,任工农红军第3军团政治部主任。同年8月,任工农红军第8军政治委员。1933年1月起,先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军第1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两次入闽作战。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工农红军学校政治委员,抗日红军大学第2分校政治委员,教导师政治委员,中共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驻陇东办事处主任等职。1938年3月,袁国平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14日,袁国平在皖南事变中身中四弹牺牲。
匡互生(1891-1933),字人俊,号务逊,又号日休,湖南邵阳人。辛亥革命时,他持枪攻打巡抚衙门;五四运动时,他立下遗嘱,身先士卒,火烧赵家楼;湖南护法时,携着炸弹,誓与张敬尧拼个死活;为“改造社会、改造人性”,他献身教育事业,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死时年仅42岁。
贺绿汀(1903-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绿汀一直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并且先后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等。为办好音乐院校、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与社会活动之余,他仍坚持音乐创作。从1949年起,他参加了歌剧《长征》的创作,并作有大合唱《十三陵水库》、无伴奏合唱《我们心上开了一朵玫瑰花》、独唱《牧歌》、民歌编曲《绣出山河一片春》、电影歌曲《不渡黄河誓不休》,群众歌曲《英雄的五月》等。1999年4月27日二十时十五分,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在上海逝世,享年九十六岁。
㈡ 隆回有哪些名人
近代思想家魏源 晚清中兴大臣魏光焘 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彭述之 , 谭人凤 毛泽东国文老师袁吉六 早期革命人士国子监大学生刘纲领
㈢ 隆回县高坪镇黄信村有什么历史人物
袁朴,原名茂松,1901年出生于高平镇黄信村。1908年启蒙私塾,1922年长沙岳云中学毕业后,投入湖南讲武学堂。1924年5月至11月,系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第六队学员。后加入国民党部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29年升为旅长。1931年,进南京陆军大学学习。1934年,在湖北任第八十八师副师长。1937年,调任中央军政部新兵补训处少将处长。1939年,晋升为军官训练班办公厅中将主任。1940~1941年,在陕西任第八师师长、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942年,任第八十军军长,镇守陕甘沿线抗击日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第十五军军官总队副总队长。1947年,赴美国参谋大学受训,同年返回北平任十六军军长兼第三十四集团军副司令。1948年,任第九集团军司令。1949年1月至4月,经青岛、上海至湖南老家。5月赴四川任第五集团军副司令。是年10月去台湾,先后任花莲防卫司令、陆军第一军团司令兼台北市警备司令。经“国防实践研究院”受训后,于1961年任陆军副总司令,尔后任预训司令,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国民党中央常委。1964年退役后为“总统府”战略顾问与“国策”顾问。一生乐于办学,曾捐谷300石创办高平中学(隆回三中前身),在陕西西安捐资兴建小学至初中的黄龙山学校和两湖小学。1989年7月与1990年6月,先后两次托回乡探亲台胞袁义明带回诸多照片及书信,并捐资修建村公路,兴办黄信联校。1991年,在台北病逝。
㈣ 隆回历史上了几个大人物
云雾山庄的创始人是一位女善人,称谢氏。去年已经做古,这位善人一生传道、讲道。传说受其影响的不下十万人。其宗旨是做善事得善报
㈤ 邵阳从古至今有那些著名人物
杨再兴(1104-1140年)
杨再兴,崀山镇人,瑶族。宋崇宁三年(1104年)生于城步,年幼丧父,随母李氏来新宁崀山盆溪外婆家居住。自幼习武,弓法神奇。
绍兴元年,绿林曹成自北方入湘,杨被掳入曹,曹见其身躯奇伟,武艺超人,即委为头领,把守莫邪关。次年,荆湖路安抚都总管岳飞剿抚曹成,再兴在迎战中坠涧被擒,后追随岳飞。
金军大举南侵,岳飞驻军襄阳,誓复中原,杨受命为前锋,开赴长水县,在业阳一带与金兵交战。初战即斩孙都统及统制蒲在,杀金兵300余。次日会战孙洪涧,破敌2000名,得粮2万担、军械马匹无数,乘胜收复西京一应险要,直下蔡州,积功封御前统制。
绍兴十年,金兀术起兵12万,骤攻临颖,杨再兴率部一马当先,杀敌2000余,又领轻骑300进击,至小商河,雪掩河道,马陷住河中,金兵乘机万箭齐发,杨再兴英勇战死。时年36岁。杨再兴遗骨、遗甲及军中指挥所用两面铜锣均运回故里,葬于大绢峒,并建专祠祭祀。
UID1258 帖子529 精华1 积分2895 威望6 金钱1365 贡献43 鲜花71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88 小时 注册时间2008-6-19 最后登录2009-1-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蓝玉(?---1393)
蓝玉,苗族,明朝名将,祖籍城步,常遇春妻弟。隶属常遇春麾下,临战勇敢,所向多捷,由管军镇抚积功升至大都督府佥事。明朝建立后,官拜大将军,被封为“凉国公”。洪武四年(1371),从征虏前将军傅友德参加明军灭夏之战,克绵州(今四川绵阳)。次年,从征虏大将军徐达北征,败北元兵于土剌河(今蒙古国土拉河)等地。七年,率师克兴和(今河北张北),俘北元国公帖里密赤等59人。十一年,与西平侯沐英征西番(今甘肃、青海藏族居住区)获胜。次年还师,封永昌侯。十四年,以征南左副将军从傅友德取云南,功著。二十年,以征虏左副将军从大将军冯胜征北元太尉纳哈出,乘大雪率轻骑袭破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北),杀元平章果来,会主力进至金山(今吉林双辽东北)接受纳哈出降,后代冯胜为大将军。二十一年,率师15万,于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获北元主次子地保奴以下百余人,追获吴王朵儿只等以下3000人。奏捷京师,被太祖朱元璋比为名将卫青、李靖。后恃功专恣,为太祖所恶,1393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处死蓝玉,并抄灭家产、诛灭三族,制造骇人听闻的“蓝狱”。当时,蓝玉故里城步扶林的蓝姓居民为避祸改姓秦,蓝玉定居地安微定远的蓝姓居民改姓青。
UID1258 帖子529 精华1 积分2895 威望6 金钱1365 贡献43 鲜花71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88 小时 注册时间2008-6-19 最后登录2009-1-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蓝玉(?---1393)
蓝玉,苗族,明朝名将,祖籍城步,常遇春妻弟。隶属常遇春麾下,临战勇敢,所向多捷,由管军镇抚积功升至大都督府佥事。明朝建立后,官拜大将军,被封为“凉国公”。洪武四年(1371),从征虏前将军傅友德参加明军灭夏之战,克绵州(今四川绵阳)。次年,从征虏大将军徐达北征,败北元兵于土剌河(今蒙古国土拉河)等地。七年,率师克兴和(今河北张北),俘北元国公帖里密赤等59人。十一年,与西平侯沐英征西番(今甘肃、青海藏族居住区)获胜。次年还师,封永昌侯。十四年,以征南左副将军从傅友德取云南,功著。二十年,以征虏左副将军从大将军冯胜征北元太尉纳哈出,乘大雪率轻骑袭破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北),杀元平章果来,会主力进至金山(今吉林双辽东北)接受纳哈出降,后代冯胜为大将军。二十一年,率师15万,于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获北元主次子地保奴以下百余人,追获吴王朵儿只等以下3000人。奏捷京师,被太祖朱元璋比为名将卫青、李靖。后恃功专恣,为太祖所恶,1393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处死蓝玉,并抄灭家产、诛灭三族,制造骇人听闻的“蓝狱”。当时,蓝玉故里城步扶林的蓝姓居民为避祸改姓秦,蓝玉定居地安微定远的蓝姓居民改姓青。
UID1258 帖子529 精华1 积分2895 威望6 金钱1365 贡献43 鲜花71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88 小时 注册时间2008-6-19 最后登录2009-1-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邹汉勋(1805—1854),
清著名学者,新化(今属隆回)人。字三杰,号叔绩。咸丰元年(1851年)举人。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舆地学家,中国近代舆地学奠基人。
邹汉勋一生致力于舆地学研究,注重古为今用创新发展,并通过实地调查,以补古之不足,主张“知古期以用于今,知今期以稽于古”。他依据以经纬测绘地图的理论和方法,在《宝庆疆里图说》中提出绘制地图的基本原则:1、明分率(比例);2、分准望(方位);3、定中宫(座标);4、测日量,即作图以经纬度划成方格,每格按比例等于若干里。他还创造性地沿用前人绘制地图的诸种图形标志,并不断改进使之完善,如山用“叠人”;水用“双线”;道路用“叠点”等。他的博学多才,被士林尊称为“古之郑贾,今之江戴”;他的舆地学与当时驰名京都的魏源的经史、何绍基的书法并称为“湘中三杰”。乡谚赞曰:“记不全,问魏源;记不清,问汉勋。”可见其当时的知名度。
邹汉勋一生著述丰富,主要有《五均论》、《读书偶识》、《水经移注》等30余种,共460余卷,多毁于战火,后人刊有《邹叔子遗书》七种传世。
谭人凤(1860-1920)
谭人凤,字石屏,名有时,号符善,晚年自号雪髯,人称谭胡子。清咸丰年农历八月初六(1860年9月20日)生于新化县福田村(今隆回县鸭田乡南塘村)。
16岁考取秀才,后累试未中,30岁时,在村内义学任塾师。在地方颇有威信,里中每有争议,务请他排难解纷。在教学的同时,开始联络会党,召集江湖朋友在家乡开山立堂,取名“卧龙山”,自做山主,“抱一部落主义”以自雄。光绪二十一年(1895),他仿照“泰西教法”,创办福田小学堂,接触新学,眼界渐开,对时局日益关心。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前后,他与会党秘密联络,进行反清活动。
三十年,得知黄兴、宋教仁联络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在长沙发难,便在会党中加紧活动,先后奔走湘西和广西,伺机响应。后闻宝庆会党起事,由桂返湘相助。宝庆事败,为避免官府追捕,于三十二年(1906)春离开县境,赴长沙,任新化驻省中学监督。同年冬,逃亡日本东京,经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十二月,萍、浏、醴起义爆发,他与周震麟、洪春岩、宁调元、胡璞等受同盟会委派,回国密谋响应。事败,于三十三年初复返东京,入法政学校学习。十一月,同盟会发起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他得知起义军占领镇南关,回国将儿子一鸿的官费折抵百金,前往参战。宣统二年(1910)与宋教仁等酝酿并于次年成产同盟会中部总部,设机关于上海,他负责党务兼军事联络工作。奔走于长沙、武昌、九江间,准备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为中部总部黄兴的联络人。黄兴、赵声在香港设立起义机关统筹部,准备广州起义,谭应召前往参加。广州起义爆发,他要求参加敢死队,因年老体弱,被黄兴劝阻。广州起义失败,有些革命党人意志沮丧,他却振作精神,加紧在长江中下游活动,激励人心,促成武汉“文学社”和“共进会”消除成见,实行联合,和衷共济,相辅而行”。宣统三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他由沪赴武昌,参与湖北军政府的领导工作。二十二日,长沙起义成功,去长沙敦促湘军援鄂。在新军出发前的誓师会上,当场“湖南子弟善攻取,手执钢刀九十九;电扫中原定北京,杀尽胡人方罢手”军歌一首,激励士气。汉阳失守后,任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立下“城存与存,城亡与城亡”的铮铮誓言,昼出洪山,夜归武昌,率领军民,坚守阵地,苦战十天,终于保住武昌,“而固民国之基础”。章太炎称赞他:“若夫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不忘平生之言者,唯君一人而已矣。”黄兴赠诗给他,有句云“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
民国2年(1913)年7月,孙中山等发动以讨伐袁士凯为目标的“二次革命”,坚决主张联络各省“同兴问罪之师,以至仁伐至不仁”。9月,袁士凯下令通辑孙中山、黄兴、谭人凤等9人,将谭列为“湘省之乱”的“首魁”。他再次被逃亡日本,隐居在九州福冈县,更名为林泉逸。在这里,写有带自传性质的《石叟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辛亥革命史料。虽远在异国,仍关心讨袁大计。民国4年,致电蔡锷“直抵燕云,以诛元凶”。并往返于南洋、新加坡等地,筹款和组织力量,积极开展反袁斗争。民国5年6月回沪养病。6年8月,孙中山在广东组织护法军政府,他积极联络党人,坚持维护南京临时政府《约法》。
民国9年农历三月初六(1920年4月24日),在沪病逝,终年60岁,归葬于新化县水车毛田。
魏源(1794-1857)
魏源,名远达,字良图,号默深。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生于邵阳县金潭沙洲上(今隆回县金潭乡),嘉庆二十五年(1820)全家迁居江苏扬州新城。
魏源7岁从塾师刘之纲、魏辅邦读经学史,常苦读至深夜。母怜其过勤,每夜定时熄灯令卧,他伺二老熟寐,以被遮灯默读。9岁赴县城应童子试,考官指着画有“太极图”的茶杯提出“杯中含太极”嘱对。魏源摸着怀中二麦饼对曰:“腹内孕乾坤。”考官大为惊异。嘉庆十五年(1810)庚午科取秀才。明年辛未岁试补廪膳生。嘉庆十八年癸酉科选拔贡。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中式举人第二名。道光五年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又助江苏巡抚陶澍办漕运、水利诸事。撰《筹漕篇》、《筹齿差篇》和《湖广水利论》等。
道光九年应礼部会试,与龚自珍双双落第,房考刘逢禄作《两生行》哀之,从此龚魏齐名。魏捐内阁中书舍人候补,内阁藏书丰富,乃博览史馆秘阁官书及士大夫私家著述。时社会动乱加剧,他目睹江华瑶民起义,已深感清政权的腐败;道光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外国侵略危机使他更加愤激,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
道光二十一年,魏源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直接参与抗英战争,并在前线亲自审讯俘虏。后见清政府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愤而辞归,立志著述。道光二十二年完成了《圣武记》,叙述了清朝开国到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及军事制度。在文中提出“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令不行于海外国非赢,令不行于境内之谓赢。故先王不患财用,而惟亟人材;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官不材,则国祯富;境无废令,则国柄强”的人才论观点。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魏源再次参加礼部会试,中进士,以知州用,分发江苏,任东台、兴化知县。在改革盐政、筑堤治水方面功绩卓著。他依据林则徐所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州志》,参以历代史志、明以来《岛志》及当时夷图夷语编成《海国图志》50卷,后经修订、增补、到咸丰二年(1852)成为百卷本。它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中国军队。为了捍卫中国的独立自主,他号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国人能战胜外国侵略者。他告诫人们在“英吉利蚕食东南”之时,勿忘“鄂(俄)罗斯并吞西北之野心”。他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火器等,使国家富强。他主张革新,要求“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并在《默觚》中发挥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后知,屦之而后艰”的主张,实为近代中国改良思想的前驱。对清王朝长期昧于世界大事,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封关锁国的闭关政策和媚外求和的投降路线予以犀利的批判。正如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
咸丰元年(1851),魏源授高邮知州,公余整理著述,咸丰三年完成了《元史新编》。后以“迟误驿报”,“玩视军机”革职。旋复职,他以年逾六旬,遭遇坎坷,以世乱多故而辞去。晚年,潜心学佛,辑有《净土四经》。
魏源著述等身,除《圣武记》、《默觚》、《海国图志》等巨著外,主要著述还有:《古微堂诗文集》、《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古本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老子本义》、《墨子注》、《孙子集注》等若干卷。20世纪80年代末其诗文被辑为《魏源集》。
咸丰七年三月初一日(1857年3月26日)卒于杭州东园僧舍。终年63岁。葬杭州南屏山方家峪。
UID1258 帖子529 精华1 积分2895 威望6 金钱1365 贡献43 鲜花71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88 小时 注册时间2008-6-19 最后登录2009-1-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㈥ 近代史上湖南出了哪些伟人
近代抄主要是曾国藩和毛泽东,袭曾国藩作为清末大臣、湘军首领。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两江总督等职。1853年为对抗太平天国,奉命在湖南办团练,1月在长沙编练陆师,9月至衡阳创立水师,后称为“湘军”。兵员由将官招募,所募兵勇,需取保具结。这种“兵为将有”的格局,使“湘军”具有强战斗力。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军及捻军作战十余年。1864年派曾国荃部攻陷天京(今南京)。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1870年查办天津“教案”,残民媚外,受到舆论谴责。有《曾文正公全集》
毛泽东作为中国开国元首,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可以看看这两位伟人的自传,会很有好处
下载地址:
㈦ 新化县有哪些名人
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天华、谭人凤,爱国将领方鼎英,教育家、社会学家成仿吾,华夏名将陈正湘,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
民主革命宣传家陈天华
字星台,又字过庭,县知方团下乐村(今荣华乡小廘村)人,清光绪元年(1875)生,1903年留学日本,曾参加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会,反对俄国不撤走入侵我东北之军队。常与同学讨论民主、自由政治学说,著《猛回头》、《警世钟》等书,唤醒国人拯救中华,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啮指作血书,沉痛记述亡国惨祸,邮寄内地,读者无不堕泪。1904年参加华兴会,长沙起义事泄失败,复逃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创建中国同盟会,为同盟会章程起草人。是年冬,因反对日本政府颁布中国留学生取缔规则,愤然留下绝命书万余言,在日本大森湾投海自尽。由苏鹏扶其棺柩回湘,公祭后安葬岳麓山。
·辛亥革命元老谭人凤
辛亥革命元老谭人凤 字石屏,县永靖团福田村(今属隆回县)人。清咸丰十年(1860)生。多次应试不第,为村义学塾师。秉性刚直,路见不平,必拔刀相助。年青时参加会党并联络各地会党成员,秘密进行反清活动,被推为洪门首领。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参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的思想大论战,斥梁为小人。此后,同盟会组织的多次反清武装起义,谭“无役不从”。清宣统三年,赴香港谋划广州新军之役不果。旋召集各省同盟会会员会议,图谋长江革命。是年七月,成立中部同盟会,谭人凤被推为总务会议长。极力推动各革命组织的联合,促进武昌起义成功。随即参与湖北军政府的筹建,促湘援鄂;在南北各省代表会议上,被推为临时议长。南北战时,任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立誓与武昌共存亡,固守危城武昌,巩固了革命成果,为革命继续发展赢得了时间。民国成立,任粤汉铁路督办、长江巡阅使。“二次革命”时坚决反袁,在湖南策动反袁独立。民国九年(1920)病逝上海。孙中山为其治丧,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题其遗像“青霞奇御”。著有《谭人凤集》。
·华夏名将陈正湘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解放军名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陈正湘 县圳上镇人,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出生。陈正湘幼时家贫,民国15年(1926)入唐生智部当兵,参加北伐,后入滇军朱培德部。民国19年驻江西大余,联合士兵击毙作恶多端的连长后起义,参加陈毅部红二十二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红三十五师,红一军团一师、五师、少共国际师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战斗中英勇无畏,获中央军委三等红星奖章。抗日战起,陈正湘任八路军――五师副团长,参与了平型关反击日寇之战。旋调任晋察冀军区团长,率部在山西、河北等地开展抗日游击战。1939年11月,在涞源县雁宿崖、黄土岭与日军激战,指挥炮兵击毙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朝日新闻发表标题为《名将之花凋落在太行山上》的新闻。后任第一支队司令员,第四、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军区副司令员。晋察冀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
1993年病逝北京,骨灰运回圳上镇安葬。并建亭纪念,命名为“将军亭”。
爱国名将方鼎英
号伯雄,县时雍团富溪村(今圳上镇方家村)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生。十四岁赴日本求学,入振武学堂、陆军士官学校习军事。在日期间,先后加入反清爱国组织求知社、文学社,后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保定军校教官。辛亥革命时,参
加保卫汉阳之战,民国6年(1917),再次赴日本攻修炮兵专业。民国12年,孙中山命湘军组织讨贼军讨伐湘督赵恒惕,方鼎英代理军长,在湘江西岸与敌军激战三十余日,终于挽回危局。旋又奉孙中山命,平陈炯明叛乱,解广州之危。民国14年起,先后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中将部长、教育长、代校长等职,危难时,掩护共产党人离校,保护了革命力量。民国16年秋,历任暂编第十三军军长、四十六军军长、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西征军第一路总指挥等军事要职后,深感内战频仍,民无宁日,乃离开军队幽居上海。抗日时期,力主抗日,曾出任第九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抗战胜利后,联合国民党革命派人士从事反内战活动,赞成湖南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解放后,曾出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参事室主任、司法厅长,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等职。1976年病逝长沙。
·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
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成仿吾,县知方团(今琅塘镇澧溪)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生。成仿吾幼时去日本读书,后入东京都帝国大学攻枪炮专业,熟谙日、英、德、法等多种语言。“五 四”运动后,曾参与组织并主持创造社,发表大量革命文学论文,成为国内有影响的革命文学家。民国17年(1928)去巴黎,参加中国共产党,负责巴黎――柏林支部宣传工作,将德文版《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民国20年回国,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旋被任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省委宣传部长、红安县委书记。民国23年10月参加长征。至陕北后,先后出任中央党校高级班主任、陕北公学校长、党委书记,旋奉命创建华北大学,并任晋、察、冀中央局委员、边区参议会议长,参加党的“七大”,参与大会各种文件的讨论。“七大”后,返晋、察、冀组建华北大学,任副校长。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参加开国大典。年底,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在校内首设马列主义理论基础课。1952年起,先后出任东北师大,山东大学校长、党委书记,被选为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与“四人帮”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斗争。七十年代初,奉派从事马列经典著作校译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任校长、党委书记,相继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中顾委委员。1984年5月病逝北京。中共中央在致悼词中,称成仿吾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
·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原名雨成,县下庙乡(今圳上镇松山)人,民国二十年(1931)生。幼家贫辍学,依叔父在乾城(今吉首)读书。后考入长沙第十三中学,改名盛教。
1949年10月,在沅陵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47军141师任侦察连文书,随即去湘西剿匪,在战斗中立功一次。
1951年,随部参加抗美援朝入朝作战。目睹美国侵略军残杀朝鲜人民惨状,义愤填膺,立誓要为朝鲜人民和牺牲的战友报仇。
1952年1月2日,在朝鲜平安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跌入冰窟的朝鲜少年崔滢光荣殉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并在佛体峒山建纪念亭和纪念碑,金日成主席题“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新化县在城东资水滨建纪念馆,以资永念。
·国际系统遗传学开创者曾邦哲
曾(Zeng)杰(Jie),字:邦哲(Bangzhe)或(Benjoe Tseng),他是曾子也是伍子胥的后代,1963年7月17日(农历5月27日)生于湖南新化古台山。1985年7月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动物细胞遗传学专业毕业,1986年著述、1991-1994年发表《结构论-泛进化理论》,阐述了系统哲学、系统科学的结构逻辑,以及中、西文化交汇影响近现代科学的实验、系统方法论,并20世纪90年代国际率先提出系统遗传学(system genetics)与系统医药学(systems medicine & pharmacy)、系统生物工程(system biological engineering)等概念、术语与原理、方法。1994-1997年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国际率先提出转基因禽类输卵管生物反应器(ovict bioreactor)概念与术语,并开发卵清蛋白基因侧翼序列构建表达外源蛋白质的载体方案(goldegg plan),1996年主办第1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秘书长)。1997-2006年获得全额资助于以色列(TelAviv)、德国(FAL)、英国(Birmingham)等大学与研究中心任博士研究、研究科学家与研究员,并承担(grant-holder)SPARKS基金会经费,从学于美国科学院John R. Roth院士,构建1个新表达载体、克隆2个新基因(NIH基因库),建立抗lovastatin的CHO突变新细胞系等。1999年创建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网(genbrain biosystem network)与筹建世界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联合会(WABSE),2002年提出细胞计算机模型。他同时在从道家-结构论、儒家-社会论、禅家-精神论、墨家-实践论,探讨中国与西方哲学、文化的对话与汇通。
·微软全球首席技术顾问刘春源
微软全球首席技术顾问、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士、微软中国区技术总监、全球十佳华人、金融学硕士。 祖籍湖南省新化县,1991年5月生于香港。13岁已经取得MVP(微软内部的一种专家认证)进入微软总部实习。14岁获得沃顿商务学院的金融学硕士。15岁回国成为微软中国区技术总监及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士。
㈧ 湖南省有哪些名人
湖南省的名人有蔡伦、雷锋、沈从文、齐白石、蔡锷等。
一、蔡伦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今湖南郴州)。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
二、雷锋
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所在部队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三、沈从文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四、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五、蔡锷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先生遗集》。
㈨ 一九六四年隆回公布的历史名人墓有哪些
魏源墓:仍存两疑冢
位于隆回罗洪的毛泽东老师袁吉六先生墓
位于隆回罗洪的著名舆地学家邹源帆墓
魏光焘墓
谭人凤墓:昔立三无字碑
袁月斋墓:曾经杂草丛生
彭慕陶墓:爬满了青苔
㈩ 历史上湖南出了哪些名人
1、蔡伦(63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耒阳(今湖南省耒阳市)人。他改进了东汉时的造纸技术,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把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这些废弃物品都充分利用起来,降低了纸的成本,尤其是用树皮做原浆纸的先声,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系出曾氏南宗),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3、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是一位生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今望城区雷锋街道)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士及共产主义战士。他于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复于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毛泽东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4、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5、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