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历史人物吕不韦

历史人物吕不韦

发布时间:2021-02-26 21:33:06

① 怎样去理解历史人物吕不韦

中国历史上,吕不韦论名气,比不上那些功名显赫的帝王,如秦皇、汉武;也比不上一代贤相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吕不韦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甚至用一两句话都很难把他说清楚。但是,如果把吕不韦放到他生活的战国时代去考察,就会发现,吕不韦其实是一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贡献的人。他的一生,有闪光点,也有阴暗面,有功,也有过。
吕不韦的功绩主要表现在:

第一,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异人的爷爷秦昭王是一个执政50多年的老国王,父亲安国君是一个50多岁的老太子,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却迟迟没有确立嫡嗣,王室的此种状况潜伏着极大的不安因素,一旦儿子们为争夺王位发生争斗,将会导致秦国内乱,甚至使秦国形势发生逆转。吕不韦通过游说秦国,打通关节,说动了华阳夫人并由她说服了安国君,确立异人为嫡嗣。吕不韦此举虽然具有政治投机的目的,但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使秦王去世后王室没有发生内乱,加之吕不韦以丞相职位辅佐异人,把握朝政,使秦国在秦昭王、安国君死后没有停步,继续发展,维持了对东方六国的高压态势,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从这个角度看,吕不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第二,对外战争讲究计谋,避免硬仗、恶战。一部战国史,从始至终战争不绝,一场大战伤亡的人数往往在数十万以上。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战俘竟有40万人被坑杀!此战是古往今来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当时吕不韦正在邯郸,亲历了战争给赵国造成的创伤。他在秦国执政后反对在战争中大规模屠杀。他提出了兴“义兵”的思想,所谓义兵,就是“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都国之郊,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而归之”。

应该说,吕不韦的战争观是进步的,他在执政中尽量避免硬碰硬的战争,以减少损失。前247年,东方五国联合抗秦,吕不韦设计将联军首领信陵君和魏王的关系搞坏,信陵君被撤职,联军遂告瓦解。

第三,组织门客编著《吕氏春秋》。这是吕不韦执政期间所做的一件大事。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嬴政提供了执政的借鉴。可惜,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使嬴政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说起吕不韦的过,莫过于他在处理和赵姬的关系上不干净利落,一刀两断,以致一错再错,酿成大祸。本来,当年他把赵姬送给了异人,异人称王,赵姬为王后,身为丞相的吕不韦就应彻底了结与赵姬的情缘,各得其所,相安无事。哪知他对赵姬还一往情深,赵姬对他亦恋恋不舍。尤其异人死后,赵姬守寡,两人更如干柴遇烈火,甚至光天化**,肆无忌惮!这让**渐懂事的嬴政怎么看?这让朝廷官员、民间百姓怎么看?精明的吕不韦后来也发现自己已经引火烧身,“恐觉祸及己”,主动停止了和太后的往来,但是他又推荐大阴人嫪毐,结果引狼入室,一错再错,终于落得灭顶之灾。

纵观吕不韦的一生,他没有在治国的大政方针上出现失误,是从政的高手;却在情感的小圈子里丧失理性,迷失方向,导致身败名裂,令人深思

② 吕不韦作为著名的历史人物,为何历史上却没有留下他真实的画像

因为牵扯到统治者的利益,被打压。

吕不韦虽然是一个商人,但是却凭借着“奇货可居”,将一个质子送上了国君的位置,还因此成为了秦朝的丞相,不可谓不厉害。

因此在嫪毐这件事情暴露后,嬴政虽然罢免了他宰相的职位,但并没有将他赶出长安。可是在嬴政将她母亲接回来的时候,却将吕不韦赶到了河南,之后又写信责备他,要将他迁往蜀地。而当时的蜀地,完全没有一点现在的繁华之貌,是一片极其荒凉、贫困的地带,比汉中还不如。由此可知,吕不韦所遭受的打击很大。

③ 吕不韦是什么人物

历史上关于吕布为这个人的评价是非常不同的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其实之所以这样,主要有很多人认为他是秦国的拯救者,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投机倒靶的阴谋家。网友们其实在很多的历史论坛当中,对于这个人都进行过了多次的分析,我也看了他的一些意思介绍,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他的一些看法。

一个失败的阴谋家。

很多人都说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谋略的阴谋家,但是跟秦始皇的阳谋比起来,吕不韦简直就是在小打小闹,因为在秦始皇的铁蹄之下,一统六国都不是问题,更别说消灭一个简单的商人。也正是因为双方在思想境界上的差异,才导致吕不韦在后来的遭遇。

④ 历史的吕不韦是怎么死的

吕不韦死于跟嬴政政见不合,吕不韦要用《吕氏春秋》治国,嬴政要用《商君书》治国。吕不韦认为法家治秦,虽然事半功倍,但过于严苛,治一诸侯国尚可,治天下则略显不足。吕不韦晚年招募大批门客编撰《吕氏春秋》,其中李斯就是主编,该书糅合了王道、霸道两种治国方略,汲取了诸子百家的精华思想。嬴政认为以霸道治国,可以快速完成天下一统之伟业,用《吕氏春秋》治国则会推迟统一天下的时间。

⑤ 想了解吕不韦和秦始皇的历史真实情况

秦始皇嬴政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国,少不了谋士们的帮助,其中吕不韦对于嬴政的帮助就非常大,两个人之间也是有恩有怨,他们两个人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吕不韦是商人出身,其人才华横溢,正是在吕不韦的一步步筹谋之下,嬴政的父亲赢异人才登上了王位,他也因此被封为了秦国的丞相。当赢异人去世之后,皇位传给了嬴政,但是此时的嬴政只有十二三岁左右,所以朝政大多都是被吕不韦把控着。

其实吕不韦对于嬴政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就连嬴政身边的丞相李斯,也是吕不韦举荐的,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吕不韦的帮助,就没有嬴政如今的皇位,可惜吕不韦这个人把权势看得太为重要,否则会有一个相当完美的结局。两个人之间虽然充满了恩怨,但是整体来说,吕不韦对于嬴政的恩大于过,他为秦国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大家对于这个人都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⑥ 历史上吕不韦!!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专濮阳(今河南濮阳)属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吕不韦任秦相期间,组织其门客编纂著名的《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即成语“一字千金”的出处。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译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⑦ 历史上的吕不韦是怎样一个人

战国时期的秦朝丞相、吕氏春秋的作者吕不韦究竟是一个好权的人。

对于吕不韦这个人,没有人会陌生。吕不韦原本是商贾出身,因为辅佐秦始皇登基有功,被秦始皇尊称为仲父,并担任秦国相国一职,可以说是权倾朝野。在吕不韦的主持下,他还让府中的食客编著了一本《吕氏春秋》。当时间来到公元前239年,当时秦始皇也已经二十一岁了,但是此时朝政大权还是由吕不韦独揽,这让秦始皇非常不满。


不过,吕不韦并不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而是广交宾客,这也让秦始皇非常恐慌。在这之后,秦始皇下令将吕不韦发到蜀地,并写信斥责。后来,吕不韦担心被秦始皇杀,饮下鸩酒自杀了。

阅读全文

与历史人物吕不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