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宋历史故事
1、名医钱乙
公元1079年,钱乙,这个“土郎中”的儿子,因为治好当时太子的病,才四十几岁的他,一下子进入了太医的行列,不能不令这些官僚味儿很足的太医们张口结舌。有些人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人是嫉妒。
他们私下议论:“钱乙治好太子的病,不过是巧合罢了!”有的说:“钱乙只会用土方,真正的医经怕懂得的不多。”
一日,钱乙和弟子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
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忘了吧?”
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
这位大夫听了,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弟子赶紧把老师的话记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
2、岳飞抗金
辽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族在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举兵反辽,并于次年建立金国。金国建国后,洞悉北宋朝政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便于天会三年十月,发兵十余万,分两路南下攻宋。
九月,贡献太原后,转兵向东,进攻东京。金东路军在完颜宗望率领下,攻克了重镇真定府等地。十一月,金东西两路军进至东京城下,对东京形成合围之势。
宋钦宗急忙派遣康王赵构赴金营求和,许诺以黄河为界,金军不答应,向东京发起猛攻。十一月,东京城破,宋钦宗降金。五年四月,北宋被金国灭亡。
金兵虽然南下,攻克汴梁,但河北各州县大半还在宋军手中,虽然士气低沉,但是民气高涨。康王几经生死,最后终于到达应天府即帝位,历史上被称为南宋,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这就是历史上的宋高宗。
南宋建立以后,宋金之间的战争进入南北对峙阶段,先是金兀术撤路过镇江,被韩世忠败于黄天荡;另一支金兵在攻陕西时,为宋将吴玠阻于和尚原。
岳飞也在广德境内开始堵截金兵,六战六胜,擒获金兵头目,于是,“岳家军”的名字开始在金兵中流传。待金兀术北返,再遭岳飞截击,在镇江东清水亭的战斗中,致使金兵横尸15里,收复了健康。
收复建康的岳飞,是南宋抗金的名将,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
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出生那年,黄河决口,家乡闹了一场水灾,家里生活很困苦。岳飞从小刻苦读书,尤其爱读兵法。他力气大,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拉300斤的大弓。后来,他听说同乡老人周同武艺高强,岳飞就拜周同做老师,学得一手好箭,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
后来,岳飞从了军。金兵南下的时候,他在东京当小军官。有一次,他带了一百多名骑兵,在黄河边练兵,忽然对面来了大股金兵,兵士们都吓呆了,岳飞却不慌不忙地说:“敌人虽然多,但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兵力多少。
我们可以趁他们没准备的时候击败他们。”说着,就带头冲向敌阵,斩了金军一名将领。兵士们受到岳飞的鼓励,也冲上去,果然把金军杀得七零八落。
3、解梦消愁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觏下在江西南城十贤堂讲学,忽听近处传来少妇哭声。李觏讲完课,顺着哭声前往探视,见有婆媳二人正抱头痛哭。
原来老人的儿子出门经商,时值半载音讯全无,婆媳日夜思念。于是求神于山庙,祈求麻姑保佑。昨夜三更,媳妇忽得一梦,梦见麻姑仙子给他一把破扇,扇衣全都脱落,只剩下几根扇骨。
今天一早,婆媳俩连忙请庙中和尚解梦。和尚说:“扇衣脱落,只剩扇骨,是个凶号,你儿子早已身亡,肉已腐烂,只剩枯骨!”婆媳俩听后,如晴天霹雳,悲痛欲绝。
李觏听了,暗自思忖:梦中之事,岂能当真,那和尚信口雌黄,害人不浅。我不如也来为之解梦,以消此婆媳无故之忧。
便大笑说:“和尚之言差矣。岂不闻,穿衣见父,脱衣见妻,这是人之常情。今麻姑托梦,赠与脱衣之扇,正是丈夫归来与妻团聚之象。”
婆媳二人听李觏解梦,觉得有理,于是转悲为喜。过了不久,这老妇的儿子做完生意,回转家门。合家欢喜带上爆竹香烟,到十贤堂烧香点爆,作揖鸣谢。
李觏大笑说:“生意人回家,自是应当,并非作梦的缘故。我只是为你婆媳消愁罢了。”从此,李觏解梦消愁的故事,在乡里广为流传。
4、羊肉泡馍
据说,五代末年,赵匡胤还未得志时,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一日,在长安(古时西安)街头流浪的他,因饥饿难耐,不得已低下男儿头向一家烧饼铺讨吃。
店主看他可怜,就把几天前剩下的两个烧饼给了他。可放了几天的烧饼又干又硬,根本咬不动。这时,他闻到了一股肉香,原来不远处正有一家肉铺在煮羊肉。
赵匡胤便向店家讨了一碗羊肉汤,把干硬的烧饼掰成小块泡进汤里。没想到,这碗烧饼吸入了肉汤的香气,肉汤泡软了烧饼,一碗“汤泡馍”吃得赵匡胤浑身发热,饥寒全无,精神大振。
几年后,赵匡胤得了势,掌握了兵权,“黄袍加身”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当了皇帝的赵匡胤,每日山珍海味,日久天长,嘴里没了味道。一天,他突然想起了那碗香到心里暖透全身的“汤泡馍”,立即传旨御厨速速做来。但御厨做了几次,赵匡胤都觉得不是当年的那个味儿。
一次,赵匡胤外出巡察,行至长安,不知不觉又来到当年流浪的那条街,又闻到了那久违的肉香。这一下,赵匡胤食欲顿起,下了御辇直奔肉铺,让店主马上做一碗“羊肉泡馍”。
店家见皇上驾到,又是惊喜,又是惶恐。街上的烧饼铺已关了门,店家只得让妻子烙了几个饼,怕皇帝嫌是死面饼,便把饼子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煮了煮,再放上大片牛肉,又在汤内放入了菠菜、粉丝,撒入葱花,最后又淋上几滴鲜红的辣椒油。
当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羊肉泡馍端到面前时,赵匡胤尝了一下,立刻找到了当年的感觉,于是,皇上的架子也不端了,在臣子、卫士惊异的注视下大快朵颐。吃完后,赵匡胤全身舒畅,当即赏赐了店家。
一夜之间,皇帝来吃羊肉泡馍的事就在长安城里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尝美味,店家索性把肉铺改成羊肉泡馍馆,吃的人多了,馍也掰不及了,于是谁吃谁就自己掰,反倒生出许多情趣。
久而久之,羊肉泡馍成了长安人最喜爱的小吃,一直流传至今。美味的羊肉泡馍不断地出现在陕西历史与文学作品中,或许还因占了皇帝的龙威,因而被誉为“天下第一碗”。
5、北宋废除新法
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是一场以期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运动。然而,可惜的是这场变法终究是没有坚持到最后。
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三月宋神宗死,宋哲宗赵煦继位,当时还不到10岁,由英宗之后、神宗母高氏以太皇太后名义临朝摄政。
她一向反对新法,上台后,立即任保守派首脑司马光做宰相。司马光对新法持全盘否定,提出废除。
1085年7月30日(宋元丰八年七月初六日)下令首先将保甲法和方田均税、市易等法废除。稍后青苗法、免役法、将兵法也被废除。
正因为这次变法在推行过程中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同时,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这恰恰也是为何宋神宗去世,变法就此止步的最大原因!
Ⅱ 宋代历史故事
烛影斧声吧
请采纳。。。。
Ⅲ 《中华上下五千年》发生在宋代的故事
1、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2、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被视为宽和典范。其后,宋太祖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大大强化了北宋中央集权。
后来,“杯酒释兵权”演变为一个成语,引申为轻而易举解除将领兵权。
3、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
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后晋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对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一说光义谋害太祖篡位;又有说太后杜氏去世前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太祖向晋王嘱咐后事,并不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
对此事件史料记载不一,争论一直存在。
4、澶渊之盟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5、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
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桥兵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杯酒释兵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烛影斧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澶渊之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靖康之变
Ⅳ 宋朝时的历史故事
那个官就是明朝的刘基(字伯温) 刘基有一首词中写有一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就是《卖柑者言》这首词。
《卖柑者言》: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
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
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
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
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
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
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 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
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
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
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予默默无以应。
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作者:刘基 (明代)
译文: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历一个冬夏都不腐烂。拿出来的时候,依然外表光泽鲜亮,像玉似的质地,金灿灿的色泽。柑橘放到市场上卖,售价高出十倍,人们争相购买。
我买了一个,把它剖开,像有股烟尘扑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枯得像破棉絮一样。我感到奇怪,问他说:“你出售给别人的柑子,是将要用来填满盛祭品的器具,供奉祭祀、招待宾客呢?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来迷惑愚笨的人和瞎子呢?干欺骗的勾当真是太过分了!”
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靠它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什么,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要求吗?世界上欺骗别人的人不少,难道仅仅只是我一个人吗?我的先生,您实在没有好好考虑这个问题啊。那些佩带兵符、坐虎皮椅子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果真能传授孙武、吴起的谋略吗?戴着高高的大帽子,腰上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样子,好像是朝廷的栋梁之才,他们真的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功业吗?盗贼兴起却不知道抵御,百姓陷入困苦却不知道解救,官吏狡诈却不知道禁止,法律败坏却不知道治理,白白地浪费粮仓里的粮食却不知道羞耻。坐在高堂上,骑着高头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谁的样子不威风令人生畏,谁不是一副显赫的样子、值得(人们)效仿的呢?又哪里不是外表像金玉、里面像破棉絮那样的呢?现在你没有看到这些情况,却要看到我的柑橘是这样的!”
我沉默着没有什么好回答的。我回家后思考他的话,卖柑橘的人像是东方朔一类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难道他是对世事愤慨,对邪恶憎恨的人吗?因此假托在柑橘上来讽刺(这样的现象)吗?
Ⅳ 宋元时期的历史故事
程门立雪
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内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容。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饿马提铃"欺金兵
宋代毕再遇和金兵守垒对抗,因为金兵强大,宋营兵少,他便使了一个"金蝉脱壳"的妙计,在一个夜里把队伍全部撤走,只留下旗帜在阵地上,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金兵日夜听到马嘶和铃声,没疑心,也不敢发起进攻。等了几天,金人才发觉中计。但此时,毕再遇的队伍已经走得无影无踪了。这就是著名的"饿马蹄铃"掩护撤兵的故事。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赵匡胤与汉高祖大杀功臣的行为相较,被视为宽和的典范。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做为一个成语,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Ⅵ 有关宋朝历史的小故事
澶渊之盟指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订立的和约。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与回辽圣宗亲率答大军深入宋境。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无奈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大胜。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 渊之盟”。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Ⅶ 著名的唐朝或宋朝历史小故事(100字左右)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Ⅷ 宋朝的重要历史事件
1、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2、澶渊之盟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3、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
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4、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
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宋高宗希望把生母本人和徽宗的遗体接回,答应金杀岳飞。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今杭州)。
《绍兴和议》立刻实现,宋高宗生父徽宗的灵柩和生母韦氏本人被送回南宋。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5、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有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提出了“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说法。
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桥兵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澶渊之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靖康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绍兴和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崖山海战
Ⅸ 宋朝的历史名人或历史故事
北宋名人很多啊
好象包拯、范仲淹、欧阳修、三苏、王安石、司马光、韩琦、富弼、文彦博、曾巩……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北宋末年投军,任秉
义郎(下级军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书高宗反对南迁,被革职。不久随宗泽守卫
开封,任统制。泽死,从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术渡江南侵,他移军广德、
宜兴,坚持抵抗。次年,金军在江南军民的反击下被迫北撤。他攻击金军后防,收
复建康(今江苏南京),绍兴三年(1133),因镇压江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得高宗所奖
“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又破金傀儡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任清远军节度
使。绍兴五年,又从张浚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后驻军鄂州(
今湖
北武昌),派人渡河联络太行义军,屡次建议大举北进。绍兴九年,高宗、
秦桧与
金议和,他上表反对。次年,兀术进兵河南。他出兵反击,收复郑州、洛阳等地,
在郾城大败金军。两河义军纷起响应。这时高宗、秦桧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
临安后,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不久被诬谋反下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
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须有”(也许有)
的罪名与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宁宗时追封鄂王
Ⅹ 宋的历史故事(有启示和出处)
宋太祖(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为了这件事,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有一次,他单独找赵普谈话,问他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赵普说:“道理很简单。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了。” 宋太祖连连点头,赞赏赵普说得好。 后来,赵普又对宋太祖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 宋太祖说:“你放心,这两人是我的老朋友,不会反对我。” 赵普说:“我并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是据我看,这两个人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身不由主呀!” 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额角说:“亏得你提醒一下。”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此时是公元961年)。 酒过几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请大家干了杯,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听出话音来了。大家着了慌,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宋太祖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 石守信等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杯酒释兵权”(“释”就是“解除”)。 过了一段时期,又有一些节度使到京城来朝见(此时是公元969年)。宋太祖在御花园举行宴会。太祖说:“你们都是国家老臣,现在藩镇的事务那么繁忙,还要你们干这种苦差,我真过意不去!” 有个乖巧的节度使马上接口说:“我本来没什么功劳,留在这个位子上也不合适,希望陛下让我告老回乡。” 也有个节度使不知趣,唠唠叼叼地把自己的经历夸说了一番,说自己立过多少多少功劳。宋太祖听了,直皱眉头,说:“这都是陈年老账了,尽提它干什么?”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以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宋太祖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以后,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从地方军队挑选出精兵,编成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长官也由朝廷委派。通过这些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开始稳定下来。 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后来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岳飞出生时家徒四壁,还未满月,家乡就发起了大水,爸爸被水冲走了,母子俩虽然幸免于难,但也只得流落他乡,生活非常贫困。可岳飞小小年纪就非常爱学习,才五岁就把《千字文》背得滚瓜烂熟了。有一天,小岳飞忽然向母亲要纸和笔学习写字,母亲犯难了,穷得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来买纸和笔哪?望着母亲为难的样子,懂事的岳飞再也不闹了,但心里却仍在考虑怎么办。一天,他愁眉紧锁地蹲在灶旁烧饭,望着炉灶发呆,忽然眼前一亮,猛地跳了起来,大喊着:“我有办法写字了,我有办法写字了。”只见岳飞用手小心地把灶里的青灰扒了出来,轻轻地摊平在地上,然后用手指一横一划认真地写起字来,这办法还真不错。从那以后,岳飞每天就趴在地上对着一堆青灰写啊写,手指磨破了,磨烂了,可岳飞毫不在意,依旧每天坚持写字、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