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朝代重要人物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楚人.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后遭谗被逐,因不忍国家沦亡,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而投汨罗江自杀.他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代表作有<离骚>,<天问>等.
3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少时博览群书,20岁时开始漫游全国各地,考察风俗,采集史料,后历经数十年艰苦工作,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4张衡,字平子,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代表作有<二京赋>,<归田赋>和<四愁诗>
5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其诗气魄宏伟,慷慨悲壮,鲜明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6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诗文辞赋皆长,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7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唐初著名文学家.少时即才华横溢,年十七,应举及第,世称初唐四杰.
8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派大家.
9关汉卿,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元杂剧的奠基人.著作有<窦娥冤>
10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写出了我国古代最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
11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12孙中山,,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
Ⅱ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有那些
1、赵奢、赵括
老子是实实在在的名将,虽然好像只打过一仗,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名言就是从他那里传下来的。儿子吗,倒是很有名,有名的倒霉蛋而已,给人们留下了纸上
谈兵、虎父犬子的经典例子。
2、王翦、王贲
老子是大名鼎鼎的破赵灭楚的英雄,打开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门,儿子也是好汉,灭魏平燕收齐,把六国彻底打扫干净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伟业基本就是这父子二人包办了。
3、蒙骜、蒙武、蒙恬
这祖孙三代的名头虽然比不上王翦、王贲响,但也堪称秦国的宿将了。蒙骜以大将身份领兵攻城掠地,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蒙武以副将身份随王翦破楚并生擒楚王,也算是战功赫赫了。蒙恬则出击河南地,大败匈奴,威震边关十余年。
4、周勃、周亚夫
周勃之所以称为名将,大概完全是刘邦那句“安汉者必勃也”了,不过他确实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不过他儿子确实厉害,细柳营让文帝临死也不用担心社稷的稳定了,平七国之乱更是举重若轻,平息这么大的叛乱而又这么干脆利索,足显名将风范了。
5、李广、李敢
老子虽然打的胜仗不多,但名声太大了,有名的飞将军,加上李广难封的遭遇,给后代的文人墨客们提供了无限的遐思。儿子也和老子一样勇猛善战,虽然不能独当一面,但以大校之职跟随卫青、霍去病数次远征,立功非小。不过这父子二人脾气都太大了,不大冷静理智,李广敢杀灞陵卫,李敢更敢去刺大将军卫青,够狠,所以都不得善终啊。
6、孙坚、孙策
老子是东汉末年有名的虎将,董卓这个西凉军阀被孙坚的几万人马打得很痛,也吓得不轻,更难得孙坚一副侠肝义胆,堪称忠直之士。儿子更是凶猛,以孤军数千起家于群雄并起之时,竞能开辟江东六郡之地,更有吞并天下之雄心壮志。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我看还是生个孙伯符这样的儿子才算乘心如意。
7、陆逊、陆抗
老子是典型的儒将,火烧联营、大败曹休,都是三国时期颇有影响的大胜仗,威名远扬,具有国际知名度。儿子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战绩,但镇守襄阳时和对手羊祜的坦诚相见可谓经典了。
8、桓温、桓玄
老子是一代枭雄,在晋连连被北方打压的情况下,破成汉、败姚襄,三次北伐,独霸朝纲,足以笑傲群雄了。儿子虽然没有老子那么威风的名将风范,但野心更大,敢公然举兵反晋,虽然最后不得善忠,不过他还是很有眼光的,杀了那么多北府兵将领,却独看重刘裕,让这位名将得以成大功,虽然最后是这个人要了他的命。
9、薛仁贵、薛讷
薛仁贵是那种冲锋陷阵地猛将,历唐太宗、高宗两朝,征高丽、破回纥、御吐蕃、伐突厥,屡立奇功,其箭术精奇,力能穿五重重甲,更有三箭定天山的传奇。薛讷历中宗、睿宗、武周、玄宗数朝,其武功没有老子那么厉害,但统领大军作战的能力比老子高明,他破吐蕃,御契丹、奚,保边境平安20余年,史载他“性沉勇寡言,临大敌益壮”,确实有名将风范。
10、李晟、李愬
老子为唐代宗平羌、吐蕃的边患,为唐德宗削平四镇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兼任四镇节度使,位极人臣,堪称一代名将。儿子打的仗不多,但雪夜袭蔡州,一夜平淮西的作战创下了中国历史上袭击作战的经典战例,足以彪名青史,一战就使得知名度大大高于身经百战的老子了。
11、杨业、杨延昭
杨家将的威名就是这父子二人打出来的。虽然他们没有像小说中那样的赫赫战功,但在北宋的将领中,杨业血战陈家谷,杨延昭巧筑冰城,也足以对的起名将的称号了。
12、岳飞、岳云
岳飞收杨么、破伪齐、收复襄阳六郡,而后又破金兵主力于郾城、颖昌,取得了南宋抗金的最辉煌的胜利。岳云自幼从军,在岳飞的督导之下成为岳家军中冲锋陷阵地猛将,颖昌一战更是大显雄威。
武(以满足尽量每个朝代取其一、汉人、以少胜多,三个条件入选。另唐以前诸将取自唐肃宗配享武成王庙的中国历史十大名将,应无争议。排名先后次序以出场时间记)
夏商:姜尚,战绩: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灭商。
春秋:孙武 功绩:撮尔小国吴得以霸天下,孙子兵法,未尝一败
战国:白起 战绩:落城七十多座,杀敌一百六十万,但求一败
楚汉:项羽(配享武成王庙的楚汉英雄是张良、韩信。但我依旧选择项羽) 战绩:巨鹿、彭城、固陵
三国:周瑜(别拿小说跟我这装,正史打仗第一人:周公瑾)战绩:击破黄祖、火烧赤壁,未尝一败
南北朝:冉闵 功绩:无冉闵,无华夏 战绩:汉骑三千起兵杀胡,连战连胜,杀死异族敌军五十五万,迫使诸胡西迁!但是今日,冉闵被自己用生命换回来的后人,因为宣传“民族大融合”“和谐社会”等政治目的而恶意污蔑,导致声名不显。
南北朝:陈庆之 战绩:以两千人马出战,百战百胜,歼敌二百四十万,“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未尝一败。
唐:李靖 功绩:游牧民族自李靖起,十倍于汉人而莫敢一战。战绩:汉骑三千灭突厥,攻占吐谷浑。未尝一败。
宋:岳飞 功绩:民族魂、中华民族的脊梁。战绩:大小百战,击破金军计八十万,未尝一败。
明:徐达 功绩:灭元。战绩:大小二百战,歼敌一百三十万,未尝一败。
文 (以以满足尽量每个朝代取其一、汉人、治世,三个条件入选,蒙古、满清的汉臣因考虑气节问题而排除)
夏商:仓颉
春秋:孔子
战国:商鞅
楚汉:张良
三国:诸葛亮(或者荀彧,不相上下)
南北朝:谢安
唐:房玄龄
五代:崔胤
宋:文天祥
明:张居正
Ⅲ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名人
180万年前-前21世纪
巢父 蚩尤 丹朱 帝俈 娥皇女英 伏羲氏 皋陶 共工氏 鲧 黄帝 嫘祖 盘古氏 神农氏 舜 燧人氏 羲和 炎帝 尧 有巢氏 禹 仲康 祝融 颛顼
前21世纪-前221年
1、政治家:鲍叔牙 比干 卞和 伯禽 蔡叔 触龙 春申君 范雎 范蠡 公孙鞅 共伯和 勾践 管宁 管叔 管仲 阖闾 狐偃 胡亥 姬辟方 姬昌 姬发 姬重耳 蔺相如 柳下惠 平原君 秦襄公 苏秦 伍子胥 萧何 晏婴 张仪 召公 周公旦 周穆王 纣 子产 子路 子驷 邹忌
2、军事家:白起 夫差 干将 公孙衍 廉颇 孟尝君 庞涓 孙膑 田忌 吴起 信陵君 赵括 跖
3、哲学家:公孙龙 韩非 孔子 孟子 墨子 孙子 荀子 颜回 庄子 子我 邹衍
4、经济学家: 白丹
5、文学家:屈原 子夏
6、科技专家:百里奚 扁鹊
7、其他类名人:伯乐 伯夷 妲己 古公 后稷 后羿 毛遂 叔齐 泰伯 西施 豫让 子贡
前221-220年
1、政治家:包拯 曹参 曹丕 晁错 陈胜 单超 董宣 董卓 杜密 冯唐 扶苏 汉成帝 汉景帝 汉文帝 汉武帝 汉宣帝 汉元帝 桓宽 皇甫嵩 黄皓 霍光 贾谊 孔光 嫪毐 李斯 刘邦 郦食其 刘表 卢植 吕不韦 吕雉 马皇后 秦二世 秦宓 秦始皇 商鞅 司马相如 司马懿 苏武 孙权 田横 王莽 王允 王昭君 燕太子丹 张良 张骞 赵高 朱买臣
2、军事家: 班超 邓晨 窦固 樊哙 公孙瓒 关羽 韩信 黄巢 黄盖 黄忠 霍去病 寇恂 乐毅 李广 李陵 刘备 娄敬 鲁肃 吕布 吕蒙 马超 马谡 蒙恬 孟获 庞统 孙策 王翦
项伯 项梁 袁绍 袁术 张飞 赵云 周瑜 诸葛亮
3、哲学家:董仲舒 老子 刘向 王充 子思
4、文学家:班婕妤 班昭 蔡文姬 蔡邕 梁鸿 阮籍 宋玉 王粲 扬雄
5、科技专家: 蔡伦 华佗 华陀 李冰 鲁班 欧阳询
6、宗教家:安世高
7、艺术家:桓谭 钟繇 卓文君
8、历史学家: 班彪 班固 范晔 司马迁
9、其他名人:褒姒 陈圆圆 东方朔 甘罗 荆轲 孔融 吕后 孟姜 虞姬 赵飞燕
220-960年
1、政治家:安禄山 曹操 曹仁 长孙无忌 崔浩 董允 范长生 符坚 高力士 桓彝 蒋琬 李昂 李隆基 李世民 李林甫 司马绍 司马昭 松赞干布 隋炀帝 太平公主 陶侃 文成公主 武则天 萧衍 孝文帝 谢安 庾冰
2、军事家:柴荣 长孙晟 陈寿 邓艾 房玄龄 郭子仪 何晏 桓冲 桓温 姜维 李密 石冰 苏峻 翟让 钟会 周处 祖逖
文学家:白居易 曹植 杜甫 杜牧 冯延巳 韩愈 桓玄 嵇康 李白 李商隐 李煜 郦道元 刘勰 陆机 骆宾王 石崇 陶潜 王建 王维 虞世南 张九龄
3、科技专家:皇甫谧
4、宗教家: 道安 法藏 法显 佛图澄 佛陀禅师 寒山、拾得 弘忍 怀海 怀素 慧可 慧能 慧远 鉴真 寇谦之 神秀 释道安 陶弘景 玄奘 圆照
5、艺术家:杜夔 褚遂良 顾恺之 柳公权 王羲之 王献之 吴道子 颜真卿
6、其他类名人:介之推 杨玉环 周玘
960-1279年
1、政治家:蔡京 成吉思汗 范仲淹 寇准 梁太后 秦桧 文天祥 文彦博 宣仁太后 赵佶 赵匡胤
2、军事家:狄青 韩世忠 宋江 王小波 岳飞 钟相
3、哲学家:陆九渊 周敦颐 朱熹
4、文学家:李清照 陆游 苏轼 王安石 辛弃疾
5、科技专家:毕升 程颢 程颐 沈括
6、宗教家:丘处机 宗杲
7、艺术家:蔡襄 法常 黄庭坚 燕肃 赵芾
8、历史学家:司马光
1279年-1368年
1、政治家:忽必烈 拖雷 元明宗 元宪宗
2、军事家:伯颜 常遇春 陈友谅
3、文学家:关汉卿
4、科技专家:郭守敬 黄道婆
5、艺术家:王蒙
1368年-1644年
1、政治家:方孝孺 顾宪成 海瑞 黄子澄 李自成 宋濂 孙承宗 魏忠贤 严嵩 于谦 郑和 朱元璋
2、军事家:邓子龙 冯胜 戚继光 吴三桂 袁崇焕 张献忠
3、哲学家:王夫之
4、文学家:罗贯中 施耐庵 汤显祖 吴承恩 徐霞客 祝允明
5、科技专家:李时珍 徐光启
6、宗教家:班禅喇嘛 达赖喇嘛 达赖三世 宗喀巴
7、艺术家:董其昌 柳敬亭 沈周 宋珏 唐寅 文徵明
8、历史学家:谈迁
1644年-1911年
1、政治家:慈禧太后 多铎 多尔衮 额尔金 福临 光绪皇帝 和珅 皇太极 黄宗汉 黄遵宪 康熙 廖仲恺 林觉民 林则徐 努尔哈赤 乾隆 清太宗 秋瑾 沈葆桢 宋教仁 索额图 谭嗣同 陶成章 同治 翁同龢 雍正 喻培伦 曾国藩 张百熙 张之洞 邹容 左宗棠
2、军事家:噶尔丹 洪秀全 黎元洪 李鸿章 林凤祥 石达开
3、哲学家:龚自珍 顾炎武 黄宗羲 章学诚
4、文学家:曹雪芹 曹寅 高鹗 纪昀 金圣叹 林纾 蒲松龄 沈德潜 袁枚 章士钊
5、宗教家:吕留良
6、艺术家:弘仁 华岩 孔尚任 李渔 茅以升 虚谷 徐白斋
7、历史家:毕沅
8、其他类名人:董鄂妃
1912年 ---
1、政治家:包惠僧 蔡元培 陈伯坚 陈独秀 陈少白 邓小平 董建华 何香凝 胡汉民 黄复生 黄兴 蒋介石 孔祥熙 李大钊 梁启超 毛泽东 溥仪 乔冠华 沈铸 宋庆龄 孙武 孙中山 陶百川 叶公超 于右任 袁世凯 张道藩 章炳麟 章孝严 赵一荻 周恩来
2、军事家: 白崇禧 蔡锷 陈伯钧 陈诚 陈赓 董其武 郭化若 何应钦 贺炳炎 贺龙 梁从学 刘伯承 罗盛教 彭德怀 彭绍辉 王震 徐向前 叶剑英 张学良 郑成功 朱德
哲学家:冯友兰 康有为 楼宇烈 庞朴 任继愈 严复 叶朗 张岱年 周国平
3、经济家:董辅礽 辜振甫 郭炳湘 李宝田 李嘉诚 厉以宁 柳传志 龙永图 容显 吴敬琏 徐柏园 徐光前
4、文学家:柏杨 曹禺 岑凯伦 查良镛 丁玲 洪升 胡适 季羡林 老舍 李敖 梁实秋 刘半农 刘梦溪 龙应台 龙瑛宗 鲁迅 茅盾 三毛 王国维 王朔 西西 席慕蓉 夏衍 许地山 许广平 余光中 郁达夫 袁晓园 袁行霈 张晓风 赵树理 周汝昌 周作人
5、科技专家: 何祚庥 华罗庚 李四光 梁思成 钱学森 苏步青 谢希德 严济慈 袁隆平 詹天佑 招显 竺可桢
宗教家:达赖活佛 班禅·确吉坚赞 弘一 太虚 虚云 圆瑛
6、艺术家:白杨 卞祖善 才旦卓玛 蔡志忠 常香玉 陈道明 陈强 程砚秋 崔健 达式常 邓丽筠 耿其昌 巩俐 关山月 韩非 胡蝶 华君武 华彦钧 黄健中 李默然 李小龙 李媛媛 利智 梁朝伟 刘宝瑞 刘德华 梅兰芳 聂耳 齐白石 启功 乔羽 秦汉 阮玲玉 尚小云 盛中国 施光南 王洛宾 魏明伦 奚秀兰 冼星海 萧珩 新凤霞 徐悲鸿 徐小凤 严凤英 杨丽萍 英若诚 于魁智 于是之 张大千 张国荣 张笑天 张学友 赵丽蓉 郑小瑛 周润发 周小燕 周信芳 周璇 朱家溍
7、历史学家:陈寅恪 贾兰坡 王晓波 徐邦达
8、其他类名人:章孝慈 邹韬奋
Ⅳ 姜姓历史有什么名人
1、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
2、姜小白,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名小白。
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齐君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3、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4、姜公辅(730年-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唐朝宰相。建中四年十月,朱泚率叛军进攻奉天,姜护驾,献策有功,升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因言忤德宗,罢为太子左庶子、右庶子,再贬泉州别驾。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起用为吉州刺史,未及到任而卒于九日山。
5、姜夔(kuí) (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Ⅳ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有:
1、韬略鼻祖、兵家之宗——吕尚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2、春秋第一霸的主谋者——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
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分设各级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征赋税,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他秉政三年,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
3、奇谋成霸业、经商成巨富——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汉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淅川县)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
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后至齐,父子戮力耕作,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使为相。范蠡辞而不受,后迁往陶地(今山东肥城湖屯镇陶山,幽栖寺本名“陶公幽栖寺”,俗称西幽寺,始建于宋代,紧邻范蠡墓。)经商积资巨万,世称“陶朱公”。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乃中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4、计关秦王朝兴衰成败——李斯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千古一相。
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
李斯贡献巨大,但是害死了韩非,后被赵高所害。
5、辅佐刘邦创建西汉王朝的谋略家——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
《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Ⅵ 中国历史著名人物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赵氏[1][2],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原称华夏族)[4],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Ⅶ 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医学 隋唐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千金要方》 文学 清 曹雪芹 《红楼梦》
天文 元朝 郭守敬(1231-1316),《授时历》。
数学 东汉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
农业 明朝 徐光启<<农政全书》
Ⅷ 从古至今,出现了许多有才能的人,中国历史名人名字都有哪些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2、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 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4、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另说淮阴区)人。
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任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
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
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并于潍水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
韩信攻打楚国,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
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 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
5、关汉卿
关汉卿(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
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杜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韩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汉卿
Ⅸ 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2、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赵政(赵正。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秦庄襄王之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5、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6、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Ⅹ 中国历史名人名字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2、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 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4、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另说淮阴区)人。
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任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
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
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并于潍水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
韩信攻打楚国,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
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 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
5、关汉卿
关汉卿(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
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杜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韩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