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八百壮士历史故事

八百壮士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26 17:58:25

㈠ 八佰历史真实结局

《八佰》是一部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为题材的战争片,讲述了史称“八佰壮士”的军人于专四行属仓库浴血奋战、阻击日军的故事。

真实原型就是淞沪会战末期四行仓库保卫战,这场战争非常的惨烈,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有400多人,但他们要面对的的是30万日军。

当时中国军队陷入侧背受敌的危险境地,五十几万大军不得不往西撤退。既然大部队要撤退,那必然是需要掩护的,而负责掩护的队伍就是88师262旅524团一营。

一个营的兵力怎么可能有八百人,他们实际的人数根本没有八百人,这个营由一个机枪连、三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排组成,“编制”算满也只有452人。


(1)八百壮士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谢晋元之所以回答称800人,就是为了壮大军威、迷惑日军,让这场战役有那么一点获胜的可能。

虽然人数比较少,但这400个人想尽一切办法,将四行仓库从里到外武装成了碉堡,之后就是硬着头皮和日军周旋和血战整整六天六夜,抗争到了最后。

在这六天六夜里,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小小堡垒,也有无数人祈祷他们能够撑到平安撤退。

就这样,他们这支号称“八百人”的队伍硬生生的抵挡住了30万日军的侵袭。事后,四行仓库巍然屹立,“八百壮士”孤军抗敌的事迹由此为人传颂。非常地感人!

㈡ 《八佰》的历史背景和原型是怎样的

《八佰》取材抄于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谢晋元奉命率领第88师524团一营420余人,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四天四夜中,抵挡住日军的猛烈进攻。为迷惑日军、壮大声势,谢晋元对外宣称仓库内有八百人,史称“八百壮士”。

《八佰》故事原型为1937年10月底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该营本来有近800人,但在淞沪会战的前期战斗中牺牲了许多战士,所以守卫四行仓库的这个营实际上只有414人(也有423人的说法)。

负责这个营军事指挥的524团副团长谢晋元为了麻痹日军,故意对外宣称第一营有800名战士。因此,这部影片取名为《八佰》。事实上,日军一直认为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有一个团甚至一个旅的兵力,直到该战役结束,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大将才大呼上当。

(2)八百壮士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八百壮士四天四夜的奋战,不仅振奋了租界中人,更让他们意识到中国军队仍在战斗,警醒了全国四万万同胞认定中华不亡,为后续不屈不挠的抗战胜利打下精神基础。

而历史没有忘记他们,2014年,谢晋元及八百壮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㈢ 抗日电影八百战士讲的什么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抓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他们一路由华北直扑西北,另一路直奔华东地区,与中国军队在上海遭遇,淞沪会战就此展开。中国军队训练落后、武器落后,没有制空权,没有制海权,仍然硬着头皮阻挡日军的步伐。

战事进行到十月底,中国军队已经开始节节败退。驻守闸北区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奉命撤出战场。为了让大部队顺利离开,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第一营奉命断后。他们在副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驻守四行仓库,执行阻击日军的任务。

谢晋元将军

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是当时闸北最高大的建筑。原本是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的联合仓库,因此被称为四行仓库。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之所以选择该仓库作为驻防地,主要考虑的是,这个庞大的建筑非常坚固,易守难攻,指挥部队也比较方便。后勤方面,四行仓库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弹药和饮水,不怕日军的封锁。

当时驻守在四行仓库的官兵只有423人,但是后来在媒体宣传上一直称他们是“八百壮士”。“八百壮士”是不存在的,原本第一营确实有八百多人,但是淞沪会战一开打就损失惨重,经过几次补充后仍只剩四百多人。

后来四行仓库保卫战开打以后,谢晋元不希望日本人了解四行仓库守军的底细,因此故意将一个八百人的假名单透露给媒体,而媒体此后就一直称他们为“八百壮士”,后来国民政府也就将错就错,跟着喊“八百壮士”。真实人数只有宣传的一半。

今天的四行仓库

这个四百多人的部队其实就是国军的炮灰。这一点,无论是指挥官谢晋元还是普通士兵其实也都清楚。战场上数十万部队都挡不住日军,凭借他们区区四百多人,哪里能挡得住。但是为了大部队,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做出了牺牲的决定。

无论如何,这四百多名官兵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在四行仓库苦守了四天,中国军队得以从容撤退,并且完成了重新部署。四天之后,谢晋元的这支孤军在英国使节的协调下,在国民政府的同意下,他们放下武器,进入公共租界。

这支孤军之所以能够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固然与他们的浴血奋战分不开,但是,更重要的原因与四行仓库的位置有关。四行仓库坐落在苏州河边,往南过河之后就是公共租界,仓库的东面也是公共租界。

四行仓库地理示意图

日军从北面杀来,遭到四行仓库守军的阻击。但是他们不敢发起大规模攻击,更不敢使用炮火等重武器对四行仓库开火。因为枪炮都是不长眼的,他们生怕发起大规模攻击,炮弹会落入租界。

要知道,租界是英法等欧美强国的地盘,此时的日本尚未向英法等国宣战,因此不愿意跟他们撕破脸面,引起种种麻烦。所以,尽管日军向四行仓库发起过六次攻击,但是攻击的规模都不大,炮火也不是很猛烈。因此,谢晋元的部队才能够一直扛四天。

四行仓库守军之所以声名显赫,也与国民政府不遗余力的宣传有关。抗日战争开打至今,政府军一败再败,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蒋委员长”也希望能找一个点宣传一下,吹嘘一把,提振一下士气,因此,尽管国民政府也知道四行仓库保卫战背后的事,他们依然要大力宣传“八百壮士”抗击日军的壮举。

同时,“委员长”还有另一层打算。当时的政府军,武器装备落后、各种武器弹药奇缺,战争所需的经费严重不足,老蒋希望欧美列强能够出手援助中国。而如果中国军队不堪一击,那么给多少援助也没用。老蒋希望用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故事告诉列强,中国军队还能打。这样,要援助的时候,胜算也大一些。

谢晋元的这支孤军进入公共租界后,就遭到了软禁。软禁持续了四年,1941年4月24日早上,四名士兵被汪精卫伪政府收买,在早上出操时一拥而上,将谢晋元当场刺死。事实证明,这“八百壮士”也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中也有意志薄弱的叛徒。

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跟英法等国彻底撕破了脸,日军杀入公共租界,“八百壮士”成了日军的俘虏。

㈣ 关于历史上八百壮士的简介

最近电影《八佰》上映取得了相当大的反响,影片中的国军将士们展现出了相当悲壮的军人精神,而人们也都会为影片中坚守不屈的国军将士而感动落泪。不过,你知道在四行仓库保卫战胜利以后,团长谢晋元和幸存的将士们的结果如何吗?

在一次例行早操中,谢晋元没有半点防范,而被收买的四名士兵便趁机将匕首插入了他的身体。当天下午,身中数刀的谢晋元就因失血过多,不幸逝世,享年36岁。在之后他的葬礼中,上海市民共有25万人自发为他送行,以表达对这位英雄的崇敬。而后谢晋元的部下也四处分散,由于对老团长的愧疚和怀念,他们也永远不愿再当兵。

㈤ 八百壮士最后活了几个

很难得到确切的人数。

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4昼夜后,回顺利完成了任务,谢晋元接答到专了属撤退命令,撤退到公共租界,被解除了武装

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率部早操时,遭被敌人收买的孤军内部叛徒郝某等4人突然袭击,不幸牺牲。其余官兵也全部落入敌手,进行了百般残害。大部分被押往杭州和南洋做苦工牺牲。


(5)八百壮士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这个任务是要交给孙元良的八十八师的,但在顾祝同打电话给孙元良布置任务的时候,孙元良认为留下来是白白牺牲,毫无意义。

而且上海地势平坦,没有地形可资利用,不适合打游击。而且,八十八师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惨重,经过六次补充,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数量不足两成,所以也不适合留下来打游击。

㈥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结局怎样抗战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李家钰
最近大热的电影《八佰》的原型就是当时抗击日寇的四行孤军。在淞沪会战的失败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这些人依然奋战到了最后一刻,用自己的生命阻挡日军的脚步,捍卫中国的尊严。

然而,这些一片赤诚的的将士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结局。他们的领导者谢晋元没有死在杀敌的战场上,却死在了叛徒手下,而这支孤军的生活也算不上惬意。

最后的孤军

1937年,8月,炎炎盛夏里,日本人密谋着令人胆寒的阴谋,要进军上海。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军阀们为了自己的地盘和利益彼此攻打;士兵手里的枪比烧火棍还少;黑社会横行于社会上甚至登堂入室;普通人认识的字比地上的星星还要稀少;工厂里生产的钢铁少到造一条铁路都难。

而看到这样的中国以后,日军狂妄了起来,扬言要三个月征服中国。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即便是这样的中国也没有臣服于他们的打算,那些看起来极不起眼的人也能为了这个国家拼命的。

于是,光是淞沪会战他们就打了整整三个月,而就在他们终于进入上海之后,迎接他们的不是一个温柔的城市,而是一支拼上了命的孤军:谢晋元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88师,524团,人数不多,四百余而已。

当时的上海已经守不住了,沦陷是必然的结局。但是中国的其他地方还要继续打下去,主力必须到其他地方继续打下去。于是这八百个人站了出来,守在四行仓库,要拖住日军拖出一条生路来。

谢晋元临危受命,面对这必死的任务,他没有退后,只是安顿好自己的父母妻儿,在家与国之间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在和妻子告别的时候,他说过"身为军人,为国效命就不能顾家",无奈把家中的责任都交给了妻子。而这也是他与家人最后一次见面。

当时,租界的英军询问他们的人数,为了虚张声势,他回答了八百这个数字。实际上当时跟随他的,只有414人。此后,战斗中负伤被送出的伤兵也把这个说法延续了下去,而这就是后来"八百壮士"的由来。

而这四百人要面对的是日军王牌的第三使团。

他们的战斗除了给主力部队争取时间之外,还起到了鼓舞当地居民的作用。当时,很多居民隔着一条街为这支孤军加油助威,向他们报告日军的行踪。在日军切断仓库供水以后,居民们还自发给他们送来补给。一个十岁的女孩杨慧敏还爬过一段管道送来一面旗帜。

英雄的落幕

10月29日时,这场战斗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租界里的英、美等国害怕被战火波及,就联合起来向国民政府递交了一封希望"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战的请愿。至于蒋,他当时还抱持着国际调停的希望,再加之以当时的四行孤军已经完成了战略目的,便下命令让其撤军。

此时,日军也因为四行孤军作战之勇猛心生退意,认为对方可能有上千人,继续交战损失过大,就同意谢晋元撤军,并没有做出太多阻拦。

当时的谢晋元还想继续战斗下去,拿出自己临行前立下的军令状,说要抗战到死。但是,军人要服从命令。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撤退,经过垃圾桥进入了英国人的收容所。

英国人只是害怕被战火波及,对这支中国军队当然不会有多少好感,收容他们以后也几乎没有提供什么帮助,只是哄骗威胁他们卸下武器后提供了一个条件极差的生活场所。

在这样受尽欺辱的生活环境下,谢晋元等人并没有绝望。为了鼓舞当地的居民,他们还每天按照军中的方式生活,每天早起,操练、比赛、锻炼身体,而且还要给士兵上文化课。除此以外,他们还开垦了土地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

也正是这段时间,还叫杨得余的杨养正学会了唱《正气歌》。

随着各方媒体的报道,孤军成为了很多人的精神寄托,经常有人来给他们送东西。在上海沦陷一周年的时候,谢晋元还带着军人们在营地里升旗以示纪念。而他们的光荣很快也引来了小人的觊觎,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汪伪政权很快前来诱降。

当时,汪伪政权给出了陆军总司令的头衔,希望谢晋元屈服于名利从此开始为他效命。收买不成后,他动用了更加卑鄙的手段,收买了四个叛军。

1941年4月24日,孤军们向往常一样准备早操。而这四个叛军故意迟到,在谢晋元训斥他们的时候突然掏出匕首、铁镐等凶器,残忍杀死了这位英雄。

25日,谢晋元的追悼仪式在上海举行,这位31岁的抗日英雄被追授为陆军少将。

散落四方的壮士

八百壮士是一支忠诚而勇敢的军队,在收容所里时他们一直牢记着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时刻不忘。当时,白俄的士兵把他们的旗帜抢走,不让他们升旗。这些人在谢晋元的带领下每天看着光秃秃的旗杆,在心里升起祖国的旗帜。

谢晋元去世后,他们依然在收容所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1942年夏天,几十名孤军被送到南京孝陵做工。其中,万连卿等人逃出后加入赴缅甸远征军,继续战斗下去,抗战胜利后退役,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小警长。

第二年,南京孝陵逃出的二十八人全部参军,在新四军、游击队里继续和日军战斗到底。而同样是这一年,又有一百余人被送到安徽做苦力,其中逃出的三十余人想要参军。而这三十个人的代理团长雷雄死于猩红热,在河北结束了他的生命。

杨养正等二十人艰难到达重庆后,得知军队已经不可能再恢复建制,只能遗憾退役。后来,他留在了残疾军人教养院,再也没能重返战场。

除了这些逃出来的人以外,其他人中有一部分被带到海外,直到1947年才有人返回了中国。而那些没能回国的人最终只能葬在异国他乡,墓碑上还刻着当时的国旗。

八百壮士为了抗击外敌付出了他们能付出的一切,而正是他们这样的人撑起了中国的脊梁,让中国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来。

㈦ 八百壮士的历史事件

最近,管虎执导的国产战争大片《八佰》火了,这部电影是根据“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史实改编。这是一部军民团结,抵御外敌的抗日电影。相信许多人在看过这部电影后,都被“八百壮士”无畏生死的精神感动得涕泪横流。

谢晋元去世后,上海全城哀悼,国民政府为了顺应民心,追赠其为陆军步兵少将。但是,“八百壮士”的命运依然波折。就在谢晋元去世半年后,日本由于偷袭美国珍珠港,并向英美等中立国宣战,被英美等国驻守的公共租界也就成了他们的管辖范围,而一直被软禁的“八百壮士”也落到了他们手中。

由于日本人对“八百壮士”非常愤恨,所以在接管后,对他们百般折磨,并且还将他们分散看管。但是不管条件如何恶劣,“八百壮士”依然团结一心,不忘操练,随时准备与日本人作殊死博斗。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日本人又恨又怕,最终卑劣的日本人将他们全部分散,输送到不同的地方做苦力。

日本战败后,“八百壮士”才得以恢复自由,他们回到了上海,并来到了谢晋元的墓前。只是此时他们只剩下100余人了。对于被国军当作炮灰,继而又被抛弃的“八百壮士”来说,国民政府促成了他们的悲剧,但是正因为有了“四行仓库保卫战”,才激起了国人的抗日精神,从而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㈧ 八百壮士是几几年的历史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战役进行到最后阶段,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孤军奋战4昼夜。战至30日,接到撤退命令后,他们冲出重围,退入英租界,困守孤军营。 1941年,谢晋元被汪伪特务暗杀。同年12月,日军突入英租界,将困守在此手无寸铁的“八百壮士”余部俘获押走。部分人被遣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
得名
1937年10月26日,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宝山大场防线失守,国民党军队决定全线西撤,命令88师留下一个团进行掩护。26日深夜,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急匆匆的回到团部,他的手上拿着88师师长孙元良的一纸手令,上面命令“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这最后一块阵地,就是四行仓库。那时的四行仓库,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国、美国控制的公共租界,西面、北面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这幢钢筋水泥建筑占地0.3公顷,宽64米,高25米,最初是4家银行存储贷物的联合仓库,以墙厚楼高、易守难攻著称。一直到27日凌晨3点,从前线撤退到四行仓库参加掩护的共计420人,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仍用团的番号称有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
历史事件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国民政府先后在上海地区投入40多万兵力,与日军展开“淞沪大战”。9月,闸北宝山路阵地陷落;10月,日军突破大场防线。奋战在闸北、江湾一带的中国军队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被迫向西撤退,第八十八师师长,著名长腿将军孙元良属下第五二四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所部第一营的官兵,奉命坚守四行仓库,吸引日军注意,掩护主力撤退。据青年历史学家们考证,当时坚守的官兵一共只有300多人,由于顾及到早期伤亡和原有建制(一加强营700余人),也出于“凑整数”和鼓舞士气,扩大声势的目的,故号称800。之所以在四行仓库这个必死之地防守,是因为该地就在公共租界边上,毫无遮掩,相当于向全世界进行现场战事广播,有利于扩大影响,争取同情。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是一幢六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高大坚固。当时仓库的西面和北面地界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日军进攻的时候,顾忌误伤到租界,不敢使用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将士们孤军奋战四天四夜,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其间公共租界的民众隔河摇旗呐喊,甚至渡河送去慰问品。各国媒体现场报道,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完成使命后,本来就无路可退的官兵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被解除了武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租界全部落入敌手。谢晋元被汪伪政府收买的兵痞暗杀,不幸牺牲,其余战士被日军押解至战俘营。(参见“谢晋元”、“四行仓库”词条)
八百将士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国内外,人们称赞他们是“八百壮士”并专门谱写了颂扬他们的歌曲《八百壮士歌》。

㈨ 关于项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1、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项羽率军攻破函谷关,驻在鸿门准备袭击刘邦。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结交项羽的叔父项伯从中给予调解。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但项伯拔剑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

2、霸王举鼎

秦朝末年,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但桓楚趾高气扬地让项羽举鼎,项羽先让桓楚的4名健壮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握住鼎足,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9)八百壮士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项羽的相关诗词:《题乌江亭》

一、出处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二、原文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三、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先预料。有忍辱负重的胸襟气度,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儿。

当年的西楚霸王,如果能凭着胸怀壮志、才能出众的江东子弟,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

四、赏析

《题乌江亭》这首咏史诗,杜牧把这种浪漫的想象和虚写表达出来,尽管暗含着无奈的抑郁和痛苦,更浸透着浓厚的现实忧患意识和报国愿望,表现出深深的爱国之情。

在这首诗中,杜牧告诉后人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要想成就大业,绝不可刚愎自用,意气用事,不可为一时失败所挫。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耻”,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把握好机遇,必能“卷土重来”。

阅读全文

与八百壮士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