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历史名人中中国有几位
中国有
孔子(名列第五)。蔡伦(纸的发明者,名列第七)。秦始皇(名列第十八)。毛泽东(名列第二十)。成吉思汗(名列第二十一)。老子(名列第七十五)。隋文帝(杨坚,名列第八十二)。 孟子(名列第九十二)。
在一百名以外而列入“享有盛誉的人物”的炎黄子孙有朱熹、汉武帝(刘彻)、汉高祖(刘邦)、孙中山和唐太宗(李世民)。
1_穆罕默德
2_艾萨克·牛顿
3_耶 稣
4_释迦牟尼
5_孔 子
6_圣.保罗
7_蔡 伦
8_约翰·古腾堡
9_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0_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1.卡尔·马克思
12_路易·巴斯德
13_伽俐留·伽俐略
14_亚里士多德
15_列 宁
16_ 摩 西
17_查理·达尔文
18_秦始皇
19_奥古斯都·凯撒
20_毛 泽 东
21_成吉思汗
22_ 欧几里德
23_马丁·路德
24_ 尼古拉·哥白尼
25_ 詹姆斯·瓦特
26_ 君士坦丁大帝
27_乔治·华盛顿
28_迈克尔·法拉第
29_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30_奥维尔·莱特和威尔伯·莱特
31_ 拉 瓦 泽
32_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33_ 亚历山大大帝
34_拿破仑·波拿巴
35_ 阿道夫·希特勒
36_威廉·莎士比亚
37_亚当·斯密
38_ 托马斯·爱迪生
39_ 安东尼·万·雷汶胡克
40_ 柏 拉 图
41_伽利尔摩·马可尼
42_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43_ 沃纳·海森堡
44_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45_亚历山大·弗莱明
46_西蒙·玻利瓦尔
47_奥利弗·克伦威尔
48_约翰·洛克
49_米开朗基罗
50_乌尔班二世
51_欧 麦 尔
52_阿 育 王
53_圣·奥古斯丁
54_马克斯·普朗克
55_约翰·加尔文
56_威廉·T·G·莫顿
57_威廉·哈维
58_ 安托万·亨利·贝克雷尔
59_格雷戈尔·孟德尔
60_约瑟夫·李斯特
61_ 尼考罗斯·奥古斯特·奥托
62_路易·达盖尔
63_约瑟夫·斯大林
64_勒内·笛卡尔
65_儒略·凯撒
66_弗朗西斯科·皮扎诺
67_荷南多·科尔特斯
68_ 伊莎贝拉一世
69_威廉大帝
70_托马斯·杰佛逊
71_让·雅克·卢梭
72_爱德华·詹纳
73_威廉·康拉德·伦琴
74_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75_老 子
76_恩利克·费米
77_托马斯·马尔萨斯
78_弗朗西斯·培根
79_伏尔泰
80_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81_格雷戈里·平卡斯
82_隋 文 帝
83_摩 尼
84_瓦斯科·达·伽马
85_查理曼
86_塞鲁士大帝
87_伦哈特·欧拉
88_尼克罗·马基维利亚
89_琐罗亚斯德
90_米尼兹
91_彼得大帝
92_孟子
93_约翰·道尔顿
94_荷马
95_伊丽莎白女王一世
96_查士丁尼一世
97_约翰尼斯·开普勒
98_ 帕伯罗·毕加索
99_ 玛哈维拉
100_尼尔斯·玻尔
【莱芜】】人杰地灵,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产生出许许多多政治、军事、思想、文学、史学等方面的杰出人物。元代,文仕有董克忠,至元年间任监察御史,独立敢言。武仕有刘瑀,世祖时拜镇国将军都元帅,义勇有为,不避权势;杨保,文武兼资,以功授副元帅职。明代,文仕高朗为境内第一名进士,永乐年间任监察御史。吴来朝"生平取法圣贤,孜孜好学,不慕显贵"。由岁贡选任山西河间县知县,时遇该县土田荒芜,来朝便"出资购茅棘",引导农民垦荒,并"教民耕,给以牛种。岁余,一县皆化为良田。又令夫人教人纺织。由是户口繁盛,甲于他县"。其子吴鸿洙、吴鸿功及孙吴啼,皆因学成名,考中进士,一任工部主事,一任吏科给事中,一任陕西按察使,被誉为"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其孙吴曙、吴晖系举人)。亓诗教、朱童蒙、亓之伟皆为进士,均在朝廷供过职。武仕有魏均祥、魏得,分别任云南、西安前(后)卫指挥武略将军;李果,弘治年间授都督挂征朔将军印守辽东,"智勇过人,为一代名将",其子李勋拜骠骑将军,20岁袭父爵,前后皆有战功。医术有朱包蒙,熟读《内经》、《素问》,具"视病立决生死"之术。清代,文仕有张四教、许汝盛、潘绍烈、吕宪瑞、栾少海、王镶、张梅亭等,皆为进士,均在朝廷供过职;武仕有张安,顺治年间诰授明威将军。民国时期,亓因培为早期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后被推选为广州非常国会护法议员,参与签名并起草《声讨陈炯明宣言》,后被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山东省宪政促进会会长。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吕若侃、刘仲莹、鹿省三、黄仲华等有识之士首先接受了马列主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领导革命斗争。文化艺术界有全国著名散文作家吴伯箫、著名导演吴天明、史学家王毓铨、诗人吕剑、音乐家丁鸣、杂技艺人李建业等。
⑶ 这张照片上有哪几个人
戴都都、李铁子、张安君绝对算不上当代画坛的豪华组合,但他们肯定是制造了一起在中国美术界具有颠覆意义的大事件。
多年以后,当人们重温2006年中国的文化事件,恐怕不能不提到一幅叫《与但丁讨论神曲》的油画,像不能不提到以超女为翅楚的选秀热,中国设计师走进巴黎时装周,名人博客大行其道……远不止此,很多事件将如过眼云烟,这幅画也许将因为是中国画坛百年以来最有震撼力的创作之一而被载入史册。
巨幅油画《与但丁讨论神曲》以雄奇的立意,精妙的构思和异乎寻常的丰富而细腻的想象力,完全打破时空的束缚,将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人类历史上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100位人物展现在同一个宏大而辉煌的场景中,俨如一场空前绝后的盛宴。从而以艺术的形式刻画和解读了整个人类艰辛、坎坷、血腥而又充满理想和激情的一步一步前行的历史。
本画3名作者戴都都、李铁子、张安君因创作而结成好友,作品屡获大奖。据悉创作这幅作品的灵感是在某次聊天时产生,他们想画一幅能包容世界之大、历史之长的作品,而静物又不足以表达历史,只有画人物才能表达。而《神曲》亦是一部关怀人类、浪漫而庄严的巨著,故以此命名。绘画时,画布占据了画室的一面墙近一年。完成后,三个东北汉邀朋友到日本料理店庆功,一口气喝掉30斤清酒。张安君其后亦放画作到网页上,给网友指认画中名人,让大家分享他们创作的快乐。
画中人 这幅画总共是 103人,其实还有一个“名人”就是在甘地身边的克隆羊多利,在阳台上的4人是但丁和三个画这幅图的人,戴都都,李铁子,张安君。剩下的99人分别是:阿基米德,盖茨,崔健,列宁,贝利,关羽,图坦卡蒙法老,希特勒,墨索里尼,萨达姆,肖邦,赫本,雷锋,福特,卓别林,白求恩,高尔基,孙中山,邓小平,普希金,戴高乐,保尔,克林顿,彼得大帝,李小龙,马蒂斯,撒切尔夫人,丘吉尔,罗斯福,海明威,猫王,斯大林,达芬奇,马克思,恩格斯,罗伯特•卡帕,莎士比亚,莫扎特,成吉思汗,拿破仑,切格拉瓦,卡斯特罗,马龙白兰度,阿拉法特,梦露,周恩来,华盛顿,老子,毛泽东,林肯,居里夫人,罗丹,毕加索,凯撒,拉登,布什,帕瓦罗蒂,萨尔瓦多•达利,慈禧,乔丹,沙龙,陈纳德,查尔斯,安南,刘翔,齐白石,秦始皇,戈尔巴乔夫,东条英机,德兰修女,岳飞,米开朗基罗,梅兰芳,俾斯麦,泰戈尔,卢梭,宋庆龄,孔子,梵高,艾森豪威尔,劳特累克,柯尔尼留,甘地,李白,诺亚,爱因斯坦,托尔斯泰,安徒生,秀兰•邓波儿,泰森,普京,蒋介石,萨马兰奇,弗洛伊德,伊丽莎白二世,鲁迅。
⑷ 莱芜历史名人
莱芜人杰地灵,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产生出许许多多政治、军事、思想、文学、史学等方面的杰出人物。元代,文仕有董克忠,至元年间任监察御史,独立敢言。武仕有刘瑀,世祖时拜镇国将军都元帅,义勇有为,不避权势;杨保,文武兼资,以功授副元帅职。明代,文仕高朗为境内第一名进士,永乐年间任监察御史。吴来朝"生平取法圣贤,孜孜好学,不慕显贵"。由岁贡选任山西河间县知县,时遇该县土田荒芜,来朝便"出资购茅棘",引导农民垦荒,并"教民耕,给以牛种。岁余,一县皆化为良田。又令夫人教人纺织。由是户口繁盛,甲于他县"。其子吴鸿洙、吴鸿功及孙吴啼,皆因学成名,考中进士,一任工部主事,一任吏科给事中,一任陕西按察使,被誉为"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其孙吴曙、吴晖系举人)。亓诗教、朱童蒙、亓之伟皆为进士,均在朝廷供过职。武仕有魏均祥、魏得,分别任云南、西安前(后)卫指挥武略将军;李果,弘治年间授都督挂征朔将军印守辽东,"智勇过人,为一代名将",其子李勋拜骠骑将军,20岁袭父爵,前后皆有战功。医术有朱包蒙,熟读《内经》、《素问》,具"视病立决生死"之术。清代,文仕有张四教、许汝盛、潘绍烈、吕宪瑞、栾少海、王镶、张梅亭等,皆为进士,均在朝廷供过职;武仕有张安,顺治年间诰授明威将军。民国时期,亓因培为早期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后被推选为广州非常国会护法议员,参与签名并起草《声讨陈炯明宣言》,后被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山东省宪政促进会会长。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吕若侃、刘仲莹、鹿省三、黄仲华等有识之士首先接受了马列主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领导革命斗争。文化艺术界有全国著名散文作家吴伯箫、著名导演吴天明、史学家王毓铨、诗人吕剑、音乐家丁鸣、杂技艺人李建业等。
⑸ 有一幅画,上秒有很多世界上历史出名的人物。毛泽东斯大林上秒的都有。各位大侠谁知道那画叫什么名字来
油画《与但丁讨论神曲》是著名油画家戴都都、李铁子、张安君新近创作的版巨作。
103位名人中权的中国人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新中国第一位总理周恩来、中国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国哲学家老子、唐代大诗人李白、革命家孙中山、国民党时期主要领导人蒋介石、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元太祖成吉思汗、清朝太后慈禧、中国政治家宋庆龄、中国媒体大亨邵逸夫、作家鲁迅、雷锋、中国古代武将关羽、中国艺术家齐白石、中国籍武打演员李小龙、刘翔、台湾艺术家张安君、戴都都、李铁子。
当然这幅画有斯大林。
⑹ 张安哥的人物生平
一、过去
张安哥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面容清瘦但绝不憔悴,目光中深藏着睿智,他一眼掠过窗外的林荫小道,那里正好有几个年轻学子青春的身影。他转过脸来告诉记者,自己在这么年轻的时候,正在宜春汽车制造厂干着一份最辛苦的工作——喷漆工。
1968年,张安哥才初中毕业,便遵照毛主席“四个面向”的指示,随同几百名中学生,远离父母,在汽车制造厂当上了一名喷漆工。喷漆工是厂里所有工种中人们最不愿意干的工作。当时他最大的奢望就是当一名机械工或者在化验室当一名化验员,他每每看见化验员坐在仪器台前就感到既神秘又羡慕,他的那些干上了车、钳、铣、刨、修理等工种的同学身穿工作服满身油污地下班回来,浑身散发出的那种产业工人的气息也着实让他嫉妒了好一阵。他说:“当然,喷漆工也属于产业工人,但总感到与观念上的工人阶级形象相差远了一点。这种想法现在看起来似乎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事业上的改变,但在当时出自于一个17岁少年的头脑,而且是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也就不足为奇了。”他想归想,做归做,两年之后,在学徒期满将要转正的技术考试中,年轻的张安哥竟然得了满分。对此,几个工人师傅怎么也不愿相信,“技术考试哪有得满分的?”
张安哥的过人之处最先便是表现在他的学习能力上,这和现在很多的好学生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他各门功课考试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第一。他还清楚地记得,从南昌市胜利路中心小学毕业的那一年,中考结束后,他迟迟没有接到入学通知书。三中的没有,九中的没有,八中的也没有,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他还真沉得住气:“这回我一定是笑到最后的那一个人。”果然,别的同学们接到通知书欢呼雀跃过后,南昌二中的入学通知书便翩然而至,而且,他还知道,他是全校考上南昌二中仅有的两名学生之一。在学校里类似的经历还不少,这样的经历只会使他越发地自信起来,即使后来他离开了学校,来到了偏远的工厂,干着一份别人不愿干的工作,也不妨碍他从学习上脱颖而出。
毕竟,这些都是发生在“十年动乱”时期一个少年人身上的事情,现在年轻人也许可以表现出同样的学习能力,但彼此的学习目的却不能同日而语。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那个红红火火搞“阶级斗争”的年代里,有无数个家庭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害。张安哥的父母被下放到了农村,兄弟姊妹也天各一方,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他突然长成一个大人,他不得不回答摆在他面前的一个个关于生命的话题,他不停地追问存在的意义,苦苦地寻找人生的真谛所在。答案究竟在哪里?可怜身边连一个可以为他指点迷津的亲人都不在,他拿起了书籍,他知道还有哲人能够听到他的问寻。他说:“在工厂劳动之余,我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大量的著作,涉猎之广,影响之深是以后的岁月所不能比拟的。”从希腊古典哲学到西方近代历史,从中国古典文学到外国现代文艺,尤其是俄罗斯文学,大量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使他“沉醉不知归路”。从中学数、理、化、外语进而是高等数学、材料力学和机械制造基础等等,他的胃口越来越大。甚至还组织了几个志趣相投的青年,成立了业余理论学习小组,他们在一起通读了大量的马恩原著,包括《资本论》、《自然辩证法》。“当时的学习条件难以想象的艰苦,弄到一本好书颇有如获至宝的感觉,几个朋友争相传阅,十分珍惜,”张安哥不无兴奋地说,“有的书籍还不能在公开场合阅读。”
他的学习的目的显然不是“学而优则仕”,因为那时候流行的是“知识越多越反动”,他更不是为了通过某一场考试而学习,否则他也不会涉猎如此广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差异,一些人学习只不过是在“做题”,而他学习则完全是在“阅读人生”。其实,他真正的过人之处在于通过学习,懂得了思维,获得了一个科学认知的头脑。他说:“现在想来,那时的变化,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叫做‘脱胎换骨’。”
后来,他不仅仅限于读书,他的眼格自然而然高了,需要发展自己各方面的兴趣。那是一段让他至今还留恋的日子。由于父亲会弹三弦的缘故,他从小耳濡目染,也会拨弄几下,所以他成了厂里“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演员;他参加了厂里的篮球队,从他保留下来的一张队员们的合影中可以看到他矫健的体魄,把运动员的他与现在的他相比,壮实已经被“皮实”所取代,而干练还依旧保持至今。他空闲时常常练习书法和水彩画,厂里的宣传栏有不少他的设计。1971年,厂部技术科看中了他的钢笔字,他被调到技术科描图,这才接触到了机械制造与设计的专业领域。 自学伴随着快乐,学得越“精”快乐越大,就因为这一点,他不言放弃。而快乐又伴随着磨难,磨难可以把快乐放得很大,但如果没有经过思考把学习变成一种追求的话,如果没有做好下恒心的准备,那么他将很难经受住后来的打击。
1973年全国高校恢复招生,采取的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文化考试、择优录取”的16字方针。他所在的工厂分配到4个指标,全厂400多知青为此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角逐,有备而来的张安哥以绝对多数票入选,并参加了文化考试。“记得考试科目仅为数学和语文两门。数学的最后一道试题我至今还有印象,是通过三角函数的方法计算一条河流的宽度。”他回忆说,“两个小时的考试我只用了半个小时,并进行了反复检查,第一个缴了卷。”事后他得知,这次的数学又拿到了满分。令他万万没料到的是,随后便爆发了“张铁生交白卷事件”, 整个招生录取工作发生了逆转,文化考试不再有效,交白卷同样可以进大学,张安哥读书的愿望就此成了泡影。后来据说他的指标被开后门用掉了,他因此难过了好一阵。这件事让他感到工人师傅对自己是信任的。他说:“在那运动频繁,阶级斗争天天喊的年代,我在政治上并不突出,我仅凭着诚实的劳动和勤奋好学赢得了工人师傅的信任,这使我既十分意外又非常感动。”他用哥德的话勉励自己,“丧失财富,丧失无几;丧失名誉,丧失巨甚;丧失勇气,便丧失了一切,于是不如死去。”因为他胸中装着“得何乐之,失何忧之”的训条,使他并不高大的血肉之躯变得超乎寻常地“抗击打”。
1974年,一心向学的张安哥终于又有了机会。厂里建“721工程”职工大学,推荐14个人去学习,张安哥入选了,在这所由厂里知识分子们创办的职工大学里,张安哥学到了不少东西。1976年毕业时,他的两个设计被应用在工作程序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社会要进步,张安哥的收获季节终于要来到。1977年,第一年恢复高考,张安哥心动了,但厂里不肯盖章。1978年,全国第一次进行研究生报考,并规定任何单位不得阻拦,张安哥抓住了机会:“我看到一则招生简章中有一位70年代新型学科断裂力学专家孙训方的名字,就偷偷地报考了。” 当时有近200名考生报考了西南交大,经筛选录取了30名学员。在众多的报考人员中,他是唯一的一个以初中学历被录取的学员。他感慨道:“在此,我要十分感谢我的导师,我国有名的力学专家孙训方教授。我事后得知,在录取我的问题上,他的观点是,以同等学历能通过初试和复试,应该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对这样的学生他有信心。”张安哥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我想我没有辜负孙教授的期望。班上的同学绝大多数是老五届的大学生,一学期下来,我的成绩在班上便已名列前茅。”
1981年,张安哥来到华东交大。1984年被任命为该校土木系的副系主任。1986年,他考上母校西南交大博士生,到校就读不到一个月,又一个喜讯传来,由于头年参加EPT(英语水平测试)成绩优异,他出国做访问学者的申请被国家教委批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于1987年至1988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做了访问学者,从事损伤力学研究。
他的事业发展到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凭借自己的才学,主要靠发挥他善于学习的优势,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而当事业达到了这样的层次之后,接下来需要比拼的就不仅仅是才学和学习的能力,也许更多的是需要比拼思维方式,比拼创新的能力。张安哥在人文的领域早已经蓄足了势头,正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1990年,张安哥被任命为交大教务处副处长,1991年底升任副校长,1996年任校长,1999年,被任命为交大校长兼党委书记。期间,张安哥还于1993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做了半年访问学者。
不能说只要自学就一定成功,学得进在于天赋,学得精在于方法,学得成在于恒心,学到一定的境界成功就会选择你。这就是张安哥自学成材之路留给我们的思考。
从普通职员到大学教授
张安哥的外语水平曾让学校外语系的朱老师很是惊讶。朱老师曾经发表过一篇翻译文章,张安哥看过之后,给他指出了文章中的几个问题。朱老师吃惊地问:“你又不是学英语专业的,为什么会这样精通?”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和张安哥现年79岁的老父亲有关。
一、
张安哥的父亲是位很有意思的老人。据说,他约好了日子去别人家,会在头一天专门骑车去勘察一番,以便第二天准时到达。而且,老人的记忆具有选择性,平日里丢三落四,单位发工资、分福利时,常常都要别人提醒才记得去领,但他在英语方面却表现得很非凡。就是这样一个有个性的人,从一个普普通通职员一步步走上了大学讲台。
张安哥说起父亲,言辞之间带着钦佩:“父亲只是一个从银行学校毕业的技工,十六岁时只身从上海来到江西支援内地建设。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他走上了自学之路,跟着一位牧师学起了英语。”
张安哥的父亲叫张联璋,没上过大学,学英语完全是凭个人兴趣。他常到教堂里找牧师聊天,以此提高英语水平。他还去一些民间团体,结识那里留洋归来的人士,在交往中边听边学,不久他便可以用英语进行交谈了,并且开始在当时上海一家非常著名的外藉刊物《密勒斯评论》上发表英文作品。
张联璋对英语达到了酷爱的程度。文化大革命期间,张联璋夫妇下放到宜春地区黄土岗,作为劳动改造对象,他的才华一直被压抑着。1975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后,张联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地区宣传部,要求到学校教书,也许是他的诚意起到了作用,他居然就如愿了。
二、
60年代初,户口控制很严,张联璋想调往省城与妻儿团聚还一件很不容易办到的事情。单位领导也没有办法,他们只好对张联璋说:“你找省领导去吧。”
张联璋哪里知道找谁?他只知道管调动的是省里一位姓莫的部长,却又不认识。于是,就在下班时候对着机关里出来的人流大叫一句“莫部长。”张安哥笑道:“父亲的智慧有时真让我们佩服,他的想法很简单,谁回头答应他,谁当然就是那个莫部长了。”
莫部长果然回头了。两人之间的交谈据说很简单。张联璋递上材料,说:
“我想回南昌教书。”
“读过大学吗?”
“没有。”
于是,公事公办,莫部长留下了材料,让张联璋先回去。后来,这些材料被转到江西师范大学。张安哥觉得这事做得太不可思议了:“我想,当时师大还以为父亲有什么来头,根本不知道父亲是这么一个胆大而自信的人。1978年,父亲就这样被调到江西师大外语系的资料室去了。”
张安哥说父亲这时的外语水平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他记得当年在西南交大读研时,将写的论文给父亲看,父亲在对一个过去分词的解释上作了细致的讲解:“他让我发现,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错误了。”
张联璋所在的资料室,常常有讲师和教授来查资料,他们会探讨一些问题,张联璋常常出其不意地成为解答问题的人,这令他们称服。后来,由于系里一些老师的极力推荐,张联璋终于有了试讲的机会,并凭自己的实力进入到教师队伍。
“1971年父亲成为讲师,是经评审后破格提升的,1981年又晋升为副教授,也一样是破格提升。父亲的记忆好像是定向的,学习外语很有天份,他的第二外语俄语也很好。”张安哥觉得,父亲的一生,真是有些传奇色彩,尤其是他在外语水平上的造诣,这分明对他的孩子们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使他们懂得了治学严谨的重要。
三、
前几年,全国公共外语名师之一的郑树堂还对张安哥说起这样一件事。那年大学公共外语教材《大学新编英语》正在编纂中,一本经过了清华大学教授们审核过的样书寄给张联璋,他看过之后,对其中的很多细节进行了修改,并将改后的样书寄回清华大学。后来清华大学回信说,那些地方的确是被疏忽了。张安哥说:“父亲就是这么一个治学严谨的人,没有一点点功利之心,当他掌握的知识被认可的时候,就十分满足了。”
张联璋对名利的淡泊突出表现在退休的那一年。1986年,张联璋离退休还有一两年,眼看着就要晋升正教授了,他居然主动要求退休。退休后的张联璋去了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教学。张安哥说起父亲的近况时不由得笑了:“前不久,他老人家回了一趟上海,也不服老,还嚷嚷着要到上海打工去呢。”
非凡的自学成材之家
张联璋在长途汽车上遇见的一位女学生,她叫□□□,就是后来的张安哥的母亲。她出身于中医世家,考上了浙大 ,因为抗战,老中医担心女儿远行,就让她在江西中正大学就读了。这所学校后来改名江西师大,就是张联璋后来走上讲台的地方。
张安哥对母亲的回忆有些伤感,充满了怀念:“母亲是位出色的女性,学的是化学专业,精通外语,而且在工作上也非常出色的。”母亲在46岁时罹病离开了她深爱的家人,但是张安哥和他的兄妹们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位老师,这位母亲有多么优秀。
“大哥张维平是68年高中毕业生,没读到什么书,但是最后却成为了一位经济学家,最终在国外做起了文化人士;二哥张维民是南昌3中66届初中毕业生,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加拿大某校应用数学研究生,现在在加拿大从事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小妹张小江86年也脱下军装到美国去留学了。”张安哥在说起兄妹们时,再次回忆起少年时的情景。
张安哥还在读初中时,大哥张维平已经上高中了,当时“破四旧”,图书馆被砸,书撒了一地,张维平就领着兄妹几个,偷偷地捡了很多书回家:“我们三兄弟这段期间看了大量的世界名著,大哥后来成为一名文化人和他对读书的痴迷不无关系。”
张维平文革后考上了九江师专外语系后,在即将毕业那年又考取南开大学经济专业研究生,他的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也是自学来的,而且张维平考研时还有一段小插曲:“当时他们的卷子发错了,于是推迟考试,而南开大学已经从北师大基本选定了一个人。补考后的大哥居然让导师改变了主意。那名北师大的学生很是不服,说要专门去南开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顶掉了他。”
张维平毕业后在厦门大学任教,调回母校南开大学后,接着在国家教育部驻勤,后又作为青年经济学家被派驻香港。1990年,张维平选择了个人爱好,去美国做电视编辑。张安哥说:“大哥是个很博学的人,很开朗,很乐观,文学功底很好。”
二哥张维民的自学之路上也是可圈可点。这位老三届的毕业生在1977年全国第一次恢复高考时,外语成绩是南昌考生中的数一数二的。而小妹张小江相比之下,似乎顺利很多。1978年在师大外语系毕业后,被陆军学院招聘为教官,几年之后,这位家里最年轻的女性也不甘示弱,申请退伍,到美国留学去了。
张家人的故事,被张安哥沉稳的叙述风格淡淡道来,但正是这种沉稳的叙说,让记者感受到这个平凡家庭的不平凡,而通过他的淡淡的话语,让人看到这个家庭传奇的色彩。
面对窗外错落的山水和如练的赣江,张安哥说了一句颇有意味的话,当一个人痴心向学的时候,他的心就会四季如春。
⑺ 一幅油画上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还有蒋介石等很多伟人的画是晚上的景色
我觉得这幅画非常恶心,这个是网络的链接。
http://ke..com/view/2298645.htm
[编辑本段][1]简介
油画《与但丁讨论神曲》是著名油画家戴都都、李铁子、张安君新近创作的巨作。 戴都都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青年美协主席、辽宁画院副院长。李铁子先生是当代著名油画家,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金奖。张安君先生是沈阳市青年美协主席、著名油画家。三位大画家合作此画可谓强强联手。他们是用一年时间创作的《与但丁讨论神曲》,无疑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该作品的问世定会轰动中国美坛,令世人震惊。 三位画家克服重重困难,在6米*2.6米的画布上反复推敲,当103人的巨作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作为画家的我为之一振。他们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令人钦佩。 为了寻找该画的创作表现形式,在绘画技巧上,他们反复研究伦勃朗、荷尔拜因、巴巴和弗罗贝尔等人具有浓烈特点的绘画风格。画中人物个性都很强,人物造型特点、动作特点、表情特点都是活生生的,个性鲜明又强烈。 强烈的情感需要强烈的绘画形式。一种艺术风格的改进,不仅仅是简单技法上的变化,它涉及审美趣味、观察方法、艺术素养以及构图、题材等多种因素。由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感受与技巧的统一,使作品不仅保持了原有的绘画风格,而且增加了特有的风采。 对于三位成功的艺术家来说,正确的认识与艰苦的艺术劳动是分不开的。正确地发现自己,确立自己,与他们实事求是追求真、善、美的艺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同严肃地对待生活一样严格苛求自己,而不取巧求捷,不苟且偷安,创作态度就象治学态度一样十分严谨,正是这种艺术家应有的可贵品质,为他们确立自己的艺术面貌创作风格,起了保证作用。 关东的沃土滋养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戴都都、李铁子、张安君。他们的《大船早安》、《中国故事》等许多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获得金奖、银奖、铜奖并获得好评。悠悠本土情怀,泱泱中国气派。戴都都、李铁子、张安君早已成为东北乃至全国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之一,从而备受关注,他们还在跋涉的路上继续前行,我相信他们的作品定会在中国的美坛上,写上重重的一笔,我衷心地祝福他们。
这幅油画由内地著名油画家戴都都、李铁子、张安君于去年合作,长6米、高2.6米,绘有100位世界名人和中国古城墙、金字塔、巨石阵等文化标志物,大玩crossover。据《甲壳虫》杂志报道,作者选择画中人时参考不少资料,除要在政治、文艺、科学、体育界影响深远,还要“形象突出”,因此耶稣、释迦牟尼等虽对人类有重大贡献 ,但仍落选。
[编辑本段]绘百位名人
网友初见此图即大呼精妙,画中各人之间的关系显出作者的作画视野:毛泽东位于全画中心,“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拿破仑并驾齐驱,乔治布什手持望远镜,拉登却站在他身后,而东条英机则跪在秦始皇面前。此外,李白倒在椅子上作仰天长叹状,面前却有一部现代的打字机。除了名人之外,克隆羊“多利”亦在其中,而司母戊大方鼎、留声机、原子弹等人类智慧的结晶亦在画中一一展现。
部分“形象突出”者可以让人一眼认出,但亦有画中人的身份引起热烈讨论,如图中前方的持杖老者,有网友认为是摩西,但其身后跟覑各种动物,因此老者也可能是挪亚。左上角的一身古希腊装束、手持书卷的“胡须佬”,有人认为是哲人苏格拉底,亦有认为是荷马。图中还有不少西方著名画家如罗特列克、柯尔尼留.巴巴等,多由对文艺颇有研究的学生认出。
然而,最少人认出的却是图右上角4人,有人认为穿白衬衫者为金日成,身旁是金正日。谜底揭开却令大家哭笑不得:戴桂冠者为意大利诗人但丁,而身旁三人则是本画的3位画家,他们站在露台上俯看,确实符合画名:《与但丁讨论神曲》。
[编辑本段]内地3著名画家作品
本画3名作者戴都都、李铁子、张安君,均为内地著名油画家,3 人因创作而结成好友,作品屡获大奖。据悉创作这幅作品的灵感是在某次聊天时产生,他们想画一幅能包容世界之大、历史之长的作品,而静物又不足以表达历史,只有画人物才能表达。而《神曲》亦是一部关怀人类、浪漫而庄严的巨著,故以此命名。
绘画时,画布占据了画室的一面墙近一年。完成后,三个东北汉邀朋友到日本料理店庆功,一口气喝掉30斤清酒。张安君其后亦放画作到网页上,给网友指认画中名人,让大家分享他们创作的快乐。
[编辑本段]画中人
这幅画总共是103人,其实还有一个“名人”就是在甘地身边的克隆羊多利,在阳台上的4人是但丁和三个画这幅图的人,戴都都,李铁子,张安君。剩下的99人分别是:
阿基米德,盖茨,崔健,列宁,贝利,关羽,图坦卡蒙法老,希特勒,墨索里尼,萨达姆,肖邦,赫本,雷锋,福特,卓别林,白求恩,高尔基,孙中山,邓小平,普希金,戴高乐,保尔,克林顿,彼得大帝,李小龙,马蒂斯,撒切尔夫人,丘吉尔,罗斯福,海明威,猫王,斯大林,达芬奇,马克思,恩格斯,罗伯特•卡帕,莎士比亚,莫扎特,成吉思汗,拿破仑,切格拉瓦,卡斯特罗,马龙白兰度,阿拉法特,梦露,周恩来,华盛顿,老子,毛泽东,林肯,居里夫人,罗丹,毕加索,凯撒,拉登,布什,帕瓦罗蒂,萨尔瓦多•达利,慈禧,乔丹,沙龙,陈纳德,查尔斯,安南,刘翔,齐白石,秦始皇,戈尔巴乔夫,东条英机,德兰修女,岳飞,米开朗基罗,邵逸夫(RUN RUN SHAO),俾斯麦,泰戈尔,卢梭,宋庆龄,孔子,梵高,艾森豪威尔,劳特累克,柯尔尼留,甘地,李白,诺亚,爱因斯坦,托尔斯泰,安徒生,秀兰•邓波儿,泰森,普京,蒋介石,萨马兰奇,弗洛伊德,伊丽莎白二世,鲁迅
内容介绍:
这幅油画长6米、高2.6米,绘有100位世界名人和3位作者,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英国的巨石阵等地标作为背景出现在油画中。
在100位名人中,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坐在全画正中间的圆桌边抽烟,他的身后站着的是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马克思和尼采正进行深入地交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拿破仑并驾齐驱;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手持望远镜,“恐怖大享”悄然本·拉登站在他身后。东条英机跪在秦始皇面前,仿佛是在忏悔。此外,中国古代唐代大诗人李白靠在椅子上作仰天长叹状,他的面前摆着一只酒樽和一部现代的打字机。
前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画家达·芬奇正在聚精会神地谈话;俄罗斯前总统、现任总理普京挨着拳王迈克·泰森席地而坐;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背着手提袋,神情高傲地注视着一切。
除了名人之外,克隆羊“多利”也风光地出现在这幅画中。此外,司母戊大方鼎、留声机、原子弹等人类智慧的结晶,也都在画中一一展现。
各国网友猜测创作者是中国人
⑻ 张这个姓氏在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名人
中国道教创始宗师(张天师) 张道陵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武术宗师 张三丰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 张飞 张辽 张颌 张任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 张说 张九龄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生之一 张仲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张仲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辩士之一 张仪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之一 张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张丽华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 张居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家之一 张角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张衡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 张骞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张旭 (草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阀之一 张作霖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 张自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 张云逸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富翁之一 张朝阳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导演之一 张艺谋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等。中国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53808177.html?si=1
张在2007年调查姓氏中排名第三,百家姓中排第五,族群有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希望楼主采纳!!!!!!
⑼ 莱芜历史名人都是谁
莱芜人杰地灵,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产生出许许多多政治、军事、思想、文学、史学等方面的杰出人物。元代,文仕有董克忠,至元年间任监察御史,独立敢言。武仕有刘瑀,世祖时拜镇国将军都元帅,义勇有为,不避权势;杨保,文武兼资,以功授副元帅职。明代,文仕高朗为境内第一名进士,永乐年间任监察御史。吴来朝"生平取法圣贤,孜孜好学,不慕显贵"。由岁贡选任山西河间县知县,时遇该县土田荒芜,来朝便"出资购茅棘",引导农民垦荒,并"教民耕,给以牛种。岁余,一县皆化为良田。又令夫人教人纺织。由是户口繁盛,甲于他县"。其子吴鸿洙、吴鸿功及孙吴啼,皆因学成名,考中进士,一任工部主事,一任吏科给事中,一任陕西按察使,被誉为"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其孙吴曙、吴晖系举人)。亓诗教、朱童蒙、亓之伟皆为进士,均在朝廷供过职。武仕有魏均祥、魏得,分别任云南、西安前(后)卫指挥武略将军;李果,弘治年间授都督挂征朔将军印守辽东,"智勇过人,为一代名将",其子李勋拜骠骑将军,20岁袭父爵,前后皆有战功。医术有朱包蒙,熟读《内经》、《素问》,具"视病立决生死"之术。清代,文仕有张四教、许汝盛、潘绍烈、吕宪瑞、栾少海、王镶、张梅亭等,皆为进士,均在朝廷供过职;武仕有张安,顺治年间诰授明威将军。民国时期,亓因培为早期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后被推选为广州非常国会护法议员,参与签名并起草《声讨陈炯明宣言》,后被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山东省宪政促进会会长。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吕若侃、刘仲莹、鹿省三、黄仲华等有识之士首先接受了马列主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领导革命斗争。文化艺术界有全国著名散文作家吴伯箫、著名导演吴天明、史学家王毓铨、诗人吕剑、音乐家丁鸣、杂技艺人李建业等。
⑽ 三十六天将都是哪些神将
三十六天将渊源于中国古代对北斗的崇拜,故又称三十六天罡。
道教认为北斗众星中有三十六罡,每个天罡星中有一神,共三十六位神将。而切每位神将皆有名有姓,并非虚指。
他们是蒋光、钟英、金游、殷郊、庞煜、刘吉、关羽、马胜、温琼、王菩、康应、朱彦、目魁、方角、耻通、邓郁光、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敬雷洁、毕宗远、赵公明、吴明远、李青天、梅天顺、熊光显、石远信、孔雷拮、陈元远、林大华、周青远、纪雷刚、崔志旭、江飞捷、驾天祥、高克。以上三十六天将,有的原是历史上的人物,如关羽,属忠义孝烈的代表,死后封之为神。有的是高道,如王菩,羽化后被神话,成为王灵官。更多为传说中的人物,如泰山神温琼(又作瘟神)。财神赵公明(亦作冥神、瘟神)。还有小说中的人物,如太岁神殷郊。当然也有些不甚明了。
道长在斋坛作法时,常召请三十六天将下界驱鬼。如《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日:“三十六天罡,天中大神王七总元君,为吾驱祸殃。即道士在斋醮祈禳时所用之经法。
据《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全传》(亦称《北游记》)称,三十六天将均为真武大帝收伏的神,但是玉帝所封全部隶属真武麾下三十六天将与前说有所不同。他们是水火、龟蛇二将、赵元帅赵宫明、显灵关元帅关羽、雷开、苟毕二元帅风轮周元帅广泽、尽忠张元帅张健、火德谢元帅谢仕荣、灵官马元帅毕光、管打不信道朱元帅朱彦夫、考校党元帅党归籍仁圣康元帅康席、混?排釉??忧恰⒔瞪?翟?Ц咴?⒔笛?辟邪雨元帅雨田、威灵瘟元帅雷琼、神雷石元帅石成、虎丘王高二元帅王铁、高铜、先锋李元帅李伏龙、纠察副元帅副应、太岁殷元帅应高、猛烈铁元帅铁头、电母朱娘、雷公酆都辛元帅、月孛天君朱孛娘,豁落王元帅王忠、杨元帅杨彪、刘天君刘俊、聪明二贤高委、师旷、二太保任无别、宁世考、邓元帅邓成、辛元帅辛江、张元帅张安。书中描述了真武收伏三十六天将的全过程。在民间传说中,三十六天将常与二十八宿,七十二地煞联台出动,阵妖伏魔。
↑↑↑
回复“1"查看:《道德经》,中华民族的的“圣经"!
回复“2"查看:道教神仙,王母娘娘的传说
回复“3"查看:信仰“道”和供奉“神灵”的目的
回复“4"查看:印造经书神像十大功德利益
回复“5"查看:道教八卦镜在《易经》风水中的正确用法
回复“6"查看:“打人”能治病,千两白银换菜籽!
回复“7"查看:老子,影响世界走向的哲学家
回复“8"查看:修道入门必读,《求道七步文》!
回复“9"查看:老子心法十字诀,受益良多
回复“10"查看:道人告诉你不为人知的罗盘秘密
回复“11"查看:一位隐士高人的算命经验
回复“12"查看:真正的修行
回复“13"查看:中华道家修炼学十大宗旨
回复“14"查看:多积阴德福报大
回复“15"查看:灵魂深处的东西,总是清静的
回复“16"查看:道教唯美音乐,《道德经》
回复“17"查看:你还敢一个人住大房子吗
回复“18"查看:传道不传教,修仙先做人
回复“19"查看:孔子问道于老子
回复“20"查看:凭什么恭敬不守戒律的道士
回复“21"查看:性命双修
回复“22"查看:为何做了善事未必有好善缘
回复“23"查看:贫道的来历
回复“24"查看:上古仙真之尹喜
回复“25"查看:道教“三洞宗元”说
回复“26"查看:道教防诅咒方法
回复“27"查看:道教的禁忌,别冒犯了神仙或道人
回复28查看:汉字拆开念不得了
回复29查看:没有信仰,灵魂会在欲望中堕落
回复30:我们为什么要有师父才修道
回复31:道教简述和佛教的一些区别
回复32:一位老道长的故事
回复33:道教的东方长乐世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