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利用历史名人

利用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2-26 17:19:32

『壹』 高考作文用历史名人

给个小典故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讲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陈蕃欲“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可惜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

在给个小众点儿的人物
嵇康
他很有才华的,淡泊名利,精通音律,修养很高,是竹林七贤之一。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留下的《广陵散》更是师大古曲之一。

典故:广陵绝响

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
司隶校尉钟会想结交嵇康,轻衣肥乘,率众而往。嵇康与向秀在树荫下锻铁,对于钟会不予理睬。等候很久也没有回音后,钟会准备离开。嵇康开口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结下仇隙。
景元二年,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大将军从事中郎迁任吏部侍郎,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自己的心志。
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反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义不负心,写信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
晋墓壁画中的嵇康 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时年四十。

『贰』 历史名人

他们做出了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
林肯领导北方人民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他为内维护美容国的统一而做出了贡献,解放了黑人奴隶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瓦特从小勤奋好学,长大后成为一名技师,他改良的蒸汽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欧洲的社会面貌,开创了蒸汽时代,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牛顿是一代科学巨人,他勤奋好学推出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定理,为后来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最敬佩的是牛顿!他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了生活中的诸多难题,他的科学研究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他是勤奋好学的典范。他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引领的科技潮流为后继者开创了胜利的曙光 .
伽利略是欧洲著名的科学家,他发现了摇摆定律和自由落体运动,他发明了天文望远镜,结束了用肉眼观测星空的时代。他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积极同教会作斗争,是一代科学先驱.
爱因斯坦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他还研究了原子,为开发原子弹变成了可能。他爱好和平经历了第一次 二次世界大战。曾签署《告欧洲人民书》呼吁停止战争。他推动了二十世纪的科学发展

『叁』 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事迹

1、鲁迅理发店理发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

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2、鲁迅演讲轶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

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3、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哈哈哈!”

4、苏秦头悬梁

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

5、吕蒙读书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

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肆』 历史名人。。。。

你要讲历史名人,建议讲故事性强一点的,但又不是大家都知道的那种,建议你去看下《百家讲坛》,可能会从中得到启发

『伍』 历史名人。

文天祥——这个响彻近八百年的民族英雄的名字,一直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有为青年,在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迎难而上,共赴国难。"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这就是文天祥,兵败被浮,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黎民百姓,他深知,达子好血性好滥杀无故,可是他再也无力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只有用笔墨写出他的忧心如焚的忧国忧民之心情!我们中华民族需要一种有血性的民族精神,文天祥就是这种精神的最杰出代表,他的这种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位中学生的读后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能有这般深骸的理解,只有一个你----文天祥,你活了七百六十岁,首推你在零丁洋上浩歌的是你,兵败被俘,你明白舍身取义,懂得保全大节。在求死不得,欲逃不能的状态下你面临着严峻的诱降。与你同僚为官的丞相早已出卖了自已的国土与灵魂,但他的败坏打动不了你坚强的意志。你的一番揭底剥皮,使他低头鼠窜而去。你可歌可泣的为国哭泣,震憾了无措的赵显。淫威的阿合马与孛罗的凶残震慎不住你强烈的爱国精神,回应他们的是宁死不屈,你永远不会低下你挺昂的头颅,漫长的囚禁生涯,更加磨砺了你坚强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你的爱国正义?墩??琛坊尤髯拍慵崛筒徊Φ木?瘢?r
澳,文天祥,你是一尊山岳,你用自己的铮铮铁骨奏响一首正气之歌。你的一生都在为祖国而活,你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你却为九州百姓竖起了一根擎天玉柱。你取义而死,死而不惧,元人的先礼后兵不能将你打倒,你永远不会向恶穷之人下跪。即使他们强行把你按跪,奈何强按不是真跪,你的心一直都没有向他们屈服,你根本没有向他下跪。你永远挺直站立,一身正气!
你大半时间在囚禁中度过,但你的心一直没有被囚禁过,你的心一直在跳动,为着祖国而跳动,你为祖国而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虽然死去,但你的死比泰山还重,你永远屹立不倒!
看看文天祥的坚韧不拨,强烈的爱国情操,再看看我们这一代社会上的人,为了虚荣,可以出卖自己的灵魂,灵魂都可以出卖了,哪怕是自己的国土呢?唤醒心中强烈的正义,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连系在一起吧!
让我们永远挺直站立,一身正气?
望采纳,谢谢。

『陆』 哪位历史名人利用一字多义

哪位历史名人利用一是多亿。应该是大作家吧,才能有这样的才华。

『柒』 各地利用历史名人发展旅游

各地利用历史名人发展旅游,这个有代表性的,就像是山东的曲阜,用孔子来发展旅游,而像现在的山西,还有湖北荆州等的一些城市用关羽来宣传发展旅游。

『捌』 历史上被重用的名人

李鸿章24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初年,他在原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并版去江西、湖权南投靠了曾国藩,又奉其命回乡招兵买马,编练成7000名淮军,由部将刘铭传、周盛波、张树声、吴长庆等分带,沿江而下,到上海镇压太平军。1862年,他因“功”被委任为江苏巡抚,三年后又署两江总督,镇压捻军。1870年,他接替曾国藩,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开始逐步掌管清廷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大权。1899年到1900年任两广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他在施政过程中的核心是办洋务,所以又被称为洋务运动的代表者或奠基人。

『玖』 历代历史人物善于利用闲暇

千年文明,九万里神 州,中国历史上“好 读书、读好书、读书 好”的故事可谓俯拾即是。从 苏秦的“结发悬梁”,到匡衡 的“凿壁借光”,从诸葛亮的 “观其大略”,到陶渊明的 “不求甚解”,从车胤、孙康 的“囊萤映雪”,到游酢、杨 时的“程门立雪”,从董遇的 “三余”(“冬者岁之余,夜 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勤学,到欧阳修的“三上” (“马上,枕上,厕上”)苦 读……此外,也有许多“策马 立功勋,倚马草檄文”、酷爱 读书学习的将帅。他们或者自 幼“博涉书记”、 “手不释 卷”,或者成名后“折节读 书”、“剽甲向学”,一个个 喜读书、善读书的故事,将他 们马背上的儒雅风姿,定格成 历史长廊中一帧帧动人的瞬 间。 在京剧舞台上被画了白色 脸谱的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 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曹 操一生勤学不倦,躬行不倦, 亦笔耕不倦。据《三国志・ 魏 书・ 武帝纪》中记载: “御军 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 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 赋。自作兵书十余万言。”他 的对手孙权也说他: “老而好 学。”曹操征战一生,戎机不 断,又能始终孜孜不倦地研习 兵法。
世界上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注重余暇时间的价值,他们的做法很值得后人学习。
一天生病的达尔文坐在藤椅上晒太阳,他的面容憔悴、精神不振。一个年轻人路过达尔文的面前,当他知道面前这个衰弱的老人就是著名的《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时,不禁惊异的问:“达尔文先生您身体这么虚弱,常常生病,怎么能做出那么多事情呢?”达尔文回答:“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
达尔文非常珍惜时间,他曾在给别人的信中说:“一个竟会白白浪费1小时的人,不懂得生命的价值。”
著名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装饰品,那就是窗帘上、衣架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小纸条。
杰克·伦敦非常偏爱纸条,几乎和它们形影不离。这些小纸条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文字: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还有五花八门的资料。他睡觉前默念着床头上的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一边穿衣一边读者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镜子上的纸条为他启发灵感而提供了方便;在踱步、休息时,他可以......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每天临睡前挤出15分钟看书,一年就可以读20本书,这个数目是非常可观的,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人均年阅读量。

阅读全文

与利用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