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禹州的历史故事

禹州的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26 16:36:08

Ⅰ 河南禹州的名人都有谁

禹州人杰地灵,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了杂家吕不韦、先秦法家韩非子、西汉留侯张良、西汉改革家晁错、三国名士徐庶、司马徽、谋士郭嘉、唐代画圣吴道子、行书鼻祖刘德升、补缀《史记》的褚少孙、《笑林》祖师邯郸淳、独步书坛的褚遂良、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游侠原涉,屯田制创始人枣祗等一批志士仁人,声振华夏,遗址犹存,流传下来许多佳话趣事,令人流连忘返。
吕不韦,战国末年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是阳翟的大商人,后来在秦国的政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召集门客遍汇《吕氏春秋》,成为杂家的代表。
韩非子,中国战国时期(前2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战国时期韩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秦末农民战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司徒。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留侯。
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年轻时学法家学说,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有辩才,号称“智囊”。汉景帝时为内史,后升迁御史大夫。曾多次上书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封地、重农贵粟。吴、楚等七国叛乱时,他被景帝错杀。晁错的经济思想,散见于《汉书》的《食货志》、《爰盎晁错传》等篇。
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末颍川一代名士。归曹后,在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对于徐庶,因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对其有精彩的描写,中国人对他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书中许多情节虽与正史有所出入,但他至孝侍母,力荐诸葛,史籍却有详细的记载。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三国志·襄阳记),其中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十八岁时曾会见过司马徽,刘备会见司马徽时,司马徽曾向其推荐诸葛亮和庞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从“司马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的内容来看,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是属于闲云野鹤,与世无争之类型的人物,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峨冠博带,道貌非常,且琴艺甚高,与庞统私交甚笃,并称呼庞统为弟。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军事家、谋士。世人称他为“鬼才”。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说:“难奉孝为能知孤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吴道子,中国唐代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

Ⅱ 三国许昌的故事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发生在许昌。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发生在许昌。旧时许昌确有一座青梅亭,相传青梅亭是一座台榭式的圆形建筑,大概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坐北朝南,九级台阶,单檐六角凌空的琉璃瓦盖;四周有曲环走廊,青龙抱柱,白虎架粱;门窗透雕,里衬锦绣帷帐,檐下悬挂宫灯。

亭子十分宽敞,可摆几十桌酒席。亭外有从云南移来的几棵青梅树。当时这里清溪款款,树木葱茏,幽竹叠翠,梅子飘香,风景甚是优美。曹操每每到此,总是把酒畅饮,赋诗作词,以抒情怀,这里也是军营接待贵宾的最高处所。

如今,青梅亭已无原貌,为纪念这段广为流传的三国故事,灞陵桥景区内修建有青梅亭,到此处游玩的人们,可细细品味曹操“望梅止渴”的智慧,以及“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豪迈气概。

(2)禹州的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许昌,河南省辖地级市,又称莲城,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下辖2个区、2个县级市、2个县,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2017年总人口495.63万人。

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许昌古文化旅游资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许昌交通便利,市区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311国道、地方铁路横穿东西。

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2017年,许昌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8年3月,许昌成为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 。

Ⅲ 禹州的来历(详细)

禹州禹境称“夏邑”或“夏国”,亦称“虞国”。舜时期,禹在此受封为夏伯。禹的儿子启又于此创建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并大飨诸侯于钧台。

后夏迁都山西安邑。帝相失国后,少康中兴,也由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建都于少康城(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称禹州为夏邑。

商朝置历国仍为夏邑,商汤曾将夏禹的后裔封于此。西周以此地为历邑,周武王时,封武王之弟于康(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禹州在春秋时,为郑国别都栎邑。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阳,改称阳翟(音狄)。

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将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掉郑,遂迁都郑(今新郑市)。五年之后,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懿侯将国都复迁阳翟。

(3)禹州的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仍设禹县,先后隶属河南省许昌专署和许昌市。

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禹县设立禹州市,为省直辖县级市,计划单列。

禹州市辖颍川、夏都、韩城、钧台4个建制街道;神垕、方山、顺店、无梁、鸿畅、梁北、古城、火龙、文殊、鸠山、褚河、郭连、范坡、花石、张得、方岗、苌庄19个镇;小吕、磨街、山货3个乡。

地处伏牛山脉与豫东平原过渡带,在东经113°03′-113°39′和北纬33°59′-34°24′之间。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东接许昌市建安区 、长葛市,北靠郑州市新郑市、新密市,西北邻郑州市登封市,西及南部连平顶山市郏县、汝州市、襄城县。

Ⅳ 谁能告诉我些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镇的一些历史故事

禹州神垕,以生产钧瓷而闻名,是全国名镇。曾经被帝王四次皇封。在历史上就是重镇,现在仍存有大量的古建筑。
相传貂禅就是出自这里。

Ⅳ 历史上许昌的名人有谁

灌夫:(?-前131)西汉颖阴(今许昌)人,字仲孺。吴楚七国之乱时,与父俱从军,以功任中郎将。建元元年(前140年),任太仆,次年徙为燕相,因事被免官。喜任侠,性刚直,好使酒,家财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后因侮丞相田蚡,为蚡所劾,以不敬罪族诛。

灌孟:西汉颖阴(今许昌)人。原名张孟。曾为颖阴侯灌婴舍人,颇受赏识,受婴推荐,官至二千石,因以灌氏为姓。吴楚七国之乱时,孟为校尉,战死军中

韩非:(约前280-前234)战国时韩国(都城在今新郑)贵族,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法学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况的学生。口吃,不能说道,而善著述。多次以变法图强劝说韩王,不被采纳。于是发愤著述,作《说难》、《说林》、《孤愤》,十分赞赏,于是急功韩,迫使韩非入秦。不久,因被李斯、姚贾陷害而入狱,又在李斯所迫之下自杀。著有《韩非子》五十五篇。韩非主张用法、权、势,即修明法制、君主用集权,执势以御其臣下,并认为“儒者用文乱发,而侠者以武犯禁”,都是不能容许的 。他的散文逻辑严谨,结构严密,说理透彻,笔锋犀利。文中多用寓言,增加了形象与生动性。

晁错:(前200—前154)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颖川(今禹州市)人。少从张恢研究申不害、商鞅的学说,又从伏胜学《尚书》。汉文帝时为太子(景帝)家令,以善变深得赏识,称为“智囊”。后参加贤良对策获得高第,升中大夫。景帝即位,晁错上《说景帝削藩书》,力主强化中央集权,削除辖据势力,铲除诸侯跋扈对汉政权的严重威胁,确保封建的中央集权。吴王刘濞等十分忌恨,借口“请诛晁错,以请君侧”发动了七国之乱,朝中大臣袁盎等又趁机诬陷晁错谋反等,景帝屈服内外压力,将晁错斩首。晁错继承了先秦“重本抑末”思想,提出了重农集谷、重农抑商的主张和具体政策,强调用武力保卫国家的安全。所著政论又《守边劝农疏》、《轮贵粟疏》等,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濮阳西南)人。原为阳翟(今禹县)大商人,家富千金。在赵都邯郸遇见为人质于赵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字楚),以为“奇货可居”,入秦游说华阳夫人(秦孝文王后),立子楚为太子,并以自己所宠爱的邯郸女子献给子楚,子楚立邯郸姬为夫人,生秦王政。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不韦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庄襄王死,秦王政年幼继位,不韦继任相国,被称为“仲父”。执政时攻取周、赵、魏土地,建三川、太原、东郡。门下有宾客三千,家僮万人。曾命宾客汇集先秦诸家之说,“兼儒墨,合名法”,编纂为《吕氏春秋》,被称为杂家。秦王政亲政后,他被免职,出居封地河南(今洛阳),仍与各国诸侯交往,秦王恐其为变,令与其家属迁蜀,不韦愁惧,饮酖自杀。

Ⅵ 河南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老子,春秋晚期楚国(今河南鹿邑)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版创始人,著有权《道德经》。
司马光,生于河南光山县,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编撰了《资治通鉴》。
张衡,东汉南阳西鄂(今河南召县石桥镇)人。杰出的科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测验风向的候风仪等。
张仲景,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司马懿,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统帅,以谋略著称,是晋王朝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玄奘,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人,是我国佛教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高僧,也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翻译家,被后人尊称为"唐三藏"。
杜甫,祖籍襄阳,创作了"三吏","三别"
等大量优秀诗篇,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千古绝句。

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留下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处曾相识"等许多不朽诗句。
吴道子,出生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素有"吴带当风"
的美誉,他的人物绘画更是"冠绝于世",被后人尊称为"画圣"。
岳飞,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华民族一代英杰。

Ⅶ 许昌古代史

“许昌人”古人类遗址“许昌人”古人类遗址,位于许昌县灵井镇。“许昌人”的发现,是继北京猿人之后中国古人类研究的关键考古发现,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一环,并有望打破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观点。 [编辑本段]中原城市群副中心的发展定位许昌的发展必须适应国家中部崛起的部署,并且必须从这个战略部署的高度去观察、分析、实践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中部崛起是国家区域总体协调发展的四大构成板块之一,而实现中部崛起必然要走城市群带动的路子。
许昌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曹公曾在此“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以蓄军资”、“扬鞭驰骋长江水,挥戈饮马黄河边,政基许昌定中原”成就了一番霸业。
神垕古镇
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南。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神垕古镇”之名历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产各种陶瓷,“神垕古镇”被誉为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悠久的历史给神垕镇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目前,神垕镇区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各种古寺庙、古民居、古祠堂等40余处,大多数分布于以老街为核心,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 [编辑本段]文化四乡中国三国文化之乡
中国大禹文化之乡
中国钧瓷文化之乡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面积1461平方公里,人口116.92万人,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禹州市钧瓷文化丰富多彩,古朴典雅,产生这些钧瓷文化之源自然来自钧瓷艺术的产生,发展和繁荣。该市古瓷窑、古钧窑遗址有260多处,为全国古瓷窑遗址县级之最,而且出土的钧瓷、钧瓷器皿及残片,残片上的装饰图案、文字都在证明该市为钧瓷文化的发源地。时代相传的民谣都在传递着钧瓷文化产于该市。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黄金有价钧无价”。
“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欢”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云天”。
“客商走天下,日进斗金钱”。
“要要穷,烧钧红,十窑九不成”。
这些民谣流传至今,妇孺皆知,从钧瓷文化的地域特点上看,从故事开始,繁衍出许多门类,诗歌、散文、对联、歌谣、戏剧等,因文化特色浓厚,神垕也因此成为全国历史名镇,位于城区古钧台附近的钧官窑遗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该市申报钧瓷全国原产地保护获得成功。
从民俗上讲,以神后为中心涉及禹州全境。每月的十五敬火神爷,凡有窑的人家这一天都要烧香,祈求火神爷保护窑炉安全,窑工安全,能烧制出传说故事中的精品钧瓷。而禹州人猜枚行令时是不许喊“五”的,因为“五”与“捂”谐音,为窑家的不详语,外地到禹作客的人,如果喊五,便罚酒,不受罚就过不了关。这一民俗在神垕犹为认真。
上世纪的1999年全国钧瓷邮票首发式在禹州举行,一次仪式盛会,咫尺方寸之间,进一步佐证了千古绝唱,世界瑰宝,优秀文化源于该市。2003年以来该市每年举办一次钧瓷文化艺术节,多次举办全国性的高品位,高规格的钧瓷文化艺术研讨会。一座上万平方米的陶瓷文化博物馆将于今年九月份破土动工,禹州为独一无二的钧瓷艺术文化之乡,该市的古钧官窑遗址成为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中国腊梅文化之乡
河南省鄢陵县腊梅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品种繁多,是我国重要的腊梅栽培中心。
鄢陵腊梅种植遍及全县的12个乡镇,350余个行政村都有腊梅种植。现全县腊梅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共有腊梅苗圃20余个,品种多达50余种。以柏梁镇姚家村为中心,方圆五公里为腊梅栽培集散地也是鄢陵腊梅落户的原生地。现有以生产腊梅为主的“鄢陵腊梅园”、“鄢陵花木盆景园”、“鄢陵六和花木生产基地”、“陈化店刘庄生产基地”等,全县年产120万株。
鄢陵腊梅民俗特色有腊梅避邪之说,腊梅喜庆之说,腊梅友情之说,腊梅风骨之说。
20世纪80年代初,编纂出有关腊梅生产,栽培技术性书籍20余部,整理腊梅文化故事传说30余篇,创作出《花魂》、《花乡清韵》、《花乡宴》、《金梅争艳 》 等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并分别获得 “五个一”工程奖和省戏曲大赛奖;鄢陵腊梅文化已成为中原文化宝库中最显著、最抢眼的文化。 [编辑本段]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发源地启,大飨诸侯于钧台”(钧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东麓),许地成为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并建都于夏邑,为华夏第一都,这里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发源地。 [编辑本段]古钧台和“钧台之飨”古钧台又名夏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是夏启大宴诸侯、举行开国典礼的地方,又因“夏桀囚商汤于钧台”,所以古钧台也被称为“中国第一座监狱”。古钧台是历史上著名的“钧台之飨”的发生地,古钧台成为夏代诸帝践位、中央施政、与诸侯商议国事的地方,成为夏“皇宫帝苑”的重要组成部分。

Ⅷ 许昌的悠久历史

帝尧时期

许昌古称“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建安区、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元明清时期

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

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

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8)禹州的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许昌古文化旅游资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

许昌交通便利,市区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311国道、地方铁路横穿东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2017年,许昌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8年3月,许昌成为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许昌同时还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Ⅸ 河南有哪些经典历史传说

传说没有历史却是悠久的中国杜康文化之乡----河南汝阳中国太极拳发源回地---河南温县中国木兰答之乡---河南虞城中国抬阁之乡---河南安阳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河南陕县中国大禹文化之乡---河南登封中国夏禹文化之乡---河南禹州中国羲皇文化之乡---河南新密中国车舆文化之乡---河南平舆中国三国文化之乡---河南许昌中国陶瓷文化之乡---河南禹州中国腊梅文化之乡---河南鄢陵中国女娲神话之乡---河南济源市邵源镇中国木版年画之乡---河南开封县中国盘古文化之乡---河南桐柏中国重阳文化之乡---河南上蔡中国梁祝之乡---河南汝南县中国盘古圣地---河南泌阳中国财神文化之乡---河南卫辉中国三皇故都文化之乡---河南周口中国嫘祖文化之乡---河南西平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河南西平

Ⅹ 孙思邈真的到过禹州吗是否在禹州行医几十年为什么在他的简介中没有记载

关于孙思邈是否到过禹州之前有很多争议,但是后来有人通过他的历史文献内,还有禹州当地的流传容故事,总结出孙思邈在禹州生活多年,从以下几点可以证实:
(一)孙思邈在禹州生平事迹较多,如一针救二命之事、葱管导尿之术、抓药、察药、花蕊、悬壶济世等。
(二)因孙思邈常年在禹州,死后又葬在禹州,禹州人民在此建祠以示纪念。全国各地纪念孙思邈建立祠、庙虽多,但形成街道的不多,所以禹州之药王祠街、山林街,是很好的历史见证。
在他的简介里没有记载这个我觉得也并不见得,古人事迹因为流传久远,很多已经不可考,而且同时流传的也有许多个版本,就单说孙思邈的出生就有N多个版本,而且,一般的简介就是简介,是不会有传记人物特别详细的记载,你可以找一下他介绍他生平的书来看,是有的,我之前看到过

阅读全文

与禹州的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