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成就却不忘初心的名人事例
有成就却不忘初心的名人事例有:
1、文天祥:他性格豁达豪爽,平生衣食丰厚。每当与宾客、僚属谈到国家时事,就痛哭流涕,抚案说道:“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的人,也忧虑别人忧虑的事情,以别人的衣食为衣食来源的人,应为别人的事而至死不辞。”
2、苏东坡:不断地被贬,可是依然写诗作文,并一如既往地造福当地群众,那是他对诗词热爱的初心,做官为人对百姓的奉献之心;
3、乔布斯:《华严经》中有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度因被乔布斯推崇而风靡.只有不忘记自己最初的想法,才能有始有终地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4、梵高的执着的绘画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画自己想画的画,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的。
5、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通过自已的努力成功了。
6、上海市第十六届“银蛇奖”获奖名单公布,上海市肺科医院张鹏榜上有名。我们可以用“医者仁心,不忘初心”诠释他。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小到肺部小结节大到肺移植手术医院都能够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患者需要什么,医生就提供什么医疗服务。
B. 不忘初心牢记历史事例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最近出版的书里,写了这样一段话:“现在已经到了老人年纪的我,再回到故乡的森林里,如果遇到小孩子的我,应该说些什么话才好呢? ”
大江健三郎告诉年轻的自己:“你长大之后,也要继续保持现在心中的想法唷!只要用功念书,累积经验,把它伸展下去,现在的你,便会在你长大之后的躯体里活下去。而你背后的过去的人们,和在你前方的未来人们,也都会紧密联结着。 ”
这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这时所说的,是不是即佛家的“不忘初心”呢?
朋友充满悔意地说,年轻时候他非常喜欢绘画,曾经每一个周末都到槟城乔治市老城区写生,作品深受老师赞赏。可惜毕业以后,为应付生活,需要多赚点钱,便把绘画的兴趣放在了一边,过起了没有嗜好的日子。如今已退休,不必再上班。无需工作后他发现自己每天无所事事。某日,和当年一起写生绘画的朋友相逢,对方竟已是国际画坛名家,作品身价不菲。画家这个行业不但没有退休这回事,反而因前一段岁月的投入和努力,累积了种种人生经验,加上长期的绘画实践,到年老时,竟显现出了更出色更优秀的创作能力。
说到这里,朋友感慨:“当年要是我不随意放弃,要是我继续坚持,要是我愿意刻苦,要是我有恒心和毅力,要是我每个星期用一两个小时继续画下去……”
生命无法重来,不要轻易丢掉自己的初心。我想,这就是许多过来人想要和现在的小孩子们说的话吧。 (摘自11月26日《文汇报》作者朵拉)
C. 古代名人不忘初心的事件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的成功是平淡的田园生活。
《华严经》中有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D. “不忘初心”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文天祥入狱却不忘信仰决不投降.
E. 有哪些不忘初心的事例
1、玄奘西游,这一路就是不忘初心的典范。无论是在过白龙堆因断水渴至昏迷,醒后依旧不改一路西行,绝不回头的誓言。
在高昌国被国王鞠文泰许以国师之位,还是行软禁之实,均无法改其西行求法之初心。
等他到达天竺,佛教的黄金时期已过。当他面对一尊传说的佛陀雕像,雕像已被尘土掩埋至胸口。传说,当尘土将佛像掩埋,就是佛教破灭之时。
当目睹一生所求之佛法已入暮年,玄奘第一次情绪失控,在佛像前痛哭失声。但是哭完,他前往那烂陀寺的心迹依旧不改。
F. 历史上出身卑微但是不忘初心,有伟大成就的人物事迹
诸葛亮,采纳
G.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名人列举
《华严经》中有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就是当初的心意,指事情一开始所抱持的信念.
方:才,才能.得:得到.始终:其实只是指终,终了,完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做事情,始终如一的保持当初的信念,最后就一定能得到成功.
2005 年,乔布斯应邀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他这样回忆自己过去的生活:“我总是把一切弄得一团糟,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但是,渐渐地,我开始有了一个想法,我仍然热爱我过去做的一切,于是,我决定从头开始。”
万事之初都是无数假想后的开始,在没有遭遇阻扰,没有承受打击,没有经历挫折,尤其是还没有开始抵抗岁月的侵蚀,每个人都是志得意满、斗志昂扬,或嘉愿频生、或鸿图待展,言之凿凿,情之笃定,确实也有排山倒海之势.可一旦开始行走,就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有人中途易辙,有人裹足不前,甚至有人南辕北辙……所有的意外都是源于初心的遗落和不坚,一点困难,两点诱惑,初心便成了人们最愿意拿来交换的典当品.世人凡庸,这样的故事天天都在上演.只是有谁曾看见那伤逝中的热情和那双折断的翅膀,还有我们无法安放的初心.
我们的成长无人能挡,可成长后的我们在前行中却改变了原来的容貌.强调初心也是在强调坚持,这不是普通的一如继往,而是百炼仍要成钢的坚定,九死依旧无悔的执着."
H. 因为忘记初心而失败的古代名人
1、李自成进京后对待京城士大夫们采用的是:“拷掠助饷”;对百姓是军纪废弛、抢劫杀人。极端血腥,京城弄得一片白色恐怖;对未曾安稳的边关吴三桂,派降将去招降,占他的爱妾。哪有一点远见?哪有一点长久眼光坐天下的样子啊?分明就是一群穷疯了的强盗!过把瘾就死的气势一显无疑。北方局势不可收拾之后,不思改正过错。败退出京后,放火烧城,沿路烧抢,乌合之相暴露无疑。这下更快了,直奔死亡而去了。
2、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但是到了后来,他起而夺权,到了晚年,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
3、吴王夫差为替父阖闾报仇,富国强兵,终于一战败越,本来已经要灭了越国了.却半途而废,后来放虎归山,自己则贪图享乐,不再励精图治.而越王勾践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坚持不懈,终于20年一举灭吴,夫差身死国灭。
4、负心男子“标志性人物”陈世美,高中状元、成为当朝附马后,翻脸不认人,对历尽千辛万苦前来投奔的妻儿视同陌路;听不进寇准、包公好言相劝;杀妻灭子一条道走到黑。这位自以为攀上高枝、有恃无恐践踏初心叫板法律的“小白脸”,最终成为包龙图的铡下之鬼,可谓咎由自取。
5、人中吕布”勇冠一时,可他初心泯灭,轻于去就,依丁原而杀丁原,投董卓而诛董卓,后兵败于曹操,终为曹操所俘、斩首。
(8)不忘初心的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李自成京内生活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之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入北京之初,
1644年全国形势兵不满二万 ,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从二十七日起,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牵魏藻德、方岳贡、丘瑜、陈演、李遇知等,勋戚冉兴让、张国纪、徐允桢、张世泽等八百人追赃助饷。”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
大顺军于占领区皆设官治事,首为追饷,例如在城固县,“贼索饷,加以炮烙”;在汾阳,“搜括富室,桁夹助饷” ;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
在宣化,“权将军檄征绅弁大姓,贯以五木,备极惨毒,酷索金钱”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留守北京者为刘亮与李侔[móu]。
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 。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