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铁的历史故事

铁的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26 15:01:23

㈠ 铁画的历史故事

铁画是用铁铸成线条,再焊接而成的一种美术作品。
主要是借鉴国画的水墨,章法,布局,线条简明有力,苍劲古朴。铁画工艺综合了古代金银空花的焊接技术,吸取了剪纸、木刻、砖雕的长处,融合了国画的笔意和章法,画面明暗对比鲜明,立体感强,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中独树一帜。汤鹏所创作的铁画,是我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最有名的是芜湖铁画。
芜湖铁画,原称铁花,为芜湖地区特产。铁画艺术的创始人是清朝康熙年间的铁匠——汤鹏。 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相传系明末清初安徽芜湖铁匠汤天池所创造,以后逐渐流传到北京和山东等地。(又有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一说),并逐渐享誉四海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形式有立体和半立体的。品种除立轴、中堂、横幅和条屏(一般都用外框)外,还有合四面以成一灯的铁画灯。

铁画鼻祖汤天池,名鹏,祖籍安徽徽州,后迁居江苏省溧水县明觉乡,幼年时为避兵荒而流落到铁冶之乡――芜湖定居,当时芜湖铁业十分兴盛,且又集中许多技艺精湛的铁工,所以,民谚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汤初学铁工技艺,清康熙年间租赁乾隆进士黄钺的曾祖父之临街门面,自营铁业作坊。当时芜湖既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各种物资集散中心,又近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不仅万商云集、人流如潮,其间也有众多香客,他们皆喜购芜湖铁铺中生产和出售的彩色铁花枝、铁花灯,作为上山敬佛之用。汤天池也打制这些制品出售。后又将铁花和铁花灯的内容,移植到一起,先“冶之使薄,且缕析之,以意屈伸”,再经锤煅“为山水、为竹石、为败荷、为衰柳、为蜩螗。郭索点缀位置,一如丹青家”,制成“山水花卉,各极其妙”的别具艺术风格的铁画。

以上为有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㈡ 钢铁盟约的历史故事

虽然德国武装部队的高级将领对意大利的军事实力评价很低,希特勒现在却急于要同意大利成立军事同盟,而墨索里尼却一直不忙于缔结。两国最高统帅部参谋人员之间的谈判从4 月份起就已经开始了,凯特尔向最高统帅部报告他的“印象”是,无论是意大利的部队还是它的军备,情况都不佳。他认为,要打仗就得当机立断,要不然意大利人就不会参加了。到4 月中旬,齐亚诺在日记里说,他觉察到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德国随时都可能进攻波兰,从而掀起一场意大利思想上并无准备的欧洲大战。他对此颇为震惊。4 月20 日,在柏林的阿托利科大使打电报告诉齐亚诺说,德国对波兰的行动已“迫在眉睫”以后,齐亚诺就催大使赶快安排他同里宾特洛甫的会谈,好让意大利不致弄得措手不及。
5 月6 日,两位外交部长在米兰会面了。齐亚诺带来了墨索里尼的书面指示,向德国人强调指出意大利至少在3 年之内希望避免战争,大出意大利人意外的是,里宾特洛甫同意德国也希望能维持这么久的和平。说真的,齐亚诺觉得那位德国外交部长还是“第一次”那样“心平气和,轻松愉快”。他们研究了欧洲的形势,同意改进轴心国同苏联的关系,然后休会进晚餐,庆祝会谈成功。
晚餐以后,墨索里尼来了电话,要了解会谈进行得怎么样。齐亚诺告诉他进行得很顺利,这时,意大利领袖突然心血来潮,要他的女婿向报界发表一项公报,宣布德国和意大利已决定缔结军事同盟。里宾特洛甫开头有些犹豫,最后同意把这件事情向希特勒请示,而德国元首一接到电话以后,马上就同意了墨索里尼的 建议。
这样,墨索里尼在经过一年多的徘徊犹豫以后,就在这一时冲动之下,把自己同希特勒的命运无可改变地结合到一起了。这件事情也是一个最早的迹象,表明这位意大利的独裁者,同德国的那位一样,已开始丧失那种铁一般的自制力。而直到1939 年这一年为止,他们两个人都一直是靠这种自制能力来冷静清醒地谋求自己的民族利益的。对墨索里尼说来,后果很快就证明是一场灾难。

㈢ 铁杵成针的历史故事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人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少年求学的时候,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
渡过了小溪,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棍。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您磨铁棍做什么呀?”
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
李白吃惊的说:“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铁棍,也难以磨成那么细的绣花针,您怎么还偏偏找了根鸭蛋粗的铁棍,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磨一辈子也未必能把这根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啊!”
老婆婆笑呵呵的说道:“哈哈哈,小朋友你有所不知,家中只有我手里的这一根铁棍啦,这还是我当年风华正茂之时,一直没有用过,留下来没打磨过的,原打算作为厨房做饭之需的烧火棍呢。而且,我并不担心自己会空耗岁月,也没有什么到头来白忙一场的无聊杂念,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会坚持不懈一天,把自己这根铁棍磨的比昨天更细那么一点,最后自然就磨成绣花针了嘛。”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实是可以用持之以恒的刻苦来弥补的,如此一把年纪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来希望渺茫的事情,我怎么可以因一时的挫折就随便半途而废,放弃所追求的理想呢,于是马上返身回到学院继续读书。
一年之后,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谢对自己指点的同时,也看到那根铁棍真的细了很多。
若干年后,李白终不负天赋才华,写下大量流芳千古的不朽诗篇。[2]
出自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㈣ 历史故事的名字(至少50个)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等。

部分故事介绍:

1、蔺相如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汉族历史故事。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2、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3、惊弓之鸟

从前,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可以不射中鸟就能使鸟掉下来。”魏王说:“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羸说:“可以。”

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随便射了一箭,(箭没有射中大雁,)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羸解释说:“这是一只有伤的鸟!”

魏王更纳闷了:“先生凭什么知道它呢?”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见弓弦响声便奋力向上飞,引起旧伤迸裂,才跌落下来的。”

4、指鹿为马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5、高山流水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刚弹琴时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样高大。”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常进不懈的志向,钟子期再一次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㈤ 历史小故事,铁进散马

铁浮屠..岳家军诸位将领看着铁浮屠的马。废了半天劲不知道怎么破。岳飞则是一副深思谋略的样子。最后结论是你们看马蹄没有甲。

㈥ 中国著名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1、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2、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温酒斩华雄

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5、单刀赴会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

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㈦ 著名的历史故事(铁耙柳泉寺)

柳泉寺位于峰峰矿区宿凤村西南与磁县交界的地方。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殊,所以古往今来,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不少惊心动魄而又赋有传奇色彩的的故事。
柳泉寺建于何年代已经无从考证。有人说它始建于唐代,也有人说它始建于明代。据寺内石碑考证,明、清都有重建和修补的记录,但真正建寺的年代,却未能查到。
柳泉寺座北朝南,它的背后有四、五丈高的罗圈式土崖;前面有景色秀丽的玉带河,当地人都叫它柳泉寺河;西侧有条分水岭,受自然雨水的冲刷,形成了一道道沙脊,犹如一条条俯冲的卧龙;柳泉寺的东侧地势平坦辽阔,一眼望去就是古瓷都彭城,著名的滏阳河就是柳泉寺河的下游。
柳泉寺的正前方有座土山丘,它高数十米,顶端有二、三十亩地大小,是柳泉寺的挡风水岭,风水岭的脚下有条古道,它与河同步,是西通山西、河南各省,东临彭城的必经之路。
柳泉寺座北朝南,它的背后有四、五丈高的罗圈式土崖;前面有景色秀丽的玉带河,当地人都叫它柳泉寺河;西侧有条分水岭,受自然雨水的冲刷,形成了一道道沙脊,犹如一条条俯冲的卧龙;柳泉寺的东侧地势平坦辽阔,一眼望去就是古瓷都彭城,著名的滏阳河就是柳泉寺河的下游。
柳泉寺的正前方有座土山丘,它高数十米,顶端有二、三十亩地大小,是柳泉寺的挡风水岭,风水岭的脚下有条古道,它与河同步,是西通大山,东临彭城的必经之路。
柳泉寺河全长约五华里,这是一条抬头看不见天日的阴森地带,它几乎每隔一两米远就有一棵参天柳树,这些柳树大得惊人,两人抱不住的比比皆是,它们生长了多少岁月,谁也说不清楚。它们长的奇形怪状,遍布着柳泉寺河的每一个角落。
柳泉寺河的泉水奇异而又独特,它涝年不增,旱年不减,不分昼夜,始终如一。从泉眼中溢出来的泉水沿着柳树丛穿越,汇成小溪,在历次山洪的洗礼中,形成一处处大小不等的水坑,成为鱼鳖虾蟹打闹嬉戏的安乐洞穴。
河的北岸,长着两棵巨型怪树,当地人叫它棒棒树,这两棵树能容纳三、四十个学生捉迷藏。它从上到下没有一处是直的,从主干到侧枝,全是奇形怪状的疙瘩疤痕。它的树叶微酸而甜,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当地人很喜欢它。每年春天,它的叶芽刚刚萌发就被人剥去,就连细小的嫩枝也不放过,因此棒棒树的生长就极其缓慢。因为它在春天很难抽枝,只有待到夏秋时,它的树叶随季节变性变味而不再被人们采食时,它才能生长几十天,所以从棒棒树遍体鳞伤和无处不疤痕的顽强生命力来判断,它至少也存活了上千年。
1956年,中国科学院对此树进行过考察,认为此树是中国仅存的两棵稀有树种,与南响堂寺院内的“无名树”(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同属保护种类,只可惜这两棵树于文革初期被毁,以后连根也被刨去。
棒棒树位于柳泉寺的正前方,在寺与树之间是一片开阔地,中间有一广场,这是寺内僧人练功习武的地方,也是僧人秋头五月打晒粮食的场所。场的前方有一口水井,而棒棒树下的河底,有两个柳泉寺河的最大泉眼,泉眼两侧长着数棵最古老、最古怪的柳树,《柳泉寺》也许就是以此得名的。
柳泉寺的东北角有一处沙石岗,沙石岗的下边有一块长方形地,有三四亩大,距离柳泉寺有200多米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铁耙柳泉寺”之地,当年许多和尚都惨死在这块地中,此地至今仍能找到枯骨,特别是农耕时,零散的骨片到处可见。
柳泉寺的院内有棵老槐树,老槐树上挂着一口铸铁钟,钟的下方有座石碑,它总高约4米,宽约90公分,厚约35公分,底盘是一头巨型石龟,碑帽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碑体的正反两面密密麻麻的刻满了繁体汉字,这些石刻文字,由于历史久远,已经模糊不清,很难辨认。
柳泉寺的大殿共有四座,前大殿、后大殿、东大殿、西大殿。各殿建筑风格不同,每个大殿的瓦房脊上都塑造着大小不等的菩萨,以前大殿(正殿)为最多,几乎每一米远就有一个。这些塑像大的有二尺多高,小的不足一尺,塑像造型奇特,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有的骑龙,有的跨虎,有的用彩陶制作,有的用普通陶土,这些菩萨都是我们在入学前被“请”了出去的。那时侯,全校共有学生120多名,整整忙活了四五天,先是把它们从大殿顶上揭下来,再让同学们搬到寺外,然后集中砸碎,最后全部堆埋在了棒棒树下的河底。
大殿内,巨型的佛像早已不知去向,昔日的金璧彩绘已经黯淡无光,大红大紫的四梁八柱也变得十分陈旧,雕工精致的门窗隔扇有半数出现损伤,尽管如此,它仍旧留露着夕日的风姿和建筑上的辉煌。
看守寺院的老人告诉我们,柳泉寺有两件镇殿之宝:一是荆梁,二是枣柱。荆梁就是山里人编筐子编篮子用的荆条木梁;枣柱就是又小又酸的野酸枣树柱子。老人说他活了八九十岁,所见到的荆条最粗也不过象人的胳膊,而野酸枣树的直径从没有见过超出碗口大,象如此粗大的栋梁之材实属世上少有,他敢说谁也不知道它们存活了多少年。
那时侯我怀着好奇心,问老人哪个是荆梁?哪个是枣柱?老人说他只知道荆梁枣柱就在正大殿里,至于谁是荆梁,哪个是枣柱,他也说不清。
荆梁和枣柱直到寺毁后才被证实,但它们的结局都十分悲惨:荆梁先是被生产队盖了马棚,以后又被当柴禾买掉;而枣柱被几个木匠锯得七零八落,绝大部分制成了木工用具。
2008年,在宿凤村众多村民的倡议下,柳泉寺的大雄宝殿(主殿)得到重建,与此同时,人们惊奇的发现,被毁近四十年的棒棒树从残根上居然长出两棵 茁壮的幼苗,这无疑是柳泉寺的又一大奇迹。

㈧ 达成铁路的历史故事

襄渝线于1978年开通运营,四川和重庆从此多了一条出川的铁路大动脉。相比宝成线、川黔线、成渝线、内六线、成昆线来说,襄渝线110-120限速的设计标准在西南地区算很高,仍然有提速的潜力,而其他各线在速度上已经远远落后了。这个速度在全国范围并不领先,但是想想襄渝线全线桥隧比例50%,达州至十堰段达到70%,万源至安康151公里中竟有133个隧道。其难度不亚于宝成、成昆,但是其速度却是后者所望尘莫及的。
襄渝线开通以来,屡次加车。重庆全部北上,部分东出,部分南下车次经襄渝线运行;成都部分东出、南下车次经由成渝线、襄渝线绕行。但是襄渝线最大的问题在于她几乎没有顾及四川盆地中部的铁路交通,而成都的列车要经襄渝线出川又必须经成渝线绕行,80年代末全国大调图的时候,襄渝线还有很大富裕能力,但是成渝线已经饱和。因此成都经襄渝线出川受到限制。
等到重庆直辖时,成都铁路局终于意识到当年30万铁道兵拼死拼活凿出来的襄渝线对四川铁路交通的贡献作用微乎其微。于是,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条件下,采用民间集资的方法修通了达成铁路。希望缓解成渝线的压力,经达成铁路上襄渝线出川。但是,问题在于这条地方铁路比襄渝线晚修20年,设计标准却比襄渝线落后整整一个档次。这还不算,关键在于这条铁路不是铁道部独资,因此成都铁路局在这条铁路上说了不算!到2006年,达成线全线的图定客车7.5对,远远低于襄渝线(达渝段13.5对,达安段17.5对,安十段20.5对,十襄段21.5对);并且货物通过量不及襄渝线最繁忙的达州至安康段的10%!仅仅150万吨左右。 四川的铁路交通在达成铁路这里遇到了瓶颈,成都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无法加开经达成线-襄渝线北上的列车。全部北上列车拥堵宝成线。
又回到襄渝线,由于达成线与襄渝线在达州至三汇段共轨,这使得达州至三汇段成了整个达州至重庆段的限制段。达渝段其他区段还有一些富裕能力,但是为什么重庆北上加不了车呢?一是三汇至达州的限制,但更重要的是达州至安康的限制。纵观整个襄渝线,襄阳至安康段在2000年前就超饱和,客车货车各占一半;安康至达州段是最痛苦的一段,由于大巴山地形限制,这一段的车站间距不一,有的相距20千米,有的相距仅2千米。这给避让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后来原来的郑州铁路局安康分局对这一段进行了局部插入双线的改造,通过能力有一些提高,但是到了2007年4月调图后,这一段即使不开客车,全部通过货列,特快都必须中途停车待避对开的特快。襄渝线达安段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最繁忙的铁路线,比宝成线北段更甚,长期超负荷运行。 铁道部历年都将襄渝线列为重点运输线路,终于,铁道部痛定思痛,下决心花大力气修建襄渝二线,以彻底解决西南地区北上的交通瓶颈。2001年底襄渝二线提上议事日程;2003年上半年完成勘测设计;2003年底设计图纸至下而上全部绿灯通过;2004年初铁道部全资落实到位;2004年底2005年初各段陆续开工。并且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并列为西部大开发十大工程之一,十五国家重点项目,2006年又畅通无阻的进入十一五国家重点项目。襄渝二线至开工以来只有技术、工程上的问题,却从来没有资金的困难。在这些方面,襄渝二线都创造了铁路建设的奇迹。
但是重庆要出盆地,成都也要出盆地。当年修达成线时磨磨唧唧,东拼西凑的状况在襄渝二线筹备之初就彻底颠覆。达成复线改造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开展,几乎与襄渝二线同时开工,并且按计划要先于襄渝二线完工。改造后的达成铁路各方出资比例有变,所有权即使不变,各方在这条铁路上的话语权也重大变化。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达成铁路(特别是遂宁至三汇段)开工以后,陆陆续续受到资金到位的限制,工期有些拖延,而襄渝二线一直进展顺利,能够在保证的2009年中期竣工。襄渝线难度最小的十堰至襄樊段陆续已经开通了复线运行。
再对比看一下襄渝线达成线的设计标准、通过能力。(由于篇幅,详细工程数据省略,只展示关系到通过能力和速度的指标)
襄渝线——达州至三汇:基础工程按4线进行。(即在襄渝单线基础上加修3线)既有线维持限速,新线140-160。

阅读全文

与铁的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