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屈辱的历史故事
《虎门条约》:一、赔款二千一百万两。二、割香港。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四、海关税则详细载明于条约,非经两国同意不能修改,是即所谓协定关税。五、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和英国法庭的约束,是即所谓治外法权。六、中、英官吏平等往来。
《辛丑条约》:一、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二、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三、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四、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五、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六、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Ⅱ 辽东帽是什么典故
辽东白帽[历史典故] 11
在海城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不少文化名人,有名的历史典故"辽东白帽专"便是由此产生.
东汉末年属,著名学者管宁因不满朝廷宦官专权和中原地区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渡海来到辽东半岛上的海城讲学.他到今天海城新台子镇的地方筑坛设馆,广招远近各地学子,授书讲经,培养齐家治国济天下的人才.史书记载,管宁居住的地方天天有上门求学受教的人,"旬日成市".(短时间里聚集了很多人,热闹得象集市)他在这里居住50多年,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敬重.
管宁学问渊博,品德高尚,朝廷屡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了.他不愿与贪官同流合污,毅然来海城隐居.为了表明自己清白高雅的节操,他常常戴高大的白帽,这就是"辽东白帽"典故的由来.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在他那首流传千古的"正气歌"中,有名的诗句"或为辽东帽",指的就是管宁喜戴白帽这件事.
文章来源:辽宁画报出版社<<海城史地>>
Ⅲ 周福仁的人物经历
2006年福布斯榜:第31名
2006年胡润榜:第24名
2006年总资产:62亿
2007年福布斯榜:第54名
2008年福布斯榜:第10名
2010年胡润榜:第48名
2012年胡润榜 第87名
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周福仁家族以73.7亿元排第85位。
2013新财富中国富豪榜以138亿排名第42名。
毕业院校:沈阳工业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公司:西洋集团
1957年8月28日生于辽宁.海城;1976年1月—1984年1月任英落公社后印大队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兼后印村第十一村民小组组长;
1984年1月—1988年7月任英落建材厂厂长;
1988年7月—2001年8月任西洋耐火材料公司总经理;
1996年1月任西洋村党委书记;
2001年9月任西洋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3年1月23日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带领村民致富
周福仁天生就是个做生意的材料,因为,他很会“找钱”。上个世纪70年代,大家都很穷。周福仁身边的年轻人都谈不上对象。但是,周福仁却谈上了对象,原因就是因为他脑瓜好使、勤快、会“找钱”,啥挣钱道,他都能找到。其实,当时他“找钱”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捡柴火往外卖。
但是,那个年代,在一堆穷小子中,能找到对象是件一非常了不起的事,于是,大家一起推举周福仁当生产队小队长,好让他带大家一起“找钱”。
周福仁非常清楚,自己家乡产粮并不多,靠种地很难赚到钱。但是,家乡却有用不完的矿石。中国最大的菱镁矿就在自己身旁边。那玩意儿卖了可是能赚到钱的。
于是,周福仁用村里仅有的两驾马车搞运输,往鞍山拉矿石挣力钱。一年之后,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周福仁的人气越来越高。当拉矿石的马车换成了汽车之后,周福仁又听说盘锦石油勘探局打出了石油,刚出的油都喷到了土坑里。他立即带人奔去,以50元/吨的价格买下一坑坑石油,将油融化提炼之后,再雇车以300元/吨卖给大连叉车厂;刚弄上油,他又了解到家乡的菱镁矿烧成粉,可做建房用的石棉瓦,于是又赶回村里,指挥村民大军进山……
从石棉瓦到镁砂
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周福仁做上了石棉瓦生意。他发现,每天都有很多车到鞍山来拉轻烧粉(菱镁矿烧成的粉)做石棉瓦。他简单计算一下之后,承包了大队的两座窑,开始自己烧粉卖。一方面有广阔的市场,一方面自己做瓦的成本也降到最低,两全其美。周福仁说“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完整的产业链运作,所以我的瓦总是比别人赚钱多。”接下来,周福仁一口气建了七座窑。东北全境、浙江慈溪、余姚、四川广汉、福建长乐等地的石棉瓦厂用的全是他的轻烧粉。1982年他在广州租了个仓库,成立了销售分部,同年又将瓦做到了贵阳,成立了生产分厂。
1983年,周福仁积累的资本已超过100万元。那一年,30岁的周福仁当选为辽宁省人大代表。
菱镁矿用普通方法烧制之后可造石棉瓦,如果继续用焦炭加大火力超高温焙烧,镁粉则会二次结晶变成异常坚硬的镁砂。镁砂可以制成镁砖———一种耐火材料,用于建造炼钢炉和其它高温作业设施。一吨做石棉瓦的轻烧粉最多能卖80元钱;而一吨低档镁砂可卖350元,中档的800元,高档的2000元甚至更高。周福仁的家乡是全球最优质的镁矿产地,周福仁没有理由放弃这个“找钱”的机会。
于是,周福仁开始做镁砂,要做就要比别人做得好,周福仁一开始就投资2000多万元上了一套中档镁砂设备。
1988年,辽宁海城西洋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了。随着镁砂行情的一路走高,1995年,西洋公司销售额破天荒地增至5亿元!没有一个产业是只涨不落的。在镁砂行业利润越来越低,竞争越来越激烈之后,周福仁开始寻找一个新的行业,可以让公司利润持续增长。
英雄莫问出处
很多人难以想象,生产队长和辽宁首富会有怎样的联系。但是,周福仁用了3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农村生产队长到辽宁首富的过渡。刚刚荣登2006年胡润百富榜辽宁首富位置的周福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是放出豪言:“争取在2010年带领西洋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成为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民营企业。”
一年一度的胡润百富榜几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在2006年的胡润百富榜中,除了一位拥有270亿资产而夺得中国首富之称的女富豪张茵成为最大的黑马之外,一直稳坐辽宁首富宝座的大连实德徐明意外落榜也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尤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取而代之的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企业家周福仁。虽然周福仁已经是连续第7年进入榜单,但唯有这一次才真正受到市场的关注。原因就是他将已经连续坐了辽宁首富宝座多年的徐明拉下马。
根据西洋集团网站上的统计显示,2005年,在周福仁的带领下,集团实现销售收入高达100亿元,实现净利润10亿元,缴税4亿元,其中,仅在鞍山就上缴税金2.1亿元,成为海城历史上第一个突破缴税过亿元大关的企业。这些成绩的取得全要归功于西洋的两大产业——复合肥和镁砂。西洋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复合肥生产企业,年产复合肥135万吨。中国最大的镁质耐火材料生产基地也非西洋集团莫属,年产九大类系列镁制品200多万吨,其中,中档镁砂和高纯镁砂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集团拥有综合贸易进出口权,产品畅销欧、亚、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钢铁情怀不改变
从周福仁每一步不断追求的轨迹中,使我们联想到这样一句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事实上,周福仁进军钢铁的决心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历经了差不多30年时间的漫长等待。并且在近30年的时间里先后3次向钢铁行业发起进攻。而且都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投资。
早在1983年,周福仁对钢铁行业最初的兴趣仅仅是来自于一句话:“钢铁行业是工业的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行业。”既然农民以粮食为主,那工业肯定与钢铁息息相关了。抱着这样的心态,周福仁当时就投资了一个半吨的小电炉。“经过了不到一年时间的生产,由于没有竞争力,再加上产量根本上不去,所以就停产了。
说起这一段,周福仁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对钢铁行业的热情。反而从这一次的失败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钢铁行业一定要做大做强,小打小闹根本就不行。因此,在资本积累了近10年之后。周福仁在1993年将目光瞄准了海城的钢铁厂并进行了投资,建立了一个4吨规模的转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转炉建完即将投入生产的关头,全球的钢铁价格走低。当时周福仁判断,在今后一定的时期内不会出现好转。为了避免损失更大,周福仁紧急“刹车”。这一次算是摔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跟头。但同样没有打消他对钢铁的执着。
难怪当时有很多西洋的老员工都忍不住劝他放弃,还是把西洋已有的两大产业做大做强算了,没必要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偏偏周福仁是个不信邪的人,他当时就说,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重新开始。在随后接近10年的时间里,周福仁始终在等待时机。终于在2002年让他等到一个可以卷土重来的机会。他兼并了海城和沈阳钢铁厂,正好也赶上国内钢材价格上涨、市场前景看好的大背景。周福仁终于圆了他的钢铁梦。如今的西洋集团已经收购了4家小型钢厂。6月,周福仁还与重钢宣布共同投资30亿元上马热轧板生产线。该项目年产量200万吨。
作为进入钢铁行业的小字辈,周福仁凭借着一股子恒心和毅力用了不足4年的时间,就赢得了“民营钢铁大王”的美誉。
资本市场探深浅
周福仁始终认为,他作为西洋集团的领头羊,只需要对企业负责,对企业下属的两万多名员工负责,一旦上市,将要对全体的股东负责,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之前有太多的前车之鉴,如科龙的顾雏军、德隆的唐氏兄弟、鸿仪系、飞天系等先后在资本市场的折翼,让他觉得除非时机成熟,否则不会急于把西洋集团带进资本市场。
因此,周福仁一再重复着他的“三不”原则。即不上市、不开辟陌生行业、不让其他企业控股西洋产业公司。但实际上,周福仁与资本市场的渊源还要追溯到2002年。
西洋集团要到纽约市场上市的消息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当时,周福仁率领大队人马连同保荐人的代表在北京特意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了中国最大的复合肥企业即将登陆纽约交易所的消息。记者当时也因为此事有了第一次采访他的机会。用周福仁自己的话说:“上市的事情在当时确实搞得很热乎。但随后由于公司的股权结构等一系列问题最后作罢。”然而,按照周福仁一贯的性格,想要做一件事的决心不会因为遇到困难而放弃。事实也确实如此。
对此,周福仁有他自己的理解。他说,我虽然没有走到资本运作当中来,可是并不代表未来一定不进入,只是暂时不考虑公司的整体上市。国际金融巨头汇丰银行大财团看中了西洋集团的发展潜力,因此与西洋集团旗下的公司——贵州西洋牵手,斥资5000万美元收购了贵州西洋25%的股份。而按照汇丰方面的部署,将把贵州西洋拿到香港上市,预计上市募集的金额将达到25亿元左右。至此,周福仁将正式奔赴资本市场。
目标世界500强
从最初创业的时候开始开采镁矿、烧镁砂,短短两年之后,他就被列入身价100万元的富人之列。直至90年代开始进入复合肥领域,1997年周福仁投资3亿元资金兴建辽宁西洋特肥股份公司,仅用了5年时间,“西洋特肥”就覆盖了国内市场15%的市场份额,人称中国肥业一匹黑马。2000年周福仁将目光锁定中国的磷矿资源,投资9亿元建设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年产高浓度专用系列复合肥100万吨,复合肥20万吨,一举成为中国复合肥生产骨干企业。
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西洋集团的历史上来看,西洋集团从镁砂,到复合肥,再到钢铁行业,每一次的转型都恰到好处。周福仁认为这主要是他自己对市场判断得比较准确。他说,他所涉及的领域基本都是常规项目,不熟悉的领域他基本不做。已经先后在镁砂和复合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周福仁又给自己制定了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全力进军钢铁,力争在2010年前把西洋集团带进世界500强之列。他也因此在填写京华人·财·榜问卷时,对于他本人会在什么情况下退休的问题很肯定地作出回答,不把西洋集团带进世界500强,他就不会退休。他给自己的解释是:“任务没完成,我不能当逃兵啊。”
2.4亿投朝鲜矿产
西洋集团在朝鲜投资的洋峰合作社是中国目前对朝鲜投资最大的项目,从2007年至2011年,总计投入3000多万欧元,建成现代采矿厂和年生产50万吨铁精粉选矿厂及相关配套设施。朝鲜却提出各种借口单方面撕毁了合同。通过谈判,朝方合作企业岭峰联合会社答应向西洋集团付3124万美元转让金。但半年过去,西洋集团仍未收到任何资金偿还……
作为东北最大的民营企业辽宁西洋集团(以下简称“西洋集团”)的董事长,周福仁早在两年前就已完成了在朝鲜的布局。
在毗邻朝鲜西海岸的海州,西洋集团拿下了储量接近6亿吨的铁矿资源。彼时,当西洋集团准备挺进朝鲜市场时,有人提醒他:朝鲜法制并不完备,政策风险较大。但这并不足以成为阻止周福仁的理由,他说,富贵险中求,越是不完善的市场,机会越大,利润越高。
然而,物是人非,周福仁以及他的西洋集团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在朝鲜黄海南道瓮津郡瓮津铁矿投资2.4亿元人民币兴建的铁矿石选矿厂,却被朝鲜单方面撕毁合同并遭驱逐。
仿佛一夜之间,如此憧憬的构想也随之破灭。
“对朝鲜的投资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西洋集团8月2日通过微博和博客发布了一篇题为《西洋集团在朝鲜投资的噩梦》的文章以表不满…… 你认为自己最大的才能是什么?
计算机的头脑。
小时候你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怎么吃饱、穿暖,怎么赚钱。
你觉得什么类型的人在世界上一定能够成功?
认真的人一定能成功。
你最欣赏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
适合企业发展的环境。
你最欣赏什么样的员工?
具有敬业精神的员工。
你会开除什么样的员工?
不敬业的人、懒惰的人、品质有问题的人。
你希望员工把你定义成什么样的人?
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员工的主心骨。
你会如何处理好自己和员工的关系?
各负其责,放手让员工去干,把员工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化。
你在公司管理的过程中碰到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1996年和1997年集团出现的经济危机。
你平均每天工作的时间是多少?
每天大概14至15个小时,年轻的时候更长。
你会在什么情况下退休?
把企业带入世界500强之后,自己干不动的时候。
Ⅳ 梅头有哪些故事
梅头。在明代虽然抗倭的军事联系同永嘉场的华盖乡互相配合,但建置归属,从《弘治温州府志》和《万历温州府志》上记载,都是属瑞安县崇泰乡的五都。清代的梅头,从《乾隆温州府志》和《光绪永嘉县志》上记载,都是属于永嘉县华盖乡的一都部分。直至民国6年(1917)及以后仍属永强区,至民国二十年(1931),才正式属瑞安县的第一区,分为前岗乡、后岗乡、埭头乡三个乡。民国廿四年(1935)三乡同海安所乡合并称海岗乡;民国三十二年(1943)从海岗乡中分出单独成立埭岗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又同海安乡合并为海岗乡至建国前夕。
1949年8月,从海岗乡中析置梅头乡9个村;1950年8月从梅头乡中析出埭头、东岙两村。另从海安乡析出陈岙、西岙、后垟三村,埭头村分为前岸、后岸两村共6村组成埭头乡。1956年2月梅头乡、埭头乡同场桥等合并为场桥大乡,同年夏复析置梅头乡;1958年称梅头管理区;1961年称梅头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乡村制称梅头乡;1986年称梅头镇,2000年8月并入塘下大镇,改梅头镇为梅头办事处。2001年8月龙湾区扩区,改名为海城街道。(此处值得说明:2008年由于瑞安市政府关于区域划分的政策规定“塘下以北的所有区域统归塘下直接管辖”而此时的梅头经济实力远超场桥、鲍田等城镇,可谓独树一帜,不满瑞安市政府的规定,欲与塘下并驾齐驱。在政策的强硬态势下,恰遇温州市区域版块重新划分,梅头通过大会决议决定归属于龙湾以表示对瑞安区域划分政策的不满。)区划调整后,梅头的地名改为“海城”,人们不禁要问,这两地名背后有些什么故事呢?据民间流传的说法,梅头地名的来历和当地的 “梅岗山”有关。过去,梅岗山上开满梅花,梅头先民觉得这是个风水宝地,就选择梅岗山边的尽头,居住下来。因为温州方言习惯把港口边、河边称为“大港头、埠头”,所以人们就把梅岗山的尽头称为“梅头”。
而海城的来历和明代在此设立巡检司有关。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为抗击倭寇侵扰,朝廷在梅头建立巡检司,并建造城堡。所以在龙湾区划调整时,考虑当地特殊的历史渊源,以及人们寄寓的美好愿望,把梅头改为海城。
海城(原梅头镇)系2001年温州市行政区域调整划归龙湾区而设立的街道办事处。地处温州市龙湾区东南部,西南与瑞安市塘下镇场桥办事处为郊,东南濒海,东北与天河镇接壤,是温州、瑞安的金三角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是温州大都市规划的东南重要战略城区腹地,交通运输便利,距温州市区39公里,离104国道和温州机场各15公里、辖有17.4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拥有4.2公里长的海岸线。境内河网纵横交错,物产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盛名,享有“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之美誉。
街道下辖十个行政村和两个居委会,即东溪、埭头、上涂、屿门、石坦、邱宅、东成、东门、中星、西一十个村和前岗、后岗两个居委会。现有耕地面积6908 亩,山地面积4400亩,总人口达50124人(其中常住人口28506人,外来人口21648人)。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1.63亿元,农业产值 765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1.2亿元。人均收入达9529元,经济综合实力位居温州市三十强镇(街道)第27位。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现有工业企业 1317家,其中年产值超500万元的规模企业42家,拥有出口自营权的企业14家。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水暖洁具、民用电器、五金标准件、石化仪表、塑料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特别是洁具行业,培育了劳达斯洁具、精艺洁具2个国字号品牌,海霸、美亚、力士、美得、摩玛利五家企业荣获“中国卫浴产品行业知名品牌”称号,2004年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五金洁具之都”称号,这是龙湾区难能可贵的金名牌。海城洁具行业的集群效应也是温州模式的浓缩,海城街道通过经济建设的创业热潮以及城镇建设,目前综合实力仅次于永中和状元,位列第三。投资6.5亿元的浙江省水暖洁具工业专业园区已在海城境内开工建设,即将增创海城的新一轮经济优势;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已建成3500亩农业示范园区,丁山一期万亩海涂垦工程已竣工开发,形成了4500亩的水产养殖,6.8万羽的蛋鸭养殖基地和1500亩杜仲基地三大农业生产基地。培育了温州市东海滩涂养殖有限公司、振龙水产养殖公司、成新种植开发有限公司等三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了文蛤、杜仲茶、银杏茶等一批拳头农产品。
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发展---在活力四射的温州,商业购物街无疑成为打造的的趋势,而海城通过借鉴学习,结合自身的经济优势与地理位置,摸索过河,成功打造了一条极具活力和竞争态势的商业街--人民路。这是继永中和塘下后的一条大型城镇商业街,是永中以南、塘下以北共20多个城镇中最具活力的商业街。白天的繁华热闹的,夜晚的灯火通明,见证了海城的辉煌腾飞。
Ⅳ 鞍山民间文化有什么
鞍山民俗文化
鞍山是一个以汉族为主要人口构成的多民族地区,共有汉、满、回、朝鲜、蒙古、锡伯、藏等32个民族。多民族造就多元化的文化,而多元化融合后又形成了内质饱满丰富的综合文化。鞍山民俗文化众多而精华不少,其中千山寺庙音乐、岫岩单鼓、海城高跷、海城皮影戏、岫岩皮影戏、海城喇叭戏、鞍山评书、岫岩剪纸等已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多样的文化相得益彰,大放异彩,使得鞍山成为一座文化氛围浓厚的现代旅游城市。
鞍山民俗文化概览
岫岩玉雕
岫岩玉雕是以岫岩地区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民间玉石雕刻工艺。岫岩玉雕兴于清末民初,更盛于当代,属中国北方流派。长时期受到北方民族民间文化的滋润,吸收了地方民间木刻、石雕、泥塑、刺绣、剪纸、影人、彩绘艺术等方面的精髓,融合渗透,以立体圆雕、浮雕为主,辅以线刻、镂、透雕等技法,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点的艺术风格。其造型简练古朴,打磨光滑,气韵生动传神,素有古辽河红山文化遗风。如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华夏灵光岫玉塔熏”、“蝈蝈篓”等作品就是岫岩玉雕的代表。
岫岩皮影戏
和纯朴的岫岩民风一样,由清朝时期传入岫岩的皮影戏,至今仍保持着一种朴实无华的风格。每到逢年过节或是喜庆丰收之时,会有几班人马活跃在岫岩各地的山村、集市。他们四五个人一组,一个黑色的皮箱、一把竹竿、几部书、几件乐器、一块白布就是全部行头。这些艺人每到一处就支起竹竿,挂上白布,拿出箱中各色用驴皮制成的影人表演起来,这就是在岫岩农村备受欢迎的皮影戏。历史上,岫岩境内皮影戏分为南北中三派,分别以哨子河的赵连信、韭菜沟的方廷栋和石灰窑子的赵德怀为代表班头,他们风格迥异,极大丰富了岫岩皮影戏的内容。
岫岩单鼓
岫岩单鼓是流传于岫岩民间的一种古老的祭祀习俗,俗称“烧香”。满族称为“旗香”,汉族叫“民香”。岫岩单鼓自明末进入岫岩以来,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早期的岫岩单鼓,脱胎于满族先民女真人的“萨满”祭祀仪式,其在岫岩的流行,只限于满族民众之间,有着修旧的历史,后逐渐被汉族的文化采借。在以前,岫岩满、汉民“烧香”主要是为了祭神、祭祖、还愿,是一种祭祀活动,后慢慢发展为带有更多的娱乐性质的节目。
岫岩剪纸
提起岫岩剪纸,在整个辽宁地区都是屈指可数的。岫岩剪纸以其娴熟的工艺、精美的艺术造型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岫岩剪纸是以反映满族人民群众生活为特征的剪纸艺术,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真正形成岫岩民间剪纸艺术的年代是在明末清初,乾隆年间最为流行。岫岩剪纸以满族农家妇女为创作主体,最大的特征是写形、写意、写神、写心,表现手法以镂空、成片为主,造型夸张奇特。岫岩的剪纸参加了十余次中国满族民间剪纸等国家、省级大展,所获的奖项不计其数,后岫岩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剪纸艺术之乡”。
海城皮影戏
海城皮影戏俗称驴皮影。它是用驴皮刻制的人物外形,用灯光照射以表现故事情节的戏剧。皮影艺人边演唱边操纵,并伴以音乐伴奏。在过去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深受海城老百姓喜爱。海城皮影戏属于河北滦州影调,具体于清嘉庆年间传入海城牛庄,道光年间吴老秀等皮影艺人的演出活动十分活跃,其弟子等活跃于大石桥、盖县、复县一带形成了辽南影调戏。民国初年,山西的吴志甸来到海城南台烟台村后,教柳元邦、苏乐天等六人唱皮影戏,号称“六大将”。他们把山西羊皮戏同滦州影调戏相借鉴后发展,创立了海城皮影戏曲。演唱的独特风格,源于板腔体音乐,它的板式较全,有原板、快板、带板等。
海城高跷
海城高跷,又名海城秧歌,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初为两足落地,叫地秧歌,后在清咸丰年间,变地秧歌为高跷。经过民间艺人的长期探索,在表演形式上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和改革工作,通过高跷艺人同专业文艺工作者共同琢磨提高,使海城高跷走向了新的发展时期。它以既火爆、又严谨、细腻,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在辽南、东北乃至全国久负盛名,并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征服了国际艺坛。
海城喇叭戏
海城喇叭戏,以当地民歌为基础,吸取江西弋阳腔、山东柳腔等外来声腔,兼收并蓄,形成了诸腔杂陈的民间喇叭戏声腔体系。音乐曲调欢快优美,清新流畅,跌宕起伏,火爆高亢,节奏性强,适于载歌载舞。海城喇叭戏的角色分生、旦、丑三行,在此三行中又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主。海城喇叭戏的表演由于早期同秧歌,后与高跷结合,从而溶两种艺术为一体,其中“跷功”、“手绢功”、“扇子功”等被巧妙地融合在海城喇叭戏的表演之中,形成了跷戏结合的独特艺术表演形式,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及质朴的乡土气息。
鞍山评书
鞍山评书艺人众多,名家辈出,像刘兰芳、单田芳在全国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鞍山也被誉为“评书之乡”。鞍山评书是以普通话为基础,具有豪、紧、动、热的艺术特色。语言口语化,风格豪放、质朴、热烈、明快,与本地百姓生活语言紧密结合,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富想象力,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醒木、一方帕,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很高的教育、文学、娱乐价值。刘兰芳、单田芳、张贺芳先后在电台、电视台录播《岳飞传》、《明英烈》、《隋唐演义》等多部评述。五十年来,鞍山评书演员在茶社、剧场演出和在电台、电视台录播100多部评书,出版短篇、中篇、唱片传统和现代评述80余部。
千山寺庙音乐
千山为佛、道两教胜地,而千山寺庙音乐分为佛乐和道乐两种。千山的佛教音乐是在寺庙举办的各种佛事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千山的佛教音乐分诵经和器乐两个部分。千山道教音乐则是康熙年间,从铁刹山刘祖传入无量观。在"东北新韵"问世之前,东北地区道教中主要流传的"劳山韵",据说是由山东传入的,新韵产生之后,很快在东北地区道教中传开,现在东北道教全真教派宫观采用的都是"新韵"。2006年5月20日,千山寺庙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灯官舞
在独具特色的满族民间文化中,满族民间舞蹈更有深厚的内涵和它的情趣。灯官舞是满族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绚丽多彩的奇葩。它是依据满族传统节日--花灯节,改编成满族现代民间舞蹈"闹灯官"的。
“闹灯官”舞蹈,由一人装扮成灯官。身穿官服,头戴缨帽,另由一人装扮成灯官娘,身着红袄,两耳上挂着红辣椒,6个满族少女身着满族节日服装,手持丰灯,翩翩起舞,戏耍着灯官。灯官乘坐一台花轿,为便于表现,轿子是用一根扁担,轿夫抬着,灯官站、坐在轿杆上进行幽默、形象表演,灯官娘娘紧随轿旁,两人边覆边逗,配合默契,曲调满族特色强烈,演奏得抒情、流畅,是迄今满族民间舞蹈中最有风味、活力、美感的舞蹈。
转自http://..com/link?url=_z--P0KZH9ZR4-WxTAXYTIoPcEXXotWG8itZCP_K
Ⅵ 海城的传说
辽宁省有个海城县,地处辽东大平原,既是平原地区,怎么叫海城了呢?据说,辽东平原当初确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么,海水到哪儿去了呢?这里呀,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
据说,当年唐王李世民率领大军征讨高句丽的葛舒文的时候,看到辽东这片大海,水不是很深,就突发奇想,如果能使海水退到几百里之外,这里就可能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了,因为,几万年沉积的海洋生物一定会留在这里。
可怎么能使海水退走呢?这时候,军事徐茂公就说,东海龙王手里有一根赶山鞭,是可以把海水赶走的。主公何不找龙王借来用用。李世民说,东海龙王是个吝啬鬼,他肯借给我赶山鞭这样的宝贝么?
徐茂公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小声对李世民说:“主公可以对龙王说,你三更借,五更还,绝对讲信用。”李世民依计而行,找到东海老龙王,说率兵经过此地,被群山阻碍,欲借赶山鞭把山赶走,并保证说,三更借,五更还,不会耽误一个时辰的。
老龙王知道李世民是要坐天下的真天子,虽然舍不得,还是疑义迟迟的把赶山鞭姐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拿了赶山鞭对着海水一挥,只听得海水咆哮声惊天动地,瞬间,就退走到千里之外。海水是退了,一片喜人的大平原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可李世民却担心了,他对徐茂公说,我能把海水赶走了,我走后,老龙王也会把海水赶回来,怎么办?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都没了主意,因为,讲好了的:三更借,五更还的。还是徐茂公鬼点子多,他哈哈大笑,对李世民说:主公可以传下命令,
从此,附近城村只许打三更,不许打五更,不就行了么。再说老龙王年事已高,耳聋眼花,整天待在龙宫里不愿意出门,大海深处,昏天黑地,他时不时的还要打盹儿,他也不清楚过了几天几夜了,脑袋清醒了点儿,就伸了耳朵听一会儿,就这样,
千来年过去了,老龙王还在傻等李世民还他赶山鞭呢。不过,后来几个村子合拢起来建了城市,因为,那里是当年退海之地,就取名名字叫海城。
(6)海城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海城处于辽东半岛与内陆的连接点上,东接边城丹东,南邻港口城市营口和大连,西依油城盘锦,北靠钢都鞍山和省会沈阳。海城位于辽宁省南部,辽河下游之左岸,辽东半岛之北端。东西长80公里,南北宽44公里。全境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
海城市地貌复杂,海城市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向南向西北倾斜。东部山区及丘陵地带绝大部分海拔高度在60~500米之间,西部平原从海拔60米呈缓坡逐渐下倾至浑河、太子河平原。
气候:海城市全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0.4℃,降雨量721.3毫米,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水文:海城市太子河、浑河、大辽河,纵横南北;海城河、五道河、三通河、杨柳河,八里河横贯东西。
Ⅶ 辽宁在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哪些朝代
历史沿革(一)建制沿革辽宁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劳动、繁衍、生息活动。在营口大石桥南金牛山发现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遗址,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在朝阳市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及出土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有5万年左右。
约在7000年前,辽宁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沈阳新乐遗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显示了辽宁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繁荣景象。阜新
查海遗址,年代已超过8000年,是目前东北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龙纹、玉饰,被视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朝阳牛河梁 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5500年,从出土的祭坛、积石冢、神庙和女神彩塑头像、玉雕猪龙、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这里存在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 文明社会,标志着辽宁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自公元前20世纪夏朝进入奴隶社会后,辽宁地区逐步与之建立了隶属关系。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青2州之城。
夏商
为幽州、营州之地。
周
周分封属燕国之地。
春秋战国
燕置辽东、辽西两郡。
秦
秦置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
西汉
隶属于幽州,增设玄菟郡。
东汉
增设辽东属国。
西晋
属于平州。
东晋及南北朝
被营州所管辖。
隋
为辽东郡、柳城郡、燕郡。
唐
属河北道,设安东都护府。
645年,唐太宗亲征辽东。668年唐朝灭亡高句丽,统一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的故土,将其纳入安东都护府的管辖。
辽
分属于东京道、上京道、中京道、下京道。
金
大部分地区属东京路统辖,其余分属咸平路、上京路、北京路。
元
东部地区属辽阳行省的辽阳路、沈阳路;北部地区属开原路咸平府;西部地区的广宁路隶属辽阳行省;锦州、朝阳地区属大宁路,隶属于中书省。
明
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下设2州、25卫。
清
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
辽宁是清朝的发祥地,至今遗存下来的沈阳故宫、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历史面貌。1608年4月,努尔哈赤与明边将立碑划界,从此自称为国,边界在今辽宁吉林的交界附近。1616年正月,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御八角殿称汗,建元天命,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在夺取了辽阳后,1621年8月,后金筑辽阳新城,即东京城,迁都于此。1625年3月,后金迁都沈阳,后定名为盛京。
中华民国
1929年,中华民国改奉天省为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意为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这时本省的行政划分如下:省会沈阳。全省五十九县:沈阳,铁岭,开原,东丰,西丰,西安,营口,辽阳,辽中,台安,盖平,海城,新民,彰武,凌海,黑山,盘山,北镇, 义县,兴城,绥中,锦西,清原,安东(今丹东),新宾,通化,凤城,宽甸,桓仁,临江,辑安,长白,安图,抚松,抚顺,本溪,海龙,辉南,金川,柳河,金县,复县,岫岩,庄河,辽源,洮南,双山,通辽,昌图,康平,开通,洮安,梨树, 安广,怀德,瞻榆,突泉,镇东,法库。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辽宁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成立。该省分为安东省(安东即今丹东),奉天省,锦州省三省。
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回辽宁省。这时东北地区分为九省后,其中辽宁省(当时九省之一,区别于现今辽宁省)的行政划分变为:全省四市二十二县,省会沈阳。省辖市:锦州、营口、鞍山、旅顺。县治:沈阳、抚顺、本溪、海城、盖平、铁岭、辽中、金州、辽阳、复县、锦县、绥中、北镇、兴城、义县、锦西、盘山、新民、黑山、岫岩、庄河、台安。注:境内大连、沈阳二市系直辖市,直隶行政院;沈阳市于1947年6月升直辖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国初期,辽宁地区划分为辽东(省会安东,今丹东)和辽西(省会锦州)两省,以及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
1954年8月撤消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改为辽宁省。
1956年将原热河省东部朝阳等六个县划归辽宁。
1969年,将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划入辽宁省,1979年再次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望采纳
Ⅷ 明长城有什么历史故事
可以去这里看看http://ke..com/view/88628.html?wtp=tt
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横贯今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占、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9省、市、自治区,全长6
300多公里,俗称“万里长城”。
明长城的修建
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明代长城的修建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明前期(1368~1447)对长城的修缮明朝开国之初,国势强盛,明太祖洪武五年
(1372),出兵15万分二路进击漠北,西路打通了河西走廊,设置甘州、庄浪诸卫。洪武二十年(1387),大将军冯胜、兰玉经略东北,将边界推进到大兴安岭以西,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永乐八至二十二年(1410~1424)的
15年间,先后5次发兵,深入漠北,迫使瓦剌和鞑靼分别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明王朝的北部边防线推进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西以北一带。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峻垣深壕,烽堠相接。”“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旁开井……”,“自长安岭(今宣化境内)迤西,至洗马林(今山西天镇),皆筑石垣,深壕堑”(《明会要》卷
63边防),即增建烟墩、烽堠、戍堡、壕堑,局部地段将土垣改成石墙。修缮重点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
明中叶(1448~1566)长槭的大规模兴筑
“土木之变”以后,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迫使明王朝把修筑北方长城,增建墩堡做为当务之急。百余年间建成以下长城重镇。
延绥镇。明宪宗成化七年(1471),命延绥巡抚都御吏余子俊大筑边缄,“由黄甫川西至定边营干二百余里,墩堡相望,横截套口;内复堑山堙谷,曰夹道,东抵偏头,西终宁固。”(《明史》卷九十一兵志·边防)黄甫川源于今内蒙古河套准格尔旗境内,南流至陕西府谷县东北注入黄河;定边营治今陕北定边县,偏头即今山西偏关县,宁固指当时宁夏诸卫和固原镇。这条长城的修建乃因袭隋朝开皇五年崔仲方所筑灵、绥长城的西段旧基,东段向东北延伸至府谷县黄河西岸,至成化十年工竣,共筑两道长城。嘉靖年间
(1522~1566)杨一清、刘天和等相继主持修缮改造。南遭长城自定边营向南经石涝池、新兴诸堡绕丁一个弧型至龙州城与旧墙相接、依托白子山,以杜塞入犯环(县)、庆(阳)之道。
宁夏镇。总兵官吏钊任职期间(1432~1443)置斥堠、建关隘,成为宁夏明长城的雏形。成化十年(1474)徐廷璋、范瑾仿照延绥巡抚余子俊的做法,督造宁夏河东长城,“自黄沙咀起、至花马池止,长三百八十七里”。(《边政考》卷三)黄沙咀,位于后来的横城堡(今宁夏灵武县横城子村)西北,西临黄河。花马池即今宁夏盐池县城,这条长城东与延绥镇相接,亦沿用隋代灵、绥长城一部分旧基。明人称作“河东墙”。成化十二年(1476)贾俊出任宁夏巡抚督御史,在边八年,不挟妻子,精勤刚果,主持构筑贺兰山双山南口(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北岔口)至广武营(今青铜峡市广武乡);永安墩(今宁夏中卫县西南)至西沙咀(今中卫县柔远堡村)的宁夏西南边墙。又在今宁夏陶乐县东岸轫建河东“十八墩边墙”,北起镇远关(今宁夏石咀山东北)所对黄河东岸,南接横城堡“河东墙”。嘉靖年间,宁夏镇边墙再被帮筑改建,连缀成一体,东南起自花马池与延绥镇长城相接处,西北经兴武营、横城堡,沿黄河东岸北行至石咀山越过黄河,经镇远关绕一个大弧型,再依贺兰山东坡南下直至枣园堡转向西行,经宁夏中卫止于黄河北岸。
固原镇。明孝宗弘治年间,蒙古火筛、小王子诸部多次窜入套内,南掠固原、平凉一带,致使明王朝于弘治十四年(1501)正式成立固原镇,设总兵官,并开始兴筑长城的工役。“总制秦肱筑内边一条,自饶阳界起,西至徐斌水三百余里,系固原地界;自徐斌水起,西至靖虏花儿岔止,长六百余里,亦各修筑……屹然为关中重险。”(《皇明九边考》卷十)饶阳,指延绥镇饶阳水堡(今陕西定边姬原乡辽阳村),为延、固二镇分界处;徐斌水堡。今宁夏同心县东北徐冰水村,靖虏卫城,即今甘肃靖远县城;花儿岔,位于今靖远县西北水泉镇黄河东岸,这条近乎东西向的长城当时被称为“内边”。嘉靖年间
(1522~1566)固原镇将靖虏卫(今靖远)西南沿黄河东南岸修筑的墩台加筑长城穿过今兰州市,并顺洮河东岸向南延伸到今岷县境内,称“黄河一条边墙”和“洮州十关”。
甘肃镇。明初即设甘肃镇主持河西防务,但因明前期来自北方的边患主要集中在今河北、山西,陕西境内,河西相对为安。随着蒙古亦不刺部西迁,甘肃防务吃紧,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才始议修筑长城之事,而真正的兴筑是在嘉靖中叶。嘉靖十六年
(1537)巡抚赵载修竣镇番卫(今甘肃民勤)临河墩至永昌卫城(今甘肃永昌县)土垣、沟堑百余里。嘉靖二十年(1541),修“嘉峪关墙一道,南至讨来河十五里,北至石关儿十五里,共三十里。”(《边政考》卷四)讨来河即今北大河,石关儿位于今嘉峪关黑山湖水库东北,这是嘉峪关第一次以正规的城垣工程出现。嘉靖二十六至二十七年(1547—
1548)巡抚杨博又主持了甘肃长城的三段大规模增建工程。第一段东起五坝堡(今甘肃高台东18里)沙岗墩,西至九坝堡(今高台西北40里),绵延于黑河北岸。第二段位于山丹卫境内,东起五泉口奉城铺(今山丹丰城堡)西达大口子东乐驿(今山丹县西东乐镇)。第三段东接东乐驿,西至甘肃镇城(今张掖市)西北板桥堡(今临泽县板桥镇)。在这道长城北侧龙首山诸山口还分别修筑了壕堑、墩台或关城。至此,甘肃镇所辖河西走廊段长城基本成型,连为一体。
大同、宣府镇。成化二十一年(1485)余子俊以户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总督大同、宣府军务时曾增筑墩台440所,东起四海冶
(北京延庆县东),西抵黄河,延袤1
300余里。而重新修筑长城主要是嘉靖年间完成的。嘉靖二十一年至二十九年(1542~1560),翟鹏、詹荣、翁万达先后总督宜、大,挑修边墙干余里。新工程的特点是在城墙上筑墙台、敌台,“利于旁击”,台上置铺屋“以处戍卒”;靠近长城之处筑堡,“以休伏兵”,城垣下留有暗门,“以便出哨”。这是明长城建筑结构的…大改进,使城墙、关隘、烟墩、戍堡共同组成纵深防御体系。
山西镇。此地区的长城为内边,用意在于防止游牧民族骑兵绕出太行山东,危逼京师畿辅。弘治年间(1488~1505),蒙古鞑靼诸部常驻黄河套中,偏头关一带黄河曲流多滩,向为入寇渡口,故,明中叶在这一带增修数重长城,形成一至四边。大边在关北120里,东接大同镇平虏卫崖头墩,西抵黄河:二边在关北60里,东接平虏卫白草坪;三边在关东北30里,东起老营石庙儿(今偏关县东北老营乡),西抵白道坡石梯墩;四边在关南
2里,东起长林鹰窝山崖,西抵偏关教军场。嘉靖年间增修紫荆关以南沿太行山而下的内长城,土石相拌,筑敌台铺屋、关城。使今山西、河北交界的内三关长城始完备。
蓟镇.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这段拱卫京师的长城因盘亘于燕山山岭间,易被山水冲垮,弘治、嘉靖年间分别在喜峰口至一片石,古北口、黄花镇至居庸关段补彻山口水道,增筑塞垣,即建城墙下可过山水的水关。
辽东镇边墙。史书一般都认为始筑于明成祖永乐中罢海运以后,但对修筑情况和位置走向又语焉不详。稍详确的记载是①辽西边墙,兴筑于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王翱提督辽东军务,“躬出巡边,自山海关直抵开原,高墙垣,深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烽燧斥堠,珠连璧贯。”(《全辽志》卷四,《皇明从信条》卷十八)辽西长槭西起山海关北锥子山吾名口蓟镇长城相接处,沿辽西走廊西山东坡向东北伸展至白土厂关(今辽宁黑山县白厂门乡)。②辽河套边墙,《全辽志·边防志》载,“毕恭守辽东,始践山因河,编木为垣,久之乃易以版墙,而墩台城堡,稍稍添置。”“至毕恭立边后,将辽河套置于境内。”正德初年(1506)李承勋巡抚辽东,“题请修筑边墙,自辽阳三岔河北,直抵开原,延亘五百余里。”经过几次修筑,辽河套边墙西自白土厂关顺辽河西岸南下,经黑山县东边壕、台安县大台子、六台子,至海城县牛庄镇西北越过辽河,再折向东北,顺辽河东岸至开原、昌图县境,止于镇北堡。由于这道长城向南绕了一个大v形,傍辽河东西两岸而置,故称“辽河套长城”。③辽东边墙,筑于成化三年(1467)明军驱走建州女真之后,韩斌、周俊先后建东州至草河十堡,镇北、清阳二堡,至十五年(1479)加筑边墙自开原抵鸭绿江边,十七年(1481)筑凤凰、镇东、镇夷三座边城,至此,整个辽东边墙总体完成。
明后期(1567~1620)长城的重建和改线
隆庆、万历之际,蒙古族俺答部与明王朝议和互市,北方边境稍安,边患主要来自东北的女真族。万历初年,辽东镇总兵李成梁拓边建宽奠、孤山六堡,继而重修辽东边墙,“自绵州迤东抵三岔河,又自三岔直抵旧辽阳。”(《明神宗实录》万历元年条)三岔河指辽宁海城市西北60里,当时的辽河、浑河合流于此,辽河套长城南端。工程主要是建空心墙台,用砖石为墙。万历四十七年
(1619)熊廷弼再次主持了修缮建堡的工役。
山海关至嘉峪关之间的边墙重建工程主要是在长城上骑墙建大量的空心敌楼,易以砖石,加强防御工程,局部地段改线重建。
蓟镇长城。在谭纶、戚继光主持下造砖石空心敌台3
000座,增筑山海关石墙至南海口入海(今老龙头),修缮工程不仅是环卫京师的内长城,还扩大至今山西、河北交界的太行山内三关长城。
宣府镇长城。隆庆二年(1568)总督方逢时补筑北路龙门所外边,起龙门所之盘道墩,(今河北赤城县东),迄靖虏堡之大衙口
(今河北崇礼县东南),将开平卫独石堡围在长城以内。万历以后,全部包砖。
大同镇长城。万历初年(157441379)户部发26万余金修补增筑大同镇屯堡257,敌台1 028所,砖包。
要更多去http://ke..com/view/88628.html?wtp=tt
Ⅸ 海城魁星楼历史
〔魁星楼〕位于海城市南厝石公司内,原为“临溟八景”之一,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三回年,重修于答民国十二年,毁于文革之初,重建于一九九九年。
魅星楼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据《汉书》记载,魁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后称为主宰文运的神,所谓“魁星点状元”,因此建楼阁以便祭祀。
魁星又名“璇玑”,北斗星的前四位,因为四星排列如“斗”字,故而得名。又叫“斗魁”。魁者,第一也。
老魁星楼为二层六角,后改为八角三层。青转碧瓦,非檐斗拱,龙头吞脊走兽排列其上,一为“走投无路”,二为“跟腚扒倒”,三为“帮虎吃食”,四为“东张西望”,五为“坐地分赃”。翘起的檐头上挂惊鸟铃。风过,叮咚作响,别具丰韵。楼内为木质的“魁星”神像。绿脸金睛,举手翘足,形态可怕。身上刻有八字:克已复礼,正新修身。一手提斗,另一手执笔,似在点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