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十个
寓言:《龟兔赛跑》、《自相矛盾》、《农夫和蛇》、《会飞的乌龟》、《北风和太阳》、《农夫和金鱼》、《东郭先生和狼》、《混水摸鱼》、《狼与逃进神庙的小羊》、《狐狸和樵夫》
历史:《铁棒磨成针》、《狡兔三窟》、《三顾茅庐》、《老马识途》、《吕后执政》、《毛遂自荐》、《破釜沉舟》、《取经求佛》、《盲人摸象》、《孙庞斗智》
神话:《夸夫追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炎帝神农》、《黄帝的崛起》、《战神蚩尤和指南针》、《九天玄女》、《旱神魃》、《嫦娥偷灵丹》、《三打白骨精》
② 历史故事与寓言故事名称
历史故事.三顾茅庐.荆轲刺秦王.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赵云救主.渑池之会.火烧版赤壁.草船借箭权.屈原沉江
.纸上谈兵.远交近攻.精忠报国.四面楚歌.
凿壁偷光.铁杵成针.望梅止渴.手不释卷.悬梁刺股.负荆请罪
..洛阳纸贵.草木皆兵.请君入瓮.胸有成竹.唇亡齿寒..闻鸡起舞..
草船借箭.卧薪尝胆
寓言故事.黔驴技穷.掩耳盗钟.守株待兔.南辕北辙.郑人买履.亡羊补牢.坐井观天.狼来了.路不拾遗.
自相矛盾.刻舟求剑.
③ 关于中国历史的一个寓言故事
庄子 拽尾泽中谁与游 凭借那些曼妙优美的文词,他成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凭借那一百多个诙谐生动的寓言故事,他成为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寓言大师;凭借那些超凡睿智的思想,他成为那个伟大时代一座哲学高峰。他娓娓述说着一则则寓言故事,为我们画尽了人间万象;他放任自己思想的翅膀,让它抟扶摇直上九万里;他观照古今兴衰成败,让后世所有思想者望洋兴叹。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这是古今狂傲者之极致;生不愿为万户侯,死不多占一掊土,这是古今淡泊者之极致。面对庄子,我们仿佛面对高山。然而,他却只是一只拽尾泽中的游鱼,一只飞舞于梦里梦外的彩蝶,一粒逍遥游于天地之间的微尘…… 嵇康 嵇生已逝广陵休 这是文化史上少数有专门笔墨记载的美男子之一,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伟大时代高居时代巅峰的少数伟大思想家之一。《与山巨源绝交书》和鲁迅的“一个都不宽恕”,代表了两个黑暗时代两位思想巨子的心灵默契。这位竹林领袖受戮前,从容弹奏《广陵散》,弹毕叹曰:“从此《广陵散》永成绝响。”不止《广陵散》,竹林风流、魏晋风骨亦从此成为绝响。 陶渊明 南山果是悠然见 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天真的诗人高唱《归去来兮辞》回到乡下老家。然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除了诗歌,诗人永远不可能在田园里收获五谷。当大家都以为诗人采菊东篱之下,果真每次悠悠然见到南山之时,我们的大诗人却在妻儿饥肠辘辘之际,奔走于告贷的道路之中。因此,后世之文人都很敬仰陶渊明的这种精神境界,却没有几个愿意继续他的人生道路,更没有几个人愿意继承他的铮铮傲骨。 李白 美酒能消万古愁 太白横空出世,标着着大唐帝国进入酒精中毒的时代:内有沉迷于酒色的皇帝,外有每日携妓狂饮的诗人,帝国从内到外都浸泡在酒精之中。太白一生的伟业除了诗酒歌妓之外,唯一的作为就是命高力士为他脱鞋。帝国最伟大的君主和诗人都在干着这样的酒色事业,帝国衰弱的日子自然不远了。“安史之乱”其实正是帝国患上酒精肝的发病症状。酒果真能消愁,太白又何来万古愁呢?酒不能解愁,唐诗又为何每日酗酒?太白之后,唐诗虽然开始节制饮酒,但帝国的肝病,始终不再治愈。 唐伯虎 肯赖风流长卷著 唐寅落魄一生,穷困一生,除了诗和画,唯一剩下的就是狂傲不拘。然而,历史给他开了很大的玩笑,数百年来,他被演化成了妻妾成群仍到处寻花问柳的花花公子,一生风流快活。这一切都源自于他那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图章。“风流”本指自由无羁的精神世界,却被后世之人移植到裤腰之下,难怪,当今未有真狂士,皆把下流当风流。 徐渭 皆因落魄丹青留 徐渭晚年才开始潜心于文学和艺术创作,卓然成为一代宗师。然而,若没有儿童时代的屈辱,青年时代的坎坷,中年时代的得意又失意,杀妻入狱的精神折磨,晚年景况的窘迫悲凉,恐怕我们的文学史和艺术史会失去这样一位绝世天才。那么,到底是我们幸运还是文长不幸?抑或是文长不幸而文化史幸?在文长身上,我时常想,天才和苦难难道总是这样成正比吗? 李贽 童心骇世真殉道 惊世骇俗的异端思想家李贽在牢里趁剃头匠不注意,夺剃刀自刎,由于割得不够深,流血两日不死。狱卒问他:“老和尚,疼不?”李贽答曰:“不疼。”狱卒又问:“老和尚为什么要自杀呢?”李贽答曰:“七十老翁何所求。”说完气绝。一位狂狷奇绝的哲人,一颗绝假纯真的童心,就这样消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 金圣叹 妙笔评书枉断头 这位钻研哲学却没能成为哲学家,诗文有集却不以诗文名世的天才狂士,因为批了虽没能批完的六才子书,批批《唐才子律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一代宗师。然而,这位宗师的命运是如此的滑稽:有一年,他听说顺治皇帝称赞他评点的才子书和他的诗文,于是高傲的头脑突然阳痿,整日怀着“何人窗下无佳作,几个曾经御笔评”的感恩之心等待皇帝的召见。结果,等到的不是顺治的召见,而是顺治的死讯。后来,这位狂生参与书生们的反腐败斗争,到先帝庙中哭庙,向死去的“伯乐”倾吐自己的忠心并哭诉官吏的腐败,结果换来的是斩首的酷刑。临刑前不忘幽默一番,写信给儿子说:“腌菜与黄豆同吃,很有胡桃的味道。这一吃法能传下去,我就死而无憾了。” 黄景仁 天妒英才夭傲骨 这位狂野的文学青年曾经宣称:“臣本高阳旧酒徒,未曾酣醉起呜呜。弥生漫骂奚生傲,此辈于今未可无。”自比弥衡和嵇康。也许正是这种狂傲,使他六次高
PS:【希望可以帮到您,为您送上最美好的祝福,愿您一生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另外,本人在冲击满级,需要大量声望和经验,如果对答案满意请采纳,采纳时请点上“能解决”“原创”感谢您的信任与支持。】
④ 来源于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的成语各四个
寓言故事: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买椟还珠、守株待兔
历史故事: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一、掩耳盗铃
从前有个自私愚蠢的人,他很喜欢占人便宜,有一天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想要偷走,但是铃铛一碰就有声响,于是他就捂着自己的耳朵去摘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发出了声响,主人就抓住了他。
二、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三、完璧归赵
楚国有一宝玉和氏璧,秦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王大喜,却全无换城给赵之意。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意思,假说玉上有一小疵点,拿回了宝玉。
他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提出要秦王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答应。随后蔺相如便派随从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到了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之事告诉了秦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四、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五、滥竽充数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
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⑤ 寓言故事有哪些历史故事有哪些
寓言故事来有掩耳盗铃源、螳螂捕蝉、开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发百中 · 捕风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举鼎 · 博士买驴 · 冰山难靠
黄雀在后等。
历史故事有退避三舍、荆轲刺秦王 · 李斯谏逐客 · 信陵君救赵
· 纸上谈兵的赵括 ·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 廉颇负荆请罪
· 屈原沉江 · 田单的火牛阵 · 燕昭王求贤
· 孟尝君与他的门客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商鞅南门立木
· 墨子破云梯 · 范蠡和文种 ·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 孔子周游列国 · 伍子胥过昭关 · 晋文公退避三舍
· 公子重耳流亡他国 · 曹刿抗击齐军 · 齐桓公九合诸侯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
⑥ 历史故事 寓言故事
历史故事: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 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吕蒙)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 杯弓蛇影 亡羊补牢 井底之蛙 邯郸学步
刻舟求剑 螳臂当车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东施效颦
买椟还珠 螳螂捕蝉 惊弓之鸟 画蛇添足 后来居上
南辕北辙 黔驴技穷 揠苗助长 滥竽充数 叶公好龙
画龙点睛 狐假虎威 走马观花 过河拆桥
区别: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杨”、“沉鱼落雁”这些,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
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
在收编成语故事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也会把寓言收编进去,并且历史本身就带有很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道理,因此,很多成语都能带给人一些道理。
说白了,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很多成语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说成语故事就是寓言故事。
比如一个班,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即喜欢音乐又喜欢运动,那么喜欢音乐的人就是成语故事,喜欢运动的人就是寓言。
⑦ 求一个关于历史真相的寓言故事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有一篇很有名的寓言故事——“叶公好龙”,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国家邮政局于2004年4月2日发行的我国首套《成语典故》邮票中就有一枚是“叶公好龙”。
叶公是个真英雄
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楚庄王后裔,春秋时楚国左司马沈尹成之子。他是全世界华人叶姓始祖,一生功绩卓著,青史流芳,直到现在叶县人提起他仍引以为豪。
叶公兴修水利,造福乡里。沈诸梁主政叶邑后,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他率叶邑父老修建的东西二陂,至今遗迹尚存,还在为当地农业灌溉发挥作用,据《水注经》记载,原西陂面积约4平方里,东陂面积约70平方里,可见其工程之大,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比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
叶公沈诸梁具有杰出的军事才干,是楚国的社稷重臣。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白公胜叛乱,沈诸梁挥师平乱,使楚惠王复位。为匡扶王室,叶公还派人西征巴人,东北伐成陈,南下击越,并且并陈地入楚国版图。叶公还亲自率兵南伐越国,与三夷男女定盟于敖,为楚国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叶公是一个颇有个性的思想家。楚昭王七年(公元前489年)叶公与著名思想家孔子在叶邑进行了以“直躬”为话题的著名论政,他提出的具有法冶色彩的治国理念,比提出“法后王”主张的荀子和提供“严刑峻法”、“以法治国”的商鞅、韩非至少早一、二百年。
历史上的叶公是一个勤勉持政、谦和致善、聪颖精明、处事果断、忠君守节、礼士让贤的真仁君子,可以说,这样的雄才大略、护国勤政的伟人,在春秋时期这样的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极为出类拔萃的。
“叶公好龙”原是讽刺叶公与孔子政见不合
“叶公好龙”寓言产生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由于孔子游叶并无收获,且叶、孔政见格格不入,其弟子对此耿耿于怀,到孔子成为圣人的西汉,儒学家刘向在其《新序·杂事》中记述了一个“叶公好龙”的故事,并没有历史事实经过严格考证。其所记“叶公好龙”只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传说故事,出于对古籍和历史的尊重,在汉刘向编辑的《战国策》、《新序》、《说苑》等书中,也编录保留了叶公部分积极内容。但是,在“直躬”问题上,处于“独尊儒术”文化氛围中的刘向,采取了与众儒同流的态度,不惜歪曲孔子游叶邑的历史,在《新序·杂事》中杜撰了一个“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塑造了一个口是心非的艺术人物形象,为孔子鸣“不平”。两千多年来,“叶公好龙”寓言故事广为流传,叶公却成为虚伪和华而不实、以假龙乱真龙的虚伪者形象,但很少人知道叶公的文治武功,更没有人知道或深究“叶公好龙”产生的历史原委,这使叶公蒙垢数千年。现在,我们对照孔子游叶活动,这则寓言可以这样理解:人们都知道叶公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真正的孔圣人慕名而至却不敢接纳。
⑧ 历史典故和寓言故事有什么区别
寓言故事与典故区别:
1、典故,必须是现代以前的;寓言故事则古代、现代虚构故事都可以。
2.
典故,无论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还是古代人讲的寓言、故事、神话传说、著名的词句,都可以算“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的范畴大;寓言故事必须是虚构的故事,真实发生的事情不能算,但古代、现代虚构故事都可以,范畴小。
3、寓言故事,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是指为启发讲理而编造的故事(有的还是具备一定根据的)。
4、典故,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并不需要给人启发。寓言故事是指为启发讲理而编造的故事(有的还是具备一定根据的),必须讲一个道理或者教训。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⑨ 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各15个,有哪些
历史故事:韩信点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完璧归赵,围魏救赵,毛内遂自荐,卧薪尝胆,惊容弓之鸟,指鹿为马,焚书坑儒,悬梁刺股,约法三章,四面楚歌,背水一战,闻鸡起舞
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树,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沉香救母,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女娲补天,仓颉造字,哪吒闹海
寓言故事: 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买椟还珠,黔驴技穷,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