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1、申启贤(?-1839),字子敬,号镜汀,延津南街(今河南新乡)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福建道、江西道监察御史、顺天府尹、仓场侍郎、礼、户、吏部侍郎、山西巡抚等职。曾提出禁烟主张,为中国近代禁烟运动开启先河,他的禁烟义举在黄河故道广为传扬。
2、申佳胤(1602—1644)明末官员,《明史》避雍正皇帝胤禛之名讳而作申佳允,申涵光之父。字孔嘉,又字浚源,号素园,北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属河北省邯郸市)人。
崇祯四年进士,历任知县、吏部文选司主事、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南京国子监博士、大理寺评事、太仆寺丞等职。甲申之变,佳胤殉国死节,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愍。入清,褒扬忠烈,赐谥端愍。有《申端愍公诗集》、《申端愍公文集》传世。
3、申时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明代大臣。明朝中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嘉靖四十一年殿试第一名,获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4、申包胥(生卒年不详),风姓,包氏,名胥,因封于申邑,故称申包胥。是三皇之首包羲王孙,又称王孙包胥。华夏族,今湖北省京山市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
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吴国军力攻打楚国,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随。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申包胥逃到山里,派人责备伍子胥,为复国,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帮助,一开始不被答应,申包胥便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史称“哭秦庭”。
秦哀公亲赋《无衣》,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吴国因受秦楚夹击,加之国内内乱而退兵。楚昭王复国后要封赏申包胥,他坚持不受,带一家老小逃进山中隐居。从此申包胥被列为中国的忠贤典范。
5、申舟(?-前595年),芈姓,文氏 ,名无畏,字子舟,因被封于申,以邑为氏,别为申氏,又被称为文之无畏、毋畏、文无畏。楚文王的后代 ,春秋时期楚国左司马。出使齐国过宋国境时被宋国杀害,楚遂兴兵伐宋,引发了楚围宋商丘之战。
⑵ 要姓的历史名人
要兢,汉朝人。
要廷珍,唐朝人。要敬,元朝人。要绣,明朝人;成化中女为宪宗妃,拜光禄署正;要毅,明朝人,知县。
要离,春秋末年,吴国有个刺客叫要离。相传他由伍子胥推荐给吴国国君,谋刺住在卫国的吴公子庆忌。要离请吴王砍断他的右手,杀掉他的妻子儿女,假装和吴王有仇而跑出国境。他到卫国之后,又假意向庆忌说了些如何攻灭吴国的办法,为的是能得到庆忌信任。后来他果然骗取了信任。在一次与庆忌同舟渡江时,刺杀了庆忌,他也自刎而死。要离家族的人就以“要”作为姓氏。
汉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年间有朔方大将军要珍.
以吴国人物命名为氏,有下列:寿氏、要氏、庆忌氏、强梁氏等9氏。 要姓目前主要分布在河南东部、山西中部、河北中北部、北京甘肃河西走廊各市等地。河北南部也有部分存在,但据当地记载,明燕王扫北之时,从山西洪桐县迁至河北。 详细见下文:
北京通州区御香苑度假要村
山西太原清徐县集义乡小王村
山西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王要村
山西太谷里美庄
山西太谷王诲庄
山西太谷胡村庄
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南要村。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陈侃乡北要村
山西晋中榆次区东阳镇德音村
山西晋中开发区社管处西荣村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南要村
山西寿阳县温家庄乡山底村、盘湾底村
山西省寿阳县尹灵芝镇
山西汾西县要家岭乡
大同市南郊北村联校要庄
大同市南郊区西韩岭乡要庄村
内蒙古商都县小海子镇八十五号村要家村(要家村是八十五号村的一个村民小组)
河北武安市上团城乡大南庄村
河北保定市满城县要庄
河北邢台市南和县三思村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和阳镇巩庄
河北邯郸市馆陶县柴堡镇要庄
河北邯郸市鸡泽县小寨镇要庄
河北抚宁县上庄坨乡石岭要村
河北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定方水乡武家庄村
河北张家口市阳原县要家庄乡
河北衡水市故城县要庄
天津市宁河县廉庄子乡西要庄
天津武清县大王古庄乡前侯尚村
浙江省建德市要家镇
重庆江津市石门镇要家村
重庆市小苑要村
河南开封市尉氏县大桥乡要庄村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门楼任乡要家村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四新乡要家村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南要村乡
河南林州市要庄
河南禹洲新要村
甘肃天水市甘谷县要庄
甘肃酒泉市金塔县城
山东菏泽市郓城县郭屯镇大屯村
山东聊城市冠县清水要庄
山东烟台市牟平区院格庄镇要家村
⑶ 十姓的历史名人
(公元1933~今),江苏徐州人。著名当代音乐家。1953年中业于山东师院音乐系,后在哈尔滨苏侨音乐学院跟钢琴教授恰布利克学习,再到中央音乐院进修。英语可阅读翻译本专业资料。曾任哈尔滨师院、哈尔滨师大艺术学院音乐系副系主任、钢琴教研室主任、钢琴副教授、院学术委员、院学位委员,现任青岛大学师院音乐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高师钢琴学会会员,中国合唱指挥学会会员,全国师专教材编委会常委,青岛“音协”理事兼音乐教育委员会主任。
1985年被编入中国音乐家名录.称钢琴教育家。曾被聘为全国者乐院校钢琴比赛评委,省级专业钢琴比赛评委会主任,黑龙江省评审艺术专业教授、副教授评委。专著有《钢琴学习的进度与版本》。
论文有《钢琴教学的基本问题》、《高师钢琴教学改革泛论》、《音乐教学艺术探讨》、《音乐教学的几个规律性的问题》、《谈高师音乐教育及其特点》、《关于基本功的训练》等十余篇,曾在《人民音乐》、《北有论丛》学院院刊等刊物上发表。曾多次参加省级电视台、电台、音乐会上钢琴独奏、协奏。
1988年在哈尔滨举行获奖学生钢琴独奏会,省电视台,电台、报刊做了专题报导。从教钢琴教学四十余年、培养了许多钢琴人才。 (公元1949~今),江苏徐州人。著名当代农民企业家。江苏省徐州市矿区拾屯乡张小楼教育纸厂厂长。
1949年10月生于张小楼村。1974年开始务农。1984年前任生产队长。从1984年至今任现职。
从1986年至今先后被评为乡、区先进代表,当选为区、市政协委员。1995年3月当选矿区工商联副会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农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和机遇。拾景旗所在的生产从开始筹建利用当地麦草资源生产瓦棱纸的年产量一千吨的纸厂。1984年在一缺人才、二缺资金情况下,一个小型纸厂建成了。厂子建成以后,生产队根据党的政策要将厂子承包给私人经营。但是不管怎样开会,或是个别动员,就是无人敢承包。在这种情况下,拾景旗毅然辞掉生产队长,承包了纸厂。承包之后,首先碰到生产上的困难,因为农民没办过厂,没有技术。检景旗带领厂里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回来后和工人一起生产,同吃同干,边干边学。有时几十个小时得不到休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掌握了生产技术,生产出了合格产品。
⑷ 历史上,姓从,出现哪些名人
历史名人
从 谂来:唐代高僧源,居赵州观音院。精心玄悟,乾宁中示寂,谥真际禅师,世号赵州古佛。
从 贞:明代繁昌人,官至安陆卫指挥同知,居官清俭,萧然若寒士,管领漕运,尤爱惜士卒,童孺俱颂其美。
从 龙:明代知县,字云峰,安陆人。成化中以举人知麻哈州。当时民俗皆被发左衽,经从龙治理五年,遂成衣冠人物之俗。
从 任:明代大学生,字子重,江南人。负奇气,嗜异书,有绝技。
从所向:明代钟祥人,官刑部主事,清廉恬退,为人仁义,有仁声。
⑸ 请问,姓岂从历史到今有那些名人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颛顼帝高阳氏之后,以先祖称号为氏
史籍《史记·五帝本纪》:“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谓之八恺”
八恺后裔即有恺氏、岂氏
另一说,源于古西南夷,出自古羌族句岂种羌部族
⑹ 姓来的历史人物及来源
“来”姓
词条回答
http://ke..com/view/144079.html?wtp=tt
⑺ 从姓的近现代名人
从维熙:(公元~今),曾用笔名碧征、从缨;河北玉田人。著名当代作家,“荷花淀派”、“大墙文学派”代表人物。 从维熙初中毕业后于1950年入北京师范学校,期间读了大量中外文学作品,受到孙犁和屠格涅夫作品很深的影响。同年开始发表散文、诗歌和小说。 1953年师范毕业后,从维熙任小学教员。1954年出任《北京日报》文艺编辑、记者。
1957年,从维熙被划为右派,开始了长达二十一年的苦难生活。1979年平反后回京,任中国作协理事、作家出版社总编辑等职。 从维熙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艺术上师法孙犁。1957年之前曾出版《七月雨》、《曙光升起的早晨》两本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南河春晓》,是“荷花淀派”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从维熙遭遇政治坎坷和磨难二十多年,对监狱生活有较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在新时期作品很多,其中主要有长篇小说《北国草》、《裸雪》,中篇小说集《从维熙中篇小说集》、《遗落在海滩的脚印》、《远去的白帆》、《雪落黄河静无声》、《驿路折花》,短篇小说集《从维熙小说选》、《洁白的睡莲花》。另外还有文艺论集《文学的梦》。 从维熙的作品大都是描写1957年以来风云变幻的政治生活,其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是代表作。小说选取独特的角度,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个监狱里发生的故事入手,正气凛然地揭露了十年浩劫时期是非颠倒,鬼蜮横行的黑暗现实。作者不是一般地揭露黑暗,事件的发展紧紧地与悼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联系在一起,因此,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有黑暗与邪恶,更有光明与正义。整个作品具有邪不压正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部中篇影响很大,此后评论界把揭露“四人帮”横行时期监狱生活的小说称为“大墙文学”,从维熙自然成了这一文学流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从维熙作品题材多样,视野开阔,取材于农村新生活的作品,格调清新隽永。他所开拓的“大墙文学”作品,笔墨震撼人心,格调冷峻沉郁。由于生活环境的巨变和创作题材的转移,从维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已经与“荷花淀派”分道扬镳。
⑻ 古代有哪些名人是姓从的
历史名人
从 谂:唐代高僧,居赵州观音院。精心玄悟,乾宁中示寂,谥真际禅师,世号赵州古佛。
从 贞:明代繁昌人,官至安陆卫指挥同知,居官清俭,萧然若寒士,管领漕运,尤爱惜士卒,童孺俱颂其美。
从 龙:明代知县,字云峰,安陆人。成化中以举人知麻哈州。当时民俗皆被发左衽,经从龙治理五年,遂成衣冠人物之俗。
从 任:明代大学生,字子重,江南人。负奇气,嗜异书,有绝技。
从所向:明代钟祥人,官刑部主事,清廉恬退,为人仁义,有仁声。
姓氏源流
从(Cóng 从)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东周平王小儿子名叫精英,被封在枞国,在今安徽省桐城东南,为侯爵称枞侯。枞侯的后代就以国名枞为氏,汉代以后,去木旁为从氏,才有从姓。
2、出自汉代将军从公的后代,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的记载,汉代时,有大将军枞公,其后代以其名字为姓,姓从。
得姓始祖
从公。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是汉代将军从公的后代。而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指出,枞阳是一个地名,先人以地为氏,因此有枞氏,汉代有枞公,一作纵。枞公与从公,实际上是同一人,自汉朝以后,枞和从两姓,一向是混为一谈,不分彼此的。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自古以来,“从”这个比较少见的姓氏,根据过去学者的考证,是由古老的枞氏“去木留从”而来的,从氏则以一个叫枞阳的地名而得姓。望族居于东莞郡,相当于今山东省沂水、莒县一带。从氏后人奉从公为从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从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从姓出自姬姓。古周朝时,周平王将自己的小儿子分封到枞(今安徽省桐城县一带),并封他为侯爵,历史上称为枞侯。枞侯后来在枞地建立了枞国,枞国的王族后代就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称枞氏,后来去掉木改为从,就是今天从姓的来源。汉代有将军叫枞公,他的后代称为枞氏,枞氏后来该为从氏。宋代人编写的百家姓中就有收录从姓的,所以枞氏演化到从氏,应是汉代以后,宋代以前的事。
⑼ 姓和的历史人物
尧的四大诸侯中的和仲、和叔;曹魏的和洽;西晋的和峤、和郁;五代的和凝;北魏的和匹、和拔等等
⑽ 从姓的历史名人
明代钟祥人,中万历己酉乡试任江西广信府玉山县知县,后升南京刑部主事,清廉恬退,为人仁义,有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