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关王莽赶刘秀的历史史实或者传说
西汉末年,皇帝软弱无力,大臣王莽几乎垄断了权力。当时,刘秀也是汉族皇室的一员,并对王莽的垄权构成了最大的威胁,所以王莽决定除掉刘秀。刘秀四处逃窜。不知是谁告发了刘秀的行踪,王莽得知了刘秀的下落,所以亲自带着重兵去逮捕。
刘秀得知王莽正在率领军队杀他,骑马逃跑。由于王莽士兵数量众多,他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刘秀仍然沿着大路逃跑,刚才他除了逃命,脑子一片空白,现在渐渐清醒过来,他看了看四周的环境,不知道这是哪里,而且很荒凉,除了大路和路旁的树木,在就没有别的了。
当他的头脑稍微平静下来的时候,他蹲在那里,希望能有新的发现。突然,他发现马路对面的树木被银白色的花簇覆盖着,在阳光下泛着银白色的光。他觉得很奇怪。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树,也不知道这些花是什么品种。
于是他拿了几朵花放在鼻子上闻了闻,他感觉这花可以吃,于是他就随手拿了一些吃了起来。他吃的时候感到嘴里有一阵阵芳香,刘秀感觉非常惊讶,这些花竟然可以吃,而且非常美味。当他吃饱了以后,自己感到非常的舒心,并且还很高兴,忘记了逃命的一切。
坐下后,他迷迷糊糊地指着旁边的树,高兴地说:“你救了我的命。如果我刘秀以后成为皇帝,我会让你成为树之王。”
后来,一位老人说刘秀天生就像皇帝命。刘秀所说的话非常有效,这种话不是随便说说的。后来,刘秀成为皇帝,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东汉帝国。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光武帝。
(1)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王莽生于汉初元四年(前45年),父亲王曼,兄王永。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在王莽少年时,其父兄先后去世,他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
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论语》。
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王莽就是这个世家大族中的另类,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
『贰』 刘秀的平生事迹,故事传说以及历史功绩。
刘秀(前6—57年),汉族,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后汉王朝(也俗称东汉)开国皇帝。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与兄在家乡乘势起兵,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后汉王朝。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更始、建世和陇、蜀等诸多割据政权,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长达20余年的中国大地再次归于一统。天下定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从而奠定了后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
故事典故:1、隐身草
王莽盯着刘秀紧紧追赶,眼看刘秀就要被追上了,刘秀赶紧爬到一棵大树上去躲避。因为这棵老树皮厚叶稀,难以隐身。他就感叹地说:“大树呀大树,你发出点隐身草多好呀?”话音刚落,大树枝上就生出一簇象斗篮大的隐身草,将刘秀遮蔽住,王莽追赶到大树下,转了几个圈子,也没找到刘秀,只得走开。
从此以后,这一带的大树上,年年生长出隐身草来。
2、韩城罐萝卜
相传,东汉光武皇帝刘秀还没有登基时,曾被王莽军撵得到处乱跑。有一天傍晚,刘秀跑到韩城东关,天色已黑。不敢进村投宿,忽然看见不远处的菜园里有一个矮小的草庵子,他急忙跑过去钻进庵子,暂避风寒。这个菜园的主人姓陈名来运,并非本地人,几年前带着老伴逃荒到这里,托人租种张大户家二亩地,以种菜卖菜为生。这天在家吃罢晚饭,带着铺盖到庵子来看菜。走到庵子门口,把被子往庵子里铺上一扔,“哎呀”一声,来运被吓了一跳,喊道:“谁?”刘秀在朦胧间觉着身上压了一件东西,接着又听到老人的问声,就会意是来看菜园的人,砰砰跳动的心,也就平静了下来,便和气地说:“大伯,我是一个过路的,因没钱住店,只好在这里借住一晚,明早就走”。来运一听是个过路的可怜人,联系到自己的身世,不觉产生怜悯之心,便关心地说:“大冷天的这里咋行,还是进村到咱家里去住,以免在这里受罪。”刘秀推辞不过,见老人又是老实可靠人,便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了老人,并求老人千万保密,救救自己,来运一听想起王莽在朝胡作非为的传说,对刘秀倍加同情。便说:“你放心吧,我决不会做出对不起你的坏事。明天早上我来送你。”来运把被子交给刘秀便返回家了。
来运回到家里,把地里的所见和老伴一讲,老伴心里也很高兴,并心疼地说:“你也不问人家吃饭没有?”老人后悔地说:“哎呀,我真的忘了”。老伴让他给刘秀送馍,来运却说:“不要再去了,被人知道,惹出事来。”老伴唠叨了几句,一对老夫妇便入睡了。
次日天还没亮,老伴起来烙了油饼,烧好了小米汤,就叫来运趁天不亮赶快往地里送。来运怕天不亮送饭引人怀疑,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一个最大的萝卜挖空心把米汤装到萝卜里去,用笼布盖好抱在怀里,油饼装在口袋里,急忙来到菜园。
刘秀一觉醒来,见天已将亮,急忙整理被子就要赶路,这时来运送饭已到。又饥又渴的刘秀,不问青红皂白,抓起就吃就喝,吃喝完毕,猛然看见盛小米汤的罐是个大萝卜,不由得笑了起来,来运忙问:“笑什么?”刘秀指着大萝卜说:“你真会想门道儿”。来运只好忙着解释,刘秀这才恍然大悟道:“好,好一个罐萝卜呀。”刘秀走后,来运老人随手把那个当作饭罐的萝卜扔在地里。那年冬天西北风很大,刮起的灰土把盛饭的萝卜埋了起来。第二年春天风和雨润,被埋在土里的盛饭罐萝卜竟发芽、生长、开花、结籽。老人采籽播种,到收获季节只见庵子周围的萝卜,个个长得像小罐一样,而且中间还有一个很细的水心,生吃脆甜,熟吃味鲜,上市出售被一抢而空。来运老人收入增加,生活从此逐年改善,日子越过越好。因此,人们传说:“韩城的罐萝卜是光武帝刘秀所封。”
3、安知非仆
光武帝还是一个普通百姓时,与姐夫邓晨到别人家去做客,当时大家看到谶书中说:“刘秀当为天子”。旁边的有些人说:谶书所说的刘秀肯定是国师公刘秀(当时新朝的国师公刘歆恰巧刚刚改名为刘秀)。可当时在场的刘秀(即后来的光武帝)却说:“怎么就知道这谶书中所说的要当天子的刘秀不是指的我呢?”,结果引起了众人的哄笑!刘秀登基后的第三年,与邓晨一起谈及往事,邓晨从容的对光武帝说:“仆竟然做到了”,光武帝听后大笑!
『叁』 泌阳县竹林街王莽赶刘秀的传说
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路过芒砀山时,挥剑斩杀了一条拦路的大蟒蛇。这蟒蛇就是王莽的前身。当晚刘邦宿营在山上,梦见蟒蛇来缠他,还呼叫着“还我的命!”刘邦信口说道:“到平地时再还。”汉朝江山传到汉平帝(地)时,王莽将女儿嫁给平帝。继而王莽篡位,谋杀了平帝.这就是“高祖斩蛇,平帝还命”的典故.平帝死后,皇后已身怀有孕,三日后就要分娩.王芥为绝后患,令上下大夫徐世英、柴文俊为其女儿算卦,若生男孩就抱出斩首。徐、柴两人竟以“龙凤”之争打赌,使皇后遇救,软禁后宫。
柴文俊回家后,向夫人说明了宫内打赌之事。身怀六甲的窦夫人献上一计,设法提前分娩,生了个女孩。她又招来谒帝神将女孩抱入宫内。恰在这时皇后生下太子,这就是光武帝刘秀,谒帝神将他偷换出来.此后,太子刘秀被柴文俊夫妇抚养成人.刘秀长到12岁时,不知怎的走漏了风声,王莽派兵前来杀他。柴文俊设计将他送出京城.刘秀混出长安,直奔东南而逃,身后的撵军紧迫不舍.危急之中,他猛然发现路旁有只铁牛,便一头钻进牛肚里。那铁牛一使劲,将他屙到了新野城北赵庄村旁的一个土台子上,后人就把这个土台子叫作“光武台”。刘秀到了新野,半日无亲。为了糊口,就给地主放牛。一日,他在“光武台”下,忽见王莽统兵追来,便弃牛而逃。眼看就要被擒,他急中智,趴到路旁地墒沟里一片马齿苋下。王莽统兵四处寻找时,天上飞来一只老鹰,叫道:“沟里有,沟里有!”王莽统兵往沟里寻找时,忽又飞来一只老鸹,叫道:“瞎说,瞎说!”统兵转身向远方追去。刘秀脱险后,恨透了老鹰,骂道:"畜牲,叫你死无葬身之地!”而对保护他的马齿苋和老鸹则非常感激,遂封马齿苋“永远不死”,又赐老鸹一副银项圈。后来,老鹰便暴死于太阳之下。老鸹也变成了白脖儿,马齿苋永晒不死”。刘秀逃到城东南观音寺,晚上露宿在右边的池塘岸上,时值盛夏,塘蛙鸣叫,闹得他难以入眠,就随口说道:“过去,都给我到那边池塘里叫去!”于是青蛙们都乖乖地闭上了嘴巴,跳到左边池塘里叫去了。至今,观音寺门前池塘里的青蛙,仍在左边池塘里叫,一跳到右边就变成了哑巴。有一天,刘秀躲藏到寺东南黄营村后一块洼地里,又渴又饿。焦急难忍之时,一位村姑下地送饭,看见刘秀饿得面黄肌瘦,就把一罐麦仁饭送给他充饥。刘秀一尝,又香又甜,好吃极了,吃了几口,长了精神,便向村姑发誓说:“等我以后得第。一定封你为皇后。”誓毕,身后尘土飞扬,喊声又起.刘秀知道追兵又来了,顾不得吃饭,提着饭罐往东南逃跑.跑到玉皇庙岗下,一鼓劲往岗上跑,麦仁饭溅了出来,撒了一路。直到如今,从岗上到岗下的黑土地里,还夹杂着一小滩一小滩的白碱土。这就是刘秀当年擞下麦仁饭的痕迹。后来,刘秀登基,建立了东汉王朝,他没忘记送麦仁饭的村姑,就派人到新野将她接到皇宫,封为皇后。这位村姑名叫阴丽华,就是历史上的阴皇后。
『肆』 关于王莽赶刘秀留下的地名或传说都有什么呢
我家河南省禹州市文殊镇,有座山,云盖山,也流传有王莽刘秀的故事。相传,刘秀跑到云盖山专,人困马乏,眼属看王莽快追上了,刘秀拔出宝剑,在山上一划说,这山要是能炸开就好了,瞬间山就一分为二,将王莽隔在了另一边。刘秀准备稍作休息,心想能有个床休息一会儿多好,旁边瞬间就出现一块大石头,有床有凳,刚好适合休息。休息后,刘秀觉得口渴,说要是有个泉该多好,说完,刘秀的马仰天嘶鸣,前蹄在地上一扒,出现一眼泉水,泉水甘甜。最终刘备逃过一劫。
以上纯属小时候听大人讲的故事,不知道刘秀是不是真的从这儿有过。现在这个地方,山炸开的地方,有个村叫驾龙沟,也有叫炸龙沟。山裂开应该是真的,可能是地质原因,09年还是10年记不清了,山又裂了一回,一夜间的事,顺着山全裂开了,几米宽深不见底。山上有个大石头,确实像床,石头一头有个半圆窝,有十厘米深,跟平底锅一样,人不论胖瘦,坐上都刚合适,小时候每次上山都去坐坐,现在还在。山顶有泉,叫马刨泉,九几年时候水面直径有大概十米,常年有水,现在早没水了。泉旁边建有一座寺庙,叫马刨泉寺,小时候不大,这些年扩建了不少。
『伍』 东汉时期王莽赶刘秀是什么意思
因为当时王莽篡汉后,刘秀这个汉室宗亲对他的威胁最大,因此多次发布命令捉拿刘秀,刘秀就多次逃窜,久而久之,就留下了很多关于王莽赶刘秀的故事。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由来已久。大部分传说故事是公元25年前,也就是东汉建立之前刘秀在南阳伏牛山一带的传说故事。经过民间流传,使其更加完美生动,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如:伏牛山的神话传说、柳树相貌的传说、酿河水中蛤蟆石的传说、板倒井的传说等等。
伏牛山的神话传说
王莽追杀刘秀,刘秀逃出京城长安,直奔南阳。王莽派兵围追堵截,一马平川又无处躲藏,眼看要被追上,急刘秀仰天大叫,“天亡我也!”刚住声,一头大青牛从天而降,张口把他吞下,刘秀就晕晕糊糊,什么也不知道了。
随后,扑通一下,刘秀从牛屁股屙了出来。待他清醒时一看,自己已到了河南内乡灵山头了,这里离南阳郡不远了,刘秀大喜,谢天谢地,对大青牛说:“大青牛哇,既然你救了我的命,就好事做到底吧,快变个大山把莽贼隔到老北山吧!”
大青牛一听,心里说坏啦,俺是奉太上老君的命令来救你的呀,你叫我变山,君子口里没戏言,我可咋上天呀!这时大青牛不得已,卧在地上变成八百里伏牛山了。所以,内乡有句顺口溜叫“吃陕西,屙河南,青牛化作伏牛山”的说法。
(5)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王莽担心汉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会瓜分他的权力,于是将汉平帝的母亲卫氏及其一族封到中山国,禁止他们回到京师。王莽长子王宇怕平帝日后会怨恨报复,因此极力反对此事,但王莽不听。
王宇与其师吴章商议后,想用迷信的方法使王莽改变主意,于是命其妻舅吕宽持血酒撒于王莽的住宅大门,然后想以此为异像,劝说王莽将权力交给卫氏。但在实行程中被发觉,王莽一怒之下,把儿子王宇逮捕入狱后将其毒杀。
然后借此机会诬陷诛杀了外戚卫氏一族,牵连治罪地方上反对自己的豪强,逼杀了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等朝中政敌。事件中被杀者数以百计,海内震动。
王莽为了消除负面影响,又令人把此事宣传为王莽“大义灭亲、奉公忘私”的壮举,甚至写成赞颂文章分发各地,让官吏百姓都能背诵这些文章,然后登记入官府档案,把这些文章当作《孝经》一样来教导世人。
『陆』 王莽赶刘秀的故事是发生在哪里
事情发生在山东,有吕剧《王莽赶刘秀》为证。原因是刘秀兵败,被王莽追赶。
『柒』 关于王莽的传说是怎样的
王莽的传说:
龙不侍蟒:
王莽登基,龙王爷却给他打起了别,不管人们咋着上供祈求,就是滴水不落。原来是龙不侍候蟒。 王莽是个大蟒精,也有不少的神通。天不侍侯,地侍候。于是王蟒传旨:井湮五里,河湮十里。说也奇怪,天尽管滴雨没下,可是井水河水都是满满的,湮得地湿的连晒个东西也没法晒了。
那时人们晒东西时都是打些箔帘子,底下支上砖。贵乡离河远,井又少,大多的地湮不到。贵乡的人们向他求告。有天夜里忽然刮起一股黑风,从卫河沿到贵乡来回刮了几遭。第二天人们起来一看,有一条河从贵乡流过,河里涨满了水,河两岸的地渐渐湮湿了,庄稼苗变青了。
有人说,见那天夜里有一条巨大的黑蟒,在那条河里来回游动的好几趟。人们说那是王莽为家乡人显形,于是把那条河取名为王莽河。 那时候的井河少,还有不少的地方湮不着,庄稼旱得眼看就要干枯。
于是王莽又传旨说:“井水河水湮不到的,叫露水一夜溻四指。” 果然照了王莽的话,第一天早起云雾腾腾,不见天日。当云开雾散,人们到旱的地里一扒,正好溻了四指深。王莽在位十八年,滴雨未下,就靠“井湮五里,河湮十里,露水一夜溻四指”,痛收了十八年。
(7)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现在很多人喜欢染发,除了把黑发染成彩色头发,更多的是把白发染成黑发,让人看了感觉年轻。实际上,染发并非现代“产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染发的是王莽。
出生于公元前45年的王莽,是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为了缓和早已激化起来的阶级矛盾,摆脱政治危机,王莽宣布改制,史称“王莽改制”。
然而,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引发了各地农民纷纷造反,赤眉、绿林军大起义。面对绿林军的大举进军,王莽不甘心失败,作最后的抵抗。是年三月,为了掩饰局势转变内心的恐惧与焦虑,王莽采用大办婚礼的方法来掩人耳目。
经过层层筛选,王莽选定淑女杜陵史氏女为皇后,聘黄金三万斤,车马奴婢杂帛珍宝以巨万计。这一年,王莽已经68岁,为“皓首白须”老翁。为掩盖自己的老态,他把头发和胡须都染黑了。
《汉书·王莽传》称他“欲外视自安,乃染其须发”。就在这一年,王莽死于乱军中。
『捌』 《王莽赶刘秀》的故事是真的吗故事发生在哪里.是不是在通许
西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在张湾乡境内曾留下一段妙趣横生的动人传说。
话说王莽篡政后,得知刘秀乃汉室之后,就千方百计要斩杀之,以绝后患。刘秀为逃避王莽斩杀,离开都城洛阳,一路西逃。逃之陕州城南大峪口村外,想隐迹甘山,联络绿林好汉马武等举旗反莽,以图复汉。谁知山高坡陡,高不可攀。此时刘秀心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与其让王莽捉住,头颅落地不足惜,复汉大业乃毁于我辈,成为千古遗恨,三下六计走为上策。遂沿苍龙涧河往北落荒而去。路过芦景村(今上芦村),刘秀又饥又喝,朝山拜了三拜,惊动了山神,流出一大股水,冲了一道沟,“水沟”(今芦村一自然村)也就由此而得名,身后那岭就叫“拜水岭”(今九莲山其中一峰)。沿涧而下至焦园村,时至当午,烈日似火。一路疲于奔命,心急如焚,头昏眼花,口渴难耐,急寻水源,发现一泓石井,却无汲水器具,沮丧地默默念叨:“此井若能扳倒就好啦!”刹时,井口倾斜,泉水汩汩流出,“扳倒井”(张赵村与焦园村交界处)由此而来。待刘秀弯腰捧水饱饮时,忽闻北面马蹄嘶鸣,烟尘滚滚,旌旗隐现,王莽人马竟从苍龙涧口逼来。此时,哪里容得刘秀犹豫,慌不择路,急忙往西南山坡逃遁而去。翻过一道大沟,当刘秀爬到山顶时,眼下一小村庄炊烟袅袅,山花烂漫,峰飞蝶舞,红黄山果挂满枝头。这时,刘秀饥肠漉漉,无心观赏美景,便随手采摘几个山梨充饥。谁知山果未熟,苦涩难啃。正当刘秀为难之时,遇一村妇手提瓦罐水从山下而返,欲备炊之用。若随村妇进村讨要饭食,又怕遭王莽伏兵暗算。便从事囊中摸出两枚币钱,借用村妇之罐煮梨而食“罐煮(梨)村”便由此而得名。
『玖』 有关王莽赶刘秀的历史史实或者传说
有本书叫《宝天曼传奇》,里面有很多王莽追刘秀以及刘秀的部下与王莽斗争的传说,宝天曼地区很多景物命名都于这些传说有关,像七星潭,挂剑垛等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