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故事讲历史

故事讲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6 06:53:00

① 怎样讲历史故事

看听讲的对象。不过一个原则就是,不能照读历史。其实每个历史故事都有很多不同的演绎版版本,除权了电影电视及实在的荒诞的之外,其他的都是可以借鉴的,至少是一家之言。我试过,讲历史故事,能把对应里面的人物和故事,用现代的语言较为生动的表达,并能结合不同阶段的相似或者具有对比意义历史人物或故事讲出来,需要的时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讲的历史故事效果会非常好。

② 讲历史故事

恩~~~~~~~~~~~~~~~~~~~~~~~~~~~~~~不知道

③ 讲历史故事

1、孔子的故事:逆境识颜回
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段时间的处境非常悲惨。
有一次,孔子师徒被人困在陈国境内的荒野里,粮食吃光了,连续七天没吃上饭,以至于孔子饿得昏昏沉沉地睡在车上。
孔子的弟子颜回为了救师傅,不惜拉下脸皮求乞于人,四处奔波,找来一点粮米,便赶紧拾柴燃火,烧起饭来。在饭快要煮熟时,锅里飘出的香味使孔子来了精神,不禁抬头观看,正巧,他看见颜回正在用手抓出一把米饭填入口中。
过了不久,饭熟了,颜回首先盛来一碗,恭恭敬敬地捧给孔子。
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偷食之事,坐起来说:“刚才睡梦中见到我的父亲,这饭若是干净的话,我想先用来祭奠一下他老人家。”
颜回闻言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落入锅中,弃掉沾上烟尘的米太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闻言大吃一惊,深为自己错怪了颜回而内疚不已,这才知道“颜回偷吃”的真相,十分感慨。
孔子当即把弟子们召到跟前,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从此,孔子更加信任颜回。
哲理点拨:即使是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也还得加以仔细分析才能避免出差错。
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如果仅凭对事对人的表象就妄下结论,有时也难免出错误!

④ 历史故事怎么讲

在讲述一个历史故事时,你的故事实际在讲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并由此形成一个中心论专点,来说明事情是属按某种特殊路径而不是其他方式发展的。考虑到其他的可能,即如果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发生,又或者什么都没发生,事情会呈现出全然不同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你解释了事件实际上的展开方式最终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历史学家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们想知道事件背后的意义,它们的发生为何对后续事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以及为什么我们还在讨论这些问题。就像记者们一样,他们会问是谁、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时间以及为什么。谁对这个事件负责?发生了什么事?它在哪里发生的?什么时候并以何种时间顺序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通常历史学家会问更多的问题,比如:其他历史学家对这一事件有何评论?他们犯的哪些错误是我们现在可以纠正的?历史学家是好奇且不懈的提问者,无论多少史料都可以让他们提出问题。几乎所有历史学家的书写都始于想要回答关于起源、发展和结果的问题。历史学家们找到一个谜题,并试着去解答它。当你为一个历史课程撰写文章时,你也要这么做——找到一个引起你好奇心的问题,并且尝试去解决它。如果没有问题,就不能写出一篇历史文章!

⑤ 讲历史人物故事

孙敬悬梁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

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2、苏秦刺骨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3、宋濂苦学

宋濂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送还。

天很冷时,砚台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的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宋濂,于是宋濂能够阅读很多书。

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宋濂)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

前辈道德高、声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前辈)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宋濂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宋濂虽很笨,但终于获得很多教益。

4、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又做凿壁借光。

5、囊萤映雪

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

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⑥ 讲一个历史故事

因为“安定门之约”,也是因为尽快逼迫清政府议和的手段,当然也有心思想要掩盖当时英法联军犯下的暴行罪证,所以才有了两次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的起因其实很复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逼近了京城。英法联军派出了以两个使者加一位记者,还有一小队印度士兵的使团前去谈判有关停战的协议。但是在此期间,英法联军已经开始了对圆明园的劫掠以及毁坏。

当英法联军听到使团被囚禁的消息之后,愤怒的军队焚烧了当时圆明园的一座宫殿。但是这只是一个起始,数日后清军打开安定门,让英法联军进入,并释放了囚禁的使团。但是当时使团中的一些人员伤亡,以及使团内部自称受到虐待的报告,致使当时驻清英国最高长官额尔金,照会恭亲王。要将圆明园夷为平地,以作报复。

其实第二次焚毁圆明园也是由于“安定门之约”的约束原因,当时于英法联军约定不得毁坏京城内的建筑设施,而为了催促清政府尽快接受和谈,英法联军选择了当时在京郊的圆明园,作为报复警告以及示威的场地。当然其中也不乏,英法联军想要掩盖当时在圆明园暴行的嫌疑。于是便有了第二次火烧圆明园,“三山五园”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只剩下些残垣断壁。

英法联军的暴行永远无法被我们遗忘,现在的圆明园遗址还在述说当时的惨状。这些耻辱,我们无法遗忘,也不应该遗忘。历史教会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终将会努力让我们的国,屹立在世界之巅,让这些耻辱永远无法再发生在我们身上。

⑦ 讲历史人的故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⑧ 讲历史故事有哪些

很多的如孟母三迁,程门立雪,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大禹治水,围魏救赵,霸王别姬,四渡赤水,郑和下西洋,火烧圆明园,焚书坑儒等等。

⑨ 讲述一个历史小故事

妙计救乡亲

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从小好学,聪敏过人。十岁那年,他的家乡浙江
青田县(今文成县)一带旱灾严重,粮食歉收,百姓交不出赋税。县令不但
不如实地上报灾情,反说百姓聚众谋反,抗交皇粮。皇帝要中书省立即派员
前往当地查访核实,准备狠狠镇压一番。
却说豪绅地主因佃户不交租,正心急如焚,如今见皇帝派人下来,个个
喜出望外,连忙请客行贿,谎报乡情,说什么这一带刁民为非作歹,对抗朝
廷。他们还把交不起田租的佃户统统列为土匪,造了一本厚厚的名册呈了上
去。
刘伯温的父亲刘爚听到这个消息,如雷灌耳,暗想,这名册一到京都,
不就要人头落地吗?眼见穷乡亲大祸临头,怎好坐视不救。可他想来想去却
想不出个好法子,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刘伯温见父亲一连几天愁眉苦脸,十分奇怪,经过再三询问,才知道了
父亲的心思。他沉思许久,忽然跳起来说:“有了,有了!”接着,就踮起
脚尖凑到父亲耳边,如此这般地说出个主意来。刘爚听了,一脸愁云顿时散
尽。
几天后,朝廷官员来到刘伯温的家乡。刘爚装着十分热情地样子,硬是
把那官员让到家里,先是敬茶,随着又摆上丰盛的酒饭。席间,他特地叫儿
子出来一同陪客。那官员见刘伯温面白唇红,知书习礼,益发高兴,左一杯,
右一杯,不大一会儿就喝了个烂醉如泥,被刘伯温父子抬到了床上。
趁那官员昏睡之际,刘伯温父子和几户邻居一起,先放火点着了附近的
一处破草房。火势很快蔓延到刘爚家。看看将要烧到客房,刘爚和一个邻居
一下子跃进火海,推开房门,背起那官员就往外跑。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把
那官员从沉睡中惊醒过来。他睁开惺忪睡眼,只见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不
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待到惊魂稍定,他猛然想起了花名册还在里面,正挣
扎着要闯进去取,忽听“呼啦啦”一声巨响,整座房屋倒塌下来..那官员
失去了花名册,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刘伯温一条妙计,救了许多乡亲的命。乡里穷人一晓得这件事,都流出
了感激的眼泪。

⑩ 怎么讲历史故事呢

讲历史故事,首先自己一定要熟读历史故事,了解故事人物的背景,才能更好的讲给大家。

阅读全文

与故事讲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