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程咬金的历史故事

程咬金的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26 06:46:44

『壹』 程咬金历史人物

(1)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淫,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对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后,义军相继发展到百余支之多,每支义军少则数百人多至10余万,但规模都不是很大,同时也没有政治目标,基本上是流动作战,四处抢掠。程咬金为此聚集乡里豪杰共保乡里,以备义军。经过七个年头战争磨炼,农民起义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渐克服地域观念,散而复聚,走向联合。

(2)李密掌握大权之后,政治野心逐日暴露。为保住个人独揽大权,他拉拢重程咬金、秦叔宝等新归附的人,以二人为“内军”骠骑。“内军”是李密从军中挑选的8000个“勇士尤异者”,隶属四位骠骑将,又分为左右两队,主要任务是保护李密。李密对内军十分满意,常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旧唐书·程知节列传》)此后程咬金改名为程知节,大业十三年(617年)十月,正在瓦岗军新老势力矛盾逐渐尖锐化之际,李密抢先下毒手,设计斩杀了翟让,独掌大权。

(3)李密在邙山南麓摆阵迎战王世充,程知节领内马军,与李密安营在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上,单雄信则领外马军,安营在偃师城(今河南偃师东)北。王世充部队到达后,立即派出数百骑兵攻打单雄信。李密派程知节和裴行俨前去支援。裴行俨率先冲向敌阵,结果中流矢坠马。程知节前去营救,立杀数人,王世充军稍退,他乘机抱起裴行俨撤退。由于载了两个人,程知节的战马负担过重,被王世充军追上。程知节不忍将裴行俨丢下,结果被一槊刺中,“刺槊洞过”,程知节回身折断其槊,将执槊之敌斩于马下,王世充军不敢追赶,二人这才返回本军。

『贰』 程咬金历史人物事迹有哪些

程咬金来(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自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麟德二年去世,追赠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昭陵。谥曰襄。其事迹常见于各种文学作品。

『叁』 谁能简明扼要的讲一下半路出来个程咬金的历史故事

此典故同样出自《隋唐演义》,此书写到瓦岗军正在攻打虹霓关,程咬金版因喝醉了酒,把瓦岗军骗权来敌方主将尚师徒的宝马“虎雷豹”的棕毛给拔了,这马一疼就给跑了,当时程咬金怕元帅秦琼怪罪他,于是他在朋友齐国远的帮助下逃往了瓦岗山。结果路上正碰到往山上送粮草的裴元庆,这程咬金和裴元庆是亲戚,裴元庆叫程咬金姐夫,这才与裴元庆一起又回到了大营之中。此时又赶上了瓦岗军正与虹霓关的军队正在交战,程咬金看此是立功赎罪的机会,撒马就冲到将场上,瓦岗军顿时一愣,这怎么失踪多日的程咬金找着了,这是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啊?正是程咬金这半路的杀出,才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后来,人们就老说,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就是这么由来的!

『肆』 程咬金的故事、演义

程咬金
骁勇虎臣 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程咬金)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两句俗谚,中国人耳熟能详。估计提起程知节,除研究历史的学者以外,肯定会面对茫茫然的脸,几乎没有人知道是谁。所以,通俗演义小说的民间力量,可以把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涂改(或美化或丑化)得与本来全非。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他年青时就骁勇异常,善于马上击槊。隋末四海鼎沸,大乱之中,程咬金聚数百徒众,捍卫乡里。李密起兵,他前去投靠,署为内军骠骑。当时李密简选八千名勇敢异于常人的兵士,以四骠骑统领,号为内军,程咬金即四骠骑之一。李密常对人讲,“此八千人可当百万军”。李密与王世充交战时,程咬金领内马军与李密在北邙山指挥。王世充率众猛攻单雄信统领的外马军(单雄信也是隋唐之际大名鼎鼎的好汉),李密见状就命程咬金与裴行俨前去支援。裴行俨也是勇猛骑将,先行冲阵,行到中间被流矢所中,滚落马下。程咬金挺身而出,一骑先行,击杀敌人,王世充那些争前想斩大将人头的兵士望之披靡。程咬金下马把受重伤的裴行俨抱上马,两个人骑一匹马往回走。王世充又派骑兵追击,由于马上还有裴行俨这名伤员,程咬金的动作不如平时灵活,一根尖槊洞穿其身(估计不是胸部等致命处),这位大英雄牙关紧咬,回身生生把槊把折断,顺手一带把追刺他的兵士拉至近前,刀斩其头,后面追骑大骇,谁都不敢再近前,最终两个人平安归营。(裴行俨就是《隋唐演义》中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的原型。正史中,他勇猛善战,号“万人敌”,降于王世充后,心有不甘,想行刺未成,被王世充所杀。)
李密与王世充大小近百战,胜多败少,但洛水之战大败,败投李渊。程咬金、单雄信、秦叔宝等人不得已,归于王世充。这位隋炀帝宠臣、西域胡人出身的枭雄对这几位大将“接遇甚厚”,很希望他们帮助自己扫平天下。相处没多久,程咬金就对秦叔宝说:“王世充器量浅狭,平时胡乱妄语,喜欢诅咒发誓,迷信神怪,简直就是个跳大神的老娘们儿,根本不是拨乱济世之主!”不久,王世充与李世民战于九曲,程咬金等人列于战阵,忽然与秦叔宝等人拨转马头,面向王世充说:“蒙您接待,极欲报恩。但您性多猜疑,身边又多小人,不敢在您身边久留,今谨奉辞!”言毕,与左右数十人跃马而奔唐军。王世充身后数万兵马,但因惧怕程咬金等人的勇武,只得眼睁睁望着他们离去,无一人敢蹑追其后。
归唐后,程咬金“每阵先登”,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军功封宿国公。高祖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为了剪除秦王李世民左右羽翼,把程咬金外调为康州刺史。情急之下,武人出身的程咬金对李世民以言相激:“大王手臂今并剪除,身必不久。我冒死不走,请大王您也速下决心!”玄武门之变后,升为右武卫大将军。贞观年间,改封卢国公,是唐太宗至始至终的忠臣之一。
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程知节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击其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十二月,程咬金引军至鹰娑川,遇突厥强兵四万骑,其前军总管苏定方师五百骑驰迎冲击,西突厥大败,追奔二十里,杀获一千五百多人,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非常急妒苏定方的大功,对程咬金说:“现在虽说是获胜,但官军也有死伤,千万不要急追敌寇,应自结方阵,慢慢谨慎前行,敌则战,万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还对人讲皇上有密旨给他自己,让程咬金及全军归他指挥,并下令军队不许深入追敌。可怜远道万里的唐军士卒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身被重甲缓缓而行,粮草不继,人马相继冻病而死。苏定方劝程咬金:“我们出师目的是为了歼敌,现在反而坐困自守,敌来必败,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为大将,怎么可能又密诏副手发号施令,其中肯定有诈。请下令把王文度抓起来,飞表上奏皇上弄个清楚。”英雄老矣,此时程咬金全无青壮年时代的锐气,摇头不从。
唐军至恒笃城,有胡人数千归降。王文度说:“这些人等我们离开,肯定又会反叛,不如全部杀掉,还能得大笔资财。”苏定方切谏:“这样干我们自己倒成贼了,怎能称得上是为国伐叛!”程咬金默许王文度。几千胡人被杀得干净,王文度“分其财,独定方不受”,史书虽未明讲程大将军也贪财宝,但“独定方不受”,已表明程老自己肯定也分了一大份儿。回师以后,事情败露,王文度因矫诏当死,特除名免职。程咬金因逗留不进及不努力追敌,减死免官。大英雄晚节不保,杀降利财,贪生怕死,令人遗憾。虽然不久又怕朝廷起用为刺史,毕竟气短,程咬金上表退休。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咬金善终于家。赠骠骑大将军,赔葬昭陵。其后程咬金《隋唐演艺》中主人公之一,外号“混世魔王”,人如其名,干的混事数不胜数,曾为瓦岗寨大魔国国王,后投降李唐,凭小聪明和运气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运气极好,活到一百多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说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程咬金自幼就以勇武闻名乡里,尤其善于马上使枪,后投李密,统率李密最精锐的近卫军。李密兵败,程咬金成为王世充部将。但程不愿为王世充部下,遂说动秦琼等多员勇将一起叛逃,投入秦王李世民帐下。程咬金在李世民对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的战争立下不少战功,被封为宿国公(后改封卢国公)。后遭到太子一党陷害,遂劝秦王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之变后,历任高官。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统率大军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但因屠杀降军,丧失人心,最终无功而返,因此被免官。但不久又被唐廷起用,此时咬金年事已高,遂向朝廷告老还乡。麟德二年(665年)病死(活得确实比较长),陪葬 昭陵)。
代下场都不错,次子尚公主,几个儿孙都为金吾将军这样的高级禁卫军将领。

在很多小说中,程爷是著名的福将,其三斧子披辕门,三斧子定瓦岗,被后人津津乐道,也就是因为他抢劫杨林的黄纲,杨林逼山东官员破案,山东地方官员请出程的表哥秦琼,秦左右为难,上演了一出染面涂须诈登洲,后发展到三挡杨林九战魏文通,
其中,去登洲途径两雷庄岔道,一条去登洲,等于自己送死,一条去程躲避之处,等于出卖自己兄弟,被后人引为两肋(雷)插刀(岔道)典故

小说中程咬金使用三板斧的时候通常会报出招数名称,因为小说中程的记性不是很好,他一般是先说名字,然后才能想起招数

第一斧:披脑袋为用斧头从上往下砍,无论对方攻击不攻击他,程因为只会这三斧子,所以打发拼命.
第二斧:小鬼剔牙在对方横武器招架时,收斧头,献斧纂,攻击对方面部,由于速度快,对方一般都使用铁板桥躲避
第三斧:掏耳朵为二马错蹬时,回身横扫,由于对方前招为铁板桥,刚起身,很难躲闪,所以这三斧子很厉害
后来在秦琼的指点下,程又自创了半招,后人也有管程的招数叫三斧子半的说法

『伍』 历史上的程咬金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提》起这两句谚语,中国人是耳熟能详。说起程咬金,好多人都是通过小说、戏曲和电视剧来了解他的。那么唐代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其实,唐代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给人的印象与演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截然不同的。程咬金,原名咬金,后改名为知节,济州东阿斑鸠店人,生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卒于唐麟德二年(665年),享年72岁。程咬金是北齐世家大族之后。程咬金在年少时就非常勇猛,善于使用马槊这种兵器。在隋末乱世中,程咬金聚集了数百人共同保卫乡里,以防止流寇的侵扰。

后来农民起义军逐渐发展壮大,至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大致形成了三支强大的队伍: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和杜伏威、辅公佑领导的江淮义军。到了此时,程咬金组织的地方自保势力已经无法维持下去,最后投奔了瓦岗军李密,李密任用他为内军骠骑。“内军”是李密从军中挑选的八千个勇士,隶属四位骠骑统辖,又分为左右两队,主要任务是保护李密。程咬金就是四位骠骑之一,极受重用,李密对内军十分满意,常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

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占据洛阳的王世充趁着瓦岗军与隋叛臣宇文化及的军队两败俱伤之际,带领两万精锐步骑,在通济渠上架起三座桥梁,准备与瓦岗军进行决战。李密在邙山南麓摆阵迎战王世充,程咬金率领内马军,与李密安营在北邙山上;另一大将秦叔宝则领外马军,安营在偃师城北。王世充首先率军猛攻单雄信,李密派出程咬金和大将裴行俨前去支援。战斗中,裴行俨被流箭射中坠下战马,程咬金赶紧营救,刺杀了冲上来的好几个敌军士兵才将裴行俨救到马上。他带着裴行俨向后撤退,由于战马承载了两个人而跑不快,半路上被王世充的骑兵赶上。程咬金奋力反击,不料却被一支马槊刺中。他回身将这根马槊生生折断并斩杀了追击的敌兵,两人都身受重伤,但平安回到了瓦岗军的大营。此战由于李密指挥不利,瓦岗军遭受重创,实力大损。不久,瓦岗军不敌王世充军的强大攻势,兵败如山倒,李密见大势已去,撇下众人,投奔李渊而去,程咬金与同在瓦岗军的秦叔宝归降了王世充。

王世充对程咬金十分优待,但程咬金和秦叔宝都非常讨厌王世充的为人,他们暗自寻找机会,准备另投明主。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王世充率军与唐军李世民部战于九曲,程咬金列阵迎战。忽然与秦叔宝等人在马上向王世充拱手道:“蒙受公的接待,很想报恩。但是公性情爱猜疑,身边又多小人,不是我们托身的地方,现在恭敬辞别!”然后与左右数十人跃马奔向唐军。王世充因惧怕程咬金等人的勇武,竟不敢追赶。

归唐之后程咬金和秦叔宝在李世民的麾下听令,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打败了宋金刚,活捉了窦建德,降服了王世充,并担任左一马军总管。每次交战他都身先士卒,战功卓著,被封为宿国公。

最后李氏终于扫平了各路势力,统一了全国。在扫荡群雄的过程中李世民战功显赫,威望如日中天,又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这严重威胁到了太子李建成的皇储地位。由于程咬金是李世民的骨干,李建成欲除之而后快。武德七年,李建成为了剪除李世民的左右羽翼,向唐高祖进谗把程咬金外调为康州刺史。程咬金坚决留在李世民的身边。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夜宴的酒水中下毒,致使李世民饮酒后毒性发作,吐血数升,险些丢了性命。李世民意识到朝廷里的形势对自己十分不利,便决定先发制人,在玄武门伏击李建成和李元吉,夺取皇位。

程咬金参与了玄武门兵变的全过程,兵变后,程咬金拜授太子右卫率,升任右武卫大将军。贞观年间,程咬金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人世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程咬金升任左卫大将军。同年五月被授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右屯卫将军苏定方、右武卫将军王文度等人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在战斗中王文度因私心假传圣旨,又蛊惑程咬金,致使程咬金下令屠杀已经投诚的胡人。班师回朝后,王文度被免官为民,程咬金也因事获罪免去官职。没多久,又起用为岐州刺史。程咬金自知年纪老迈,向朝廷请求退休,得到批准,从此在家颐养天年。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去世,朝廷追赠他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

『陆』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有没有什么典故

关于民间流传的程咬金的形象于历史上的程知节相去甚远,那主要是民间评书艺内人进行附会、创作的结果。隋唐容演义、瓦岗寨等传统小说里的程咬金是个鲁莽憨直的人。小说里的程咬金是从做强盗起家,既然做强盗,少不了干埋伏于道路抢劫的事情,我记得隋唐演义开始就是程咬金和翟让两个人,在树林里面埋伏,抢劫了杨林的一个运输银子的队伍。所以民间就用“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形容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人,使得事情进行不顺利或出差错。

『柒』 俗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历史上有关的典故是怎么回事

“半路杀出程咬金”是句俗语。

程咬金:人名。(?~665)后改名程知节,唐济州东阿人。善马槊,隋末,盗贼四起,聚众共保乡里。后事李密,领内马军。密败,事世充,后拒之。授秦王府左三统军,以功封宿国公。从太宗讨建成、元吉,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贞观中改封庐国公,曾讨贺鲁。卒,赐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程咬金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投瓦岗寨。失败后归顺唐朝,西平突厥,功劳赫赫。此人憨厚耿直,手执板斧,常伏于半路杀出,故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之说。 程咬金,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小说人物。他原名程(粤音咬)金,后称程知节,是隋末唐初的人,在小说《隋唐演义》中,写成程咬金。他是一个带兵官,在隋末曾跟从李密、王世充等,后来跟随李世民,讨平隋末群雄,到唐高宗时,官至大将军,后因率军西征无功而罢官,正史中有传。 在小说中,他是一员福将,用一对板斧为武器,武艺不太好,但运气却好。打仗时,遇到不强的对手,三板斧已经奏功,遇到强的对手,耍完三十六道板斧,仍无法取胜,便拍马逃去。现在也有「程咬金三板斧」、「三十六道板斧」、「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等谚语,便出自这历史小说人物。

又:程咬金是被某皇帝 专门指定派在我方军队快被打败时出场 因为在一战下来 不论敌我 都以累垮了 而这时战争到一半 又有个程咬金出马 论谁都会是败战的.所以大家都很怕程咬金 才会常常说 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程知节,唐初大将。旧时戏曲小说中性格憨直莽撞的武将,手使双斧,遇事不由分说,上来就是三斧子,世上有传:“程咬金的三斧子”。①比喻事情刚开头,头三下,震住算,震不住拉倒。②又比喻这个人没啥大本事,就这三下。③这句俗语也比喻事情突然有变,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

“半路杀出程咬金”语出茅盾《残冬》一:“噢,噢,噢!你--半路杀出程咬金,你不偷树好了,干么要你着急呢?”

又例:《宦海》二回:“在下书中不是明明说着金方伯拿的是王慕维,怎么无缘无故的半夜里杀出个程咬金,会走出这个卢孝廉来?”

也作“半腰里杀出个程咬金来”语出《续孽海花》三一回:“彩云道:‘倪出仔金家里格门还不过几个月,倘然挂仔牌,金家里虽然呒啥闲话,金家里格亲眷朋友蛮多格,勿要半腰里杀出个程咬金,也蛮讨厌格。’”

另外,半路杀出程咬金 ,全句现在比喻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人,使得事情进行不顺利或出差错。如:我正想要好好地训诫他一顿,不料半路杀出程咬金,把事情给搞砸了。或作半道上杀出了个程咬金、半途中杀出了个程咬金、半路上杀出了个程咬金。

『捌』 想知道点程咬金的故事

骁勇虎臣 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程咬金)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两句俗谚,中国人耳熟能详。估计提起程知节,除研究历史的学者以外,肯定会面对茫茫然的脸,几乎没有人知道是谁。所以,通俗演义小说的民间力量,可以把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涂改(或美化或丑化)得与本来全非。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他年青时就骁勇异常,善于马上击槊。隋末四海鼎沸,大乱之中,程咬金聚数百徒众,捍卫乡里。李密起兵,他前去投靠,署为内军骠骑。当时李密简选八千名勇敢异于常人的兵士,以四骠骑统领,号为内军,程咬金即四骠骑之一。李密常对人讲,“此八千人可当百万军”。李密与王世充交战时,程咬金领内马军与李密在北邙山指挥。王世充率众猛攻单雄信统领的外马军(单雄信也是隋唐之际大名鼎鼎的好汉),李密见状就命程咬金与裴行俨前去支援。裴行俨也是勇猛骑将,先行冲阵,行到中间被流矢所中,滚落马下。程咬金挺身而出,一骑先行,击杀敌人,王世充那些争前想斩大将人头的兵士望之披靡。程咬金下马把受重伤的裴行俨抱上马,两个人骑一匹马往回走。王世充又派骑兵追击,由于马上还有裴行俨这名伤员,程咬金的动作不如平时灵活,一根尖槊洞穿其身(估计不是胸部等致命处),这位大英雄牙关紧咬,回身生生把槊把折断,顺手一带把追刺他的兵士拉至近前,刀斩其头,后面追骑大骇,谁都不敢再近前,最终两个人平安归营。(裴行俨就是《隋唐演义》中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的原型。正史中,他勇猛善战,号“万人敌”,降于王世充后,心有不甘,想行刺未成,被王世充所杀。) 李密与王世充大小近百战,胜多败少,但洛水之战大败,败投李渊。程咬金、单雄信、秦叔宝等人不得已,归于王世充。这位隋炀帝宠臣、西域胡人出身的枭雄对这几位大将“接遇甚厚”,很希望他们帮助自己扫平天下。相处没多久,程咬金就对秦叔宝说:“王世充器量浅狭,平时胡乱妄语,喜欢诅咒发誓,迷信神怪,简直就是个跳大神的老娘们儿,根本不是拨乱济世之主!”不久,王世充与李世民战于九曲,程咬金等人列于战阵,忽然与秦叔宝等人拨转马头,面向王世充说:“蒙您接待,极欲报恩。但您性多猜疑,身边又多小人,不敢在您身边久留,今谨奉辞!”言毕,与左右数十人跃马而奔唐军。王世充身后数万兵马,但因惧怕程咬金等人的勇武,只得眼睁睁望着他们离去,无一人敢蹑追其后。 归唐后,程咬金“每阵先登”,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军功封宿国公。高祖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为了剪除秦王李世民左右羽翼,把程咬金外调为康州刺史。情急之下,武人出身的程咬金对李世民以言相激:“大王手臂今并剪除,身必不久。我冒死不走,请大王您也速下决心!”玄武门之变后,升为右武卫大将军。贞观年间,改封卢国公,是唐太宗至始至终的忠臣之一。 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程知节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击其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十二月,程咬金引军至鹰娑川,遇突厥强兵四万骑,其前军总管苏定方师五百骑驰迎冲击,西突厥大败,追奔二十里,杀获一千五百多人,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非常急妒苏定方的大功,对程咬金说:“现在虽说是获胜,但官军也有死伤,千万不要急追敌寇,应自结方阵,慢慢谨慎前行,敌则战,万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还对人讲皇上有密旨给他自己,让程咬金及全军归他指挥,并下令军队不许深入追敌。可怜远道万里的唐军士卒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身被重甲缓缓而行,粮草不继,人马相继冻病而死。苏定方劝程咬金:“我们出师目的是为了歼敌,现在反而坐困自守,敌来必败,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为大将,怎么可能又密诏副手发号施令,其中肯定有诈。请下令把王文度抓起来,飞表上奏皇上弄个清楚。”英雄老矣,此时程咬金全无青壮年时代的锐气,摇头不从。 唐军至恒笃城,有胡人数千归降。王文度说:“这些人等我们离开,肯定又会反叛,不如全部杀掉,还能得大笔资财。”苏定方切谏:“这样干我们自己倒成贼了,怎能称得上是为国伐叛!”程咬金默许王文度。几千胡人被杀得干净,王文度“分其财,独定方不受”,史书虽未明讲程大将军也贪财宝,但“独定方不受”,已表明程老自己肯定也分了一大份儿。回师以后,事情败露,王文度因矫诏当死,特除名免职。程咬金因逗留不进及不努力追敌,减死免官。大英雄晚节不保,杀降利财,贪生怕死,令人遗憾。虽然不久又怕朝廷起用为刺史,毕竟气短,程咬金上表退休。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咬金善终于家。赠骠骑大将军,赔葬昭陵。其后代下场都不错,次子尚公主,几个儿孙都为金吾将军这样的高级禁卫军将领。

『玖』 关于程咬金为什么当皇帝的故事

程咬金
骁勇虎臣 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程咬金)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两句俗谚,中国人耳熟能详。估计提起程知节,除研究历史的学者以外,肯定会面对茫茫然的脸,几乎没有人知道是谁。所以,通俗演义小说的民间力量,可以把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涂改(或美化或丑化)得与本来全非。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他年青时就骁勇异常,善于马上击槊。隋末四海鼎沸,大乱之中,程咬金聚数百徒众,捍卫乡里。李密起兵,他前去投靠,署为内军骠骑。当时李密简选八千名勇敢异于常人的兵士,以四骠骑统领,号为内军,程咬金即四骠骑之一。李密常对人讲,“此八千人可当百万军”。李密与王世充交战时,程咬金领内马军与李密在北邙山指挥。王世充率众猛攻单雄信统领的外马军(单雄信也是隋唐之际大名鼎鼎的好汉),李密见状就命程咬金与裴行俨前去支援。裴行俨也是勇猛骑将,先行冲阵,行到中间被流矢所中,滚落马下。程咬金挺身而出,一骑先行,击杀敌人,王世充那些争前想斩大将人头的兵士望之披靡。程咬金下马把受重伤的裴行俨抱上马,两个人骑一匹马往回走。王世充又派骑兵追击,由于马上还有裴行俨这名伤员,程咬金的动作不如平时灵活,一根尖槊洞穿其身(估计不是胸部等致命处),这位大英雄牙关紧咬,回身生生把槊把折断,顺手一带把追刺他的兵士拉至近前,刀斩其头,后面追骑大骇,谁都不敢再近前,最终两个人平安归营。(裴行俨就是《隋唐演义》中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的原型。正史中,他勇猛善战,号“万人敌”,降于王世充后,心有不甘,想行刺未成,被王世充所杀。)
李密与王世充大小近百战,胜多败少,但洛水之战大败,败投李渊。程咬金、单雄信、秦叔宝等人不得已,归于王世充。这位隋炀帝宠臣、西域胡人出身的枭雄对这几位大将“接遇甚厚”,很希望他们帮助自己扫平天下。相处没多久,程咬金就对秦叔宝说:“王世充器量浅狭,平时胡乱妄语,喜欢诅咒发誓,迷信神怪,简直就是个跳大神的老娘们儿,根本不是拨乱济世之主!”不久,王世充与李世民战于九曲,程咬金等人列于战阵,忽然与秦叔宝等人拨转马头,面向王世充说:“蒙您接待,极欲报恩。但您性多猜疑,身边又多小人,不敢在您身边久留,今谨奉辞!”言毕,与左右数十人跃马而奔唐军。王世充身后数万兵马,但因惧怕程咬金等人的勇武,只得眼睁睁望着他们离去,无一人敢蹑追其后。
归唐后,程咬金“每阵先登”,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军功封宿国公。高祖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为了剪除秦王李世民左右羽翼,把程咬金外调为康州刺史。情急之下,武人出身的程咬金对李世民以言相激:“大王手臂今并剪除,身必不久。我冒死不走,请大王您也速下决心!”玄武门之变后,升为右武卫大将军。贞观年间,改封卢国公,是唐太宗至始至终的忠臣之一。
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程知节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击其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十二月,程咬金引军至鹰娑川,遇突厥强兵四万骑,其前军总管苏定方师五百骑驰迎冲击,西突厥大败,追奔二十里,杀获一千五百多人,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非常急妒苏定方的大功,对程咬金说:“现在虽说是获胜,但官军也有死伤,千万不要急追敌寇,应自结方阵,慢慢谨慎前行,敌则战,万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还对人讲皇上有密旨给他自己,让程咬金及全军归他指挥,并下令军队不许深入追敌。可怜远道万里的唐军士卒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身被重甲缓缓而行,粮草不继,人马相继冻病而死。苏定方劝程咬金:“我们出师目的是为了歼敌,现在反而坐困自守,敌来必败,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为大将,怎么可能又密诏副手发号施令,其中肯定有诈。请下令把王文度抓起来,飞表上奏皇上弄个清楚。”英雄老矣,此时程咬金全无青壮年时代的锐气,摇头不从。
唐军至恒笃城,有胡人数千归降。王文度说:“这些人等我们离开,肯定又会反叛,不如全部杀掉,还能得大笔资财。”苏定方切谏:“这样干我们自己倒成贼了,怎能称得上是为国伐叛!”程咬金默许王文度。几千胡人被杀得干净,王文度“分其财,独定方不受”,史书虽未明讲程大将军也贪财宝,但“独定方不受”,已表明程老自己肯定也分了一大份儿。回师以后,事情败露,王文度因矫诏当死,特除名免职。程咬金因逗留不进及不努力追敌,减死免官。大英雄晚节不保,杀降利财,贪生怕死,令人遗憾。虽然不久又怕朝廷起用为刺史,毕竟气短,程咬金上表退休。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咬金善终于家。赠骠骑大将军,赔葬昭陵。其后程咬金《隋唐演艺》中主人公之一,外号“混世魔王”,人如其名,干的混事数不胜数,曾为瓦岗寨大魔国国王,后投降李唐,凭小聪明和运气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运气极好,活到一百多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说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程咬金自幼就以勇武闻名乡里,尤其善于马上使枪,后投李密,统率李密最精锐的近卫军。李密兵败,程咬金成为王世充部将。但程不愿为王世充部下,遂说动秦琼等多员勇将一起叛逃,投入秦王李世民帐下。程咬金在李世民对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的战争立下不少战功,被封为宿国公(后改封卢国公)。后遭到太子一党陷害,遂劝秦王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之变后,历任高官。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统率大军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但因屠杀降军,丧失人心,最终无功而返,因此被免官。但不久又被唐廷起用,此时咬金年事已高,遂向朝廷告老还乡。麟德二年(665年)病死(活得确实比较长),陪葬 昭陵)。
代下场都不错,次子尚公主,几个儿孙都为金吾将军这样的高级禁卫军将领。

在很多小说中,程爷是著名的福将,其三斧子披辕门,三斧子定瓦岗,被后人津津乐道,也就是因为他抢劫杨林的黄纲,杨林逼山东官员破案,山东地方官员请出程的表哥秦琼,秦左右为难,上演了一出染面涂须诈登洲,后发展到三挡杨林九战魏文通,
其中,去登洲途径两雷庄岔道,一条去登洲,等于自己送死,一条去程躲避之处,等于出卖自己兄弟,被后人引为两肋(雷)插刀(岔道)典故

小说中程咬金使用三板斧的时候通常会报出招数名称,因为小说中程的记性不是很好,他一般是先说名字,然后才能想起招数

第一斧:披脑袋为用斧头从上往下砍,无论对方攻击不攻击他,程因为只会这三斧子,所以打发拼命.
第二斧:小鬼剔牙在对方横武器招架时,收斧头,献斧纂,攻击对方面部,由于速度快,对方一般都使用铁板桥躲避
第三斧:掏耳朵为二马错蹬时,回身横扫,由于对方前招为铁板桥,刚起身,很难躲闪,所以这三斧子很厉害
后来在秦琼的指点下,程又自创了半招,后人也有管程的招数叫三斧子半的说法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隋洛阳守将王世充挑选精锐兵马2万余人,马2000余匹,屯兵通济渠(今河南孟县境内)南,在渠上架起三座桥,以便与瓦岗军决战。李密在邙山南麓摆阵迎战王世充,程知节领内马军,与李密安营在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上,单雄信则领外马军,安营在偃师城(今河南偃师东)北。王世充部队到达后,立即派出数百骑兵攻打单雄信。李密遂派程知节和裴行俨前去支援。裴行俨率先冲向敌阵,结果中流矢坠马。程知节前去营救,立杀数人,王世充军稍退,他乘机抱起裴行俨撤退。由于载了两个人,程知节的战马负担过重,被王世充军追上。程知节不忍将裴行俨丢下,结果被一槊刺中,“刺槊洞过”,程知节回身折断其槊,将执槊之敌斩于马下,王世充军不敢追赶,二人这才返回本军。此战,由于李密指挥不利,瓦岗军包括程知节和裴行俨在内,共十余员骁将遭受重创,实力大损。不久,李密战败降唐,瓦岗义军失败。
瓦岗军失败后,程知节和许多将领(其中包括秦琼)因走投无路,而降于王世充。王世充得到程知节和秦琼后,接遇甚厚。虽然如此,但是二人皆不满王世充多诈。程知节曾对秦叔宝说:“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旧唐书· 程知节列传》)秦叔宝亦有同感,于是两人开始找机会离开王世充。
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十九日,王世充率部进犯唐朝谷州(治新安,今属河南),王世充任命程知节为将军,还任命秦叔宝为龙骧大将军。王世充与唐军交战于九曲(今河南宜阳西北)。程知节、秦叔宝、吴黑闼、牛进达等都带兵上阵,率几十个亲信骑马向西跑了一百来步,然后下马向王世充行礼,说道:“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随即投奔投奔唐军。王世充慑于二人的威名,不敢追逼。
二人归唐后,唐高祖李渊让他们跟随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久闻二人之名,十分尊重他们,任命程知节为秦王府左三统军,秦叔宝则为马军总管。同李密一样,李世民也在全军中挑选了千余精锐骑兵,皆着黑衣黑甲,分左右队,由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敬德、翟长孙等骁将统领,号称玄甲队。每次冲锋陷阵,李世民都披上黑甲亲率玄甲队作为先锋,伺机进击,所向披靡,敌人畏惧。从此,程知节在李世民手下作战,程知节随李世民破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又任左一马军总管,每次作战都奋勇争先。因功封为宿国公。如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在洛阳外围作战中,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营,猝与王世充军遭遇,交战不利,李世民即率玄甲队驰赴救援,大败王世充军,俘其骑将葛彦璋,斩俘6000余人,王世充逃回洛阳。到武德七年(624年),唐击败各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统一天下。
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过程中,李世民屡建奇勋,威望很高,并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程知节便是其中之一,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严重威胁。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继承权,与齐王李元吉结交,共同反对李世民。由于程知节是李世民的骨干,李建成便欲除之。武德七年,李建成向唐高祖进献谗言,程知节被外放任康州刺史。程知节对李世民说:“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旧唐书· 程知节列传》)此后两年间,史书上无程知节的记载,不过估计程知节并没离开秦王府。
武德九年六月,李建成在夜宴酒中下毒,致使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时突厥郁射设率数万骑兵入塞,围攻乌城(今山西盂县西北)。李建成乘机推荐李元吉代李世民督诸军北征,李渊命其率右武卫大将军李艺等前去救援。李元吉奏请抽调秦王府勇将程知节、尉迟敬德、段志玄和秦叔宝等随军,以消弱李世民实力,然后乘机将其除掉。李世民得知李建成欲于为李元吉饯行时杀害他,遂与文臣武将商议,决定先发制人。四日清晨,李世民率程知节等伏兵玄武门内(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夺取了皇位继承权。初七,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十二日,李世民封赏功臣,程知节拜太子右卫率。七月,程知节迁右武卫大将军。八月初八,李渊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程知节食实封七百户。
贞观中,程知节历任泸州(治泸川,今四川泸州市)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人世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程知节名列其中,位于第十九名。
同年,程知节转任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宫城北门驻军,加封为镇军大将军。
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程知节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击其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十二月,程咬金引军至鹰娑川,遇突厥强兵四万骑,其前军总管苏定方师五百骑驰迎冲击,西突厥大败,追奔二十里,杀获一千五百多人,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非常急妒苏定方的大功,对程咬金说:“现在虽说是获胜,但官军也有死伤,千万不要急追 敌寇,应自结方阵,慢慢谨慎前行,敌则战,万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还对人讲皇上有密旨给他自己,让程咬金及全军归他指挥,并下令军队不许深入追敌。可怜远道万里的唐军士卒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身被重甲缓缓而行,粮草不继,人马相继冻病而死。苏定方劝程咬金:“我们出师目的是为了歼敌,现在反而坐困自守,敌来必败,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为大将,怎么可能又密诏副手发号施令,其中肯定有诈。请下令把王文度抓起来,飞表上奏皇上弄个清楚。”英雄老矣,此时程咬金全无青壮年时代的锐气,摇头不从。
唐军至恒笃城,有胡人数千归降。王文度说:“这些人等我们离开,肯定又会反叛,不如全部杀掉,还能得大笔资财。”苏定方切谏:“这样干我们自己倒成贼了,怎能称得上是为国伐叛!”程咬金默许王文度。几千胡人被杀得干净,王文度“分其财,独定方不受”,史书虽未明讲程大将军也贪财宝,但“独定方不受”,已表明程老自己肯定也分了一大份儿。回师以后,事情败露,王文度因矫诏当死,特除名免职。程咬金因逗留不进及不努力追敌,减死免官。大英雄晚节不保,杀降利财,贪生怕死,令人遗憾。虽然不久又被朝廷起用为刺史,毕竟气短,程咬金上表退休。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咬金善终于家。赠骠骑大将军,赔葬昭陵。
其子程怀默,袭卢国公爵;程怀亮,以功臣之子娶太宗女清河公主,授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少子程怀弼,官至右金吾将军。
《程知节墓志铭》载:程知节以“麟德二年二月七日,染疾甍于怀德里第,春秋七十有七”。可知程知节的生年应在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阅读全文

与程咬金的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