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黑姓历史人物

黑姓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1-02-26 06:28:34

Ⅰ 历史上姓应的名人有哪些

应曜:汉初,在淮阳山里隐居,不愿出来做官。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决不去。时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应顺:东汉河南尹,字华仲,南顿人。累官冀州刺史,廉直无私。侍后母孝。和帝时为河南尹,明达政事。生十子,咸以才学名。中子叠,江夏太守。叠生郴,武陵太守。郴生奉。
应叠:汝南南顿人,应顺中子。江夏太守。
应郴:汝南南顿人,应叠之子,武陵太守。
应奉:〔约公元144年前后在世〕字世叔,汝南顿人,应郴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汉顺帝末年前后在世。少聪明,读书五行俱下。记忆力特佳,自幼至长,凡所经历,无有忘怀。年二十时,尝诣袁贺,适贺将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之。后数十年,路逢车匠,知而招呼。梁冀举为茂才。永兴元年(公元153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为蛮夷所服。延熹七年(公元164年)从车骑将军冯绲征武陵蛮,以功荐为司隶校尉。党人事起,乃愤然以疾自退。后诸公多荐举,会病卒。奉追愍屈原,因以自伤,著《感骚》三十篇,凡数万言。又尝删《史记》、《汉书》及《汉记》三百六十余年事,自汉兴至其时,凡十七卷,名曰《汉事》。
应劭:〔约公元178年前后在世〕字仲远,(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顿人,应奉之子。生卒年不详,约汉灵帝光和元年前后在世。少笃学博览。灵帝初拜孝廉。中平六年,(公元一八四年)拜太山太守。献帝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大破黄巾三十万众,郡内以安。献帝迁都于许(公元一九六年)之明年,诏劭为袁绍军谋校尉。后卒于邺。劭尝有感于当时旧章淹没,书记罕存,乃缀集所闻,著《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又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称,释时俗嫌疑。文不典而通俗,可谓名副其实。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汉书》,皆传于世。
应珣:字季瑜,司空掾。应劭弟,珣生玚。
应玚:字德琏,三国,魏文学家,汝南人,应珣之子。曹操征之为丞相掾,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应德琏集》。
应璩:(?~252)字休琏,三国时,魏文学家。汝南(今属河南)人,应玚之弟。生于汉献帝初平元年,卒於魏齐王芳嘉平四年,享年六十三。博学好作文,善于书记。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曹芳即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当时大将军曹爽擅权,举措失当,应璩曾作《百一诗》讽劝。应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其诗、文共10余篇,与应玚作品合为《应德琏、应休琏集》,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应贞〔公元?年至269年〕字吉甫,汝南人,应璩之子。生年不详,卒于晋武帝泰始五年,少以才名,善谈论。正始中,夏侯玄名势甚盛。贞常在玄坐作五言诗,玄大嘉许。举高第,历显位。后为武帝参军。帝践阼,迁给事中,累官散骑常侍。又与太尉荀顗撰定新礼,未施行而卒。贞著有文集一卷,(《隋书经籍志》)传于世。
应詹:〔公元279年至331年〕字思远,汝南南顿人。生于晋武帝咸宁五年,卒于成帝咸和六年,年五十三岁。幼孤,为祖母所养。十余岁,祖母又亡,居丧以孝闻。家富于财,乃请族人共居,情若至亲。以才艺文章知名当世。仕为太子舍人,累官光禄勋。王敦叛,明帝以詹为都督前锋军事。事平,以功封观阳县侯,都督江州诸军事,领江州刺史。卒,赠镇南大将军,谥曰烈。詹作有文集三卷,《隋书经籍志》注有镇南大将军应瞻集五卷,詹缮作瞻,当为作者误书;此从《唐书志》传于世。
应夷节:唐代人。游天台山,栖真道元院,相传尸解成仙。栖真,保其根本,养其元神。
应用:后周书法家,江南人。善写细字,微如毛发,尝于一钱上写《心经》:又于一粒芝麻上写《国泰民安》四字。
应舜臣:宋代婺州人。字仁伯,少卓荦不羁,及长,笃志向学,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进士。官至洪州知府。
应纯之:(宋)字纯甫。永康人。孟明子。嘉泰进士。历知楚州,兼京东经略安抚使。见北军屡捷,谓中原可复,密闻于朝。丞相史弥远鉴于开禧之事,不欲大举,但敕立忠义军,令就节制。已而擢兵部侍郎。金人入侵,力战而死。
应子和,永康(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官至观察使掌中军都督府事。长于诗,尝有句云:"西岸夕阳红,烛炬短烧红,风过花落红",时人有三红秀才之称。事见清光绪《永康县志》卷八个《文苑》。
应材(?-1180)字伯良,岩后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授衢州教授。后潜心钻研理学,造诣甚深。宋隆兴间,朝廷下诏求贤,应材被举荐,升任兵部架阁文字,掌管帐籍机密文案。后因老成持重,端庄谨严,被帝选为太子春坊,总管东宫内外庶务。宋淳熙初,应材上疏力陈北伐收复中原失地。几年内,边境平静安定。淳熙七年应材病故于军中。谥安国公。
应象翁:元代判官,字景则,黄岩人。生宋季,尝随车若水、黄超然游,时称圣泉先生。有《圣泉文集》等。
应本仁:元代学者,字本立。以世为宋臣,义不仕元。隐居城南,博学好施。尝规建义庄,又即其中为义塾。世称"应家馆"。
应良,字原忠,仙居人。正德六年进士。官编修。守仁在吏部,良学焉。亲老归养,讲学山中者将十年。嘉靖初,还任,伏阙争大礼,廷杖。张?总黜翰林为外官,良得山西副使,谢病归,卒。
应大猷:(1487—1581)字邦升,号容斋。仙居人。明正德九年进士。曾任南刑部主事,参与平定宸濠之乱。后历广东参政、佥都御史、吏部右侍郎、官至刑部尚书。卒年九十五。曾巡抚云南、四川、山东,所至均有政绩。
应典:字天彝,号石门,浙江永康芝英人。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历任兵部职方司主、事车驾司主事,承德郎,尚宝同丞等职。应典自乡试中式考取举人以后,总是奋然希望自己能达到圣贤境地。创建丽泽祠于寿山,汇集诸生讲学。应典为王琼所器重,委以总揽本部四司政务。居家养母,不希荣利。通籍三十年,在官止一考。

Ⅱ 一位历史人物的名字

姓李,是十六国时代蜀国的公主。一代枭雄恒温灭蜀后看他长得漂亮,便纳为妾,恒温的妻子南康长公主十分气,带随从去杀她时,看到她楚楚可怜的小情敌的时候,竟震慑于她的美丽和气度,说了
一句:“我见尤怜,何况老奴?”,顿成千古名句。于是惭愧而走。

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甚有宠,常着斋后。主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主而退。

——《世说新语·贤媛》

以下是网上找的。
19与美发女对决——南康长公主

南康长公主最著名的故事发生与情敌“飘柔美发女”之间。
南康长公主嫁给桓温。人们常常把桓温和王敦放在一起,他们的共同点很多:都是东晋人,都外表粗豪,都是大将军,都娶了公主,都想独揽大权,都想篡位,都未成功病死了。
当时就有人将桓温与王敦相提并论,桓温很不高兴,他最愿意与西晋的将领刘琨比较。刘琨曾经北上征讨,夺回西晋土地。桓温也北伐西征,为东晋争得大片土地。刘琨在后世并不如桓温有名,但刘有风度有雄才,成为一时风标。桓温还喜欢参与文人辩论,爱个诗书画什么的,自认是有素养有气度的将领,不像王敦,是个大老粗。
桓温北伐的时候,遇到一个巧手的老婢女,一问,是刘琨家从前的歌伎。这个歌伎一见桓温就潸然泪下,问她为什么哭,她说:“因为你很像刘琨。”桓温听了非常高兴,赶紧回屋穿上最帅的衣服,再去喊那个老歌伎来,让她仔细瞧瞧,是不是真的很像刘琨。这个老歌伎说了一连串可爱而尖锐的排比句:“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就是说你什么地方都像刘琨,但是你什么地方都比刘琨差一截。
桓温听了大受打击,回屋一阵风似地把身上的披挂剥下,倒头昏睡,好几天闷闷不乐。
老歌伎的相面犹如飞刀,刀刀命中桓温穴道:他也算一代雄才,但就是差一把火候。“恨”字尤其用得好,表示“可惜啊,可惜”,生来如此,注定这样,没法子上得更高了。
和王敦比起来,桓温要有人味得多。他进攻蜀地成汉国时,船行到三峡,这里沿岸的丛林里有很多猿猴,有个士兵抓到一只小猴子,这个小猴子的妈妈沿着岸边随着船哀号,跟了一百多里,最后看没什么希望了,就跳上船死了。士兵剖开猴妈妈的肚子一看,发现她的肠子断成一截一截的了,证明真有所谓痛苦得“肝肠寸断”。桓温听说士兵中有这样残忍的人,很气愤,将那个逮小猴的士兵好好地惩罚了一顿,撵走了。
桓温的长相“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相貌威武言谈磊落。他十八岁时,曾单刀直入,去行刺杀父仇人。仇家三兄弟天天怀揣着刀,预防桓温报仇,桓温还是径直去到仇家府上,杀死了这三兄弟。但这么一个武夫,遇到疯疯癫癫的“朋友”挑衅,他能忍就忍,能躲就躲,也有宽容可爱的一面。
有个叫谢奕的,算桓温的门客,桓温让他当了安西的司马(官名)。这个谢奕,经常跑到桓温府上来喝酒,喝醉了就把头巾推到一边,衣衫不整,又唱又叫,还要追着桓温拼酒,桓温无法,只有躲到南康公主的房里,谢奕才止步了。以后,凡是这个谢奕上门,桓温就躲到公主房里,公主满怀幽怨地说:“要不是这个狂司马,我怎么能见得到郎君!”
看来,公主对桓温还是有感情的。而桓温,整天忙着成为“伟人”,已经很久不到公主房里去了。根据江教《辞婚表》“(自从娶了公主)王敦慑气,桓温敛威”的说法来看,桓温是比较怕老婆的,虽然不常到公主房里去,可也没敢娶美妾。因为他每次都只有往公主房里躲,并无其他女人的房间好躲。
不过,他的势力越来越大,野心越来越大,相应地,小妾的队伍也越来越大。
他率军灭掉蜀地的成汉国之后,将皇帝李势的妹妹纳为妾。起初,他把李美女藏在另室,不敢让老婆知道。但公主不知打哪儿听说了这事,醋性大发,带着几十个仆妇丫头,有的拿刀子,有的拿棒子,有的拿绳子,气势汹汹地往李氏女的屋子走,誓要捉拿这个“媚力四射”的狐狸精。
进到屋里一看,公主等一干女人,都惊呆了。这李氏,并不像狐鬼,倒像女神。
李氏正在窗前梳头,阳光勾勒出她闪闪发光的轮廓,她此时并无任何化妆,头上也无珠翠,只穿白色的宽大睡袍,飘逸脱俗。特别是一头长发,一直垂到地上,黑亮飘柔,现代洗头水广告也制作不出这么好的发质效果。
再仔细看来,这美发女长得也特别美,肤色像玉一样温润洁白。见到一位高贵主妇来问罪,身边还有一群穿得花里胡哨一脸凶相的媳妇丫头,她神情闲定,一点也不瑟缩惊慌,只是凄婉地说:“我本不愿意来这里,只是国破家亡,身不由己。如果今天能被您杀死,正合我的心意。”
然后就静静地低头站着,等着被杀。
公主丢了手中的砍刀,上去抱着她说:“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
意思是:“孩子,我见了你都又爱又怜,何况我家的老东西呢!”
这个故事收入《世说新语·贤媛》,这个贤媛,是指美发女李氏。不过,在这个故事中,最可贵,最有人性的,其实是公主。她是有女性善良天性的人,不允许自己损伤美好——哪怕这美好对自己是不利的。
南康公主脾气暴烈,又不乏忍让慈悲,跟她家的“老东西”桓温倒很相似,正好一对。
桓温晚年仗着自己功劳大,一直催促皇帝给他“拜九锡”,就是在车马礼仪方面象征性的最高待遇。他甚至幻想皇帝将位置禅让给他。其实那时皇帝已经在一点点削弱他的兵权,何况单就打仗来说,他常常先胜后败,转胜为败,他是自信大于能力的那种人。
桓温看禅让不行,就有意夺帝位。他的名言是:“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可能是看到自己时日不多,有点急了。流芳百世没有希望了,要抓紧时间遗臭万年。但正如当年刘家那个老歌伎的判断,桓温是注定差一把火候的人。他未及行事就病死了,终年62岁,既没有流芳百世,也没有遗臭万年。
南康长公主比桓温早死。

Ⅲ 谁来几个复姓的历史人物的名字

司马相如,欧阳修,诸葛亮,上官婉儿,司马昭,宇文化及,上官仪,夏侯渊 ,夏侯敦,太史慈,钟离昧,拓跋宏,东方朔,司马懿,

Ⅳ 姓黑的女名人又哪些

历史上姓黑的名人:

黑的儿:(生卒年待考),回族,全名黑的儿火者。著名明朝时期西域东察合台汗国汗,黑氏得姓鼻祖之一。
黑的儿火者,东察合台汗国汗,秃黑鲁帖木儿汗幼子。

公元1363年其父病卒,都格拉特部异密怯马鲁丁起兵叛乱,掠杀皇室成员,夺汗位。他于危难中为异密忽歹达母子相救,藏匿于天山南部群山中。

公元1379年前后,黑的儿火者随着异密怯马鲁丁叛乱的失败,被部众拥立为汗。在位期间,西与帖木尔王朝联姻,东征哈喇火州、吐鲁番,强使两地居民皈依伊斯兰教。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始遣使至明朝贡。明永元元年(公元1403年),明朝遣官赉玺书,彩币使其他。不久,黑的儿火者死于东征“圣战中”。

黑鸣凤:(生卒年待考),回族,字羽辉,号朝阳;临清州人(今山东临清)。著名清朝将领,黑氏得姓鼻祖之一。

黑鸣凤是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武进士,授侍卫。

其父黑嵩早死,黑鸣凤事母甚孝。乾隆大帝赐食,黑鸣凤多揣在怀里。帝洁问其故,黑鸣凤说:“臣有老母,敢珍此以献。”因此乾隆大帝特赐他母亲食品二盘,黑鸣凤驰遣奉母。

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乾隆大帝南巡至德州,黑鸣凤随从扈驾。黑鸣凤扈驾至杭州西湖,除浙江提标右营游击,任象山协副将。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僧人一念聚众大岚山作乱。总督委宁台道处理,被困。黑鸣凤奉命前去解围。一念和尚乘舟从海上逃跑。黑鸣凤曾沿海巡逻,获巨舟并擒盗贼数百人。其中有被劫商民,黑鸣凤查明情况,尽予释放。

黑鸣凤不仅能武而且善属文,工书法,对伊斯兰教义信仰甚虔,尝以“吾教言性,本乎实有,归于一真。理有一定,言确可征,与佛氏之虚无,大不相同。苟有卓荦杰出之士,会通翻译,发明精义,与世共证,稗益斯道,当非浅鲜”。

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春,刘智《天方性理》既成,南游至杭,黑鸣凤亟请相见,诵读《性理》,亟为推崇,说:“三复斯传,精言妙义,坚卓不磨。大慰予怀。”后他以研读所得,附志于《性理》各篇之后,还写了序跋,分别置于全书的首尾。黑鸣凤把他所序跋和加有附志的本子刻了版,公开问世,这就是汉文伊斯兰教义书籍有了私人刊本之始。

黑鸣凤又为《天方性理·本经》五章作注释五卷,旨在以浅显的文字解说深奥的道理。这书甚为历代学者所推崇,认为其功不在刘智原书之下。黑鸣凤在《自序》中说:“并负笈亲聆一斋之指示,庶茅塞少开。遵从有自。”可见黑鸣凤鸣凤的解说,是曾经亲自受到刘智的指点的。这里的“一斋”,就是指刘智。

黑永德:(生卒年待考),回族,清朝时期山西大同守备。 黑世康:(公元1924~今),土家族;湖北来风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中学高级教师。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进修于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数学系;19561965年通过函授学习,先后取得华中师范学院专科、本科文凭。

五十年代在来凤一中任教,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兼任数学科教研组长;六十年代在来风二中担任教导主任,兼任数学教研组长,并任两个班的数学课程。七十年代在来风二中担任数学教学工作,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任来风二中副校长,兼管教学工作,并任两个班的数学课程;1984年调人来风一中任教。

工作中曾先后被评为积极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并数次获得国家民委、国家劳动人事部、国家科普协会、自治州等荣誉证书。七十年代末在县教委主持的高中一年级教师培训班任教,给与会学员讲授高一数学课,并与其它任课教师一起编写高一课本习题解答,并装订成册,学员人手一本。
黑冠宇:(公元1934~今),回族;北京人。著名古玩收藏家。
2003年9月,中国鼻烟壶研究会成立,其会长黑冠宇是位儒雅老人,祖辈三代皆经营古玩玉器,打爷爷那一辈起便在京城的玉器行做事了。

父辈一代曾在北京前门廊坊二条开有著名的“德义兴珠宝店”,提起黑家珠宝行在当时的京城古玩界可谓数一数二。黑氏经营的古玩铺子,藏有各式鼻烟壶珍品五六百个。

父亲五兄弟在前门廊坊二条经营着“德义兴珠宝店”时,只有十四五岁的黑冠宇,便经常在放学后跑去店里跟着父亲学习古玩珠宝的鉴赏与经营之道,十八岁就在父亲的指导下正式入了行,成为当时京城玉器行里年龄最小的一位玉器商。

黑家乐:(公元1934~今),回族;河南莱阳人。著名高级统计工作者。
195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任河南省郑州市统计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任郑州金秋统计师事务所主任。主要业绩:从事经济工作四十五年,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工作实践经验,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信任。

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一百三十多篇,获市级以上奖励的达三十三篇。

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1992年被国家统计局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所撰写的论文《郑州市非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研究》被收入《跨世纪领导干部论》一书;《现阶段郑州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的成因及摆脱亏损方略》被收人《党政干部论》一书;《五年巨变——郑州解放五十年》一文入编《纪念郑州解放五十周年专辑》;论文《对郑州市集体工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思考》、《郑州市工业产成品存货何其多?》及《对全面提高郑州市三资工业经济效益的思考》被收入《中国统计》杂志1996年增刊号;《辉煌的"八五"》被《郑州宣传》杂志采用;《工业十年路》、《十四大以来郑州工业持续增长》等文章被《郑州经济》刊登。

黑静莲:(公元1938~今),回族;黑龙江哈尔滨人。著名妇科主任医师。
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曾任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科主任。现任哈尔滨市房地局职工医院妇产科主任。
曾赴毛里塔尼首都努亚克特友谊医院妇产科从事建院医疗工作。系黑龙江省1993年人大代表。
从事妇科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熟练掌握妇产科专业技术,对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的经验,造诣颇深,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疾病痛苦,深受患者的信任和爱戴。
创建哈尔滨市房地局职工医院妇产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技术精益求精,认真培养下级医生,高尚的医风医德受到同仁的一致好评。
曾被评为局卫生先进工作者。

黑毅:(公元1944~今),回族;湖南常德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药专家。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1968年毕业于广州军区卫生学校药剂大专班。1977年毕业于广东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现任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广东药学院兼职副教授。

曾任广州军区第五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军区医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三十多年来,潜心于医院制剂、调剂工艺与质量检测、临床药理、临床药学、药品管理的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勤奋执著,孜孜不倦追求科学,主编了<简明新药手册>、<中毒急诊手册>,参与编写了《基本药物临床应用评价》,<临床医护用药必备>、<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等专著。

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主研的<眼镜蛇毒抗肝癌作用的研究>、<医院临床常用输液配伍的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

他以学而不厌,悔人不倦为自律,传道、授业、解惑于一身,先后负责广东药学院、广州中医院大学、广州医高专、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的学生实习一百多名,学生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受到学校的好评。
黑良杰:(公元1952~今),回族;宁夏银川人。著名中共党务工作者。

原为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后任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副总经理。
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宁夏贸促会会长。分管工作厅党务、政务、业务全面工作,分管办公室、政策法规处、机关党委等工作。

黑茂海:(公元1954~今),彝族;云南牟定人。著名中共党务工作者。
毕业于云南大学。现任中共云南省永仁县县委书记。

历任战士、通讯员、班长、排长、学员、副连职参谋、正连职教员、副营职副中队长、牟定县纪委常委、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乡党委书记兼乡人大主席、副县长。

在部队和地方工作中多次受嘉奖、表彰奖励,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荣立三等功一次。
撰写的论文《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放手发展、真抓实干,再创永仁工作新局面》被收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黑锦凤:(公元1955~今),回族;女;天津人。著名图书管理专家。
1988年毕业于天津电大。现任天津市红桥区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天津市红桥区社会力量办学学会理事。红桥区图书馆学会理事。

任职十几年来,带领全馆同志为培养少年儿童做出积极努力,培养出一批跨世纪人才。

任职期间连续两次被评为天津市公共图书馆系统“文明图书馆”称号;连续两次荣获市、区“文明单位”称号,1992年获“红读”活动先进集体; 1994~1998年连续三次荣获天津市及本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1995年参加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首次科学评估上了二级馆。个人先后被红桥区文化系统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文化系统“岗位之星”及“学术、学科、技术带头人”,1996年评为“八五”立功先进个人及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自从1992年成立文化艺术培训部以来,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多年来,共办四百多个班次,一万八千人次,创收入四十万元,补贴了事业费不足。

撰写论文<在改革大潮中,少儿图书馆发展趋势>获天津市一等奖,<浅谈现阶段如何搞好少儿图书馆改革>获“三北”地区二等奖。论文《浅谈少儿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谈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工作>、《浅谈二十一世纪馆员素质》、《少儿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问题》论文获全国少儿图书馆工作研讨会全国优秀论文奖。《图书馆自动化的回顾与发展》论文在天津市第十届图书馆学会获“交流”论文,并获“三北”地区三等奖。

几年当中共为馆里创收九十二元,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了努力。

Ⅳ 历史上姓师的名人

1、师延

师延,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在轩辕之世黄帝,为司乐之官,居中牟县东南二十里造箜篌(《太平寰宇记卷二》,乐史撰),为中华民族第一位乐神宗祖。

夏末,投奔奔殷商,周武王兴师伐纣时,在涉濮水时沉水身亡。今滑县东南万古乡有师延冢。后世子孙以官名为氏,尊师延为得姓始祖。《姓谱》记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的职官名称就叫作“师”,如上古时期的师延。。

2、师旷

师旷,字子野,今河北省南和县迓祜村人(《庄子·骈拇》陆德明释文),春秋时著名乐师、道家。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

4、师丹

师丹(?-5年),字仲公,西汉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西汉大臣、政治家。哀帝时曾提出“限田限奴”的主张,以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后因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

5、师范

师范(1751——1811),字端人,号荔扉,又号金华山樵。官至望江县知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廾九日生于大理赵州(今弥渡县寅街镇)莘野村,嘉庆十六年(1811年)卒于安徽望江旅次。

Ⅵ 历史上神明中有没有姓黑齐天大圣

历史上神明中有没有姓黑骑天大圣的历史上,神明中当然有幸黑骑天大圣。

Ⅶ 每个姓氏都有名人,司姓在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司姓在历史上的名人有:

1、司臣

春秋时期郑国贵族司氏的首领,郑国的士,有智谋。司氏因郑国当国子驷的为田洫而被强行没收土地,司臣旋于前563年冬与其他四大贵族发动事变,杀子驷等,劫郑伯以如北宫。

后子产平乱,司臣出逃宋国。前558年,郑人索取事变余党,宋司城子罕以其多智,有意解救之,遂被安置于卞地。

2、司蕃

司蕃三国时期魏国人。初为大司农桓范的下属,后经桓范举荐为洛阳平昌门守备。

3、司超

司超大名元城人,五代后期、北宋初期将领。曾任舒州团练、防御使,统领水军,屡次参战,师出有功。

4、司居敬

司居敬是元朝时恩县人,生活简朴,为人耿直。至元末为邹县尹。他勤政爱民,常到各地查询民情。

当地县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把田赋运到胶州交纳,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曾三次上书,要求改运滕县,终于得到允许。

后来又了解到许多人想读书,但没有学校,于是他建造学宫,广设学田,把自己的藏书也捐给学宫。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歌颂他的功德。

5、司允德

字执中,元朝时东阿人。自幼失父,伺侯母亲以孝见称。他勤奋读书,由太学生累官翰林国史院修撰。母卒筑庐墓侧守孝,有鸣鹤百余只,翔舞上空,久而始去。后立瑞鹤亭于墓侧,以资纪念。

Ⅷ 历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1、申启贤(?-1839),字子敬,号镜汀,延津南街(今河南新乡)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福建道、江西道监察御史、顺天府尹、仓场侍郎、礼、户、吏部侍郎、山西巡抚等职。曾提出禁烟主张,为中国近代禁烟运动开启先河,他的禁烟义举在黄河故道广为传扬。

2、申佳胤(1602—1644)明末官员,《明史》避雍正皇帝胤禛之名讳而作申佳允,申涵光之父。字孔嘉,又字浚源,号素园,北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属河北省邯郸市)人。

崇祯四年进士,历任知县、吏部文选司主事、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南京国子监博士、大理寺评事、太仆寺丞等职。甲申之变,佳胤殉国死节,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愍。入清,褒扬忠烈,赐谥端愍。有《申端愍公诗集》、《申端愍公文集》传世。

3、申时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明代大臣。明朝中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嘉靖四十一年殿试第一名,获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4、申包胥(生卒年不详),风姓,包氏,名胥,因封于申邑,故称申包胥。是三皇之首包羲王孙,又称王孙包胥。华夏族,今湖北省京山市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

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吴国军力攻打楚国,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随。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申包胥逃到山里,派人责备伍子胥,为复国,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帮助,一开始不被答应,申包胥便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史称“哭秦庭”。

秦哀公亲赋《无衣》,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吴国因受秦楚夹击,加之国内内乱而退兵。楚昭王复国后要封赏申包胥,他坚持不受,带一家老小逃进山中隐居。从此申包胥被列为中国的忠贤典范。

5、申舟(?-前595年),芈姓,文氏 ,名无畏,字子舟,因被封于申,以邑为氏,别为申氏,又被称为文之无畏、毋畏、文无畏。楚文王的后代 ,春秋时期楚国左司马。出使齐国过宋国境时被宋国杀害,楚遂兴兵伐宋,引发了楚围宋商丘之战。

Ⅸ 历史人物

秦桧的故事

南宋高宗年间。有一天,皇后在后宫设宴,召集各位官太太和贵妇人参加。

席间,御厨端上来一道菜——淮青鱼。这种鱼因为产量稀少,因此相当名贵。皇后很得意地招呼大家享用,还特别问宰相秦桧的老婆王氏:“你吃过这种鱼吗?”

王氏不假思索,回答道:“经常吃,我们家比这大的淮青鱼都有,娘娘您要想吃,我明天就给您进奉几条。”

王氏以为找到了一个拍皇后马屁的好机会,回到家里就把这事对秦桧说了,没想到秦桧听后大惊失色,说:“你这个蠢女人,闯了大祸了知不知道?”

王氏生气地说:“我是为你在宫内铺路,你不领情还罢了,反过来还责骂我。”

“唉!”秦桧叹了口气,也不理王氏,在房里皱着眉头来回转悠。忽然,他的眉头一展,高声对外面喊道:“来人啊!去,买几条大草鱼,明天让夫人送去宫里。”

“什么?你让我送草鱼?”王氏莫名其妙,“那值几个钱!而且它虽然看起来像淮青鱼,但皇后娘娘可是行家,一看就知道。你想鱼目混珠,不要命了?”

“你送淮青鱼才真的叫不要命了!听我的,明天就送大草鱼进宫。”秦桧冷冷地说道。

第二天,皇后看到王氏送来的草鱼,大笑道:“我昨天还跟皇上说,淮青鱼天下珍馐,不信秦爱卿家会比皇家还要多。原来是你给搞错了,把这些普通的大草鱼当成淮青鱼了,哈哈哈……”

Ⅹ 历史上姓杜的反面人物

其实历史我们现代人不管怎么去追寻,都不能回到当时那个时候,所谓的反面人物也是史料记载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都不敢肯定,所以不要给这些历史人物加上反面的标签。但是我认为有一些历史人物还是给后世带来了生活、文化带来了一定影响的,比如姓杜的里面有一个人,他的出现使得后人如痴如醉,他就是杜康····

阅读全文

与黑姓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