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孙氏名人都有谁
历史名人孙书:字子占,齐国大夫(率兵打仗即为将军),伐莒名将。因他在公元前523年率师伐莒立有大功,名显齐邦,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即今广饶县草桥村),成为乐安孙氏的始祖。
孙阳:即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善相马。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等等。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辅佐庄王称霸,功绩显著。主持修建了我国古代最 早的水利工程,对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作用。
孙武孙武: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山东广饶人,是孙书的嫡孙。应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编撰成《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山东广饶人,孙武的后裔。著有《孙膑兵法》。
孙权:字仲谋,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具有雄才大略,骁勇无比 ,后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
孙炎:乐安(今山东省广饶)人,三国时期经学家、训诂学家,著有《尔雅音义》。
孙绰: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西北)人,东晋文学家,玄言诗的代表作家。
孙安祖:清河漳南(今河北省故城)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与窦建德同举义旗,聚众入高鸡泊(今河北省故城西南),自称将军。
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学家,陕西耀县人。著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后人尊为药王。
孙过庭: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今存其所撰《书谱》卷上,是一部书文并茂的书法理论著作。
孙云球:江苏省吴江人,明清时眼镜制造专家。著有《镜史》,另外,孙云球还创制了七十余种光学仪器。
孙毓汶:清代山东省济宁人,曾任总理各国事务,刑部、兵部尚书等职。
孙奇逢:清初儒学名士,河北省人。与李喁、黄宗羲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儒”。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等。
孙诒让:浙江省瑞安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著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周礼政要》、《光绪瑞安县志》等书。
孙星衍: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金石学家、校勘学家,被袁枚称为“天下奇才”。 孙中山:广东香山人,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创立国民党,实行“三民主义”,推翻了清王朝,最先喊出“推翻专制、建立共和、振兴中华”的口号,为国民革命运动奉献了毕生精力。
孙中山: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广东香山人。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中共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1925年在北京病逝,遗著编为《中山全书》。
孙禄堂: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赛活猴”。河北望都县东任疃村人,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一代宗师,孙先生先随郭云深学形意后同程廷华练八卦,最后同太极名家郝伟珍研讨太极。 1918年孙禄堂先生将形意、八卦、太极三大内家拳合冶一炉,融会贯通,创立了孙氏太极拳,卓然自成一家。在清末民初那武术家辈出的时代,孙先生的武术被公认为“天下第一手”!后人尊之为武神!
❷ 请问孙氏的名人有那些有没有一个从古至今整理的档案。
孙氏名人
中国历史上的孙姓名人多不胜举。春秋中期秦穆公之臣孙阳,即是善相马者伯乐,也称孙阳伯乐。春秋时齐人孙武,其《兵法》13篇是世界上第一本军事理论著作。其后代战国的孙膑也是一位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有《有孙膑兵法》存世。三国时吴国的孙坚、孙策和孙权父子在江东称霸一方,建吴称帝59年。建都建业(今南京),魏国的名将孙良。西晋有'漱石枕流'的文学家孙楚,映雪读书官至御史大夫的孙康。唐代有名医孙思邈,书法家孙过庭、画家孙立。五代有词人孙光宪,宋有词人孙兴宪、著名工匠总管孙威和兵部尚书孙承宗。清代有经学家孙星衍、孙冶让,诗人孙原湘等等,都是孙姓中引以为荣的杰出人物。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更是影响深远的一位伟人。
简介
孙 武: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齐国人,应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编撰成《孙子兵法》,成为当时乃至今后的战争具有指导意义的兵学盛典。
孙 膑: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后裔。受庞涓暗害,受膑刑,故称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孙仲谋:既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具有雄才大略,骁勇无比,后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
孙思邈:唐初著名的医学家,著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后人尊为药王。
孙阳:春秋时人,是最早在史书上出现的一位孙姓名人,因以善相马闻名,后世也就以"伯乐"两个字来表示一个人的知人之明。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❸ 孙氏的历史人物有
一 ; 春秋时卫武公的儿子惠孙任卫国上卿,他的儿子名乙,字武仲,以祖父的字命氏。
二 ; 楚国有贤臣为敖,字孙叔,其支庶(宗族旁支)以祖字为氏。
三 ; 齐国卿士书(敬仲的五世孙,字子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他到乐安,赐姓孙氏。
家族名人
兵圣,是春秋末期军事家,齐国人,著兵法「十三章」。孙子被推崇为兵法的鼻祖,「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
孙权 (182-252)
孙中山 (1866-1925)字逸仙,别号中山樵,世称中山先生,广东香山县人。清末,因见国势日衰,民族危亡,乃唤起同志,共组兴中会,为革命救国的团体;后递改为中国国民党,被推为总理。致力革命数十年,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终於辛亥一役,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改国体为民主共和。手创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手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为革命建国的最高原则。民国十四年逝世於北京,二十九年国民政府颁令,尊为中华民国国父。
地望分布:山东乐安郡
孙姓起源参考之二:富阳孙姓
孙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姓。在北宋初年编撰的《百家姓》里,赵钱孙李,孙姓排在第三位。孙姓是一个姓源较多的姓氏,仅《新唐书·宰相世系》即记有“出自姬姓”、“出自芈姓”和“出自妫姓”三支。
春秋时,卫康叔的八世孙卫武公生了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武仲为纪念祖父惠孙,以“孙”字为姓氏。
楚国令尹孙叔敖,字孙叔,他是楚国著名贤臣,他的子孙以他的字为姓氏,形成了又一支孙氏。
另外一支孙姓的来源是出自齐国的田完之后。
原浙江省富阳市市志办主任、副研究员王文治说:“公元前123年,那时候,一个田姓,名叫田书, 他任齐国大夫,因讨伐当时一个诸候国有功,那么,齐景公赐他一个姓,姓孙。所以,孙姓是从公元前123年开始,到现在2000年,就是2123年历史。 从孙书到孙权为止,一共出现了29世,也就是29代。孙权以后,到现在为57代,加上孙权以前的代系,一共为84到86代之间。”
位于富春江畔的浙江省富阳市,这里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也是孙氏后裔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孙姓作为富阳市的大姓氏,主要分布于龙门、王洲五保、化竹、孙家溪等四十多个自然村中。
古镇龙门,是富阳市最大的自然村。全村2000多户,6000多人,90%以上是孙姓村民,是孙权后裔的聚居地。孙氏家族成员,世系辈份清楚,按各自的派系厅堂聚族而居。自北宋年代起,孙权的后裔们就开始定居在这里,到现在已有1050多年了。
孙权51世后裔孙北强说:“ 从北宋年代第一世祖定居龙门起,到现在已经繁衍成39世,6000多人口,下面已经分成七个房,七个房有三个房已经迁到兰溪、诸暨,四个房定居在龙门。那么现在村子里辈份最大的是孙权的49世,那么孙权的最晚的一代是58世。所以,现在是十代同村,四房同居。”
孙权,字仲谋,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他和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后来又在吴蜀之战中,击败刘备。黄龙元年,即公元229年,称帝于武昌,国号吴, 建都于南京。
王文治说:“富春孙氏,历史上出过很多名人,最有代表性的首推吴大帝孙权。孙权他在位52年,称帝24年,他最大的功绩,除了发展长江中下游的经济、文化、生活、社会发展以外,还派遣人员开发台湾,派遣大将开发海南,疏通东南亚各国跟中国做生意,以及搞友好往来。”
千百年来,孙氏后裔不断繁衍发展,子孙遍及海内外,并逐渐形成100多个支派。
孙姓在台湾名列第50大姓。据史料记载,台湾的孙姓,主要来自福建泉州,而福建泉州的孙氏又主要来自于浙江富阳。孙氏后裔大多散居在台湾各地。
中国历史上的孙氏名人,可谓是举不胜举。春秋时军事家孙武、孙膑,唐代药王孙思邈、书法家孙过庭,清朝朴学宗师孙诒让等。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更是声名远播世界的一代伟人。
孙姓起源参考之三
孙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二大姓,在台湾排名第四十七。『百家姓』中孙姓排名第三,起因于吴越国主钱□之爱妃为孙氏。孙姓最主要起源有三种。第一种是出自姬姓,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叔被封于康,周成王时,被改封到卫,史称卫康叔。卫康叔的第八世孙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叫惠孙。惠孙的孙子武仲,为纪念祖父,就以祖父的字作为自己的姓,因此姓孙。第二种是出自芈姓,是孙叔敖的后代。孙叔敖名敖,字孙叔,因为他在担任楚国令尹的时候,政绩显著,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的姓,有因为楚国祖先季连姓芈,所以说孙姓出自芈姓。第三种是出自妫姓,是齐国田完之后。田完是陈厉公的儿子,因为避难而到齐国,他的儿子田书,因为作战有功,被齐景公赐姓为孙,因为陈姓出自妫姓,所以这支孙姓也出自妫姓。 发展和演变:孙书的孙子孙武,因为齐国发生内乱,逃到吴国,并做了将军,他的后代因此而成为大族。到孙武的第二十二代孙孙权,于二二二年在江东建业建立吴国,是孙姓的影响达到顶峰。到唐代,孙姓又两次向福建移民,明朝时进入广东。孙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太原,乐安,东莞,吴郡,富阳,清河,洛阳,涉郡,清州,昌黎等。
❹ 孙姓历史上的大人物
你好,历史上姓孙的人物很多,系统列举: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是最早在史书上出现的一位孙姓名人,因以善相马闻名,后世也就以"伯乐"两个字来表示一个人的知人之明。
孙 武: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齐国人,应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编撰成《孙子兵 法》,成为当时乃至今后的战争具有指导意义的兵学盛典。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武后裔。受庞涓暗害,受膑刑,故称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东汉末长沙太守孙坚(孙权父)。
孙 权 (1 8 2 — 2 5 2 年)吴郡富春人(今杭州市富阳县)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二年,江东六郡得以有相对安定的局面,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他重视农业、设立农官、奖励农事,兴修水利,还在山越地区建置郡县,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他派遣大将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渡海开发台湾,开拓了大陆与海岛的联系。 东汉末,孙权继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cao上表请封孙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他屯守江浙一带,并以此为根据地逐步收罗人才,发展势力。建安十三年(208年)和刘备联合大败曹cao于赤壁。建安十九年,刘备定蜀,孙权西联蜀汉,北抗曹魏,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建安二十四年,孙权败关羽,袭荆州人,任骠骑将军、荆州牧,封南昌侯。建安二十五年曹cao去世,曹丕自立为帝,派使者安抚孙权,封他为吴王。黄武元年(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以后和蜀魏时和、时战。在位期间,曾四改年号,称黄龙、嘉乐、赤乌、太元,七十一岁去世,谥为吴大帝。
魏国经学家兼训诂学家孙炎。
西晋文学家孙楚、名士孙康。
东晋文学家孙绰、无神论者孙盛。
孙思邈(581-682) 唐京兆华原人。少因病学医,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善言老庄,兼通佛典。隋文帝尝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唐太宗时召诣京师,年已老,欲官之,不受。高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采药治病,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后世称"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唐朝书法家孙过庭、画家孙位。
五代后周名将孙方谏、诗人孙光宪。
北宋经学家孙奭、名士孙复。
明朝大臣孙承宗、孙传庭。
孙存:(1491-1547) 明滁州人,字性甫,号丰山.正德九年进士.授礼部主画,仕至河南布政使.精於吏治,尝取律之全文,以《大诰》、《会典》等与律有关者次之,附以条例、诸家注解及案例,辑为一书,名《大明律读法》。工书法。有《岳麓书院图志》、《丰山集》。
孙云球:明清之际光学仪器制造家,曾创制察微镜、夜明镜等70种光学仪器,是我国民间最早独立制造望远镜的人。
孙奇逢(1584--1675) 明清之际学者。字启泰,一字钟元,世称夏峰先生。直隶容城(今属河北)人。万历举人。明亡隐居不仕。与黄宗羲、李顒并称三大儒。力学"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初宗陆(九渊)王(守仁),晚倾慕朱熹理学,终于成为两派的调和论者。提倡不拘门户,重深造自得。著作有《理学宗传》、《读易大旨》、《四书近旨》、《夏峰先生集》等。
清朝直隶总督孙嘉淦、经学家孙星衍、经学家兼文字学家孙诒让、诗人孙原湘。
孙中山:(1866-1925)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先籍河南陈留)。幼名象,原名文,字载之,简署载,又号逸仙,人称中山,尊称中山先生,之后,章士钊首以孙中山相称,从此也就流传开来。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曾学医和行医,并留日。后组织同盟会,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后又在***人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实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孙中山全集》等。长兄孙眉,夫人宋庆龄。
❺ 古今中外的孙姓名人
1、春秋战国时的孙叔敖
孙叔敖:(公元前630~?年),春秋初期,楚王蚣冒之孙蒍贾内,蒍贾之子蒍艾腊,也容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著名穿求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
2、孙阳:(生卒年待考),字伯乐,秦国人。著名相马大师。
在历史上不计其数的孙氏名人中,孙阳可能要算是最早在史书上出现的一位,因以善相马闻名。孙阳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伯乐是他的字,以善于识别千里马而闻名,后世也就以“伯乐”来表示一个人的知人善用。
3、战无不胜的孙将军,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春秋末期军事家,被古今中外奉为“兵家之祖”。
孙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立过赫赫战功的名将,他受家教熏陶,自小喜研兵法,而当时齐国又有极为丰富的军事学遗产,这些有利条件也促使孙武成为博学的军事人才。
4、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孙武后裔,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指挥家,著有《孙膑兵法》。
5、“药王”孙思邈,又号孙真人,唐朝最杰出的医学家,被后人尊为“药王”,著有《千金方》。
❻ 孙氏名人
1、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
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
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
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2、孙叔敖
孙叔敖[áo](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人。春秋时期楚国令尹。
距今2600多年前,淮河洪灾频发,孙叔敖主持治水,倾尽家资。历时三载,终于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
后来又修建了安丰塘等大量水利工程,2600年过去,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孙叔敖受楚庄王赏识,开始辅佐庄王治理国家。
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张以民为本,止戈休武,休养生息,使农商并举,文化繁荣,翘楚中华。因出色的治水、治国、军事才能。
孙叔敖后官拜令尹(宰相),辅佐庄王独霸南方,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因积劳成疾,孙叔敖病逝他乡,年仅38岁。
3、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
奠定了齐国的霸业。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4、孙坚
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之吴国的奠基人。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
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5、孙思邈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❼ 姓孙的历史名人
●孙中山,原名孙文,中国民主革命最伟大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客家著名的代表人物。1905年他旅居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来在中国***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即新三民主义。1925年3月在北京病逝。
●孙思邈,寿命最长的孙姓名人。隋唐时医药学家。少年时立志学医,钻研了古代的医书和其他书籍,成为医道很深的医药学家。长期在民间行医,采药制药,并广泛收集民间有效而简便的药方,编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二书。后人尊称他为“药王”。他活了101岁,生于581年,卒于682年。
●孙继先,最年轻的孙姓名人。1926年出生,1947年牺牲。历任解放军班长、排长,19岁时就已经是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爆破英雄。
●孙毓汶,名声最坏的孙姓名人。清末咸丰时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中日甲午战争时,极力赞同李鸿章对外妥协投降政策,力主批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因军机大臣翁同龢的反对被免职。
●孙维世,解放后中国第一位女导演艺术家。1937年到延安。1939年到前苏联学习戏剧。解放后,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总导演等职,导演了许多中外优秀剧目。
●孙晋芳,20世纪80至90年代名声最大的孙姓女名人。生于1955年,为中国著名排球运动员。共和国开国名人
●开国中将:孙毅、孙继先皆为著名宁都起义将领。
●开国少将:孙文采(宁都籍)、孙三、孙正、孙光、孙仪之、孙克骥、孙俊人、孙润华、
孙超群、孙端夫等10人。
《黄埔军校三百名将》列有孙中山(国民党陆海军大元帅)、孙元良(成都籍,国民党中将)、孙明瑾(国民党追赠中将)、孙炳文(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后方留守主任)、孙德清(红二军团参谋长)等5人。
先秦至三国时期,孙氏以非凡的军事才能而被称为兵家大族。春秋时齐国人孙武(前已述),1972年山东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发现《孙子兵法》残简,并有《吴问》等佚文。春秋时秦国善相马闻名的“伯乐”孙阳。孙武的孙子孙膑,为战国时兵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忌其才能,诳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他由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曾设计先后大败魏军于桂陵和马陵。所著《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作战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名著。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孙武后裔、三国时富春人孙坚,少为郡县吏,曾组织地主武装镇压起义军,后参与当时军阀混战,逐渐拥有大量部曲,在率军击刘表时被射死。孙坚之子孙策,收领其父部曲千余人,削平当地割据势力,依靠南北士族,在江东建立了孙氏政权,后遇刺死。孙策的弟弟孙权,继其兄据有江东6郡,曾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又大败刘备,于222年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建立吴国,称吴王,229年称帝,历史上吴、东吴。吴国占有今长江中下游,南至福建、两广以及越南北部和中部,共历4帝、59年,于280年为晋所灭。此外,东汉有宦官孙程,涿郡新城(今河北徐水)人,在安帝死后联合18人拥立济阴王称帝(即顺帝),消灭外戚阎氏势力。三国时魏有经学家、训诂学家孙炎,乐安人,时称“东州大儒”。晋代,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孙氏涌现出几位文人学者,他们是西晋文学家孙楚、名士孙康,东晋文学家孙绰,无神论者孙盛。东晋末年,琅邪(治金城,今江苏句容北)人孙恩,因其叔孙泰以天师道结聚徒众被东晋政府所杀,他流亡海岛,继续组织群众,在江南阶级矛盾尖锐之时,乘机登陆,攻克会稽,得到当地起义农民支持,众达数十万,起义经历3年,曾4次登陆,沉重地打击了东晋的封建统治。隋末,山东孙氏有两位农民起义军首领,一位叫孙安祖,是高鸡泊起义军的首创者;一位叫孙宣雅,起义部众发展到10万人,称齐王,曾屡败隋军。唐代,孙氏有两人任宰相:孙茂道相高宗,孙偓相昭宗。还有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孙过庭,散文家孙樵,音韵学家孙 ,画家孙位。孙过庭,陈留(今属河南)人,工正、行、草,尤以草书擅名。今存其所撰《书.卷上》,是一部书、文并茂的书法理论著作。五代时有词人孙光宪、后周名将孙方谏。北宋有学者孙奭、孙复,文学家孙洙。元初有善于制甲的孙威、孙拱父子。明代有山东农民起义首领孙吉朴,画家孙克弘,书法家孙存,兵部尚书孙承宗,大臣孙传庭。明清之际有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曾创制察微镜、夜明镜等70种光学仪器,是我国民间最早独立制造望远镜的人,所著《镜史》,在我国光学仪器发展史上起有重大作用;还有学者孙奇逢。清代有抑制豪强、兴修水利的直隶总督孙嘉淦,诗人孙原湘,经学家孙星衍,经学家、文字学家孙诒让。近现代有京剧演员孙菊仙,北洋直系军阀孙传芳,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孙云铸,家蚕育种家孙本忠,导演艺术家孙维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孙占元、孙行禄。当代地质学家孙大中、农业化学家孙羲、经济学家孙冶方、哲学家孙叔平、画家孙祖勃。还有国民党政界人物孙科。赣南名人还有出自宁都的宋代赣闽粤三省孙氏七世祖孙立节,主持重修岳阳楼的知府孙勰,及元代赣南最早的翻译家孙伯颜等。
❽ 历史上的孙姓名人
有孙权、孙叔敖、孙策、孙坚、孙武等人。
1、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
2、孙叔敖
孙叔敖[áo](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人。春秋时期楚国令尹。
距今2600多年前,淮河洪灾频发,孙叔敖主持治水,倾尽家资。历时三载,终于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后来又修建了安丰塘等大量水利工程,2600年过去,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孙叔敖受楚庄王赏识,开始辅佐庄王治理国家。
3、孙策
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 ),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的奠基者之一。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僭越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建安三年(198年),朝廷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击败庐江太守刘勋及刘表部将黄祖。建安五年(200年)初,在夺取豫章郡后统一江东。
4、孙坚
孙坚(155年-192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之吴国的奠基人。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史书描述其“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5、孙武
孙武是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山东淄博人。应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编撰成《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