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丽水历史名人

丽水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2-26 06:18:35

⑴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近现代史上有什么历史名人

吴克甸
沈从岐
吴鸣翔

⑵ 丽水的人文事物

丽水作为吴越地区开发比较晚的地区,有其独特的丽水文化和人文积淀。
在丽水地区最早出现实质性的行政区划的是临海郡的松阳县,之后的缙云县,以及会稽郡(之后是东阳郡)的遂昌县。
丽水设州制的时间是在隋朝,名“处州”,相传有”处士星见于分野“,故名。
丽水的人文性格正如”处州“这个名字一样,“处士者善于自处,不求闻达清高者”。早期丽水的几大文人都与道教有关,唐朝中前期有著名的道教宗师叶法善,(网络 http://ke..com/view/303497.htm?fr=ala0_1)唐末的道教名家杜光庭(网络 http://ke..com/view/133342.htm?fr=ala0_1),两者皆是超然物外,不求闻达,以道家思想和理念兼济苍生的世外高人。在整个唐代以及对于后世都有很深的影响。例如叶法善历高宗,武则天,睿宗,中宗,玄宗无朝,对唐中前期的历代皇帝的思想都有重要影响。

丽水地处浙南山区,也是名山汇集之地,道家著名的福地洞天有少微山、青田石门洞,括苍山。丽水是江南地区摩崖石刻留存最多的地区,在市区南明山、青天石门洞等地留下了葛洪、米芾、苏轼、沈括、李邕、李白等人的字迹。丽水的430多处摩崖石刻涵盖了东晋、唐、宋、明、清等历朝历代,其中又以宋刻为最

浙江有两处烟雨楼,一处在嘉兴,而另一处在丽水,始建于北宋年间,烟雨楼 郡守杨嘉言建,范成大书榜。而范成大也在丽水做过知府,也写了很多歌颂处州百姓的诗词。姜夔也有描绘处州烟雨楼的诗词。

丽水的历史名人还有写作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的叶绍翁,南宋的著名女词人,四大女词人之一的张玉娘。北宋著名词人和政治家叶梦得(一般认为是苏州,但是苏州论却缺乏相关资料证实,而根据宗谱等信息,应为处州松阳县人)。当然最著名的当然是明朝的刘基。

当然,丽水并不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但是并不缺乏人文,龙泉有著名的青瓷、龙泉宝剑,青田有著名的青田石和石雕,遂昌是著名的牡丹亭的诞生地,现在和流传着昆曲十番的古老表演方法,松阳民间也流传着松阳高腔以及唐时著名的宫廷乐曲《霓裳羽衣曲》,俗称《月宫调》,缙云民间也流传着黄帝的古老传说。
有著名的延庆寺塔,延庆寺塔与1165年竣工的杭州六和塔相比,要早一百六十三年。现存塔体砖铭还有“醇化五年(公元994年)六月中”的字样,足以证明此塔属北宋原物,系唐风宋塔,而杭州六和塔乃宋风宋塔。延庆寺塔从塔身构造到木构出檐都没有发现后人修缮的痕迹,是江南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
景宁还有一座时思寺,为唐朝建筑,比较完整的展现了唐代的建筑风格。

处州府历代科举中试者: 有进士1126人,其中隋1人,唐10人,五代6人,宋代948人,元代18人,明代130人,清代13人;武进士10人,其中明代9人,清代136人,其中元代36人,明代370人,清代54人;武举人145人,其中明代9人,清代136人。(武进士的数据有误,我也无法考证,文进士是正确的)

⑶ 丽水市曾经出过哪些文化名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明初军事谋略家,汉族,字伯温,谥号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祖籍江西宜丰天宝祖父刘顺七,父亲刘之奇世居天宝。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1、早年生活
刘基,字伯温,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六月十五(1311年7月1日)。自幼性情奇迈,神智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据说阅读速度极快,可以“七行俱下”。泰定元年,刘基遵照父亲的决定,离开了家乡,来到处州府城括城,进人郡庠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研读《春秋经》。(1324年)泰定四年(1327年),当时著名的理学家郑复初到距离青田县七十里的石门洞讲学,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后来,郑复初的预言,在刘基二十一岁时初步应验了。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刘基到京城大都参加会试,高中明经科进士。
2、仕途
至元二年(1336年),刘基担任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的县丞。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地方豪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任期约一年。
至正六年(1343年),刘基接受好友欧阳苏的邀请,与欧阳苏一同来到丹徒,在距欧阳苏家附近的蛟溪书屋住下,过了一段半隐居的生活。以教授村里中的子弟读书来维持生活,偶尔和月忽难、陶凯等好友时相往还。
至正八年(1348年),刘基结束在丹徒约两年的半隐居生活,再度投入人群。他来到杭州居住,他的夫人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即刘琏。在杭州的四年当中,他和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之之士时相往来,也和刘显仁、郑士亭、熊文彦、月忽难等文士诗文相和。至正十二年(1352年)七月,徐寿辉攻陷杭州,在攻陷杭州之前,刘基便带着家人回到故乡。回到故乡不久,朝廷来了一封公文。朝廷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是帮助当地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特别以方国珍为对象。
3、辅佐朱元璋
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展现一个非常成功的兵法家的才能。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伯温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洪武三年(1370年),为嘉勉刘基的功荣,授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又授命为他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并封为诚意伯。每年俸禄只有二百四十石
4、晚年生活
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虽然不良于行,仍然和所有在京官员一样,参加元旦的早朝,随后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岁早朝》,这虽属于歌功颁德的应酬文字,但诗中仍可以看见刘基的心情。正月中旬,宋濂的门人刘刚来到刘基的住处,商请刘伯温将宋濂一百多卷的作品,择取精华部分编辑成书,以便诵读,也请刘基为新书写一篇序文。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朝廷再度讨论刘基的功绩,并决议刘伯温应该和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
5、著作
刘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著作有:
* 《郁离子》
* 《覆瓿集》
* 《写情集》
* 《犁眉公集》
* 《春秋明经》
以上均收录于《诚意伯文集》
《卖柑者言》
* 《百战奇略》
* 《时务十八策》
* 《火龙神器阵法》 这些是后人托名附会的
此外,民间亦有多部与刘伯温有关的小说。当中,有说他经常微服出巡,体察民情。亦有说他很会占卜,常装扮成道士,并著有《烧饼歌》,向朱元璋暗示大明日后所发生的事,甚至明亡之后数百年的事。不过,由于刘伯温早在洪武八年就已离世,使这些故事和预言的真确性存疑。
其中的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6、家庭
刘基的祖上可以追溯至七世祖刘延庆,再之前的难以稽考,只知刘氏一族是聚居于丰沛一带。
* 刘延庆,曾任北宋宣都统少保,累官至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发生,在于领残部逃离时,死于敌人箭下。
* 刘光世,字平叔,刘延庆次子,官至太师杨国公。
* 刘尧仁,是一位甘于淡泊、品德清高的读书人,不愿作官,隐居不出,甚至把住家由临安迁至竹洲,远离尘嚣,课子自误,躬自食。
* 刘集,受父亲影向,没有出任官职,将刘家迁至青田的武阳,于是刘氏以青田人自称。以实践仁义自我要求,敦勉子孙遵行祖先与先圣先贤所训神的仁义之道。
* 刘濠,曾义救反元义士林融及多位义民,而让自家烧毁,之后人们甚至预言,这样的义行,将会为后代子孙带来福泽。
* 刘庭魂,字尚德,十分博学,曾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曾任元朝太学上舍的官职。
* 刘炝,字如晦,是一位饱学之士,官职是遂昌教谕。
子女
* 刘琏,刘基长子,生于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洪武十年(1377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 刘璟,刘基次子,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⑷ 缙云十大历史人物

潜说友
潜说友(1216—1288)字君高,号赤璧子,缙云人。南宋淳佑元年(1241)进士,官至代理户部尚书,封缙云县开国男。任临安(今杭州)知府期间,重视疏浚西湖,修葺名胜,整修道路。主修《咸淳临安志》。后迁任平江(今苏州)知府。德佑元年(1275)元兵逼平江时弃城逃跑,在福州降元,任福州安抚使,被部将李雄杀死。

赵顺孙

赵顺孙(1215—1277)字和仲,缙云人。南宋淳佑十年(1250)进士,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经常与奸臣贾似道对抗,为贾所忌。度宗欲封赵为相,辞谢。蒙古军南侵,襄阳危急,贾似道匿而不报,他竭力与之争论,忿然出朝,因忧愤成疾而卒。著有《四书纂疏》、《孝宗系年录》、《中兴名臣言行录》等书。
杜光庭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时,如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随僖宗入蜀,后来追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

⑸ 丽水有哪些历史名人

刘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回驰名天下。
梅系,唐朝懿宗李答灌大中七年(865年)癸科进士,官工部尚书,因平击黄巢有功授金紫光禄大夫昭武军节度使
张玉娘,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代表作《游园不值》。
章乃器,救国会“七君子”之一,首任国家粮食部长。
陈慕华,共和国第二位女副总理,曾任人民银行行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陈诚,前国民党副主席。
李玲蔚,羽毛球世界冠军。

⑹ 龙泉市有什么等著名历史人物

答:你说的龙泉市是浙江省龙泉市吧!
它的著名历史人物有:
1,宝剑祖师欧冶子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越国人{宁波人}(约公元前514年前后)。相传是龙泉宝剑创始人。他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楚先后吞并了长江以南45国。越国就成了楚灵王的属国。少年时代,他从母舅那里学会了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他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中,显示了无穷威力。
关于“龙渊”剑,《越绝书》中有“楚王见剑”的记载:楚王命令风胡子到越地去,寻找欧冶子,叫他制造宝剑。于是欧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 、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这三样东西都具备了,才能铸制出利剑来。最后他来到了龙泉的秦溪山旁,发现在两棵千年松树下面有七口井,排列如北斗,明净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实乃上等寒泉,就凿池储水,即成剑池。在此铸剑三把:第一把叫做“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为了纪龙泉宝剑鼻祖欧冶子,后人在剑池湖建了“剑池亭”和“欧冶子将军庙”,成了一方千年古迹。
2,哥弟窑祖师章生一、章生二
兄名生一,弟名生二,龙泉人氏,相传是哥窑和弟窑的创始人(1127 年前后)。南宋初期于琉田,即今小梅镇大窑村同业于瓷窑。又因其作品风格继承龙泉晋唐 青器,又名“龙泉窑”,亦称“章窑”。所以世称章氏兄弟是开创龙泉青瓷鼎盛时代的标志性人物。
3,南宋大学者叶适
南宋著名学者,与朱熹齐名(1150—1223)。字正则,祖籍龙泉,其父母因龙泉发大水飘没数百里,徙于瑞安,其生于瑞安,晚年定居永嘉。淳熙五年(1178),举进士第二。《四朝闻见录》载:本为第一,因策论有“圣君行弊政,庸君行善政”之说,遂为第二。因荐召为大学士,迁博士。宁宗时,授宝漠阁待制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力捍江防,反对与金议和。后因遭中丞雷孝友诬陷被夺职。从此迁居永嘉水心村,以经国济世之才自负,杜门著述,多有匡救时弊之言,称水心先生,为永嘉学派创始人。宋史《艺文志》有叶 适《习学记言》45卷;《周易述解》1卷;《名臣事纂》9卷;《叶适文集》20卷。《四库全书》有叶适《习学记言》50卷;《水心卷》28卷等。主张通商惠工,扶持商贾,流通货币。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之萌芽,就出自叶适。
4,北宋宰相何执中
何执中(1043-1116)北宋大臣,处州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县。一说为今浙江省丽水县)人。字伯通。举进士。初为台(今浙江省临海县。一说今安徽省凤台县)、亳(今安徽省亳州)二州判官。徽宗(赵佶)时追随蔡京。1105年(徽宗崇宁四年)任尚书右丞。四年后代蔡京为尚书左丞,曾引起太学诸生之反对。在任期间多方迎合帝意,以粉饰太平。1111年(徽宗政和元年)与蔡京(为六贼之一)同为宰相。五年后,并以太傅致仕。
5,南宋宰相汤思退
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字进之,号湘水,龙泉人氏(1117—1164)。据《汤氏宗谱》记载,汤氏二世祖永高于北宋初自青田徙居剑川石笏,即今龙泉市八都镇瀑云安田村。绍兴27年(1157)升任尚书右仆射,两年后改任宰相左仆射。绍兴三十年冬,侍御史陈俊卿谴责他“挟巧作之心,济倾之术,观其所为,多效秦桧,盖思退致身,皆桧父子恩也”,于是思退被免去相位。孝宗兴隆元年(1163)北伐失败,孝宗再任思退为相。
6,北宋文豪叶涛
北宋著名诗人(1050—1110),官至三品龙图阁待制,系王安石弟王安国之婿。字致远,龙泉东乡人,自幼颖敏好学,博览群书,通今博古,经史子集了如指掌。其诗文,重视词藻,奇情险句,清雅绝俗,与苏东坡交谊甚厚,常以诗唱和、宋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时,神宗召廷试,赞叹其才思过人,于御屏上书:“文章叶涛”,授为国子直讲。《宋史》有传。惜叶涛诗存世极少。《宋诗纪事》引《宋文鉴》叶涛《望旧庐有感》诗曰:重来旧屋谁为主,江令萧条叹独
存。已愧问人才识路,却悲无柳可知门。舟车到处成家宅,岁月唯惊长子孙。孤客滥由非得已,故交零落与谁论。此诗当在上党人碑之后,感叹身世飘零之作。悔当初未尝退隐田野,植柳门前。
7,北宋副相管师仁
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正二品副相 (1045—1109)。字元善,城东后甸村(今龙渊镇一村)人。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初任沧州教授,深受学子爱戴。后出知邵武军,政绩卓著,朝廷考核为第一。升任知建昌军时,多有善政,《江西通志·名宦》有传,谓“人戴其德,为立生祠”。任右正言职时,河北水患,奏请减负租赋,以安定流民生活,得到朝廷采纳。任吏产侍郎时 ,敢于揭露选用曹吏中的挠法违纪现象。不久又升为刑部尚书。任定州安抚使时,致力于精兵储粮,严肃军纪,鼓舞士气,巩固边防。时北方辽国知宋有备,打消侵疆索地之意图。徽宋得知,嘉奖师仁:“有臣如此,朕复何忧”。乃升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朝廷授职文书中褒奖他有“智同事物,学洞古今。有猷有为,允文允武。甲兵不试,边境以宁。人为天官,益隆时誉”。不久染病,力辞同知枢密院事。拜资政殿学士,佑神观使。大观三年(1109)卒。葬于汴京,封南阳侯。宋史《本传》评:“崇宁,宣和间,政在蔡京,奸党日蕃。管师仁执政才两月 ,引疾求去,斯可尚已。”《两渐名贤录》称其为“名宦”。
8,南宋诗人叶绍翁
南宋著名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氏(1200年前后在世)。原姓李,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 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 ,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龙泉同乡进士、当朝参知政事(副相)真德秀过从甚密。
9,南宋考古学家叶大庆
南宋著名考古学家,字荣甫,龙泉人氏(约公元1180—1230年前后在世)。开禧元年(1205)中进士,大庆少时入县学,弱冠升京师国子学。授建州州学教授。上自六经诸史,下逮当朝名家著述,无所不谙,并以词赋知名于时。对诸生授业解惑,辨伪纠谬,议论精确,说理透辟,深得学子爱戴。晚年,身患痼疾,杜门辞教,将数十年之教学笔记,整理成《考古质疑》一书,内容涉及历朝史实、曲章制 度、文字训诂,诗词文章,而以考证史实为多。如考司马迁《史记》记事前后矛盾处,辨析中者,结论令人信服。大庆死后,好友建州郡丞叶 武子慷慨解囊,将《考古质疑》付梓,于宝庆二年(1226)问世,后收入《永乐大典》。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版,对今日考古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系大学文科古汉语专业、考古专业、古典文学专业的必读书。
10,何澹
何澹(1146~1219)字自然。县南上河村(今属兰巨乡)人。十八岁人太学。宋乾道二年(1166)中进士礼部第二人。历官秘书省正字、武学谕、校书郎、秘书丞、将作少监、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右谏议大夫等职。庆元二年(1196),同知枢密院事。不久,兼参知政事。任职期间,依附权臣韩侂胄,排除异己为伪党,立“庆元党禁”。数年后,澹有韬晦之意,于嘉泰元年(1201)七月力请辞职,奉祠禄闲居故郡近七年,未忘乡土建设。开禧元年(1205)奏请朝廷调兵3000人,疏浚处州通济堰,将木坝改为石坝;修筑保定村洪塘,蓄水灌溉2000余亩;修撰《龙泉县志》,开龙泉地方志之先河。嘉定元年(1208)以观文殿学士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嘉定十二年十二月病卒,终年74岁。著有《小山集》,收人《永乐大典》及现代唐圭璋编《全宋词》。《宋史》有传。
11,鲍由
鲍由(1085年前后)又名慎由,字钦止。县南廓人。少时随父在外。一日,同乡何琬(官至监察御史)在长沙宴会文士,慎由侍父赴宴。宾主命慎由即席赋画舫诗,立就,且有警句。宾客皆惊叹:“此郎他日定以文章显。”后从王安石学文词,又拜苏轼为师。元祐六年(1091)登进士。哲宗当朝召对,任工部员外郎。内外所至,颇有诗名。因犯庆元党禁,贬监泗州转般仓。历任河东福建路常平,广西淮南转运判官。又起用为员外郎。再因言事被罢官闲置。复用知明州、海州。终年56岁。曾注杜甫诗;有文集《夷白堂集》五十卷,汪藻作序,对其评价:“自黄鲁直、张文潜殁后,钦止之诗文独行于世,而诗尤高妙清新,每一篇出,士大夫之口相传以熟。钦止于斯文可谓毫发无遗恨矣!”《宋史》有传。
12,香菇祖师吴三公
原名吴煜 (1130—1208)。南宋龙泉县龙溪乡龙岩村人,相传是世界“砍花法”人工栽培香菇技术创始人。因其排行老三,后人敬称“吴三公”。他年青时常到县城担盐,路经凤阳山脚时,发现阔叶林里榆树上长满了雨伞状的菌蕈,十分鲜嫩可爱,他就采摘一些带到家中烧汤喝,味道鲜美,香气扑鼻,于是他就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香菇”,并带领村民上山采菇,吃不完就用炭火烘干,来年再吃。有一次,他用斧头砍去榆树上长满香菇的败枝,不久发现被他砍过的地方香菇长得特别旺。还有曾被他摇动过的树干,香菇长势更好,于是他就从这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发明了“砍花”、“惊蕈”种菇法,传之于世。
民谣曰 :“朱皇钦封龙庆景,国师讨来做香菇”,是说明洪武年间,处州香菇入贡,被朝廷列为佳品,国师刘伯温就向朱皇进贡说处州龙庆景三县菇民之艰难,朝廷要多加扶持。朱皇就将香菇生产的专利权赐给龙庆景三县人民,并封赠吴三公为“羹食公侯”。明万历三年皇帝又敕封为“判府相公”。后世菇民奉吴三公为“菇神”,并建了规模宏大的凤阳庙,设菇神之位,年年祭祀。
13,章溢
章溢(1314~1369)字三益,别号损斋。八都横溪村人。其和青田刘基,丽水叶琛并称处州三杰!元末,组织地方武装,助元将石抹宜孙在龙泉一带对抗农民起义。至正十八年(1358),授溢以龙泉主簿、浙东都元帅府佥事,皆辞不受。退隐龙泉与浦城交界之匡山。朱元璋克处州后,至正十年三月,溢与刘基、宋濂、叶琛同被聘用,于应天府(今南京)建礼贤馆待之。溢提出“唯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初授营田司佥事,巡行江东、两淮,推行按田分等纳税。任湖广按察佥事时,倡导分兵屯田。龙凤十一年(1365),升任浙东按察副使,巡视处州。溢以处州山多、田少、民贫,课税累重,奏准仍按旧额。浙东建造海舶,向处州征集巨材,溢力谏罢征。洪武元年(1368),任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因奔母丧,辞官归乡里。一年后卒,终年56岁。著有《龙渊集》。《明史》有传。
14,杨载
杨载(1271—1323)字仲宏。县南琉田村(今大窑)人。后徙蒲城,晚年定居杭州。精于诗学,与虞集、杨奚斯、范椁等齐名。叶子奇《静斋文集》称:“琉田杨仲宏,诗学之宗”。著有《杨仲宏集》行世。

⑺ 丽水曾经出现过哪些名人

前国家粮食部长章乃器。刘伯温 。叶绍翁。前国民党副主席陈诚。宋城老总黄巧灵。丽水市水花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水花。歌手东来东往。羽毛球世界冠军李玲蔚。金生丽水,艺数周郎”的画家周霖。石雕大师倪东方。
唐代有叶法善;宋代有龚原、管师仁、叶涛、鲍由、何澹、何执中、季陵、梁汝嘉、吴安国、祝公明、姜绶、龚楫、汤思退、王信、胡纮、姜特立、项安世;元代有郑滁孙、郑陶孙、周权、陈绎真、郑元佑、黄许、张进九、祝大昌;明代有周汉卿、胡深、刘基(刘伯温)、刘琏、刘璟、叶琛、章溢、祝昆、王景、叶希贤、李棠、叶钜、周南、潘辰、卢镗;清代有端木国瑚。

⑻ 丽水有哪些历史名人

刘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回
梅系,唐朝懿答宗李灌大中七年(865年)癸科进士,官工部尚书,因平击黄巢有功授金紫光禄大夫昭武军节度使
张玉娘,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代表作《游园不值》。
章乃器,救国会“七君子”之一,首任国家粮食部长。
陈慕华,共和国第二位女副总理,曾任人民银行行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陈诚,前国民党副主席。
李玲蔚,羽毛球世界冠军。

⑼ 丽水历史名人

刘基、汤显祖、卢镗、张玉娘、叶绍翁、杜光庭、何澹、范成大、吴煜(吴三公) 、陈言等十位生活在1911年以前的历史人物入选。

阅读全文

与丽水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