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宁夏盐池佟姓由来
佟姓,中国古代姓氏之一,姓氏源流说法不一。汉族的佟姓相传源于妫姓,出自夏朝末期太史终古。满族的佟姓,是佟佳氏的简称,是清朝后族的主要族群。一说源于锡伯族,托和尔秦氏。主要成名人物包括佟图赖、佟尚英哲、佟养正、孝康章皇后、隆科多、佟大为等人。
源流一
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末期太史终古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改义为氏。
源流二
历史上满族的姓氏,是以地名命姓的。满族先世居满洲佟佳,以地名为氏,称佟佳氏,后改称佟氏,清代佟国纲、佟养正即是。
源流三
历史上女真族的姓氏。汉族佟氏源出辽东,极早就出现与中原(宋-章凝《氏族名贤言行录》)。世代为辽之大族。明末为女真人借用为姓。此后混杂,编入旗内汉族,清代中原汉族佟氏为提高地位,纷纷与满族佟氏联宗。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源流六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宁夏盐池,源流五的可能性更大。
因为历史上确实有满族八旗军人来甘肃驻扎,雍正、乾隆直到嘉庆年都不断有满洲八旗来银川,甘肃平凉、庄浪的八旗驻军也归宁夏将军管辖。
不排除当时有满族伊尔根觉罗氏、佟佳氏、佟启氏、钮祜禄氏、栋阿氏,这些到现在简化为“佟”姓的满洲人来到此地。
如果家谱排字与上述几个老姓家谱排字相符与否,那就可以确定下来是不是满族人。
❷ 给我介绍一下佟家的历史 古代近代现代都要有
一、引言
佟姓是满汉亲融一系的大姓
多少文章论及佟氏家族史。
关于佟氏家族起源有不同说法:
1)古代人演化过来。听起勉强,不可考;
2)东北女真族土著居民繁衍下来。但《清史稿》中何以又有清帝“赐改”汉族“佟”姓为满族“佟佳”姓之说?
3)本是汉族原姓。可是清朝以前,在关内南北各地汉族聚集地几无佟姓记载,而关外女真族聚集地佟姓已成大姓、望族。
二、佟姓家族形成自关外东北女真族地域
1)中原地区形成一个汉族
秦始皇武力统一七国,建长城用以抵御匈奴等北方民族的侵扰,焚书坑儒,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朝朝代代的更替,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形成一个汉民族。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随着历史的变迁,由古长安城向东迁移至现在的中原地区。
唐朝之后,全国各地群雄纷争,国土割据,抵御北方民族侵扰的能力削弱。北方一些部落武力统一本民族,势力逐渐壮大,乘汉族政权碎裂薄弱之时,侵入并占领中原领土,施行统治。
契丹族在现内蒙古西部建大辽国,进而侵占现华北大片土地。后又有现东北地区女真族强大起来,进关南侵,打败辽国,割据燕(北京)云(山西)十六州,成为中国北方的统治者,是为金国。
2)金国实行移民政策,各民族大交流
北方民族原较经济落后。那时女真族多靠渔猎为生,居少定所,几无农业,每户无甚积蓄。金国统治汉族地区后,学习、效仿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 人文等制度和社会习俗。不同民族有了交流融汇。金国制定移民政策,把燕云十六州一些汉族民众,甚至还有汉族富户士绅,移居到女真族发祥地哈尔滨地区,带去进步的生产技术,发展农业生产,传播定居的文明生活方式。同时,金国又把女真族民众移居到汉族地区,有利加强统治,即现在所谓“掺沙子”。
蒙古族建立元朝,西征到巴尔干半岛,南征先灭金国,再攻占中国,直至中东阿拉伯地区。
3)蒙古灭金,女真族人返回东北
蒙古族建立元朝,西征巴尔干半岛,南征先灭金国,再攻占中国,直至中东阿拉伯地区。女真人被赶回关外。
蒙古族笃信藏传佛教。那时西藏地区由吐蕃国统治。吐蕃国长期同中原汉族交往深厚,如唐朝的“文成公主”故事。蒙古元朝特别邀请吐蕃国(即西藏) 的喇嘛充任随军法师。元朝中央设喇嘛为国师,大喇嘛为大国师,参与对征服的民族和占领的地区进行思想麻痹事务。国师们滥权处事,生活腐化,荒淫无耻。吐蕃国积极主动归属元朝一统。自元朝始,西藏地区便纳入中国版图。在元朝灭亡之后,汉族的明朝,满族的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时期,中央政府都有效 地领导和统治着西藏地方政府和领土。西藏从元朝开始,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直至今日。
4)一支东北汉族人创造了“佟”姓
女真族人在元朝灭金后,返回关外,休养生息,暗图再振。
移居东北的汉族人民本非流放,视为师傅,与当地女真族人民融合在一起,成为当地的积极建设者。有些还在当地被任命为地方官员,积极参与军政事务,变成有影响的人物和家族。
东北汉族和女真族两族百姓和官员中间关系融洽,自然就会有通婚现象。几十年、几百年下来,这里的一部分汉族人同中原地区汉族人有了不少的区别。 虽然东北汉族人传承了汉族文化,姓名使用汉文方块字,有黄种人相似的外貌,但他们血液中流有女真人或多或少的血液成分。这部分东北汉族人既关心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也关心东北女真族人民的命运。即使明朝时期,这部分东北汉族人也多把自己命运同东北地区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当女真族由部落逐渐走向统一民族并壮大起来的过程中,有些东北汉族人,可能他们有着不同的姓氏,甚至还有一些其他民族姓氏的人,认为自己这个社 会人群,应该为了“同”一家族利益、“同”一亲戚关系、“同”一社会地位,为了聚集“同”一社会集团,则在自己群体中官僚士绅的领导主持下,决定建立一个 “同”一姓氏的家族。在决定选择一个汉族姓氏后,反复斟酌,再次选择这个“同”字。但“同”字在汉文中意义甚多,太俗,又不能标示东北汉族人的特性。最后 决定自己创造一个“汉字”。
这个汉字应该:
A)显有“同”的成分,便取其读音“TONG”;
B)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冷、寒“冬”最长的地方,取“冬”字其意,显示东北汉族特性,“冬”音(DONG)和“同”音(TONG)有相同的韵(ONG),可选入造字;
C)必须加入其他边旁,转(DONG)音为(TONG)音。汉族造字,常把汉族姓加立人旁(亻)。
综合三个要点:亻冬(TONG),这个汉姓“佟”就在东北女真族地区产生了!
新生的,便有生命力,聚集,繁衍,有经济基础,有社会地位,自然发达成东北地区的大姓、望族。
三、清帝赐满姓“佟佳(TONGJIA)”给佟图赖一家
1)佟是汉姓,方块字。
“佟佳(TONGJIA)"是由满文赐姓(TONGJIA)[暂用拼音]翻译成汉文的;就像清帝姓“爱新觉罗”,这种汉文写法是由满文翻译过来的一样。满文不是方块字。满文是满清政府进关前,邀请新疆维吾尔族文字学者创建的。在故宫里很多碑匾上汉文旁边扭扭曲曲的文字就是满文。满族信奉藏传佛教,请维族学者创满文,都表示出不服汉族统治,有离心意向。
满文(TONGJIA)是根据东北汉族对姓的表达法转过来的。现在东北、甚或北方还流行问“你哪家的?”回答:“老李家的。”“老佟家的。”满文(TONGJIA)之音来自汉音“佟家”。当满文(TONGJIA)再翻译回汉文时,“佟家”的“家”字在汉文中太俗、太汉化,便翻译成雅气的、满族味儿的“佟佳”,一看就像满族姓。
2)赐满姓“佟佳”给佟图赖一家是怎么个故事?
根据《清史稿》记载 ......
注意,《清史稿》虽称“稿”,却为史学家们公认是清朝正史,与其他各朝正史,如《明史》、《元史》、《唐史》、《汉史》等等同等重要,统称《中华廿五史》。
话说《清史稿》记载:
传说古时哈尔滨附近有三姐妹,小妹伶俐漂亮,一日走路时误踩中一个男人的脚印,便怀孕了,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女真族爱新觉罗氏的祖先。
爱新觉罗氏在明朝时期领导本部落统一了女真族,在东北地区再次建立政权,仍称金国,史书称为后金。
后金不服明朝的统治,拒奉贡献。又有意摆脱女真人曾向汉人称臣之辱,改女真族名为满族,改金国为清国,这就是满清。满清上层领袖精明豁达、深谋远虑,知晓要成帝业,必须同汉族精英深交,虚心请教汉族统治的军政韬略,诚心地策谋夺取中原的宏图大计。并定下以汉治汉的深谋大略。东北汉人及后来汉人多是衷心拥护。到努尔哈赤时,声势更大。
满族的皇族多与其他民族通婚。皇太极取蒙古族女为妃,即著名的庄妃。
顺治帝选妃,选中佟图赖之女为妃。因已属皇亲,特赐佟图赖一家“入满族”,赐满姓“佟佳(TONGJIA)”而弃汉姓“佟”。
佟图赖之女称佟佳妃。佟佳妃生玄烨,即后来的康熙大帝。可惜佟佳妃不受帝宠,忧郁神伤,体弱多病,廿四岁时便弃子仙逝。
佟佳妃有二兄,佟佳国纲,佟佳国维。均封一等公。国维有女,又被康熙点选为妃,亲上加亲。现代文明不允许这样的姑舅亲婚姻。
满姓“佟佳”的产生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佟佳”既然是皇帝恩赐,佟姓家族中多因此改满族姓佟佳(TONGJIA),特别是佟氏家族中的官僚、士绅、富户。
对佟佳图赖赐有封地,在鸭绿江畔。封地上有一条小河,随地主佟佳氏之姓改叫佟佳江。我在教育家佟振家的藏书《中国大地图册》中看到过。
四、满清定都北京后,奖功臣,实行“圈地运动”
1)满清统一中国,定都北京
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攻进明朝首都北京城。明崇祯皇帝绝望自缢,吊死煤山,就是景山公园中景山最东边山脚石阶旁的一棵树上。李闯王的军纪差,欠对起义将领的约束,抢劫烧杀不禁。山海关明朝守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留住在北京城,被李自成的起义将领抢占。消息传到山海关吴三桂耳里,大大激怒。他献关邀请满清军队入关剿灭李闯王,为崇祯帝报仇。
满清军队打着为明朝崇祯帝报仇的幌子,攻陷北京城。农民军向南溃逃。满清军队借势继续追击。明朝官军望图阻止清军南下,但已成势不可挡之形势。直至清军攻占明朝全境,明朝灭亡。
满清政府平定全国,迁都北京,大势已定。
2)顺治皇帝奖赏功臣,实行“圈地运动”
什么是圈地运动?
满清皇帝把明廷的官地没收后,赏给打天下有功的文臣武将。地少不够分赏,便扩大对明朝官吏的私有土地进行没收分赏。此项没收官地和私地再分赏功臣的措施叫圈地运动。那时土地就是财富。
可以想象,没收土地的范围越来越大,很多一般地主也被“圈地”。圈地运动时间长了,范围大了,受圈的土地面积广了,在汉族中不满、反抗的情绪逐渐增强扩大。清朝皇帝得报之后,就赶快把圈地运动到此为止,不再进行。
3)“佟佳”氏圈地在丰润县
皇舅佟佳国维任内大臣,封一等公,管内务府的两个军旗,其中一旗为镶白旗。
佟佳氏圈地在丰润县,属镶白旗。
丰润县大坡庄佟氏家族便是这支镶白旗佟佳氏的后裔。教育家佟振家先生曾说过,他的一家属镶白旗。
4)进关满族人多流行取个汉名
满族一统中国之后,满族人在关内生活在汉人中间,为了工作和生活方便,除了应该学习汉文汉语,大多还取了一个汉名。
佟佳氏很自然地便恢复了佟姓。我们知道,佟姓是汉姓,那是满清进关以前,在东北地区。进关以后,中原地区汉人和汉人社会过去没见过这个佟姓,满清统治后才有。再说姓佟的,又都是皇亲国戚大官,自然而然地把姓佟的人当成满族人。佟姓自然演化成满族姓。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满族人受到压力。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佟姓家庭有报写汉族的,有报写满族的。现在住东北地区佟姓家庭多报写满族。在中国其他地区还是有报写汉族的,有报写满族的。
❸ 历史上佟氏出现名人吗
你好。以下佟氏名人仅供你参考:
佟养性:明末清初将领
佟图赖:清代将领
佟国纲:内清代将领
佟国维:容清代大臣
佟世南:清代词人
佟麟阁:抗日将领
佟铁鑫:歌唱家
佟大为:演员
佟丽娅:演员
佟文:奥运会柔道冠军
佟健:花样滑冰运动员
❹ 蒙古族佟姓的起源在哪里(
佟姓也是满族“八大姓”(佟、关、马、索、齐、富、那、郎)之首佟佳氏。清朝时,根据族谱的记载,佟氏的祖先本系满洲,(努尔哈赤等女真贵族亦以佟为姓),世居佟佳地方(佟佳就是现在辽宁省境内佟家江,鸭绿江支流之一,佟姓聚居于此,又称为佟家江或佟佳江,现名浑江),所以才以地为氏。满族的那拉、伊尔根等姓氏亦如此。但据中原佟氏家谱记载,辽东佟氏跟中原佟氏同源,都是金代女真夹谷氏后裔、早已汉化。唯辽东佟氏因迁回辽东,在后金建立前又嫁女与努尔哈赤,被归入汉军中。而后康熙年间,已成为当朝皇帝母族的佟佳氏上书声明本族源出女真。康熙便批准其抬旗入满洲。这一支佟氏比较发达。有专家根据满洲、锡伯族中的佟氏家族史认为佟姓是满-通古斯语族的固有姓氏。
佟姓名人
佟万:在《北燕录》记载明朝后期辽东有此人,以文著称。
佟国纲:清朝康熙年间人,满洲镶黄旗,一等公爵都统,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舅父,太子太保佟图赖(三等精奇尼哈番,满语子爵)长子,孝康皇后之弟。曾于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索额图一同与沙俄订立《尼布楚条约》,保护了清朝的北部边界安全,其后在清朝政府对准噶尔部噶尔丹部的战争中谇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境内。
隆科多:(?—1728),清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佟国维之子。康熙年间授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雍正年间授吏部尚书加太保衔。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表弟,雍正帝舅父。康熙临终,隆科多宣布康熙遗诏,使雍正帝顺利继位。曾参于清政府与俄国的北方边界谈判,维护了清朝当局的利益。后于雍正三年(1727)被处永远禁锢于畅春园,次年死于禁所。
佟麟阁:(1892-1937)中国国民党上将,满族,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29军副军长 ,1937年7月28日北京南苑阵亡。
佟铁鑫:辽宁省锦州人,满族,1958年出生。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空政歌舞团独唱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佟大为:辽宁省抚顺市人,满族。1979年2月3日出生。上海戏剧学院2001届本科毕业。主要影视作品有:电视剧《婶娘》,《少年包青天》,《海洋馆的约会》,《世纪人生》,《玉观音》,《一网情深》等;电影《我爱你》。2005年成为抚顺旅游形象大使。
佟文:中国女子柔道运动员。
佟健: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
❺ 贵州历史抗战佟姓名人
佟姓多是满族人,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ohercin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为佟氏等——《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你看以看下贵州满族聚集的地方
❻ 我姓佟是江苏徐州大庙人我想问我的祖先是谁是属于那个旗
据有关资料,佟姓起源有三:一、源于夏朝,为太史终古后代。汤王伐夏桀,原夏朝太史终古为人贤德,汤王遂招其入商朝。终古归商后,其子孙去丝为冬,又加人旁改为佟姓。二、满族先世居满洲佟佳,满族的姓氏多是以地名而命,佟佳氏既是由地名而来,后改称佟氏。三、得姓始祖为女真族。据《姓氏考略》记载,这个复姓出于金代女真“加古”部,后讹为“夹谷”。女真语中“夹谷”的汉译为“佟”,佟姓是女真人使用汉字为姓的一个大姓,世代为辽之大族。 从佟氏的发展考查满汉关系,颇有典型代表性。清代中原汉族佟氏为提高地位纷纷与满族佟氏联宗,八旗制度形成,佟姓是最早具有旗籍的大姓之一,满军八旗、汉军八旗中都有佟姓首领。故而佟姓中有满族也有汉族。 (一) 迁徐始末: 徐州佟姓来源于辽东佟佳氏。据族谱记载,“元兴以国亲入关,累仕元朝,世代相袭。”元亡之后,佟姓退隐徐东二十里,栖身于古庙,时称徐韩庄,后又几易其名,改为佟村。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佟国纲(清朝康熙的舅舅,一等公爵,满洲八旗统领)的后人南迁后下落不明的一支。清代佟姓是清皇族之外的第一大家族,七个皇帝都先后重用佟氏家族成员,仅在《清史稿》中立传的佟姓重臣就有八九位,因而有“佟半朝”一说,人丁兴旺的佟姓渐渐从徐州佟村繁衍至贺村、佟台、邳州、沛县佟场、睢宁等地。徐州佟姓为辽东佟姓一支,应属满族无疑。初来徐州隐居的佟姓被人称为“鞑子”,据说原属正黄旗,但很快汉化,加之历史汉族与女真族的积怨,一些佟氏后人就不再强调自己的满族身份,特别是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等资产阶级先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很多人就改为汉族了。 (二) 谱牒研究: 来自辽东的徐州佟姓郡望为辽东郡,因辽古属燕地,故而奉“燕禄堂”为堂号。由于佟氏迁徐年代久远,又经历了改朝换代和“文革”运动,早先的族谱已经迷失。1991年徐州成立“佟氏族谱重修理事会”,新谱于1993年8月修成。谱中增定20个班辈子:继本昌大廷 光振存元庆 宏开传景彦 新学儒为常。另有备用的20个字辈:德尊道广瑞,义惠和宁方,树润明恩卓,忠清冠华良。 (三) 风物故迹: 徐州东贺村佟家大院,有300多年历史,规模最大时是四进院子,文革初期破四旧给毁坏的差不多了。 (四) 佟姓人物: 简单说一下徐州的,佟於久1908年参加同盟会;佟兰昌是苏北最早的党员之一;佟本贞名字刻在南京明孝陵无梁殿;佟苏丹二中第一任校长等等多不胜数。
❼ 满清 姓氏
满洲八大姓氏
辽东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现今仍是满族人民集居的地方。在辽东诸多的满族姓氏中,满族集居地人民通常将佟、关、马、索、赫、富、那、郎八个满族姓氏,推崇为陈满洲著姓,同时又将其俗称谓“满洲八大姓”。然而,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他们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
查寻辽东满洲八大姓的姓氏起源和演变,是研究满族社会发展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满族谱牒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它将对满族早期的社会诸方面状况提供有力的历史依据。仅就上述因由,本文将辽东满族望族中的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过程,做一探析,并请方家斧正。
满族的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演变频繁。 “满洲虽始有定性,后皆指名为姓。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在近代冠、改汉字姓中,亦是如此。《养吉斋丛录》记有: “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满语,或用汉文;用汉文,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以其与满语混也。”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清代中后期满族各氏族在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过程中,出现了极不规范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连封建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也感到震惊,不得不下达如下谕旨:“八旗满洲、蒙古有姓氏,乃历年既久,多有弃置本姓沿汉习者。即如牛呼纽氏,或变称为郎姓,即使指上一字为称,亦当曰牛,岂可直呼为郎,同于汉姓乎?姓氏者,乃满洲之根本,所关甚为紧要。今若不整饬,因循之久,必将各本姓遗忘,不复有知者。”然而,统治阶级的震惊与整饬,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束缚满族各姓氏冠汉字姓与改汉字姓的作用,甚至在皇室宗族内部,不规范的冠以汉字姓的事例也在出现。清太祖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满姓为爱新觉罗,但在这一时期,有一族支竟取汉字溥字为姓,一直沿用至今。在这种不规范的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的民族文化融合中,辽东满洲八大姓也在上述前提下,分别由原来的满洲姓氏分别冠用和改用了汉字姓,姓氏为:佟、关、马、索、赫、富、那、郎沿用至今。
佟姓宗族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关于清初佟佳氏,《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对佟佳氏成员佟养正做了如下记载: “佟养正,镶黄旗人,世居佟家地方。其祖达尔汉图墨图于明时,同东旺、王肇州、索胜格等,往来近边贸易,遂寓居开原,继迁抚顺。”在史料记载中,明末清初佟姓为佟佳氏,是以地名佟佳为姓氏的,而其氏族成员多有进入明边进行贸易之人。作为以地为氏,是明代女真人冠用姓氏的一大特征,他们是处于不断地迁徙及渔猎采集生活中的需求,而以栖居地为姓氏的,诸如觉尔察氏、章佳氏、索绰罗氏等都是如此。但这些姓氏是出现在明代的女真姓氏,其以地为氏的范畴近似于今日的佟家村,章家堡等近代以姓命名的地名相仿佛。但是,这些自明代以后所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其所用姓氏并非是他们氏族的原始姓氏。
在明代中期以前,据朝鲜《龙飞御天歌》记载:“女真中有夹温一姓”。经史料查证,夹温是远在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亦是夹谷姓氏的谐音。夹谷是金代一个较大的女真人著姓。《金史·列传》中有十数位夹谷姓氏之人载人传记之中。如:“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桓笃人也。姿壮雄伟,善骑射。皇统八年,袭祖驶达猛安”。 “夹谷衡,本名阿里布,山东西路猛安益打把谋克人也。大定十三年,创设女直进士举,衡中第四人,补东平府教授。”关于夹谷这一姓氏, 《金史·国语》注释为:“夹谷曰仝”。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这一姓氏历史上,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先世应用过,史料亦有记载,如“依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童凡察、童叫场、佟塔失、佟努尔哈赤”等。从上可知,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后裔,冠用汉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均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夹谷姓氏。
关姓宗族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尔佳氏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满语kor,汉译为“馆”, “阁”之意,亦可译为:“住所”之意。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宗族改用汉字姓关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早在清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创业之时,今日满族关姓的先世瓜尔佳氏成员即投身在后金政权的一统大业之中。后金时期,氏族中许多成员为有清一代的开国元勋。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封为辅政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早在1588年与父索尔果一道,亲率所属苏完瓜尔佳部五百户归附。费英东在后金政权初创时期,勇猛善战,屡立战功,被授于一等大臣。此外,尚有图赖、刚林等诸多瓜尔佳氏族成员成为有清一代重臣,并以其卓著的业绩而名垂青史。
瓜尔佳氏是以地域而命名的姓氏,这一姓氏的应用,由明伊始直至清初。瓜尔佳氏部分史料亦有称之为哈尔佳者,但二者之间只是谐音上的变化。远在明代以前,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是由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古里甲姓氏演变为瓜尔佳姓氏的。其姓氏演变,已在清代乾隆年间钦定修撰的《满洲源流考》中得到证实。古里甲姓氏在金代史料中屡有记载,《金史·列传》第四十九记有: “古里甲石伦,隆安人,以武举登第。”从金、元时期的姓氏古里甲到明清之际的姓氏瓜尔佳,显然从读音上即可发现,是由音移变化而形成的。但在金代,古里甲作为女真人的氏族大姓,《金史·国语》注释为:“古里甲曰汪”,即译汉字姓为汪姓。追溯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历史上最初生活在黑龙江及松花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部族数经迁徙,而分居在东北各地。但作为瓜尔佳部族的原始居住地,据清史学者李林先生考证,“原是辽代五国部辖地,金代改称胡里改部,即今日黑龙江依兰县境内”。而今日辽东的瓜尔佳氏后裔,则是南迁中迁至辽东的,氏族后裔所用的瓜尔佳姓氏是于迁徙居住中,以地为氏而形成的姓氏。由古里甲至瓜尔佳音移上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历史上,辽东关姓宗族的姓氏演变应为:金、元时期,古里甲(汉译汪姓);明、清初,瓜尔佳;清代中后期至今,关。而关姓则属于改用汉字姓所用的一个姓氏。
马姓宗族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由于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所以极容易产生源流上的混淆。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原汉族马姓氏族。他们在加人满族民族共同体编入汉军八旗后,也和满洲八旗各氏族一样,撰修族谱,并在族谱撰修过程中,将其马氏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马佳氏,使世人难以区别谁是女真人后裔,谁是中原汉族人的后裔。
满洲八旗中女真人后裔的马姓宗族,清代前期,他们的氏族姓氏为马佳氏。是以地名命姓氏的一个宗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记有:“马佳,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绥芬、马佳及各地方”。在人物传记上,史料对马佳氏的先世多有记述。“赫东额,镶黄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国初,赫东额同亲弟尼马禅率满洲五十五户来归。” “罗尔机,正红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其子罗多理原任护军校。”由此可知,满洲八旗中的马佳氏氏族,是清代中期以后冠汉字姓马姓的一个氏族。他们冠姓时,是在原女真姓氏马佳的称谓中,取其头一字马字为姓而形成了形似汉姓的马姓姓氏。
在满族社会发展史上,马佳氏仅仅是清代中前期至明代的马姓氏族先世的姓氏,并已从相关的史料中得到佐证,是出自地域而冠之姓氏,对此,《马佳氏谱书》亦有记载: “我马佳氏发源于满洲马佳地方,世居嘉理库城。”可是,在此以前,史料记载中并没有出现马佳氏这一姓氏,据《马佳氏谱书》族源记述:“原夫我远祖,所自出实与费莫氏之先,同属一源。会遭家难,播迁于嘉理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马佳、费莫实为同族”。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女真人马佳氏这一姓氏的出现,是由宗族遭受灾难而拨出一支择地另居后产生的。这一支的原姓氏应是金、元时期的费莫氏。费莫氏据《满洲源流考》记载:“旧时称作裴满氏。”《金史·国语》记有: “裴满曰麻。”即金代的女真裴满姓氏,汉译为麻姓。这样,金以后,今日辽东满族马姓宗族的姓氏演变为:金、元时期裴满氏(汉译麻姓);元末明初费莫氏;明至清代中期以前演变为马佳氏;清代中期以后音移冠用汉字姓马姓。
索姓宗族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索绰罗氏。《索绰罗氏谱书》记载,其氏族“原居长白山一带,在康熙年间分迁至辽东岫岩、兴京一带”。然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却又记载为:“索绰络氏,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辉发及各地方。”辽东地区索氏的先人松果托(松吾突),清初史料多有记载: “松果托,满洲镶红旗人,世居辉发地方,国初来归。以闲散白身身份随军入关。至山东,梯攻临清城,率先登城,授骑都尉。定鼎燕京时,从征山海关,击败大顺军马步兵二十万众,叙功加一云骑尉,三遇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此后,其子孙相继承袭数世。”根据史料所记载,辽东索绰罗氏的先世原为海西女真人,他们随海西女真人的数次迁徙,由松花江流域来到辉发河流域。 “国初来归”并人建州女真的具体时间应是1607年,努尔哈赤统一扈伦四部收复辉发部时归来的。他们氏族在迁徙前原居住地在松花江下游,即明代呕罕河卫、肥河卫、兀者卫等地,是于明代中期定居在辉发河流域的。并在这一时期以地为氏,冠称索绰罗氏的。
据《满族宗谱研究》一书考证,索绰罗氏在明代中期定居辉发河流域以前,其先世为黑龙江尼玛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卫、呕罕河卫的女真人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与尼玛察氏同宗。尼玛察在女真语中是尼玛哈的转音。尼玛哈在金代属于女真尼庞古部,其姓氏为尼忙古氏,金代译汉字姓为鱼。应当指出的是,远在金代的尼忙古汉译为鱼,今日的满语尼玛哈nimaha,汉译也为鱼,语意上没有变化。结合上述,索绰罗氏族的姓氏演变,由金代起,先后沿用了尼忙古氏、尼玛哈氏、益得里氏、索绰罗氏,而最后以多音节姓氏的第一字索字冠用了汉字姓,沿用至今。
赫姓宗族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是由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之间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 “赫舍里,原系河名,因以为姓。”赫舍里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迁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元末明初之际赫舍里氏先世随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开始了迁徙。迁徙中,他们先后迁徙到缓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最后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
赫舍里氏氏族定居苏子河、浑河流域后,在清前为后金政权的缔造,氏族成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硕色巴克什,正黄旗人,穆瑚禄都督第七子,特赫纳之孙也。国初偕其弟希福巴克什来归,太祖高皇帝以硕色兼通满、汉及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命在文馆行走。其子索尼,亦兼通满、汉、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由头等侍卫授吏部启心郎。三年考绩,所任称职,授骑都尉,随大军征讨,所向有功。”,清前赫舍里氏从其迁徙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得知,这一姓氏是于明初而冠用的。在此之前,他们的先世应追属为金代女真纥石烈部人。在元末明初的迁徙中,其部族分居在今延边布尔哈河、汤旺河、陇乌河流域。金代纥石烈部族人,姓氏为纥石烈氏,是以部为姓的。纥石烈氏,译汉姓为高姓。纥石烈一姓,《金史·列传》记载:“纥石烈恒端,西南路忽伦宋割猛克人,袭兄银术谋克。泰和伐宋,充行军万户,破宋军两千于蔡州,加宜武将军。自寿州渡淮,败宋步骑一万五千于鹞子岭,遂克安丰军。”
从金代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女真纥石烈氏早在金代就已是一个族众繁多的氏族,并由于族众庞大,远在赫舍里氏宗族冠用赫舍里这一姓氏以前,即有其他族支纥石烈氏中冠用新的姓氏分离出来,由纥石烈氏冠用汉译高姓的一支,即是这样分离出去的。至此,今日辽东满族赫氏宗族的姓氏演变分别为:金、元时期,纥石烈氏(译汉字姓为高姓);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赫舍里氏;清代后期至今,赫氏。
富姓宗族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
早在明代中期以前,今日富氏的先人在迁徙中,曾经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县境内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有: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代以前的迁徙足迹,他们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逐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处。
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代的女真大姓,亦是金代的望族。《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族中成员的传记。“蒲察琦,本名阿怜,字宗卿,棣州阳信人,试补刑部掾。” “蒲察鼎寿,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钦怀皇后父也。赋性沉厚有明鉴,通契丹、汉字,长于吏事。”蒲察氏在金代,据《金史,国语》注释: “蒲察曰李”,即汉语译为李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富姓(傅姓)的姓氏演变,从金代起即产生音移变化,而没有产生译意上的变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全部演变过程。
那姓宗族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
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纳拉氏是以其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史料对纳拉这一姓氏的记载为:“虽为一姓,各自为族”。这样,史料的记载就证实了明代纳拉氏姓的女真人,并非同一宗族。
辽东的那氏满族宗族,是以氏族宗谱中所载,以一世祖纳齐布为祖先的纳拉氏后裔,即明代中后期的哈达、乌拉两部纳拉氏氏族。除此以外,在海西女真其他部中的纳拉氏氏族,与此部纳拉氏氏族,并无血缘关系连带。如辉发部纳拉氏在辽东《纳拉氏谱书》中将其姓氏的冠用业已说明。“辉发部先世,原系黑龙江东海岸窝集部尼玛察地人。本姓依克得里氏。其始祖昂古理、兴济理二人,自黑龙江载木植主获利,移迁于察鲁居焉!察鲁地有扈伦国纳拉姓噶杨阿、图莫图二人平素结好深厚,俱由察鲁移居张地,四人聚约修睦,昂古理、兴济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纳拉。叶赫部先世系蒙古人,姓土默特,始祖兴恳达尔汉,奉明国成祖皇帝之命,率其部民兵等,卫守东省开原界此北围场,遂灭扈伦国。张地所居的纳拉姓部寨屯村,因据其姓。”
从上述资料记载中,民间纳拉氏存藏的史料已将纳拉氏的宗族血缘关系阐述清楚,即海西女真四部中,辉发与叶赫两部的纳拉姓氏族,与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氏族先人,不属同宗。由史料记载中可以得知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先世,原居住地为黑龙江中下游,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迁徙,于明末迁至兴京地区。
明代时期的纳拉氏氏族姓氏是由音移变化而来的。这一姓是纳兰产生的音移变化。在此之前,金、元时期女真的纳兰姓氏为纳刺姓,部名为纳喝。纳喝部在历史上曾居住在今吉林省叶赫河流域。而在金代,纳刺氏的女真姓氏汉译过来为康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那氏的姓氏演变,一直是沿用原始姓氏音移的方式演变下来,直至清代中期冠汉字姓至今。
郎姓宗族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时间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是由纽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
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一代,纽祜禄氏氏族成员, “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
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其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
金代,纽祜禄氏的姓氏为女奚烈氏,据《金史·国语》记载: “女奚烈日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姓。在清代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由上述记载中可见,今日郎姓的姓氏,在历史上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的变化,而是自金代起即汉译为郎姓。远在金代,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又,“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金代,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
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清代中期以前满族的姓氏,除沿袭了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外,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所载录的满洲姓氏,大部分采用了以地为氏的冠姓方式,在现居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也没有超越这种范畴。
在满族氏族沿用金、元时期的姓氏过程中,由于在历史各个时期受到社会环境发展的诸方面因素影响,几乎全部原始姓氏发生了谐音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与所处社会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女真人的原始姓氏多为复合音节的女真语词组,在女真语言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中,其语音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至清代初期,由于受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语音变化程度更为加剧。但变化的结局,仅仅反映在语言音节的谐音上,并没有在语言本质上产生变化。反映在对照金代有史记载的女真姓氏上,各姓虽然在自金以后的历史岁月中,多有随地命姓而脱离原氏族姓氏者,诸如八姓中的佟佳、瓜尔佳、马佳、索绰罗、赫舍里、富察、纳拉及纽祜禄氏,但这些以地为姓的姓氏多有和原始姓氏谐音相沿之处。
在女真人以地为氏的命姓中,尚有部分满族宗族,由于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将本支的姓氏从满语中汉译过来,加以沿用。这类汉译的姓氏,早在金代即已出现,并一直发展着。由金代女真姓氏中译成的仝姓,古里甲译成的汪姓,裴满姓译成的麻姓,纥石烈姓译成的高姓,蒲察姓译成的李姓,都证实了这一点。
辽东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满族人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金、元时期起,满族先世姓氏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宗族内部血缘集团产生的裂变而出现的新的姓氏上看,满族及其先世在姓氏上的演变过程错综复杂。早在金、元时期,清皇室的先世一直为夹谷姓,泽译仝姓,而至明末却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马佳氏的先世由甫亦莫氏改称费莫氏,此后又以地为氏冠用马佳为姓。从而使部分姓氏的出现,发生了随意不规范化趋势。在清代中期以后满族各氏族汉字姓和改汉字姓中,这种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更为不规范。纽祜禄氏各支在冠汉姓时,其姓氏早在金代就已汉译为郎姓,而在这一时期,有的族支却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改汉字牛字为姓。索绰罗氏除以原姓第一音节索为姓外,部分族支改用汉字曹字为姓,诸如此类甚多。
在满族姓氏演变过程中,随名姓也对满族姓氏演变曾经造成了许多障碍。随名姓氏使人们一时无法剖视其姓氏的历史本来面目。如:纳拉氏中的辉发部纳拉姓的随姓问题(前文已略述),如果不通过民间谱书资料进行佐证,是无法查寻这一姓氏源流的。在清代中前期,由于满族民族共同体处于鼎盛发展时期,至使许多中原汉人和其他民族成员加入到满族民族共同体中。部分汉人被编人到汉军八旗之中。这部分汉军八旗氏族,有的在编撰宗族谱书时,有意的将本宗族的姓氏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加以称谓。如李姓改称为李佳氏,康姓改称为康佳氏,马姓改称为马佳氏,连明代降将尚可喜在修谱时,也将本宗族的姓氏改称为沙各达哈拉。满族民族共同体中的汉军八旗部分宗族,除在这一时期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外,许多宗族在先世源流上也加以附会,多将自己的先世溯为女真氏族成员,使世人难以辨别其姓氏的缘尾。
综上所述,在辽东满族人民集居的区域,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上姓氏演变称谓不同,而所泛指的满洲八大姓氏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将佟、关、马、索、叶、富、那、郎列为八姓。还有的地方将叶姓换成齐姓加入到八姓之中称谓。然而,本文所提及的八个姓氏是辽东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姓氏,亦是由金代女真人后裔而形成的八个满族宗族,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他们可以直接涉猎于满族先世的渔猎采集及迁徙生活,揭示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最终体现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历史结果。
[马佳]
拼音---Majia
名人---马佳图海, 马佳升寅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氏。
[佟佳]
拼音---Tongjia
名人---佟佳扈尔汉, 佟佳隆科多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佟氏。
[富察]
拼音---Fucha
名人---富察额色黑, 富察额师泰, 富察托庸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富、傅氏。
[费莫]
拼音---Feimo
名人---费莫温达, 费莫温福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麻氏。
[瓜尔佳]
拼音---Guaerjia
名人---瓜尔佳费英东, 瓜尔佳鳌拜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尔嘉,后改汉姓为关、白、石、(包)鲍、汪等氏;近人关天培、关向应,即属其族裔。
[钮祜禄]
拼音---Niuhulu
名人---钮祜禄额赤, 钮祜禄穆克登布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郎、钮氏。
[索绰络]
拼音---Sochuolo
名人---索绰络德保, 索绰络景星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式之一,后改汉姓为索、曹氏。
[依尔根觉罗 ]
拼音---Yeargenjeilo
名人---依尔根觉罗阿山, 依尔根觉罗穆精阿, 依尔根觉罗鹤年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赵、伊、佟等氏。
Posted
❽ 姓佟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佟养性(?-1632年),佟佳氏,清初大臣,先世是女真族夹谷部后裔,世居佟佳专,以地为氏。属
佟养真(1577—1621),女真族,世居辽东,后来投降了努尔哈赤,编入汉军八旗,在对明朝的征战中立下战功,后因避讳清世宗胤禛之名讳,清方史书改称其名为佟养正。其孙女佟佳氏又成为顺治帝的皇后,康熙帝的生母。
佟图赖(1606-1658),初名佟盛年,本属汉军镶黄旗,因功封一等公,领汉军正蓝旗旗主。佟养真之子,康熙皇帝的外祖父。卒于顺治十五年,赐祭葬,赠少保,仍兼太子太保,谥勤襄。
佟国纲(?-1690年),佟佳氏,清朝大臣,隶属满洲镶黄旗,太子太保佟图赖长子,孝康章皇后之弟,康熙帝之舅。康熙元年(1662年),袭三等精奇尼哈番,授内大臣。
佟国维(1643年六月初十—1719年)清朝外戚大臣,佟图赖次子,孝康章皇后幼弟,康熙帝之舅,孝懿仁皇后之父,满洲镶黄旗人。顺治年间,授一等侍卫。
佟世南
字梅岭,清满洲(辽东)人。康熙临贺知县,善填词,长于小令,修辞婉丽,意境幽美,曲折含蓄,词风与纳兰性德相近。著有《东白堂词》、《鲊话》、《附耳书》等。
❾ 历史上的佟姓名人
佟湘玉 。
❿ 清代汉族王公八大姓前人分别都是谁清代入关时有什么功绩
清代满汉关系论略—— 兼考曹雪芹母姓佟佳氏 近年来的影视片的情史题材十分风行,而观其水平质 量,大抵是无聊的“戏说”,庸俗的编造,还有不通清史之人妄行歪 曲历史人物与事实真相,影响巨大,而史学界对此不置一词,深感可 异□考论清史,满汉关系是一大课题。这种关系,包括族别、旗别、 血统、婚姻、政治等多个层次,它们错综交织,似可分而不可分,欲 合而又畏合,畏合而又倡合,纷纭矛盾,非一言可了□以佟氏为例而 考满汉关系,可谓之为具有典型代表性□曹寅之父名玺,祖名振彦, 曾祖名世选。本宋初武惠济阳王曹彬三子曹玮之后;其上祖因宦而落 户江西南昌,其后人一支于明永乐间北上卜居京东丰润。其后,迁来 兄弟二人之弟弟一支又迁往辽东铁岭卫 清代的满、汉关系十分复杂而又非常重要,应有专著论述;本文 只拟从一个侧面来观照这一课题的某些微妙内情与影响,而此影响是 应该得到正确学术认识与文艺表现的。篇幅有限,粗叙概略,举其著 例,取其易为人晓,不作太多的“学院派”征引的论证形式,读者鉴 之。 【一】考论清史,满汉关系是一大课题。这种关系,包括族别、 旗别、血统、婚姻、政治等多个层次,它们错综交织,似可分而不可 分,欲合而又畏合,畏合而又倡合,纷纭矛盾,非一言可了。是以考 史论事,切忌简单、概念化。 从实际看,从一开始,满汉即是不可分割的。明代建州女真(满 族),本来就是国家的一部分,封官授印,部落首领是以“为大明守 边”的身份职责自居自豪的。后来起而攻明,声言“七大恨”,则明 廷的腐败有以激怒之,也不能全以“借口”论事。但最早满军之陷城 据地,肆意烧、杀、淫、掠四大罪行,以致造成民族仇恨,又须由残 害汉人者负责。 再者,迫降、诱降的汉官明将,原为对敌一方效力,但努尔哈赤 之时待汉人十分苛酷轻贱,降金者难以忍受,多谋逃脱反正。稍读清史传,尤可看“二贝勒”阿敏,对略微进言诉说拟求公平 的降官,辄加辱骂,以“杀”为威胁之词,可窥一斑。 这种情况,直到皇太极(本名阿巴海)嗣“汗王”之位,即自“ 天聪”年为始,方才改善。皇太极不愧“英主”,知重汉人,否则难 成“大业”———此义已为历史证明不虚。因是方得“定鼎中原”。 【二】在这些汉人中,有一家佟氏,在研讨满汉关系中,首先要 注意这个氏族。章太炎先生早年作《满洲考》,同时就附有一篇《佟氏考》,即 此可知佟姓对清史的重要性如何了。 以佟氏为例而考满汉关系,可谓之为具有典型代表性。佟氏本辽 东旧旗,章先生的考证是:佟字虽不见于许慎的《说文解字》,但他 是古文字训诂大师,能于古韵书中找到此字,注为姓氏,又证明早在 这时,即有辽东佟万以能文著名;到了明代,佟氏服官者更非止一人。 即以《明实录》为例,佟姓事迹甚多,如天顺、成化年代之佟昱,官 至开原三万卫的指挥佥事,是为边防之要职。其他不能在此备举。总 之,佟氏本系汉族,已无疑义。 但到清初,佟氏却成了“满洲人”,其来由简叙亦可略明——— 明之佟氏一支,本居开原,后因经商,移于抚顺———明廷设市与女真贸易,号曰“马市”,实兼众货,以开、抚等处为边地入辽贸 易的要道与重地。此佟氏因之与满人接触交往,及努尔哈赤破辽,以 抚顺为突破点(守将李永芳出降,辽东形势由此大变),佟氏早即降 满,故于此役实亦有功。 明廷知佟氏之叛国,杀其族人甚众,成为当时大案,载在史册。 而降金(满人入关前曾建号曰金,史家称之以后金,以与宋时之金国 区别)之佟族中之最重要人物为佟养真(后因雍正嫌讳,官书皆改作“ 养正”)、佟养性。养真本为明之辽东总兵官。 养真之子佟盛年,在早即采满名曰“秃赖”,后雅化而书作“图 赖”。他有二子:国纲、国维;有女入宫,为顺治之后妃,遂生康熙 帝———佟妃尊为皇太后,是为史书上的孝康章皇后。 由是可知:康熙大帝本人已是满汉的婚配双重合一血统了。至于 康熙所生皇子、皇女多达数十人,其中生母为满、汉二族之女以外, 亦复有多位汉人之女———据史所载,康熙之“庶妃”之汉女甚多, 皆非旗籍例选“秀女”入室者,当时不知出于何途?恐是制度以外的 事情,如一名王氏,竟是“知县之女”。 至于后来佟家又有两位女儿入宫成为康熙的后妃(表兄妹式婚姻 );佟养性早即是额驸(俗称驸马者),等等,今不必详列。他们是 世代互为“儿女亲家”。所生子女,皆是满汉混合血统。 这就表明:清代皇室,早已打破了满汉族别的血统界限。 【三】除上述之外,就还有内务府“汉姓人”与满族的重要关系, 这一层更需要作研究。 如今以曹寅、曹雪芹这一支为例而说明这一课题,甚为相宜。 曹寅隶内务府正白旗,凡内务府包衣人,汉姓者,实皆汉人被俘 为奴者,在制度上属满洲旗内之“上三旗”,为皇家世仆,与明军降 清改编而成的“汉军”截然两义(但从雍、乾之际逐渐混称内务府汉 姓人为“汉军”,是一大淆误,而相沿直到清末),内务汉姓人家生 女,必须待选,选中入室者往往递升为贵人、贵妃、皇贵妃,生子者 则尊为皇子级,这类皇子、皇女也是满汉混血。 曹寅之父名玺,祖名振彦,曾祖名世选。本宋初武惠济阳王曹彬 三子曹玮之后;其上祖因宦而落户江西南昌,其后人一支于明永乐间 北上卜居京东丰润。其后,迁来兄弟二人之弟弟一支又迁往辽东铁岭 卫。近年考知,今铁铃西南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