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林姓分为两大支柱,谁知道这两大支柱有什么区别九牧传芳和西河衍派是不是同一个祖先
林姓最早的一支出自子姓,在西周初形成,是殷商王族比干的后裔。比干被杀时,他的夫人陈氏正有身孕,逃难时在长林石室中生下一个儿子名字叫坚,周武王姬发就以他在长林出生而赐他为林姓。由此可见,林姓起源于河南,始祖是比干的独生子林坚。林姓还有两支,都出自河南洛阳。一支起源于姬姓,在东周初期形成,是周平王的后裔。周平王有一个小妾生的儿子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的名字为姓氏,也称林姓。另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后,命鲜卑人改用汉姓,把在代北的丘林氏改为林氏。东汉末年,董卓乱用权力,使中原林姓家族遭受政治迫害,被迫大批南迁,主要迁入江,浙一带。直到西晋末年,中原林姓再次南迁,直接进入福建。后大量移居台湾,成为台湾大众的姓氏。现在,台湾林姓约有180多万人,占台湾人口总数的9%左右,与陈姓一起号称“陈林半天下”。在中国历史上,林姓中有一个人是皇帝,他是林士弘,是隋末南方农民起义首领,曾经统领义军在鄱阳湖大败隋军,发展到十多万人后,进占虔州(今天的江西赣州称帝,国号楚,历时6年,战败后不久病死。在北宋时,有诗人叫林逋,著名道士林灵素,南宋时有画家林椿,诗人林景熙;元初有广东农民起义首领林桂方;明代有诗人林鸿,画家林良,清代最著名的林姓人物是清末政治家林则徐,还有台湾农民起义首领林爽文,太平天国将领林凤祥,海军将领林永升,近现代林姓著名人生主要有:林森,林伯渠,林祥谦,林彪,此外,现代散文家,小说家林语堂。
❷ 梅镜传芳 是谁创造的、、、、
梁斌
梁氏来昭穆同安 南安诗山凤自坡 浯江(金门)通用 显.愈.文.于.道. 赞.日.景.方.亨. 宗.祖.肇.丕.基. 子.孙.绍.美.声. 有.恭.贻.伯.仲. 忠.孝.锡.公.卿. 先.绪.善.弘.缵. 用.观.厥.有.成注:梁姓开族始祖,康公起至显子系六十六世,由泉州仕曹里范公一世至显子为十九世,由凤坡马保公一世起至显子为第四世。
❸ 孙传芳是好人还是坏蛋
孙传芳
开放分类: 人物、历史、军阀、直系、评书人物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历城人,生于1885年4月17日(清光绪十一年三月初一)。1904年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选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冬毕业。1909年3月回国。经清廷陆军部考试合格,赏步兵科举人,分配到北洋第二镇第三协第五标任教官。
辛亥革命后,第二镇改为第二师。孙传芳随王占元第二师驻防湖北,历任第二师辎重第二营营长、第二师第六团团长。1916年又任第二师第三旅旅长,不久升任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1917年任湖北暂编第一师师长。
1921年湘鄂战争爆发,湖北督军王占元辞职,湖北为吴佩孚控制。在吴佩孚的推荐下,8月9日孙传芳任长江上游总司令,28日又任陆军第二师师长,从此成为直系将领。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控制了中央政府。为选曹锟当总统,直系将领在保定会议提出先恢复法统,统一全国。5月15日,孙传芳发通电,提出巩固民国,宜先统一法统,召开旧国会,请黎元洪复位。28日又致电广东护法军政府,要孙中山同徐世昌同时下野。孙传芳的通电是为直系起投石问路的作用。
1922年10月,福建发生驱逐闽督李厚基战争。孙传芳奉曹锟、吴佩孚之命率军从湖北经江西入闽。1923年3月19日任福建军务督理。
1924年3月,孙传芳和第十二师师长周荫人合作,以突然袭击手段将掌实权的福建帮办王永泉赶下台。5月13日,孙传芳为闽粤边防督办。曹锟要他进攻广东,但孙传芳想向浙江发展。6月16日,孙传芳致电曹锟、吴佩孚,一方面大谈进攻广东的战略,一方面伸手要军饷300万元、枪弹500万发。由于曹锟、吴佩孚一下子拿不出军饷、枪弹,进攻广东的计划只能作罢。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爆发。孙传芳率军越过仙霞岭进攻浙军侧背。由于浙军第二师发生内讧,卢永祥被迫放弃浙江,将浙沪联军总司令部移驻上海龙华。9月17日,孙传芳为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由于浙军作战不力,孙传芳军得以长驱直入,9月25日占领浙江嘉兴。10月12日占领上海龙华。卢永祥宣布下野,江浙战争结束。这一仗孙传芳不仅获得了物产丰富的浙江地盘,还收编了4个师1个混成旅,成为一个有军事实力有地盘的大军阀。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失败告终。段祺瑞入京成立临时执政府。
孙传芳当即致电表示拥护段政府。
1924年12月11日,段祺瑞下令免去直系齐燮元江苏督军职,又密令陈乐山赴松江复任第四师师长职,于是引起孙传芳的疑虑,认为这不利于他在浙江的统治,乃于1925年1月2日率军攻占松江,逼近上海。1月5日和6日,又接连发通电反对奉军南下,并与齐燮元组织江浙联军,孙传芳任联军第二路总司令。11日两路军队夹击占领上海。13日又占领苏州。
1925年1月14日,孙传芳、齐燮元联名通电:愿意撤退上海地域内所有两省驻军,废除护军使及镇守使名目,反对以后再设此类军职。15日,段祺瑞下令裁撤淞沪护军使,以上海为永不驻军及设置军事机关地区。16日,任命孙传芳督办浙江军务善后事宜。
1925年1月17日,奉军占领镇江,不久克无锡、上海。28日,齐燮元通电下野逃往日本,其部队为孙传芳接收。2月3日,孙、奉双方签订江浙互不侵犯的和平公约。5日,孙军全部撤出上海,但奉军根本没有撤军诚意,故上海为奉军所掌握。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为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奉军源源不断开来。此时孙传芳也派第四师谢鸿勋部回驻松江。江浙形势再次紧张。1925年10月8日,孙传芳在杭州召开有安徽、江西、江苏、福建、浙江五省代表参加的会议,讨论出兵讨奉任务。决定成立浙闽苏皖赣联军,建立五省联盟,孙传芳自任总司令。10月10日,孙传芳以国庆阅兵为名向江苏松江、长兴集中。
10月16日,浙奉战争爆发。孙传芳出其不意,先发制人,发动猛攻,奉军杨宇霆部急忙撤退。孙传芳夺得松江、上海后,才与夏超、周荫人联名发表通电,以奉系在上海驻兵为借口出兵讨奉。奉系没有料到孙军进攻神速,害怕分散被围,乃决定保全实力,放弃江苏、安徽两省,将奉军集结于徐州,伺机反扑。
10月17日,孙传芳抵达上海。鄂、皖、赣三省直系军阀和地方军阀纷纷通电响应孙传芳讨奉,并电请吴佩孚、孙传芳共同主持讨奉大计。
奉军退据徐州,分三路防守,孙传芳的联军亦分三路进攻。10月30日,孙传芳下令向徐州发起总攻。11月2日两军激战于安徽蚌埠以北的固镇。孙军先败后胜,杀张宗昌的白俄兵300多人,奉军前敌总指挥、济南镇守使施从滨亦被俘枪决。11月5日,孙传芳下令向徐州发动第二次总攻,奉军为保存实力退走山东。8日,孙传芳在徐州召开庆功大会,意态骄盈,不可一世。
11月25日,段祺瑞任命孙传芳为江苏督办,邓如琢为安徽督办。但孙传芳根本不承认段的任命,反以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名义,任命陈调元为安徽总司令,王普为安徽省长,陈陶遗为江苏省长。这是孙传芳军阀生涯最得意的时期。
1926年7月,广东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吴佩孚在两湖战场连连败退,多次电请孙传芳派兵支援,但孙按兵不动。直到吴佩孚败退河南,孙传芳才出兵迎战。
9月3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赖世璜部向赣州发起攻击,第二军亦自南雄攻入江西,开辟北伐第二战场。此时孙传芳约有16万兵力,分为6个方面军。6日,北伐军攻克赣州,孙传芳却要北伐军速撤。7日,孙传芳又致电蒋介石,限北伐军24小时内全部撤回广东。当时孙传芳的兵力主要集中在江西的南昌、九江、南浔路等重要地点,司令部设在九江江面的轮船上。11月2日,北伐军在南浔路发起总攻。4日占领九江。8日攻占南昌。孙传芳部溃不成军,孙本人于7日狼狈逃回南京。
南昌失利后,孙传芳见北伐军势不可挡,乃于11月18日改名化装乘普通客车由南京抵天津拜见张作霖,向张乞授认错,表示东南大局静听张作霖主持。孙传芳还与张学良拜盟,认张作霖为义父。张作霖大喜过望,表示不计前仇,并邀孙传芳参加正在召开的军事会议。孙传芳在会上建议组织讨赤军统率办事处,推张作霖为全国讨赤总司令。会议决定让张宗昌率直鲁联军援孙,孙传芳让出江苏、安徽的北部给直鲁联军。
12月1日,张作霖在天津蔡园就任安国军总司令。8日,孙传芳任安国军副司令。
孙传芳南返,指挥部队回浙江,摧垮了国民党人蔡元培等人搞的“浙江自治”。12月23日,下令取缔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联合会,缉拿蔡元培等70余人。
1927年1月25日,蒋介石在南昌召开军事会议,确定长江下游作战方案,决定先取杭州、上海,消灭孙传芳主力,会师南京。2月18日北伐军入杭州,3月4日,孙传芳在安徽的驻军倒向北伐军。14日,北京政府海军总司令杨树庄宣布归附国民政府,就任国民革命军海军总司令,派三舰驶离九江会攻南京。18日,孙传芳从南京逃到扬州。东南五省割据局面宣告结束。1927年5月22日,孙传芳受南京国民革命军第一路何应钦军的进击,弃扬州退到海州。6月11日,孙传芳和张宗昌联袂到北京,参加张作霖召集的军事会议,提请张作霖就任安国军大元帅,自己取消“五省联军”称号。7月15日,孙就任安国军第一军军团长。
8月13日,孙传芳乘国民党内部宁汉对峙,乃集中兵力大举反攻,占领淮阴、淮安、蚌埠、菏泽。17日,尾随南京国民党的败兵进到浦口江边,并炮击南京城。23日,孙传芳军开始进攻南京。26日,孙部三个师强渡长江,占领栖霞山、龙潭车站,断绝南京、上海间交通。29日,孙又调兵5万到龙潭,同南京国民党军激战。31日,孙军在龙潭惨败,被俘士兵3万余人、师旅长以上高级军官数十人,伤亡无数,枪支损失4万余枝。孙本人则化装成士兵逃到扬州。
9月15日,奉系将领举行军事会议,决定孙传芳负责津浦路防御,特许孙传芳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以与该地区冯玉祥军对峙。
1928年2月12日,张作霖任命孙传芳为山东督办。4月,南京国民政府再次发动北伐,孙军节节败退。4月30日晚,孙传芳渡黄河北逃。6月3日,孙通电辞职。此时他的部队仅剩两个师退守天津。15日,孙传芳的部队不愿出关而向阎锡山投诚。孙传芳的武力至此荡然无存。
孙传芳逃到沈阳后,寄于张学良门下,任毫无实权的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1929年1月,隐居于大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迁居天津。1934年4月,孙在天津组织佛教居士林,自任理事长。1935年11月13日,在居士林被施从滨之女施剑翘开枪打死,终年51岁。
孙传芳埋骨西山卧佛寺
崔墨卿
海淀西山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兜率寺,元时扩建名昭孝寺,清雍正十三年(1730年)重建更名十方普觉寺至今。因元朝至治元年(1321年)曾铸巨型铜卧佛于寺内,所以俗名卧佛寺。
在卧佛寺东侧,紧傍寺庙红墙有一座别有洞天的建筑,它就是民国时期“五省联帅”孙传芳的墓地。
孙传芳,山东历城人,生于1885年,自幼丧父靠母亲精心抚育而成人,后因家境实在难以维持,把姐姐嫁给了山东王姓督军做姨太太,使孙传芳得以和王姓子弟一起读书,因天资聪明,又靠王姓督军的势力,保他进了清政府主办的保定军校。保定军校毕业后又到日本东京士官学校深造,回国后正赶上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孙传芳看准时机投靠了称雄一方的“儒帅”吴佩孚,几年时间官做到江南“五省联帅”,人称“笑面虎”。谁知好景不长,北伐战争成功后孙传芳失去了南方五省的地盘,一夜间便成了丧家之犬,曾一度投靠到东北军张作霖的帐下,张作霖看在往日情分上还待若上宾,当1928年张作霖于沈阳皇姑屯被炸死以后,张学良执掌东北大权,再没了孙传芳的容身之地,只好到天津当起了寓公。孙传芳到天津做起寓公以后,自知自己当年杀人如麻罪孽深重便做起了居士,也就是不曾受戒的僧人,终日参禅礼佛,每周三、周六下午还要到居士林和众居士一起诵经说法。孙传芳做起居士的消息也引起了一个弱女子的注意,她就是与孙传芳有杀父之仇的施剑翘。施剑翘原名施谷兰,本是“辛亥革命滦州起义”首领施从云之女,施从云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杀,施剑翘便被叔父施从滨收养。在孙传芳任“五省联帅”的1925年,在争夺安徽的一战中俘获了施从滨,在待若上宾时却被孙传芳暗中杀害了,并把施从滨的首级悬挂在蚌埠车站,暴尸三日,这奇耻大辱深深地印在施剑翘的脑海中,并从此走上了复仇之路。
以施剑翘当时的条件,唯一可行的复仇路是找一个乘龙快婿,此时她看中了施从滨当年的一名侍卫长,谁知此人乃酒色之徒,婚前信誓旦旦,待婚后有了两个儿子以后再不提杀孙传芳一个字,施剑翘在绝望中毅然与其分手,只身走上复仇之路。施剑翘鬼使神差似的来到了天津,访得孙传芳也正好隐居天津,并做起了居士,真乃踏破铁鞋无觅处,心喜万分。为了接近孙传芳,施剑翘也居然做起了居士,逢周三、周六必到居士林礼佛,经过两个月的细心观察,弄清了孙传芳来往的路线后,终于在1935年11月13日下午3点半,缓步走到孙传芳身后,拔出手枪对准孙传芳的耳后扣动了扳机,连开三枪,使孙传芳立刻倒在了一片血泊之中。
施剑翘血溅佛堂以后立刻声明并自首,言明杀孙传芳乃替父报仇,此日期正好是其父被害的十周年纪念日。
孙传芳死后因为生前早已在海淀西山卧佛寺置办好了墓地,不久便魂归西山。孙传芳的墓地坐北朝南,鸟瞰似宝瓶形状,墓地分为三部分,东边为坟冢,西边为祠堂,北面为松园。正门是一座坐北朝南带吻兽歇山式的门楼,中间是两扇朱漆大门,门楼横额是“寿安永奠”,门上楹联为“往事等浮云再休谭岱麓松榆遑问江东壁垒”,“敛神皈净土且收起武子家法来听释氏梵音”。
阴宅墓区宽3米、长30米的砖浸神道直通孙传芳的墓冢,墓冢正中是石制墓塔,塔基为六边形须弥座,花岗岩制成,中间镶一拱形汉白玉龛,镌刻有“恪威上将军孙公讳传芳字馨远暨元配张夫人墓碑”。墓中间为孙传芳,东边为张夫人,西边为妾周夫人。
孙传芳死后并没有入土为安,据卧佛寺附近的乡亲们讲,在孙传芳下葬的那天,其妻妾及后人因财产分配不公,还曾大打出手,闹声震天,上演了一出全武行的闹剧。
❹ 闽南地区“衍派”与“传芳”有何含义
在闽南地区一些古厝的门楣匾额上,随处可见镶刻着这些醒目的大字:“太原衍派”、“清河衍派”、“陇西衍派”、“开闽传芳”、“九牧传芳”等等。那你可知道,它们的含义?
衍派:姓氏的源流
闽南历史源远流长,上下越千年。闽南地区的开发,与历史上中原和北方居民大量南迁紧密相关。比如“陇西”、“太原”、“济阳”……这些中原的地名,说明如今闽南主体居民是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
星罗棋布的闽南村落,以地域和血缘为基础,往往具有一定的家族性,这使其得以稳定发展。但同一个姓氏,就算在同一个村庄,也会有不同的衍派。比如闽南地区的蔡氏,就有济阳衍派、莆阳衍派和青阳衍派。
传芳:铭记的历史
据了解,传芳指姓氏中某个典型人物的德操、风范,或其足以垂范于后世的行为准则及赫赫声望。以杨姓为例,杨氏人家的牌匾上很多都写的是“四知传芳”,其典故出自大家都熟悉的东汉清官杨震“四知”的故事:杨震到东莱做太守,路过昌邑,过去曾受过杨震举荐的昌邑知县王密,夜里揣着黄金来到杨震的住处,想送给杨震。杨震拒绝,并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为无知者?”王密惭愧地回去了。
一个姓氏在迁徙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衍生出姓氏的支脉,也出现了不少贤才俊杰,或经历了一些值得铭记的事,或遗存下一些珍贵的物件,许许多多佳文美谈依然流传至今。传芳相对于衍派而言更具有地域性,因为各地的传芳不尽相同,即使相同的衍派也有不一样的传芳。如永宁梅林村的李姓,有“沙堤传芳”、“柱史传芳”或“紫气东来”之别。
门楣上的文化与归属
伍堡邱姓民居的门楣上写的一般是“河南衍派”,蚶江石湖村郭姓门楣上写的是“汾阳衍派”,锦尚谢厝谢姓民居的门楣上写的则是“宝树传芳”。曾姓源自“龙山衍派”,王姓门楣上最常见的要数“开闽传芳”,还有董姓颇为有趣的“圈龙传芳”。它们不仅仅是门楣上的四个字,这是闽南人对宗族文化的传承与认同,是不断追求和延续包含血脉情缘的归属感~
❺ 夹马传芳是什么意思
闽南门匾里有什么学问?
在闽南地区,特别是在乡村或者老街巷里,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民居楼房门前上方的匾额上,看到刻有醒目大字,如“九牧传芳(林)”、“紫云衍派(黄)”、“荥阳衍派(郑)”、“开闽传芳(王)”、“颍水传芳(陈)”等。那么,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又有着什么含义?“衍派”与“传芳”,二者有啥不同? 闽南的家族文化独具特色,汉晋时期,中原族群南迁,带来先进的农耕文化、先进的华夏文明,在闽南地区繁衍生息,形成了姓氏文化。姓氏衍派聚集了家族的血脉,祠堂为家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据点,为家族文化增添了色彩。祠堂在闽南人眼中,不仅仅是宗族成员祭祀祖先的场所,还是联结姓氏血缘关系的纽带。 闽南的宗族文化带给所有闽南人的是一种传承,一种沿袭,一种习惯。不论生活在何处,大家都是闽南人,都是闽南文化的宣传者。“衍派”与“传芳” 衍派是姓氏的发源或渊源、支脉,与传芳是姓氏中的两个方面,传芳也叫“丁号”,代表该姓氏中的一个支脉。传芳指姓氏中某个典型人物的德操、风范,或其足以垂范于后世的行为准则及赫赫声望。 衍派:姓氏的源流 星罗棋布的闽南村落,以地域和血缘为基础,往往具有一定的家族性,这使其得以稳定发展。但同一个姓氏,就算在同一个村庄,也会有不同的衍派。比如闽南地区的蔡氏,就有济阳衍派、莆阳衍派和青阳衍派。 传芳:铭记的历史 据了解,传芳指姓氏中某个典型人物的德操、风范,或其足以垂范于后世的行为准则及赫赫声望。以杨姓为例,杨氏人家的牌匾上很多都写的是“四知传芳”,其典故出自大家都熟悉的东汉清官杨震“四知”的故事:杨震到东莱做太守,路过昌邑,过去曾受过杨震举荐的昌邑知县王密,夜里揣着黄金来到杨震的住处,想送给杨震。杨震拒绝,并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为无知者?”王密惭愧地回去了。 下面是部分姓氏的衍派或传芳: 1.李--陇西衍派- 梧桐衍派 2.王--太原衍派--开闽衍派 3.张--清河衍派 4.刘--彭城衍派-禄阁传芳 5.陈--颍川衍派---颍水传芳-飞钱传芳 6.杨--弘农衍派-印塘衍派-弘农流芳--四知传芳 关西衍派 7.赵--南阳衍派-天水衍派-夹马传芳 8.黄--紫云(江夏)衍派-六叶传芳 -燕山(泉州一带,每年正月十五在丰州都有教大型的 祭祖活动 9.周、兰--汝南衍派 10.吴--延庆衍派---让德传芳-延陵衍派(起源吴延陵季子) 11.徐--东海传芳 12.孙--乐安衍派 13.胡--安定传芳 14.朱--沛国传芳 15.高-渤海传芳 16.林--西河衍派-九牧传芳-九龙衍派-金紫衍派(闽南地区的林姓大部分为九牧传芳或西河衍派) 17.何--庐江衍派 18.郭--汾阳衍派 19.郑--荥阳衍派-荥水衍派 20.董--雁门衍派 21.萧--八叶传芳 22.许--银清衍派- 太岳传芳 –高阳传芳 23.傅--版筑衍派 24.曾--龙山衍派-三省传芳 25.吕--渭水流芳 26.苏--庐山衍派 27.卢-范阳衍派 28.蔡--忠惠传芳-济阳衍派 29.丁--蚊筑传芳 30.魏--钜鹿衍派 31.叶--南阳衍派-沈根传芳 32.潘--荣阳衍派 33.戴--琉瑭衍派 34.汪-六桂堂传芳 35.田--紫荆传芳 36.姚--吴兴衍派--历山传芳 37.邹--东鲁名家 38.熊--江陵衍庆 39.江--淮阳衍派 40.侯 --上谷家声 41.邵--博陵衍派 42.兰--汝南衍派 43.邵--博陵衍派 44.倪--千乘衍派 45.游--邵安衍派 46.洪--敦煌衍派 47.简--范阳衍派 48.翁--始平衍派 49 .卓--西河衍派 50 .辛--陇西衍派 51.庄--天水衍派 52.灯--南阳衍派 53.童--雁门衍派 54.丘--河南衍派(忠实传芳) 55.庄--天水衍派(锦绣传芳)-冠豸传芳 56.施--钱江衍派 57.颜--鲁国传芳 58.柯--瑞鹊传芳 59.胡--安定传芳 60.肖--兰陵传芳 61.饶巫--平阳四弟 62.雷--冯翊流芳 63.温--太原世弟 64.蓝--凤仰中山 65.严--天水鸿基 一起来说说,你家的门匾又是什么字。
继续阅读
开通VIP,免费获得本文
本文立即免费保存 赠网络阅读VIP精品版 100W文档免费下载 5100W文档VIP专享
分享收藏下载转存
打开文库App,查看更多同类文档
辽宁离异二婚群,结婚过日子,30岁以上离异单身速进
珍爱网相亲群 广告
立即领取
VIP教育大礼包
热门小说免费读
相关推荐文档
关于闽南民居门匾上 用App查看
闽南门匾 用App查看
闽南文化知识 热门
闽南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泉州市首届闽南文化知识大赛 推荐
大学生闽南文化保护知识竞赛复赛题目
大学生闽南文化保护知识竞赛决赛题目
海西客家与闽南妇女服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7]
闽南童谣知识类 好评
闽南理工学院首届ERP知识竞赛练习题
查看
网络文库
网络文库优质内容精选
为你推荐
咕米便当
照片删了怎么恢复
纯实木大衣柜
汽车gps屏蔽器
海边旅游
单门冰箱哪种好
全国学高考学校
强生搬家公司价目表
二手牵引车海量车型随意选,0首付,分期车况好,无事故车辆,已审车!
卡之家汽贸 广告
❻ 不认梅花是国花是指的什么历史人物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冬,乘着北风而来,她没有春的姹紫嫣红,没有夏的丰富美丽,更没有秋的累累硕果。一提起冬,不少人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它的寒冷来以及那萧条的枯木残草。但我却希望它的到来。因为,也只有在这别具一格的季节里才能见到那令我思绪飞跃的梅花。
梅花,她就像人生的向标。她迎接着狂风暴雪的打击,却毅然挺胸直立,不会逃避寒冬带来的种种困难,而是暗自飘香。
梅花,她就像冬天的画家。雪中白茫茫的一片,草木枯萎,鲜花凋零,梅,却给单调的世界添上了一线生机,一点色彩。让人觉得冬天似乎并不那么可怕。
梅花,她就像寂寞中的使者。她渐渐地绽放,渐渐地凋谢,渐渐地死亡。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也对这个世界并无多少留恋。
梅花,就像一位得道的高僧。看破了红尘,生死对她毫无畏惧可言。在她强健的身躯里,能看到的是对生死的感悟。
梅花,就像一位坚持不懈的人。不管呈现在眼前的困难有多大,只要存在着一丝的希望,她也绝不会放弃。就算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也总是无怨无悔。
梅花,她不像富丽堂皇的牡丹,不像争奇斗艳的杜鹃,也不像火红耀眼的玫瑰,更不像婀娜多姿的荷花,在我的眼中,她最像山林中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竹子。她绝不随波逐流,而是严以律己,洁身自好。
人就应该像这严冬中盛开的梅花,像她一样,我们应该有傲骨,而不可有傲气。在卢梅坡的《梅雪》中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❼ 闽南地区的宗祠门楣上的“衍派”与“传芳”有何含义
闽南历史源远流长,上下跨越几千年。闽南地区的发展,与历史上中原和北方居民大量南迁紧密相关。比如“陇西”、“太原”、“济阳”……这些中原的地名,说明如今闽南地区的居民有一部分是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
星罗棋布的闽南村落,以地域和血缘为基础,往往具有一定的家族性,这使其得以稳定发展。但同一个姓氏,就算在同一个村庄,也会有不同的衍派。比如闽南地区的蔡氏,就有济阳衍派、莆阳衍派和青阳衍派。
传芳:铭记的历史
据了解,传芳指姓氏中某个典型人物的德操、风范,或其足以垂范于后世的行为准则及赫赫声望。以杨姓为例,杨氏人家的牌匾上很多都写的是“四知传芳”,其典故出自大家都熟悉的东汉清官杨震“四知”的故事:杨震到东莱做太守,路过昌邑,过去曾受过杨震举荐的昌邑知县王密,夜里揣着黄金来到杨震的住处,想送给杨震。杨震拒绝,并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为无知者?”王密惭愧地回去了。
一个姓氏在迁徙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衍生出姓氏的支脉,也出现了不少贤才俊杰,或经历了一些值得铭记的事,或遗存下一些珍贵的物件,许许多多佳文美谈依然流传至今。传芳相对于衍派而言更具有地域性,因为各地的传芳不尽相同,即使相同的衍派也有不一样的传芳。如永宁梅林村的李姓,有“沙堤传芳”、“柱史传芳”或“紫气东来”之别。
伍堡邱姓民居的门楣上写的一般是“河南衍派”,蚶江石湖村郭姓门楣上写的是“汾阳衍派”,锦尚谢厝谢姓民居的门楣上写的则是“宝树传芳”。曾姓源自“龙山衍派”,王姓门楣上最常见的要数“开闽传芳”,还有董姓颇为有趣的“圈龙传芳”。它们不仅仅是门楣上的四个字,这是从中原地区迁移过来的居民对宗族文化的传承,是不断追求和延续包含血脉情缘的归属感。~
❽ 关于“庄”姓有什么历史故事 现在“庄”姓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
1、出自芈姓(芈姓传自上古的颛顼帝),春秋楚国王族之后,楚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庄",即楚庄王。楚庄王支庶子孙,以此谥号为姓。《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庄姓,楚庄王之后,以谥为姓,楚有大儒庄生,六国时为蒙漆园吏;庄周,著书,号庄子;齐有庄贾,周有庄辛”。
2、出自子姓,是春秋宋国君宋戴公名武庄,后人即以其字为姓,成为庄姓一支。
3、汉代出现过一次易姓。汉明帝名刘庄,讳庄字。庄姓在汉明帝以后改为严姓,《姓氏考略》:“汉明帝讳庄,故庄氏或改为严氏。”魏晋南北朝时,有严姓复祖姓庄,故历史上有"庄严一家"之说。
4、公元一二三四年,北方的蒙古族灭了金国后挥师南下,使得很多汉族被迫再次迁移。这时客人由闽西移到高雷、钦谦一带。
闽中庄氏始祖森公,字文盛。生大唐宝三年甲申(744年)七月十四日。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光启二年(886),随其舅王潮率军入闽。后梁开平元年(907),王潮之弟王审知继任称闽王。庄森分镇于桐城(今泉州市),定居于永春县桃源里善政乡蓬莱村,卒于后周广顺二年(952),享寿90岁,夫妇合葬在永春县桃源里,为庄姓入闽桃源派开基始祖。
在宋末,广东省揭西县上砂镇庄姓的始祖就是参加文天祥领导的勤王兵队,失败后的上砂庄姓祖先到上砂砂坑洞避难开基的,从福建的永春县经潮州到上砂开基。
5、闽中庄氏第七世观公 向公子,赠朝章大夫。葬锦绣山,原谱负子揖午,墓号将军大从形,碑上刻云:宋朝章大夫庄公之墓神道,碑刻云:平兴国宫永春县孙通议大。
6、闽中庄氏第九世夏公 字子礼、号藻斋、裳公四子。生宋绍兴乙亥(1155年)八月十八亥时,入太学,登淳熙辛丑(1181)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兼太子少师,为时名从荐蒙。卒(1223年)。恩封永春开国男,赐第泉城号曰庄府。以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迁居焉,卒嘉定十六年(1223年)十一月初二日,寿69岁,葬县东三都京塘,生平懿行载在传志。原赞曰:天生美质学业逍遥,坚冰志操历仕三朝,忠言逆耳青史所标,宗祀繁衍百世不祧。南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开府(自永春迁到泉州)。
7、闽中庄氏第十四世细哥公 缙公三子。生乙丑年十月初二百酉时,自泉州迁居龙浔天马山西北,地名湖上。卒壬戌年九月十五辰时,葬湖上大路山坐乾向巽,生平行事志在谱序。
8、闽中庄氏第二十六世公元双,字淑鸾,出景星公长子,生康熙戊子年十一月初三卯时,建居深垵堂,卒乾隆丑年九月十二辰时,葬古林嵛后坐乾向巽。
庄秋贵家族是一个不平凡而又不显赫的家族,祖先有战国时代的庄子(庄周)、宋朝的庄夏(兵部尚书兼太子少师)、庄际昌状元等人物,闽中庄氏始迁祖森公光启二年(866年)从刺史王潮入闽,居桃源十九都。细哥公自泉州搬迁德化锦山(湖上)繁衍至今近八百年,锦湖堂为其开基祖厝。元双公康熙年间迁居该村深垵堂,生育本支族,现有近千人居住在福建泉州德化、泉港、三明尤溪、漳州、厦门、台湾和马来西亚等地。
二、郡望堂号
【堂号】:1、"南华堂":战国庄周,著《南华经》。与老子同为道家之祖,世称"老庄"。2、"武强堂":汉代庄不识(《汉书》作庄不职,兹从《史记》),封武强侯。3、“锦绣”: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随王审知入闽,择居永春桃源裏蓬莱山。第九世庄夏,居官有德政,南宋甯宗皇帝赐其建第於泉州府城,将其故乡鬼笑山御笔赐名为“锦绣山”。此为“锦绣堂”的由来。
【郡望】:庄姓郡号有“天水”、“会稽”、“东海”等郡号。《郡望百家姓》云:庄氏望出天水郡。《姓氏考略》中记载:庄氏望出天水、会稽、东海。
【湖洋庄氏家庙】:又称“庄府”、“锦绣山庄”,位于永春县湖洋镇锦绣山南麓的,原为唐末闽南庄氏开基始祖庄森故居。 2002年1月被列为永春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闽南庄氏开基始祖庄森,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卜居永春桃源里。九世孙庄夏,是南宋孝、光、宁宗的三朝元老,官至兵部侍郎,封永春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卒赠少师。其祖墓在湖洋鬼岫山,宁宗为之改名“锦绣山”,遂有桃源庄氏“御墨锦绣”、“锦绣传芳”之誉称。宁宗又赐庄夏建府第于泉州城,泉州庄府巷即因庄府而得名。
庄氏家庙为五开间,二进深,单檐歇山顶砖石木结构,犹存宋明建筑和雕塑风格,颇具名祠风韵。祠门前左侧壁,竖嵌清·同治七年(1868年)修祠时所立《示禁碑记》,由甘肃西宁道台庄俊元撰,当时永春州府出示,碑文细述桃源庄氏家庙及先祖墓葬变迁情况,告示周边居民保护文物之戒例。大门前石柱刻联曰:“自唐代发祥以来,看鼎甲簪缨鹊起蝉联,灵钟锦绣无双地;由闽中著姓而后,任吴齐浙粤支分衍派,本溯桃源总一家。”正门两旁壁垛均用精雕岩石作花框型砌筑。墙中垛皆由细雕之白色花岗岩石板砌成,与辉绿岩之窗雕相映和谐。
两旁下壁垛用整块白色花岗岩石板浮雕一对麒麟。右边门额匾题“御墨”,左边门额匾题“锦绣”。正中大厅两边壁书庄氏家训“忠孝”、“廉节”大字。厅中柱联曰:“赐第沐皇恩,前少师,后冢宰,五邑衣冠推锦绣;入庙思先德,左三子,右九孙,一朝簪笏半云礽。”厅上悬挂着庄安世、庄际昌、庄有恭、庄培因“状元”匾共四面,庄奇显、庄存与“榜眼”匾共二面。
清·邑人邱人龙游庄氏家庙,曾赋诗《湖阳庄少师祠》:
“三台翠堪□,松柏青绵绵。古庙半村路,荒桥群壑烟。
斯人竟千古,风雅缅遗篇。落日空台望,春愁叫杜鹃。”
【锦湖堂简介】:位于福建省德化县三班镇锦山村的锦湖堂是闽中庄氏二十三世日昭公的故居。迄今七百多年的锦湖堂历经沧桑,繁衍了锦山村“二房”、“三房”近二十代子孙。九十年代中期,锦山湖上庄氏宗亲2000多人集资修复如新,重现原有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