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曜历史人物

曜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1-02-26 03:43:48

Ⅰ 古代朝代顺序及相应历史人物

夏:大禹,启,少康,桀
商:汤,盘庚,纣
周: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姜子牙,周厉王,周幽王(西周)
周平王,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宋襄公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等诸侯,孔子 老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等诸子百家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孙武(孙子) 吴起 孙膑的军事家,管仲 田忌 范蠡 伍子胥等士大夫,四大美女之西施 扁鹊 (鲁班)公输班(春秋战国)
秦:秦始皇(嬴政)二世(胡亥)赵高 李斯 王翦 白起,陈胜吴广 项羽虞姬
西汉:汉高祖(刘邦)萧何韩信 汉文帝汉景帝 汉武帝(刘彻)卫青 霍去病 董仲舒 王昭君 蔡伦 王莽
东汉:光武帝刘秀 张衡
三国:(魏)曹操曹丕曹植 司马懿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建安七子,(蜀)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诸葛亮,(吴)孙权周瑜黄盖鲁肃吕蒙,董卓 吕布 袁绍 貂蝉 华佗 张仲景等
西晋:司马炎
东晋:谢安 王羲之 王献之 顾恺之 葛洪 羊欣 等
南北朝:拓跋弘等
隋:隋文帝 隋炀帝杨坚
唐:高祖李渊 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魏征 杜如晦 房玄龄 长孙无忌 狄仁杰,郭子仪 李光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王勃 李商隐 杜牧等等著名的诗人
吴道子 杨贵妃 孙思邈
五代十国:李煜等
辽宋金西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宋太祖赵匡胤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西夏皇帝元宏 宋徽宗 等皇帝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著名词人;岳飞,寇准的民族英雄;张择端等著名画家 宋括
元:成吉思汗铁木真,太祖忽必烈,关汉卿 贾仲明等著名作曲家
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明成祖朱棣,万历皇帝,崇祯皇帝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等小说家;魏忠贤等著名宦官;戚继光,郑成功,袁崇焕的民族英雄
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溥仪等皇帝;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大臣;曹雪芹等小说家

Ⅱ 一位历史人物的名字

姓李,是十六国时代蜀国的公主。一代枭雄恒温灭蜀后看他长得漂亮,便纳为妾,恒温的妻子南康长公主十分气,带随从去杀她时,看到她楚楚可怜的小情敌的时候,竟震慑于她的美丽和气度,说了
一句:“我见尤怜,何况老奴?”,顿成千古名句。于是惭愧而走。

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甚有宠,常着斋后。主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主而退。

——《世说新语·贤媛》

以下是网上找的。
19与美发女对决——南康长公主

南康长公主最著名的故事发生与情敌“飘柔美发女”之间。
南康长公主嫁给桓温。人们常常把桓温和王敦放在一起,他们的共同点很多:都是东晋人,都外表粗豪,都是大将军,都娶了公主,都想独揽大权,都想篡位,都未成功病死了。
当时就有人将桓温与王敦相提并论,桓温很不高兴,他最愿意与西晋的将领刘琨比较。刘琨曾经北上征讨,夺回西晋土地。桓温也北伐西征,为东晋争得大片土地。刘琨在后世并不如桓温有名,但刘有风度有雄才,成为一时风标。桓温还喜欢参与文人辩论,爱个诗书画什么的,自认是有素养有气度的将领,不像王敦,是个大老粗。
桓温北伐的时候,遇到一个巧手的老婢女,一问,是刘琨家从前的歌伎。这个歌伎一见桓温就潸然泪下,问她为什么哭,她说:“因为你很像刘琨。”桓温听了非常高兴,赶紧回屋穿上最帅的衣服,再去喊那个老歌伎来,让她仔细瞧瞧,是不是真的很像刘琨。这个老歌伎说了一连串可爱而尖锐的排比句:“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就是说你什么地方都像刘琨,但是你什么地方都比刘琨差一截。
桓温听了大受打击,回屋一阵风似地把身上的披挂剥下,倒头昏睡,好几天闷闷不乐。
老歌伎的相面犹如飞刀,刀刀命中桓温穴道:他也算一代雄才,但就是差一把火候。“恨”字尤其用得好,表示“可惜啊,可惜”,生来如此,注定这样,没法子上得更高了。
和王敦比起来,桓温要有人味得多。他进攻蜀地成汉国时,船行到三峡,这里沿岸的丛林里有很多猿猴,有个士兵抓到一只小猴子,这个小猴子的妈妈沿着岸边随着船哀号,跟了一百多里,最后看没什么希望了,就跳上船死了。士兵剖开猴妈妈的肚子一看,发现她的肠子断成一截一截的了,证明真有所谓痛苦得“肝肠寸断”。桓温听说士兵中有这样残忍的人,很气愤,将那个逮小猴的士兵好好地惩罚了一顿,撵走了。
桓温的长相“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相貌威武言谈磊落。他十八岁时,曾单刀直入,去行刺杀父仇人。仇家三兄弟天天怀揣着刀,预防桓温报仇,桓温还是径直去到仇家府上,杀死了这三兄弟。但这么一个武夫,遇到疯疯癫癫的“朋友”挑衅,他能忍就忍,能躲就躲,也有宽容可爱的一面。
有个叫谢奕的,算桓温的门客,桓温让他当了安西的司马(官名)。这个谢奕,经常跑到桓温府上来喝酒,喝醉了就把头巾推到一边,衣衫不整,又唱又叫,还要追着桓温拼酒,桓温无法,只有躲到南康公主的房里,谢奕才止步了。以后,凡是这个谢奕上门,桓温就躲到公主房里,公主满怀幽怨地说:“要不是这个狂司马,我怎么能见得到郎君!”
看来,公主对桓温还是有感情的。而桓温,整天忙着成为“伟人”,已经很久不到公主房里去了。根据江教《辞婚表》“(自从娶了公主)王敦慑气,桓温敛威”的说法来看,桓温是比较怕老婆的,虽然不常到公主房里去,可也没敢娶美妾。因为他每次都只有往公主房里躲,并无其他女人的房间好躲。
不过,他的势力越来越大,野心越来越大,相应地,小妾的队伍也越来越大。
他率军灭掉蜀地的成汉国之后,将皇帝李势的妹妹纳为妾。起初,他把李美女藏在另室,不敢让老婆知道。但公主不知打哪儿听说了这事,醋性大发,带着几十个仆妇丫头,有的拿刀子,有的拿棒子,有的拿绳子,气势汹汹地往李氏女的屋子走,誓要捉拿这个“媚力四射”的狐狸精。
进到屋里一看,公主等一干女人,都惊呆了。这李氏,并不像狐鬼,倒像女神。
李氏正在窗前梳头,阳光勾勒出她闪闪发光的轮廓,她此时并无任何化妆,头上也无珠翠,只穿白色的宽大睡袍,飘逸脱俗。特别是一头长发,一直垂到地上,黑亮飘柔,现代洗头水广告也制作不出这么好的发质效果。
再仔细看来,这美发女长得也特别美,肤色像玉一样温润洁白。见到一位高贵主妇来问罪,身边还有一群穿得花里胡哨一脸凶相的媳妇丫头,她神情闲定,一点也不瑟缩惊慌,只是凄婉地说:“我本不愿意来这里,只是国破家亡,身不由己。如果今天能被您杀死,正合我的心意。”
然后就静静地低头站着,等着被杀。
公主丢了手中的砍刀,上去抱着她说:“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
意思是:“孩子,我见了你都又爱又怜,何况我家的老东西呢!”
这个故事收入《世说新语·贤媛》,这个贤媛,是指美发女李氏。不过,在这个故事中,最可贵,最有人性的,其实是公主。她是有女性善良天性的人,不允许自己损伤美好——哪怕这美好对自己是不利的。
南康公主脾气暴烈,又不乏忍让慈悲,跟她家的“老东西”桓温倒很相似,正好一对。
桓温晚年仗着自己功劳大,一直催促皇帝给他“拜九锡”,就是在车马礼仪方面象征性的最高待遇。他甚至幻想皇帝将位置禅让给他。其实那时皇帝已经在一点点削弱他的兵权,何况单就打仗来说,他常常先胜后败,转胜为败,他是自信大于能力的那种人。
桓温看禅让不行,就有意夺帝位。他的名言是:“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可能是看到自己时日不多,有点急了。流芳百世没有希望了,要抓紧时间遗臭万年。但正如当年刘家那个老歌伎的判断,桓温是注定差一把火候的人。他未及行事就病死了,终年62岁,既没有流芳百世,也没有遗臭万年。
南康长公主比桓温早死。

Ⅲ 有哪些历史人物志存高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中国历史名人名字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2、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 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4、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另说淮阴区)人。

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任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

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

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并于潍水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

韩信攻打楚国,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

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 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

5、关汉卿

关汉卿(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

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杜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韩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汉卿

Ⅳ 古代名人

查姓古代名人基本没有现代的金庸叫查良镛;

盛宪 三国时吴国会稽人,字孝章回,为人有器量答。举孝廉,历官尚书郎、吴郡太守,与弟弟盛宏、盛仲都是一时名士;

乐毅 战国名将

单雄信 隋唐英雄

华佗 华胥——传说中伏羲的母亲 华歆——(157-231)魏国大臣。字子鱼,平原高唐人。文帝时封安乐乡侯,明帝时任太尉,封博平侯。 华雄 三国勇将 温酒斩华雄

仇英,明代杰出画家

浪子燕青

和珅 天下第一贪

强循,字季先,唐代凤州人,官雍州司户参军。华原无泉,人畜多渴死。强循教以引渠水浸田,共三 渠,一方利之,号强公渠。

盖文达,唐代名臣,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官至谏议大夫。

解 扬:或作解阳,解氏始祖解良之子,与弟解猎两人都在晋国做官,是当时很有名望的贵族,食邑于解(在今山西省运城县),因以为氏晋国大夫。《郑世家》谓其字子虎,霍人,盖司马迁别有所本。“执解扬”,解扬奉命出使宋国,被郑人拘执而献给楚国。

宁越——战国时中牟人。

应亨:东汉前期明帝时人(58-76年),生平不详。有《应亨集》二卷。诗《赠四王冠诗》

过光,汉光武举为信都太守、封阿陵侯,为云台功臣。

Ⅵ 山西著名的历史人物

山西名人历史名人
一、山西帝王列表
春秋霸主晋文公重耳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
简襄功烈赵简子
简襄功烈赵襄子
鲜卑骄子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汉国皇帝刘渊
汉国皇帝刘聪
前赵皇帝刘曜
后赵皇帝石勒
后赵皇帝石虎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
后唐太祖李克用
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明宗李嗣源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晋出帝石重贵
后汉高祖刘知远
北汉皇帝刘崇
北汉末帝刘继元
二、各个时期的历史名人

史前
(3人):尧、舜、禹
先秦
(27人):箕子、傅说、叔虞、晋武公、荀息、重耳(晋文公)、狐偃、介子推、祁奚、赵盾、董狐、程婴、韩厥、士丐、魏绛(魏庄子)、师旷、羊舌肸、董安于、尹铎、赵鞅、智伯、豫让、赵毋恤、猗顿、尸佼、蔺相如、荀况(荀子)、赵雍、李冰
汉魏
(19人):郅都、卫青、霍去病、霍光、班婕妤、温序、郭泰、郭大、卫觊、王烈、关羽、张辽、贾逵、毋丘俭、乐详、王昶、王沈、裴秀、貂蝉(正史无记载) 、徐晃
两晋十六国
(23人):贾充、孙楚、王浑、王济、裴頠、贾南风、郭璞、邓攸、温峤、鲁胜、卫铄(卫夫人)、孙盛、孙绰、郭澄之、慧远、法显、刘渊、刘聪、刘曜、石勒、石虎、慕容永、卫玠
南北朝
(19人):周续之、裴松之、王玄谟、裴骃、柳恽、裴子野、王僧辩、拓跋珪、拓跋焘、拓跋宏、王慧龙、王遵业、尔朱荣、贺拔岳、昙鸾、高欢、高洋、斛律光、王峻、裴让之、唐邕、独孤信
隋唐
(58人):薛道衡、王通、薛世雄、薛举、柳biàn(四声){字型:上“巧”下“言”}、裴蕴、裴寂、刘武周、王劭、裴矩、温大雅、王珪、裴世清、武士彟、王绩、尉迟恭、王方翼、王勃、窥基、裴行俭、薛仁贵、裴炎、武承嗣、狄仁杰、武则天、武三思、宋之问、薛稷、薛曜、薛讷、张守珪、王之涣、裴耀卿、王翰、王鉷、封常清、王维、王昌龄、薛嵩、王缙、卢纶、吕温、柳宗元(祖籍山西)、白行简、王播、王涯、裴度、张彦远、吕岩、柳冕、温庭筠、聂夷中、唐彦谦、司空图、张果老,杨玉环
五代
(15人):李克用、李存孝、荆浩、郭崇韬、李存勖、安重诲、李嗣源、史匡翰、石敬瑭、武漳、刘知远、刘崇、刘承钧、李筠、毋昭裔
宋辽
(33人):司马光、王全斌、党进、王溥、刑抱朴、杨业、杨弘信、刘继元、呼延赞、毕士安、文彦博、郭若虚、杨延昭、杨文广、高克明、狄青、孙复、刘羲叟、司马池、 司马康、王掘、王居正、王诜、王彦、马远一家、萧照、赵鼎、杨存中
金元
(41人):胥持国、郝天挺、胥鼎、高汝砺、杨云翼、陈规、雷渊、冯廷登、冯妙真、孙威、宋德芳、刘祁、刘郁、元好问、段克己、段成己、麻革、李俊民、张存惠、张德辉、陈赓、郝经、薛景石、许国祯、许扆、关汉卿、姚天福、孙拱、白朴、溥光、高克恭、察罕、同恕、刘致、乔吉、贾鲁、吕思诚、石俊宝、萨都刺、邓光祖
明朝
(29人):高巍、侯琎、罗贯中(祖籍山西)、薛瑄、常伦、韩文、陈卿、乔宇、王琼、李瀚、周鈇、任环、杨博、孔天胤、王崇古、张四维、王国光、褚鈇、刘东星、王家屏、张养蒙、麻贵、张铨、曹于汴、张凤翼、孙传庭、韩爌、鲍承先、张慎言
清朝
(48人):白胤谦、贾汉复、程康庄、朱之俊、傅山、于成龙、于准、戴廷栻、阎若璩、吴雯、吴琠、张泰交、范鄗鼎、陈廷敬、田从典、李毓秀、裴幰度、刘璋、任举、孙嘉淦、宋廷魁、徐昆、宋鉴、宋在诗、张佩芳、康基田、祁韵士、李銮宣、安清翘、张敦仁、曹顺、栗毓美、祁贡、仝卜年、张穆、李镕经、祁世长、杨尚文、徐继畲、乔松年、范守义

Ⅶ 搜集5位历史名人

诸葛亮智圣: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以“隆中对”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出任丞相。六出祁山攻魏未果,病逝于军中。被后代推为智慧化身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传曾革新连弩,制造木牛流马。著有《诸葛亮集》。

王羲之书圣: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习称王右军。精通书法,备精诸体,尤善楷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书风劲健遒美,为历代所崇尚,世称“书圣”。所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书。

宗圣:曾子(前505-前436),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孔子学生。以孝著称。奉行忠恕。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相传《大学》为其所著。后被尊为“宗圣”。

算圣: 刘洪(140-206),字元卓,蒙阴人,东汉天文学家,曾任郎中、上计掾、太守。编制了我国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乾象历》。与文学家蔡邕续补《汉书·律历志》。首创珠算。著有《七曜术》。

孝圣: 王祥(185年—269年),字休征,西晋琅琊(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东汉末年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书圣”王羲之五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事后母孝,民间流传“二十四孝”有王祥卧冰求鲤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处”。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战国思想家、教育家。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为稷下学宫祭酒(学长)。继赴楚国,为兰陵(今苍山兰陵镇)令。著书终老其地。著有《荀子》。

蒙恬(?-前210),蒙阴人。秦朝名将。世代为秦重臣。初任狱官,后为将。秦统一六国后,率兵北击匈奴,并筑长城,修直道。传其曾以兔毛改良过毛笔。
匡衡(生卒年不祥),字稚圭,东海丞(今苍山县)人。西汉大臣,官至丞相。家贫,当过雇工。少年勤学,“凿壁偷光”的故事,成为家贫而苦读的典故。能文学,善说《诗》。终成为经学家。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费县)人。唐代大臣,书法家。为官耿正,不畏权势。安史之乱中,起兵抗敌,被推为盟主。后为叛军李希烈所害。楷书端庄雄浑,世称“颜体”;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炼厚之势。《祭侄季明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左宝贵(1837-1894),字冠廷,山东费城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回族,清末将领,官至总兵、提督。甲午战争中,率部东援朝鲜,守平壤玄武门,登城督战,虽受枪伤,犹裹创指挥,中炮阵亡。与“丁汝昌”、“邓世昌”并称甲午三英。

Ⅷ 历史上姓钟的名人故事

1、钟子期

钟子期(前413年—前354年),钟氏,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

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4、钟明亮

生于南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年~1233年,元太宗窝阔台在位时期),卒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廿七年(1290年),元代中期农民起义领袖。13世纪80年代,相继起事的有广东陈良臣、黎德、欧南喜和福建黄华等。

至元二十四年(1287)冬,福建汀州(今福建长汀)钟明亮起义,把斗争推向高潮。汀州一带,山深林密,广东、江西许多失去土地的农民,千百成群,移居到此,开荒种地,称为畲民。钟明亮就是畲民之一。

他发动起义后,义军很快发展到十万人,活跃于福建、江西、广东三省边界地区。在他的影响下,广东董贤举、江西丘元、谢主簿、刘六十、卢大老、福建泉州陈七师、兴化朱三十五等,纷纷起义,互相呼应,对元朝统治形成很大的威胁。

元朝政府集中大批军队围攻,钟明亮采用流动作战的方法,出没无常,东击则西走,西击则东逸,使元军疲于奔命。为了在军事上取得主动,他曾两次假降,但一当形势有利,便重新举事。

元军围剿数年,始终未能取胜。至元二十六年(1289),丘应祥被月的迷失俘获。月的迷失请以其人等为元官吏。不允,诏押往京师。至元二十七年,钟明亮病逝,起义趋于失败。

5、钟芳礼

钟芳礼 太平天国官员。清广西桂平(立武宣县东南)人,一说是广东花县人。天京事变发生,钟芳礼与杨秀清关系密切,但同时他又是洪秀全姐夫,故此得留性命。为了避免牵涉进政治风波里。他随石达开出天京。他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没随他出走,仍然留在天京的族人,在天京沦陷后被屠杀殆尽。

石达开兵败后,钟芳礼走昆明。娶当地富女为妻,学打金技术。学成,携家迁至广东韶关始兴县,开利源金铺,成为良民。他儿子中进士,为大学士,受军机大臣赐匾,匾现今仍在始兴县钟家手中。

Ⅸ 中国历史人物有那些 急耶!

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墨子.旬子.韩非子

Ⅹ 东方曜历史人物

王者荣耀东方曜的原型应该是东方未明,出自武林群侠传系列。

武林群侠传中,东方未内明差不多是个中二少容年,从小崇拜一个异次元的大侠小虾米(玩过金庸群侠传的应该都知道),跑到洛阳朝圣,最后没学到正宗野球拳,反而集天下武功大成,自成一派。

(10)曜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东方未明是逍遥谷第四代三弟子,无瑕子的关门徒弟。从一个无名小山村出来的大英雄。从小就听说了小虾米前辈的光荣事迹,初到洛阳时就与逍遥谷少年英雄谷月轩相识并一见投缘,最后因缘际会拜入逍遥谷门下。

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天下第一的神话高手。

阅读全文

与曜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