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品质的历史人物
1、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风调激楚,是屈原楚辞风格。
屈原由于受霄小的排挤陷害,使曾经对他十分信任并依靠他变法图强的楚怀王,对他产生怀疑以至疏远放逐;楚襄王当政后,更为昏庸,朝政日益腐败,楚国面临亡国的危机,而对屈原这样的爱国志士迫害有加。
屈原正直的性格,高洁的人格,爱国的行动,反倒都成了罪过。他将自己满腔愤激的情绪,发而为诗,形成了激楚的情调。这种激楚的情调,在《九章》中表现得十分强烈。
2、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苏武到了北海,没有供应粮食,只能掘野鼠所储藏的果实吃。苏武拄著汉节牧羊,起居都拿着,以致节上毛全部脱落。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打猎。苏武会编打猎的网,矫正弓弩,于靬王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物。
三年多过后,于靬王大病,赐苏武马匹、牲畜、服匿、穹庐。于靬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冬天,丁灵人盗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再度穷困。
苏武在汉朝时,与李陵都担任侍中的官职。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后单于派李陵去北海,为苏武设酒宴和歌舞。
苏武说:“我们苏家父子没有什么功劳,都是因为陛下才能位列将帅,获爵封侯,兄弟为近臣,我一直都想肝脑涂地来报答他的恩情。现在能够杀身报恩,即使是上刀山下油锅,也觉得快乐。臣子事奉君主,就如同儿子事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就听从我的话吧!”苏武说:“我早就已经死了!右校王(李陵在匈奴的爵位)如果一定要让我投降,就请请停下今日的欢宴,我直接死在你面前!”李陵见苏武如此真诚,喟然长叹道:“真是义士啊!我和卫律的罪过上通于天!”说著流下眼泪浸湿了衣襟,决别苏武而去。
后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区脱地区捕得云中的活口,说太守以下的吏民都穿着白衣,说皇帝驾崩了。”苏武听了向南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数月之久。
3、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4、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5、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
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②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姓岳的名人
岳飞
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英雄。行伍出身,因作战勇猛,历任秉义郎、统制等职,平定李成、曹成等割据势力后,擢都统制。绍兴四年,大破金与伪齐兵,收复襄阳等六郡。 五年,镇压杨么起义。十年,率师北伐,连败金兀术,获郾城大捷,进军朱仙镇。因高宗和秦桧力主和议,被迫班师。十一年,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有《岳武穆集》。
岳云
岳飞长子,抗金英雄。年十二即随父征战,数立奇功,下随州,破邓州,平襄汉,迁武翼郎。颍昌大战时,身被创百余处,仍浴血奋战,击败金兀术主力,升至左武大夫。后与其父同被冤杀。其弟依次为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后均为南宋将领。岳珂:岳霖子,南宋学者、官吏。官至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为辩岳飞之冤,作《金陀粹编》。另有《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木呈史》、《愧郯录》、《玉楮集》等。
岳浚
岳飞九世孙,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元代名士。博学好义。任石门县尉,未几乞归侍亲。积书万卷,名士多游其门。岳正:顺天府氵郭县(今北京通县)人,明代大臣。书画家、学者。正统年间会元,殿试时只名列二甲。历编修、修撰,后以原官入内阁参预机务。不久被诬陷入狱。宪宗初复出仕,为兴化知府。工书画,尤善画葡萄。有《深衣注疏》、《类博杂言》、《类博稿》。岳岱:江苏苏州人,明代名士。隐居不仕,中年后遍游名山。善画能书。曾作咏怀诗九十六篇,为时所称。
岳元声
浙江嘉兴人,明代大臣。万历年间进士,最高职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因直言敢谏和不畏权臣魏忠贤而两起两落。后潜心讲学,以“毋自欺”为主。有《潜初子集》、《潜初杂集》、《圣学范围图》。
岳虞峦
江苏武进人,明末官吏。崇祯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明亡后出家。有《周易感义》、《春秋平义》。
岳升龙
甘肃临洮人,晚年入籍四川成都,清代将领。参与平定吴三桂和关陇有功,授都督佥事,擢天津总兵。后从征噶尔丹,擢四川提督。岳钟琪:升龙子。清代名将。康熙末期,从征西藏,战功卓著,升为四川提督;雍政初年,助年羹尧平定青海,兼甘肃提督、巡抚。年羹尧被夺职后,升任川陕总督。他雄镇边塞,一心为国,又以宁远大将军之职深入不毛,平定了新疆噶尔丹策零的叛乱。因功高权重,被人诬陷入狱。乾隆二年获释,又从傅恒平定康藏之乱。他是清代唯一一位拜为大将军统辖满洲士卒的汉臣。乾隆称其为:“三朝武臣巨擘” 除了岳飞与岳云之外,岳姓族人的杰出人物还有岳珂
岳珂
(公元1183—1234)是岳飞的孙子,岳霖的儿子。他是南宋文学家兼史学家,官至户部侍郎与淮东总领制置使,他辑集有关岳飞的资料,为他的祖父辩诬,并著有《金陀粹编》、《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程 史》、《愧郯录》及《玉楮集》等。
③ 世人只知岳飞,历史上姓岳的名人还有谁
岳飞
00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英雄。行伍出身,因作战勇猛,历任秉义郎、统制等职,平定李成、曹成等割据势力后,擢都统制。绍兴四年,大破金与伪齐兵,收复襄阳等六郡。 五年,镇压杨么起义。十年,率师北伐,连败金兀术,获郾城大捷,进军朱仙镇。因高宗和秦桧力主和议,被迫班师。十一年,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有《岳武穆集》。
00岳云
00岳飞长子,抗金英雄。年十二即随父征战,数立奇功,下随州,破邓州,平襄汉,迁武翼郎。颍昌大战时,身被创百余处,仍浴血奋战,击败金兀术主力,升至左武大夫。后与其父同被冤杀。其弟依次为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后均为南宋将领。岳珂:岳霖子,南宋学者、官吏。官至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为辩岳飞之冤,作《金陀粹编》。另有《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木呈史》、《愧郯录》、《玉楮集》等。
00岳浚
00岳飞九世孙,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元代名士。博学好义。任石门县尉,未几乞归侍亲。积书万卷,名士多游其门。岳正:顺天府氵郭县(今北京通县)人,明代大臣。书画家、学者。正统年间会元,殿试时只名列二甲。历编修、修撰,后以原官入内阁参预机务。不久被诬陷入狱。宪宗初复出仕,为兴化知府。工书画,尤善画葡萄。有《深衣注疏》、《类博杂言》、《类博稿》。岳岱:江苏苏州人,明代名士。隐居不仕,中年后遍游名山。善画能书。曾作咏怀诗九十六篇,为时所称。
00岳元声
00浙江嘉兴人,明代大臣。万历年间进士,最高职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因直言敢谏和不畏权臣魏忠贤而两起两落。后潜心讲学,以“毋自欺”为主。有《潜初子集》、《潜初杂集》、《圣学范围图》。
00岳虞峦
00江苏武进人,明末官吏。崇祯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明亡后出家。有《周易感义》、《春秋平义》。
00岳升龙
00甘肃临洮人,晚年入籍四川成都,清代将领。参与平定吴三桂和关陇有功,授都督佥事,擢天津总兵。后从征噶尔丹,擢四川提督。岳钟琪:升龙子。清代名将。康熙末期,从征西藏,战功卓著,升为四川提督;雍政初年,助年羹尧平定青海,兼甘肃提督、巡抚。年羹尧被夺职后,升任川陕总督。他雄镇边塞,一心为国,又以宁远大将军之职深入不毛,平定了新疆噶尔丹策零的叛乱。因功高权重,被人诬陷入狱。乾隆二年获释,又从傅恒平定康藏之乱。他是清代唯一一位拜为大将军统辖满洲士卒的汉臣。乾隆称其为:“三朝武臣巨擘” 除了岳飞与岳云之外,岳姓族人的杰出人物还有岳珂
00岳珂
00(公元1183—1234)是岳飞的孙子,岳霖的儿子。他是南宋文学家兼史学家,官至户部侍郎与淮东总领制置使,他辑集有关岳飞的资料,为他的祖父辩诬,并著有《金陀粹编》、《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程 史》、《愧郯录》及《玉楮集》等。
④ 岳武墓是那位历史人物
岳武穆(南宋著名抗金英雄)一般指岳飞(南宋抗金名将)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⑤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
1、孔子的故事:逆境识颜回
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段时间的处境非常悲惨。
有一次,孔子师徒被人困在陈国境内的荒野里,粮食吃光了,连续七天没吃上饭,以至于孔子饿得昏昏沉沉地睡在车上。
孔子的弟子颜回为了救师傅,不惜拉下脸皮求乞于人,四处奔波,找来一点粮米,便赶紧拾柴燃火,烧起饭来。在饭快要煮熟时,锅里飘出的香味使孔子来了精神,不禁抬头观看,正巧,他看见颜回正在用手抓出一把米饭填入口中。
过了不久,饭熟了,颜回首先盛来一碗,恭恭敬敬地捧给孔子。
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偷食之事,坐起来说:“刚才睡梦中见到我的父亲,这饭若是干净的话,我想先用来祭奠一下他老人家。”
颜回闻言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落入锅中,弃掉沾上烟尘的米太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闻言大吃一惊,深为自己错怪了颜回而内疚不已,这才知道“颜回偷吃”的真相,十分感慨。
孔子当即把弟子们召到跟前,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从此,孔子更加信任颜回。
哲理点拨:即使是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也还得加以仔细分析才能避免出差错。
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如果仅凭对事对人的表象就妄下结论,有时也难免出错误!
⑥ 历史人物一览表
夏 后羿,女娇,妹喜,夏启,夏桀
商 妲己,伊尹,比干,妇好,商容,西伯侯姬昌,崇侯虎, 闻仲,箕子,微子,伯夷 ,叔齐 ,纣王,还有盘庚。
周 武王,吕尚,周公,幽王,褒姒,郝王
春秋战国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孟尝君,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诸子百家,田忌,孙武,伍子胥,孙膑,乐毅,吴起,李牧,白起,屈原,荆轲,庞涓,夫差,勾践,介子推
秦 嬴政,2势,赵高,李斯,蒙恬,蒙括,王翦,项羽
汉 刘邦,韩信,萧何,陈平,张良,吕后,东方朔,王昭君,灌婴,张骞、卫青、霍去病,李广,班超,班固,武帝,文帝,景帝,光武帝,霍光,司马迁
三国 三国人物实在太多,只有复制了
梓潼 庞义
安定 程银
建邺 张英 陈横
北海 孙乾 武安国 王朗 国渊
会稽 周昂 周昕 樊能 虞翻
晋阳 李肃 曹性 郝萌 杨丑 穆顺 方悦
天水 华雄
下邳 吕岱 糜竺 曹豹 车胄 陈珪
北平 魏攸 鞠义
蓟 蒋义渠 吴巨
武威 贾诩
洛阳 韩浩 蔡琰 韩玄 杨奉
汉中 张鲁
长沙 区星
邺 苏由 潘凤 沮授 田丰 审配 吕翔 吕旷
陈留 典韦 夏侯渊 夏侯敦 刘馥 毛玠
长安 傅异 杜畿
南皮 文丑 颜良 高览 焦触 逢纪 李孚 季雍 晆元进 韩吕子
濮阳 董昭 于禁 程昱 陈宫 李丰
宛 黄忠 许攸 张勋 韩胤 纪灵 杨弘 俞涉 乐就 梁纲 桥蕤 娄圭
襄平 公孙度
汝南 袁胤 许靖 袁涣 雷薄
吴 严白虎 严兴 许贡 凌操
平原 华歆 崔琰
许昌 钟繇 荀彧 戏志才 辛评 郭图 荀椹
小沛 刘勋
江州 严颜
庐江 周泰
许昌 荀彧 陈群 郭嘉 戏志才 钟繇 许褚
长安 张既 傅异 金旋
南皮 牵招 焦触 李孚 张南
寿春 刘繇
吴 严白虎 严兴 许贡
下邳 车胄
襄阳 向朗 杜畿
成都 张任 张松 王甫 吴兰
洛阳 卢植 韩玄 徐晃 蔡琰 司马朗
濮阳 程昱 王忠 伊藉
平原 崔琰
陈留 梁习 满宠 毛玠 刘馥
襄平 国渊
北海 孙乾
蓟 邹靖 徐藐 吴巨
晋阳 郝萌 杨丑 卞喜 张燕 韩遁
邺 赵范 赵云 吕翔 吕旷 苏由
宛 黄忠 陈震 娄圭 李严
汝南 程秉 周仓 廖化 刘辟 何仪 裴元绍 龚都 吕范 袁涣 李通
吴 凌操 严畯
会稽 贺齐 董袭 虞翻 樊能 周昕
建邺 吕岱
天水 王异
建邺 陈横 张英
洛阳 徐晃 韩玄 杨修 蔡琰 杨奉
柴桑 蒋干 吕蒙
武陵 潘浚
长沙 桓玠
濮阳 王累
陈留 梁习
长安 皇甫嵩 金旋
寿春 蒋钦 刘馥
成都 秦宓 王甫
襄阳 向朗 杜畿
邺 赵范
南皮 郭援 李孚
长安 张既 傅异
平原 崔琰
零陵 刘度 刑道荣
建宁 李恢
襄平 国渊
晋阳 王凌 卞喜 张燕 韩遁
下邳 糜氏 陈矫 车胄
庐江 鲁肃 宋谦 大乔 小乔 周泰
北平 阎柔
汝南 魏延 张阎 周仓 廖化 刘辟 何仪 裴元绍 龚都 李通
北海 孙乾 程秉
蓟 徐藐
宛 甘宁 娄圭 李严
汝南 周仓 廖化 刘辟 何仪 裴元绍 龚都 赵云 陈到 魏延
寿春 张阎 陈兰 雷薄 步骘
长沙 桓玠
宛 娄圭 李严
天水 王异 杨肁
安定 韩德
成都 秦宓
建邺 吕岱 谢旌
濮阳 胡班
洛阳 司马懿 贾逵 司马孚 关平
建宁 李恢
武陵 巩志
邺 樊氏
蓟 田予 徐藐
晋阳 张燕 王凌
小沛 温恢
武威 蔡琰
北海 吴质
庐江 鲁肃
襄平 国渊
武陵 廖立
零陵 程秉 刑道荣
晋 卫瓘,王羲之,王献之,司马炎,谢安,谢玄
隋 杨坚,杨素,杨广,宇文化及,杨玄感,窦建德
唐 李渊,李世民,魏征,李建成,李元吉,房玄龄,李隆基,杨贵妃,李白,杜甫,秦琼,尉迟恭,武则天,郭子仪,安禄山,史思明,韩愈,柳宗元
宋 赵匡胤,赵光义,杨业,佘赛花,徽宗,钦宗,赵构,岳飞,宗泽,韩世忠,李纲,蔡京,高俅,童贯,岳云,王安石,3苏,司马光,欧阳修,
元 铁木真,忽必烈
明 朱元璋,朱棣,朱允文,常遇春,徐达,刘伯温,戚继光,郑成功,李自成,朱由检,刘瑾,魏忠贤,石谦
清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乾隆,纪昀,和珅,鳌拜,明珠,索额图,陈廷敬,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洪秀全,石达开,慈禧,光绪,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李光地,施琅,吴三桂
手打不容易,有用就采纳吧
⑦ 历史人物的故事
这个命题不太成立吧。赵云并没有受到诸如排挤被雪藏,所以谈不上不被重用。前期刘备没根据地时,赵云就是刘备的重要将领,到后面刘备据荆益两地后,无非是赵云没有成为一方封疆大吏,难道这就算不被重用了?论地位,赵云肯定比不得关张,毕竟恩若兄弟的待遇可是关张的特殊待遇,马超本身就有地位,且来投后立了大功,黄忠斩夏侯夺汉中。这四人作为军中领军人物无异议。而封疆大吏的挑选上启用魏延不是赵云,刘备也没看走眼。可见刘备的确是慧眼独具。毕竟黄忠也没有当封疆大吏嘛,刘备是只选合适的。所以最终结论就是:刘备势力拥有的名将太多而已。
死之其二就是胡军儿,胡军儿武功也十分高强,曹操对此人也敬佩三分。在一次出征中,被刘备军中招远埋伏,胡军儿为护曹操,被赵云斩与马下。曹操为此心痛不已。更有当时青州有名的四将,在战役中与赵子龙对阵一一落败。更有曹营之说,听子龙二字,如听鬼差抓人,惊吓不已。
那赵云的武功又出自何处呢?武功世家还是高人指点,历史自有分晓。据历史记载,赵云小时,对武就有极强的天赋,也曾拜访过一个叫童渊的高人。童渊仙风道骨一身白衣,在赵云眼中有一种仙人的感觉,此时的童渊也打量着赵云,看出赵云之武术天分,心中自由计算。毅然收下赵云为徒,传授武功。赵云天资聪慧,并能够学以自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枪法,并在公孙瓒的战役中运用此枪,从此走上三国名将道路。
⑧ 历史抗战人物岳振生有这个人吗
有,还出现在电视剧中
⑨ 历史上姓岳的名人都有谁
1、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今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2、岳钟琪
岳钟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字东美,号容斋,谥襄勤,四川成都人,祖籍甘肃临洮。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将领,累官拜陕甘总督,屡平边地叛变,著作《姜园集》、《蛩吟集》等。
曾静向他进言反清,而岳上奏于雍正帝,引发了吕留良案,但雍正已对他起疑,后下狱险死。乾隆时复用,平大小金川之役有功,乾隆帝赞为“三朝武臣巨擘”。
3、岳云
岳云(1119年7月14日—1142年1月27日),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长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军。历任武翼郎、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等职。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年)除夕,跟父亲岳飞,部将张宪一起惨遭宋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诬陷而死,岳云年仅23岁,死后葬于杭州栖霞岭。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岳云附葬在杭州栖霞岭下。
4、岳升龙
岳升龙(?—1712)甘肃永登人(永登清朝时属于临洮,故史籍记载其为临洮人),入籍四川成都,清朝将领。清朝名将岳钟琪之父。官至四川提督,追谥“敏肃”。
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岳升龙将三百骑护粮。康熙帝命岳升龙及马进良、白斌,如果军中副将以下有违令退怯者,可以先斩后奏。昭莫多大捷,授拖沙喇哈番,擢四川提督。
康熙四十九年(1710),乞休。岳升龙本籍贯甘肃临洮,以母年逾九十,乞入籍四川,许之。康熙五十一年(1712),卒。雍正四年(1726),追谥敏肃。
5、岳霖
岳霖(1130—1192),字及时,号商卿,宋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汤阴)人,岳飞的儿子,母李娃。岳飞遇害时,霖年仅12岁,孝宗皇帝昭雪时,霖32岁。霖广泛收集父亲遗事,其子岳珂在此基础上编成《鄂国金佗稡编》28卷、《续编》30卷。
岳霖淳熙三年任广西钦州知县,淳熙十二年任川转运判宫,淳熙十六年任太常卿、左司郎中和提举封椿库等官职,官至朝请大夫、敷文阁侍制,兵部侍郎,广东经略安抚使,赠太中大夫,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缵忠侯。
⑩ 成语:移……始一,移后面为什么字是字谜底历史人物
没有 移……始一 的成语,移 开头的成语如下:
移船就岸 就:凑近,靠近。改变原来主张,乘势凑上去办成某事。也比喻不招自来。
移东补西 用之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移东就西 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移风易俗 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移宫换羽 宫、羽:古代乐曲中的两种曲调名。原指乐曲换调。后也比喻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
移花接木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移气养体 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移山倒海 搬动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
移天易日 易:更换。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
移樽就教 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移步换形 移动脚步,情景也随之变换。形容景色变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着变化。
移的就箭 移动箭靶靠近箭。比喻曲意迁就。
移风崇教 移转风气,崇尚教化。
移风改俗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移风革俗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移风平俗 转变风气,改变习俗。
移风易尚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移风振俗 改变风气,振兴习俗。
移根换叶 比喻彻底变换处境。
移根接叶 喻指牵引媒介。
移国动众 动摇国基及民心。
移缓就急 放开缓办的事,去做急于要办的事。
移情遣意 变易情志,消遣烦闷。
移日卜夜 指昼夜相继。
移山拔海 移动大山,拔起大海。形容力量巨大。
移山回海 移动山岳,旋转大海。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
移山竭海 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
移山跨海 移动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移山填海 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移山造海 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移商换羽 本指乐曲换调。“宫”、“商”、“羽”均为古代乐曲五音中之音调名。①比喻事情起了变化。②比喻随声附和。
移天换日 改变天,更换日。比喻价目表使用欺骗手段篡夺政权。
移天徙日 比喻盗弄政权。同“移天易日”。
移孝为忠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移星换斗 形容法术神妙或手段高超。
移形换步 犹移步换形。形容变化多端。
移易迁变 指迁移变化。
移有足无 指用多余的部分弥补不足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