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源博雅与安倍晴明有怎样的关系
源博雅源博雅,也是于日本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生于公元918年,卒于980年,是平安中期著名的乐师,精通琵琶、和琴等多种乐器,也是雅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阴阳师》的故事中是晴明的挚友。然而,正史并没有记载此两人是否认识,作者巧妙的安排虽非全然依照历史记载,但却创造了一对脍炙人口的绝妙搭档。 博雅爱乐成痴,据《今昔物语》记载,博雅听闻老僧蝉丸精通琵琶,通晓失传已久的古曲「啄木」、「流泉」,便着人邀请,未果。博雅爱乐心切,却又无计可施,遂每夜守候蝉丸窗外,静候蝉丸弹奏此曲。这一等竟等了三年,才终于等到蝉丸的演奏,待一曲奏罢,老僧突然喟然长叹:「虽然通晓此罕世名曲,但人海茫茫,知音何在?」守在窗外的博雅闻言,立即回答:「在下源博雅,在大师窗外等候此曲,已历三年。」让蝉丸又惊又喜,两人遂结为好友,博雅也终于习得此两首古曲。 电影中,源博雅用小枝和着速须佐之男命化身的三玄的场面大概就是从这个传说来的吧! 看到源博雅的故事,就想起死在熊谷直实之手的平墩盛,如果源博雅和安倍多活些年,那么在源平大战的乱世也恐怕会死于非命,平安时代才是他们这样风雅之士的时代啊。
⑵ 历史上姓翟的名人有哪些
翟方进:汝南上蔡人,西汉大臣。家世微贱,后与继母赴长安拜师学习。历任朔方太守、丞相司直、御史大夫,于公元前十五年荣升丞相,封高陵侯。后因皇室内争,被迫自杀。
翟汝文:丹阳(今属江苏省)人,宋代官吏、书画家。进士出身,历任秘书郎、参知政事。风度翘楚,好古博雅,精于篆、籀。善画道释人物及山水。
翟王宣:河南省洛阳人,明代大臣。天顺进士,任山西巡抚兼督雁门诸关时,使流亡者陆续回归,未走者生计有着,得百姓称道。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翟 璜:战国时魏国大臣。出身权贵之家,曾为魏国相,曾举荐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于魏文侯,皆受重用,并有功绩。魏襄王时,欲联合齐秦抗楚,而与楼鼻发生矛盾。曾欲杀张仪,因张仪施计而未遂。
翟 公:西汉时人。初为廷尉,宾客盈门;被贬后,门庭冷落;后复职,宾客又欲前往。翟公于是在大门张贴告示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翟 酺:广汉雒人,东汉官吏、学者。四世传《诗》,好《老子》,尤善图纬天文历算,试策第一。历官酒泉太守、京兆尹、将作大匠,曾上疏安帝任用外戚,击斩叛羌,威名大震。有《援神锡命解诂》。
翟 义:方进少子,西汉末期大臣。年二十任南阳都尉,后升任弘农河内东郡太守。王莽摄政后,举兵讨伐。后被击败,并夷灭三族。
翟 汤:寻阳人,晋代名士。笃行纯素,仁让廉洁。耕而后食,拒受馈赠。盗匪闻其名,皆不敢犯。
⑶ 翟姓的历史名人
一、翟让:
东郡韦城(今河南省长垣)人,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首领专。因犯死罪,逃至瓦岗,属聚众起义,是瓦岗军初期首领。
李密投瓦岗军后,杀张须陀,克兴洛仓,开仓济饥,声势大振。翟让有意让贤,并推李密为魏公,自任司徒,封东郡公。不久被李密谋杀。
二、翟方进:
汝南上蔡人,西汉大臣。家世微贱,后与继母赴长安拜师学习。历任朔方太守、丞相司直、御史大夫,于公元前十五年荣升丞相,封高陵侯。后因皇室内争,被迫自杀。
三、翟汝文:
丹阳(今属江苏省)人,宋代官吏、书画家。进士出身,历任秘书郎、参知政事。风度翘楚,好古博雅,精于篆、籀。善画道释人物及山水。
四、翟院深:
北海营丘(今山东省淄博)人,宋代画家。学李成,工画山水,摹效作画,几可乱真。
五、翟璜:
战国时魏国大臣。出身权贵之家,曾为魏国相,曾举荐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于魏文侯,皆受重用,并有功绩。魏襄王时,欲联合齐秦抗楚,而与楼鼻发生矛盾。曾欲杀张仪,因张仪施计而未遂。
⑷ 江苏泰州历史上都出过哪些名人
1、季应召,字葵藏,江苏泰兴人。清代画家,擅长画猫,“季猫”的美誉,著有《畊砚田斋笔记》。其父为清代著名藏书家季振宜。
季应召出身于清代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季家原先在泰兴县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镇),后来迁到泰兴县城。
清代康熙时期,当时全国的富豪有“北亢南季”之称,邓之诚的《骨董琐记全编》卷三中说:“乾嘉间海内富室,推宛平祝氏、査氏、盛氏,怀柔郝氏。康熙时平阳亢氏,泰兴季氏,皆富可敌国,享用奢靡,埒于王侯。祝米商也,郝起农田,余皆业鹾典”。
“北亢”是指山西平阳府的亢氏,人称“亢百万”。南季指的就是泰兴季氏。这个家族从明代季三卿开始,历经数代,在康熙时因为经营盐业积累下巨额的财富。与此同时,季氏家族还出了许多进士,尤其是季应召的父亲季振宜,十八岁就中了进士,为清代著名的大藏书家,所藏之书富甲天下。
季应召就生长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虽然没有取得多大的功名,只是一个岁贡生,就是从州学中被选送到国子监读书取得的功名,但是练就了一手画猫的绝技。
因为他的家中藏有名画无数,从他的祖父季寓庸开始,家中不但藏书,还收藏字画,比如东晋王羲之的摹本《神龙兰亭》和元朝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都曾经被他收藏。每天耳濡目染,让他成为一个擅长画猫的大家。
2、陈厚耀(1648~1722)字泗源,号曙峰,清泰州人。早年师从梅文鼎研究天文历算,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历任苏州府学教授、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修撰等职,曾任康熙五十七年会试同考官。
陈厚耀在算学、天文外,还著有《借根方算法》8卷、《算法纂法总纲》3卷、《八线根表》1卷等。对《春秋》也深有研究,著《春秋世族谱》、《春秋战国异辞》、《通表》、《摭遗》等。
史书还有记载,康熙皇帝在位时,经常请懂数学的外国人给他讲西洋数学,当时给康熙当陪读的二人中,就有一个是陈厚耀。
在史书所载康熙与数学有关的活动中,多有陈厚耀的名字被提起,由两人的密切关系分析,《积求勾股法》一文很可能是由康熙“口授”、陈厚耀记录的。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主动学习数学的就很少,而有著述者更是凤毛麟角。从迄今数学史研究的情况看,康熙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惟一留有数学著作的人。
目前,北京图书馆藏有康熙时期所著的《三角形论》一书,书上标有“御纂”二字,表明康熙当时曾亲自参与了这本书的编辑。此次备受关注的康熙“钦授”著作,是迄今发现的第二部康熙数学著述。
3、陈潮(1801-1835)字东之,江苏泰兴人霞幕圩(今曲霞镇)人。道光十一年(1831)(一作1835)举人。工书,尤工篆书,用笔斩截,非描画者此。
陈潮治学严谨,研究精审。为研究《周髀算经》,曾夜登高台观察星象,达旦不寐。
为研究《缀术》(算经十书之一,祖冲之撰,久佚),从唐代以明算科取士对缀术考试的重视,以及《唐六典》、《隋书律历志》、唐李淳风注刘徽《九章算术》、王孝通辑《古算表》、宋秦九韶《数学九章》序、沈括《梦溪笔谈》等各种古籍无不一一仔细探究。
认为缀术中可能有精密的圆周率、三次方程的解法和正确的球体积计算等成就,于是准备结合当代人的研究成果,写成《缀术辑补》一书。由于刓精敝神,劳瘁成疾,他过早地在京师寓所离开了人世,时年35岁。
陈潮的英年早逝,人们无不为之痛惜。徐松为之殡殓。友人杨亮,因同时客于徐松家,在共同治学中结下深厚友谊,千里归故友之丧,到泰兴陈潮老家升堂拜母,痛哭而去。这样,陈潮才得以魂归故里。
4、季娴(1644~1661),江南泰兴县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镇)人。字静棨,一字扆月,号元衣女子,清初才女。江南富商季寓庸之女,清初直臣季开生与藏书家季振宜之妹,李长昂之妻。
季娴出生于一个诗礼传家的富裕家族,幼年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又随家人宦游驱驰,见多识广;其夫李长昂开明博雅,“不以俗辙相羁限”。这些都给予了她得天独厚的创造条件。
季娴喜为诗,兼工长短句,著述极丰,计有《学古馀论》、《前因纪》、《学禅诨语》、《百吟窗》、《近存集》、《季静姎诗》、《雨泉龛诗选》,《雨泉龛合刻》、《闺秀集》等。其中《闺秀集》为诗集,女子出诗集在当时非常少见。
季娴一生笃信佛教,对父母更是克尽孝道,曾多次为母亲与弟弟治病而割股祝佛。其兄季开生流戍,迎双亲于家侍奉至孝,又督侄读书,时得称颂。
季娴生有一子李霖,一女李妍。
5、王艮(公元1483——公元1541),字汝止,号心斋,明代哲学家,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人。起初投入王守仁门下只为求生,后经王守仁点化转而治学,并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
王艮创立的学派,因地而名,称“泰州学派”。地以人闻,“派”以地名,这是人杰地灵、人地底蕴深厚的体现。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一生勤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的学识博大渊深、包涵很广,在哲学、伦理、社会政治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丰富详实的论述,构成了泰州学派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特色。王艮与泰州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具体如下:
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百姓日用之学”,是王艮思想的闪光点和泰州学派思想的主旨和重要的进步命题,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⑸ 阴阳师 博雅谁演的
源博雅
源博雅,也是於日本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生於西元918年,卒於980年,是平安专中期著名的乐师,属精通琵琶、和琴等多种乐器,也是雅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阴阳师》的故事中是晴明的挚友。然而,正史并没有记载此两人是否认识,作者巧妙的安排虽非全然依照历史记载,但却创造了一对脍炙人口的绝妙搭档。
博雅爱乐成痴,据《今昔物语》记载,博雅听闻老僧蝉丸精通琵琶,通晓失传已久的古曲「啄木」、「流泉」,便著人邀请,未果。博雅爱乐心切,却又无计可施,遂每夜守候蝉丸窗外,静候蝉丸弹奏此曲。这一等竟等了三年,才终於等到蝉丸的演奏,待一曲奏罢,老僧突然喟然长叹:「虽然通晓此罕世名曲,但人海茫茫,知音何在?」守在窗外的博雅闻言,立即回答:「在下源博雅,在大师窗外等候此曲,已历三年。」让蝉丸又惊又喜,两人遂结为好友,博雅也终於习得此两首古曲
⑹ 翟的历史名人
翟 横:战国时魏国大臣。出身权贵之家,曾为魏国相,曾举荐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于魏文侯,皆受重用,并有功绩。魏襄王时,欲联合齐秦抗楚,而与楼鼻发生矛盾。曾欲杀张仪,因张仪施计而未遂。翟 公:西汉时人。初为廷尉,宾客盈门;被贬后,门庭冷落;后复职,宾客又欲前往。翟公于是在大门张贴告示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翟 酺:广汉雒人,东汉官吏、学者。四世传《诗》,好《老子》,尤善图纬天文历算,试策第一。历官酒泉太守、京兆尹、将作大匠,曾上疏安帝任用外戚,击斩叛羌,威名大震。有《援神锡命解诂》。翟 义:方进少子,西汉末期大臣。年二十任南阳都尉,后升任弘农河内东郡太守。王莽摄政后,举兵讨伐。后被击败,并夷灭三族。翟 汤:寻阳人,晋代名士。笃行纯素,仁让廉洁。耕而后食,拒受馈赠。盗匪闻其名,皆不敢犯。翟 让:东郡韦城(今河南省长垣)人,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首领。因犯死罪,逃至瓦岗,聚众起义,是瓦岗军初期首领。李密投瓦岗军后,杀张须陀,克兴洛仓,开仓济饥,声势大振。翟让有意让贤,并推李密为魏公,自任司徒,封东郡公。不久被李密谋杀。翟 銮:山东诸城人,明代大臣。弘治进士,历任编修、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后以吏部右侍郎入值文渊阁参予内阁事务。嘉靖二十一年,升为内阁首辅(即宰相),因魏忠贤排挤,不久致仕还乡。翟 灏:浙江省仁和(今杭州)人,清代学者。乾隆年间进士,官金华、衢州府学教授。工诗,亦长于考证。有《湖山便览》、《四书考异》、《艮山杂志》等。翟方进:汝南上蔡人,西汉大臣。家世微贱,后与继母赴长安拜师学习。历任朔方太守、丞相司直、御史大夫,于公元前十五年荣升丞相,封高陵侯。后因皇室内争,被迫自杀。翟汝文:丹阳(今属江苏省)人,宋代官吏、书画家。进士出身,历任秘书郎、参知政事。风度翘楚,好古博雅,精于篆、籀。善画道释人物及山水。翟院深:北海营丘(今山东省淄博)人,宋代画家。学李成,工画山水,摹效作画,几可乱真。翟王宣:河南省洛阳人,明代大臣。天顺进士,任山西巡抚兼督雁门诸关时,使流亡者陆续回归,未走者生计有着,得百姓称道。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翟凤翥:山西省闻喜人,清初大臣。顺治年间进士,以明习法律见称,累官至福建布政使。任职期间,治狱以宽厚为主,修葺学宫书院,戏课农桑。翟云升:山东省东莱人,清代学者。道光进士。性嗜古、工诗,尤精隶书。有《隶篇》、《五经岁遍斋诗稿》、《说文辨异》等。翟大坤:清代嘉兴人,与其子翟继昌皆为山水画家。其女翟曹娥为女书画家 。
⑺ 历史上,怀才不遇的名人有哪些啊
一、王勃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
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
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二、唐伯虎
唐伯虎,原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11岁的时候,他的琴、书、画、乐便声名远播。16岁的时候夺得了童子试的第一名,29岁的时候,又得了乡试第一名。
被人称誉为“天授奇颖,才锋无前”的“江南奇士”。唐伯虎少年俊才,博雅多识,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唐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
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叉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从此开始消磨一直,无心上进。唐伯虎晚年生计日益艰难,不得不靠卖书鬻画来维持最低限度的衣食之需。
但由于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他那赖以足岁的“笔砚生涯”几乎难以为继。他常常陷入断炊绝粮、“三日无烟”的窘境。
三、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四、杜甫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五、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参开资料来源:网络-王勃
⑻ 周庠是什么历史人物
周庠——唐光启中龙州司仓参军
周庠,字博雅,颖川人,唐光启中龙州司仓参军。版后事王建,累官成都尹、御史权中丞、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衍嗣位,进司徒。卒年六十六。全唐诗存诗一首,《寄禅月大师》。周庠子周凤羽中状元。
⑼ 阴阳师里的源博雅是谁
源 博雅(みなもと のひろまさ;延喜18年-天元3年九月廿八)是平安时代的贵族及雅乐家,有“雅乐之神”之称。他是克明亲王的第1皇子、醍醐天皇之孙。他的母亲是藤原时平的女儿。他在日本朝廷的职位最高达到“非参议从三位皇后宫权大夫”因此被称为博雅三位。他是管弦的名手。长秋卿。
放弃皇室身份入臣籍,被赐姓“源”,为醍醐源氏始祖之ㄧ。934年官叙从四位下。947年中务大辅。959年右兵卫督。965年左中将。974年从三位皇太后宫権大夫。
擅长雅乐,郢曲习自敦实亲王、筝习自醍醐天皇、琵琶习自源修、笛习自大石峰吉、筚篥则向峰吉之子富门与良峰行正学习。最擅长大筚篥、喜爱舞与歌。
951年在帝王私宴中演奏。966年受村上天皇敕令编撰“新撰乐谱(长秋卿竹谱)”(别名“博雅笛谱”)。现今日本雅乐仍然演奏的乐曲“长庆子”的作曲者。
他在今昔物语许多故事中出现,如从朱雀门之鬼手中获得名笛“叶二”、从罗城门找回琵琶名器“玄象”、与逢坂的蝉丸相交三年 后获传授琵琶秘曲“流泉”“啄木”等等。
藤原实资在日记“小右记”中评论道“稠人命云、定赖才能太贤、然而缓怠无极。如博雅(源)者、博雅文笔?管弦者也。但天下懈怠白物(しれもの)也、世以相伝、为定赖辛事也。”
在“阴阳师”(小说:梦枕貘、漫画:冈野玲子)中,博雅以主人公安倍晴明同伴的身份登场。电影“阴阳师”、“阴阳师2”中由伊藤英明担纲演出博雅一角。〔注意:史实上安倍晴明与源博雅毫无关联。〕
源博雅生辰一说是延喜18年(见于《贞信公记抄》、《稿本醍醐天皇实录》等)——延喜是醍醐天皇(在位时间 897~930年)的第二个年号,醍醐天皇是源博雅的祖父。还有的说法是延喜19年(见于《续教训钞》等)
博雅有兄弟四人,分别是源博雅、源清雅、源正雅、源助雅
《河海抄》提到,在承平四年(公元934年)17岁的源博雅被授予从四位下的官位,赐姓源氏
在此之前,博雅还是皇籍,在此之后,博雅就脱离了皇籍,成为平民。
天历元年(公元947年)博雅任中务大辅
天德元年(公元957年)博雅任右马头
天德三年(公元959年)博雅任右近卫中将
应和元年(公元961年)博雅任右兵卫督
康保二年(公元965年)博雅任左近卫中将
康保三年(公元966年)博雅任正四位下行左近中将兼近江权守
天延二年(公元974年)博雅任皇[太]后大夫
天元三年(公元980年)博雅任从三位皇太后宫权大夫
天元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博雅逝世,享年六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