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勋县历史名人

勋县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2-26 01:14:28

Ⅰ 思南县的历史名人

思南县明清两代考中进士32人,举人360人。
田秋,明代进士,后升任广东布政使。专
李渭,被属明神宗皇帝赐联“南国躬行君子,中朝理学名臣”。
旷继勋,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军长。
廖锡龙,现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部长、原成都军区司令员。

Ⅱ 思南县内历史上都出过那些名人,他们是谁

有田秋、李渭。

1、田秋

田秋(1494—1556),字汝力,号西麓,土家族,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县城)人 ,明代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为官二十年,直言敢谏,廉洁奉公。

他是开发贵州人才,兴办州县学校的先贤,功德卓著,业绩昭然。贵州自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建省至嘉靖的百余年间,全国13省有12省都有乡试科场。

惟独贵州科考仍归并于云南省,凡要考举人的学子都得到云南昆明应试。千里迢迢,道路崎岖,行旅艰难,这对贵州选贤育才带来很大不利。贵州抚按也曾向朝廷申报自设考场,未能如愿。

往往被朝廷以“旧制难改”或“旧制不可轻改”而了之。这样,就造成了贵州教育的发展缓慢,边远州县的教育就更落后了。

田秋于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向皇帝上《开设贤科以宏文教疏》,奏请在贵州独立设乡试考场。

十四年(公元1535年),获得朝廷批准。十六年(公元1537年),贵州首次开科,从此贵州人才四起,直追中原。

2、李渭

李渭是明朝理学家。号同野,明朝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县)人。明世宗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举人。

历任华阳(四川成都)知县、和州(安徽和县)知州、高州府(广东茂名)同知、化州知府、南京户部郎、韶州知府、广东副使、云南左参议等。

(2)勋县历史名人扩展阅读:

思南县近代名人:

1、旷继勋

旷继勋(1897—1933),男,汉族,原名大勋,号集成,贵州思南县人。少时只读过三年私塾,从小好动,爱弹跳,会骑马,练就了一副轻捷矫健的身躯。辍学后随父串乡摆摊卖药。

1919年入川当兵,历任连长、营长。1925年升任黄隐江防军第二师第四旅旅长,不久江防军缩编为第七混成旅时改任第二团团长。同年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分管财政。

1929年6月29日建立四川第一个县苏维埃政府——蓬溪县苏维埃。后出任红6军、红4军、红25军等多个红军军长、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

1933年夏,在四川通江洪口场牺牲,时年三十六岁。2009年9月10日,旷继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肖次瞻

肖次瞻(1905.10--1940.12) 原名炳煌,又名次旃、汉吉,汉族,中共党员,黔东早期中共地下党组织主要创建人,思南县人。

13岁考入镇远中学,后考入常德教会学校,专习英语、数学,1924年随父到武汉,就读于共产党人陈潭秋、进步青年钱介磐创办的共进中学。

1925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投入学生运动;1926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恽代英等一起从事革命活动,后出任中华全国邮务总工会筹备处常委。

3、干正书

干正书,男,中共党员,土家族,高级编辑,贵州省“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贵州省核心专家。他曾在思南任过乡镇秘书,县委宣传干事。

1981年调入贵州日报工作,任记者,专职评论员,理论部主任。1991年任贵州日报社副总编辑。

1998年任总编辑。他采写和编辑的新闻作品中,有近百件获中国新闻奖,全国党报新闻奖以及贵州新闻奖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田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思南县

Ⅲ 历史上霍邱县有哪些名人

历史上的名人只有丁奉。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郡安丰县(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丁奉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太元二年(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的魏军。

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计除权臣孙綝,累拜大将军、徐州牧。后又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

宝鼎三年(268年)至建衡二年(270年)间,丁奉数次北征,胜负不一。建衡三年(271年),丁奉去世。

丁奉一生征战,与北方政权自曹操时交战至西晋初年,又侍奉吴国四位君主,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

(3)勋县历史名人扩展阅读:

近代名人介绍:

1、台静农

台静农(1903年-1990年),本姓澹台,字伯简,原名传严,改名静农,安徽霍邱(今六安市叶集区)人。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书法家。早年系“未名社”成员,与鲁迅有过交往。

曾先后执教于辅仁、齐鲁、山东、厦门诸大学及四川江津女子师范学院,后为台湾大学教授。其书法广泛涉猎金文、刻石、碑版和各家墨迹,篆、隶、草、行、楷诸体皆精。亦擅篆刻、绘画。有《台静农书艺集》及小说、散文等书出版。

2、汪家道

汪家道(1916—1992)安徽省霍丘县人。红四方面军出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顾问。

任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十二旅副旅长,第十一纵队三十一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七军四十九师师长。

建国后,任第五兵团师长,副军长,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候补中央委员。

3、李霁野

李霁野 (1904~1997),安徽霍丘(今六安市叶集区)人。现代著名翻译家,鲁迅的学生,中共党员、民进成员。1927年肄业于燕京大学中文系。

历任河北天津女师学院、辅仁大学、百洲女师学院、台湾大学外语系教授、系主任,南开大学外语系名誉主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天津市文联主席,全国第二、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妻子刘文贞亦是英语翻译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丁奉

Ⅳ 长沙历史名人

湖南历史名人有毛泽东、朱镕基、任弼时、罗荣桓、彭德怀等。

1、毛泽东

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朱镕基

朱镕基,男,汉族,1928年10月生,湖南长沙人,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曾任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国务院总理。

3、任弼时

任弼时(1904年4月30日—1950年10月27日,Ren Bishi,Бринский),原名任培国,湖南汨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4、罗荣桓

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原名罗慎镇,字雅怀,号宗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荣桓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5、彭德怀

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乌石寨人,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Ⅳ 魏县的历史名人

魏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不仅涌现出名垂史册的军事家、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医学家等,而且还哺育出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他们仅载入县志的就有87人。
春秋时期重义轻财的卫国大夫仲孙于奚;
西汉位比三公,德比屈原的司隶校尉盖宽侥;
三国忠心事主,宁死不屈,固守邺城的袁绍谋士审配;
南北朝宋辅国将军申恬,梁勇决善战的智武将军兰钦;
北魏尚书右丞相,征虏将军曹世表;
北周公侯、尚书右仆射、骠骑大将军申微;
唐太宗时期太子监国、中书令杜正伦,郯国公张公谨,治水专家、大理寺卿姜师度,第一个测量子午线的天文学家张遂;
北宋开国元勋、代国公、郑王潘美,屡建奇功的检校太尉崔彦进,国史撰修官、吏部尚书李清臣,宋哲宗谏议大夫,人称殿上虎的刘安世;
明为政清廉,兴利除弊,人称“水清、衡平”的两淮盐运使薛爿,天启年间执法如山的邢部尚书李养正,明末坚守岗位,宁死不食清禄的知县刘永锡;
清顺治年间治水专家、大理寺卿崔维雅、嘉庆年间考据学家,辨伪学家,著作家崔述;
抗日民族英雄,路南支队司令员裴香斋,河北的刘胡兰郭书玉
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家三总部命名为“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王志强烈士等
所有这些古今人物,为谱写魏县历史而昭垂于世,为彰显魏县传统文化而流芳千古。

Ⅵ 桓仁县历史名人

王研,女,抄1971年出生于桓仁袭镇,1983年10月被选入辽宁省竞走队。多年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冠军,数次打破全国、亚洲、世界纪录。
朱蒙,高句丽国始祖。
何和礼,清朝开国元勋。
唐聚五,抗日英雄。
张金垠,新时期爱民模范。
陈先舟,民主先驱。
章樾,桓仁首任县官。
李秋实,模范共产党员。

Ⅶ 陇右的历史名人

(?—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南)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
甘延寿:字君况,西汉名将,北地郁郅人,即今甘肃庆城县人。与副校尉陈汤共同诛灭了匈奴的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 (前137—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
段会宗(前83年~前9年),字子松,天水上邦(今甘肃天水)人。西汉著名外交家。四出乌孙,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
隗嚣(?~公元33年),字季孟,陇右成纪(今甘肃天水)人。西汉末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出身陇右大族,青年时代在州郡为官,以知书通经而闻名陇上。
王符(85年?~163年?)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字节信。汉族,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
赵壹文学家,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西和)人,东汉著名辞斌家,作品有《刺世疾邪赋》。
秦嘉:秦嘉,字士会,生卒年不详。东汉陇西郡平襄县人(今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据南朝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记载:“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为郡上掾……”明万历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1613——1616年)《重修通渭县志》依“旧志”(按:明弘治《通渭县志》及更早的县志)载:“汉秦嘉,字士会,为上郡掾,博学鸿词,驰声先汉……今城川铺东,是其故里,祀乡贤”。“桓帝时,秦嘉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后赴洛阳,被任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代表作为《赠妇诗》。
秦嘉是一个才华卓著的诗人,但他误入官场,年近三十岁就英年早逝,为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历代研究者对其作者、作品的考据已十分充分,但对秦嘉、徐淑作品自身的研究与评价并不十分到位。他们不仅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秦嘉徐淑用自己的人生、爱情经历,为腐朽不堪的东汉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品在钟嵘《诗品》,唐代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明代胡应麟《诗薮》,清代沈德潜《古诗源》均有所收录和评价。近年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献》第12213号(上海古籍出版社)《后汉秦嘉徐淑夫妻往还书》,更加详尽地说明这对“夫妻诗人”的生活和文学创作一个侧面。秦嘉是一个有建树的诗人,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清醇文学之士。他虽身为上计掾、黄门郎,却不沉溺于名利,个性张扬,放荡不羁,张显着名士风骨。从他的《与妻书》中看出,秦嘉的理想、志趣不在风尘利禄之中。“不能养志,当给郡使”“ 当涉远路,趋走风尘,非志所慕,惨惨少乐”(《与妻徐淑书》) 他之所以过这种离别孤单的生活,只因为“随俗顺时,僶俛当去”。(同上)据徐淑对秦嘉 “策名王府,观光上国”(《答夫秦嘉书》)的评价,秦嘉不仅是有名诗人,更是一个执“高素浩然之业”(同上)的淡泊名利之徒。秦嘉不看重浮华,而关注自己的情感世界,关注真实的自我。他在《述婚诗》里写到:“君子将事,威仪孔闲。猗兮容兮,穆美其言”,“ 神启其吉,果获好逑”。毫不掩饰对妻子的赞美、钟爱和感激之情,这在以含蓄、自谦的中国古代诗文中,是非常罕见的。另一个方面,秦嘉率性自然,返璞归真,在名教鼎盛的东汉末年,他的作品取材于夫妻生活、感情琐事,并能真情真性,情致博雅,实属难能可贵。但他的思想并非拘泥于此不能自拔,而诗歌境界宏阔,寄喻深远,把夫妻情爱放在彼此的人生经历中审视,点出少与多、早与晚、达与穷等矛盾,用以探究人生的哲理。
张芝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朝那(今甘肃镇原东南)人,东汉末期名将。
盖勋(生卒年不详),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今甘肃安西县西南)人,东汉末期蓍名的清官。
董卓(?-192),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西凉军阀。
韩遂(?-215),字文约,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东汉末年割据西凉一带的军阀。
张济(?-196),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东汉末年军阀,张绣的叔父。官至骠骑将军、平阳侯。
张绣(?—207),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郭汜(?-197)又名郭多,凉州张掖(治今甘肃张掖西北)人,东汉将领。原为董卓的部下。董卓被杀后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
贾诩(147-223),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官至太尉,谥曰肃侯。
封衡,字君达,号青牛道士,生于公元116年左右,是陇西狄道(今天武山县)人。汉末名医,善医药、针灸,自幼习道,与华佗、左慈齐名。向曹操传授了气功养身术。曹依法习练,收效显著,大喜,乃召见封衡,欲留朝中任职,衡坚辞不受;又以重金相赠,衡亦委婉谢绝,就跨青牛飘然而去。曹叹曰 :“封衡乃神医也 !” 后人评曰“陇上医圣是封衡”。
庞德(?-219),字令明,东汉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省武山县四门)人。曹操部下重要将领。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
王嘉(?-390),字子年,陇西安阳(治今秦安县东)人。东晋志怪作家,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小说家,王嘉的主要作品有志怪小说《拾遗记》(一名《王子年拾遗记》)。
索靖(239一303年)中国西晋书法家。字幼安,敦煌龙勒(今甘肃省敦煌市)人,张芝姊孙,博通经史。
阴铿(南朝著名诗人五言律诗的先驱)祖籍武威姑臧(今武威市)人。
李冲(450-498),原名思冲,字思顺,北魏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太和十年(486年)建议废止宗主督护制,提出均田制、三长制,孝文帝采纳,北魏国力大增。杜预早生李冲150多年,二人并称'李杜'。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十六国时期西凉国的建立者,人称西凉王。
苻 洪:(公元285年--公元350年)氐族,略阳临渭人(今秦安县东南),十六国时期前秦建立者。
苻 坚:(公元338年--385年)二十岁时立自己为大秦天王,三十一岁时先后攻灭前燕、前凉等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而败,这就是军事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姚 苌:(公元330年--公元393年)后秦国建立者,羌族,伏羌(今甘谷县)人。公元384年攻灭前秦国,在长安称帝,史称后秦。
姚 兴:(公元366年--公元416年),姚苌子,在位22年,注重农业,兴办佛教和儒学,学生达一万余人,先后灭西秦及后凉,与北魏、东晋对抗。
宋繇:生卒年月不详,字体业,敦煌人,十六国时期西凉、北凉的政治家,著名学者。
吕 光:(公元338年--公元399年)后凉的建立者,略阳人(今秦安县),初为苻坚将领,率兵攻西域,后割据凉州,建国后凉。
薛举(?-618) 其父汪,徙居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
李 渊:唐代开国皇帝。
李世民:公元566年--公元635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
李思训(651-716,一作648-713)唐代大将,杰出画家。字健。汉族,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以战功闻名于时,官至左武卫大将军,任左羽林大将,晋封彭国公,世称“大李将军”。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著名诗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南),诗文中常自称是陇西人。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李朝威(约766—820),陇西人,唐代著名传奇作家。他的作品仅存《柳毅传》和《柳参军传》两篇。其《柳毅传》被鲁迅先生与元稹的《莺莺传》相提并论。
李公佐生卒年不详,宪宗元和年间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判官。唐代小说家,代表作有《南柯太守传》。字颛蒙,陇西(今甘肃东南)人。
李复言 生卒年不详。唐小说家。名谅,字复言。陇西(今属甘肃)人。所著有《续玄怪录》。
李翱(772-841),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人。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
梁肃唐代散文家(753-793)。字敬之,一字宽中。安定(今甘肃泾川)人,世居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代表作有《过旧园赋》、《兵箴》、《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等。
董庭兰(约695年—约765年),陇西(今甘肃省)人,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名满天下,高适的《别董大》就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善吹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古乐器筚篥和弹奏七弦琴。几十年之后,姜宣演奏的琴曲《小胡笳》,被称为:“哀笳慢指董家本”(元稹:《小胡笳引》)。
王仁裕(880-956)字德辇。祖父王义甫时,迁居秦州长道县碑楼川(今甘肃礼县石桥乡斩龙村)。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病逝后诏赠太子少师。一生著述之多,流传之广,唐以来少有其比,被时人誉为“诗窖子”。
张俊(1086—1154),字佰英,凤翔府成纪(今天水)人,宋代大将,出身贫庶,自小弓马娴熟,十六岁时以三阳弓箭手投身行伍,征南蛮,攻西夏,御金兵,累立战功,与刘光世、岳飞、韩世忠并称“南宋中兴四大将”,授武功大夫,逝世后追封为循王。人生污点在于陷害了岳飞。与当时主战派宰相张浚不是同一个人。
刘锜 中国南宋抗金将领,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刘锜骁勇善战,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去世后,谥为武穆。亦有人称为“中兴四将”。
吴玠 (1093~1139) 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善骑射,曾读经史,凡往事可师者,皆录于座右,墙牖皆格言。亦有人称之为“中兴四将”。
汪世显(1195—1243),金朝及蒙古国大臣。字仲明。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元朝加封“推忠协力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义武陇右王”。
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张俊的六世孙。宋代大词人。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他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贺元希 元代著名道人,陇西人,开凿华山栈道。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胡缵宗(公元1480年一1560年),字孝思,又字世甫。号可泉,又别号鸟鼠山人。明巩昌府秦州秦安(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公元1510年后,历经嘉定州判官,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河南巡抚,足迹遍及江南、中原。胡缵宗为官爱民礼士,抚绥安辑,廉洁辩治,著称大江南北。公元1534年罢官归里,遂开阁著书,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州志》等14部著作传世。胡缵宗还是一位书法家,现存江苏镇江有“海不扬波”、曲阜孔庙有“金声玉振”,天水伏羲庙有“与天地准”牌匾。
金銮(1506?~1595?),明代散曲家。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今属甘肃)人。
正德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工诗,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列朝诗集》)。所作散曲,名重一时。
胡釴,字鼎臣,号静庵,清甘肃秦安人。以贡生主讲秦安书院,时甘肃巡抚黄廷桂、陈宏谋、杨应据等人皆器重之,王太岳人倾倒尤甚。後出任高台训导,三十五年兼署肃州学正。同年以病辞归,病故于家中。一生作诗4000馀首,词200馀首,散文100馀篇,编为诗文集20卷。并主纂《秦州直隶新志》14卷。尤以诗著名,风格刻意沉博,赋物言事,必肖其形,不苟为藻饰。诗篇流播于秦陇间,与临桃吴镇、潼关杨鸾并称“关陇三诗杰”,为“西州骚坛执牛耳者”。民国著名学考张维(《甘肃人物志》中谓:秦安有三大诗人,唐权德舆,明胡缵宗,清则釴也。
张澍(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清代著名学者,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人。一生著述颇丰。清代著名学者张之洞《书目答问》将其列入经学家、史学家和金石学家。
安维峻(公元1854年--公元1925年)字晓峰,号盘阿道人,甘肃秦安县人,清代著名的谏官。光绪年(公元1880年)中为进士,选翰林院庶士,1893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性情耿直,不阿权贵,中日甲午之战前夕,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连续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清诛李鸿章疏》,1894年《请明诏讨诿法》
刘尔炘(1865-1931),近代著名学者。字又宽,号果斋、五泉山人。甘肃兰州人。光绪乙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应聘为五泉书院讲席。
杨大眼,中国北魏名将。世居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南),生卒不详。其祖父杨难当,为氐豪,先称蕃于南朝宋,封冠军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因与宋梁、南秦二州刺史甄法护不和,遂投北魏,拜征南大将军、秦、梁二州牧、南秦王。

Ⅷ 巨鹿有哪些历史名人﹖

巨鹿县历史悠久,五千年前唐尧禅位虞舜即于此,是秦始皇当年封爵36郡之一。汉置内县,晋时为国,容张角、魏征、张遂都为巨鹿的文明史增添了光辉。 同时, 巨鹿还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楚汉“巨鹿之战”即发生于此,西汉末王莽与刘秀之争,东汉末黄巾起义,明王朱棣的“靖难之役”、明末的明清兵“贾庄大战”,清末的景廷宝夏头寺起义等,都给这片沃土留下了历史的一页。

阅读全文

与勋县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