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乐都历史名人

乐都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2-02 05:26:55

㈠ 历史上的各朝代分别顺序是哪些然后各个朝代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不吝赐教!!

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发 l9年 17、履癸 53年。

3 商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l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l4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l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l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春秩,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
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
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骜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l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lO年。
四、杨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一、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l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l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l9年。
三、李 煜 l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l2年。
四、高保勗 l年。
五、高继冲 l年。
南汉:9O5--97l 建都:广州
一、刘 隐 12年。
二、刘 32年。
三、刘 玢 1年。
四、刘 晟 l6年。
五、刘 鋹 l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 鏐 41年。
二、钱元瓘 lO年。
三、钱 佐 6年。
四、钱 倧 l年。
五、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 崇 4年。
二、刘 钧 l4年。
三、刘继恩 l年。
四、刘继元 1l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l年。
二、盈 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l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l206--l368),通称元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l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Z}(n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g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l644--l9ll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中华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年号洪宪。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中国各朝代列表
朝代列表
夏朝 前2070年 - 前1600年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46年
周朝 前1046年 - 前256年
西周 前1046年 - 前771年
东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晋始为战国)
战国 前475年 - 前221年
秦朝 前221年 - 前207年10月
西楚 前206年2月 - 前203年12月
汉朝 前202年 - 220年
西汉 前202年2月 - 8年12月
新朝 9年 - 23年
东汉 25年 - 220年
三国 220年 - 280年
曹魏 220年 - 265年
蜀汉 221年 - 263年
孙吴 222年 - 280年
晋朝 265年 - 420年
西晋 265年 - 316年
东晋 317年 - 420年
十六国 304年 - 439年
汉前赵 304年 - 329年
成汉 304年 - 347年
前凉 314年 - 376年
后赵 319年 - 351年
前燕 337年 - 370年
前秦 351年 - 394年
后秦 384年 - 417年
后燕 384年 - 407年
西秦 385年 - 431年
后凉 386年 - 403年
南凉 397年 - 414年
南燕 398年 - 410年
西凉 400年 - 421年
夏 407年 - 431年
北燕 407年 - 436年
北凉 397年 - 439年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南朝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南朝齐 479年 - 502年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南朝陈 557年 - 589年
北朝439年 - 581年
北魏 386年 - 534年
东魏 534年 - 550年
北齐 550年 - 577年
西魏 535年 - 556年
北周 557年 - 581年
隋朝 581年 - 618年
唐朝 618年 - 907年
五代十国 907年 - 979年
五代 907年 - 960年
后梁 907年 - 923年
后唐 923年 - 936年
后晋 936年 - 946年
后汉 947年 - 950年
后周 951年 - 960年
十国(902年 - 979年)
吴越(907年-978年,893年开始割据)
闽国(909年-945年,893年开始割据,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南平(924年-963年,907年开始割据,即荆南国)
楚国(907年-951年,896年开始割据)
吴国(902年-937年,892年开始割据)
南唐(937年-975年)
南汉(917年-971年,905年开始割据)
北汉(951年-979年)
前蜀(907年-925年,891年开始割据)
后蜀(934年-965年,925年开始割据)
宋朝
北宋 960年 - 1127年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辽朝 947年 - 1125年
西辽 1132年 - 1218年
西夏 1038年 - 1227年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元朝 1271年 - 1368年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清朝 1636年 - 1912年
朝代歌诀
歌诀一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歌诀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歌诀三
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休。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收。
歌诀四(香港中学生常用简易版本)
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㈡ 青海省的名人有哪些

青海历史文化名人系列报道进士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1日08:42 青海新闻网 严宜是清朝时期青海历史上第一位考取功名的进士。在仕途中,面对盐政衙门贪污成风的现状,他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留下了一世英名。 褚裕仁,字伯敦。他不仅通经学,而且精书法,行文有大家风范。 杨兴霖考取进士后前往四川彰明县任知县,其间“课农桑、兴学校”。他离职后,“邑人感激泣送,不以数千里为遥。” 云蔚桐在安徽地区负责军务,兢兢业业,最后积劳成疾,年仅二十九岁的他最后病逝在军中。 据《青海省志·人物志》收录人物的分布状况来看,青海历史上文化名人的地理分布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每一个地方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相对集中出现,都有它自己的特点,都要经历生长、成熟、衰落的周期。 例如,从历史上看,在南凉政权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海乐都地区大量涌现出不少文治武功方面的人才;但到了元明清时期,西宁、湟中、大通、互助等地的人物开始崭露头角。前清时期,严宜、褚裕仁、杨兴霖、云蔚相、晃炳等14名文进士均出自西宁、湟中等地。这一时期,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了西宁地区。 ●严宜:克己奉公传美名 据我省地方史学者李逢春先生考证,严宜当年生活在今天西宁市城北区寺台子一带,在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考取了举人。获得这一功名后,他依然孜孜以求。7年后,他千里迢迢赴京赶考,终于殿试成功,考取进士功名。 严宜在云贵一带任知县、知州多年。后来调入盐运,掌管长卢盐区蓟水分司的盐运事务。长卢盐区管辖着自山海关至黄骅县的各盐场,而蓟水分司的盐运河道,从天津蓟县到北塘入渤海,全长300公里。那时盐政衙门贪污成风,可严宜坚决不受贿。后来案发,只有他一人没有涉入案中。严宜的廉洁公正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也得到了上司的肯定。 当记者翻阅《西宁府续志》中有关严宜的相关记载时,发现了一些他的逸事。他不仅清正廉明,而且在为官路上还富有传奇色彩。 严宜任桐梓县知县时,看到山贼梁之贤聚集数百人,依据河水之险,时常抢夺附近的居民。于是,他带领众人,攻破山贼的老窝,擒获了梁之贤,将他们绳之以法。由于这一事件,严宜被调往贵筑县任知县。后来,有一些毛贼,从云南地区进入了贵州境内,藏在山中,打家劫舍。严宜知晓后,召集周边村民,带领官兵出其不意,将那些毛贼团团围住,切断他们的水源和粮食。时间不长,毛贼们只好束手就擒。从此以后,这一带的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被人称为与著名理学家陆陇其齐名的严宜,对程朱理学很有研究,并且有很多著述。但是,他的诗作大部分都遗失了。他现存的诗作多属于赠答为内容,形式上多为七律和五古。严宜的诗歌笔调灵动,多有精练深沉的警句。 ●褚裕仁:通经学,精书法 褚裕仁,字伯敦,嘉庆庚辰进士。他不仅通经学,而且精书法,行文有大家风范。他在上学期间,聪明伶俐的特点就表现出来了。他的老师因此非常喜欢他,对他的才能赞叹有加,常常让他和自己一起阅览试卷。后来,褚裕仁随同康公离开青海来到了北京,居住了好多年。在京城,褚裕仁接触到了许多文人,受到了文化氛围的熏陶,学问长进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褚裕仁刻苦努力,常常是不分昼夜地读书,对于不懂的,就及时请教别人。付出总有回报,这位青海人在异乡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价值。 褚裕仁每到一地任职,都非常注重当地的文化教育。请看这样一个故事: 张载,号横渠,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陕西眉县横渠镇张子祠,书院是张载读书讲学著书立说的地方。清顺治二年,张氏后裔世袭五经博士张文运之子,张承胤时为张子祠奉祀官,他与凤翔张子后裔修建张子茔墓,并兴建石门、石马、石碑坊。对墓地绿化扩大,当年完工,并请在朝监察御史李大年为石门提写了“宋代儒尊”四个大字。道光三年,褚裕仁上任后来横渠拜谒张子祠,“见其堂宇倾危,遗像剥落,墙垣颓废无存,不重修不知为祠矣。”于是,褚裕仁带头捐银,购买建筑材料,三个多月后工程竣工,并把围墙扩大。秋天完工后,褚裕仁撰文立碑,并为书院门庭悬挂“张横渠先生讲学处”横匾。 褚裕仁一生好学上进,据《西宁府续志》记载,他直到离开仕途,依然“与门人讲和行并进之学”。 ●群星璀璨耀河湟 杨兴霖,字雨臣。根据《西宁府续志》中有关文字的记载,他是一位极其孝顺的人。父亲去世后,他在父亲坟前建起了一个小房子,“庐墓三年”。一时间,被当地人传为佳话,成为了孝顺的典范。 杨兴霖是道光辛丑联捷进士,他在四川彰明县任知县期间,“课农桑、兴学校”,重视当地的农业建设和文化教育。在他离职后,当地人泪眼送别,相送数千里,还对他依依不舍。“邑人感激泣送,不以数千里为遥。” 回到青海后,杨兴霖成为了湟中书院的主讲。他“启迪后进,不遗余力”。在他的辛勤培育下,一大批青海人考取功名,为青海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他影响了当时众多的文人。 云蔚桐,字雨人,原名汝霖。他天生聪慧,对于看过的经史子集过目不忘,并且能够背诵,让周围的人都很惊奇。 在这种天赋下,咸丰年间他考取进士功名,被授予内阁中书。三年后,云蔚桐被调到安徽地区负责军务。在任期间,云蔚桐带着青海人的质朴,兢兢业业,最后积劳成疾,二十九岁的他病逝在军中。 青海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冲撞、融合、升华而形成的,既有历史的多变性,又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还有地理单元的多面性。晁炳、李长芳、葛浑元、赵星瑜、张琦、刘耀生、张明遵等文人,来自青海的不同地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组成了辉煌灿烂的青海文化,为青海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者:祁万强)

㈢ 土族的土族历史名人

土族李氏,土族李姓本为土司族姓。土族人口虽少,但其姓李之人却不少。据说,这些土族李姓,是出自前土司(西夏皇族后裔)的族姓。土族历史上曾有西李土司、东李土司和其他等数十土司,属李土司管辖的部分人后来就随了土司的族姓而姓李了。

著名的土族李氏,有明朝官吏李文、元末明初土族官吏李南哥、明朝官吏李央、明末清初土族官吏李天俞等。

李英(生卒年不详)是曾为明王朝招抚过的西番八族,西宁卫指挥佥事李南哥的儿子,因战功显赫,被宣宗皇帝封为会宁伯,成为李土司家族中封爵最高的人物之一。洪武元年(1368),李南哥率众归附朝廷,授西宁州同知,西宁卫指挥佥事,后李英承袭父职。他有胆略才气,精于射骑,对于甘、青四卫的地形险要和各族情况,甚为熟悉。在明成祖北征时,李英所率领的士兵常作先锋,所掳获的胜利品也常比别的军队多,故李英便为成祖所信宠。永乐十年(1413)冬天,土族一首领叛乱,李英兴兵讨伐,捕获兵丁360人,并全部斩首示众。永乐帝因其平叛有功,授予都指挥佥事之职。

土族僧人张答里麻,精通汉文,明成祖授予左觉义,他在西宁恣意妄为,并窃取西番进贡的财物。官府欲捕获予以严国,不料他逃至蒙古边境,为非作歹十多年。李英发现其行踪带领军部下将其捕获并满门抄斩,边境居民无不拍手称快。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明王朝派使臣乔来喜、邓诚等前往西域,途经安定、曲先地区。安定、曲先诸部见利忘义,劫走赐给西域的金银财物,杀害了使臣乔来喜、邓诚和随行人员,边地也骚动起来。仁宗皇帝命令当时任陕西行都司土官都指挥同知的李英率西宁诸卫士兵前去平叛。李英率部一直追过了昆仑山,掳获安定王桑儿加失夹,俘斩了一千多人,夺回了劫走的财物,平息了骚乱,并得了驼、马、牛、羊14万余只。宣宗皇帝在给李英的敕谕中,对李英作了高度的评价,并封李英为会宁伯。

李鸿仪(1897.2.16—1972.3.16),字一如。西夏皇族后裔,青海乐都县人。民间历史学家、西夏史学家。

李鸿仪先生自1915年起,在课余研治《西夏李氏世谱》。后又研究西夏史,不问寒暑,五十年如一日,成果颇丰。1965年社教,因写家谱而罗织罪名,遭残酷斗争。家中万卷藏书,被红卫兵付之一炬。先生爱书如命,目睹此景,痛哭不已,几致大病,竟于1972年3月16日与世长辞,享年76岁。

李鸿仪先生自幼即对祖先历史发生兴趣,他说:“仪八九岁时,见族中长者,聚谈先世事迹,窃喜我祖我宗,功业声闻,非特传之口碑,即昭耀典册者,莫不家传而户晓。”(《新修六门家谱自序》,1927年)在高小读书时,尤对史学殊感兴趣。除通读《资治通鉴》外,即对家藏《李氏六门家谱》开始进行研究。据《海东李氏家谱》(1923年)李承襄序中称:“余早识宝亭族兄,为人光明磊落,富有胆识,承先伯得志嗣。舍侄鸿仪者是其子也。性嗜学,从明师,亲益友,卒乃出其所学,以促进教育,灌输文化为己任,今乃纂叙谱牒,阅时八载。其报本之心,非诚至极,岂能若是哉!”则知李鸿仪先生于1915年在高小读书时,已开始研究家谱。

1916年高小毕业后,充大湾塘小学教员,又得到王学尹先生纂修的《李氏家乘》,成为李鸿仪先生研究家谱的基本材料。李鸿仪先生在《李氏家乘》的“说明”中写到:民国丙辰冬(1916年 )仪毕业于碾伯高小校,昱年受族祖兰谷老师命及族叔润之督学聘,充大湾塘国民学校教员 ,开校之三月与族中人不论尊卑,有见面相识之谊,时有吾六门高祖父贡生荫武者频来学校,谈祖先历史,因执此稿本授予,并命之曰:“祖先事迹,备录在内,宜牢守之,永作后世修谱嚆矢。”为了进一步展开家谱的研究,从此,李鸿仪先生已注意收集史料。

1919年李鸿仪先生考入甘肃第一师范,因先生品学兼优,且长于史学,在李氏家族中,声誉远播,得到当时东府最后一位土司李承襄的赏识。寒暑假回家,来往步行,途经民和县上川口,常往土司公署。翻阅土司官谱(今藏民和县档案馆),为祖先开拓青海事迹所感动。但同时又不可解的是堂堂土司官谱,竟然将拓跋思恭叙为晋王李克用的后裔,闹出张冠李戴的大笑话,关于此段实情,在李鸿仪先生二十年后写的《西夏李氏世谱序》(1937年)中有详细记述。今录如下:“民国庚申春(1920年),余于甘肃第一师范肆业,时有翰林筱梧张林炎夫子,金城人也 ,负授经史之责,尤以长于史学称。因捧谱牒,乞之为序,翻阅毕,夫子以世系错讹不确辞,余亦为之甚惑焉。及暑假旋里,道经享堂,亲谒祖墓,详录碑铭。始知族谱之载晋王者,不免以讹传讹矣。……于是远搜近采,广为裒集,详阅魏书本纪,隋唐各书党项传,五代史李仁福传,宋、辽、金各史夏国传,元史李恒、李察汗传,明史李英传与甘肃新通志西宁李土司李百户等土族志。并参看家存西宁卫右千户所、世袭镇抚、世袭百户、世袭千户、前千户所世袭镇抚各亲供号纸,旁及稗官野史之记载,各门重修之家谱,经十余寒暑之考究。列为图考,编成西夏李氏世谱。凡各史乘确凿者原录之,世系错讹者订正之,原谱残缺者补充之,世系中断者完善之。使我族族谱,灿然详备,以免今后历史家之讥诮,后之起者,览图考,阅世谱,知我罪我,亦听之而已。”李鸿仪先生为恢复李氏历史的本来面目,为发扬光大祖先立功创业的精神而孜孜不倦地奋斗了一生。

李鸿仪先生所写谱牒不下二三十种,河湟李氏族中,到处可见,虽经“文革”之灾。仍保存下来不少。考其写作经过,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二十年代。此一阶段他主要工作是以享堂会宁伯李英碑文为据,修正土司官谱之谬误。完成两部家谱,即《海东李氏家谱》(1923年)及《海东李氏家乘》(1925年)。他经过详细考证,第一次提出了李土司系西夏皇族后裔的观点,驳斥了川口土司族谱的沙陀晋王说。在所修纂的家谱中完全删除了沙陀晋王的世系。

第二阶段为三十年代。此阶段主要工作是更广泛地收集资料。特别发现了明代的更多史料 ,如家谱序言、中府镇抚、千户供状,为西夏说找到了更有力的证据。且对世系表作了更多的补充,完成了《西夏李氏世谱》(1937年),由此最终确立了区别于土司官谱的另一家谱系统。实际上是恢复了明代家谱的内容。

第三阶段是四十年代、五十年代。此阶段李鸿仪先生扩大研究领域,致力于西夏史研究。1945年李鸿仪先生在碾伯完小任教时,得读乐都中学所藏的二十四史、甘肃新通志、西宁府志及其它地方志。1953年,其子李培业考入西北大学,遵李鸿仪先生之命,利用西北大学图书馆藏书,抄录很多西夏史料供李鸿仪先生研究。李鸿仪先生下了很大功夫,抄录汇集成《西夏实录》一部。李鸿仪先生在全面研究西夏史后,撰成《西夏史略》一部,共四册,藏于乐都黑古城家中,惜“文革”中遗失 ,不知是否尚在人间!

综观李鸿仪先生研究家谱过程,始则为了恢复李氏历史真面目,继而进行深入研究,完成《西夏李氏世谱》,最后把研究范围扩展到整个西夏史领域,想取得更大成就。解放后,生活条件改善,图书资料容易求得,以李鸿仪先生文史功底,继续研究,定能取得想像的成果。可惜天运不佳,屡遭灾厄,最后竟抱着遗憾,在“文革”中与世长辞了。

李鸿仪先生研究家谱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恢复西夏李氏的历史本来面目。所以他的治谱原则是实事求是。他说:“世之作谱者,往往攀援仕官,附会名流,辄曰:吾宗即某卿之支派,某相之箕裘也。而不知谱者,贵谱其实耳。若于杳冥慌恍中,远引繁称,适以绝其类,乱其宗,不如不谱耳。”李鸿仪先生在这里指出了一般家谱攀高附会的弊端,而自己务必去其弊而正本清源。李鸿仪先生为了弄清李土司族源,广泛地进行调查研究,除参阅《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外,并大量阅读各种地方志及族中所存的土司、千户、百户等各种供状,旁及稗官野史,各门重修之家谱,特别是亲谒各处祖墓,拓印各处碑铭,下了很大功夫。乐都老鸦峡鹦哥咀古石刻,中抚镇抚祖坟墓碑,高阳伯李文墓志铭都由李鸿仪先生亲自调查抄录而得以保存,现此种文物皆毁灭无存,幸由他抄录,给李氏族源问题,增添了珍贵资料。最为可贵的是他在永登教书时 , 亲自骑马去凉州拓印《护国寺感应塔碑》,来回往返千里,其精神甚为感人。李鸿仪先生还绘制了各个祖莹墓图,标明所葬各祖先名讳,特别是享堂墓图,给我们留下了真实材料,彻底否定了系晋王墓的说法。现墓碑及坟冢全部毁灭无存,我们只有靠李鸿仪先生绘制的墓图,来想像当年墓群之盛状。李鸿仪先生不仅参考李氏各门家谱,并亲自查阅祁土司、鲁土司、阿土司等外姓家谱,若有与李氏有关者,皆一一录之于谱,丰富了家谱内容。李鸿仪先生访问各地遗老,询问祖先事迹,特别查清了中府世系,为全面反映西夏后裔的发展情况做了大量的工作。

李鸿仪先生对家谱的作用,在三十年代就提出可以补国史之不足的观点,李鸿仪先生说:“余思之,家谱之作,非徒志孝友睦姻任恤之行,尊祖敬宗收族之谊已也,尤可以助国史所不及。语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凡民终生劳动,竭彼血汗,以扩国家利益,俾国势蒸蒸日上,社会欣欣发展,其功绩为国史所不逮而应著于简编,珍藏诸家,使后世知之,不致湮没弗传者,惟谱是赖,是故家谱不可不作”。(《西夏李氏世谱》,1937年)李鸿仪先生的这个观点为家谱的存在价值作了根本的肯定。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家谱是一个家族、一个家庭所特有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细胞,它是有深广的人民性的。在国史中只写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一般平民百姓是不能留于经传的。但是家谱中除大奸大恶者以外,不分贵贱尊卑,总按排行列出,记载着每个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对本家庭发展有贡献者,还要专门写几笔他的事迹。从全面反映“人”的历史来说,它超过了国史。对于这样的“家史”,为何不让它永远存在呢?诚然,家谱是宗法制度的产物,但弃其封建性,修人民自己的家谱,为何不可以呢?李鸿仪先生就是站在史学家的立场,来看待家谱的,在李鸿仪先生所撰的家谱中,对勤劳一生、耕读为本、教子有方的历代祖先,不论其有无官位,均要简述平生事迹,予以表扬,使后世子孙效法,真正起到了教育后代的作用。

综观李鸿仪先生一生,是孜孜不倦奋斗的一生,默默无闻勤劳的一生。他为了追求真理,始终不懈地一步步走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管别人如何议论,他都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今天看来,他所做的是惊天动地的事,是名垂万世的事,但他却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取得史学家的称号,而是为了还历史本来面目这样一个简单的目的。

李宜晴(1919年—1977年),土族女诗人,西夏皇族后裔,青海民和县人,被著名学者章士钊先生誉为“少数民族难得的女才”,李宜晴一生道路坎坷,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引起文学界的重视,纵观她的诗,清新婉丽,音调和谐,对仗工整;词或豪放激越,或凄清哀婉。其作品感情真挚,情韵缠绵,生动感人,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是土族文学成就的一个里程碑。《土族女诗人李宜晴诗词注释》,收录了诗40首,词79阕,另有残片6首(阕)。

㈣ 青海省的革命人物是

丁耀奎、吴钧签名“公车上书
蔡占珽、蔡廷基参加“保国会”

杨希尧(1885-1971),字子高,循化积石镇人。幼时在本县就读私塾,15岁时转到兰州学堂学习,1909年进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4年毕业,1916年返回兰州。

杨希尧在北京读书期间,正值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十分高涨,虽然经过戊戌变法失败,但从朝野改良的思潮仍然活跃。尤其是在京各类学堂读书的学子,容易接受新思想、新情况。杨希尧一到北京就在同学和老师的影响下参加了同盟会,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革命活动。

1916年,杨希尧返回兰州后,先后担任甘肃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教师,开授“法学通论”、“商法概论”、“工业政策”、“民法物权”等课程。他不仅教授学生民主思想、而且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特别甘肃省在民国帽子下仍然是满清帝制体制的状况,他主动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地下革命组织,并于1914年积极反对甘肃督军张广建倒行逆施,反对民主的活动,行动失败后他被军阀通缉,连夜逃亡,避居于青海黄南和海南牧区。在牧区,他深入帐房羊场,进行社会调查,写成了《青海风土记》,1920年代曾在报刊登载并出版发行。直到1921年后返回西宁继续从事社会活动。先后担任西宁县县长、青海省政府处长、县长、教育厅长等职。

邓宗(1882-1955),字绍元,号翰清,别号汉卿。循化厅禀生。在县读私塾,入甘肃兰州文高等学堂学习,1907年入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1911年毕业,因学习成绩优异,在京师大学堂毕业时将给举人资格。但他思想开放、意识超前,在学堂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返回兰州后,积极奔走革命,响应武昌起义,1912年被推为甘肃省临时议会议员。期间,他主动筹备国民党甘肃省支部,并担任主任干事,不断推行共和民主体制。

邓宗在从事革命宣传的同时,他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任过甘肃优级师范学校教习,省立师范学校校长,省巡按使署教育科长,省教育会会长等职。从20年代起,邓宗在兰州和全省推行国语教育,并创办了第一所国语学校,提倡国语教育,受到国语大师黎锦熙等专家的高度评价。邓宗还在学校他极力宣传三民主义,为推动共和和民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0年后,邓宗隐居兰州下沟亦园。

焦桐琴(1886-1920),字友邕,乐都县人。1902年,不安于现状的他在兰州和四川结识了一些有维新思想的先进人士,对他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不久,他参加了同盟会。1909年,他被保荐到保定陆军学堂学习。1912年毕业回川,因甘肃闭塞,革命落后。便与其他同学返回兰州,密谋二次革命。焦桐琴等策划炸毁保皇倾向明显的甘肃督军赵惟熙及总督府,但由于有人告密被赵维熙逮捕入狱,后被保释出狱。焦桐琴等在国民党人师世昌的支持下,进行护法斗争。他们选择在临洮新军中首先起事,并击毙了团长刘忠荩,但由于未充分动员士兵参加,焦桐琴被追捕而逃亡四川。在四川新军担任营副,后来在与军阀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曾国佐(1890-1945),字伯勋,互助人。17岁入甘肃武备学堂,学习期间接受了维新和反清思想,积极参加了兰州的革命活动。后荐入保定陆军学校。毕业后先后在马鸿宾、冯玉祥部任营长、旅参谋长等职。1930年任宋哲元部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国佐先后担任旅长、副师长等职,并在河北铁门关、喜峰口、卢沟桥、大名等地率领战士,坚持一线抗日,奋勇杀敌,几次负伤。1943年后,到马鸿宾部任少将参谋长等职。1945年病逝。

孟慧(1888-1925),字智生。循化人。毕业于甘肃省高等小学堂。辛亥武昌起义后,在兰州加入同盟会。与兰州名士水梓、张维、牛载坤等人创办同盟会甘肃省支部,他们积极宣传同盟会,宣传三民主义、发展会员成为甘肃政坛名士。孟慧同年还创办了同盟会革命报《大河报》,任副总编辑。在《大河报》上发表了许多宣传辛亥革命、鼓吹三民主义的文章。后革命派失利,大河报被反动派封锁。孟慧意识到革命需要宣传,但更需要以经济实力来支持。于是他返乡经营"福如海"商行,走以实业救国之道。之后他又在兰州开办经营煤厂、铁厂、光明火柴厂等经济实体。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利用获利的资金,投资兴办教育,同时在家乡修桥补路,作了很多的公益事业,受到公众赞誉。但他不幸早逝,年仅37岁。

罗凤林(1885-1957)字竹亭,循化人。1906年,20岁的罗凤林被马麒(时任循化营参将)选派到甘肃武备学堂。二年后,他与弟弟罗凤翔等人选入湖北武备学堂,在学习军事的同时,罗凤林等接受了同盟会的思想,参加了同盟会。10月10日,当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时,他参加了攻打清军的行动,16日,他被派往西安,参加西安的武装起义。但他们于22日赶到西安时,西安已被义军掌控,于是,他和其他几位同学在甘肃河州人徐让的带领下,返回兰州,从事陇上革命活动。途中被捕,险遭杀害,后在友人保释下获救。在兰州,罗凤林先后参加了反对赵惟熙、张炳华、张广建的活动后,因张广建开始捕拿革命人士,他于1913年底返回西宁,他在西宁西大街开设冰鉴照相馆。1916年,周希武等奉命勘测玉树边界,他随队南下玉树,拍摄了大量的珍贵图片。之后罗凤林在国民党青海省党部工作,先后又在新编第9师任参谋,第一百师任电台台长,循化县政府承审员、教育局局长,民国24年任都兰县县长。

张昌荣(1879-1963)字世丞,西宁人。幼读私塾,年轻时入伍,在西宁镇左营。光绪30年,被选甘肃武备学堂学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二年后再次选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专习步兵科,并在天津小站冯国璋营中实习。1910年返回兰州,先在督府谋事,一年后到督府参谋处,督练甘肃新军。武昌起义不久,陕西新军哥老会和同盟会联合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反清第一枪。由于张昌荣接受了革命思想,在军队中宣传革命思想,时任陕甘总督的长庚欲捕杀张昌荣等,张昌荣便匿居兰州下水巷,以避风头。稍后南北和议成功,甘军从前线撤回,张昌荣便活动于马安良和甘肃临时议会间。期间与任巡防营中路马队管带李乃棻相识,遂成好友,并任马麒军队的教官,成为马家军重要参谋。

㈤ 土族的著名人物


风伯 妻子:风后 绝技:风神刀 兵器:风神角 住所:风伯山
前长老:公孙长泰
巫卜:卜算子(卜算运)
囚徒:姜古木 两个脑袋,时善时恶
大盗:御风之狼
酒鬼:高粱山杜九
前人:土陶正宁封子 功法:五色烟华诀 绝技:五色烟华(气兵)
前人:大神蛮胜
姬箫夜、公孙侯、公孙玉、包乘、黄猛,游侠库布里
功法:五色烟华诀,狂沙流,极阳地火大法,土孕大法
绝技:五色烟华,黄龙气兵,金光交错刀,地火阳极刀
法术:
障眼:移山填石
神器:九大神器
均天剑,炼神鼎,缠龙逆天枪,武罗双剑,清冷九钟
宝物:辟毒珠,鬼影珠
蛊毒:
军队:
飞兽军
黄龙骠骑 应龙
城池:阳虚城(都城),光山城(计蒙),槐江城(英招),和山城(泰逢),骄山城(鼋围),岐山城(涉驮),紫阳城
属地:朝歌山(圣地),中原灵山,皮母地丘,真陵山
灵山
灵山十巫:巫咸,巫彭,巫谢,巫礼,巫即,巫罗,巫抵,巫盼,巫姑,巫真
宝物:伏羲牙
冰心洞
药草:泪美人眼,蛟箭刺,玉杯花,霓裳草,紫芝果,金角兕,天羊角,火牛角,七星温玉,刹那芳华,弹指红颜老
皮母地丘
宝物:火蚕丝
毒物:玄蚓蟒,山海神虫(海誓山盟)
凶兽:跂踵(瘟疫),蠪侄,合窳(洪灾),长右(洪灾),猾褢,祸斗,虎尾人雕
指南山阳极宫
属国:
神兽:混沌兽
凶兽:泠泠兽(洪灾),犰狳(蝗灾),朱孺兽(恐怖)

㈥ 中国古代有哪些历史名人最熟为人知的,最少说出一千个,

李斯三国演义人物字号一览
丁 仪(正礼) 丁 奉(承渊) 丁 原(建阳) 丁 谧(彦靖)
丁 廙(敬礼) 于 禁(文则) 士孙瑞(君荣) 山 涛(巨源)
卫 瓘(伯玉) 马 磾(翁叔) 马 良(季常) 马 忠(德信)
马 超(孟起) 马 谡(幼常) 马 腾(寿成) 王 允(子师)
王 双(子全) 王 平(子均) 王 匡(公节) 王 戎(睿冲)
王 观(伟台) 王 甫(国山) 王 连(文仪) 王 沈(处道)
王 肃(子雍) 王 修(叔治) 王 浑(玄冲) 王 路(文舒)
王 颀(孔硕) 王 祥(休徵) 王 朗(景兴) 王 基(伯舆)
王 谋(元泰) 王 粲(仲宣) 王 睿(土治) 韦 康(元将)
太史慈(子义) 毛 玠(孝先) 公孙度(升济) 公孙瓒(伯圭)
文 钦(仲若) 文 聘(仲业) 尹 奉(次曾) 邓 艾(土载)
邓 芝(伯苗) 邓止飏(玄茂) 孔 伷(公绪) 孔 昱(世元)
孔 融(文举) 母丘甸(子邦) 母丘俭(仲恭) 甘 宁(兴霸)
左 慈(元放) 卢 植(子干) 申 耽(义举) 田 丰(元皓)
田 畴(子泰) 田 豫(国让) 史 涣(公刘) 乐 进(文谦)
冯 习(休元) 司马师(子元) 司马防(建公) 司马炎(安世)
司马昭(子尚) 司马儁(元异) 司马朗(伯达) 司马望(子初)
司马徽(德操) 司马懿(仲达) 边 让(文礼) 吉 穆(思然)
吉 邈(文然) 毕 轨(昭先) 吕 布(奉先) 吕 范(子衡)
吕 凯(季平) 吕 岱(定公) 吕 虔(子恪) 吕 据(世议)
吕 蒙(子明) 朱 隽(公伟) 朱 然(义封) 伍 孚(德瑜)
伍 琼(德瑜) 任 峻(伯达) 华 陀(元化) 华 歆(子鱼)
华 核(永先) 伊 籍(机伯) 向 朗(巨达) 全 琮(子璜)
刘 巴(子初) 刘 永(公寿) 刘 协(伯和) 刘 先(始宗)
刘 邠(令元) 刘 劭(孔才) 刘 表(景升) 刘 岱(公山)
刘 备(玄德) 刘 放(子弃) 刘 宠(祖荣) 刘 勋(子台)
刘 晔(子扬) 刘 陶(子奇) 刘 理(奉孝) 刘 焉(君郎)
刘 琰(威硕) 刘 禅(公嗣) 刘 虞(伯安) 刘 廙(恭嗣)
刘 璋(季玉) 刘 繇(正礼) 刘 瑢(文衡) 刘 馥(元颖)
羊 祜(叔子) 关 羽(云长) 许 允(土宗) 许 攸(子远)
许 劭(子将) 许 靖(文休) 许 褚(仲康) 许 慈(仁笃)
孙 礼(德达) 孙 匡(季佐) 孙 权(仲谋) 孙 休(子烈)
孙 观(仲台) 孙 坚(文台) 孙 和(子孝) 孙 河(伯海)
孙 亮(子明) 孙 桓(叔武) 孙 峻(子远) 孙 资(彦龙)
孙 乾(公祜) 孙 皓(亢宗) 孙 皎(叔明) 孙 翊(叔弼)
孙 綝(子通) 孙 策(伯符) 孙 登(子高) 孙 瑜(仲异)
刘 静(幼台) 孙 韶(公礼) 邯郸淳(子叔) 严 畯(曼才)
社 预(元凯) 社 袭(子绪) 杜 琼(伯瑜) 杜 微(国辅)
杨 仪(威公) 唐 阜(义山) 杨 修(德祖) 杨 洪(季休)
杨 彪(文先) 杨 暨(休先) 李 严(正方) 李 典(曼成)
李 胜(公昭) 李 恢(德昂) 孝 通(文达) 李 福(孙德)
李 撰(钦仲) 吾 粲(孔休) 邴 原(根矩) 来 敏(敬达)
步 骘(子山) 吴 质(季重) 岑 晊(公孝) 何 进(遂高)
何 宗(彦英) 何 晏(平叔) 何 曾(颖老) 何 颙(伯求)

应 劭(仲远) 辛 毗(佐治) 辛 敞(泰雍) 宋 忠(仲子)
张 飞(翼德) 张 辽(文远) 张 休(叔嗣) 张 华(茂先)
张 纮(子纲) 张 茂(彦林) 张 松(永年) 张 郃(隽乂)
张 承(仲嗣) 张 南(文进) 张 昭(子布) 张 津(子云)
张 特(子产) 张 悌(巨先) 张 既(德容) 张 鲁(公祺)
张 温(惠恕) 张 缉(敬仲) 张 裔(君嗣) 张 嶷(伯歧)
张 邈(孟卓) 张 翼(伯恭) 陆 纡(叔盘) 陆 抗(幼节)

陆 凯(敬风) 陆 逊(伯言) 陆 骏(季才) 陆 康(季宁)
陆 绩(公纪) 陈 武(子烈) 陈 宫(公台) 陈 泰(玄伯)
陈 矫(季弼) 陈 琳(孔璋) 陈 翔(仲麟) 陈 登(元龙)
陈 骞(休渊) 陈 群(长文) 陈 震(孝起) 邵 悌(元伯)
苑 康(仲真) 范 滂(孟溥) 和 洽(阳土) 金 尚(元休)
金 袆(德伟) 金 旋(元机) 周 奂(文明) 周 昕(大明)
周 毖(仲远) 周 泰(幼平) 周 鲂(子鱼) 周 瑜(公瑾)
周 群(仲直) 庞 统(土元) 庞 德(令明) 庞德公(山民)
郑 泰(公业) 郑 袤(林叔) 法 正(孝直) 宗 预(德艳)
审 配(正南) 孟 达(子度) 孟 光(孝裕) 孟 宗(恭武)
孟 建(公威) 赵 云(子龙) 赵 歧(邠卿) 赵 昂(伟章)
赵 咨(德度) 荀 攸(公达) 荀 恽(长倩) 荀 彧(文若)
荀 爽(慈明) 荀 勖(公曾) 荀 谌(友若) 荀 顗(景倩)
胡 奋(玄威) 胡 质(文德) 胡 济(伟度) 胡 烈(玄武)
胡 渊(世元) 胡 邈(敬才) 种 会(士季) 钟 毓(稚叔)
钟 繇(元常) 种 劭(申甫) 钟 拂(颖伯) 皇甫嵩(义真)
郗 虑(鸿豫) 郤 正(令先) 姜 叙(伯奕) 姜 维(伯约)
娄 圭(子伯) 祖 茂(大荣) 祢 衡(正平) 费 观(宾伯)
费 祎(文伟) 骆 统(公绪) 秦 宓(子敕) 秦 朗(元明)
袁 术(公路) 袁 尚(显甫) 袁 绍(本初) 袁 逢(周扬)
袁 隗(次阳) 袁 遗(伯业) 袁 熙(显奕) 袁 谭(显思)
耿 纪(季行) 桓 阶(伯绪) 桓 范(元则) 桥 玄(公祖)
贾 充(公闾) 贾 诩(文和) 贾 逵(梁道) 夏侯玄(大初)
夏侯尚(伯仁) 夏侯和(义权) 夏侯威(季权) 夏侯敦(元让)
夏侯渊(妙才) 夏侯惠(稚权) 夏侯琳(子林) 夏侯霸(仲权)
顾 雍(元叹) 徐 晃(公明) 徐 盛(文向) 徐 庶(元直)
徐 璆(孟玉) 脂 习(元升) 留 赞(正明) 凌 统(公绩)
高 干(元才) 高 柔(文惠) 郭攸之(演长) 郭 奕(伯益)
郭 恩(义博) 郭 淮(伯济) 郭 嘉(奉孝) 诸葛诞(公休)
诸葛亮(孔明) 诸葛恪(元逊) 诸葛珪(子贡) 诸葛原(景春)
诸葛靓(仲思) 诸葛瑾(子瑜) 诸葛瞻(思远) 陶 谦(恭祖)
黄 权(公衡) 黄 忠(汉升) 黄 盖(公覆) 曹 仁(子孝)
曹 丕(子桓) 曹 休(文烈) 曹 宇(彭祖) 曹 芳(兰卿)
曹 奂(景明) 曹 纯(子和) 曹 昂(子修) 曹 洪(子廉)
曹 真(子丹) 曹 爽(昭伯) 曹 植(子建) 曹 嵩(巨高)
曹 髦(彦士) 曹 睿(元仲) 曹 彰(子文) 曹 操(孟德)
眭 固(白兔) 崔 琰(季珪) 淳于琼(仲简) 彭 羕(永年)
董 允(休昭) 董 卓(仲颖) 董 和(幼宰) 董 昭(公仁)
董 袭(元代) 董 厥(龚袭) 蒋 干(子翼) 蒋 钦(公奕)
蒋 济(子通) 蒋 琬(公琰) 韩 当(义公) 韩 珩(子佩)
韩 浩(元嗣) 韩 遂(文约) 韩 嵩(德高) 韩 暨(公至)
韩 馥(文节) 程 秉(德枢) 程 昱(仲德) 程 普(德谋)
程 畿(季然) 傅 干(彦材) 傅 巽(公悌) 傅 嘏(兰石)
鲁 肃(子敬) 蒯 良(子柔) 蒯 越(异度) 楼 玄(承先)
虞 翻(仲翔) 路 粹(文蔚) 简 雍(宪和) 满 宠(伯宁)
蔡 邕(伯喈) 蔡 琰(文姬) 臧 霸(宣高) 裴 秀(季彦)
管 宁(幼安) 管 恪(公明) 廖 化(元俭) 廖 立(公渊)
谯 周(允南) 樊 建(长元) 滕 胤(承嗣) 圆 泽(德润)
潘 璋(文圭) 潘 浚(承明) 薛 悌(孝威) 薛 综(敬文、房玄龄、赵普、王安石、张居正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发 l9年 17、履癸 53年。

3 商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l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l4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l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l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春秩,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

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

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骜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l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lO年。

四、杨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一、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l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l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l9年。

三、李 煜 l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l2年。

四、高保勗 l年。

五、高继冲 l年。

南汉:9O5--97l 建都:广州

一、刘 隐 12年。

二、刘 32年。

三、刘 玢 1年。

四、刘 晟 l6年。

五、刘 鋹 l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 鏐 41年。

二、钱元瓘 lO年。

三、钱 佐 6年。

四、钱 倧 l年。

五、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 崇 4年。

二、刘 钧 l4年。

三、刘继恩 l年。

四、刘继元 1l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l年。

二、盈 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l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l206--l368),通称元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l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Z}(n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g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l644--l9ll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中华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年号洪宪。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中国各朝代列表

㈦ 青海有哪些名人

青海历史文化名人系列报道进士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1日08:42 青海新闻网
严宜是清朝时期青海历史上第一位考取功名的进士。在仕途中,面对盐政衙门贪污成风的现状,他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留下了一世英名。

褚裕仁,字伯敦。他不仅通经学,而且精书法,行文有大家风范。

杨兴霖考取进士后前往四川彰明县任知县,其间“课农桑、兴学校”。他离职后,“邑人感激泣送,不以数千里为遥。”

云蔚桐在安徽地区负责军务,兢兢业业,最后积劳成疾,年仅二十九岁的他最后病逝在军中。

据《青海省志·人物志》收录人物的分布状况来看,青海历史上文化名人的地理分布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每一个地方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相对集中出现,都有它自己的特点,都要经历生长、成熟、衰落的周期。

例如,从历史上看,在南凉政权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海乐都地区大量涌现出不少文治武功方面的人才;但到了元明清时期,西宁、湟中、大通、互助等地的人物开始崭露头角。前清时期,严宜、褚裕仁、杨兴霖、云蔚相、晃炳等14名文进士均出自西宁、湟中等地。这一时期,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了西宁地区。

●严宜:克己奉公传美名

据我省地方史学者李逢春先生考证,严宜当年生活在今天西宁市城北区寺台子一带,在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考取了举人。获得这一功名后,他依然孜孜以求。7年后,他千里迢迢赴京赶考,终于殿试成功,考取进士功名。

严宜在云贵一带任知县、知州多年。后来调入盐运,掌管长卢盐区蓟水分司的盐运事务。长卢盐区管辖着自山海关至黄骅县的各盐场,而蓟水分司的盐运河道,从天津蓟县到北塘入渤海,全长300公里。那时盐政衙门贪污成风,可严宜坚决不受贿。后来案发,只有他一人没有涉入案中。严宜的廉洁公正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也得到了上司的肯定。

当记者翻阅《西宁府续志》中有关严宜的相关记载时,发现了一些他的逸事。他不仅清正廉明,而且在为官路上还富有传奇色彩。

严宜任桐梓县知县时,看到山贼梁之贤聚集数百人,依据河水之险,时常抢夺附近的居民。于是,他带领众人,攻破山贼的老窝,擒获了梁之贤,将他们绳之以法。由于这一事件,严宜被调往贵筑县任知县。后来,有一些毛贼,从云南地区进入了贵州境内,藏在山中,打家劫舍。严宜知晓后,召集周边村民,带领官兵出其不意,将那些毛贼团团围住,切断他们的水源和粮食。时间不长,毛贼们只好束手就擒。从此以后,这一带的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被人称为与著名理学家陆陇其齐名的严宜,对程朱理学很有研究,并且有很多著述。但是,他的诗作大部分都遗失了。他现存的诗作多属于赠答为内容,形式上多为七律和五古。严宜的诗歌笔调灵动,多有精练深沉的警句。

●褚裕仁:通经学,精书法

褚裕仁,字伯敦,嘉庆庚辰进士。他不仅通经学,而且精书法,行文有大家风范。他在上学期间,聪明伶俐的特点就表现出来了。他的老师因此非常喜欢他,对他的才能赞叹有加,常常让他和自己一起阅览试卷。后来,褚裕仁随同康公离开青海来到了北京,居住了好多年。在京城,褚裕仁接触到了许多文人,受到了文化氛围的熏陶,学问长进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褚裕仁刻苦努力,常常是不分昼夜地读书,对于不懂的,就及时请教别人。付出总有回报,这位青海人在异乡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价值。

褚裕仁每到一地任职,都非常注重当地的文化教育。请看这样一个故事:

张载,号横渠,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陕西眉县横渠镇张子祠,书院是张载读书讲学著书立说的地方。清顺治二年,张氏后裔世袭五经博士张文运之子,张承胤时为张子祠奉祀官,他与凤翔张子后裔修建张子茔墓,并兴建石门、石马、石碑坊。对墓地绿化扩大,当年完工,并请在朝监察御史李大年为石门提写了“宋代儒尊”四个大字。道光三年,褚裕仁上任后来横渠拜谒张子祠,“见其堂宇倾危,遗像剥落,墙垣颓废无存,不重修不知为祠矣。”于是,褚裕仁带头捐银,购买建筑材料,三个多月后工程竣工,并把围墙扩大。秋天完工后,褚裕仁撰文立碑,并为书院门庭悬挂“张横渠先生讲学处”横匾。

褚裕仁一生好学上进,据《西宁府续志》记载,他直到离开仕途,依然“与门人讲和行并进之学”。

●群星璀璨耀河湟

杨兴霖,字雨臣。根据《西宁府续志》中有关文字的记载,他是一位极其孝顺的人。父亲去世后,他在父亲坟前建起了一个小房子,“庐墓三年”。一时间,被当地人传为佳话,成为了孝顺的典范。

杨兴霖是道光辛丑联捷进士,他在四川彰明县任知县期间,“课农桑、兴学校”,重视当地的农业建设和文化教育。在他离职后,当地人泪眼送别,相送数千里,还对他依依不舍。“邑人感激泣送,不以数千里为遥。”

回到青海后,杨兴霖成为了湟中书院的主讲。他“启迪后进,不遗余力”。在他的辛勤培育下,一大批青海人考取功名,为青海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他影响了当时众多的文人。

云蔚桐,字雨人,原名汝霖。他天生聪慧,对于看过的经史子集过目不忘,并且能够背诵,让周围的人都很惊奇。

在这种天赋下,咸丰年间他考取进士功名,被授予内阁中书。三年后,云蔚桐被调到安徽地区负责军务。在任期间,云蔚桐带着青海人的质朴,兢兢业业,最后积劳成疾,二十九岁的他病逝在军中。

青海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冲撞、融合、升华而形成的,既有历史的多变性,又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还有地理单元的多面性。晁炳、李长芳、葛浑元、赵星瑜、张琦、刘耀生、张明遵等文人,来自青海的不同地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组成了辉煌灿烂的青海文化,为青海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者:祁万强)

㈧ 求,中国古代各朝名人皇帝姓名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发 l9年 17、履癸 53年。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l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l4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l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l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春秩,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
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
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骜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l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lO年。
四、杨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一、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l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l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l9年。
三、李 煜 l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l2年。
四、高保勗 l年。
五、高继冲 l年。
南汉:9O5--97l 建都:广州
一、刘 隐 12年。
二、刘

㈨ 古代朝代顺序及相应历史人物

夏:大禹,启,少康,桀
商:汤,盘庚,纣
周: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姜子牙,周厉王,周幽王(西周)
周平王,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宋襄公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等诸侯,孔子 老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等诸子百家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孙武(孙子) 吴起 孙膑的军事家,管仲 田忌 范蠡 伍子胥等士大夫,四大美女之西施 扁鹊 (鲁班)公输班(春秋战国)
秦:秦始皇(嬴政)二世(胡亥)赵高 李斯 王翦 白起,陈胜吴广 项羽虞姬
西汉:汉高祖(刘邦)萧何韩信 汉文帝汉景帝 汉武帝(刘彻)卫青 霍去病 董仲舒 王昭君 蔡伦 王莽
东汉:光武帝刘秀 张衡
三国:(魏)曹操曹丕曹植 司马懿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建安七子,(蜀)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诸葛亮,(吴)孙权周瑜黄盖鲁肃吕蒙,董卓 吕布 袁绍 貂蝉 华佗 张仲景等
西晋:司马炎
东晋:谢安 王羲之 王献之 顾恺之 葛洪 羊欣 等
南北朝:拓跋弘等
隋:隋文帝 隋炀帝杨坚
唐:高祖李渊 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魏征 杜如晦 房玄龄 长孙无忌 狄仁杰,郭子仪 李光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王勃 李商隐 杜牧等等著名的诗人
吴道子 杨贵妃 孙思邈
五代十国:李煜等
辽宋金西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宋太祖赵匡胤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西夏皇帝元宏 宋徽宗 等皇帝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著名词人;岳飞,寇准的民族英雄;张择端等著名画家 宋括
元:成吉思汗铁木真,太祖忽必烈,关汉卿 贾仲明等著名作曲家
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明成祖朱棣,万历皇帝,崇祯皇帝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等小说家;魏忠贤等著名宦官;戚继光,郑成功,袁崇焕的民族英雄
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溥仪等皇帝;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大臣;曹雪芹等小说家

阅读全文

与乐都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