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合唱历史故事

合唱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25 22:35:59

Ⅰ 可儿家族合唱团的成长故事

The Corrs生长在爱尔兰东部海岸一个叫邓达尔克的小镇(距都柏林只有50英里),安德烈对此描述过那是一个人人都互相认识的小地方。吉姆告诉我们,他们就是在音乐的包围中成长起来的,父母就曾经在一起搞过乐队,妈妈是主唱,而父亲则是个键盘手。从卡朋特、老鹰乐队到经典名曲甚至宗教音乐,他们都玩,丝毫不限制自己的风格。在这个音乐之家里,自然而然地就找到了将来的路。
如果要为发生的这一切追根述源的话,也许应该追述到美齐和格里结婚的时候,当时格里的父亲将一架巨大的立式钢琴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他们。起先,美齐和格里把它放在狭小的客厅里面,等腾出了足够的空间时,他们又雇了六个人将它搬到二楼的房间里,后来这个房间也成了吉姆的卧室。当吉姆刚开始学会走路,就常常用小脚丫将钢琴的琴键敲得邦邦响,格里不得不承认吉姆有这方面的天赋,并且对他开始了正规的训练,然后他的妹妹们也一个接一个地这样开始了。
吉姆对钢琴很快就入门了,和妹妹们一直不断地练习,直到十五六岁。长大后的吉姆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开始觉得钢琴自己来说总是无法表达出他身体中的那种冲动和激情,因此当有机会学习另外一样乐器的时候,吉姆及时抓住了它——他开始从邻居那里学习吉他,并疯狂喜欢上了它。直到今天,假如说吉姆要被迫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的话,那么吉他就是他第一个想起来要带的东西。
一到她能够到那些琴键的时候,莎朗也开始弹钢琴了,她才不管那房间是吉姆的卧室,她们三姐妹可不能让她们的哥哥一个人垄断那架老古董。但是一件无心插柳的事发生在她的身上,一天格里请来了当地的牧师——一位拉小提琴的高手,打算教3岁的卡罗琳学习小提琴,但是小卡罗琳被这个高大的黑人吓怕了,因此6岁的她代替了妹妹。而今,她的小提琴已经可以拉得如行云流水般了。
卡罗琳也很快掌握了钢琴的技巧,她甚至还因此获得过一张证书。但是,当她的哥哥姐姐还在专心练习钢琴的时候,她已经把全部热情转入了另一样乐器——羊皮鼓,她说她喜欢它的原因是因为曾看过的一段录像。
最小的Corr就属安德烈了,就连上帝也对她倍加关照,赐与了她美丽的外表以及一副甜美的嗓音。之后,在女子修道院中的唱诗班中学习,更为她建立了信心,人也变得更加成熟。
在热爱音乐的父母们的鼓励下,十几岁的the corrs就开始练习合声和乐器配合的技巧。吉姆在街角租了一间房子,他们就在这间房子中不为人知地组成了乐队。安德烈唱主音,莎朗拉小提琴,卡罗琳和吉姆一起演奏键盘。他们还找来了一架八轨录音机和父母的摄像机,就象做游戏一样,录下了自己表演的节目。
音乐已经完全支配了他们的生活。吉姆作为一名吉他手,同时也作为钢琴手,经常在一些Dublin的乐队中客串。莎朗则管理一家唱片商店,同时也和吉姆一起在婶婶的酒吧演奏一些传统的音乐。卡罗琳和安德烈仍然去Dun Lughaidh女子修道院学习,但是当她们一有空闲的时候还是会聚集到吉姆的房子里排练。 当卡罗琳和安德烈仍然在上学的时候,吉姆和莎朗经常在他们伯母的酒馆McManus开始二重奏。1990年,吉姆和莎朗让他们的年轻兄弟姐妹加入了他们的二重奏,从而形成了四重唱。当他们在1991年为电影《追梦者》试演时,他们的事业起飞了!那个时候,吉姆,莎朗和卡罗琳各自体现出来一种音乐家特有的气质,而安德烈的一段莎朗 Rabbitte的独白,让约翰·休斯注意到了他们,并且做了他们的经纪人。
在1994年,驻爱尔兰美国大使吉恩·肯尼迪·史密斯,他欣赏了可儿家族在都柏林Whealans音乐酒吧的一场小演出,决定邀请他们在1994年在波士顿的FIFA上进行表演。1996年美国佐治亚的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的表演过后,可儿家族参加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席琳迪翁的活动。 Jason Flom是Atlantic唱片公司的副主管和生产者,他建议可儿家族去见加拿大的一位名叫大卫·佛斯特的音乐家,音乐总监。当可儿家族演奏了音乐,他同意推荐他们去Atlantic唱片公司。他们决定呆在美国将近5个月去制作他们的首张专辑《Forgiven,Not Forgotten》。《Forgiven,Not Forgotten》精选了六个乐器的凯尔特风格渠道。这张专辑在爱尔兰,澳大利亚,日本,挪威和西班牙都十分热销。最终在美国和澳大礼盒获得白金唱片,以及在爱尔兰为超级白金。从而成为了英国最成功的乐团之一。
可儿家族的下一张专辑,是1997年的《Talk On Corners》,由被他的合作伙伴艾拉妮丝·莫莉塞特所尊敬的葛伦·巴拉德亲自制作。他们依然和以前那些知名的音乐人合作。这张专辑依旧产生慢热效应而且在爱尔兰十分成功。此专辑史无前例缔造全世界唯一停留英国专辑超过2年的团体的光荣纪录。
1997年12月,他们在梵蒂冈圣诞音乐会上演出,教皇也莅临现场;
1998年,可儿家族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的一个名为St.Patrick’s的电视节目上演奏了他们的作品,以一种特殊的修改混合版本去表演。乐团在专辑《Talk On Corners》上重新翻版了歌曲“What Can I Do?”, “So Young”和“Runaway”。这张EP横扫世界排行榜,再次夺下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白金唱片。
1998年3月17日,他们在伦敦皇家艾尔伯特音乐厅举办演唱会的入场券被一售而空,这场演唱会的实况还被BBC国家电视网转播。The Corrs还乐于参加别人的演唱会:在滚石乐队名为的通向巴比伦之桥巡回演出中,人们发现了他们的身影;在帕瓦洛蒂举办的战争儿童慈善演唱会上,他们纵情演唱;在伊丽莎白二世亲临的马来西亚国庆庆典上,他们也献上了自己的歌曲。
1998年6月份,可儿家族参加了位于英国纽卡斯尔的弗里曼医院集资开办慈善演唱会,还为援助奥马爆炸事件死难者以及为王子信托基金会筹款开唱。
1999年末,在挪威的奥斯陆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上,他们又引吭高歌。
1999年底,在要求出版新专辑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情况下,The Corrs不顾长期巡演的疲惫,推出了一张不插电MTV专辑。该专辑迄今已售出250万张,在11个国家或地区获得白金唱片销量,并在另10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获得金唱片销量。1999年末,The Corrs回到了故乡爱尔兰。在都柏林,他们开始制作他们的第3张录音室专辑。在上一张专辑的制作过程中,The Corrs请来了著名的词曲作家Carole Bayer Sager、Oliver Leiber和Glen Ballard前来助阵。而在新专辑中,这些词曲作家又再次与The Corrs联手,并尽现自己的创作风格。并且在这张专辑中,还有3首歌是安德烈同仙妮亚·唐恩的制作人兼丈夫穆德·朗德一同创作的。The Corrs的前两张专辑是在美国录制的,新专辑《In Blue》却是在都柏林制作完成的。The Corrs觉得回到家乡录音的感觉非常好。晚上你可以回到家中自己煮晚饭吃并走亲探友,可以远离录音室过自己的生活。第二天早上醒来我们会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我们觉得很快活。安德烈说道。 2000年,可儿家族带着他们的第三张专辑走向了巨大的成功。不同于他们以往的专辑,《In Blue》走主流的Pop路线。这种改变遭到了一些批评,尽管如此,可儿家族在美国,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地的首周专辑销量打破了他们的评论,他们证明了评论是不合实际的。在第二周时间,这张专辑就越到了雅典和西班牙等国的榜首。
可儿家族和音乐人Alejandro Sanz合作收录了歌曲“Una Noche”(另一语种的“One Night”)。他为可儿家族做了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表示感谢,他们在Sanz的专辑中合作了一首“The Hardest Day”。可儿家族和罗伯特·朗格合作了一首流行单曲“Breathless”。这首歌曲在Billboard Hot 100的排名达到了第34位。在澳大利亚和爱尔兰分别达到了第七和第三的排名。这张专辑在英国专辑排行榜上是真正的第一。是继U2的《The Best Of 1980-1990》和Oasis的《Be Here Now》历史上第三张有如此高成就的专辑。
在制作这张专辑期间,可儿家族的母亲美齐不幸逝世。U2主唱博德,Larry Mullen,布莱恩·甘乃迪和保罗·博瑞德都聚集一起参加了美齐的葬礼。由安德烈和 卡罗琳写的“No More Cry”是送给他们的父亲的,激励父亲早日走出阴霾。
2001年,可儿家族推出了他们的第一张精选集《Best Of The Corrs》。这张专辑收录了耳熟能详的和几首重新编曲的歌曲,如单曲“Would You Be Happier,“Make You Mine”,“Lifting Me”。这张专辑口碑很好并且得到了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白金唱片。可儿家族和乔许·葛洛班合作收录了“生命颂歌”,收录在他的专辑内。
当乐团回到爱尔兰,他们在Ardmore Studios举办了一场演唱会。邀请了包括来自U2的博德和来自滚石乐队的一位成员做嘉宾。演出时,Bono邀请安德烈合唱了一曲“Summer Wine”和一首Ryan Adams的“When The Star Go Blue”。滚石乐队成员的表演也成为了演唱会的亮点。这场演唱会也被制作成了DVD在英国发行。 2003年,安德烈演唱了由博德和盖文·弗莱德写的一部电影主题曲“Time Enough For Tears”。并收录到了可儿的2004年的专辑《Borrowed Heaven》里。经过将近18个月的准备工作,《Borrowed Heaven》在都柏林和Los Angeles录制完成。由著名音乐人Olle Romo监制的这张专辑走民族摇滚乐风格,虽然没有像以往的专辑那样达到制高点,但是也取得了在英国和瑞典第二的好成绩,进入各国各大排行榜并得到白金唱片。也在这年,贾森·德芙成为了可儿家族的临时鼓手,因为卡罗琳有了第二个孩子。《Borrowed Heaven》成为了送给乐团的一份礼物。
乐团继续推出了他们2005年的专辑《Home》,纪念他们死去的母亲。《Home》是一张视为爱尔兰传统音乐的专辑。他们翻唱了一些他们母亲的民歌集里的爱尔兰传统民歌,而这本民歌集是为了纪念他们15岁成立乐团的而产生的。专辑由Mitchell Froom 制作,专辑增加了两首爱尔兰民族歌谣Bríd Óg Ní Mháille (Bridget O'Malley) and Buachaill Ón Éirne (Boy from Lough Erne)。《Home》是一张十分成功的专辑,在爱尔兰,法国和雅典等国家热卖。 2006年,可儿家族解散。莎朗,吉姆还有卡罗琳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而安德烈独自单飞。莎朗在2001年7月9日嫁给了Gavin Bonnar,他们有了两个孩子。吉姆的孩子布莱登生于2006年。2002年8月22日,卡罗琳嫁给了西班牙的弗兰克·伍德。他们有三个孩子。
2007年6月25日,安德烈发行量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Ten Feet High》。第一主打歌曲叫做《Shame On You》
2006年11月20日,可儿家族发行了他们第二张精选集《Dreams:The Ultimate Corrs Collection》。
2007年9月25日,可儿家族发行了另外一张精选集《The Works》,这张专辑包含了三张CD。
可儿家族的音乐风格
当我们讨论到他们的风格时,卡罗琳说这是一种混合现代节奏和技术与原声乐器,小提琴,锡哨,鼓,当然还有人声,这些声音的组合就是我们可儿家族。可儿家族的音乐通常划分为民间摇滚,这点在他们的前两张专辑明显可以看出,尽管安德烈在描述《Talk on Corners》时说:它拥有前卫的感觉,一点点吉他为导向,也是爱尔兰的声音。
《In Blue》走向主流流行音乐,把重点放在了和声上。
《Borrowed Heaven》则把重点放在了吉他,同时保留了原来民间摇滚风格。《Home》是一张传统的爱尔兰专辑,乐团翻唱了一些爱尔兰歌曲。这些歌曲可以追溯到不同的年代。它包括了一个100年前的名为“返回芳戈尔”和“老城”。
由于该乐团的音乐充满了明朗和欢快的气息,至今仍被世界各国的音乐爱好者所喜爱,被奉为经典

Ⅱ 如何从 黄河大合唱 的历史背景及故事梗概看待日本人

我们跟日本人有恩怨主要就是那几场战争,还有就是中国人老是觉得日专本是得了中国的恩惠才发属展起来的,被他打了挺丢脸,而且像是农夫被蛇咬,不合道义,日本无耻......
记恨是合情合理的,毕竟被人打了不光彩,而且这造成一种竞争感,不把小日本比下去就不罢休。但是除此之外,恨,还有什么用处呢,它更多的是坏处。它显示了你的狭隘,你的盲从,阻绝了你对日本的认识,使你根本无法公正地看待世界。为恨所驱使,肯定是悲剧。再说了,你真的有必要恨日本吗,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发动战争,战争是天意,天要让日本来打醒沉睡的中国。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话不错。日本身上有很多优点是我们所缺少的,亚洲公司前十强,日本占6个......
还有就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综上所述,如果你真的恨日本,那么就怀着这份心底的恨意,学习日本的强处,壮大自己的祖国,有朝一日,一雪前耻。
如果你只是盲目地听从别人,以为别人在反日,你也非要意思意思,那就是傻×一个。
抵制日货我不反对,但得先把人家的东西买回来研究研究,等你能够做出跟人家的一样甚至更好的产品来,否则就是包庇落后的民族企业,糖罐里的孩子长不大!

Ⅲ 音乐的发展史

第一章 音乐的起源和上古时期的音乐

人类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法查考。但从古至今在音乐中却没有国界之分和种族之别,所谓乐器,就是奏出音乐的工具。如前所述,音乐的起源是以声带为乐器的“歌唱”,但人类伴随着智慧的发展,开始了使用工具。不仅利用声音唱歌,而且在管上凿孔或者张弦抚弄以奏出音乐作为游戏,这就产生了乐器。

一、弦乐器的起源传说: 墨丘利(Mercury)是希腊神话中诸神的使神。据说他在尼罗河畔散步时,脚触一物发出美妙的声音,他拾起一看,发现原是一个空龟壳内侧附有一条干枯的筋所发出的声响。墨丘利从此得到启发,而发明了弦乐器。虽说后人考证在墨丘利以前就已经有了弦乐器,但也可能是由此得到了启发。

二、管乐器的起源传说 :中国古代历史记述了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有一位名叫做伶伦的音乐家,他进入西方昆化山内采竹为笛。当时恰有五只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虽然这一故事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可将其看做是有关管乐器起源的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

三、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最初的帝王——黄帝,是五千年前创造了历法和文字的名君。当时,除了前述的伶伦之外,还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乐家。据说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弹奏了张有五十弦的琴,由于音调过于悲伤,黄帝将其琴断去一半,改为二十五弦。
此外,在黄帝时代的传说中,还有一位名为神农的音乐家,他教人耕作,并发现了医药,据说是牛首人身。他创造了五弦琴,如果设想当时的音乐是使用五声音阶,那么这是理所当然的。
论及古代中国音乐的书籍,据说为数不下三百种之多。孔子是距今大约二千五百年前的人,本人是音乐家,关于论述音乐的随笔很多。他曾正式习琴,在悲哀与欢乐的时候都抚琴以慰,并传授弟子。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通六艺者达七十二人。孔子之所教,可称为“诗、书、礼、乐”。“礼”是谓理天地阴阳的秩序,“乐”是取得谐调。也就是说,在他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力图以音乐来提高品德。孔子非常爱好古琴,并能自行作曲,关于音乐的评论也可见于论语中。
另一方面,古代中国的宫廷音乐多为舞乐,即诗、舞和音乐融为一体,和今天的舞蹈是完全不同的。

四、埃及、阿拉伯的古代音乐 :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从作为帝王古墓的金字塔内石壁的雕刻上,可以看出演奏音乐的盛况以及音乐演奏者的行列,雕刻中有以手指弹奏的竖琴状的弦乐器,以及各种笛类乐器。
阿拉伯等地区的器乐也相当发达,自古以来就使用在一个八度之间分为十七个音名的特殊音阶。

五、希腊古代音乐: 希腊音乐的起源也笼罩着一层神话的面纱。阿波罗神主掌音乐,其下有九位缪斯(Muse)女神,将音乐称为Music或Musik,希腊乐器中,有叫做阿乌洛斯的V字型双管笛,有叫做里拉(Lyra)的手琴,还有叫做齐特尔(Kithara)的类似吉它的弦乐器,这些乐器都是从埃及或阿拉伯传入的。

六、纯律的产生: 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大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用一种称为弦琴(Monochord)的单弦乐器,首先解释出纯律理论。这就是根据弦的长度,以一比二作为完全八度,以二比三作为完全五度的方法,把当时所使用的一切音程都计算出来了。

第二章 中世纪音乐

一、基督教与中世纪的音乐 :中世纪时代的欧洲,教会比国家或其它社会集团,都有更强大的统治权力。在那个时代,包括哲学的各种学问和艺术都为教会服务,中世纪的音乐由于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寻常的发展。在教会音乐中,开创了复调音乐的形式并完成了对位法。最初印刷乐谱,是教会为了作弥撒而用的。键盘乐器的兴起以至其教授法,没有一件事能够离开教会而产生。从音乐的全部理论到记谱法,以至合唱、合奏,多半都是中世纪教会的遗产。今天的交响乐和歌剧的内容虽然绝大部分是描写世俗的,也不能说与中世纪的教会无关。
教会音乐,最初大概是原封不动地采用了从犹太王国传来的形式,即歌唱圣诗、朗诵圣经,可以想象是纯粹的声乐。宗教音乐历来以声乐为主,这是因为声乐有歌词。与此相反,器乐主要是作为世俗音乐而得以发展起来的。

二、罗马式音乐 :“罗马风格”一词主要来自那个时代的建筑用语。罗马式音乐是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纪念碑式遗物之一。这种音乐既无和声也无伴奏,其特征是以齐唱形式为主,通过教堂天井的回音产生庄严的和声感,其纯朴、清丽的宗教感情与罗马风格的教堂建筑是完全一致的。
罗马式音乐是中世纪这一时期的重要音乐形式之一,其代表当首推格雷戈里圣咏(Gregorian Chant),这是典型的天主教音乐。在漫长的中世纪里,音乐方面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正是格雷戈里圣咏,它是纯粹的单旋律的歌唱。在格雷戈里圣咏中,已经有多利亚调式、弗利几亚调式、里第亚调式、混合里第亚调式等四种教会调式及其变格调式。到了十六世纪,出现了伊奥尼亚调式及爱利亚调式,进而形成今日的大、小调音阶。在格雷戈里一世时代,已经在罗马设立了称为“歌唱班”的教授圣咏的学校,这可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之一。
安普罗修斯(Ambrosius,340-397)圣咏则收集了在教会中所唱的歌曲,为教会音乐制定了由七音组成的四种教会调式音阶,还创造了对唱的形式等。在圣咏中,歌词与语言的语势、声调的高低和节奏的关系以极为理想的形式得到解决,它们非常自然而完善地表现了宗教感情,可以看作是到这一时代为止的音乐艺术的总结。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一、哥特风格和文艺复兴 :从十三世纪中后期到十四世纪,欧洲社会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北欧兴起了哥特风格的艺术,哥特风格表现得最明显的是在建筑方面。在音乐中,哥特风格从未明确地形成为代表一个时代的形式,但起始于奥干努姆(Organum)的复调形式,相当明确地表现出哥特风格的特征。在十二世纪时期的许多经文歌中,除了庄严的格雷戈里圣咏的固定旋律之外,还有采用舞蹈旋律和爱情歌曲的旋律,配以不同的歌词和拍子共同歌唱的形式。

二、文艺复兴与音乐 :音乐上的文艺复兴,略晚于其他文艺形式如文学、美术等。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首先可以举出弗朗切斯·兰迪诺(Francescl Landino,1325(?)-1397),他采用了同时歌唱三种不同歌词的这一大胆手法,留下了许多牧歌和叙事曲。杜法伊(Guillaume Dufay,1400-1474)则完成了四声部手法。奥干努姆(Organum)的复调手法,更导致了以巴赫为顶峰的对位法理论的完成。
从十一世纪末叶到十三世纪末叶,欧洲发生了十字军东征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影响,在音乐上的显著表现是出现了游吟诗人、游吟歌手、抒情歌手等人物,所唱的诗歌内容有情歌、叙事诗式的故事、自然的赞美诗以及宗教或道德方面的内容等等。作为乐器则使用类似竖琴那样的小型手琴或古提琴族内的乐器。

第四章 巴罗克时代的音乐

一、巴罗克(Baroque)风格: 从年代上说,大体上从十六世纪末到1750年间的音乐,称为巴罗克音乐。十六世纪末叶,音乐史上第一部歌剧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上演,也是以乔万尼·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为中心的“威尼斯乐派”的全盛时期。而1750年则是对位法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之年,代表巴罗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可以认为以巴赫去世而告结束。
巴罗克(Baroque)一词,原来的意思是形状不整的珍珠,最初是在建筑方面来表明一种艺术形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以希腊、罗马的形式美为第一性的,对之而言,巴罗克风格是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也是后来兴起的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前提。
巴罗克时代的欧洲音乐以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几个国家为代表,音乐艺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二、巴罗克时代的德国音乐: 巴罗克时代的德意志音乐,可以说以许茨、巴赫和亨德尔为代表。如果把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比做金字塔,则他们的音乐就是塔顶,他们吸收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意大利的新音乐,并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
许茨(Heinrich Schutz,1585-1672年)比巴赫和亨德尔恰恰早生一百年,二十四岁时赴意大利留学,就读于威尼斯乐派的大师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他回德国后,发表了第一部德文歌剧《达夫内》,此外还创作了许多受难曲。许茨的风格对后来的两位巴罗克音乐大师巴赫、亨德尔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亨德尔和巴赫的音乐作品,无论在集成传统音乐方面,还是在追随新思潮方面,都在音乐史上放着射着异彩。亨德尔的作品,多为歌剧和清唱剧音乐,在器乐作品中也含有强烈的声乐因素,这显然是受了意大利的影响;而巴赫的音乐,在声乐作品中也含有强烈的器乐因素,这预示了以后的古典主义时代的到来。

三、巴罗克时代的意大利音乐 :歌剧这一伟大的艺术形式,就诞生在“音乐的摇篮”——欧洲文明古国意大利。古老的城市佛罗伦萨,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一批对古希腊艺术感兴趣的贵族。这些贵族决心赋予希腊戏剧以新的生命,他们开始给古老的希腊故事谱曲,并且穿上戏装演出,而整个故事是由一个合唱队唱出来的,这无疑就是歌剧的雏形了。后来经过发展,故事里的每个角色由一个歌唱者演唱,而在合唱节目之间,由男女歌唱家分别担任独唱。当角色的话语轻柔时,台词将半唱半说。这种歌唱差不多象一首赞美诗:被叫做宣叙调。而强烈的感情则是用叫做咏叹调的真旋律来表现。不久,咏叹调开始用来炫耀歌手的美好声音。那时,无论一部歌剧是在意大利还是在英国或德国上演,它的咏叹调总是用意大利语演唱的,而它的宣叙调部分则用那个国家的语言演唱。
意大利的巴罗克音乐中,弦乐可与早期的歌剧相提并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弦乐器,至今仍是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也是极为重要的室内乐及独奏乐器。在巴罗克时代的意大利,弦乐与歌剧相结合,做为古序曲而得以发展。歌剧的序曲必须是以快速开始,中间部缓慢,最后再以快速终结这样的三部分构成,这种形式后来成为协奏曲和交响乐的基本形式。而当时的古序曲和协奏曲都是以弦乐为主的。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盛产小提琴家,如托莱利(Giuseppe Torelli,1650-1708)、科莱里(Arcagello Corelli,-1713)、维塔利(T.Antonio Vitali,1665-1735)、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5-1743)、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1770)等,都是早于巴赫的音乐家,他们全都是小提琴名手,而且都是小提琴音乐的作曲家。另外,意大利的小提琴制作家辈出,如阿玛蒂、瓜尔奈里和斯特拉迪瓦利等都是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地区的克雷莫纳(Cremona)人,他们精心制作的小提琴,一直到今天还活跃在舞台上,显示出空前绝后的艺术魅力。

四、巴罗克时代的法国音乐 :在这一时期的法国,以巴黎为中心,以各地王侯贵族的府邸为背景,歌剧和古钢琴音乐极为盛行。当时的法国歌剧,脱离了意大利歌剧的传统而独自成长,可说是接近于舞剧的形式。
巴罗克时代,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是吕利(Jean Baptiste Lully,1632-1687),他创作的歌剧简洁明晰、旋律动听,同时具有很强的舞蹈特点,内容也较为深刻,并大量运用了辛辣、幽默的手法。
与歌剧同时盛行的是古钢琴音乐。古钢琴这种乐器,常常附以代表巴罗克文化的装饰,它与羽管键琴等都是今日钢琴的前身。在这方面最著名的大师,是库泊兰(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年)和拉摩(J.P.Jean Philippe Rameau,1683-1764年),他们的作品中有许多是为古钢琴谱写的组曲,其中有许多曲目至今仍用现代钢琴广为演奏。拉莫于1722年出版的和声学概论,是音乐史上最早的和声学理论著作。

第五章 古典主义音乐

一、音乐中的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萌芽,发生在巴罗克时代的意大利。后来由于在维也纳出现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借此古典主义音乐便得以形成。因此,音乐方面的“古典乐派”实际上指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艺术,首先发生在文艺领域中,它以恢复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为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匀称和谐调,主要放眼于追求客观的美。

二、初期古典乐派 :文艺复兴以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其初期有三个主要乐派:第一派,是以音乐大师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为中心的柏林乐派;第二派,是以约翰·施塔密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年)为中心的曼海姆乐派。第三派,是以瓦根扎尔及蒙恩为中心的早期维也纳乐派。
在古典派音乐中,虽然歌剧也是一个重要部分,但从整体来看,古典派音乐的特色在于器乐,特别是奏鸣曲和交响曲形式的音乐。曼海姆乐派的室内乐和交响乐不仅对维也纳乐派产生了影响,而且对波恩时代的少年贝多芬也给予了直接的影响。
奏鸣曲形式是古典乐派音乐中极有代表性的形式。那就是在呈示部中有第一、第二主题的对比,中间出现发展部,然后继以两个主题反复的再现部。曼海姆乐派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完整的这种形式。在交响乐形式中加入小步舞曲乐章的也是曼海姆乐派,在他们的交响乐配器中,木管乐器也采用了双管编制。莫扎特在自己的交响乐中加用单簧管这一乐器,也是在曼海姆听到他们的乐队的演奏之后学来的。

三、维也纳古典乐派: 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建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Ⅳ 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的发展历程

五彩呼伦贝尔第一期介:草原童年的歌谣 在灯红酒绿、熙来攘往的城市生活中,人们丧失了追求梦想的信念、忽略了内心的声音。2006年12月,在我国东北的呼伦贝尔盟(呼伦贝尔市),由凤凰卫视台长的王纪言牵头组建了一个儿童合唱团,凭借着《吉祥三宝》闻名遐迩的乌日娜、布仁巴雅尔夫妇被聘请为合唱团的艺术总监。从面试的300多个孩子里,精挑细选出了37个孩子,并将合唱团定名为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名字的由来因为组成合唱团的成员中包含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三少民族以及巴尔虎蒙古族和布里亚特蒙古族两个蒙古族部落),37人中,还包括吉祥三宝中的小女孩英格玛。
排练了几个月之后,在主创人员的努力下,孩子们在海拉尔一个小剧院中进行了首场演出,初次登台的孩子们表现出了远远超出老师们预期的演出效果,此前的一切忧虑被一扫而光。由此五彩一炮打响,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界名流的交口赞誉,以及前期演出赞助商日月星集团老总明德泉的介入,正式演出藉此成为现实。2007年中,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开始了全国的巡回演出,呼和浩特、北京、深圳,乃至2008年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一次一次的演出了小喆导演(本名王钰喆,凤凰卫视台长王纪言之女)的《五彩传说-草原童年的歌谣》,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时期也是五彩最为辉煌的时期。由于其广泛的社会影响,五彩顺利的登上了2008年春晚的舞台,同德德玛老师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五彩一期的演出获得了余秋雨、席慕容、冯小刚等知名文化人一致推崇,并被誉为是“草原天籁”。后来五彩的首张专辑《五彩传说——草原童年的歌谣》终于在所有人的感动期盼下于过年期间热闹上市。
但到了2008年下半年,结束了香港台湾的巡回演出之后,回到海拉尔的五彩在内部出现了最大的一次震荡,因为很多孩子们到了变声期。先是在08年初就有部分成员退团,再到了下半年5名主力队员(领唱《梦中的额吉》的巴特尔道尔吉、领唱《海拉尔河》的乌云朝克、领唱《小白兔》的都贵玛、担任报幕并领唱《巴尔虎靴子》之一的队长阿木尔其其格、领唱《快乐的牧羊人》的男孩乌日鲁格)被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组建的少年合唱班招收离队,然后又有部分老队员因为变声而离队,此时的五彩,老队员的流失已超过半数,尽管08年上半年已经有几名新成员补充进来,但是几乎所有招牌曲目的领唱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随后出现了更加致命的问题,因为几位主创人员在五彩的发展路线方面的意见无法统一,布仁巴雅尔夫妇离开了五彩,同时带走了一批第一期成员,包括英格玛、《快乐的牧羊人》领唱敖斯卡乐,担任诗朗诵的乌达木、赛娜等人,此时的五彩,在分崩离析以及成员青黄不接的双重危机面前,只能进入了暂时的调停整顿期。 五彩呼伦贝尔第二期介绍:家园 2008年的下半年至09年上半年的一年时间,对于整个五彩而言,是最艰巨的一个时期,这段时间出现的五彩喀什葛尔更是让外界形成了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似乎已经销声匿迹的感觉。除了在08年12月赴呼和浩特参加了一次自治区庆典演出,08年底到09年初期还曾经参加过一些诸如呼伦贝尔春晚以及世博500天倒计时之类的晚会演出之外,基本上没有大的动作,表演的也都是些合唱的曲目,同时除了呼伦贝尔地区,几乎就没有任何对外界的公开宣传。于是对于外界而言,五彩呼伦贝尔被逐渐淡忘。直到2009年9月,五彩终于再次传出消息,由中国星美投资香港导演陈国新执导拍摄讲述第一期五彩故事的电影《37》。2009年年底,在广西南宁的国际民歌节上,终于新一期五彩的身影出现了。
随之而来的数月之后,上海世博会上,五彩全新剧目《家园:五彩传说的童谣》终于闪亮登场(家园,MY HOME,名字来自传承Heritage、旅途Odyssey、故土Motherland、生态Ecology四个单词的打头字母),整整两年的期待终于有了一个结果,全新的配器、全新的舞台、全新的曲目,虽然不再是当年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声音,但是童声的清纯依旧。虽然有种种指责说五彩舍弃了多元化的声音仅存了相对单一的声线,虽然当中有些配器过于重金属遭到诟病,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场演出,虽然再也没能重现当年的辉煌,但是五彩还是告诉了世人自己的存在,以及草原歌声的传承。
世博会结束后的五彩回到了海拉尔,6月在海拉尔进行了《家园》汇报演出,并于8月在海拉尔和陈巴尔虎旗金帐汗草原上共计进行了三场演出,再次和中国爱乐一起合作,再次尝试这一全新的演绎形式(其中6月还分别在上海音乐厅和广州音乐厅进行了两场专场音乐会)。随后,五彩同中国爱乐合作录制了一张没有正式发行的CD,共计收录了12首歌曲,6首第一期老歌,6首第二期新歌。
9月,五彩进京,北京世纪剧院四场《家园:五彩传说的童谣》演出再次轰动京城,由于有了世博会的宣传铺垫,四场演出爆满,座无虚席。世博演出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传出了将要发行世博版《家园》的CD+DVD的消息,对于这个只做了两次专场演出就可能成为过去式的节目而言,凭借这个五彩第一次发行的视频介质的传播,终于能够将画面定格成永恒。但是与当年一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在五彩面前,2011年芒果台的六一晚会上,五彩应约演唱《梦中的额吉》,但是人们发现,作为招牌曲目第三任领唱的恩和巴雅勒格进入变声期了,加上已知的10年北京演出之后退团的几个孩子,第二期五彩也不得不面对人员更新换代的现实问题,能够及时发掘到新的有潜质的孩子来接替才是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对于良才美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所有曲目不会因而断档,合唱团才能继续发展壮大。 五彩呼伦贝尔第三期简介:交响音诗 随着呼市《交响音诗》的奏响以及两大台柱巴拉金和恩和巴雅勒格的退团,五彩正式进入了第三期阶段。《交响音诗》的演出形式依旧为五彩与爱乐合作,这种颇具争议的演出方式依旧博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取代白力格担任《梦中的额吉》的是入团仅仅20天的9岁男孩阿迪亚,这个唱功和声线还很稚嫩的男孩博取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2012年,五彩奔赴北京进行演出,这场演出后来于2013年2月在凤凰卫视中文台进行了转播。时至今日,五彩第三次遇到了主力队员集中退团。在2013年呼伦贝尔春晚上仅演出了一首没有领唱、没有领舞的《良马》,在俄罗斯文化年的开幕式表演中也仅派出了十三个成员,应该可以说已经到了第三期五彩的落幕时间。童声是短暂的,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短暂才弥足珍贵,当曾经的成员退团之后,他们的歌曲会由其他孩子赋予新的内涵,五彩的传承会如同无垠草原一般生生不息。

Ⅳ 大合唱励志歌曲

1、《超越梦想》—汪正正

2、《不要认为自己没用》—成龙

3、《怒放的生命》—汪峰内

4、《我的未来不是梦》—张容雨生

5、《壮志雄心》—陆毅

6、《相信自己》—林铭扬

7、《明天会更好》—伊能静

8、《真心英雄》—成龙,周华健,黄耀明,李宗盛

9、《众人划桨开大船》—付笛生

10、《站起来》—孙楠、韩红

11、《年轻的战场》—张杰

12、《爱因为在心中》—王力宏

13、《最初的梦想》—范玮琪

14、《从这里开始》—徐子崴

15、《我的舞台》--张杰

16、《永不退错》—任贤齐

(5)合唱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合唱队形编排注意事项:

1、首先考虑的是个头,合唱队要整齐、和协,给人一种美感。通常是中间高,两侧低,由低到高为大个到小个的顺序,也可根据台子的高低来确定前后排的个头。

2、一声部在左,二声部也就是合声在右,这样便于指挥。3、把一些唱得比较好的最好放在中间的位置上,这样便于带动大家,也是合唱队的支柱,中间也是麦克风的位置。4、领唱和朗诵通常在第一排的左侧,突出的一个位置,也可在队形中间。

Ⅵ 歌词我们的故事被人唱成传说,精彩的情节很多来自哪首歌

恋西游

作词:方文山
作曲:毕晓笛
演唱:TFBOYS

王俊凯:月色映拱桥 寒夜钟声敲
青春往事 随北风绕啊绕
王源:古老的街道 路的尽头有座庙
谁许愿太过潦草
千玺:轻狂的年少 嫌江湖渺小
从不弯腰 路不平就拔刀
合唱:我们的故事 被吟唱成了传说
精彩的情节 好多
合唱:恋西游 我回到小时候
金箍棒 何时才到手
牛魔王你别走 别老举拳头
或许能交个朋友
恋西游 我回到小时候
想乘筋斗云去走走
却最远只到过 榕树下的村口
离西域 还有多久

千玺:听风沙呼啸 驼铃敲古道
千年孤傲 我跟历史过招
王源:谁又在谁的 章回小说里逍遥
一路上除魔斩妖
王俊凯:古镇酒旗飘 夕阳挂树梢
檀香袅绕 说书人响板敲
合唱:我们的故事 被吟唱成了传说
精彩的情节 好多
合唱:恋西游 我回到小时候
金箍棒 何时才到手
那梦中的朋友 叫做混沌兽
名字丑 却很温柔
恋西游 我回到小时候
想乘筋斗云去走走
却最远只到过 榕树下的村口
离西域 还有多久

王俊凯:话要说清楚
王源:爱了要付出
千玺:我话不多 比较慢熟
合唱: 人低调 向往自由

王源:恋西游 我回到小时候
王俊凯:金箍棒 何时才到手
那梦中的朋友 叫做混沌兽
合唱: 名字丑 却很温柔

合唱:恋西游 我回到小时候
想乘筋斗云去走走
却最远只到过 榕树下的村口
离西域 还有多久

王源:仙人魔 都走走
王俊凯:听听传说
千玺:三界的故事
合唱:有我

Ⅶ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历史....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

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7)合唱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版本信息

1、延安版本

冼星海在延安用简谱写的。因为当时延安条件非常艰苦,要组成一个真正的管弦乐队是不可能的。当时只有几把小提琴,剩下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吉他、口琴之类的乐器,大多数人都不能识五线谱,所以就用简谱。

2、苏联版本

冼星海在前苏联重新配器的一个版本,在主旋律及声部上也作了一些调整。

3、上海乐团版本

李焕之1987年根据冼星海的“苏联版本”为上海乐团改编的一个版本。

4、中央乐团版本

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这个版本。此版本前面采用1939年的原稿,同时将1975年纪念聂耳逝世四十周年、冼星海逝世三十周年音乐会上中央乐团演出谱中的一、四、六、八乐章收在这里。

5、钢琴伴奏版本

这个版本是由瞿维来编订的,主要是为演出方便而改编的。

Ⅷ 有什么适合男女双方合唱的歌曲

〓〓最佳男女对唱情歌大全〓〓 我不够爱你-刘德华、陈慧琳(经过时间的励炼,这首已成经典的情歌,很不错) 雪人-王力宏、范晓萱(本来是首独唱歌曲,不过我觉得合唱来得更有味) 好心分手-王力宏、卢巧音(这首经典歌曲不用我介绍了吧,两人合唱的天衣无缝) 归去来-胡兵、希丽娜依(这首神雕侠侣的主题曲,大家都就听过吧,胡兵的歌我不喜欢,除了这首) 帝女芳魂-马浚伟、余诗曼(tvb台庆剧“帝女花”的主题曲,把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演绎的淋漓尽致) 许愿-古巨基、梁咏琪(一首他们俩早期的作品,当时他们都算是新人,不过这首合唱歌曲很经典) 对你太在乎-陈慧珊、吴国敬(陈慧珊戏演的好,想不到歌唱的也不错) 好好恋爱-方力申、邓丽欣(04年香港的十大金曲,将来必定是经典的情歌) 心雨-毛宁、杨钰莹(当年的金童玉女,虽然我并不喜欢这俩人,不过歌还是不错的) 情花开-罗嘉良、宣宣(tvb电视剧的插曲,一首老歌了,不过很好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明很爱你-品冠、梁静茹(很好听的一首情歌,这两人的歌我都很喜欢。) 花好月圆夜-任贤齐、杨千桦(贺岁剧花好月圆的主题曲,不错的组合不错的歌曲) 祈祷-王杰、王韶婵(一首经典的情歌,早期很流行) 爱和承诺-张学友、陈慧娴(天王加天后的组合,所唱的情歌应该不会差到哪的) 相思风雨中-张学友、汤宝如(这首歌不用我介绍吧,唱k时必点的合唱歌曲) 片片枫叶情-张智霖、许秋怡(当年香港的金童玉女,这首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知已-邰正宵、周慧敏(当年情歌王子跟玉女周慧敏合唱的歌,很好听的一首歌) 再见亦是朋友-曾航生、何婉盈(香港早期很经典的情歌,现在听不到他们的歌了) 非常夏日-张学友、王菲(这首歌大家也应听过吧,天王跟天后鲜有合作的作品) 谁明浪子心-王杰、赵学而(王杰的经典曲目,再加入赵学而的合唱后,想不到更好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缘千里-孙耀威、酒井法子(当年如日中天的孙耀威跟当红的酒井法子合唱的情歌,虽然酒井法子的中文不敢恭维,不过 别有一番风味) 纠缠-贾庆国、顾盼盼(仙狐奇缘主题曲,很好听的一首情歌) 还剩下什么-羽泉、苏慧伦(羽泉的作品都很不错,这乎合唱歌曲更是出色) 希望你会懂-张震岳、苏慧伦(经典的对唱歌曲,有很多版本,我喜欢他们唱的) 好人好梦-邰正宵、孙悦(很好听的一首歌,可惜是跟孙悦合唱,不然一定很经典) 有一点动心-张信哲、刘嘉玲(情歌王子张信哲跟很少唱歌的刘嘉玲的这首合唱想不到会成为经典,词写得确实不错) 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高明骏、陈艾湄(一首很经典的情歌,应该有十几二十年的历史了吧,醇) 正义柔情永在-温兆伦、陈松龄(tvb电视剧的主题曲,很经典的歌) 水晶-任贤齐、徐怀钰(这首歌也不用介绍了吧,不错的情歌) 那么爱你为什么-黄品源、莫文蔚(黄品源的歌我也是挺喜欢的,这首歌也是他的经典之作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我生命中有了你-郭富城、吴倩莲(电影天若有情的插曲,很感人的一首歌) 制造浪漫-郑中基、陈慧琳(这首是很不错的对唱情歌,大家都应听过吧) 北极雪-冯德伦、陈慧琳(本来也是独唱歌曲,我更喜欢这首合唱的) 爱你让我勇敢-杜德伟、苏慧伦(两人合唱真的很不错,特别喜欢杜德伟) 爱让让人为难-孙楠、?(很不错的一首歌,我一听就马上喜欢上它了) 身不由已-成龙、范晓萱(电影特务迷城的主题曲,成龙大哥的歌唱得还是不错的) 至少走得比你早-陆毅、卢巧音(好心分手的国语版,同样经典)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谭咏麟、关淑怡(早期很经典的一首对唱情歌) 活得潇洒-谭咏麟、陈慧娴(tvb电视剧笑傲江湖的主题曲,大家都应听过吧) 谈心-游鸿明、蔡淳佳(很好听的一首歌,我喜欢的两个歌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最珍贵-张学友、高慧君(歌神当年带师妹高慧君合唱的一首情歌,蛮经典) 留住秋色-张学友、周慧敏(歌神学友跟玉女慧敏的合作歌曲,很不错) 让我取暖-王力宏、彭羚(王力宏早期的作品,不过也蛮不错的) 从不喜欢孤单一个-苏永康、彭家丽(两位实力派唱将的歌曲,很好听) 小夫妻-蔡淳佳、欧得洋(新歌不错,狗友推荐,大家可以听听) 广岛之恋-张洪量、莫文蔚(一首经典对唱情歌,谢谢狗友的补充,好歌无数不能一一尽诉还望各位狗友多多补充,先谢了) 参考资料:

Ⅸ 中国音乐家的故事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中国作曲家。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05年 6月13日生于澳门,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1940年12月,冼星海来到苏联,这是他生活的最后五年。在此期间,他得以有较集中的精力对几部大型作品进一步修饰并最终完成。1941年6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苏德战争”。连年的兵火战乱,颠沛流离,生活无着,再加上缺医少药,使本来体弱多病的冼星海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1945年初,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刚住进医院,冼星海便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但病魔无情,1945年10月30日他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40岁。同年11月14日,延安隆重举行了“冼星海追悼会”,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Ⅹ 黄河大合唱的资料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资料二: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从秦汉大统一帝国的建立到北宋皇朝,黄河流域仍然是我国历代的都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生活在大河上下的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卓越才能,创造了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化。

在从秦汉到北宋的一千多年中,黄河两岸的劳动人民,除从事生产劳动外,还筑长城,开运河,修渠道,营造宫殿、寺院、陵墓,进行了巨大的工程建设。一直到现在,黄河流域的地上地下还保存着许多古代建筑和艺术宝库。西安唐代的大雁塔,洛阳的东汉白马寺,陕西的秦始皇陵和汉唐陵墓,河南龙门石窟的石佛等等,都充分显示了古代匠师高超的技术水平,杰出的艺术成就。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阅读全文

与合唱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